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埃及人是真的打算让他们的首都焕然一新吧,那处市场外头就可以看见一群正在忙碌的人,他们在架设电线杆,原来由英国人架设的电线杆已经被德军拿去做防御工事了,只是没有派上用场,而现在那些崭新的电线杆无论是杆体还是电灯、电线、灯罩,都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当欧洲正陷入战争中的时候,中国人却将他们的生意做到了战争前线,就像美国商人做的那样,军队进驻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尾随而来的商人,只不过,以前,与美国商人竞争的是英国商人、德国商人,而现在,美国商人的对手已经换成了中国商人。
竞争是激烈的,中国货价廉物美,是美国货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世界市场上,目前竞争最激烈的就是中国与美国商品,甚至就连最平常的巧克力、汽水这样的日常消费品,也杀得天昏地暗,或许仅从商业上的竞争中就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斗争。
为了国家利益的争夺,两国政府自然会使用一切手段,这其中,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军事手段,再也没有什么能比武装力量更能保护国家利益的了,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的秩序,很大程度上仰仗于暴力,在国与国的竞争中,谁的暴力机器更有效,谁就能赢得胜利。
目前美国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除非能够取得一种“超越所有军事科技”的新技术,否则的话,美国将不得不默认中国已经取得的战略优势。
为了获取这种“超越所有军事科技”的新技术,美国政府不惜血本,花大价钱加速执行“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武器,经过数年花费巨资的艰苦研究,终于赶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而那时候,罗斯福总统尚未去世,对于如何使用这颗原子弹,罗斯福总统比较谨慎,他建议先试验,而试验是在他去世前夕完成的,结果证明了那些欧美科学家的预测,原子弹的威力确实是“超越所有军事科技”的,这种武器带来的毁灭力不是任何以前的常规武器可以比的,虽然不太清楚罗斯福总统是怎么为原子武器的使用安排计划的,但是杜鲁门有自己的打算,而且他也将这个打算付诸实施了。
用原子弹轰炸轴心国本土城市的计划是由美**事部门制订的,一开始,军事部门为此选定了一些目标城市,并交给总统定夺,在这份长长的原子弹轰炸候选名单中,柏林、东京赫然在内,而最终,刚刚接任总统职务的杜鲁门将美国的第一颗实战用原子弹的轰炸目标确定为日本东京,而当时,美**方总共只拥有两颗已经组装完毕的原子弹,杜鲁门毫不犹豫的使用了其中的一颗,东京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座遭受核轰炸的城市,而且也是第一座遭受核轰炸的交战国首都。
轰炸东京,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敦促日本停战,而且也是为了“震慑”中国,杜鲁门非常希望通过此举用一种不需要语言威胁的方式提醒中国,“千万不要与美国作对”,同时,这颗原子弹也在向所有国家政府展示美国的决心,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政府和美**方有信心也有能力在瞬间摧毁一个国家的首都,瘫痪其战争指挥中枢。
一开始,杜鲁门的计划似乎是一切顺利,东京被原子弹轰炸的消息得到证实之后,世界各国政府都吃了一惊,美国的盟友欢欣鼓舞,英国政府、法国政府都对美国使用原子弹攻击轴心国感到“欣慰”,美国的竞争对手则面面相觑,不仅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用报纸和电台的谩骂以掩饰内心的极度恐惧,而且就连苏联政府也通过官方通讯社对原子弹这种“非常不人道的武器”表示了严重关切,苏联政府内心也是同样恐惧的。
唯一的例外是中国政府,当美国方面将核轰炸日本的相关情况通报转交给中国方面之后,出乎杜鲁门预料的是,那位“狂人总统”仅仅只是表示了一下惊讶,说了一句“美国真的使用原子弹了?”,然后,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甚至还在东京遭到原子弹轰炸的当天晚上参加了一场宴会。
杜鲁门一度认为,这位中国总统之所以这么镇定,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假象,他的内心也极度恐惧,或许是因为他的演技高超,所以旁人看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镇定。
但是,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杜鲁门一下子崩溃了,就在昨天,中国政府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由副总统出面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也已研制成功了原子弹,但是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所以一直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这种“末日武器”,因此,中国政府对于美国政府轻率的使用这种末日武器攻击城市的举动感到“难以理解”。
中国副总统言语中的攻击意味杜鲁门很清楚,但是他并不关心什么国际舆论,他只关心一件事:中国人说的都是真的么?中国真的已经拥有了原子弹?
