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迟慕-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汪夫人目光一暗,脸上露出戚然之色。望着相公的脸,若有所悟……

    次日,汪峭旭从先生那里回来,当三位长辈问及此事时,少年脸颊上浮现出两朵红云。

    “旭儿还小,没考虑过这事。还是把乡试过了,再提亲事吧!现在旭儿只是个白丁,未来前程的走向未定,如何能就选定相伴一生的妻子呢?”他搪塞道。

    “两年后,你就十八、九了?哪位世家公子亲事订得那般晚的?”长公主急了,她的四代同堂的梦想……自儿子苏醒后,她好像又活泛过来了。特别渴望含饴弄孙的生活,可孙辈们都大了……

    “况且好人家的女子,都被挑走了。剩下的,全是些没长大或不懂事的……”长公主心犹不甘,企图说服他。

    “祖母,您对孙儿就那般没信心?指不定有人会等我呢!您断定孙儿,两年后就中不了?找不到既懂事,各方面又都不错的女孩?”汪峭旭边说着,边苦了脸起来,像小时候那样嘟着个嘴……

    “好了,好了!对你有信心,好了吧!祖母还指望你中头甲,到时打马游街。京里的闺中少女蜂拥而至,往你身上扔鲜花呢……求亲的人,把咱们掇芳园的草皮都要踏平了……”

    “祖母,就知道取笑旭儿……”挨到长公主的身旁,汪峭旭红着脸嗫嚅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祖母等不及了,收个丫头在屋里吧!早早生个娃出来,让我解解闷也好!”长公主旧话重提。

    汪峭旭沉默了,不知拿什么话回复。

    “母亲……”汪夫人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是怕将来说亲……要我说呢!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计较、本性善妒的,就是成了亲,后头收房抬妾室,一样容不下。还不如开头就把此等人排除在外,像钟杨……”

    望了儿媳一眼,她没有说下去。长叹了一声,朝那对母子道:“你们看着办吧!先让铃儿侍候着,若是有了就生下来,养在祖母身边;若没有,就这么着吧!旭儿大了,这方面的事,也该知晓一些了,莫要被外面那些不干净的,先得了手去,坏了他的心性……”

    这日,妙如拉着庄青梅一起,到城南的五里亭,去替离京的钟谢氏送行。

    正月十五过后,她就想辞别兄嫂和妙如一家,启程回淮安了,后又被留在京里盘桓了数日。原计划是二月底之前赶回家的,书院将在三月初开学,她得提前回去张罗。

    马车快要起程时,钟谢氏特意把妙如叫到一边。

    对这个堂侄女兼弟子犹为放心不下,临行前告诫她:“你家里之事,伯母都听说了……平日,莫要跟她直接起冲突,她能破罐子破摔,可你不行!将来还要找婆家的。出了这种事,甭管孰是孰非,对未出阁的少女,总归是影响不大好的。让别人跟她斗去……”

    望着她稚嫩聪慧的脸庞,谢氏补充道:“若是京中呆不住了,就回到淮安去。伯母身边就缺你这样的帮手。”她顿了顿,接着道:“你上次提的想法,伯母回去后,跟两位女先生再商量商量……那份计划伯母就先带走了……”

    “听我那兄长说,京中这两年,局势不是太稳。听说皇上称病又没上朝了……两派斗得厉害了……汩润书院就先不来京城开了。女子书院毕竟是个稀罕物,没得被人借题发挥,当成攻击对方的耙子了。过两年等书院在江南闯出点名头来了再说……”

    妙如点了点头,对她有些依依不舍,交握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那些画作,伯母带回去,挂在的墙上给书院当招牌!看到你的成长,是此次伯母来京收益最大的事。回去后给那些女弟子们瞧瞧……看她们还不知天高地厚的……你虽比她们还小,却足以当师姐了。好好努力,或许将来还能当后面人的先生呢……”

    回去的路上,庄青梅跟她提起了二伯母谢氏:“想不到‘素安居士’是位如此和蔼的长辈,妙如,你真有福气,能跟着她学画……听说她的作品,在江南早就千金难求了……有传闻说,自从她相公离世后,都封笔了……”

    妙如心头一惊,原来是这样!难怪傅红绡,还有旭表哥听说她跟二伯母学过画,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真是遇着名师了……

    她正想着,马车突然停了,外面赶车的东叔回禀道:“姑娘,前头有大队兵马通过,要不,咱们先歇会吧!”

