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寒山真的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为了寻找出路,吴克铨让副县长去上海与上海航天牌冰箱厂洽谈联营的事。上海与昆山的交情已经有了不少先例,所以双方的谈判很快成功,正准备过两天签约时,突然上海的厂长告诉昆山人,说他们的上级有话,原本决定同昆山的联营之事现在被苏北的一个地方拉走了。
怎么会有这等事嘛!昆山有人生气了。
问题反映到吴克铨那里,吴克铨沉默了一阵,说:“我们不能光把‘横向’的好处给昆山,既然我们昆山可以‘横向’,人家其它地方也有权横向嘛。横向本身就是‘自由恋爱’,我们不能强求人家上海厂方。我们让。”
让负责联营谈判的昆山人有些憋气,但又觉无奈。就在这时,寒山冰箱厂的一个副厂长到上海出差,住在旅馆里,跟几个同室出差的外地人无意中谈了这件“失恋”的事,旁边的一个人说:“听说贵州风华冰箱厂也是航天部的国营大厂,你们不妨与人家风华冰箱厂谈谈看?”
对呀,为啥只盯着上海“阿拉”,干吗不把“恋爱”的视线放远一点呢!昆山人一听好不高兴,于是立即派人到贵州风华厂,盛邀对方的厂长到昆山看看。风华厂厂长吴明展见突然冒出个昆山来客,有些意外,便笑嘻嘻地说:“我干吗跑到你们昆山去,那儿跟我又非亲非故。”昆山人一腔诚恳道:“你们是大厂大家,我们昆山寒山厂是小地方小厂,就是请您去指导指导,您一定赏光,路费全由我们出……”风华厂的吴明展厂长就这样被昆山人“骗”到了昆山。
“这个地方好嘛!离上海这么近,如果我们的冰箱厂能在这里搞个分厂,运输就省下好大一笔费用嘛!”吴明展到了昆山,才知道这里是个想都想不出有多少好处的地方,于是当昆山人再与他谈办横向联营事宜时,他笑眯眯地说:“你们的‘谈恋爱’水平确实很高明哟!”
吴克铨好不开心,因为从此他的“恋爱”范围和重点已经开始转向宽广无限的中国大“三线”——这是中国“文革”时期留下的国家经济战略转移中的一个巨大无比的国营大企业群体,它有昆山挑不完的“好对象”可以开展横向联营与合作。
同大“三线”的横向联营,使昆山就像掉进了“美女”堆一样,“恋爱”成功率高出无数倍,而且都是优质“美女”……
“不要满足,要挑更好的。不能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吴克铨如一头永远吃不饱的饿狼,格外贪婪地对属下叮咛道。
重庆汽车厂党委书记陈世生是昆山人,他到上海考察汽车销售,打算开辟一个窗口,顺道回老家探亲,也看望一下儿时的老师金达。金达听说自己的学生现在是个大企业的头头,便想到了一心想横向合作的吴克铨。
“我马上派人去见陈书记!”吴克铨一听这样的好事,便立即派县上的一位干部去见陈世生,请他在昆山城内城外转了一圈。中午时分,吴克铨亲自招待陈世生,并在饭桌上诚恳地询问重庆汽车厂是否有什么项目想在上海附近一带安置。
陈世生一笑,说:“我看可以,具体的你们派人到重庆走一趟,我们再细谈……”
“一言为定。”
吴克铨知道有戏,人家陈世生是昆山人,肯定不会让老家的父老乡亲失望。于是立即派了副县长和陈世生的老师一起前往山城重庆。两个昆山人一看人家的厂,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啥?因为重庆的这个红岩汽车厂原来在荒无人烟的山沟里,是个军转民用企业,生产了很多产品,但都积压在仓库里,显然销售是他们的一大苦恼。
“我们离上海近,可以争取一些优惠政策,一定帮你们把积压产品销售出去。”昆山人对重庆汽车厂人说。
“真的?我们都进不了上海,你们能行吗?”山城人有些不太相信。
没关系,销售不掉算我们的。昆山人的爽,竟让山城人暗暗吃惊。“试试吧,反正昆山是我老家,跑不掉!”陈世生书记最后拍板敲定,其实他心里也直打鼓,可为了照顾老家人的面子,他只能把自己的政治资本一起搭上。
这个时候的吴克铨盘算着一个大战略:与上海攀亲自然要加热加温,而“西接大三线”则更要全力以赴,因为一旦突破,小昆山的大战略实现的美景定会提前到来。
“我们一起把这事做漂亮!”吴克铨对副县长郑慧珍说。
就在重庆的陈世生他们充满怀疑的时候,昆山人已经把重汽的车子开进了上海,这条路靠的还是昆山已经建立起来的“亲家”……
与重汽的联营厂刚刚签订,9月份昆山便以联营厂的名义在上海开了一个订货会。重庆方面的陈世生书记也来了,昆山的女县长告诉他:这回我们至少要订出5台车。
“你先别放大话!我们重汽厂这么多年还没有一台进到上海过。”陈世生偷偷地对郑慧珍说。
“放心陈书记,我不会给你丢脸的。假如销不到5台,我们昆山也要把它吃进自己肚里!”女县长的豪气让陈世生刮目相看。
吴克铨听说此事后夸奖自己的副手,同时关照她赶紧把联营厂的牌子做起来,要不人家订货方到昆山来一看,还不骂死昆山人!
