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过了这股明军的骑兵,唐军将桥梁重新占领,剩下的明军正在进退两难时,身后又传来了喊杀声,元氏县的唐军已放弃了壕沟的驻守,骑着战马烟尘滚滚的杀来。
杨嗣昌见身后来了唐军,已是走投无路,他拨出长剑,横剑自尽,其他明军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自总兵郑崇俭以下全部投降。
冲出去的二千骑兵自以为能逃出了生天,实际上他们跑不了多远就人困马泛,被唐军轻易追上,只能全军覆灭。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二十六章 严肃军纪
更新时间:2009…8…19 23:06:19 本章字数:4342
唐军的一万人马在北京城下游荡了十天,即没有攻城,也没有添兵,京师百姓的恐慌慢慢平息,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恢复了往日的作风,每天上朝,下朝,崇祯每天还是按平常的日子作息,表面上看来,皇帝仍然每天坚持早朝,批阅奏章,发出各道诏书。
不过,城外的唐军终是一块心病,崇祯退朝后,每回到寝宫时,一种孤寂,害怕的感觉就向他袭来,纵使和皇后周氏,他最宠爱的田妃在一起时,这种孤寂,害怕的感觉也没有消除,他生怕哪一个太监突然闯进来告诉他唐军已打进来的消息。
这天,天还没有亮,崇祯在王承恩的引导下照样上朝,哈欠连天的文武百官拜过皇帝后,王承恩的声音传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傅宗龙站了起来:“启禀万岁,城外贼军不过万人,臣愿领兵将贼军扫灭,恢复京师的秩序。”
傅宗龙的话一说完,周延儒站了出来:“傅大人,唐贼如狼似虎,京师的兵马久未训练,据城防守还可,出城野战,如何是唐贼的对手,如果失败,岂不是要让京师陷于险地。”
周延儒的话一说完,曹化淳阴侧侧的道:“傅大人,你为了自己敢战的名声,置皇上安危于何地。”
这番争吵已是数次了,傅宗龙也不把两人的话当回事:“皇上,唐贼仅凭小部人马就将京师与外断绝。未免被贼军笑我朝无人,京师尚有二十余万人,只要给臣十万人马。如果不能将贼军逼退,使京城恢复与外界地交通,臣愿提头来见。”
援兵来没来。到了哪里。都是皇帝和大臣们心焦的地方。能恢复京城与外界的交通当然好,只是这些和京城地安危相比,又算是小事,大家都宁愿躲在城里等待援兵的到来,也不愿冒险出城,唐军既然没有进攻,又何必去惹唐军。
崇祯摆了摆手:“傅爱卿退下,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了。”
傅宗龙是唯一敢出城作战的官员,崇祯虽然不想冒险。对傅宗龙还是很有好感,刚才周延儒和曹化淳对傅宗龙地攻击,崇祯当作没有听见。
傅宗龙叹了一口气,他身为兵部尚书,每天看着城外数量那么少地唐军耀武扬威,心中不是滋味,无奈几次请战,皇帝都不准。
傅宗龙退去下,几个大臣又启奏了几件无关紧要地小事,崇祯一一回复,眼见再也没什么事,崇祯正想宣布退朝时,大太监杜郧连滚连爬的跑了上来:“皇上,大喜,大喜!”
