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道皇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表控制荆州以后,对于属地的管理也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体现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之前“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震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荆州,变成了“万里肃清”的东汉后期最后一片乐土。在对外问题上,刘表采取了拥兵自重的正确政策,尽量避免发生大的冲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荆州地区的百姓“大小咸悦而服之”。对刘表的这种评价,莫说是在后汉军阀混战时期,就是在局面相对平静的三国鼎立时期,也是独一无二,是别人所无法得到的。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政局稳定,各方人才纷纷从各地迁往荆州,人数数以千记,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广元等青年才俊,甚至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试问,一个虚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辉煌的政绩吗?如此的“爱民养士,从容自保”,难道是一个虚名无实者所能做到的吗?可以这样说,刘表的确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让各路诸侯羡慕不已,对于其治理下的荆州都是垂涎欲滴。鲁肃就曾经对孙权这样评价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这也算是对刘表恰如其分的评价了。
刘岱
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东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
历史概况
汉兖州刺史。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岱伯父宠,为汉太尉。弟繇,扬州牧、振武将军。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初平元年春正月,岱从袁绍、曹操令,起兵反董卓。后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初平中,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问程昱。岱乃召见昱,问计,昱劝助绍,岱从之。后瓒大为绍所破。永汉三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转入东平。岱欲击之,鲍信谏先为固守。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演义概况
汉兖州刺史。初平元年,从袁绍起兵伐董卓。后与桥瑁借粮,瑁不借,岱怒而杀之,尽分其兵。后同王忠引兵五万,虚打曹公旗号,攻徐州。为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及归,为公黜罢爵禄。此实与沛人刘岱混为一人,误。
历史评价
陶丘洪:“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续汉书》:“岱有隽才。”《英雄记》:“岱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
刘繇
刘繇读音liúyǒu生卒156—197(42岁)字正礼籍贯'青州'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容貌暂无相关记载官职扬州牧振武将军家族资料祖父刘本伯父陈王刘宠父亲刘舆(又名刘方)母亲未知配偶未知子女刘基刘铄刘尚兄弟姐妹刘岱
刘繇初举孝廉,为郎中,授下邑长,因拒请托而弃管。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以乱不就,避居淮浦,诏书命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败归丹徒,未几,病卒。
简明历史概括
刘繇初举孝廉,为郎中,授下邑长,因拒请托而弃管。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以乱不就,避居淮浦,诏书命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败归丹徒,未几,病卒。
简明历史传记
孙策扬州牧。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授下邑长,因拒请托而弃管。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以乱不就,避居淮浦,诏书命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败归丹徒,未几,病卒,年四十二。
《三国志》记载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繇伯父宠,为汉太尉。续汉书曰:繇祖父本,师受经传,博学群书,号为通儒。举贤良方正,为般长,卒官。宠字祖荣,受父业,以经明行修,举孝廉,光禄(大夫)察四行,除东平陵令。视事数年,以母病弃官,百姓士民攀舆拒轮,充塞道路,车不得前,乃止亭,轻服潜遁,归脩供养。后辟大将军府,稍迁会稽太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徵入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民去治数十里有若邪中在山谷间,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闻宠迁,相率共送宠,人赍百钱。宠见,劳来曰:“父老何乃自苦远来!”皆对曰:“山谷鄙老,生未尝至郡县。他时吏发求不去,民间或夜不绝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吏稀至民间太史慈,年老遭值圣化,今闻当见弃去,故戮力来送。”宠谢之,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宠为取一钱太守。其清如是。宠前后历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三去相位,辄归本土。往来京师,常下道脱骖过,人莫知焉。宠尝欲止亭,亭吏止之曰:“整顿传舍,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因过去。其廉俭皆此类也。以老病卒于家。繇兄岱,字公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续汉书曰:繇父舆,一名方,山阳太守。岱、繇皆有隽才。英雄记称岱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
羲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时郡守以贵三国志卷戚讬之,遂弃官去。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史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礼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涂,骋骐骥於千里,不亦可乎!”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馀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袁宏汉纪曰:刘繇将奔会稽,许子将曰:“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繇从之。遂溯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笮音壮力反。杀太守朱皓,献帝春秋曰:是岁,繇屯彭泽,又使融助皓讨刘表所用太守诸葛玄。许子将谓繇曰:“笮融出军,不顾(命)名义者也。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融到,果诈杀皓,代领郡事。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
笮融者,丹杨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馀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馀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於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曹公攻陶谦,徐土骚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先是,彭城相薛礼为陶谦所逼,屯秣陵。融利广陵之众,因酒酣杀昱,放兵大略,因载而去。过杀礼,然后杀皓。
朴銎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王朗遗策书曰:“刘正礼昔初临州,未能自达,实赖尊门为之先后,用能济江成治,有所处定。践境之礼,感分结意,情在终始。后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剌。更以同盟,还为雠敌,原其本心,实非所乐。康宁之后,常原渝平更成,复践宿好。一尔分离,款意不昭,奄然殂陨,可为伤恨!知敦以厉薄,德以报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猜,保六尺之讬,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昔鲁人虽有齐怨,不废丧纪,春秋善之,谓之得礼,诚良史之所宜藉,乡校之所叹闻。正礼元子,致有志操,想必有以殊异。威盛刑行,施之以恩,不亦优哉!”
