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可见,墨索里尼不是不想与英国、法国打仗,而是想先找一个可靠的后盾和盟友,这个后盾和盟友就是中国和日本,按照“领袖”的设想,理想的情况是,意大利与中国、日本共同签订一份军事同盟条约,携手对付英国、法国,而不理想的情况是,意大利无法与中国、日本寻求军事结盟,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换取两国在战时的“友好中立”就可以了,“领袖”本人也完全相信,依靠“罗马的神圣战士”,意大利单独作战就能完全击败已经“穷途末路”的英国。
齐亚诺虽然不像墨索里尼这样乐观,不过他也认为,如果能够与中国寻求军事结盟的话,对于意大利的国家战略非常有利,或许可以逼迫英国主动妥协,不战而胜,就像中国在欧战时期所做的那样,利用别国的战争为意大利寻求战争红利,那样的话,不用打仗就可以实现“领袖”恢复古罗马辉煌时代的梦想了,而且意大利也不会被德国纳粹利用充当炮灰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齐亚诺宁肯与法国结盟,也不愿意与德国结盟,在这方面,他与“领袖”也存在着巨大的立场分歧,他坚持认为,德国纳粹对意大利同样有野心。
“总统先生,您的这个建议比较灵活,我个人认为比直接租借一座军港更合理,不过同样的,我无法直接回答您‘可以’或者‘不可以’,我只能将您的这个建议转告意大利领袖,请他做出仲裁。”
齐亚诺小心翼翼的选择着措辞,这个问题他确实无法回答,在到中国之前,墨索里尼也没有就这些问题进行过指示,现成的答案没有,不过齐亚诺也同时认为,如果中国同意转让“猎鹰”式战斗机的全套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话,墨索里尼很可能会接受这个利益交换。
不过,关于“猎鹰”式战斗机的话题不便在这里公开讨论,在场的人有德国、日本的外交官,墨索里尼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意大利的工业进步居然也需要求助于一个亚洲国家,尤其是这个国家当年也曾是意大利殖民掠夺的对象。
“既然这样,那就请伯爵先生立即向罗马拍发一封电报,将我的建议转告贵国领袖,顺便将我的问候带过去,对于意大利的**事业,我一向是关注的,我认为,贵国领袖是意大利近代以来少见的深谋远虑的国际战略家,我认为,中意两国今后非常有必要加强交往。”
见齐亚诺回答的不是很干脆,赵北立刻明白过来,墨索里尼并没有下定决心立即对英国作战,那么他制造战争的心情也就更急迫了,于是急忙催促齐亚诺去拍电报。
趁着齐亚诺带着秘书赶去电报室的这片刻工夫,赵北又与在座的德国、日本的驻华外交官进行了一番畅谈,了解了一下两国国内目前的形势,而且顺便打听了一下两国政府对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立场,并且毫不惊讶的被两国驻华大使告之,三国之间已经就此问题进行了多轮磋商,目前进展顺利,就等中国政府正式表态了。
这个热闹赵北就不凑了,“三国轴心”就很棒了,没必要再组织起一个“四国轴心”,这三个国家为中国做做炮灰可以,但是休想让中国带着它们向欧美列强的豪华阵营进行决死冲锋,总统先生或许是狂了点,可是还没疯,以目前的中国国力,抵挡美国加苏联的联合进攻或许可以胜任,但是如果再将其它欧洲国家甚至是美洲国家拉到敌对阵营那边去,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中国可以在这场混战中幸存下来,这些年的辛苦经营实在不容易,赵北可赌不起,何况,他还打算在欧洲战争中发发战争财呢,战后也是要下山摘桃子的。
半个小时后,齐亚诺伯爵终于返回了这间会客室,虽然没有立即拿来意大利“领袖”的回复,但是却告诉总统先生,关于中国商船队悬挂意大利国旗在厄立特里亚港口停泊的事情,领袖是会“认真考虑”的。
有些话不方便当着各国外交官的面说,对此,赵北非常理解,也就没有纠缠这个话题,反正这意大利就是他砧板上的鱼肉,跑不了的。