带着这种疑问,杜鲁门昨天就在电话里询问了那位正在开罗参加盟国首脑会议的中国总统赵北先生,但是对方却告诉他,今天开罗也将举行一场记者招待会,届时,中方将正式向开罗会议各方代表发出邀请,请他们派出相关科学家,前往中国参加一场代号“狰狞巨人”的武器试验,届时,各国科学家将亲眼看到核武器爆炸时的那壮观而残酷的景象。
毫无疑问,赵北先生的意思是,他不介意美国也派几名专家前往中国的某座武器试验基地,去观摩原子武器试验,以向美国政府转达这样一个信息:美国的原子弹并非世界上唯一的原子武器,中国也有同样的武器,核讹诈对中国而言是完全无效的。
这个信息让杜鲁门一夜难眠,今天天亮之后,他穿戴整齐,就站在窗边,等着那场记者招待会举行,而现在,已经是上午九点半钟了,会议也已经举行了一个小时了,而开罗会议各国元首中,一多半人都参加了那场会议,杜鲁门本人没去,但是却派了国务卿过去。
现在,国务卿还没有回来,但是英国首相却过来了,杜鲁门必须考虑一下,怎么回复这位首相昨天的那个建议,就在昨天,这位首相先生询问杜鲁门,是否可以向英国政府转让原子弹技术?
英国是美国的盟国,曾向美国无偿转让了喷气式发动机技术,而现在,英国政府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投桃报李,将这个原子弹技术转让给英国,以便英国“更好的协同作战”,尽快反攻英伦三岛。
在得知中国也有原子弹之前,总统幕僚一致反对将原子弹技术转让给任何国家,包括盟友,但是现在,情况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当中国也拥有原子弹之后,美国是否有必要将盟国也用核武器武装起来呢?这是一个难以立即做出决定的难题,幕僚班子里分歧严重,杜鲁门有些无所适从。
“总统先生,英国首相先生已经等了五分钟了。”
身后那名幕僚见杜鲁门站在窗边发愣,看了看时间,只好提醒了总统先生一句。
杜鲁门点了点头,转身走出房间,在客厅会见了这位英国新首相艾德礼,并将他刚才的决定转告了首相先生。
“首相先生,关于原子弹技术的转让问题,还需要征求军方意见,我无法现在就给你回复。”
杜鲁门其实是有些奇怪的,如果英国的建议由邱吉尔来提倒是不奇怪,可是艾德礼却是英国工党领袖,一贯以和平主义者自居。
“可是,中国已经有原子弹了啊。昨天,我听说兰芳总统已经在向中国总统建议,给亚盟的每一个成员国的军队装备几颗原子弹了。”
英国首相眨了眨眼睛,表示难以理解总统先生的说法。
“兰芳总统肯定是疯了。”
杜鲁门神色有些古怪,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我想,中国不会轻易的将原子弹技术转让给任何国家,哪怕是兰芳。”
英国首相还不甘心,毕竟,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可不怎么好,他正打算把法国人的建议拿出来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已经走到了客厅门口,并被杜鲁门请进客厅。
“总统先生,中国总统的记者招待会已经结束了,他向与会各国政府正式发出邀请,请各国派出科学家和武器专家,前往中国观摩武器试验。”
“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杜鲁门看了眼国务卿。
国务卿耸耸肩膀,表示他也无法理解。
“总统先生,美国政府是否也派出科学家前往中国呢?”国务卿询问杜鲁门。
“试验将在什么时候举行?”