饷,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居繇丧尽礼,故吏餽饷,皆无所受。吴书曰:基遭多难,婴丁困苦,潜处味道,不以为戚。与群弟居,常夜卧早起,妻妾希见其面。诸弟敬惮,事之犹父。不妄交游,门无杂宾。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基大农。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权大暑时,尝於船中宴饮,於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馀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徙郎中令。权称尊号,改为光禄勋,分平尚书事。年四十九卒。后权为子霸纳基女,赐第一区,四时宠赐,与全、张比。基二弟,铄、尚,皆骑都尉。
子女列表
刘繇的3个儿子都比较优秀,但他们却都是在父亲的仇敌孙吴政权中效力。老二刘铄和老三刘尚,都在吴国官任骑都尉。而三兄弟中,又以老大刘基成就最大。
刘基,字敬舆;因替父亲刘繇守丧尽礼而出名。据说刘基人长得非常英俊,是个典型的美男子,因此深得孙权的宠爱。孙权任汉骠骑将军时,刘基就在他手下任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孙权称吴王后,刘基因宠任命名吴国的大农。孙权称帝后,刘基更升为光禄勋,负责尚书事务,成为吴国最高决策层的成员。刘基的一个女儿,还嫁给孙权的儿子鲁王孙霸为妃。牟平刘氏因此又成为吴国的皇亲国戚,在整个东吴时期都维持其显赫的地位。
生平简介
刘繇是后汉皇室的远亲,根据三国志与资治通鉴资料显示,刘繇是东莱郡牟平人(今山东省潍坊市一带),在他19岁时因为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其堂叔,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后而出名。由于其表现深受乡民爱戴,因而推举刘繇官拜郎中。当官之后的刘繇由于铁面清廉而深受好评,甚至当时的乡亲之间亦流传只要能得到刘岱(繇的亲兄长)与刘繇,就等同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也因为这些功绩深得当时朝廷重视,于是命刘繇接任由于前任太守死亡而空缺的扬州刺史。为了统领扬州,而定寿春为根据地,但当时政局混乱,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于是刘繇只好撤到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
孙策,当时曲阿为孙策的表叔吴景的势力,由于吴景与袁术关系不错,所以与孙策的表兄孙贲一起弹压刘繇,将刘繇赶走。之后袁术自命扬州刺史,并且与吴景、孙贲合攻张英、樊能。196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
大败之后的刘繇接受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投靠刘表,但当时豫章太守周术因病而死之后,太守之位悬空,以刘表的后援来说理应以诸葛玄(诸葛亮、诸葛瑾之叔父)成为太守,但是汉室朝廷却命朱皓(朱俊之子)为太守,导致为争夺豫章太守而有多次冲突,刘繇后来出兵协助朱皓当上太守,将诸葛玄赶回襄阳刘表身边。197年左右刘繇因病而死,享年42岁。孙策得知刘繇逝去的消息后亲自赶到豫章,将他慎重的葬到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带回其遗孤。后世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是汉皇族的人,为拢络其势力而故意这样做,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生前因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不过这部份实际的原因并无文献记载。
演义传记
东汉扬州刺史。属下有其同乡勇将太史慈,却不能尽其才能。遭孙策攻击,战败,落荒逃往豫章。刘繇避乱到淮浦县,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袁术称帝时,刘繇率军抵抗袁术,后被孙策打败,逃往豫章,不久病死。
(以上无责任转自百度)
www。
作品资料 三国宗室2
更新时间:2010…9…10 10:34:43 本章字数:13476
刘放
刘放字:子弃时间:?——250终属:魏籍贯:冀州涿郡方城(今河北固安)官至:骠骑将军、中书监、方城侯谥号:敬侯子:刘正
汉末在本郡任官,后依渔阳王松,劝王松归顺曹操,书信文词华美,为曹操所欣赏,遂招为司空府官,魏国初建之际与孙资俱任秘书郎。曹丕继位后,刘放任中书监,同中书令孙资一同掌握机密。曹睿继位后,刘放更加被宠信,不断加官进爵。刘放擅长写书信和檄文,曹操、曹丕、曹睿的诏命文书,很多都是刘放所为。曹芳在位期间,刘放以年老让位,不久病逝。
历史年表
刘放是汉广阳顺王的儿子西乡侯刘宏的后代,曾在郡中担任纲纪官员,被举为孝廉。时值汉末大乱,渔阳王松割据本土,刘放前去依附他。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刘放劝说王松归顺曹操,王松赞同他的建议。正赶上曹操在南皮征讨袁谭,以书信招王松来降,于是王松以雍奴、泉州、安次等地来依附曹操。刘放替王松给曹操回信,文词华美,曹操很欣赏,又听说他劝过王松归顺,于是征辟他为官。
205年:刘放和王松一起到达曹操处,曹操十分高兴,将此事比作“班彪依附窦融而劝河西归汉”,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历任主簿记室以及郃阳、祋祤、赞县三处县令。213年:曹操称魏公,魏国政权初建,刘放与孙资俱任秘书郎。
220年:曹丕继位,刘放、孙资转任秘书左右丞。几个月后,刘放转任秘书令。后来,魏国改秘书为中书,刘放任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同中书令孙资一同掌握机密。
222年:刘放进爵魏寿亭侯。
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刘放、孙资二人更加被宠信,同加散骑常侍。刘进放爵西乡侯,孙资乐阳亭侯。刘放擅长写书信和檄文,曹操、曹丕、曹睿的诏命文书,很多都是刘放所为。