众人一听,都吃惊的望着杜郧,不知有何喜事会让这个大太监如此失态,许多人想起莫非是援兵来到,心中“砰,砰”直跳。
崇祯听到有喜事,忙道:“爱卿快快讲来。”
杜郧喘了一下粗气:“皇上,大喜,援军到了,勤王军到了。”
崇祯一下子摊在了龙椅上,日思夜想的援军终于来了,他使出了全身的精力问道:“是哪一路人马,在哪个门外门。”
杜郧道:“是杨督帅的人马,就在南城地永定门。”
京师城门众多,有内九外七之说,每座大门都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其中数南城的门最多,内三座大门,分别为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外城也有三座大门,分为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
正阳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地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杨嗣昌和李建泰两人出征,皇帝亲自在正阳门相送,这对臣子来说是难得的殊荣。
听到杨嗣昌的人马在永定门出现,皇帝和一班大臣都放下了心,这下是杨嗣昌回京城的必由之路,崇祯急忙问道:“那唐贼呢,杨爱卿有没有和唐贼交战。”
杜郧道:“杨督师的人马足有数十万人,无边无际,唐贼早吓跑了。”
崇祯大喜:“传朕旨意,大开城门,朕到正阳门亲自迎杨爱卿回来。”
一班大臣没有一个认为不妥,杨嗣昌足有三四十万人,他既然到了,京师就转围为安了,虽然又要亲迎杨嗣昌,众臣心里未免有点不高兴,但和自己的性命比起来,这些都是迟要的。
只有魏藻德暗自嘀咕,贺小风不是说杨嗣昌已被唐军包围的动弹不得吗,怎么又让他带人回来了,唉哟,不好,不会是唐军败了吧。
京师的外城又称南城,是明嘉靖年间增筑。长约二十八里,内城又称大城,由明永乐年间在北平府扩建而成,城垣周长四十八里,所谓“方正如印”,即方圆四十里,内城比外城大,那是外城只在南面之故。
马世耀只有一万人马,分守内外城十三门,每门不到一千人,明军二十多万人竟然缩在城中不敢出战,这时见到唐军退去,永定门外多了二十多万官兵,城内登时欢声雷动。
前面打头的是实打实的明军,他们都是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的三部人马,加上以前投降的明军,共有二十万大军,而李鸿基汇合了田见秀的大军后,共九万唐军跟在身后,加起来和杨嗣昌的队伍差不多,只是没有杨嗣昌,要骗开城门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李鸿基已作好了硬攻的准备。
京城三大营分为神机营、神枢营、勇卫营,神机营的总兵官为张超,神枢营的总兵官为王馄,勇卫营的总兵官为李虎,在永定门防守的是神机营的总兵张超,监军刚为杜郧。
张超他们三人名为总兵,实际上权力全部撑握在监军手中,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地官职也被太监顶替。直到唐军兵临城下,大臣们纷纷要求撤换太监,张超他们三人才得以重新官复原职。
张超他们自然是一肚子的怨气。守城也不会有多卖力,杜郧看到援兵来了,急忙朝宫中向皇帝邀功报喜去了。张超只是稍微观察了一下城下的兵马。
见确实是朝庭各省地人马。他就带着亲兵下楼去了,城下的明军大喊着要开城,这些都不关他的事,一切自有杜郧处理。
不过,张超看着城下地兵马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哪儿不对劲他又想不出来。直到回到府中,他才想起督帅杨嗣昌一直没有露面。张超随即将这个念头丢开,也许只是杨嗣昌架子太大地缘故。
没等多久,杜郧已喜滋滋地捧着金黄的圣旨出了内城。没见了张超,也不在意,对着城门的士兵大喊:“开城门,咱家要去迎接杨督师进城。”
守门的明军见到杜郧亲自奉着圣旨,哪敢怠慢,数十人同时用力,永定门在“吱,吱”声打开了,只是杜郧还没有出城,刚投唐军的官兵立功心切,门一开,围着外面的大军就朝城门挤去,看到汹涌地士兵冲来,数十个守门的明军都吓呆了,他们只好躲在了旁边,防止自己被人潮淹没。
杜郧急得大叫:“我是钦差,奉命迎接你们杨督师的,给我让路。”
这些官兵如何会听他的话,一个士兵看到这个太监手捧黄凌,在那里大喊大叫,一刀就向他砍去,杜郧呆了,他没有想到一个普通士兵敢和他动刀,傻站在那里不知躲避,幸亏他身边地一名护卫眼快,拉了他一把。
这一刀正砍在杜郧的手臂上,杜郧发出一声惨叫,只觉得痛彻心骨,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受伤,激烈的疼痛加上惊惧,在发出惨叫后,杜郧晕了过来。
进得城门的士兵迅速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黑布,绑在自己的左臂上,向四面分散而去,见到没有黑布的明军举刀就砍。
神机营,顾明思议就是火器部队,火器威力巨大,才取名神机,京城三大营的官兵本来就久疏训练,神机营的士兵离了火器更是不堪。
明军的火器本来就又笨又重,威力虽然不弱,但一下子被人杀了上来,哪还有时间准备火器,数万名神机营的士兵见到刚才的援军突然之间变成了夺命阎命,一个个丢下了手中的火器,转身就逃。
这些刚投诚的士兵一心要立功,对明军的追杀特别凶狠,许多神机营的士兵跪在地上投降,他们连看也不看,就一刀砍了下去。
张超听到街上传来阵阵喊杀声,连忙带着亲兵出府查看,路上到处看到神机营的士兵在抱头鼠窜,百姓也急忙躲进了自己的家中,插上房门,张超忙吩咐亲兵将一名士兵拦住:“怎么回事?”