“六天之后。”
“时间似乎来得及,如果坐飞机走北极航线的话。就请玻尔先生去一趟中国吧,听说中国的那位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是玻尔先生当年在哥本哈根研究所的助手。”
“玻尔先生似乎不善交际,如果总统先生不反对的话,我建议再派一名军方人士和玻尔先生同行。”
“好吧。这件事情就交给军方吧。”
杜鲁门点了点头,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耐心的等待那场“狰狞巨人”试验结束了,他很好奇,那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武器试验,如果说只是原子弹爆炸试验的话,未免有些多此一举,毕竟,昨天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已经向世界各国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原子弹爆炸试验的记录影片,那是绝对无法伪造的,美国“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记者们的文字报道细节与美国原子弹试爆试验的情景是完全一致的。
第1260章 狰狞巨人(下)
第1260章狰狞巨人(下)
机舱里光线不足,因为所有的舷窗都是被铝合金板蒙住的,从机舱里头是看不到飞机外头的动静的,只能听到飞机发动机那低沉的轰鸣声,机舱里唯一的光线来源就是那些小小的电灯泡,昏黄的光芒无力的投射到机舱里的乘客脸上,使他们看上去表情怪异。
在所有的乘客中,有一半以上的乘客是外国人,虽然他们国籍不同,但是他们的表情都是一样的严肃,因为他们即将目睹一场“全新概念的”武器实验。
这些外国人中,有科学家,也有武器专家,有亚洲人,也有欧洲人、美洲人,他们都是收到来自中国政府的邀请而参加此次武器试验的,他们先从各地赶往天津,在天津集合之后,便被安排坐上了两架中国空军的重型远程运输机,一路向西飞行,中途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某处航空基地稍事休整,然后再直飞目的地。
在这些外国科学家中,心情最复杂的要属尼尔斯。玻尔先生了,他是跟着美国陆军的一位准将一起赶到中国的,为了赶上武器试验,他们不得不乘飞机飞越北极航线,先到远东共和国,然后再由远东共和国飞往中国天津,在那里会合一位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然后再登上前往西部地区的飞机,这一路之上旅途劳顿自然不必赘述,而玻尔先生的心情也颇为复杂。
一方面,玻尔本人就是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中的重要成员,美**方能够制造出原子弹,这其中也有玻尔的功劳,但是另一方面,当得知中国科学家也成功的研制出了可以实用的原子武器之后,玻尔非常惊讶的是,中国方面公布的原子武器研究项目组的领导者居然是他当年的学生,何平、袁紫,那两人不仅是玻尔的高徒,而且也曾经长期担任玻尔的实验室助手。
玻尔非常感慨,他与来自全欧洲和全美国的顶尖科学家共同努力,用了几年时间才完成了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但是中国的原子武器研究团队却纯粹以中国自己的科技力量完成了这种末日武器的研制计划,其中自然少不了何平、袁紫的功劳,是什么力量使老师和学生同时走上了这条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道路的呢?而且不要忘了,据说,玻尔的另一位高徒、德国人海森堡也正在为纳粹德国研制原子武器。
虽然玻尔坚持认为,东京被那颗美国空军扔下去的原子弹“完全摧毁”的说法存在问题,但是他也必须承认,那颗原子弹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如果美国总统和军方会以“降低盟军伤亡”为借口为此辩护的话,那么玻尔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似乎无法完全摆脱那种内心深处的矛盾,科学,本来应该是造福人类的,而现在,却用来进行杀戮,并毁灭文明,这并不是科学家们的初衷。
中国报纸将原子弹称之为“末日武器”,这是完全有理由的。
但是,中国人一边在反思这种末日武器的出现,同时却又在一边悄悄的研究这种武器,这种矛盾心态是否与玻尔此刻的心情很相似呢?玻尔本人是无法找到答案的,他只能静静的坐在机舱的角落里,就着头顶上那昏黄的灯光,研究着一份数学公式,这个公式与原子弹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一个数学猜想,玻尔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毕竟,这段飞行旅程实在是有些漫长,尤其是心理上的那种感觉。
终于,机舱里出现了一名中国空军的军官,他用几国语言大声喊了几声,似乎是在告诉这些外国乘客,马上飞机就要降落了,一旦飞机降落,机场跑道上会有汽车来接这些外国客人,请所有人下了飞机之后不要乱跑。
玻尔迅速收起了他的那份数学公式,然后等待着飞机降落。
几分钟之后,两架重型远程运输机终于在一处不知名的机场降落了,飞机上的乘客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们只能根据太阳的影子来判断,他们是一直在往西飞,是否已经到了中亚地区,却是无人能够肯定。
下了飞机之后,玻尔与身边的那名美国陆军准将先观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发现这里是一处戈壁,远处还可以看见沙漠。
“我们是在什么地方?”
