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迟慕-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姐,也不要这般灰心,事件并没到不可转寰的余地!这一年小姐抓紧时间,先笼络好姑爷的心,抢先怀上。说不定到时纳妾的事就不了了之了呢!”
“他现在都不耐烦见到我,如何笼络到他的心?”见她又开始老生常谈,杨氏语气中有些厌烦。
“小姐没听说一句老句吗?”停了一下,崔妈妈想引起她的兴趣。
果然,杨氏抬起头来,问道:“什么老话?”
“解铃还需系铃人!”崔妈妈见她有反应了,赶紧献计道,“姑爷不是因妙姐儿,跟小姐生分的吗?咱们就从她身上着手,姑爷看到小姐转变了,自然会回心转意的。前些年她在老太太那边养着,你们两人关系不是挺好的吗?!”
杨氏心有不甘:“没其他什么办法了吗?向她的女儿低头,我办不到!”
“小姐,忍一时之气,先怀上哥儿再说,来日方长!”崔妈妈再次争取劝服她。
“那我跟妤儿的分离之苦,不是白受了?!”想起一年来对女儿思念之情,杨氏就有些郁卒。
“也不是白受,当时二小姐跟她整天混在一起,呆在书房跟着姑爷读书,难免会受她影响。现在姑爷每日都要上翰林院,没功夫管她们。二小姐自然呆在咱们正屋的时候多了,不用顾忌她的。”
说起在淮安祖宅时,把女儿提前送走的事,杨氏又说道:“其实我只是怕妤儿被她哄住了,整天跟在她身后,以她马首是瞻,失去了首辅嫡亲外孙女该有的气势!再说,妤儿跟她关系太好了,后面要送走她姐姐的事,被她知道了,没准会跑到我这做娘亲的跟前来闹,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而在此时,淮安钟家老宅趣园里的妙如,却没料到她跟妹妹的亲近,这都成受忌惮的原因!
她正在和谢氏为女子书院选址。
在上回三月三的春宴上,诗画会举行得空前成功,让她们在江淮一带的闺阁中,引起了不少关注。
江淮一带的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的少女们,听说写出《玉阶赋》的谢氏,将在钟宅春宴中举行诗画会。一时纷纷托关系找门路,求得钟家春宴的邀请笺,甚至连谢氏娘家的亲戚,都派人前来索取。
谢氏自从嫁人后,要么是跟丈夫在任上,要么是蛰居在淮安钟家老宅里,与丈夫整日吟诗作对,很少出来走动。他们两位才子才女的结合,在当年成亲时,就已是热门话题。两人的故事成为流传甚广的佳话。事隔十多年,那些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昔日少女们,跟自己女儿们讲起谢氏当年的惊才绝绝,都还赞不绝口。纷纷要为女儿争取名额,才与名流才女现场交流,以期入得了她的青眼,赞上两句,拨个才名口碑。
妙如心中暗想,这待遇,都赶得上后世的天后级歌手,复出开演唱会了。
当日各路女眷纷纷登场,春宴上的诗画会,以新颖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活动,在与会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活动,不仅让怀有希望的家长们,一偿所愿。还让谢氏那帮拥趸们得到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她主持的女子书院,将在下半年开门招徒。
江南一带,自古文风鼎盛。谢氏这女子书院的主意一祭出,倒没引起太多的非议。大家认为,以谢家和钟家在文坛的声望,他们家的女眷开办闺学,此乃情理之中的事。
反而,有些老字号的江南知名书院,借机想招揽谢氏,以他们的名义合开女子书院,聘请谢氏执掌院印。
谢氏不想扯出太多纠纷,婉言谢绝了此提议,托辞为了怀念亡夫,想以夫妻俩的名义单独开办,以此作为后半生自己的精神依托。
妙如把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一些理念,提出来供谢氏参考。两人筹谋多日,决定向钟氏族长提请,借用已人去楼空的槐香院,作为女子书院的处所。
钟鼎铭老族长,觉得把女子书院设在老宅内,此举能为钟氏一门脸上添光,又能为后世子孙积些功德。与族中长老们商议后,也欣然同意了。
在钟澄派人来接妙如上京之际,谢氏的女子书院也筹备得差不多了。
对妙如这志同道合晚辈的离开,谢氏表现出了依依难舍之情。几乎是天天都把她带在身边,细心教导功课,一起交流、商讨筹建书院的后续事宜。
第三十一章 夜航
一轮弦月挂在黑幕中,妙如站在船头的甲板上,仰望着夜空。(只有每次看见那轮明月时,她才感到自己好像并未走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可能与那个时空,唯一相通且熟悉的,就只剩这轮明月了吧!