不过为了给这些外国使节打打气,赵北让副官宣了一份刚刚接到的前线电报,而根据这封电报的内容,中国陆军部队在今天下午已经成功的合围了缅甸中部重要城市曼德勒,目前,曼德勒战役已经打响,而据可靠情报,五万英印军队已经陷入重围,歼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在场的各国武官和大使闻听此消息,无不精神振奋,毫无疑问,中**队的成功已经雄辩的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英国,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确实已经奄奄一息了,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谁能从英国的尸体上夺取最大的利益?中国已经领先一步,就看其它国家的了。
看着各国使节的表情,赵北非常满意,他也相信,这场欧洲战争一定会被他制造出来,而太平洋地区也不会和平太长时间。
V
第1079章 前线(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硝烟味,废墟中还可以看到燃烧的火焰,房屋已经变成了瓦砾堆,昔日的城镇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枪声还在继续,炮声也在继续,郊区已经变成废墟,城市也已在战斗中变得面目全非,遍地的瓦砾、子弹壳,以及那些隐伏在角落的阵亡者的尸体,都在向人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背着那杆B1929式狙击步枪,行走在这瓦砾遍地的战场上,刘富贵感到一阵无以言表的疲惫,那张混合着硝烟与汗水的脸看上去有些扭曲,那身丛林色的野战迷彩服也是肮脏不堪,完全失去了它本来的战术价值,不过在这城市废墟的背景下倒是显得很“顺眼”。
终于走过这条几乎已经完全被航空炸弹夷平的长街,刘富贵在街角停住了脚步,向传来敲击声的街对面望了过去,那里是一座半塌的房屋,屋顶或许是被航空炸弹爆炸时的冲击波给掀飞了,房子的墙壁拦腰塌了下来,剩下的基墙高度不到一公尺,站在街上可以直接看到屋里的景象,而此刻,就在那半塌的房屋里,正站着几名炊事兵,他们或者在切菜,或者在用工具开启罐头,在他们的身边架着几口行军锅,锅底下烧着火,锅里煮着食物,一名下士拿着一只马勺站在锅边,不停的用马勺在锅里搅上一圈,同样也是汗水淋淋,而那引起刘富贵注意的响声就是这些炊事兵手里的家伙出来的。
这是一座野战厨房,距离前线不过半里路,站在这里,可以很清楚的听到前线传来的轻武器射击声,而且那天空也不时飞过流弹,但是却丝毫也没有影响到这些炊事兵的工作,他们认真的完成着他们的工作,就像正在前线作战的战士一样一丝不苟,这里就是他们的战场。厨房边歪着一部野战炊事车,破破烂烂,显然是一颗炮弹击中了这辆野战炊事车,不然的话,这些炊事兵的厨具不会如此简陋,而且从人数来看,这个炊事班目前只剩下一半的人员,至于其他的人员哪里去了,或许可以从那名正在搅马勺的下士围裙上的血迹猜测出他们的去向。
前线,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哪怕他是一个炊事兵。
刘富贵走了过去,从那已经没有房门的门框里走进屋里,然后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那杆背在肩上的狙击步枪也被他拿了下来,靠在了墙边,头上戴着的那顶钢盔也取了下来,搁在了脚边。
“中士,你是哪个部队的?”
掌勺的那名下士扭头看了眼刘富贵的军衔,然后问了一句。
“跟你们一样,第一山地师的。”
刘富贵一边回答,一边伸手从军装口袋里摸出了一包香烟,自己拿了一根点上,然后将烟盒扔给那名掌勺的下士。
“嚯!英国烟啊。”
掌勺的下士将马勺搁在锅盖上,拿着烟盒看了看,取出里头的最后一根香烟,塞进嘴里,并走到刘富贵身边,也坐了下去,从篝火里拿了根木条,将烟点上,接着看了看靠在刘富贵身边的那杆狙击步枪。“兄弟,狙击手啊,这烟,只怕是缴获的吧?”
