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灾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玩吗?”邱成忍不住笑了。
“嗯!”阿常用力点头。
“想学吗?”邱成又问他。
“嗯嗯!”阿常拼命点头。
“那行,咱今天就开始上课吧。”邱成拍板。
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邱成和阿常在楼顶上待了这么一会儿,两人身上也都被淋了不少雨水,下楼后先把那些鱼倒进十五楼新建的鱼池里,然后又烧了一大锅热水,两人各自洗了个澡,就开始上课了。
小学教材邱成没有,但是他书架上有一本新华字典,先把二十六个汉语拼音字母教给阿常,然后就让他自己捧着字典认字去了。
阿常之前只是学着邱成的发音说话,实际上有些音他学得并不像,当他学了拼音以后,就明白这些发音是怎么来的了,只不过他久不说话了,声带大约是有点僵硬,声音语调都有点怪里怪气的,对于这一点,邱成只能让他多练。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又是一个下雨天,邱成和阿常都没出门,猫男皱着眉头坐在沙发上,苦大仇深地抱着一本邱成从夜市里淘来的《童谣精选》练说话。
邱成这时候就坐在沙发的另一头,在茶几上摆了砧板剁辣椒,前两天他向老冯打听了西红柿辣椒酱的做法。最近总下雨,夜市他们也不怎么去了,家里其他东西都还好,就是这个西红柿放不了,烂了可惜,光做成原味番茄酱,对无辣不欢的新南市人民来说太没有吸引力。
邱成向老冯打听西红柿辣椒酱怎么做,老冯他老娘从前刚好就经常做这个,回去一问就问出来了,据说当年还是他奶奶教给她们下面这几个媳妇的,那个年头信息不发达,很多生活经验都要靠口口相传。
这个方法做起来也特别简单,连熬煮都不用,只要把西红柿、辣椒、生姜、大蒜几样材料剁了,加点盐腌制几天就行。
这几天邱成已经腌制了不少西红柿辣椒酱,打算等过些时候天气好一点就拿出去卖。他还在1506和1507的露台上种了许多大白菜,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大白菜也能较好地生长。
其他作物就长得不怎么样了,特别是1501的那些玉米,之前邱成觉得随着天气的转暖,五月份的日照强度比四月初应该好多了,这一批玉米应该会长得比较好才对,没想到又赶上了阴雨天,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有收获,实在不行,就只好拔了玉米杆子喂山羊和田鼠了,还有楼上那些草鱼。
阿常又读了两首童谣,就没耐性再读下去了,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哈欠,凑过去看邱成剁辣椒。
“看电视吗?”邱成问他。
“不看。”阿常口齿清晰地吐出来两个字。
“那你帮我把辣椒蒂摘了。”
“哦。”阿常应了一声,乖乖摘辣椒蒂去了。
屋里响着“笃笃”地剁菜声,窗外响着“沙沙”的下雨声,阿常不时抬头望向邱成,只要用眼睛看看,他就忍不住要高兴得笑起来。
“夭寿啊!怎么这么多虫子啊!”这时候楼下突然有人大叫起来。
邱成和阿常对视了一眼,连忙跑到卧室窗口去看,一看就看到他们小区前面不远处的地头上站了几个人,雨下得不小,他们当中有些人却连伞都不打,其中一个邱成还认识,就是卖电给他们的那个大妈。
他们小区后面挨着新南大学旁边的一条学生街,前面是一片田地,穿过田地就是大马路。那些田地好多都荒着,前些时候就有附近的居民打听清楚有几块田地暂时是无主的,市里也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就在上面种了东西。
市里其实也是鼓励市民们这么干的,还安排了工作人员下来关心了一下他们的种植情况,这些工作人员一下来,大家就都安心了,市里这是表态了,起码不会在他们种到一半的时候要把土地收回去。
“这是什么虫啊?这么多!”邱成听到下面有人问道。十四楼有点高,不过他们说话声音不小,邱成自从开始修行之后,耳力特别好,现在集中精神去听,就听得清楚。