女县长这时才手忙脚乱起来:可不,至少要搞个牌子吧!于是她和筹备联营厂的几个人在县农机二厂的大门口竖了一块木牌子,像模像样地写上了几个字。
合作者重庆汽车厂的人见后,大倒胃口。碍于陈世生书记也是昆山人的面子,只能摇摇头表示这样的联营“无话可说”……
不几日,就是重汽人卷铺盖准备回山城时,昆山人突然兴高采烈地前来告诉他们:订货会上共订了60多辆汽车的销售合同!
真的?
当然真的。你们看看这合同。
小昆山这回让重庆的国营大厂佩服得差点没喊爹。剩下的“恋爱”程序也减了,双方直奔“完婚”和“生儿育女”——重汽提供汽车底盘,昆山分厂负责改装……接下去的三年内一下改装了230多辆,而且买主竟是上海宝钢!
“哈哈,你们现在信了吧!我们昆山人不仅讲信誉,而且能耐也大吧!”这回陈世生书记在自己的干部职工面前着实扬眉吐气了。
“我们昆山现在能够成为有世界影响的重要电子基地,就是靠当年与大三线来昆山落户办分厂的那些国家著名电子企业打下的雄厚基础。”现任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这样对我说。
吴克铨等昆山人“东连上海”、“西接三线”的战略,使昆山在短短几年里建起了几十家联营企业,原来的“工业小区”已经不能满足众多厂家的落户需要了,于是县上又命令宣炳龙他们将“小区”扩大一倍,达6。18平方公里面积。
“嗯,我看现在有点像开发区的模样了!”吴克铨望着扩张了一倍的规划图,对宣炳龙说。不过他又马上补了一句:“你得有准备,可能再过三年,还得在此基础上再扩大一倍。”
“我想应该是我们今后三五年内的奋斗目标。”宣炳龙回答得毫不含糊。
吴克铨死死地回看了宣炳龙一眼,十几秒钟后,突然放声大笑,“当初县上调你老宣来搞开发看来没错!”