刘富贵点了点头,抽了口烟,然后看了看架在面前的那口行军锅。
“那里头煮的是什么东西?我今天还没怎么吃过饭呢,早上也就啃了两块压缩饼干。”
“面条炖罐头牛肉,那面条还是在附近一个食品店里弄来的,店主也不知道去了哪里,那店也被炸得东倒西歪,看那招牌,那店只怕也是华侨开的店,这买卖,空军干得可不地道。”
那名下士站了起来,走到锅边,将锅盖掀起,抄了只饭盒,给刘富贵捞了满满一碗面条,然后端到刘富贵面前。
“兄弟,罐头炖面条,将就着些,上午的一阵排炮,把咱们的野战厨房给连窝端了,炊事班死了一半人,面粉、大米也都叫英国人的炮弹给炸飞了。“
“有的吃就不错了。”
刘富贵接过饭盒,还有那双用竹子削成的筷子,然后就是一阵狼吞虎咽。
几分钟后,刘富贵的面条还没吃完,从前线又撤下来一个山地步兵连,赶到野战厨房用餐,众人一边吃面条,一边谈论前线的战事,而刘富贵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却没有插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战友他不是很熟悉,其中有几个人看着面熟,但是也叫不上名字。刘富贵不是普通的山地步兵,他是一名专业狙击手,平时的训练和起居都在旅部的狙击连里,战时才根据需要分派到不同的连队,此次对曼德勒的攻击行动中,刘富贵就被派到了五连一排一班,但是就在今天上午的战斗里,一班在进攻一座电厂时遭到重大伤亡,全体挂彩,只有刘富贵因为位置靠后躲过一劫,将伤员背到后方伤兵转运站之后,连长见刘富贵疲惫之极,于是放了他一个小时的假,叫他顺便去吃午饭,刘富贵这才晃悠到了这里。
与多数陆军士兵一样,刘富贵不是志愿兵,而是“义务兵”,也就是当地兵役处抽签抽出来的兵,义务当兵,这是《国防法》赋予全体男性国民的光荣义务,不能拒服兵役,否则就是逃兵,要遭到军法审判的。
刘富贵已经服役了一年时间,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他还必须再服役四年时间,然后才能退役,而在一年之前,没参军的时候,刘富贵还是旅大造船厂的一名机械修理工,他的父亲正是旅大造船厂的副厂长刘铁柱,当时,还是他父亲亲自带着兵役处的军官将那份《入伍通知书》送到他手里的,说句实话,刘富贵确实没有想过,他这辈子居然还能有幸被兵役处“拉壮丁”,要知道,现在的中国,总人口可是已经过九亿了啊。
以前当兵,不过服役三年时间,可是现在延长了两年时间,显然中枢早就开始预备这场“解放亚洲”的战争了。
刚入伍的时候,刘富贵也没多想什么,既然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那么就必须服从法律,“义务与权力”,这也是刘富贵在初中就开始接触到的公民概念,当兵就可以拥有选举权,而且他也不是家中独子,在刘家,他排行老幺,即使为国捐躯,刘家也不会绝后,所以,当年应征入伍的时候,刘富贵的思想就很简单,如果不打仗,就在军队里锻炼锻炼,如果打仗,那么就在战场上给刘家挣份光荣,不死最好,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好歹也是烈士。
入伍之后,新兵训练考核,刘富贵打靶时一鸣惊人,于是新兵连连长立刻打了份报告上去,结果上峰一纸调令,刘富贵就成了狙击学校的一名学员,这得感谢刘富贵的老爹,当年要不是他老爹经常带着他上山打猎,他也练不出这手枪法。
狙击手毕业之后,一律授予下士军衔,如果在部队里表现的好,服役一年之后提升为中士,服役期满,如果想继续留在部队,可以向上级申请,申请被批准,然后被部队保送军校,完成为期两年的基础学习之后,按照毕业时的成绩,决定是提拔为士官长还是预备军官,如果是预备军官,那么再入部队实习一年,实习期结束,如果表现不错,就可以回到军校,完成进一步的深造,两年之后,又一名合格的基层职业军官就算是培养出来了。
现在的中国陆军,那是一支真正的职业化的、正规化的、高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而刘富贵就是这支部队中的一员,现在,他的军衔是中士。
刘富贵还没想好将来服役期满之后是不是申请留在部队继续服役,刘家九个儿女,不是工人就是教师,还真没有一个职业军官,当年刘铁柱倒是差点就做了军官,可是后来,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刘铁柱放弃了军旅生涯,选择了到船厂做一名焊接工人,这些年以来,刘铁柱一直为此颇为遗憾,而作为刘家的后人,刘富贵非常希望能够弥补一下他老爹当年的这个遗憾,不过现在,通过这场惨烈的战斗,刘富贵突然现做一名职业军人似乎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浪漫,杀戮似乎并不是他的本能。