“粘虫。”一个老头说道:“咱这地方就怕粘虫,从前没少被祸害,这几十年农药用得多了,这虫子就少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了。”
“那咋办呢?”201那大妈连忙就问了。
“慌什么,抓呗,能抓多少抓多少。这地都荒了这些年了,有点虫子也正常。”老头安抚她说。
“哎呀,这么多虫子,不知道要吃了多少庄稼苗。”一个打着雨伞的年轻女人说道。
她这么一说,气氛顿时就变得凝重起来了,这庄稼苗要是都被虫子啃了,他们以后吃什么?这五年来,大家真是饿怕了,还以为离开临时基地回到家里,情况就会好转,没想到这一年竟然是这样的多灾多难。
“瞎咧咧什么?有虫子不会打农药?哦,就算这一茬庄稼被咬坏了,不会补一茬?”老头沉声喝道。
“你这么凶干什么?我也就是说说。再说了,你说补一茬就补一茬了?那也得先有种子才行啊,没听说好多种子公司都叫人给炸了?”这女子倒是颇有几分急智,她这话说得也在理,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别说这些没用的,你先回去吧,我帮陈婶子捉虫。”说话的年轻男人大概就是刚刚那女子的丈夫了。
“谢谢了喂,你们夫妻俩都是热心人。”201那大妈说道。邱成基本上不跟小区里的人打交道,也不知道她原来姓陈,人家管她叫陈婶子。
“囡啊,你快带弟弟回去,奶奶在这儿捉虫。”陈婶子对一旁打着伞的孙女说道。
“我帮奶奶捉虫。”小女孩稚嫩的声音从雨伞下面传出来。
“祖宗诶,快回去吧,别又着了凉。”陈婶子这时候看来是没心情哄孙子了。
“……”小姑娘踟蹰片刻,终于还是乖乖带着弟弟往家里去了。
“龙伯,你也回去,别在这里淋雨。”陈婶子又挥手让刚刚那个老头也回去。
“这点毛毛雨算什么?想当年98年抗洪的时候……”
“您当自己还是当年那岁数呢,赶紧回吧。”见他不听劝,陈婶子就伸手去推他,五十多岁的大妈,正是力气大的时候,龙伯哪里吃得住,被推着就往前面的大楼去了。
这两人刚走了没几步,就看到邱成带着阿常从大楼里出来了,阿常手里还拎着一个红色水桶。
“这大下雨天的,你俩要去哪儿啊?”陈婶子认识邱成,这时候总不会当做没看见,打个招呼肯定是要的。
“去地里捉点虫子喂田鼠。”邱成微笑道。
第33章 邱成
陈婶子看着眼前这个面上微微带笑的青年;心里觉得他看起来老顺眼了,当初邱成拿玉米饼跟他买电的时候看起来都没有那么顺眼。
“去我那块地里抓吧,庄稼秒都快叫虫子给啃光了。”陈婶子对邱成说道。
“行。”邱成就这么跟她去了地里,阿常自然也是要跟他一起去的。
其他人见了他们;都难免在脸上露出诧异之色。之前他们听陈婶子说过邱成拿玉米饼从他们家买电的事,那也没什么;人家有粮食,花得起,这回说要捉虫子喂田鼠;虫子去哪里不能捉;非得在这块地?等一会儿雨停了再出来捉不好;非得在这时候?
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知道他这就是要来帮忙了;心中对邱成和阿常的影响也有所改观。之前,大家对邱成和阿常都是带着戒备的,在这年头,没有拖家带口的单身男人总会让人多几分戒备。
邱成也不多话,向他们点了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就和阿常两人先往地里去了。陈婶子这块地主要种的还是玉米,这年头大家都喜欢种玉米,并不是因为多喜欢,而是因为它产量高,能扛饿。
此时此刻这些玉米苗上爬了许多粘虫,这些粘虫把刚刚长到成人小腿那么高的玉米苗咬得残破不堪,不知道还能不能救得回来。
“哎呀!造孽啊!我就看这两天雨下得大,也不用怎么浇水……真是造孽啊!前些天我见着几条,还当抓了就没事呢,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这么多哦!”陈婶子一边捉虫子,一边心疼得直叫唤。
大家冒着大雨在地里捉虫,把那一只只粘虫从庄稼苗上扒下来,心情也都十分沉重。虫害这么严重,今年的粮食会不会又要减产?什么时候才能衣食无忧,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从前的生活?
