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虽然不以为然,也只能按皇帝的命令去做。
得到皇帝调军的命令,高立功大喜,以为皇帝会让他参与最后的灭明,听到只调一万人固守京师,心中失望不已,只派了手下一个五品的将军带人到京师。
听到唐皇南下的消息,河南的福王,周王都是大惊失色,河南已有唐军刘芳亮的数万大军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明军依靠福建,广东两省的援军才刚刚挡住,唐军五十万大军南下,怎可抵挡?
福建,广东各有五万大军,其中福建由郑芝龙的亲弟弟郑鸿逵、郑芝虎亲领,广东援军也是由广东巡抚周若军的亲子周龙率领,分别坐镇在洛阳和开封,两方东西呼应,吴三桂被皇帝委以重任,立功心切,出军不到一个月就收复了河南的鹤壁,濮阳,卫辉等地,各地的明军或逃或降,在进攻郑州时却不顺利。
郑州本是河南巡抚李仙凤的驻地,城高墙厚,李仙凤宣布投降唐军后,周龙和郑鸿逵分别派兵攻击,李仙风受到两面夹击,自知不能抵挡,素性不抵抗,直接率军逃命。
可是吴三桂要进攻郑州却不简单,他的二万大军虽然精锐,却没有步兵,郑州的守军就有二万人,自然不是吴三桂二万骑兵能攻得下,就是能攻下,他也不愿部队折损太多,否则保不定皇帝一声令下,他的二万大军再减为一万大军。
而刘芳亮的大军却被挡在洛阳城下,洛阳城有周龙的四万精锐,加上各地汇聚起来的明军,城中兵力不下六万,而且周龙的部队有一万多火器部队,他们虽然都是火绳枪,但依靠城墙,刚好可以和唐军的燧发枪比拼。
湖南的部队本来就抽调了一部分给皇帝亲征,又要留守的兵力,刘芳亮率领的部队才三万人,战力最强的野战军只有一万人,另个二万都是守备军,攻城的兵力只是守城的一半,自然难以攻下。
如果不是周龙顾及唐军的武器厉害,几次出城反击都吃了小亏,刘芳亮能不能守住洛阳以西的地盘还是一个未知数。
唐皇的大军以日行一百五十里的速度向河南推进,不但是福王和周王慌了神,就是周龙和郑鸿逵、郑芝虎也不知如何应对,开封和洛阳虽然是天下坚城,但不可能挡住唐军的五十万大军,何况唐军的大炮,火药厉害异常,城墙也不一定靠得住。
两家心急火燎的互派使者商议,终于作出了撤出河南,返回直隶的决议,此时徐州还在明军手中,河南的军队可以由归德,商丘返回徐州,再由徐州南下,或到南京,或回到他们自己的驻地。
归德和商丘虽然已经易帜,但唐军只派了几名人员,象征性的接管,真正的军队都是李仙凤的人马,两人看准李仙凤没有胆子派兵阻拦,
李鸿基的大军刚到邢台,离河南还有数百里时,洛阳的周龙突然率军冲出城外,刘芳亮轻而易举的攻占了洛阳城,不过,洛阳的府库和福王府却几乎被周龙搬空,福王也一起跟着周龙逃跑。
刘芳亮拿下一座几乎空空如以的洛阳,自然不甘心,一直率队猛追,周龙无奈,只得放弃了从福王府和洛阳府库中的大部分财物才全军而退,而那些拼凑起来的明军却全被周龙抛弃,唐军一路追杀,将从洛阳到郑州的道路染红,等周龙和郑州的人马合并后,唐军才停止了追击。
这一路追杀唐军收获颇丰,各种金银珠宝明军撒了一路,事后统计,光金银就有七百多万两之多,其它古董,玉器,珠宝更是远超此数,这些绝大部分是福王府中的东西。
周龙在郑州与郑鸿逵汇后后,郑家军也放弃了开封,带着周王,两家十多万明军徐徐向南退去,这部分明军颇有战力,刘芳亮和吴三桂汇合后,也不敢强攻,只是不停的派兵骚扰,让他们的行军速度放慢,等待皇帝的大队到来。
等李鸿基到达开封时,明军已退到了河南边沿,快要进入徐州了,唐军已是追之不及,李仙凤果然不敢拦,凡是明军要经过的地方,李仙凤干脆让人全部放开。
整个开封人喊马嘶,一时之间成了一个大兵营,加上刘芳亮和吴三桂的人马,唐军已超过了三十万,加上民夫超过了五十万。
刘芳亮,吴三桂等人虽然按照事分的吩咐收复了河南,但让明军全部跑了,心中有愧,齐向李鸿基请罪。
李鸿基哈哈一笑,将二人扶起:“两位爱卿何罪之有,明军能退,他又能退到何处,今日失了河南,他们还有直隶,浙江,福建等地容身,若是他日那些地方失掉又如何?”