233年:孙权与诸葛亮联合,打算一起进攻魏国。魏国的边境侦察兵缴获孙权的书信,刘放于是改写信中言词,往往能够更换本文却仍与上下文相衔接,将信改作写给魏征东将军满宠,表现出欲归顺魏国的意思,将其封好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将信抄给吴将步骘等人,孙权看到后,怕诸葛亮怀疑他的合作诚意,费力做出解释。这一年,刘放、孙资二人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238年:司马懿平定辽东,刘放、孙资二人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刘放方城侯,孙资中都侯。同年,魏明帝曹睿病危,打算招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曹宇性格谦恭,推辞任命。刘放、孙资二人趁机称曹宇能力不足,大赞曹爽,又力劝曹睿招回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晋世语》言:刘放、孙资久掌中央事务,夏侯献、曹肇等人不满,刘孙二人怕这些人辅政后自己失权,故力劝曹睿改任曹爽、司马懿辅政。)最后,曹睿独召曹爽、刘放、孙资以及赶回的司马懿同受诏命,免去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官职。239年:曹睿去世,曹芳继位,刘放、孙资各增邑300户。刘放并前共1100户,封爱子一人亭侯,次子骑都尉,余子皆郎中。
240年:朝廷加刘放左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245年:刘放任骠骑将军,仍领中书监。
246年:朝廷又封刘放一子为亭侯。刘放、孙资均以年老让位,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资别传》载:曹爽专权,多变旧制,孙资不愿居要职而无权,于是称疾让位。)
250年:刘放去世,谥曰敬侯,儿子刘正继嗣。《三国志·刘放传》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历郡纲纪,举孝廉。遭世大乱,时渔阳王松据其土,放往依之。太祖克冀州,放说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昔黥布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也。将军宜投身委命,厚自结纳。〃松然之。会太祖讨衰潭于南皮,以书招松,松举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建安十年,与松俱至。太祖大悦,谓放曰:〃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乃以放参司空军事,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诩、赞令。
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先是,资亦历县令,参丞相军事。文帝即位,放、资转为左右丞。数月,放徙为令。黄初初,改秘书为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各加给事中;放赐爵关内侯,资为关中侯,遂掌机密。三年,放进爵魏寿亭侯,资关内侯。明帝即位,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太和末,吴遣将周贺浮海诣辽东,招诱公孙渊。帝欲邀讨之,朝议多以为不可。惟资决行策,果大破之。近爵左乡侯。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惧出为寇。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亮腾与吴大将步止骘等,骘等以见权。权惧亮自疑,深自解说。是岁,俱加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近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齐王即位,以放、资决定大谋,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资千户;封爱子一人亭侯,次子骑都尉,余子皆郎中。正始元年,更加放左光禄大夫,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六年,放转骠骑,资卫将军,领监、令如故。七年,复封子一人亭侯,各年老逊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曹爽诛后,复以资为侍中,领中书令。嘉平二年,放薨,谥曰敬侯。子正嗣。资复逊位归第,就拜骡骑将军,转侍中,特进如故。三年薨,谥曰贞侯。子宏嗣。放才计优资,丽自修不如也。放、资既善承顺主上,又未尝显言得失,抑辛毗而助王思,以是获讥于世。然时因群臣谰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云。及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放、资著勋前朝,改封正方城子,宏离石子。
刘晔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州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战略家,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屡献奇策,但其后所献取蜀灭吴之策,皆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采纳。
《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刘晔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惪音德。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修,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那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普。普怒,遣人迫晔。晔还拜谢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杨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扬州士多轻侠狡桀,有郑宝、张多、许乾之属,各拥部曲。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