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曹文诏没想到此时的闯军在山西境内就有十五万人之多,虽然分守各地,但运城是和陕西联系的第一站,当然有重兵把守,主将正是李万成,闯军在这里兵力有一万五千人。
以曹文诏的四万大军自然可以攻城,但李鸿基过河以后,从商洛运来了上百门大炮进入山西,此时闯军在山西的大炮比陕西还多,运城城头足足安放了十门大炮,曹文诏为了赶路,只带了轻骑回来,大炮都留在河南,头一天进攻,闯军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十门大炮齐发,打死打伤官军数百人,曹文诏无奈,只得远远围着。
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可以围上数月,等运城粮绝,但此时这最缺的就是时间,在城下转了两天后,无奈撤兵,李万成现在是越来越喜欢用大炮了,敌人只能挨打的感觉真爽,当然也不会傻得去追曹文诏。
曹文诏又转攻晋城,结果同样挨了一顿炮揍,只得灰溜溜的又换了个方向,经过长治时他更是碰也没碰,绕过长治,经武乡,榆社才返回晋中,此时已是崇祯六年的十月,李鸿基虽然作出了攻击太原的动作,却一直没有正式进攻,只是一直将太原附近转悠,并派有一只军队向北,向靠近陕西的县城都拿下,就按兵不动。
其实两省隔着黄河,拿下这些县城对陕西也没有什么重要作用,只是闯军多拿下一个县城,影响力就强一分,将来向朝庭请和就多一分筹码,李鸿基也知朝庭是不可能和自己讲和,只不过讲和可以拖延时间,好让自己能更好的消化现有的地盘而已,到时再慢慢把那些不重要的地盘让出来,虽然朝庭可能不在意,但前线的官军去却会分薄兵力守城。
攻击太原只是要把曹文诏调回来而已,不能让他继续在河南攻打义军,不能义军恐怕会被他全灭,到时朝庭就能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方面,而且闯军的地盘发展太快了,根据不稳,现在是考虑怎样把这一省半地好好消化的时候,而且甘肃还在后方,不拨掉这个钉子犹如芒刺大背,怎么也不会舒服。
曹文诏回到了晋中,拜见了晋王之后,马上就想整兵和闯军交战,李鸿基也向前线增派了兵力,曹文诏加上太原的兵马共有六万大军,而李鸿基也集聚了将近五万大军,双方对持在交城,祁县一带,双方都小心翼翼,每天派出数百名侦骑搜集对方的情报,两军的斥候经常遭遇,爆发小规模战争,若是十人以下的小队,配上了燧发枪的闯军经常是以零伤亡的代价取胜,但十人以上就互有伤亡,三五十人以上就是官军大占上风。
毕竟在野外地带作战,武器的作用比起人的作用来说退为迟要因素,官军都是转战数省,多年征战的精锐部队,闯军最长也不过二三年军龄,而且刚刚才参加几次大战,许多只是几个月时间的入伍经历,无论闯军训练的多么刻苦,这种战场上得到的血淋淋经验是训练弥补不了的。
曹文诏也发现了这种情况,但却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斥候不可能派太多人,所有虽然官军精锐,但吃亏的往往是官军,这样双方对持一个月,官军的斥候丢失了近百人,对六万之众的官军来说,损失不算大,但已大大损了官军的士气,许多斥候都要数十人结伴才敢出去侦察,官军不得不大大增加斥候的人数,所获信息却更少。
曹文诏一直想尽快与闯军决战,但李鸿基却以两县为防线,修好了严密的防护措施,若曹文诏敢用骑兵冲击在栅栏和壕沟后的火枪兵,那简直和送死也没区别,何况闯军手里还有二十门大炮。所以现在战与不战,选择权完全在闯军手里。
李鸿基完全不想冒险与官军决战,闯军现在根据不牢,拖一天,对现在的区域控制便强一分,若是现在决战,赢了,闯军现在也没能力再多占地盘,输了,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山西马上就站不住脚,即使退入陕西,官军也会跟着追来,若要在陕西大打,自己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后方基地,到时把自己的老底赔光,也只能轮为流寇,何况李鸿基隐约记得,明年满人就会在大同宣府一带大举入寇,消灭了这只官军,说不定便宜的是满人。