唯一感到高兴的,大概之后阿常了,他没有经历过更好的生活,在他的记忆里,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他的有了邱成,邱成会变各种法术,还会给他弄各种好吃的。
“邱成!好多虫!”阿常在地里捉了一圈从子以后,抱着水桶兴奋地喊道。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其他人也只是当他脑子不好使而已,没跟他较真。
“哦。”邱成笑应了一声,阿常便高兴地又继续捉虫去了。
“他是你表弟啊?今年多大岁数了?”问话的是刚刚跟龙伯呛声的年轻女子,二十八/九岁的样子,长得有点五大三粗的,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刚刚他男人喊她先回去,结果她还是留下来帮忙捉虫子了。
“二十六了。”邱成估摸着,阿常大概也就是这个岁数。
“小伙子长得真好,可惜了。”她顿了顿,又说:“听说你上回打水的时候,跟一个臭老头吵了一架?”
“也算不上吵架。”邱成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问。
“没事,吵就吵了,那臭老头就是我公公,正事不干,成天在家里指手画脚的,我都快烦死他了。”这女子挥挥手,满不在乎地说道。
“说什么呢。”这时候她男人也靠了过来:“别叫他给听见了,到时候家里又要不安生。”
“怕他啊,张口闭口就要说自己从前对家里做过多少多少贡献,我呸,那都是该他做的事,一个大男人,要是不打算养家还结个屁婚,生个屁孩儿。你瞧他那样儿,恨不得把你妈当丫头使唤,我就说了一句‘咱妈今天出去挖野菜辛苦了’,他就拿大帽子压我,什么目无尊长没大没小,呸!个为老不尊的老不要脸!”她那是越说越气,最后恨不得扯开喉咙大骂一场。
“嗨,见笑了。”她男人不好意思地冲邱成笑了笑,邱成看他也是二十八/九岁的样子,中等身材,站他媳妇边上显得有点瘦小,很普通的长相。
“没有。”邱成淡笑道。
“我姓胡,叫胡德清,我爱人叫朱燕明。”胡德清自我介绍说。
“当初他爸还反对我俩的婚事,说我们这两个名字合起来就是个清明,老不吉利了。”朱燕明在一旁搭话说。
“我叫邱成,我弟叫阿常。”邱成笑了笑,也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邱成,一会儿这虫子捉回来,就都给你吧。”朱燕明说道。
“行,谢谢了。”
“谢什么,我们拿回去也没用,对了邱成啊,你家里不是养着田鼠嘛,这玩意儿好不好养活?”
之前他们小区有人在夜市里见着邱成他们摆摊了,说是除了番茄什么的,还有田鼠麻雀,麻雀这东西性子急躁,养不了,田鼠可以养啊,他们都猜邱成肯定在家里养的有田鼠,这回他自己说要捉虫子回去喂田鼠,这边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挺好养活,喂点草根草籽就能长。”邱成回答说。
“那长得快不快啊?”
“不怎么快,听说要两三个月才能长成,之前弄到一窝幼鼠,长到现在才半大。”
“哎,这田鼠多难抓啊,你是怎么抓到的呢?”
“我哪儿抓得到?”邱成笑了笑,说道:“托人从村子里收的。”
“那个,改天要是再有,能不能帮我们也弄几对?”朱燕明有些不大好意思地问道。
“现在田鼠难收了,我那里能卖的也都卖了,就剩下一些半大的,你们要吗?”毕竟是邻里,对方不开口也就算了,对方既然开口了,邱成就不大好拒绝。
“没事没事,不过这价格?”