或许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刘富贵犹豫起来,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生于和平年代、长于和平年代的人,战争一向离他很远,他的父辈们所经历的那段动荡岁月,现在只能在历史书和记录片中看到了。
但是现在,刘富贵终于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无论是对交战的哪一方而言,战争都是残酷的,在战场上,正义与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杀死敌人,并确保自己不被敌人杀死,在这里,你必须学会将杀戮作为自己的本能。
今天上午的战斗非常激烈,刘富贵所在的步兵连奉命进攻曼德勒西南郊,那里是英军防守的重点方向,因为就在那里有一座码头,还有一座电厂,战斗从天不亮时就开始了,一直打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眼看着天就快黑了,参战官兵都已非常疲惫,上级只能分批撤下一些参战部队,轮流休整。
虽然战斗进行得相当艰苦,但是根据目前的战况来看,曼德勒的攻克不会迟于明日,对此,不仅战地指挥官信心满满,就连刘富贵这个前线一兵也是信心满满。V
三
第1080章 前线(下)
作为狙击手;刘富贵并不认为他在上午的战斗中发挥过什么关键作用;他不太喜欢这种近距离的巷战;在这种战斗中;狙击手的价值无法真正的体现出来;他宁愿换一杆半自动。现在;一名坐在刘富贵身边的山地步兵就背着一杆B1937式半自动;这让刘富贵有些羡慕;这种半自动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使用的子弹与旧式一样;两种可以通用子弹;这种半自动不仅可靠性高;而且射程远、火力强;非常适合突击作战。
此次对英作战;中国国防军的参战陆军部队已经全面换装这种半自动;实战证明;这种半自动设计得非常成功;在与英军的火力对射中;占有全面优势;一个步兵班的火力完全可以压制住英军的一挺重机枪。
刘富贵看得心痒;几口吃完了面条;打破沉默;向那名战友要来那杆半自动;开始摆弄起来;正兴起时;却突然听到天空中传来一声长长的嘶鸣。
“炮击!炮击!”
有人扯着嗓子喊了起来;不等他的喊声落下;在场的所有官兵全部卧倒;刘富贵也抱着那杆半自动趴在了地上。
“轰!轰!”
很快;炮弹落在了附近的街道和废墟上;剧烈的爆炸撕裂着空气;震耳欲聋的响声此起彼伏;而且那地面也开始抖动着;天空中飞舞着弹片和瓦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硝烟味;让人喘不过气来。
高爆弹、榴霰弹都向这片地域倾泄着火力;在炮弹的爆炸声中;连长通过那部无线电台声嘶力竭的向后方召唤压制炮火。
曼德勒战役开始之后;英军的防御出奇的顽强;而且英军也将多数大炮分散布置;躲过了中国空军的空袭;所以在随后的近距离战斗中英军的炮火有时候也会给中国陆军进攻部队造成一些损失。
这次的炮击非常突然;而且与刘富贵在进攻战斗中所遭遇的炮击截然不同;不仅炮火格外的猛烈;而且炮击的持续时间也很长;等了五分钟也没见炮火有减弱的迹象。“英军要突围!英军要突围!都给我回去!都给我回去!增援防线!增援防线!”
就在这炮火猛烈、弹片横飞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跑来一名参谋;冲着野战厨房附近趴着的那些国防军官兵高声喊叫着;但是炮火太猛;没人敢抬头;而且参谋的喊声也被爆炸声淹没;刘富贵距离参谋最近;即使是这样;他听得也不是非常清楚。
半分钟后;炮火稍歇;于是参谋立即拉着队伍赶去前线;刘富贵自然也被叫上了;不过他的那杆狙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一颗榴霰弹炸成了两截;已不能使用;现在他手里的武器就是那杆没人要的半自动;这杆枪原来的主人在刚才的炮击中负伤;并被抬下去了。
跟着参谋往前线冲;去堵住防线上的缺口;但是没冲多远;英军的炮击再次开始;虽然中国炮兵也开始了全力反击;试图压制住英军炮火;但是暂时没有什么效果;远不如空军的近距支援。
遭到炮火拦截;刘富贵所在的这个山地步兵连伤亡很大;连长也阵亡了;那名参谋挂了彩;但是没人后退;因为后退也没有;这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是炮火;与其后退;不如继续前进;冲出火力覆盖区。
等接近防线时;包围圈里的英军已经突破了防线;正沿着街道向东南方向突围;而且有坦克伴随步兵行动。
“散开!散开!”