见到是张超,那名士兵哆嗦的道:“总知……总兵大人,杀……进来了”
张超听得莫名其妙:“什么杀进来了。”
“那些来援的兵马,他们见人就杀,大人,抵挡不住了,快逃吧。”
张超呆住了,那些来援的后马怎么会见人就杀,他们难道不知这是京城吗,莫非他们想要造反不成,张超将一直没有见到杨嗣昌的情况联系起来,得到了一个可怕的结论,他心中一颤,吩咐亲兵道:“快,去内城。”
进城的士兵已将左安门和右安门打开,无数的士兵涌进了外城,唐军的正式人马都留在后面,只有宋献策带人先进了城,他见到士兵不分清红皂白,连投降的明军的也杀,街上还倒卧着许多百姓的尸体,不由紧皱眉头,若是这样下去,唐军的声誉非给败坏了不可。
他急令亲兵传令:“皇上有旨,降者不杀,百姓不杀,不准**妇女,不得进入百姓家中,不准放火烧屋,不准私自截留财物。”
左良玉兵马十余万,又经常违背朝庭的命令,朝庭给他的军饷自然不会足额,这额外的军饷全靠左良玉带着大军到处搜刮,左军向来有抢劫的传统。
刘良佐统兵在宿松、庐州、六安一带同义军作战时,沿途淫劫,宿松一带百姓闻他来到,自组民团,严兵固守。而刘泽清的军的纪律稍好,却也不是一个良善的主。
这三人所带的兵马进了京师,哪还会守纪律,开始追杀神机营的士兵没顾得上,神机营的士兵一逃散,他们没有了目标,马上被京城的繁华所吸引,开始闯进百姓家中,私抢财物,**妇女,百姓有阻止者,立刀一刀砍下去。
幸好宋献策的命令来的及时,他们还不敢放火,但对于其他几条,却是不管不顾,宋献策身边只有数千名唐军,面对这十几万降军的**撸掠,哪里管得过来,而唐军在后面一时半刻还进不了城,听到许多百姓房中传来的啼哭哀号,宋献策心急如焚。
这条用明军降军诈城的计策正是宋献策想出来的,李鸿基怕降军进了京师不受控制,对京师烧杀抢掠,造成恶劣的影响,开始没有同意,唐军携包括降军在内的三十万大军,上千门火炮,京师再坚固也守不了数日,直接进攻就可以了。
只是宋献策力劝用降军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少,只要先和降军重申军纪,进城后又有唐军的弹压,应当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哪知这些降军一进城,就将军纪丢在了脑后,连宋献策重申皇帝的旨意也没用。
宋献策心中已是后悔万分,不该让降军先进城,他一边派人飞报李鸿基,一边命人找来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三人,向他们问道“三位将军是想图一时的痛快,然后人头落地,还是想永保富贵。”
左良玉三人正指挥士兵对一些壕富的人家抢得不亦乐呼,听了宋献策的话大吃一惊,左良玉道:“我们刚攻下京师外城,对皇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侍中大人何出此言。”
宋献策冷笑一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难道忘了皇上交待你们的话吗,皇上最恨士兵**撸掠,现在只拿下一个外城,你们就如此放肆,皇上进来看到如此情况,你们小心自己的项上人头不保。”
三人听到街上传来的呼喊哭号,顿时冷汗迭出,传令全力约束军纪,混乱的情况才开始好转,李鸿基得到宋献策的报告,也是大为着急,让李过带着自己的近卫军进城弹压,数万名近卫军进城,将还在违法乱纪的乱兵处死了数百名,才将事态迅速控制。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二十七章 兵临城下
更新时间:2009…8…19 23:06:37 本章字数:4317
崇祯带着百官,正在正阳门伸长了脖子等杨嗣昌到来,没想到突然看到前方大乱,还传来撕杀声,众人都大惊失色,不知是怎么回事。
张超带着亲兵骑着快马,飞也似的奔向了内城,远远的见到了皇帝和大臣,连忙大喊:“皇上,叛军,他们是叛军,快进城!”