    妙如吱唔着应了声,跟庄青梅躲在车厢里面,聆听外面的动静。

    旁边早就有人议论开了。

    “此次击退鞑靼主力的,听说是名小将。就是镇国公的世子,才十五岁……”

    “将门出虎子!当年老镇国公活捉鞑靼首领俺答勒汗时,也才二十出头……”

    “他们这次回京是领封赏吗?”

    “听说皇上要调镇国公去西北了,让世子爷回来进京畿戍卫营……”

第七十七章 谜底

    

    “妙姐姐,你这灯做得好漂亮啊!是谁送你的?”一进她的闺房,薛菁就瞄见了挂窗前的那盏宫灯。

    “不是人送的,前次灯会上得来的。上面的谜语你猜猜看,蛮有趣的!”把她迎进屋里,妙如忙吩咐人替她斟茶去。

    “衣带渐宽终不悔……药材名……菁儿识不到几味药材……”揪着她的小辫子,小姑娘一脸苦恼,“啊呀,妙姐姐,你拿出药籍来,我挨个找找……”

    把师叔当初送的典籍,让人取了来。放在她手中后,妙如含笑地望着对方。

    “陈皮?不是,应该是‘去皮’才对!”她摇头晃脑,鼓着个腮帮,一副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

    见妙如摇头,她接着猜:“松节!把衣带解开了嘛!”

    望了过去,看到对方抿着唇,皱着眉头望向她,自觉地继续猜下去。

    “昆布?”

    “这也差得太远了!”妙如如实地评价,正打算告诉她谜底……

    “甘松!”

    妙如心中一惊,她那天猜的是“杜松”,取“杜”“肚”之谐音。

    可是,“甘松”好似更加贴切……

    她脸上发起烧来:自己这盏灯得的,原来不是实至名归……

    为何那小贩二话没说,就把灯塞给了她呢?

    百思不得其解,她摇了摇头,想着可能是那人想早点收摊吧!自我安慰一番,就把此事放在了一边。

    妙如脸上恢复平静,笑了笑,打趣道:“你为何不猜‘杜松’?肚皮松了嘛……”

    “有‘肚松’这味药材吗?在哪里?怎么没看到?”薛菁把药书翻得哗哗作响。

    “这里——”

    “原是‘杜松’!刚才还没看到这儿来嘛……”摸了摸后脑勺,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

    妙如大笑,解释道:“从字面意思上看,‘甘松’更贴切,‘心甘情愿松腰带’嘛!刚才我是说笑的!”

    还是莫要误导人家了……

    两人随后又嬉闹了一番。

    “妙姐姐,这几个月来,怎么都不上我家去玩了,菁儿可想你了!”

    “家中之事走不开,下个月姨娘就要生了……”妙如有些为难地答道。

    “你母亲呢……她不管吗?让个小辈整日张罗着……”

    避开她的眼睛,妙如拿出早已备好的说辞:“自从上次生了仪弟后,她身子骨就不大好了……”

    不愧是大家族中出来的,见她眼神闪躲,语气中少了几分平常的从容。薛菁当下心里就有些明白过来。

    后院的妻妾倾扎之事,在家中她也曾听婆子们私底下议论过……

    况且之前,外面有关于妙姐姐,跟她继母之间的传闻。好像还有谋害妾室什么的……

    她体贴地没有再问下去,转移话题道:“咱家月底要举行春宴了,你也不能来吗?”

    “恐怕不能了,你们府里有夏宴不,那时候应该就有空了……”

    “夏宴?我家的园子小,没有挖湖。罗哥哥家的夏宴是最出名的……对了!罗哥哥回京了,上次你也见过的……他还立大功,十五岁的少将军……”小姑娘一脸崇拜的神情。

    妙如暗自好笑,自古美女慕英雄,小美女也不例外。

    “大哥上次本想一起去的。都怪娘亲,死都不让!这下好了,罗哥哥在爹爹麾下立了大功,大哥肯定会埋怨她了。其实我知道,是舍不得他离开……”

    “当娘亲的,有哪个想送亲生儿子上战场的?!你那罗哥哥,好像也是逼不得已吧!”