两人虽知皇帝是安慰之言,放跑了十多万明军,必定会大大增加以后进兵的难度,只是这次唐皇亲领五十多万大军南下,多上十几万明军,也不见得会给唐军增加多少难度,两人重新放下了心头的大石。
李鸿基征用了周王府作为临时的行宫,此时他的身边将星闪烁,李万成,李过,赵胜,马世耀,田见秀,崔尔达,李过,刘体纯,李岩,左光先,刘芳亮,李卑,艾万年,拓养坤,虎大威,贺人龙,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吴三桂”,”,
现在摆在唐军前面有三条路,一是与张献忠联合起来伐明,二是先打张献忠,再将明朝残余势力灭亡,三是将张献忠和残明一起打。
李鸿基决定在开封定下最后的战略,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那一种,不但要看唐军的意愿,而且还要看张献忠和残明势力接下来的举动。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四十五章合流
更新时间:2009…8…19 23:12:59 本章字数:4309
李鸿基在开封大会诸将,准备商讨南下事宜时,南方诸省已发生了变化,南明的朝廷终于立了起来。
周龙,郑鸿逵退入直隶后,两人的大军马上接管了扬州,南京,常州的城防,在两人的大军压迫下,南京的百官纷纷作出了选择,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
周,郑两家因有拥立大功,福建巡抚郑芝龙,广东巡抚周若军两人分别被封为南安伯,南山伯,朝政却由马士英,阮大诚,何腾蛟,钱谦益等人把持。
不过,这个朝庭虽然成立了,但内部本身就是矛盾重重,掌握军队的周,郑两家为了海上的利益,经常有磨擦,此时因为唐军的压力暂时联后起来,也是面和心不和,朝政更是分成数派,马士英,阮大诚为了打压东林党人,大势起用以前的阉党余孽,被南京的百姓痛骂为奸党。
而钱谦益,高弘图等人号称清流,为了争权夺利也不甘示弱,组织东林党人和马士英等人针锋相对,凡是马士英等人同意的就反对,凡是马土英等人反对的就同意,不过,由于马士英,阮大诚名声太差,钱谦益,高弘图等人反而得到百姓的认同,被视为忠贞之士。
张献忠部众号称百万,进入直隶后,又一直增扩部队,将江西直隶两省控制之地的青壮抽调一空,军队不事生产,巨大的消耗全部压在只剩老弱病残地民众身上。
江西。
直隶虽然是鱼米之乡,但也架不住这样竭泽而渔,两省的百姓已苦不堪言。他们的最后一颗粮食都被张献忠搜刮做军粮。昔日江南之地,成了一片饿俘。
张献忠和唐军因直隶交恶后,再也买不到兵器。他地一百万大军许多都是以木棍。菜刀作武器。这样的军队莫说与唐军交手,就是明军来了,也是一冲就垮。
大昌军上下都是忧心仲仲,徐以显向张献忠进言道:“万岁,我军人马太多,又良莠不齐。许多都是空耗军粮,不如精减人马。”
张献忠面对唐军的即将南下,唯恐兵力不够,哪会裁减兵马。张献忠不是笨蛋,唐军虽然宣称伐明,但大昌军为了直隶已和唐军地关系搞僵,若有机会,唐军绝对会顺手灭了他,就是两家关系没有搞僵,唐军灭掉了残明,也不会放过大昌军。
张献忠一口回绝:“我大昌不到两省之地,拥有六十七万大军,朕何尝不知不可持久,可是若不扩军,如何抵挡唐军?”
潘独鳌虽然和徐以显一直争权夺力,张献忠做了皇帝,徐以显封为左丞相,潘独鳌封为右丞相,对徐以显位在他之上一直不服,此时也不得不劝说张献忠:“万岁,空有人多,若是无粮,军心必乱,前明空有数百万大军,京师被唐军一日攻破,万岁不可不察。”
张献忠见自己地左右军丞相都如此说,不由迟疑:“两位爱卿,如果裁减部队,我军以留多少不宜。”
徐以显伸出了二根手根,张献忠摇头:“太少,不顶事。”
徐以显加了一根指头,张献忠还是摇头,徐以显道:“万岁,我军以一省来地,养军三十万已是极限,再多亦无用。”
张献忠眼一亮:“老徐,不若我军不用裁减,先攻南京如何?”