“谢谢领导信任!”宣炳龙是个嘴上不饶人的家伙,不过吴克铨和县领导更欣赏他干事的劲头。
这个时候,昆山在吴克铨等县领导的指挥和身先士卒的影响下,像宣炳龙那样的一批招商和搞开发的能人在各乡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呈现你追我赶之势。其中宣炳龙原来所在陆杨乡依然走在前列。该乡党委书记周振球就是一个主力搞联营和开发的“少壮派”,他的乡在当时的昆山是已经出了名的工业先进乡,在与上海联营过程中频频出招,乡镇企业产值连年翻番,1985年就成了昆山第一个“亿元乡”。
“2008年的昆山全市GDP为全国县级市第一名。“但在23年前,陆杨乡成为亿元乡对我们昆山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在当时的苏州诸县中,亿元乡已经不少了,惟独我们昆山才刚刚冒出一个陆杨乡为亿元乡。”吴克铨回忆说。
周振球干得相当出色,没一两年,他的乡又出了个“亿元厂”,这也是昆山的第一个亿元厂,只是这个厂是昆山与上海纺织品公司的联营厂。庆祝昆山第一个“亿元厂”时,苏州市委的王敏生书记和上海纺织品公司的领导亲自到场。
“看来昆山的路子确实值得总结和发扬。”王敏生书记当时对昆山人这样感慨道。
周振球后来在昆山改为县级市时出任市委副书记,再后来到了昆山邻县太仓任县委书记,他把昆山人的改革精神带到那里并以更加昂扬的革命热情和干劲蠃得了当地人民的拥戴。这也是后话。
另一位昆山当年的风云人物,他就是王金华,吴克铨最得意的“开发王”。王金华是被派到城北乡任党委书记的。城北在当时是个穷乡,王金华去任职时,不说城北没啥工业,就是在其他地方很吃香的学校老师都纷纷要求调出城北乡,原因只有一个:学校条件太差,待遇又特别低。
怎么办?城北乡根本没有什么财政,向县里要钱?县长吴克铨明确告诉他:县上在搞开发区,你那里自己想办法吧。
能想啥办法?王金华心想:你真让我白手起家?白手起家四个字好说,但真正靠白手起家是不可能的。王金华与乡长余荣合计:还得“借鸡下蛋”——这是继吴克铨的“东接上海”、“西联三线”之后昆山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思路。
昆山人现在还能记得住当年王金华提出的这一条“昆山发迹经典”吗?
“借鸡下蛋”,得先找“鸡”。于是王金华把党委一班九个人召到一起,说,我们分一下工,除了负责组织人事、纪委和办公室的三个人以外,其他的六人,全部到抓经济一线去。
有人问我们去干啥?
王金华说:去到有钱的地方借钱。
于是包括王金华在内的这六个党委委员“用艰苦拼命的精神,用诚恳专一的信誉,用使人信服的效益”,东进上海,北上京都,四面八方,全面出击……为此,王金华最初在昆山出名的不是叫“开发王”,而是叫“借钱王”,有人形容他借钱的本事可比马季相声的水平——谁都佩服。
有了钱好办企业,好发展工业,好跟上海人和其他外地人办联营厂,就这么着不到两年时间,城北乡改变了落后面貌,王金华刚下去任职时全乡的工业产值只有1400万元,两年后城北乡也跨入了“亿元乡”之列。他王金华也成为了苏州“八虎”之上,这“八虎”中有后来名声显赫的张家港的秦振华,秦当时也是一个镇的镇党委书记。
“县长啊,你可不要听王金华他们吹牛,城北乡的发展是虚的,他们借的债已经快把全乡的经济压垮了!”开始有人说这种话时吴克铨没在意,但说的人多了,吴克铨有些坐不住了,决定“不带任何框框”,到城北王金华他们那里去实地调查。
1988年11月,吴克铨来到城北乡,先听王金华他们汇报,然后要王金华他们拿出几张报表,当然是实实在在的报表。吴克铨是搞统计出身的,一看报表就知道个大概。然后他又看了几个企业,再到当地的老百姓那里瞧了瞧……有数了!吴克铨对王金华说:你们放心干!城北所借的这点债,比起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和城北的发展及效益来说,是小莱一碟。
“县上要在你这儿召开个现场经济工作会议,你好好准备一下,把你们的借鸡下蛋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介绍。昆山下一步要大发展,‘借鸡下蛋’与招商引资一样地重要,你给我好好总结总结!”吴克铨临走时把王金华拉到一边,悄悄说:“你不用担心有人给你写告状信,我看没有几件是让人相信的。我只信你的‘借鸡下蛋’不是胡搞,而是实实在在地给城北百姓带来了好处嘛!放下包袱,好好干,前途大着呢!”