虽然于公于私自己都很想曹文诏死,但还不到时候,该忍还得忍耐,看来是把秦王送出谈判的时候了,但愿曹文诏不会成为替罪糕羊。想到这,李鸿基马上写信给周凤梧,安排秦王回京。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十八章僵持不下 上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46 本章字数:2299
李鸿基在信中要求周凤梧放了秦王全家,并让他带给朝庭闯军和谈的要求,只有答应三个条件闯军就可重新归附朝庭。
第一条:要求曹文诏把当初闯入李鸿基家里的士兵全部送入闯营,让闯王能为父亲报仇。
第二条:朝庭承认李自成闯王的封号,并不得干涉闯军在控制区施行的各项政策。
第三条:官兵不得进入目前闯军的区域内,双方以现在的实际控制线为界。
若朝庭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闯军不但停止与官军的冲突,可以派兵帮朝庭对付蒙古和后金的入侵。甚至可以考虑帮助官府清剿流寇。
周风梧接到李鸿基命令后,才把秦王从牢内放了出来,秦王何曾受过如此之罪,把洪承畴恨的要死,两人同处一个监牢,秦王每天都对他破口大骂,若非实在太胖,自已体虚,秦王真有每天把洪承畴提起来打一顿的想法,洪承畴这些天比用什么刑都还要痛苦不甚,回骂不行,要打更不行,让他有时真想自杀了事。
对闯军来说,秦王一家的价值都已利用完,干脆大方一点,显出闯军的诚意,把秦王一家都放了回去,省得浪费米粮,还是让崇祯去养这一大家子吧。
朱存枢大喜过望,至于还有两个女儿,他管也不管了,生怕再有什么差错回不去就完了,所以他提也不提。
此时的陕西,西面由高一功率领两万人马,一路上杀向了宝鸡,收复宝鸡后,留下了五千人看守,防止甘肃派兵进入陕西,其余一万五千人马不停蹄,连续收复了汉中和安康,又分了两千人取了原先拒不投降的洛南县,历时四个月才返回西安。
而高杰也率两万大军从北面出发,收复了铜川和延安市,除了各地留守人员,还有一万五千人,和高立功汇合后,兵力达到三万,俞忠霄只有一万人,如何能挡,本来和高立功交战就吃力,只好投降,到崇祯六年底,李鸿基治下已有二十多万大军,六七百万人口,一省半地。比得上当年的西夏王朝了。
秦王回到了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本以为番王失陷不死也会被关,没想到一家子人还能完完整整的回来,此时朝庭才真正知道闯军的实力和来历,许多人主张对曹文诏严惩,若没有曹文诏,李自成怎会造反。
但曹文诏手握重兵,又是一员良将,崇祯虽然恨他惹出来的麻烦,但还得靠他收拾,只好暂时按耐下了怒气。
又由于王承恩是李自成当时的顶头上司,又牵进了王承恩,此时王承恩已是宫中的秉笔太监,两人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朝庭顿时大乱,互相攻击起来。
不过李鸿基的条件却谁也没有去认真考虑,这样等于裂土封王,以皇上的性格怎么也不会同意,也没有人会傻到向皇上提,只得严令曹文诏赶快进剿。
秦王回到了京中,他的封地财产全没了,崇祯虽然对他没什么好感,但倒也不能失了皇家的面子,重新在京里给他赐了宅子,奴婢,宫女,不过银子倒没给多少,皇帝现在也穷,秦王叫苦连天,和西安的生活相比那是天嚷之别,不过他现在也没办法,多次求见崇祯,崇祯都避而不见。
曹文诏每天都接到朝庭推他进军的旨意,但闯军防守森严,他毫无办法,此时朝庭的风声传来,他吓了一大跳,弄清了闯军的来历更是心烦意乱,若再不与闯军决战,恐怕朝庭耐心一去,自己就得丢官去职了。