“我原本在夜市上卖三个玉米面一只,不过那都是公鼠,母鼠我一般都是不卖的,这回这些是小了点,但我得给你们配几只母鼠,也按三个玉米饼一只,你看怎么样?”邱成说道。
“那行。”朱燕明咬咬牙:“你先给我抓一只公的三只母的。”
“咋,你们家也要养田鼠啊?”他们这边刚说定,那边又过来几个人,一说要养田鼠,大家都有点跃跃欲试。
之前大家刚从临时基地回来的时候,其实都还是比较乐观的,总以为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好日子就在眼前,但是这两个月时间过下来,就都有点没信心了,粮食生产上要是出了问题,往后的日子还不定要怎么样呢。
这田鼠虽小,好歹也有几两肉啊,自家养得干净,吃着也放心,这东西也不需要喂粮食,就算养到最后派不上用场,说不定再过几个月世道又好了,他们饭桌上有鸡有鸭有鱼有肉了,那也不碍什么事,田鼠这东西听说都不用喂粮食,弄个草籽草根,再捉点虫子,应该就差不多了。
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这个要一对那个要两对,连正在为自家玉米面心疼不已的陈婶子也没落下。
“这么多我现在供不上来,这样吧,一会儿我在一楼电梯间贴张纸,你们谁家要的,就在那上面写明房号数量,等什么时候我有货了,再给你们送过去。”真想供应,倒也不是供应不上,只不过这批田鼠一出去,他们家田鼠的数量就得去掉一大半,影响以后的繁殖壮大。
“你家在十四楼呢,就一张纸还得你出?一会儿我去贴上就行了。”陈婶子握着拳头敲了敲老腰,直起身来看向自家的玉米地,他家开出来的这块地不大,这么一会儿工夫也就把虫子基本上都给捉干净了:“这雨越下越大了,都回吧,今天真是谢谢大伙儿了。”
“老梁,你们那边快捉完了吗?”朱燕明扬声问旁边田地上的人道。
“我家地里的虫子是捉完了,旁边荒地上可还有不少呢,哎呀,它们一会儿肯定得爬过来啊。”那边一个五六十岁戴着眼镜的老头说道。
“管不了了,那荒地大了去了,得捉到什么时候去?先回吧,等什么时候不下雨了,咱再出来捉虫。”陈婶子劝道。
“也只好这样了。”那老头有些无奈地从田沟里站了起来,身上穿着的白色衬衫沾满了泥点子,裤子上更脏,不过是深色的,看起来不明显,被雨浇得浑身*的,看起来十分狼狈。
“阿常,回去了。”邱成招呼阿常手工。
“哦。”阿常一边应着,一边还快手快脚从旁边才草丛里捏了两条虫子出来丢进桶里,他手里提着的那个白色水桶,这时候已经装了有小半桶粘虫,其中一些是他们自己捉的,另一些是别人捉了放进去的。
下雨天里在地头上待了这么小半天,大伙儿身上都是又是泥又是水的,陈婶子直说过意不去,还说等这茬玉米长成了,请大家才玉米棒子。
邱成的头发被雨水淋得快把头皮都湿透了,不长不短的刘海湿漉漉地贴在额前,春天的雨水好像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水润起来,看得阿常眼睛都直了。
“看什么?”回到家里,邱成又点了炉子烧火,被雨淋过就得洗澡,不然身上就该有味儿了。
“没。”阿常若无其事地把目光移到露台上,耳朵尖上红红的。
“一会儿我们去夜市。”邱成又说。
“卖什么?”他们家最近连韭菜都拌盐腌上了,还有什么能卖的?
“不卖什么,逛街。”邱成说道。
“逛街?”阿常睁大了眼睛。
这天晚上邱成果然什么都没带,和阿常两个人撑这一把大黑伞,步行去了夜市。
阿常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从前他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从来没有打过伞,就算找到躲雨的地方,也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那只老猫可没兴趣跟他成双入对。
马路上冷冷清清的,显得格外安静,雨水在路灯的照射下,反色出白色晶莹的亮光,一滴一滴地砸落在雨伞外面的地面上,又溅起许多水花。
大雨哗哗下着,这把个他们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地,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就只有他和邱成两个人。
“怎么下雨天还摆摊啊?”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来到了王成良摊前,邱成正在跟他说话。
“下雨天生意还好点。”王成良笑着说道。他这话是真的,新南市地处内陆,天气比较潮湿,这一下雨,洗一件衣服都甭想晾得干,最近就有一些市民来他这个摊子上买炉子了。
“那你注意点啊,别着凉了。”邱成见他这个棚子倒是搭得结实,又是木材又是篷布的,想想也是,他们村就是搞垃圾回收的,要什么材料没有啊。
“嘿,知道。”王成良笑道。
“我们小区有人想养田鼠,你们村那边现在还捉得到田鼠不?”邱成又问他。
“捉是捉得到,不过现在数量少了。”
“那你们往后要是再有捉到的,就卖给我吧,成年公鼠三个玉米饼,成年母鼠四个玉米饼,幼鼠到时候咱看到小再商量价钱,行不?”
