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灾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现在对这个新南市的年轻人印象真是好得很。
这回他们动作也快,没几天,就给邱成拉了一车羊羔子过来,因为现在大家都在为吃饱肚子烦忧着,对于吃好的追求就不像从前那么热烈了,但凡有点粮食的,都要紧紧捏在手里不舍得拿出来,最近这些牲畜幼崽不怎么走俏,价格也相对实惠些。
一车羊羔子拉到新南市,邱成让他们先去城南的养鱼工厂卸货,然后再到嘉园小区搬玉米面。那几个负责送货的跟白老大通了个电话,就很干脆地答应下来了。
邱成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有收入,除了周泉那边和王家那边,他们的十五楼也有不少产出,鸡蛋土豆在夜市里都是畅销货,这一天天积攒下来,粮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快要装满三个屋子了。
这一天阿常在学校上课,搬粮食的时候,邱成负责过磅,周泉负责把屋里的粮食搬出来,旁边还有一个白老大的人看着他们过磅,另外几个有负责搬运的,也有负责在楼下守着的。
白老大那边派来的也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干活利落,没多少时间就把粮食装上了车,早早就开车离开了嘉园小区。冬天百日短,最近又不大太平,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要赶在天黑前回去。
这批羊羔到了,邱成这边的粮食也到位,沈星很快就在养鱼工厂门口贴出了收购牧草的字样,上面列明了几种牧草和玉米面的交换比例。
最开始注意到这个事的是几个到工业区来找工作的外来人口,他们因为没有本地户籍,不能从新南市的售粮处买到口粮,要是再不找一份工作的话,生活就会十分艰难。
然而现在从南方搬迁过来的厂子并不多,招工有限,要的也大多都是从前就在厂子里干过的南方人,这些人没有经验,找工作也不容易,只能日复一日地在这片工业区里耗着,希望哪天能碰到好运气。
“这些草不难弄啊,我昨天还看到郊区有好多野草都没见干枯呢,真能换玉米面啊?”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对她身边的男人小声嘀咕道。
“管他是不是真的,试试不就知道了吗?”那男人又把墙壁上那张白纸看了看,然后头也不回就往郊区去了。
在眼下这种时候,他们根本就是没路走了,这时候但凡能够看到一点希望,就决不能白白放过。
第101章
作者有话要说:先更下,一会儿捉虫。 新南市地处中部;气温少有低于零度的时候;三五年也难得会下一场雪;所以就算是在冬天里气温最低的时候,野外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绿色的野草和树木。
邱成他们这一次收购牧草的价格比较低;堪堪只够让那些卖草的人混个温饱,但即使是这样;每天背着牧草到他们那里换玉米面窝头的人还是不少;窝头还是老胡他姐做的窝头,收草的工作,还是由老胡和他外甥负责,收购地点就设在养鱼工厂门口。
多了这群羊以后;养鱼工厂那边的人手也紧吧了,沈星又新招了几个人;其中就有老李媳妇。
之前邱成把老张推荐给沈星,因为他懂电路也会装水管,沈星就要了,不过也只要了他一个,因为当时养鱼工厂的人手实在是不缺,天气凉了虫子也不收了,不少之前负责加工虫子的人手都闲置了下来,沈星既不想开人也不想浪费劳动力,那些日子她也是绞尽脑汁给他们安排工作,收下老李一个也是看在他有特长又碍于邱成的面子,再多她就不收了。
不过这件事她倒是记在了心里,这回和邱成确定了要养羊的事情之后,她就找老李问了问,看他媳妇要不要来这边干活,老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他媳妇就到养鱼工厂去上班了,家里有了两份收入,这一年冬天他们家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最近这一段时间,邱成每天忙着种植和修行,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这一天难得周末,阿常不用去学校上课,邱成也把手头上的事情安排了一下,腾出半天时间带他到外面去放风。
他俩都不是风花雪月的人,所谓的放风,就是两人骑着一辆嘎吱嘎吱乱响的三轮车,带上麻袋草绳和割草刀,一起到外面去割点牧草。
因为他们这一天的主要目的是放风,牧草割多割少都无所谓,所以邱成就拣风景好的地方去,沿着新南河一直往上游走,经过了好几个村庄,最终才在山脚下的一块荒地边上停下了三轮车。
这一天太阳不错,邱成他们割了一会儿牧草,又躺在河边的草地上晒了一会儿太阳。
眼下已经进入十二月下旬,新南市的天气已经冷起来了,大部分市民都已经穿上的棉袄羽绒服,邱成也是毛衣加外套,阿常比较抗冻,不爱厚重的衣服,这会儿也只肯穿一套薄薄的运动服。
邱成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阿常就不安分地在他身边滚来滚去,直到邱成按住他打了个啵才终于消停了,心满意足地选了一块挨着邱成的风水宝地,眯起眼睛享受这冬日里的阳光。
两人在外面耗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了才打道回府,三轮车里的牧草总共也没有多少。
“哥,我来吧。”
“算了吧,你才有几两力气。”
“我可有力气了,昨天我还一个人背着牧草去卖了呢,换了一个窝头。”
“别吹了,就半个吧?”