    “你也听说了?不过以后就不会了,换国公爷去边塞了。没他爹压着,那人不敢擅自逼他的……罗哥哥真可怜……”接着薛菁讲起了他家的一些事,听得妙如唏嘘不已。

    名利二字,很少有人能看得开的。难怪当初他独自上云隐山,找师傅排解心中郁闷……

    “小时候吃些苦有好处,当锻炼吧!这不,一年时间就锋芒毕露,初战成名了。起码说话的底气足了些……若他还呆在京里,困局还是解决不了……”

    “什么啊!在京中的骁骑营,罗哥哥以前就很厉害了!次次比拼,都能拿头名。他那匹胭脂马,就是有次的奖品。还有那柄叫‘蓦然’的上古名剑,也是陛下赐给他的。”

    “哦,原来那么厉害!以前竟不知。刚来到这里,他就离开了……”妙如连连叹服。

    “前几年,在京城少年郎中,就传过‘文有嵘曦翩若惊鸿,武有凌霄婉若游龙’的说法……那‘武’指的就是罗哥哥,那‘文’的,姐姐也认识……”她有些羞涩地望了妙如一眼。

    听到“嵘曦”二字,妙如一时怔住了。随即会过意来,原来她指的是旭表哥。

    “汪家哥哥不常来你家吗?怎么我一次都没碰上过?”敛去羞色,落落大方地问起他来。

    “哦,他要闭门苦读,上次见到还是两个月之前。若是姑姑五月份出嫁,他应该会跟来迎亲的……”

    “迎亲?”薛菁吓了一跳,急急问道,“他跟谁订亲了?”

    一副铁杆粉丝惊闻偶像娶妻的模样。

    妙如哭笑不得,这小姑娘也该到追星的年纪了……

    忙安慰她道:“非是他娶亲,是他好友的喜事。爹爹的义妹,就是以前教过我女红的白姑姑,上个月底与一举人订了亲。等春闱过后,就办喜事。男方是旭表哥的好友……”

    小姑娘松了口气,扯着她的袖子,轻声细语地求道:“……妙姐姐,到时可不可以……可不可以跟着你去瞧瞧热闹……”

    她的样子,与平常的爽朗,大相径庭。

    妙如心里快憋不住了,有种明星是熟人,走哪里都有人找她帮忙求签名的感觉……

    “当然可以,到时姨娘该是已经生了。我会送姑姑上花轿的,到时跟在是姐姐身边就行了……”

    她高兴起来,连忙要妙如帮她再作一幅画像。

    “那一幅呢?”妙如有些不解,心里嘀咕:他们兄妹俩蛮奇'www。fsktxt。com:看书吧'怪的,轮番找她要重复主题的作品。

    “那灯被祖母收藏到她院子里去了。妙姐姐,再画一幅嘛……哦,对了,爹爹长年镇守边关,你还是帮咱们兄妹,画画我爹吧!”

    “都没见过你爹,我如何能画?”

    “试试看嘛,我的眼睛像他,哥哥的眉毛和鼻子像他。画个草图,不像的地方再改嘛……”

    在薛菁的指挥下,像前世警察局拼人头像那样,比照着薛家兄妹俩的长相,妙如拼了幅正当盛年的将军画像。

    图拼出来时,小姑娘说已有五六分像了。她要拿回去给祖母、母亲和哥哥看看,等意见收集齐了,再来让她改改……接着,喜滋滋地就回去了。

    有了此次尝试,妙如想起,当初她决心学画时的愿望。

    回忆着祖母生前的相貌,开始着笔替她老人家画像了。等样品画出来,拿得出手能见人时,已到四月底。

    那日,妙如拉着爹爹上她院里,来看样图。

    看到女儿案上的作品时,钟澄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他,也没能把母亲画得此般传神!

    更为惊喜的是,女儿这画法,他从来没见过。可以说,这世上以前也没谁见过……

    难道是这小东西自创的?

    疑惑地望着妙如,他心里却琢磨开了:许久没检查她的功课了,没想到画风竟变成此般了!

    难怪上次二堂嫂离京时,不住地夸她。还赞着将来的成就,可能会超越她……他只当是鼓励小辈的客气话,没料到……

    指出几处不太像的地方后,他忙问女儿要了些平时的画作,准备回头去琢磨琢磨。

    跟着妙如走到她的房门口时,钟澄一眼望见了窗前挂的那盏宫灯。

    望着灯体上那洒脱俊逸的两行字时,钟澄心下一沉,眉头微蹙了起来,声音有些发紧:“这是谁送你的?”