听到叛军,所有的大臣都慌了,此刻内城的三座大门都趟开着,太监们涌着皇帝向正阳门走去,其他大臣则窝涌着朝崇文门和宣武门挤去,只是文武百官,加上各种仪仗,官兵,足有数千人,崇文门和宣武门一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
看到皇帝已进了内城,一些人麻着胆子向正阳门进城,几个正想关门的士兵一下子被挤开,离正阳门较近的其他官员也顾不得违禁,开始向正阳门奔去,三座大门一下子挤满了急于逃命的人群。
崇祯被身边几个亲近的太监失魂落魄的扶着向前,听到身后的混乱声,他忍不住扭头一看,见许多大臣和士兵跟着后面,走平时只有他能进出的大门,若是在平时,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罪,可崇祯此时已无心思处理他们了,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在响:“叛军,叛军进城了!”
平时高高在上的文武官员此时谁也顾不得礼议,他们和小兵一起争抢进城的通道,生怕后面马上就会出现叛军的身影,武将们还好,大多数能够抢先进入城中。又那些文官则急得跳脚,他们养尊处优地身体可没法和小兵们去挤。
更令他们害怕的是,平时惟命是从的仆人也跑得没影。偏偏后面地声音越来越乱,仿佛叛军马上就要来到,许多一时挤不进去的文官吓得屎尿失禁。有的干脆放声大哭。
这种混乱地状况持续了大约一刻钟。直到所有地人都进去了才结束。城中许多壕富也得到叛军进城地消息,正朝内城逃来,掌管内城的大太监曹化淳急令关起大门,等到那些壕绅逃到城门下时,三座大门已紧紧关闭,任他们叫破喉咙大门也不会开了。
高官和皇亲国戚。那贵子弟都是住在内城,住在外城的多不是什么重要之人,曹化淳当然不会让人打开城门。
见内城的大门已封上,文武百官才稍为安心。所有人都衣冠不整,还有人身上臭不可闻,崇祯被扶到了城楼上,看着城下挤满了想要逃进内城的壕绅百姓,定了定神,把张超叫来询问详情。
张超也只是从一个神机营士兵嘴里问了一下,加上自己的猜测,就急匆匆地跑到了内城,他如何知晓具体的情况,半天吱唔着说不出个所以然。
崇祯见张超失了外城,也什么原因也说不清楚,大怒,指着张超大骂:“饭桶,一群饭桶,来人,将张超押下去,斩!”
其余人都还惊魂未定,也没有人替张超求情,魏藻德站了出来:“皇上,现在贼兵临城,正是用人之机,念他报信有功,不如网开一面,让他戴罪立功,张大人必定感激涕零,替皇上守城。”
张超也反应过来,大叫:“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其他官员狼狈不堪,衣冠不整,唯有魏藻德从容不迫,衣冠楚楚,此番话也有几分道理,和他人一比,高下立判,崇祯不由惊异的看着魏藻德,没想到这个靠熬质历提拨出来的大学士还有几分才干。
张超地求饶声让崇祯心里软了下来,见魏藻德的求情,崇祯顺水推舟:“也罢,朕就饶过你这一次,许你戴罪立功。”
张超大喜:“多谢皇上开恩!多谢皇上开恩!”爬了起来,站到了一边。
他这番死里逃生,心里却诽谤不已,你让一个没卵子的太监爬在老子头上,失城关老子什么事,老子辛辛苦苦来给你报信,反而差点被你杀了,大明的江山忘在你手里也是活该。
张超忍不住朝魏藻德看去,自己和他素无交情,不知为何会帮自己,魏藻德向他点头微笑,张超心中一动,朝臣们只有魏藻德从容不迫,等下回去后一定要备一份厚礼过去拜访,请他指点一下迷津才行。
左良玉,刘泽清三人的兵马直到崇祯等人进了内城大半个时辰才廖廖来迟,这当然得归功于张超飞马报信,但和三人的兵马进城后,并没有马上去抢占内城城门也有很大关系,他们进了外城后,急于追杀守军,后来又开始抢劫财物,直到左良玉等人听了宋献策的话,开始整顿军队,他们的兵马才继续开始前进。
看到身后的兵马来临,挤在城下哭喊着要进城的壕绅,百姓顿时四散而逃,此时唐军的近卫军才刚刚进城,没有来得及严肃军纪,许多逃跑的百姓被官兵追上,被狠狠的乱砍,他们所带的财物到处散落,士兵们争相放到自己的身上。
眨眼间,刚才的人群就被驱散了个干干静静,地上到处洒满了血迹,明庭的文武百官在城楼上看是目眩眼迷,许多人悄悄的远离城头,崇祯也不敢在城楼上呆下去,他吩咐曹化淳和几个总兵紧守城门,就匆匆回宫,其他文武百官有的跟在崇祯身后,有的悄悄散去。