她突然有些了悟,为啥古人总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对着月亮抒发情怀了!
妙如是十天前,登上这艘官船,从淮安码头出发的。这本是淮安一家官眷,送女上京待嫁的队伍,整艘船被他们包了下来。后来经过长房的三伯父出面交涉,才定下来,顺便搭上妙如她们几人。一听妙如是杨阁老的外孙女,钟翰林的长女,要进京与亲人团聚。对方二话没说,就捎带上她们。
走到哪里,特权阶级的招牌都是最好使的,妙如腹诽,想不到她有一天,也要沾这种光,被人用杨氏娘家的名头,无意间行了方便。
就在此时,船行至一个大码头,靠港补给。船上的艄公传来,要停在这聊城码头,歇到明日天亮。此时岸边的梆子响了两声,妙如在船舱里怎么也睡不着,就走了出来。
聊城是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在港口停靠的官船、商船有不少。远处星星点点的渔火,在雾茫茫的岸边闪烁跳跃着。
正欣赏着岸边的夜景,妙如只听见旁边一艘船上,传来了惊慌的叫喊声:“不好了,表少爷落水了!”
妙如循声望去,旁边那艘也是官船。桅杆上挂着的灯笼,大剌剌写着个“罗”字,还有灯笼写的是“镇国”二字。
只听见船上的人,全聚到船头那边去了。不少仆役和水手,已经扑通扑通纷纷跳下了水。待他们七手八脚捞个身体出来时,船舱里面出来一帮人,急匆匆喊着些什么?没过多久,震天的哭声就传了过来。
难道就没救了吗?
妙如心中一颤,没想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几分钟工夫不到,就消失在自己面前。心下有些不安,忍不住叫上秦妈妈,自己要过去看上一看。
秦妈妈拉住她劝道,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晚上出这情况,说不定是妖物在作怪,不太吉利。
妙如正色回道:“不能这么说,这是条人命!妙儿是佛祖座下的弟子,岂能见死不救?让我良心何安?!”
秦妈妈知道说不过她,就扶了她上了两船间的踏板。
爬过去后,还没来得及理顺气息,妙如就朝那边大声喊道:“大家让一让,或许小女有办法,救一救这位小公子!”
听到这声音,众人才转过头来,看见是个黄毛小丫头。都不相信她,又转回身去,不再理采她。
“我家姑娘六岁起,就跟着灵慈寺的慧明大师学医,若还想救回那位小公子,就请让一让,让我家姑娘查看一二。”秦妈妈在一旁大声地帮着腔。
这才有人让开出一条缝隙来。
妙如也不管别的什么,挤身就进去了。
只见她先是用手摸了摸小公子的心脏部位,又给他把了把脉,翻了翻眼皮。妙如发现他还有救!转身对旁边围着的人群,扫了一圈,然后对着中一位神情急切的少年说道:“这位大哥哥,能否帮个手,我怕力气不够!”
那少年当即应允。
在妙如的指导下,少年先把落水者口腔和鼻部的泥沙清理干净,然后对着他的鼻嘴,进行人工呼吸。
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只见那落水的小公子,唔地一声转醒过来,吐出腹中的积水。四周围观的人群这才响起一片欢呼之声。
那动手救人的少年,拉着刚救回来的小公子,过来向妙如施礼,答谢她的援手。
妙如正要回礼,这时,烟罗从那边船上寻了过来。待看到妙如正被人群围着,上来就埋怨起来:“你们原来在这里?我的大小姐,这黑灯瞎火的,你怎么跑出来了?要出了什么事,老爷还不知怎么罚我们呢!”
“咦!”那少年惊异出声,朝妙如脸上望了望,又朝烟罗这边瞧了瞧。好像是要确认什么似的!试探地问了一句:“小妹妹,在前年佛诞日那天,可曾住过灵慈寺慧觉大师的隔壁厢房?”