“可不止半个,差一点就能换一个了。”
“……”
邱成他们还没上大路,就看到前面一高一矮两个身影,挨一点那小姑娘看起来也就六七岁,长得跟麻杆似的,身上的衣服也不厚实,高的那个男孩背着一大捆青草,听声音年纪也不大。
邱成在前面骑三路车没注意到,刚刚阿常一听到那男孩的声音,嘴角便垂了下来,难得享受了一下两人世界,这还没回到家里呢,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时间就要提前结束了,呜,要不要假装不认识呢?
“喂,你俩要不要坐三轮车?”阿常那边正纠结呢,邱成就已经说话了。
“不用。”那男孩转头看了邱成一眼,又看了看三轮车后面的阿常,微不可闻地哼哼了一声,就不去看他们了。
“这会儿时间都不早了,按你们这速度,等到了那边,估计人家都收摊了。”邱成咧嘴笑了笑。
他通过“天罗地眼”观察过阿常在学校里的情况,知道这个男孩后是阿常班上的同学,从前是个刺儿头,这几个月在学校里读书,先是被阿常灭了气焰,又被班主任老师关心过几回,也学了些道理,最近倒是有点好学生的样子了。
“……”那小子从鼻子里喷出一团气,根本不搭理邱成。
阿常那个阴险的家伙,在老师面前乖得跟什么似的,背地里教训他们可都不带手软的。这时候他看邱成,越看就越觉得阴险,肯定也阿常一样,是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家伙。
“你是马旭东同学的妹妹吧?”见他不搭理,邱成也不以为意,骑着三轮车慢悠悠跟在他们身边,转而对那小姑娘说道。
“你认识我哥哥啊?”见对方一下就说出自己哥哥的名字,小姑娘的戒心明显放下了不少。
“可不是,这小子脾气最臭了,当他的妹妹也不容易吧。”邱成笑着说道。
“哪有,我哥哥最厉害了!”小姑娘坚决维护她老哥,就算有什么不好,那还能对外人说吗,大部分时候,她哥哥还是很靠谱的。
“他厉害?”邱成哈哈笑了两声,问道:“你还不知道吧?他在学校里的时候……”
“喂!!!”那个叫马旭东的小子不干了,一下把背上的牧草甩到了地上:“你们想干嘛?”