监军孙茂霖更是每日推促进兵,曹文诏无法,只得派人挑战,李鸿基理也不理,稍近一点。闯军不是大炮,就是火枪,官军只得后退。
唯一能逼闯军决战的方法就是断其粮道了,但闯军守得死紧,大队人马根本到不了闯军的后方,小队人马又连闯军的运粮队也打不过,曹文诏苦恼万分,他虽然有贺人龙,李卑,艾万年这些勇将,但闯军不接战,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曹文诏无奈,召聚众将相商,孙茂霖见了闯军的威势也知不是曹文诏怯敌不战,强行接战,实在是徒损将士,也停止了推促。
贺人龙,李卑,艾万年他们勇则勇矣,但要想什么办法还真难为了他们,众人都默默不答,以前众人和义军交手都是撵着他们跑,就是要攻城也是官兵武器精良,通常强攻数天都能得手,那遇到过这种局面。
其幕僚汪民相见此献计道:“部堂大人,如今两县贼军紧守,我军急切难战,不如绕开交城和祁县,从娄烦县过去,攻击贼军的后方。”
孙茂霖是监军,不想绕远路,反对道:“不可,不可,若被贼军发觉,举兵进攻太原怎么办,到时失陷晋王,谁负责。”
这个问题谁都不能接话,否则被人参上一本那哪受得了。
汪民相只得又道:“那只有我军先偷偷离开大原,假装要攻击贼军后路,若贼军上当,只有回救,或者干脆进攻太原,到时贼军若回救,我军就重新杀到交城,祁县两城,贼军主力离开,必不能再挡,若贼军敢攻太原,到时我军回转,也可和贼军战于太原城下。”
众人都点头,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曹文诏想了想,道:“如果贼军见我大军回转,重新退回两县怎办。”
汪民相道:“部堂大人多虑了,闯贼若要攻太原,没有大炮怎么成,到时闯贼带着大炮,必定不便退回,如果他敢丢弃大炮,我军还用再怕闯贼吗。”
曹文诏大喜:“此计可行,明天大军就拨营出发,贺将军我命你部为先锋,带五千人马往攻临县,务必在作出声势浩大的样子,我率大军随后,暂停在太原与娄烦中间,能不能调动闯贼,就看贺将军的攻击了。”
贺人龙大声应令,率大军先行,第二天,曹文诏也带领五万大军向娄烦出发,太原只留下一万守军。
…………… 多谢兄弟姐妹们的票票了,没想到能所把老茅送入了五十多名,老茅有点得寸进尺,能不能将老茅送入前五十名,就看各位兄弟姐妹们了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十八章僵持不下 下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47 本章字数:2229
李鸿基马上接到斥候报告,官军的外围大军已拨营而走,向娄烦方向而去。
李鸿基找齐众将商议,拓养坤道:“闯王,官军既然敢撤,我军干脆攻下太原,到时也不用我军动手,让崇祯小儿直接砍了曹文诏的头。”
拓养坤的话让崔尔达,黄龙,白广恩,等一班降将听得直皱眉头,他们刚投降闯军不久,对崇祯还有相当敬意,见拓养坤如此称呼皇帝,自然不喜。
崔尔达道:“闯王不可,曹文诏攻不下我军,无可奈何才作出要攻我军后翼的样子,其实要绕过目前我军的防线,官军不但要多行数百里,何况我军还有临县,离石两地作为屏障,等到官军打通两地的通路,我军早已拿下太原,官军如此做,必定有诈。”
拓养坤大为不耐:“有诈又如何,还会怕了官军不成。”
闯军起兵起来,除了西安稍受挫折以外,一路上都是势如破竹,连潼关这样的坚城都不能守上一个月,自然人人信心十足,对李鸿基避而不战都感到奇怪,虽然李鸿基再三解释,但这些理由都不能令众将信服,李鸿基总不能说出女真再过数月会在山西再次入关抢掠,自己怕便宜女真的话来吧。
只是在李鸿基的策划下,只用数年时间闯军便一步步壮大到如此地步,众人实在对李鸿基有盲目的信心,才接受了按兵不动的建议,不能以老张飞,拓养坤,混天猴这些人的性子还不马上与官兵大战一场。