妙如见他一副“他乡遇故知”的欣喜表情,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脑中出现了个模糊的影子,不禁叫出声来:“你是——五谷杂粮大哥哥?”
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人笑出声来:“凌霄,你啥时候有个这么可爱的外号了?”
那少年哭笑不得,对妙如哄道:“小妹妹,叫罗哥哥,以后不能随便给人取外号哦!”说完,还用手摸了摸妙如头顶的两条小发辫。
妙如扭过头,闪开了去。嘀咕道:“这人怎么学得跟师傅一样,动不动就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摸人头顶!”
此时在一旁落水的小公子,见他们你来我往地逗趣,不甘被冷落在一边。上前就朝妙如揖了揖手,问道:“你是哪家的妹妹,要上哪里去?回到京城后,我好让家里人上门致谢!”
妙如摆了摆手,忙谢绝道:“不用了,师叔教我医术,就是为了治病救人的。小公子你是佛祖保佑,命不该绝,不关我的事!”
小公子却不依:“想我谢玉廷,从来没有过欠人家恩情不还的习惯。你叫什么名字?”
旁边那个叫凌霄的五谷杂粮兄,一把拉过他,打圆场道:“她的法号叫净昙,是慧觉大师的关门弟子。哪有第一次见,就大大咧咧问人家姑娘闺名的!先回去了,明天派人送礼到她船上,再打听打听。还是让她早些回去休息吧!你这身衣服也该早点换下来了,小心着凉!”说着,就把他拉了回去。
回到自己船舱内,妙如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第二天,船重新起锚,踏上了北上的航程。
包这艘船的傅家三奶奶,今早起来就听说妙如,昨晚到隔壁船上救了个落水的小公子,一时大奇,要过来看看!
一大清早,就带着丫鬟婆子们前来探望她。
“钟大姑娘身上可还大好?昨晚下水没着凉吧!回来后可找人要了姜汤去寒?”一见到妙如,三***话,就像连珠炮似的,关切地问候了妙如。
正在旁边斟茶的织云,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妙如嗔怪地望了她一眼,忙恭敬向她行礼道:“谢谢傅家婶婶关心,妙儿无碍!昨个儿小女并没下水。只是教了那人几招急救的方法而已。”
原来是这回事!
傅三奶奶见自己误会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后好奇地问小姑娘:“你还懂得救人的方法?可是学过医术?”
“跟着云隐山上的慧明大师学过一点皮毛。救个急养个生还可以,看病就不行了!大病重症见都没怎么见过!”妙如谦虚地据实以答。
“还小嘛!像你这般大的小丫头,别人都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呢!哪有像你这样,单独一人上路,出远门的?”傅三***眼中,充满慈爱的光芒。
“那还不是得多亏了,傅家老爷和奶奶们,对小女的多加照顾,不然妙儿以稚龄之身,是怎么也不敢单独上路的!”由衷的感激之情,从她眼睛里流露出来。
“瞧这张小嘴,多会说话啊!”傅三奶奶见她乖巧,对着旁边跟来仆妇赞叹道。
又跟小姑娘聊了几句,看着这小人儿伶牙利齿的可爱样子,傅三奶奶越看越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就邀她跟自己到前面,去看看侄女的嫁妆。
早听说江南傅家的大房奶奶,嫁进来时带的嫁妆中,有座玲珑绣庄,以苏绣凤穿牡丹闻名于天下。想来他们家姑娘出嫁,应该会有不少精品绣作。为着那点儿的好奇,妙如欣然前往。
带着秦妈妈和织云,跟着傅三奶奶,到东边放嫁妆的二层船舱上去了。
她们跟在后面的,还没进舱门,妙如就听见屋里传来了一个少女的声音:“三婶,一大清早您让侄女好等,巧慧她们到处找不到您,正在着急呢!”
傅三奶奶打着哈哈说道:“今早一起床,就听贾峰家的说起,跟着咱们一船上京的钟家大姑娘,昨儿晚上救起个落水的。这不,三婶就跑去看望看望了她。见着她安然无恙,就多聊了几句!小丫头一副知理懂事的样子,婶婶看着心里就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也带她过来了。一起来欣赏你的嫁妆。”
说完忙转身,把妙如推上前来,介绍道:“这是咱们傅家长房的嫡出的小姐,可以叫她红绡姐姐。这位是改元那年,首位探花郎钟翰林的大小姐妙姐儿!”