“……”邱成笑眯眯地看着他,根本没把他的怒气当回事,只是轻轻转了转下巴,道:“上车。”
“上、上就上。”马旭东被他看得有点绷不住了,磕巴了一下,然后就跟上断头台似的,把那捆草往邱成他们三轮车上一放,人跟着就上去了,然后又把他老妹拉了上去。
后边多了两个小孩一捆草,邱成也不觉得吃力,嘎吱嘎吱骑着三轮车,往养鱼工厂那边去了。
“哥,你在学校怎么了?”路上,马小妹好奇地问她老哥。
“没怎么,你问那么多干嘛?”马旭东粗声粗气地说道。
“切。”马小妹哼哼了两声,也不说什么了,每每她哥这么说话的时候,就说明他肯定是在外面吃了什么亏了,这回八成也是。
等到了养鱼工厂那边,这时候正是人多的时候,工厂前面排着的长长的一条队伍,邱成把那队兄妹俩卸下,自己和阿常两人就骑着三轮车往厂子里面去了。
沈星这时候正忙,邱成带着阿常进去逛了一圈,和她碰了个头,听她简单说了一下这边的情况和最近需要投入的玉米面数量,很快就离开了,经过老胡那个摊子的时候,邱成过去跟他们舅甥二人打了个招呼,又说了几句话,听得一旁的阿常直撇嘴。
马旭东排在队伍里,看着邱成和阿常两人骑着一辆“嘎吱”乱响的破三轮车离去,心里还琢磨着,这两个家伙跟这里的老板是不是有什么关系,阿常那个阴险的家伙该不会给自己穿小鞋吧?要知道,现在对他们家来说,卖牧草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收入。
等终于轮到他们的时候,马旭东把自己的那一捆牧草递过去让老胡的外甥称重检查,然后就等着老胡给他们称玉米面窝头。
“你叫马旭东?”老胡按牧草的品种和重量给他们称了一个多的玉米面窝头,却并不马上把称好的玉米面窝头递给他们。
“是。”马旭东仰着头,两眼直直地盯着老胡,好像老胡只要敢说不给他玉米面窝头,他就敢马上扑过去咬人似的。
“哪个学校哪个班级的?”老胡这些年什么人没见过,还不至于被一个小崽子给吓住,依旧不慌不忙地问道。
“市二小,三年级二班。”马旭东梗着脖子回答道。
“哦,那就对了。”老胡笑了笑,从柜子下面拎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大半袋子玉米面窝头,然后又顺手把秤台上的那一个多玉米面窝头往里面一装,递到马旭东跟前道:“刚刚你那同学说要给你的。”
“……”这情况显然不在马旭东的意料之中,不过他却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一手接过那一袋子,说了声谢谢,然后就带着他妹妹离开了。
“哥,刚刚那两个是你同学啊?他们好大啊,一点都不像是读小学的样子。”路上,马小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哎,你说他们为什么要给我们窝头啊,你跟他们关系很好吗?”
“一点都不好。”马旭东打开袋子,挑挑拣拣从里面拿了一个玉米面窝头出来叼着嘴里。
“关系不好他们为什么要给咱玉米面窝头啊?”马小妹又问。
“谁知道呢,发神经吧。”马旭东扎好塑料袋,狠狠地咬了一口玉米面窝头,没嚼几下,咕噜一声就咽了下去。
“哥,给我一个,我也要吃。”
“你等晚上再吃。”
“凭什么,你都吃了。”
“我先试试毒。”
“你神经病啊,谁没事会来毒我们啊?”
“这半个给你。”
“呜!小气鬼!”