近卫军进城,将数百个违法乱纪之徒当场斩杀,左良玉三人都吓掉了半条命,若不是宋献策提醒,还不知会在多少人死在近卫军的枪下,他们三人虽然在明庭是总兵,仗着手下有兵有将,可以连皇帝的圣旨都阳奉阴违,可是在唐军这里,他们什么也不是,只是刚刚战败的降军,左良玉最高也不过封了个五品的将军,刘良佐,刘泽清二人还是从五品。
近卫军杀起人来根本不眨眼。只要看见有进入百姓家中地官兵就开枪射击,那些怀中财物多的人也被拉出来枪决,左良玉三人以为自己拿下外城有功。想要保下几个亲近的部下,被李过眼一瞪,什么话也不敢说。只能悄悄退下。
李过是谁。堂堂正三品地金吾大将军。天子近臣,皇帝的亲侄,从小和皇帝一起长大,莫说是他们手下的几个兵将,就是他们,李过若给他们扣上一个纵兵如匪地罪名。他们也不敢反驳。
好在李过对他们还算客气,近卫军接管全城后,只让他们整理好队伍,等待皇帝进城。
他们几人老老实实地站在城门口。心里后悔地要死,怎么自已看到财物也跟那些小兵一样头脑发热,以前积攒的财物几辈子也花不完。何必再抢,刚加入唐军就捅下了如此大的一个漏子,不知道皇帝会如何惩罚他们。
李鸿基地马车来到了永定门口,身后是六万整整齐齐地野战军。骑在高大地战马上,黑衣黑甲,雪白地马刀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充满了煞气,左良玉三人看得胆战心惊,自己三人的十数万人马可不够人家一个冲锋。
三人连忙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鸿基扫了跪在下面的三人一眼,冷冷地道:“三位带的好兵呀,看来昨天我的话是白说了。”
左良玉三人大惊,连连磕头:“皇上,微臣该死,没有管好部下,请皇上责罚。”
李鸿基听到宋献策地报告时,心中怒火万分,后来冷静下来一想,此事自己也不是全无责任,左良玉三人的部队是什么样他早已知道,哪能指望投靠自己几天时间,军纪就能好到哪里去。
见三人认罪,李鸿基“哼”了一声:“起来吧,念你们是刚入我军,许多军规条例还不懂,这次责罚就免了,内城你们也不用进了,你们三人的部队都扎在明军神机营的驻地,接下来你们必需全力约束军队,不让他们在城中生事,如有再犯,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左良玉三人松了一口气,这次皇帝看来是捧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是,微臣一定严厉约束军纪,不让有一人再敢生事。”
李鸿基点了点头:“起来吧。随朕进城。”
今天外城地百姓受惊不小,先是听到援军来到了消息,然后城外的兵马突然杀了进来,开始只追杀官兵,后来连百姓也杀,家中的财物也被抢,再后来,又有大批的军队进城,乱兵的行为得到了制止。
不过,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乱兵行为得到制止后,许多人家遭抢的东西被还了回去,这可是开天劈地的事,虽然有些人的东西少了许多,他们还是呆呆的不敢相信,哪有东西被抢后又会还回的。
得回了自己东西的许多人,赶忙跪下来道谢,好象这些东西原本不是他们自己的,不过,那些有人死在乱兵中的人家唐军却没法补偿,他们只能把悲伤埋在心里,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能碰上这样的军队已经算运气。
崇祯回到皇城,坐在乾清宫中的龙椅上,唏唏泪流,唐军已经兵临城下,而最先攻进来的全是明军,杨嗣昌分明已经完了,大明三百年来的江山难道真要从自己手上丢掉不成。
平常站得满满的大殿上,现在只剩下了二十多人,看着皇帝流泪,其他人也哗哗的哭了起来,君臣相顾流泪了大半个时辰,远处突然传来了万岁,万岁的喊声,听声音不下数十万人。
崇祯抬起头来,疑惑的看着前方,向旁边的徐高问道:“小徐子,你听到有人喊万岁吗,是朕的臣民在呼唤朕?”
这个声音徐高如何听不到,他只好回答道:“万岁,恐怕是唐贼的伪帝进城了。”
崇祯的脸色苍白起来:“是那逆贼进城了。”其余的人不知如何劝慰,一个个沉默不语。
崇祯转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