    顺着他眼光望了过去,原来是那盏宫灯。

    妙如的困惑顿起,这是怎么了?不就是盏猜谜的花灯吗?

    “前次跟姑姑逛上元灯会,猜对了谜语,在铺子上得回来的,怎么了?”

    望着她脸上,无辜而茫然的表情,当父亲的欲言又止。

    钟澄内心却在天人交战:告不告诉她呢?

    让她知道了,本来没什么的,反而让她对那臭小子上心了!

    不告之她,若再发生此类情况,被相熟的人看见了,传将出去,岂不是要毁了女儿的闺誉,眼看着她快长大了……

    沉吟半晌,钟澄决定采取折衷的方案。

    “为父十分欣赏上面那几个字!要不,你将这奖品转赠给爹爹如何?反正你也挂三个多月了……”

    妙如应诺,叫来织云她们几个,把灯取了下来,交到父亲手中。

    钟澄随后说起,家中暂时无长辈教导她,让她警醒细心些。

    莫要总往外面跑了,也不要从外边收些礼物回来……等宋氏生完后,一切将会恢复正常,这几个月辛苦她了云云。

    接着父女俩说起最近家中的安排。

    两人很默契地都没谈及是否将管家权交给杨氏的问题。

    自上次事件后,府里暂时风平浪静了。

    眼看着宋氏要临产了,这可轻乎不得。

    她是皇上赏赐下来的人,谁也不敢怠慢。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或被人暗中使了阴招,到时交待不了的,恐怕不只是动手的人,全府都会跟着受牵连。

    这道理妙如也懂。她特意新挑了批人手,留在外围打杂,互相监视着。又把锦绣、烟罗两个派到宋氏的梨清苑去帮忙……

    就怕真到了临盆那天,家中又出了什么变故。

    钟澄还特意向庄翰林求助,请来倪氏帮忙指导女儿,准备一些物件和教她一些临场的应对……

第七十八章 喜事

    

    四月下旬,殿试结果出来,任昭位列第九十八名,二甲末席,赐进士出身。

    他若想留在京城,入翰林或进六部,就得参加下一轮的庶吉士考试。

    钟澄拨冗上门,特意给准妹婿,指点朝考时的临场技巧,就像前两次会试和殿试前一样。

    在进春闱考场的前几天,白绮才定下决心,最终选定了任昭。

    他一身轻松地进了场,杏榜上最终位列一百六十名。在殿试前夕,钟澄把任昭留在春晖斋谈了整整一天,暗中面授机宜。在公布金榜时,他终于挤进了前二甲。

    到任家时,门前早没了上家里来祝贺的邻里。

    屋内,任昭正掩卷沉思。见钟澄来了,忙起身看座。又叫来妹妹,给客人斟茶……拜见卧病在床的任母后,钟澄就跟他聊起了庶吉士考试的注意之处。

    望着他家户牖破旧,虽不至于蓬户瓮牖,也好不到哪里去。

    钟澄心里有些为白三娘担忧。若是他考取庶吉士,白家恐怕还得跟着熬上三年。

    难怪之前好一点的人家,没上门提亲的,除非是让其入赘女方的。他倒是有骨气的,铁了心要找个能跟着吃苦受穷的。

    望着屋里简陋的陈设,钟澄不禁想起前些年:若是当时,母亲不那么执意要他报恩,或许自己也会找个像倩娘的,来当续弦。

    娘亲或许不会那么早就离世了!一步错,步步错……

    任家小妹进来上茶,看她小小年纪,就忙前忙后的。钟澄觉着跟他大女儿挺相似的,对这小姑娘顿生好感。

    四月底的倒数第二日,宋氏身上发动了。到傍晚时分,就替钟澄也生了一子。

    这个小婴儿,被他父亲取名为钟明偲。

    当晚,得到准信的杨氏,在华雍堂里终是坐不住了。

    招来陪房杨二响家的,给父亲杨阁老送了封信,让他帮着拿个主意。

    端午前夕,白三娘被请来府里做客,跟钟家人一起共进晚膳。

    杨氏不知从何处听得,说是丈夫要送这便宜小姑子一副嫁妆。

    当着白绮的面,她向相公提议,白家妹子还是从钟府上轿为好。在婆家人面前,也好添些资本。看在外人眼里,探花郎嫁妹,总比红庙街的绣娘出阁,听起来体面些……

    此提议一出,钟澄有些诧异,心中纳闷。

    妻子何时转性了?她也懂得关心别人了?