“……”
兄妹俩在街道上打打闹闹,除了手里面吃着的,其他玉米面窝头都被他们俩用棉袄裹了。
最近市里虽然抓得严,好多犯了事的都吃了枪子,但还是有那些不怕死的,时不时冒出来做下几个不大不小的案子。
军事化管理已经结束了快有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时间里,新南市并没有太大变化。
就像这兄妹二人此时走过的这一条街道,街道两边的楼房虽高,却总是灰扑扑的看起来一点都不精神,沿街的店铺基本上都是大门紧闭,也有一些大敞着的,里面铺着一些破布破纸箱,大概是有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暂住过。
这时候正是下班时间,街道上的行人不少,却一点都不显得热闹,人们总是步履匆匆面带愁容,偶尔有小孩大声笑闹的声音掺杂其中,就像是和这一整个画面格格不入一般。
马旭东这一天很高兴,他带着妹妹回到家中,把关了一整天的窗户打开一点透气,然后又烧了一锅热水,让妹妹就着热水喂她母亲吃下了半个窝头。
他老子在五六年前就没了,他老娘如今也是卧病在床,其实他当初真的一点都不想去学校,人都要饿死了还读个屁书,可他母亲就是坚持,没办法,他勉勉强强去报了个名,本来还打算随便混几天就出来了,没想到这一转眼,一个学期都快过去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心里也开始有了一点留恋和向往……
“啧啧。”马旭东坐在他们家破沙发上抖着腿,一边数着剩下来的那几个窝头,一边对他家老妹说道:“没想到读个书还能遇到这种好事,明年你也去读书吧。”
第102章
像马旭东这样的;邱成最近也寻摸了好几个;在如今的新南市;这样的半大少年不少,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眼下的日子都过得很艰难。
邱成之所以选中马旭东,是因为这小子看着虽浑;头脑却还是清明的;对待病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也很不错,算是有情有义,再加上最近这几个月在学校里受了教,整个人和过去又有些不同了。
自从艾文海的养猪场被洗劫之后;邱成也开始反省自己这边的防御力量是不是太过薄弱,除了那几扇铁门;基本没有防御可言。
市里那些半大小子门,邱成现在都还观察着,平时很少刻意接近,最多在他们实在困难的时候,想法子帮衬一下,再说,这一时半刻也指望不上他们,只能作为一股后备力量。
晚上,邱成和阿常周泉还有王家兄弟一起到夜市去摆摊,出售最近囤积的一些鸡蛋和土豆。
快要收摊的时候,邱成独自一个人离开了一会儿,往市区的方向走了一段路,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摊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摊上卖的是几样刚刚采挖回来的草药,邱成看了看,都不是那个药单上的品种。
摆摊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精瘦男子和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这摊主名叫肖扬,南边来的,是个练家子,来新南市的时间不是很长,目前带着五岁大的侄子以采药为生,邱成观察他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他侄儿见有人在他们家摊位前停留,乌黑的双眸明显地亮了亮,随即又抬头看向他小叔。
“要点什么药材?”肖扬有些艰难地在脸上扯出一个笑容,看得出来这人并不是个爱笑的,但是生活所迫,他这时候也只好勉强自己挤出一个笑脸来。
“都没有单子上的啊。”邱成翻拣了几下了,说道。
“这些草药也不错的,听说新南市要办药厂,到时候中草药肯定得涨价,您要是有粮食,现在买一点囤起来也划算。”肖扬见邱成像是没什么兴趣的样子,连忙说道。
“那可不一定。”邱成摇摇头:“现在大家上医院,都是医药费全面,就算市里有了药厂,到时候政府出面收购药材,价格也不一定高得了。”
“……”肖扬听邱成这么说,一时间就有点语塞,他知道邱成说的是实情。
“现在上山采药也不容易吧?”邱成这时候却又说话了。
“山上的药材越来越少了。”见邱成像是并不打算要买药材的样子,肖扬面上的神情反而自然了几分。
现在但凡是离城镇近一点的山麓,都已经被人扒拉过好几遍了,他这几天的这点收获,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才从一个山崖边采挖回来的,却还是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今晚在夜市里卖不出去,他明天就只好送去售粮处那边专门收购中草药的窗口了,因为不是那张药单上的品种,价格十分低廉。
“这是你儿子?”邱成又问。
“我侄儿。”肖扬回答说。
“那你平时上山采药,把他也带在身边?”