徐以显大惊:“万岁不可,唐军独强,我朝和弘光都弱,我军若伐明,不久都要被唐军所灭。”
唇亡齿寒地道理张献忠还是懂得,不然他也不会只攻直隶向唐军投诚之地,见徐以显否决,张献忠默然不语
徐以显明白张献忠的意思,他心中还有个想法,怕直提出来会让张献忠生气,拐弯抹角的道:“万岁,现在我军与新立的弘光朝,还有唐军鼎足而立,唐军就是当初三国的曹操,而我军犹如孙权,弘光朝犹如刘各……”下面徐以显却不说了。
张献忠虽然读书少,但三国演义这本书他却不但听过评书,还让人给他读过数遍,听到徐以显的话,张献忠皱了一下眉:“你让朕和和弘光朝联合,就是朕有意,弘光小朝庭也不一定会乐意。”
徐以显道:“未必不能,弘光朝也不是傻子,他们现在正是需要外援地时候,若万岁愿意去掉尊号,改称王爷,此事十九可成。”
潘独鳌大吃一惊,没想到徐以显如此大胆,他大喝一声:“万岁,徐以显竟让万岁去尊号,实属大逆不道,请万岁治他不敬之罪。”
张献忠却不在意:“什么大逆不道,老徐这是为我好,你呀,才能是有的,就是太小心眼。”
潘独鳌被张献忠说得面红耳赤,只得不言,张献忠拍了拍徐以显的肩膀:“好,这劳什子皇帝也没什么好当的,换成王爷也好,与弘光朝地联系就由你来负责。”
徐以显有了张献忠的首肯,不敢怠慢,马上派出使者出仿刚成立不久的弘光朝,张献忠也在大力裁减军中的老弱,才能让他的军队继续支持下来。
眼下朝庭刚立,面对唐皇随时可能下来的五十万大军,是守是留,朝中却不能拿出一个方案来,马士英,阮大诚没有信心能守住南京,想让皇帝先撤到浙江,只是马士英的这个奏章一出,钱谦益,高弘图马上反对,饥笑马士英胆小如鼠,何腾蛟,堵胤锡等人也不同意还没与唐军接战就撤走,群起反对。
朱由崧对马士英的想法倒是支持,在南京太不安全了,北有唐军,西有大昌军,若能到达浙江,他这个天子还有得做,浙江守不住,再退福建就是,若福建丢了,还有广东,广西等地可以去,哪里都比留在南京安全。
朱由崧在洛阳时只知吃喝玩乐,此时依靠血缘关系,被众人硬架上了皇帝宝座,却毫无主见,他虽然同意马士英的主张,架不住满朝文武气势汹汹,只得同意留在南京。
恰好此时徐以显派人过来,说大昌军有意归顺朝庭,共抗唐军,何腾蛟等人得知消息大喜过望,对徐以显的使者热情招待,并向弘光帝汇报。
张献忠派出的使者以张文江为首,张文江在利川投靠张献忠后,颇有有几分才干,得到了张献忠的赏识,张献忠称帝后,让张文江作了大昌国的兵部尚书,不过,说是兵部尚书,却没有什么兵权,大昌国的兵权都掌握在张献忠的五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刘国能手中。不然,也不会派他到南京来。
如果不是唐军攻下京师,俘虏了崇祯,明朝的官员恨张献忠远大于恨唐军,毕竟他们落到唐军手里不一定有性命之忧,如果落入到张献忠手里,你就是想投降,他看不顺眼也是白搭,落入张献忠手里的明朝官员和壕绅动不动就被抄家灭门。
张文江的到来,让弘光朝的官员心中涌起百般滋味,毫无疑问没有官员会对张献忠的大昌军有好感,只是现在朝庭的危机迫在眉睫,马士英和高弘图等人在这件事上保持了一致,对张文江的到来都表示了欢迎。
张献忠能够自去帝号对弘光朝来说,当然是一件喜事,只是要封张献忠为王,弘光朝的臣子却产生了分歧。
异王不封王,这是大明朝的铁律,大明开国之时,尚且没有封异姓王,何况现在,而且张献忠只是一个反贼,虽然大家对张献忠能够主动投靠朝庭持欢迎态度,但并不妨碍钱谦益等清流大谈祖宗法度,反对封张献忠为王。
马士英虽然对所谓地清流恨得牙根发痒。只是对方抓住了祖宗法度这一条,让马士英也无法反驳,此事只好僵持下来。
泥菩萨也有火气。张献忠为了不单独面对唐军的打击可以去尊号,不做皇帝,当年在重庆的一战。张献忠还记忆犹新。自己最精锐地亲卫营差点全军覆灭。知道自己的军力和唐军相差太远,若他坚持做皇帝,弘光朝不可能接受与他联合共抗唐军。
可是张献忠得知弘光朝连一个王爷的虚衔也不肯给时,顿时勃然大怒,将面前看得到地东西摔了一地:“格老子,欺人大甚。老子就不信唐军会先攻老子地军队,老徐,你去将张文江招回,没得丢老子地脸。”