“坦克!坦克!”
跑在最前头的人急忙调头往回跑;并大声提醒后头的战友;听到喊声;所有的人立即就地隐蔽下来;准备迎敌;刘富贵也选择了一堵倒塌的屋墙;探出头去;向北边张望。
这里就是中国山地步兵们的阻击阵地;这是一片已经被炮火和航空炸弹完全摧毁的市场;那些房屋的废墟就是最好的掩体;而一条街道横穿这座市场;由西北通往东南;并建有几座横跨小河的木桥;而且也已被炮火重创。此时炮火已经停歇;但是硝烟还没消散;街道上能见度很差;只能听到“轰轰”的坦克发动机声音。
听到这坦克的发动机声音;刘富贵就知道;那对面过来的是英国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这种坦克的特点就是装甲很厚;但是同时;速度也很慢;是专门为步兵突击提供火力支援的坦克;所以被英方称之为“步兵坦克”;此外还有一种“巡洋坦克”;从这种古怪的坦克分类方法中或许可以看到一些英国陆军战术思想的保守。
中国陆军的坦克部队也参加了对曼德勒市区的攻击;但是在这个方向却没有几辆坦克;因为这里靠近伊洛瓦底江;有许多小河流;整个地区被河流切割成了许多小块;不利于坦克突击;必须等待工兵部队在合适地段架起桥梁。
与此相反;英军是防守为主;不必考虑到坦克的突击;不过现在;英军似乎也不得不用坦克进行突击作战了。
这里的反坦克任务;主要是由中国山地步兵承担的;此外还有空军的攻击机。
“是‘马蒂尔达’坦克!准备反坦克手雷!准备火箭筒!……谁那里有火箭筒?谁那里有火箭筒?”
刘富贵听到身边不远处有人在喊;似乎是一名军官;然后就听到有人回答。
“我这里有一具火箭筒!两颗火箭弹!”
“就两颗火箭弹?谁还有火箭弹!谁还有火箭弹!”
那军官又问了几声;但是没人回答。
军官寻找的“火箭筒”是一种秘密武器;研制于几年前;装备部队也有两年时间;但是真正参加实战还是此次曼德勒战役;这种火箭筒发射一种口径为九十毫米的反坦克火箭弹;采用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是一种很有威力的轻型步兵反坦克武器;虽然对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只有一百五十公尺;但是却使步兵部队拥有了对抗坦克的最佳武器;比起反坦克手雷来要安全得多;也有效得多;自从参战以来;非常受前线部队的欢迎。刘富贵摸了摸挂在武装带上的那两颗手雷;都是普通手雷;对付一下步兵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对付坦克;所以;他立即决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他的长处。
刘富贵手里的这杆半自动采用十发的桥夹快速装填子弹;如果没有桥夹的话;就只能一颗一颗往弹匣里装填子弹;装填速度很慢;而现在;刘富贵手里根本就没有桥夹;好在他身边还有几名山地步兵;向几人要了几个装满子弹的桥夹之后;刘富贵就将这些桥夹搁在了脚边;然后举起;朝北边的街道上瞄准。
硝烟渐渐散去;那辆英军的“马蒂尔达”坦克已经出现在了眼前;炮塔上的那门两磅小炮无法威胁到中国陆军装备的中型坦克;但是对付起山地步兵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啪!”
有人按捺不住;终于开火了;于是其他的山地步兵也开始用、机枪向两百公尺之外的英军猛烈射击;枪声几乎是瞬间就密集起来;弹雨中;英军倒下一片;不过同时;那辆“马蒂尔达”坦克也开始旋转炮塔;用坦克炮掩护己方步兵突围。
这已经是英军的第五次突围行动了;或许是英军指挥官预感到覆灭在即;因此这一次的突围可能是动用了全部力量;攻击力非常强;而且组织配合得也相当好;遭到中国山地步兵的拦截射击之后;短短一分钟后;英军炮兵再次向这一地域猛烈炮击;企图用炮火撕开一个缺口;掩护英军步兵突围。
弹雨中;刘富贵却没有卧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