准将先生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他叫格罗夫斯,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他不仅主持完工了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工程,而且也是美国“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一度曾是玻尔的直接上级。
“可能在中国的某处沙漠边缘吧。”
玻尔的话在准将听来基本上就是废话,所以这个话题也就到此为止。
这时,几辆客车驶到飞机附近停了下来,各国来宾都在军官的带领下登上客车,很快,客车拉着众人离开机场,在一条修建在戈壁滩上的简易公路上不紧不慢的行驶,十五分钟之后,才停了下来,而当众人从客车上下来之后,他们的目光立刻被公路北侧的一处建筑吸引住了。
“那是火箭么?”
格罗夫斯准将将手搭在额头,遮挡住刺眼的阳光,向那座建筑望了过去,确实,那座钢制建筑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关键是建筑旁边的那个细长的物体,它才是吸引众人注意力的焦点,而那座建筑或许只是为它的竖立服务的,之所以准将先生有此一问,主要是因为,如果那是火箭的话,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应该是导弹,就像是德国人在非洲前线使用的那种V2一样,旁边的建筑应该就是火箭的发射台了,真想不到,中国人的火箭技术居然比德国更复杂。”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纠正了一下,同时也感慨了一下。
“我好象明白这次的‘狰狞巨人’试验是怎么回事了。”
准将反应也快,迅速将眼前的一幕与他此行的任务联系起来。
“你是说,中国人是将火箭技术与原子弹技术结合起来了?”
玻尔虽然慢了一拍,不过也很快跟上了准将先生的思维节奏。
“要想知道谜底,还是等您的学生过来之后,你亲自问他吧。”
准将看见一群中国科学家迎面走来,于是急忙与玻尔赶了上去。
“玻尔老师,别来无恙啊。”
何平一眼就认出了玻尔,而玻尔也立刻发觉眼前这人正是当年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那名一向沉默寡言的中国助手。
“你们打算用火箭装载原子弹进行实弹试验?”玻尔也没多客气,直奔主题而去。
“是的。”何平点了点头。
“你们就不担心试验失败,出现危险?”
玻尔非常担心,毕竟,用火箭装载原子弹进行实弹试验,这可比用轰炸机空投原子弹的风险高得多,难道中国人就不担心试验失败么?
“这是一片大沙漠,非常辽阔,没有人烟,而且,这是一次近程导弹射击试验,我们缩短了导弹的射程,使其射程不超过两百公里,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试验不是‘巨人’导弹第一次发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过数次模拟弹头的发射试验,试验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巨人’导弹的性能很好,可能性很高。至于核弹头的性能,也是相当可靠的,而且,被设置为高空引爆,是比较安全的,失败的可能性很低。”何平信心十足。
“这种被你们称为‘巨人’的导弹,它的最远射程多远?”