张献忠虽然做了皇帝。平时也会称孤道寡,一旦发起火来,满口顿时全是粗语,见张献忠怒气冲天,大昌朝的一班文武谁也不敢相劝。
徐以显连忙道:“万岁息怒,何必为那目光短浅之辈生气,万岁即愿去皇帝尊号,何不再退一步。”
张献忠眯着眼睛,从盛怒中醒了过来,他从一个待斩的军士,只因相貌奇特才留住了命,到今天转战中原一大半之地,自己称王称帝,虽然也爱慕虚名,骨子里到底是一个重实利之人,若能挡住唐军,过后依然可以称帝,挡不住则恐怕留一命而不得:“算了,老子不和那帮蠢蛋计较,告诉张文江,若不封王,可以封公。”
得到张献忠退让的消息,整个弘光朝喜气洋洋,大家仿佛打了一下胜仗,钱谦益等人更是名利双收,毕竟他们即坚持了传统,又得到了一个强助,朱由崧大笔一挥,封张献忠为大昌公,两家共抗唐军。
唐军的情部报早已将此事传给了李鸿基,事情如此变化,拉张献忠打残明这条路就行不通了,接下来就是先打一方,还是两方一起打的问题。
唐军地将领对张献忠突然之间投靠残明,都气愤不已,张献忠的义军受过唐军多次帮助,此举纯粹是忘恩负义,李过,田见秀等人纷纷要求同时对残明和张献忠一起攻击,以唐军的实力,即使同时进攻两方,也是绰绰有余。
而左良玉,吴三桂一班降军则提议先进攻弘光朝,大明到底是正统,实力又比张献忠大,若是两家同时进攻,让弘光朝有机会重新整合,这股力量也不能小视,两家虽然联合,但若唐军不执意要两家同时攻,谁也不认为张献忠会真心真意的替明军效力,对张献忠只要出兵牵制即可。
众人各有各地理,唯独少有人提议先打张献忠,只是宋献策微笑不语。
李鸿基看着他道:“爱卿似乎另有看法?”
宋献策道:“回禀万岁,臣提议先攻张贼。”
李鸿基大感兴趣:“何也?”
宋献策道:“禀万岁,臣浏览过从南京传回来的所有情报,此次两家联合,完全是张贼一手促成,若是我军进攻残明,张献忠必会出力,相反,若是我军进攻张贼,弘光朝只会袖手旁观,若万岁愿意派人与弘光朝讲和,让他们出力一起进攻张贼也未必不可能。”
没想到宋献策还有如此一个思路,与弘光朝讲和,有可能么,弘光朝的君臣会相信唐军有讲和的诚意么。
众人纷纷反驳宋献策,李鸿基却知大有可能:“既然如此,宋爱卿认为可派何人前往南京。”
宋献策道:“皇上身边的杜公公能言会道,和南京马士英早有交情,可担当此任。”
李鸿基听得失笑,太监在李鸿基身边无用,若是派去做使者却往往有奇效,就是无效,被人杀了也不可惜,宋献策完全是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爱卿所言有理,那就让杜郧走一场吧。”
众人虽然怀疑此举有无用处,但让一个太监出使也无足轻重,都默然不语。
李鸿基看到从南京,南昌两地传回来的情报,其实已有意先打张献忠,此时张献忠完全是穷兵赎武,若不先击溃张献忠,昔日的鱼米之乡有可能变成一片死地,而弘光朝上下本身不能齐心,在唐军压力下,勉强凑合在一起,若唐军突然之间转攻张献忠,说不定弘光朝下面的矛盾马上就会爆发,收拾了张献忠,再灭弘光朝反而更易。
先打张献忠还有一个好处,江西其实将福建,广东,浙江等地与唐军隔开,若是没有攻下江西,唐军要攻弘光朝,只有从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一省一省攻过去,费时费力,若是攻下了江西,唐军可以随意攻击弘光朝剩下的省份。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四十六章 蛤蟆天子
更新时间:2009…8…19 23:13:15 本章字数:4259
定下了先进攻张献忠之策,李鸿基率大军一路声势浩大的到了滁州,滁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春秋战国诸候争霸,这里就攻战频繁,曾为吴国、楚国分据,所谓“吴头楚尾”。
而到了明一代,滁州下的凤阳县因是太祖老家,凤阳府曾一度营造成明代开国皇帝的都城,被定为中都,直隶于京师。