    不过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让他明白,她此番作为的目的。

    谁来帮她操持婚典仪式呢?

    宋氏正坐着月子,妙儿是个未嫁女,且年纪尚小。白绮并非钟府的正经主子,没有请同僚妻子,帮着张罗义妹亲事的道理……

    言外之意,就只有她这当家主母,来重挑大梁了——为白绮安排出嫁事宜,兼准备嫁妆。

    就着白三娘这当事人的面,他也无法驳回提议。钟澄只得同意此事。不过,特意告诉她,宋氏还有一个月的产褥期,任何人不得骚扰梨清苑的清静。否则……

    杨氏咬着牙,应承下来了。

    白绮有些坐立难安,她从没见过钟氏夫妇当着外人的面,这般针锋相对的。妙如在桌子底下握紧她的手,暗中安抚着她。

    晚上,回到华雍堂,杨氏召来步摇,让她去妙如那里,取回管家的钥匙和对牌。

    “还是爹爹这招棋管用!不争不吵,就夺回了掌家之权……”杨氏感叹道。

    “在此事上,小姐得尽心些。别让人再抓住错处了……您再怎么着,为了两个小的,也不能让那女人讨了好去!”崔妈妈一旁鼓劲道。

    “嗯,我知道!现在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他们两母子,有的机会收拾……”杨氏顿了顿,感慨道,“你说那白三娘,运气怎的这般好,一个绣娘,竟能找个此等成色的……”

    “她是遇上了姑爷这实在人……”崔妈妈接不下去了。

    是啊,同样是遇到钟澄,为何境遇会差那么多呢!

    杨氏陷入沉思:当初那位她死命挡着,不让进门的情敌。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进士的未婚妻,她相公的妹妹……

    而自己还要主动争取,为她的亲事操心操肺。借她的名头,来争一争在家中地位……

    这一切到底都是怎么啦?

    随后,白绮就住进府里待嫁。只等五月十九的吉时一到,就从钟府抬入夫家之门。

    这段时日里,杨氏振奋精神,加紧表现。从自己私房中,拿了些价值不菲的首饰和衣料,特意替白绮添妆……

    对方推辞不要,杨氏就以还没原谅自己,不想认这嫂子为由,拿话来堵她,说得她哑口无言。

    白绮私底下向妙如抱怨,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还不简单,仪弟不是马上要过周岁了吗?到时按等值的,打套金项圈或金锁,送回给她,不就得了。料子嘛,就另外做几套童服,以后经常送她就是了……不过这样一来,你的开销就大了……”说到此处,妙如第一次意识到,钱财这确实是个问题。

    随之她又想到自己身上,若是哪天她找的相公,也是像任家姑父那样的,得面临同样这个问题。

    贫贱夫妻百事哀!

    白姑姑娘家中有铺子,还有一手的好绣活,都要考虑生计问题。

    那她呢?

    无嫁妆,身无长物,只会华而不实的琴棋书画。若画出名堂来还好,若一直默默无闻,都养活不了自己。

    况且作品一般是卖给文人的,若太过锱铢必争,也会坏了名头,以后想成大家,就难了!

    看来得找机会,谋些生财的门路,最好是勿需她抛头露面的,只要出出银子,出出点子的……

    薛家兄妹,如今成了她画作的第一批的收藏者。他们俩轮流向她索画。

    隔三差五地,薛斌就让她画上一幅骏马图。而他妹妹,差不多过上半月,就来缠着她。要她帮着画身边的亲人,现在都轮到他们祖母了。让妙如哭笑不得……

    到了铺嫁妆那日,傅红绡也来给白三娘添妆了。

    年前她给忠义伯府添了个嫡长孙,乐得的丁太夫人,下令开了三日的流水席。

    丁家的嫡出长房,至今都只有一个庶子。虽说傅红绡的长嫂,在事隔六年后又怀上了。却被刚进门不久的弟媳抢了头筹……

    躲进浮闲居,傅红绡进门就开始打趣妙如:“小红娘,本事还蛮大的!上哪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