“妙如见过傅家姐姐!”妙如忙上前行礼。
傅红绡望了过来,是个七八岁上下的小姑娘,举止落落大方,眉眼间透着少见的狡黠灵动,真真是一个清莹钟秀的女孩儿。忙敛身回礼道:“叫我绡姐姐吧!你今年多大了?”
“妙儿今年八岁!”妙如答道,望进眼帘的,是个娇小玲珑的妙龄少女,浅浅的笑容绽放在脸上,肌肤白皙滑嫩,吹弹即破,羡煞旁人。一看就是个温婉可人的江南女子,让人望之可亲,妙如心中对她顿生好感。
两人厮见后,傅大小姐就拉着妙如的手,跟她讲解自己嫁衣上绣的那些花样讲究。
妙如听得一头雾水,像她女红还没启蒙的小女孩,只能纯欣赏花样了,专用术语一个都听不懂。只见那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图案,好像能从面料上飞出来似的。
再看她重点介绍的那件吉服,百花争春的图案,绣工精致大方,色彩鲜艳却并不繁乱,纹络清晰细致,线条流畅。一副春光明媚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手艺让妙如叹为观止:想不到手工绣出来图案,竟然比画笔绘出来的,都还逼真!艺术还真是相通的,这作品要是拿到现代去,怕是要收藏到博物馆里,供人观赏了。
果然高手在民间!
妙如心生羡慕,对这个新朋友不由地敬佩起来。
第三十二章 笑容
回到船舱内的时候,秦妈妈跑来告诉妙如:今早天还没亮,她还没起床时,昨天被救起来的那小公子,就带了礼物来答谢过她。看到她还在睡着,把礼物留下后,聊了几句才离开。
“他问了咱们来历了?”
“问了,还告诉了他的身份。”
“哦,他是哪家的?”
“昨天那艘是镇国公府的船,听他自我介绍,是镇国公夫人谢氏的娘家侄子,工部侍郎谢大人的嫡长子。还说等回京后,再上门来致谢!”
妙如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道了,就丢开了此事。
有天下午,傅家大小姐来请妙如过去,到她那边聊聊。妙如带着烟罗施就过去了。
傅红绡不知从哪里得知,她跟在钟二奶奶谢氏身边,学过丹青。非要缠着妙如献献艺,画幅作品,好让她拿来做花样子。
妙如想了一想,也好!等画出来后,也学着描一幅。回京也要开始学针线上的手艺了,到时也有个东西好练练手,就同意了。
想到此画是要作绣品花样子的,逼真是首要前提了。深吸了一口气,提起笔来,妙如就专心致致地画了幅奔马图。没错,就是效法前世悲鸿大师那著名的《奔马》。
徐大师是第一位把西方素描及油画艺术手法,与中国画成功地结合起来开山鼻祖。之前妙如下定决心学画时,就想起他来。跟徐大师一样,她也兼习过西洋油画、素描和中国画的技法。回忆起前世老师介绍过徐氏画法,练熟毛笔后,妙如私底下没少试画过他的奔马。加上在谢氏身边练习了一年的笔法,她对中国画用笔技巧,生出许多感悟和新的理解,使得她的画功,有了一日千里的进展。
当停下笔时,一匹奔腾中的骏马跃然纸上。傅红绡盯着那画纸,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看到她这副神情,妙如以为自己画得不好,够不上作样本的水准,忙要收起来藏好。
只见傅红绡一把抓住她的胳膊,阻止了正在进行的动作,语无伦次地说:“不要动,我想想,不要动,我想想,怎么才能不差分毫地再现你这马的神韵。”
听到此话,妙如刚提起心,才放回原处。
虽然比起徐大师的原作,自己这幅算是差远了。但贵在此种画法新颖,古人没见过,比之中国画传统的技法,多了几分逼真和层次感。难怪她是此等反应!