从涂州出发,向西南下可以攻击张献忠所占的合肥,和州,向东南下,越过长江,就是直对应天府,若不是有长江作为天险,弘光朝的满朝文武恐怕马上就要逃跑,一时间,无论是大昌军还是弘光朝,都风声鹤呖,心头忐忑。
谁也没有想到,首先发生的战场不是在滁州方向,大唐帝国一千零二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弘光元年六月初十,战斗首先在江西方向打响。
唐军分成两路,一路由湖南总督李双喜、大将马世耀,贺人龙率十万大军由湖南直攻江西的袁州,瑞州,一路由李万成、田见秀、赵胜率十万大军直攻九江。
张献忠怎么也没想到,唐军竟然会先拿他作为主要目标,而唐军在涂洲声势浩大的行动竟然只是掩人耳目,真正的行动是两路偏师。
江西是他的根本,此时他的大军多数调入了直隶,若丢了江西,靠直隶不到四分之一省之地,他的数十万大军如何供养,张献忠再也顾不得直隶之地。率大军急忙返回江西。
涂州是李鸿基行辕所在,力量哪又会弱,所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张献忠大军一动,滁州地唐军就长驱直入。一路将张献忠在直隶所占之地如摧朽拉枯收回。直隶的民众早已不满张献忠的统治。许多地方都是张献忠地大军一过,直接就向唐军投诚,合肥,池州,徽州这样的重地全部不战而下。
短短十余日,除了安庆。大昌军已退出了直隶所有的地盘,而江西地九江,袁州,瑞州都已被唐军攻下。唐军三路大军向大昌军地都城南昌隐隐合围。
形势变化太快,弘光朝在听到唐军进攻江西时,心里还有一种隐隐地窃喜,只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张献忠看似强大的部队却不堪一击,甚至连象样的仗都没有打一个都丢了一大半地,按理现在张献忠算是弘光朝的臣子,救还是不救,却是一个问题。
若是弘光朝遭到唐军的攻打,自然会命令张献忠来救,可是张献忠被攻打,许多弘光朝的臣子都巴不得张献忠被灭,如何肯救,何况唐军不打自己已是谢天谢地了,若是恼怒了唐军,兵锋转向自己,岂不是遭糕,而一些目光稍远之人坚决主张要救,一时弘光朝地朝堂上吵成了一团。
周龙,郑鸿逵两人考虑到江西是福建,广东两省的屏障,也主张要救,其时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兵马已到了直隶,应天,扬州,常州等地布满了三十万兵马,但福建,广东两省的兵马无疑是最强。
大明虽然一直是文官当政,但此时武将势力重新抬头,何况郑芝龙和周若军已是实实在在地一方诸侯,本省的军事,民政全决于一人之手,弘光朝的财政还得全仰仗两省。
两省的主张,马上压过了不救的声音,就在此时,杜郧只带着几名随众就大摇大摆的来到了应天府。
杜郧几次劝降都差点掉了脑袋,得到皇帝的赏赐却是微乎基微,但他无疑是数万太监在新朝最得意的一位,皇帝连宫女都大部分放出,对太监更是不用说,下旨充许太监自已出宫,当然,若是在明朝,没有太监愿意出宫,可是在新朝,有地方可去的太监则纷纷申请离去。
在大明时,太监分成一层一层的等级,等级高的,他们的待遇贵比王侯,可是在新朝,皇帝将所有太监的等级特权全部取消,若是留在宫中,所有人都必须做杂役,而且没有象以前可供贪污的地方,只能管饱,月例钱不过一百文,宫中已没有便宜可捞,许多太监腰缠万贯,自然受不得这般清苦,纷纷离宫。
而留下的只是一些实在没有去处之人,还有一些人刚是抱着留在宫中总有一天能飞黄腾达的想法,而杜郧能被皇帝指派,则是留在宫中的数千太监羡慕的对象,能为皇帝办事已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只有之样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杜郧到了应天府,摆着一幅钦差的架势要弘光帝亲自相迎,弘光朝上下顿时慌了手脚,崇祯帝在唐军手里,始终是弘光朝的一大软肋,虽然大明曾有皇帝被俘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