点灯子赵胜倒是有才,他本是一个秀才,因家贫,便在深山中搭建了一个茅屋,日夜苦读诗书,想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那知乡邻见他一个文弱书生独自一个敢在大山居住,还每夜点灯苦读,大为好奇,对他的传闻渐渐多了起来,后来越传越邪,竟有人说他读的是兵书,能呼风唤雨,想学黄巢,为的是学好兵书便要造反,赵胜听了大惊,只好抛下书本投军。
赵胜见此道:“官军可能正是想引我军出动进攻太原,那时大军再返回,到时我军顿于坚城之下,失去防护,官军的胜算会大增。”
李鸿基点了点头,看来必是如此了,吩咐道:“即如此,我军就如他所愿,出动就是,等官军回来,我军再退。”
赵胜道:“闯王,到时我军大炮不便移动,恐怕要退也不能退回来。”
李鸿基一愣:“谁说要带大炮。”
众人都发呆,白广恩硬着头皮道:“若不带大炮,要攻太原,我军岂不死伤惨重,而且耗废日久。”
李鸿基解释道:“我军此次不是要攻太原,只是作个姿势而已,各位莫忘了太原城中有个晋王,只有我们一包围太原,晋王肯定会惊惶失措,要求曹文诏回来救援,曹文诏明知不妥也不敢不听。”
众人大笑起来,拓养坤挠了挠头:“他奶奶的,莫不成朝庭的番王都是我军的助力。”
众人仔细一想,可不是吗,西安若没有秦王,闯军要收降那么多官员,肯定得费力不少,这太原有了一个晋王,曹文诏就得乖乖听闯军的调动。
曹文诏离太原不足百里便停了下来,同时严密封锁消息,令贺人龙大张旗鼓向临县进发,守临县的闯军只有一千人,千总叫李劬,也是李断迁寨中人,是在商洛接受过基础军官培训中升官较快的人,因这些人的培训很多都是李鸿基亲历亲为,而且校长还是李鸿基亲自担任,后来这一批人被称之为闯王门生,原先培训时这些人都是小武总,现在大多数人是百户,副千总,升千总的不过十之一二,或许是他这么快升千总是沾了李鸿基同乡的光,但也经历过数次战斗,在闯军中算得上经验丰富。
李劬见贺人龙虽然旗号众多,营房也扎得密密麻麻,好象有数万人的样子,但见攻城器具带得不多,遂不在意,紧守城门不出,只是派人通告了一下离石府。
李鸿基很快接到官军攻临县的报告,全军马上行动起来,四万人马大举出动,将太原团团围住,密聚的箭雨射向太原,同进火枪兵也出动,城外枪声大作,山西巡抚许鼎臣不甘示弱,亲率布政史赵建极,副将应时盛,参将牛勇,朱孔,王水奎,兵备副史毛文炳,商刚中,按家金等人上城督战,同时城头炮声大作,太原的大炮全部轰向闯军。
闯军没有大炮很是吃亏,但火枪弥补了不足,弓箭的射程也比官军要强,一时之间杀的难分难解,闯军虽是虚攻,但架势也拉的十足。
许鼎臣见闯军攻势猛烈,但登城的云梯却很少,知道太原暂时无恙,但晋王朱求桂听到如此猛烈的攻城声,却吓得不行,马上派人去招曹文诏,说贼军攻城猛烈,太原已是岌岌可危,曹文诏反复向来人确认太原的攻城状况,那人是晋王家将,自然知道晋王的意思,极力夸大闯军的攻城强度,还说闯军的火器已经全部出动,大炮声响数十里,若曹文诏再不返回,太原守不了两日就要被贼军攻破。
曹文诏不惊反喜,终于引出闯军了,马上快马加鞭,全军回撤,半路上果然听到大炮的声音,官军更急,丢弃了所有东西,轻装赶路,等回到太原时,闯军早得到消息退回祁县和交城,曹文诏看到完好无损的太原城墙,双眼差点要喷出火来,这就是岌岌可危,原来自己听到的炮声都是太原城所发,曹文诏有苦说不出,又怎能去责问晋王。
曹文诏无法,只得再招众将商议,汪民相再次献计道:“部堂大人,如今我军只有改虚攻为实攻了,在太原城下留下一万人马,其余四万大军秘密直扑临县,快速拿下后,再攻离石,在贼军没反应过来之前,就抄了他的后路。”
曹文诏一呆:“若贼军发现我军离去,那城外一万大军岂不危险。”
汪民相道:“大人,如今不得不冒险了,如果贼军发现,可令大军暂时进城死守,就看谁先攻破对方要害了,否则再僵持下去,皇上耐心一失,对部堂大人不利啊。”
曹文诏思付了一下,也只好如此了。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十九章闯王门生上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48 本章字数:2174