“要不然怎么办?”他也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出于好心,心疼这小小一个孩子就要跟着自己餐风露宿,可他这不是没有办法嘛。
每次一出门,至少也要三五天,要是去的远了,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回得来,这么小的孩子还能把他独自留在家里?何况他们也是刚到新南市不多久,户籍问题都还没得到落实,居住的地方条件也很差。
“哦,我那边刚好打算要找几个人帮忙,你要是感兴趣,明天上午去嘉园小区六栋看看吧。”邱成说道。
“做什么的?”肖扬里明显带着戒备,他在山上采药的时候也跟人动过手,最近已经有好几个小团伙邀他入伙了。
“买了几间向阳的屋子,打算收拾成室内药园。”邱成回答说。
听说是去种药的,肖扬明显松了一口气,随后面上又现出几分失落来:“我不会种药。”
“没事,能打就行。”邱成咧嘴笑了笑,说道:“不会种药可以学,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有人要是打我们药园子的主意,该出力的时候你也得替我出力。”
“那是自然。”听邱成这么说,肖扬总算是放下心来了,艾文海那个养猪场被人洗劫的事情他也听说了,现在市里但凡有点家底的,个个都很紧张,眼前这个年轻人会找自己去种药,倒也不奇怪。
“这些药多少玉米面?我都包了。”临走前,邱成又说道。
“六斤。”肖扬说道。明天能找到活儿最好,若是找不到,他往后还得继续上山采药,一大一小两张嘴都要吃饭呢。
邱成果然放下手里提着的面口袋,给他们称了六斤玉米面出来,十四楼的那几个药房里还有些位置,他打算把这些药材种在里面。
至于往后要交给这叔侄俩管理的药园,自然是在楼下,种植的药材品种也都将是那个药单上面的。
在他们本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有限,在粮食生产上,一直没什么优势,如今南方又有大片的土地被划为感染区和易感染区,都不能再种植庄稼,那边的人民也都纷纷往北方迁移,如此一来,北边原本已经降下来的人口密度一下子就又上去了,就算以后恢复了生产力,粮食想必也不会十分富足。
在这种情况下,用药材跟一些产粮大国换取一些粮食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如今,邱成炼制“解百毒”所需要用到的药材,在各国列出的药单上也都已经有了,其中还多出好几个中草药品种。
邱成不知道他们用科学仪器分析出来的,和自己炼制丹药的过程有着什么样的区别,但是据说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Y病毒抑制剂,也并非全都是由中草药提炼配置而成的,其中还用到几种化学药剂作为替代品。
不知道等他们真正把“解百毒”研究透彻,又将会是多长时间以后的事情,那时候他们国家的中草药行业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又或者,“一线生机”的秘密还没来得及被破解,就已经有研究人员通过别的方式打败了Y病毒,也未可知。
第二天上午,当肖扬带着侄儿来到嘉园小区六栋的时候,发现这一天来的不止是自己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年轻男子,看那气质,像是当过兵的。
邱成把他们都安排在了十三楼,肖扬和他侄儿被安排在1308的一室居,另外一人和他的父母则被安排在了1312两个朝北的屋子里。
往后,十三楼就归他们两家人管理了,原本种了辣椒的几个屋子这时候也都已经腾了出来。
朝阳的六个屋子,这两家人一家分了三间,朝北的屋子也是同样,按两家居住的方向,将整个楼层一分为二,分别管理。
邱成和他们说好了,药苗和补光控温设备都由他提供,若是要在朝北的空屋子里养殖一些鸡仔,鸡苗也由他提供。
平时每个月他们两人可以和陈婶子他们一样领取基本工资,等将来他们管理的这些屋子若是有了产出,邱成还会拿出其中一成给他们作为奖金。
但是相应的,他们和陈婶子等人相比,也多了一个保安的义务,这栋楼若是出了什么事,他们两人是要冲在前面的。
这两户人安顿下来,邱成他们在十三楼就算是多了一层壁垒。
进入冬季以后,邱成又收购了不少屋子,现如今,十三楼十四楼十五楼都已经是他们家的了,十二楼到九楼也只剩下没几个屋子还没能买下来,九楼以下的也买了不少。
十五楼是邱成和阿常两人的地盘,就算是周泉都没有上去过。
十四楼向阳的屋子都被邱成整治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药园,有些屋子之间是想通的,有些屋子是独立的,因为种植的是药材,邱成都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平时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在这些药园里。
十四楼背阴的那些屋子里养着许多鸡苗,校玉萍母子三人也住在那边,平时就负责孵鸡苗和照顾小鸡。
邱成这两天还跟王家兄弟商量,让他们帮自己找点材料,等过几天,帮他在屋顶上搭建一个大棚。邱成打算把楼下的那些辣椒都移到楼顶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