“按这个价钱收,你自己还能有赚吗?”王成良他们家之前也捉到过田鼠,自家吃了几只,提到市里来卖了几只,运气最好的时候,也就邱成给的这么多了,之前他看邱成卖田鼠给别人,也是三个玉米饼一只的。
“就是倒手卖给小区里的人,同学一场,我还能赚你的差价?”至于四个玉米饼一只的成年母鼠,邱成是不打算卖出去的,他要留着繁殖用,卖给别人的,拿那些半大的小母鼠就行了。
“那行,谢谢了哥们。”王成良在心里记下了邱成这个人情。
他从前跟邱成走得不近,邱成这人一直都是淡淡的,跟谁都不大清净,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打工,不怎么跟他们一块儿打游戏,也不出去和别的学院的女生搞联谊,有时候连班级团体活动都不参加。
但是他知道邱成这人还是不错的,记得从前他们宿舍有个哥们家里出了点事,大四那年的学费欠到快毕业了还没能交上,再欠下去就影响拿毕业证了。王成良一直到现在还记得这个事呢,那时候眼看着就要毕业了,大家马上就要各奔东西,和那个同学关系要好的几个男生都没吭声,最后还是邱成借了他几千。
王成良记得当时邱成就说了一句话,还跟平时那样淡淡的,他说:“要记得还我。”其他一个字没多说。
第34章 抗灾
离开王成良的摊子;邱成和阿常就在夜市里逛了起来。这一天晚上下着雨;许多摊主都不出摊了,但也有不少人还坚持出来做生意;这几天,街道上又搭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棚子;以后邱成他们要想骑着三轮车通过这条街道,就更不容易了。
在马路旁边,一些大门紧闭的店铺前面的屋檐下,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为了躲避雨水摆到那边摊子;这些位置光线本来就不好,这会儿天又下着雨;显得更暗了;加上这一天出来逛夜市的人本来就少,看起来十分冷清。
“香蕉香蕉!刚从海南运回来的大香蕉嘞!又大又香!一个玉米饼一根!”前面不远处的屋檐下,有几个年轻男人围着一辆板车正在叫卖,其中有一个还站到凳子上去了,他们人多,叫得热闹,卖的东西也新鲜,摊上倒是挺热闹。
邱成和阿常听到动静也过去了,凑近一看,见那辆板车上果然堆着不少香蕉,一把一把的大香蕉,绿油油的,都还没催熟。
“一根香蕉要一个玉米饼啊?这也太贵了。”
“是啊是啊,半个玉米饼我都嫌贵。”
“便宜一点嘛,要是半个玉米饼,我就买两根回去。”
“我也这么说啊。”
“半个玉米饼,卖不卖?”
摊子边上有几个人正围着讲价,邱成他们过去的时候,正是讲得激烈的时候,邱成虽然不太计较那一点差价,但这会儿也不好贸贸然地冲进去说自己要买,只好站在一旁先等着。
这回的香蕉和上回的活鸡不同,那活鸡是没几个人买得起的,大家都只是围着看看热闹,这回的香蕉却是有很多人都能买得起的,所以这时候就要讲价了,把价钱讲下来,大伙儿一人买一两根回去,叫家里人都跟着尝尝鲜。
是以这个讲价的过程就尤为激烈,买方卖方都投入了百分百的战斗力,嗓门一个比一个大,咋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吵架呢。
“真不行,我们兄弟几个一人两麻袋,拼了老命才扛回来这些香蕉,半个玉米饼,连本钱都不够。”三十多岁的黑瘦汉子苦着脸说道。
“哎,又不是没有火车坐,别说得那么苦,半个玉米饼不少了,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一个玉米饼一根香蕉,谁舍得吃啊?”买方这边的战斗力也不是盖的。
“火车是有了,可是这年头,谁能放心托运啊?还不得自己扛着上车下车?东西太多还差点被拦在车站外边,好不容易回了新南市吧,你们也知道咱这里就是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