当晚,曹文诏趁着黑夜,秘密将部队调离,大军的营帐不拆,作出还有五万大军的样子,闯军没想到官军当晚就会撤离,虽然派出众多斥候,却没有发现,被蒙在鼓里。
贺人龙已经攻打临县五天了,自己已死伤了千人,这个县城动也不动,尤其是县城的两门大炮更是讨厌,自己的士兵就有数百人死在炮火下,大大打击了官兵的士气。
本来曹文诏交给他的任务只是虚攻而已,主要是想吸引闯军的注意力,但贺人龙一向争强好胜,自己有五千精兵,那惧一个小小的县城,干脆由虚攻转为实攻,把他拿下岂不更好,哪知全力攻击之下,这个县城竟然稳如泰山。
周国卿看到城下层层叠叠的尸体,大为心痛,劝道:“大人,不能再如此攻下去了,这些可都是大人的家底呀,拼光了再到哪里补回来。”
贺人龙虽然也心痛,但还是咬牙道:“不行,我军伤亡如此惨重,怎可半途而废,那些兄弟不就白死了吗,给我继续进攻。”
此时的贺人龙已经和临县赌上了气,周国卿见劝不动,叹了口气,举起自己手中的大刀,喊道:“弟兄门,贼军马上就支撑不住了,冲啊。”带头冲到了最前面,有了大将冲锋,官兵的勇气重又鼓了起来,呐喊着冲向城头。
李劬站在城头,轻松无比,官兵虽然摆出数万人的样子,充其量也就五千人,古人云,五倍攻之,十倍围之,但官军虽然英勇,武器却相差不是一个档次,李劬有三百火枪兵,配合大炮向下射击,轻轻松松就瓦解的对手的攻击,偶有漏网之鱼爬了上来,也被长枪兵一捅就死,只有官兵的弓手对城头还有点威胁,守了三天,伤亡不到百人,真正失去战斗力的不到五十人。
见官兵呐喊着冲了上来,骂了一声:“找死。”命令大炮开始射击。
李劬旁边站着的是他的一个副手,叫刘检,和李劬是同时在商洛的军校学习,两人刚出来时并无不同,不过现在已是上下级了。
见官兵的攻势好象这次更胜以往,对李劬道:“大人,离石到此不到一天路程,我们要不要向黑虎星大人求救。”
李劬道:“求什么救,你看官军能攻上来吗。”
刘检往下一看,官兵虽然气势如虹,但在闯军火枪兵的打击下死伤惨重,刘检还看到一个大将模样的人突然倒了下去,腿上鲜血直流,被官兵扶了下去,官军的进攻再也无以为继,这次的进攻除了城下又多了数十具尸体外,官军什么也没得到,刘检暗叹可惜,没有把敌人的大将击毙,但也放下心来。不求救是对的,官兵奈何不了临县。
贺人龙铁青着脸,这么窝囊的仗从来没打过,明明对方只有千把人,自己五千大军硬是啃不下,亲兵将周国卿扶了过来,贺人龙见他腿上血肉模糊,下衣破了一个大洞,再往上一点命根子就没有了,连忙吩咐亲兵赶快给他找郎中。
周国卿制止了要扶他走的亲兵,开口道:“大人,不能再战了,再攻下去我军也只有白白送命。”
贺人龙的脸都快要扭曲了,沉默了一会儿才痛苦的道:“我会下令停止攻击,你先去治伤吧。”
周国卿见贺人龙点头答应,才放心的下去。
官兵终于停止了徒劳无功的攻击,不过贺人龙没有得到曹文诏的命令,也没有撤走,停在临县,不时骚扰一下县城。
这天,李劬还有县衙办公,其亲兵匆匆赶来:“大人,大人,城外来了好多官兵,足足有数万人。”
李劬斥道:“慌什么,数万人了不起啊。”话说完,也急匆匆赶上了城头。
刘检连忙迎了上来:“大人,看来官兵是要主攻这里,抄我军后路,必需马上向后方报告。”
李劬一看,城外人欢马腾,足足有数万官兵,将小小的临县围了个水泄不通,顿时一呆,现在派人报讯已经来不及了,只有趁官军立足末稳强冲出一条路来,才有向后方报讯的希望,马上下令道:“刘千总,你马上带一百人出城,我用大炮全力掩护你,只有还有一个人在,就要把信送到。”
刘检一呆,官军人数如此众多,留下来是万无生机,出城还有一线希望:“那大人你呢。”
李劬道:“我是临县的主将,我在,临县就在。”
刘检道:“不行,我也不能走,要死死在一块儿。”
“胡说,你死了我还不一定死呢,快去准备,不要担搁时间。”
刘检只好行了一个军礼:“大人保重,卑职一定完成任务。”匆匆带队下了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