县长的这番话,让铁骨铮铮的王金华差点落下热泪。
城北“借鸡下蛋”的现场会,让全昆山的乡镇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教育,同时也学到了王金华的真经。
“借鸡下蛋”创造了昆山走自己发展模式的一条光明大道,同时也给倡导这一模式的王金华本人创造了一条人生的辉煌之路。一年过后,王金华被提拔到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没多少时间,苏州市在城边要建工业开发区,他又被调去任常务副总指挥,从此走上了他与苏州市同辉煌的现代化“园区经验”之路。
王金华后来的故事我们留在后面说。昆山之路在1988年、1989年时,面临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暴风骤雨……其实这也是必然事,因为在此之前,吴克铨他们搞的“昆山开发区”是自费的,说白了是“地下的”。在中国,一个政府想把一盘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搞成地下和半地下的可能几乎没有。
昆山人经历磨难是必然的事。
吴克铨的记忆中,那位曾经主导批准全国十四个开发区的中央领导是1987年11月26日来到昆山的。估计昆山自费办开发区的事多多少少传到了北京,所以这位中央领导到苏州后点名要到昆山看一看。在参观完后,他与吴克铨有一段对话——
来者问:“你这开发区用了多少钱办起来的?”
吴答:“1200万元。”
问者惊诧道:“3。7平方公里面积,你才用1200万?其他地方的开发区基本上每开发一平方公里就是一个亿。”
吴说:“是这样。因为我们昆山底子差,所以只能省着花钱。”
问:“你的钱哪儿来的?”
吴说:“借的。”
“没拿国家一分钱?”
“没拿。”
“全靠自费?”
“可以这么说。”
“不可思议。”中央领导对昆山人自费办开发区的精神深为震动。他转过身,对随行的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林说:你们帮他把债还清了!随后他用力地握了一下吴克铨的手,眼里流露出几分赞许。
“为什么你们不叫开发区?”
吴答:“不敢叫,我们还没有申报批准呢!”
“噢,你们是自费开发区。”中央领导自言自语地,“人家昆山自己搞起来搞得这么个样子,得给人家一条活路嘛!”
“谢谢。谢谢中央对昆山的理解和支持!”吴克铨握着这位中央领导的手,热泪盈眶。打自费办开发区以来,虽然县委和苏州市委对吴克铨和他并肩战斗在开发一线的战友们的支持、理解一直没有间断过,然而毕竟作为自费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和一县之长,吴克铨时时刻刻处在风口浪尖上。不要说拆迁搬家得罪了多少人,也不要说那些到处当叫花子的低三下四经历,就是招商引资见了成效,一个接一个的企业在创造出效益,为昆山创汇和交税直线上升之后,也还有人在私底下说,他吴克铨这么卖劲搞开发区,与外商打得那么火热,还不知道为自己拣了多少好处哩!
这样的误解还好说,关键是一顶顶吓死人的政治帽子让吴克铨常常憋得快透不过气来。什么搞开发区是彻头彻尾的走资本主义,吴克铨是想把昆山变成上海人搞自由资本主义的乐园,是想把昆山彻底卖给外国人等等一类的话语,以及一封封有名和无名的“人民来信”没少给吴克铨的头上扣屎盆子。
“我们是把昆山的全部家当抵押在搞开发区上,一旦失败或半途而废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谁也担当不起的啊!”吴克铨从1985年力主搞开发区以来的几年里,他内心一直被上面这些问题敲击着……
“自费”是个什么概念?尤其是国家实行宏观控制的年份里,他吴克铨的“自费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中央“对着干”。这种政治结果一旦被认真起来,有他吴克铨好看的?肯定没有。
“一县之长”,他吴克铨其实早已为自己设想过这种结局。
在吴克铨任县长期间,有一任搭档、某某先生任县委书记时,就因为提出为了招商,干部就应该上台跳舞。现在听起来这样的事很难理解,干部们为了工作,学跳舞有什么大错呢?但那个时候不行。有人就用“人民来信”告这个县委书记是资产阶级作风,“用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腐蚀广大干部和昆山人民”,结果这个非常有作为的年轻县委书记被告下了台。吴克铨身为主抓经济和开发区工作的县长、县委副书记,他不可能不被这样的政治境遇所影响。
现在中央领导终于认为昆山的开发区做法是对路子的,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他吴克铨能不激动吗?钱虽重要,但毕竟与开发区的合法问题相比,仅仅是一桩小事。如果开发区还是“地下”式的,如果开发区永远不被国家承认,你昆山再大的能耐也最终只能退出到改革开放的边角,继续默默无闻地承受着苏州“小八子”的地位,老百姓也只能过紧巴巴的生活。
吴克铨最不愿看到这种境况。现在摆在吴克铨和昆山人面前惟一要做的事是:尽快让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到昆山头上。
昆山和吴克铨梦想的是要把昆山开发区挤进国家的“十四加一”的经济开发区行列中去,这样就可以获得中央和地方名正言顺的支持与政策上的优惠。
那位中央领导走后,吴克铨好一阵兴奋,对宣炳龙等人说:你们在家把我们的工作再进一步夯实,我负责上北京争取给我们开发区拿到“出生证”。
宣炳龙说:市长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们一定把它办得更漂亮,并且把下一步的招商引资情况和第三次拓展开发区的计划作个初步汇报。“这回我们做了一个14平方公里面积的图纸,等你回来我们就报请市委、市政府和人大审议。”他拿出一大沓图纸和资料。
昆山这个时候已经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长吴克铨也随之成为了首任昆山市市长。
吴克铨随手拿起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说:“14平方公里可能还不够啊!”