随后,傅红绡难捺激动地与她交流起,画法和绣法的技巧来。
得知她还没学过刺绣,还向她推荐了玲珑绣庄出来的绣娘。说是有些被大户们请回家供奉起来,专教跟她一般大小的孩子学刺绣;有些被聘到京城绣坊里当起了招牌绣娘。自己可以介绍几个好的,让她来挑。
妙如听了很高兴,忙表示,回去后跟爹爹和母亲提一提。
两人就此分了手。
妙如怎么也没料到,她留下的奔马图,会在日后给她的生活,带来那般大的变数和影响。这是后话先不提!
到了八月初二,她们的船终于在通州码头靠了岸。与傅红绡互留了住址后,两人又约定今后要常通信。妙如就跟傅家众人依依惜别上了岸。
钟家一众人刚踏上码头的地面,就见杨氏身边的崔妈妈迎了上来。
妙如受宠若惊,不知家中发生了何事!问候完父母亲,又问到妹妹妤如和婵如,想从她那里旁敲侧击,摸出一些线索来。
“二姑娘天天盼着大小姐回来呢!太太都被缠得没办法了,只得派老奴在这里时刻盯着。”崔妈妈脸上满是笑容,一副宠溺小孩的宽容爽朗的样子。不像是心有戾气怨怼的神色,让她的话有了几分可信度。
妙如心中稍作安定,就登上回柳明胡同的马车。
第一次来到这后世饱受污染之苦,每天都会大塞车的千年古都。她想看看,几百年之前她的风貌。
于是偷偷撩起窗帘,她就往外头看去。马车由左安门进城,正驶在宣武门的大街上。那里是一派市井繁华的景象,有操着纯正京片子的小商贩,不时在街边叫卖。远远地望去,天桥那边还有杂耍艺人表演时,锵锵的锣鼓声。妙如她们的车马偶尔停来时,底下还传来流浪儿乞讨的声音。
望着街边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斗升小民们,熙熙攘攘地川流不息。妙如感到分外亲切,像进入了另一个新世界。想着他们每个人背后的喜怒哀乐,和奋斗时的辛酸故事。突然觉得她更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这种市井里的平实安稳生活。
“噫,那不是你那亲戚家的马车吗?上回去他府上时,还用这车送过咱俩的。”从街边西头一间书坊里,传来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闻声,妙如就望了过去,只见挂着个“天墨坊”牌子的书铺外头,两个十四、五岁少年,正朝着这边张望。
其中有位穿着一身月白长衫,手里捧着书卷的男子,正朝着她微笑。
一头乌黑的发丝用白玉簪子绾起,肤色和发饰的纯白,更显得满头青丝像是墨染出来的。眼睛里闪动着微微的光芒,神态却是温润恬适,在傍晚夕阳的照耀下,那笑容仿佛有股魔力。
一瞬间好像被他的笑闪了眼,妙如的脸刷地一下,就红到了耳根。赶紧低下头,来化解她的羞涩和窘迫。突然,妙如觉得那人有些眼熟,忙又抬起头来,回了对方一个甜美的笑容,算是打了声招呼!免得怕是遇上熟人,自己失了礼数。
坐在后面车里的崔妈妈,见妙如撩开了窗帘,失了女儿家的规矩,就下了车赶上前来。
看见她朝那边张望,崔妈妈忙上前询问道:“大小姐可是有什么东西要买?”
妙如吓得赶紧回过神来,掩饰着回答道:“没有!就是第一次上京,有些好奇!想看看街边的景致!”
见状她就劝上了:“大小姐刚回来,不要着急!日后有的是机会,让太太带出来上香、走亲访友的,日子还长着呢!赶紧坐回去,在外面不能失了钟家女儿的脸面。”
妙如乘此当口,坐回马车里面,心还在扑腾扑腾地跳!
幸亏她没望过去,刚才那副看见美男的花痴样,要被她发现了,回去说给杨氏听,没准会在背后编派她什么呢!上次都能无中生有,散播流言说她不悌了。
那少年到底是谁呢?她认识吗?不过对方好像认出了她。没道理啊!她一直呆在淮安大宅子里面,没见过什么外男啊!
……
“原来是表少爷啊!是啊,我家的大小姐刚从淮安老家赶回来……您有日子没上钟府来玩了吧!二小姐昨个儿还念叨着您呢!”崔妈妈的声音传了进来。
原来是旭表哥!我说怎么这般眼熟呢!
糟糕,还是被她发现了!得赶紧想个折准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