美国陆军准将格罗夫斯询问何平,那名使馆武官则充当了翻译的角色。
何平稍稍惊讶了一下那名美国使馆武官的华语水平,然后他摇了摇头。
“关于‘巨人’导弹的具体性能,这是绝密,我无法相告,不过我可以向诸位透露,这种导弹的射程非常远,只看一下它的直径和长度就可以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何平说完,向那枚已经竖立起来并在加注燃料的导弹望了过去,其他人也跟着望了过去,虽然距离有好几百公尺,但是因为有那些燃料加注兵作为参照,因此可以估算出导弹的尺寸。
确实,那枚导弹确实非常的高大,根据玻尔的目测,导弹的长度至少超过二十公尺,最大直径应该超过了两公尺,比德国的V2导弹大得多,按照常理推断,导弹装载的燃料也应该更多,那么射程也将更远。
站在玻尔身边的格罗夫斯准将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不过,玻尔接下来的一个问题,让准将先生立刻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细节,这个细节他刚才居然忽略了。
“你们装在导弹弹头里的原子弹有多重?使用的是什么装药?”玻尔询问何平。
何平没有任何迟疑,非常痛快的给出了一个答案。
“那颗原子弹代号‘巨狰狞9型’,使用铀装药,它的重量只是‘巨狰狞1型’的一半不到。自从空投型原子弹测试成功之后,我们一直致力于原子武器的小型化与轻量化,现在已取得相当令人满意的成绩,这要归功于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科学的进步。”
这个答案等于什么也没说,玻尔其实也可以理解,这也是军事机密,何平或许沉默寡言,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木讷,相反,在哥本哈根的时候,何平总是能够非常迅速的完成玻尔交代下来的任何工作,如果他口无遮拦的话,中**方也不会让他出面接待外国参观团。
玻尔也知道,美军投掷在日本东京的那颗原子弹的重量是四吨,这个重量,即使以B29重型轰炸机挂载也是相当吃力的,如果不对原子弹进行轻量化改进的话,以这个时代的火箭技术,是难以将原子弹装上导弹的战斗部的。
根据东京原子弹的尺寸重量等数据进行推测,玻尔认为,眼前这颗‘巨狰狞9型’原子弹的重量很可能被控制在两吨以下,甚至一点五吨左右,那么也就可以据此估算出这枚“巨人”导弹的有效载荷是多少了。
玻尔估算的数据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巨狰狞9型”核子弹头的战斗全重是一点五吨,而“巨人”导弹的有效载荷正好是一点五吨,为了达到这样大的有效载荷,这枚导弹采用了多级推进技术,导弹的弹体由两级燃料箱和发动机构成,使用液体燃料,而且为了增加发动机起飞时的推力,不得不牺牲了射程,这枚“巨人”导弹的最远射程其实只有两千公里,还不能被称为“洲际导弹”。
不过,即使如此,“巨人”导弹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推力最大的导弹,而且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即将正式进入现役的中程战略弹道导弹,如果今天的试验取得成功的话,中国战略空军部队就将立即装备这种威力强大的战略武器。
何平作为中国原子武器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并不负责设计“巨人”导弹,他之所以会出现在试验场,主要是为了将那颗毁灭力惊人的“巨狰狞9型”核弹头装进导弹的战斗部里,如果此次试验成功的话,“巨狰狞第一种正式进入现役的战略核弹头。
当得知眼前那枚巨大的火箭的战斗部里已经安装了一颗爆炸当量超过四万吨的原子弹之后,在场的所有外国客人都脸色苍白,包括玻尔在内,虽然他们已被告之,核弹引信尚未安装。
“我们就站在这里观看火箭发射么?”玻尔询问何平。
“不。我们将在距离这里五公里之外的地下掩体里观看导弹发射。请诸位放心,掩体非常坚固,深藏在地面之下十五公尺,而且有地下通道,如果试验失败的话,即使原子弹爆炸,我们也可以安全撤离试验区。”
何平的话让所有人松了口气,虽然觉得五公里的距离还是有些近,但是既然各国政府派自己过来寻找真相,那么也必须将任务完成。
上午九点整,导弹发射试验准时开始,现场的一幕已不需赘言,或许通过格罗夫斯准将在第二天拍给美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