“你说14平方公里还嫌小?才5年时间,我们已经从3。17平方公里,一直发展到6。18平方公里,这回做出14平方公里的规划等于在前5年的基础上扩充了一倍呀!”
“一倍就大了?你想的还是昆山小开发区。”吴克铨放大嗓门,“现在我上北京是去拿国家级开发区哟!”
“哈哈,对啊,我们不再是小昆山的小开发区了,要建国家级的大开发区了哟!”宣炳龙一向认为自己的眼光放得比别人远,但听市长这么一说,觉得自己盘算的开发区前景还是小了许多。“好,我知道下一步规划如何做了!”
“别别,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回轮到吴克铨泼冷水了。
“为啥?”宣炳龙瞪大眼睛问。
吴克铨没正面回答,则在转身时放下一句话:“我们的开发区现在还是‘私生子’,给‘私生子’办户口有那么容易吗?”
“不是‘皇帝’点头了吗?”
“那也得‘衙门’下文呀!”
噢——宣炳龙明白了,于是他重新拿起那份14平方公里面积的“规划图”,若有所思起来。
老练的吴克铨没有陶醉,他深知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特性,一个没有得到“上级”认可和正式批准的开发区,即使再有“经验”,再有效益,也照样可能被一夜之间毁灭掉。
什么事都没有把“出生证”办下来更重要的了!吴克铨多次在县政府会议上强调道。而他内心清楚,这事非得自己亲自出面“跑”才可能办好。于是他一边让秘书整理出中央领导来昆山视察时的讲话要点,一边让办公室订票。第二天他便到了南京——吴克铨深知,要想得到“国家级”待遇,你首先要得到“省级”待遇。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从彭冲同志当书记后的数位领导,都是十分坚定地支持改革,尤其对苏州和昆山工作相当重视。昆山搞开发区初期,时任江苏省省委书记韩培信和女省长顾秀莲,都非常关心。1986年,昆山自已搞起来的开发区已经瞒不住了,秋天的某一日,韩培信书记来到昆山,就提出要看开发区。当时的县委书记蔡长林和县长吴克铨非常犯难:到底让不让省委书记看呢?不看不行,看了,万一省委书记“震怒”而让昆山停办呢?
“不要紧,看看再说。”是陪同韩书记的苏州市委副书记林瑞章说了这话,吴克铨他们才壮大了胆子跟省委书记一起走进了他们一直保密的“工业新区”(当时的名字)。
在现场,韩培信一边看,一边听汇报,又常常一言不发地在思考。回到招待所,他对吴克铨说了一句话:搞得不错嘛!随后还让吴克铨将开发区的总体构思重新说了一遍。
“韩书记,你对我们的肯定让我们非常感动,但现在有人说我们与上海搞联营是当上海人的殖民地,所以我们一听心里就感到害怕。”吴克铨见韩培信书记对开发区和与上海联营办厂很肯定,便掏出了心底一个最大的担忧。
韩培信这回眼珠子直了起来,看着吴克铨认真地说道:“你告诉那些人,我们支持昆山做上海的‘殖民地’。如果上海领导愿意,我江苏都愿意做他们的‘殖民地’。”
“行!”吴克铨觉得省委书记此行给了他一个最重要的政治保障,这比几个亿的开发资金还重要。
正是这次省委书记的“昆山之行”,使得昆山开发区从“地下”转到了公开。而现在中央领导的视察,则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