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见》。文件明确了关系南朗未来命运和地位的几个重要决策:一是成为火炬开发区托管单位,同时具有独立的镇制行政权;二是实行“一级财政、递增上缴”的财政政策;三是人事体制管理享受开发区特殊政策;四是所有资源将与火炬开发区统筹支配与规划。
南朗因此成为“特区”中的特区。首期在南朗开发的“东南绿色工业园”,则是中山东部南片区开发的一个示范性工业园区,也是“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代表作。而立足翠亨现有人文资源,将历史人文园、生态旅游园和影视文化园等聚集汇合成的“文化产业园”,将把孙中山故里的知名度和香山文化及华侨文化推向全球化、推向产业化。
毫无疑问,在2005年里,东部开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临海工业园的开发与招商。长约35公里的环岛通江公路已建成,21公里的水泥道路全部通畅,数万亩土地完成“三通一平”,一座连贯岛内外的桥梁在崛起,一个个内湖河谷被填平……在这其中,令开发者常常念叨的是在整治滩涂地内的河道时,市长陈根楷的一个好主意,不仅顺利地解决了费力耗资的旧河残桥问题,而且一下多出了3600余亩工业用地。
“临海园区的土地太值钱,陈市长的一个主意多出了3600亩工业用地,等于我们坐地进账了几个亿!所以科学合理地开发临海每一个细节,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沈素勤说的是去年夏天的事。当临海工业园园区骨干路网进入如火如荼的建设时,由于在园区内几条河涌之间要进行桥梁建设,但在河涌间架设桥梁不仅需要向省有关部门申请立项,而且建设工程大,建设工期长,建设投入多,建成后也只是发挥园区之间的交通功能而已。随着园区的建设,过去主要用于滩涂地灌溉的内河涌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正当临海工业园的同志为这个事发愁时,一个闷热的中午,陈根楷市长来到临海工业园极其简陋的建设指挥部现场办公,在听取临海工业园的汇报后,陈市长实事求是地根据建设现状,果断地作出决策:将河涌填掉!他的这一决策,给临海工业区带来了巨大效益。
在开发区采访的第一天,我看了开发区电视台拍的一部纪录片,叫《临海一日》。在那个小片里,我看到沈素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整治滩涂地,每天一身泥水一身汗水地战斗在珠江边,既当农民,又当渔民,还随时要当救险突击队员。8月一场台风袭击岛内,洪水将正在施工和喷沙的几个工地淹没,沈素勤就不用说了,连冯梳胜、谢力健等开发区的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出动,苦战一夜,其情其景,开发区的同志记忆犹新。
“我们苦得值得,因为园区开发每前进一步,后面的招商引资就能上去三个台阶……”沈素勤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时,不时有工作人员向他报告一批又一批新的投资商来洽谈。这让我不忍多打扰他。
“你可以看看这个材料。”沈素勤让助手递给我一份已经确定在临海投资的项目名单。
投资名单长达数页,我无法一一记录。但从上面几个著名企业和投资额可以看出,刚刚启动的中山东部开发已在海内外产生的投资效应是何等地大!仅一年多时间,东部开发为临海工业园引来的投资项目金额就超过160亿元!
如果说2005年是中山东部开发的全面启动之年,那么进入2006年后则是东部开发的“提速之年”。
新年伊始,《关于东部(一路八园)开发的基本设想》出炉,这意味着东部开发的战略构想已经成型。“一路”,指的是为实现港口带动、城区推动、多园联动目的,能够将东部分散、块状的工业园区连成一片的快速汽车专用干线,全长约50公里,总投资42亿的又一个重大基础设施战略。“八园”是指经过重新整合,布局在东部的汽配、化工、五金、石化、文化、大泉、临海、火炬等八大产业园区。这个“八园”加上原三镇的现有企业,到2010年将要实现年度工业产值1850亿元。
2010年,仅是眼前的时光了。1850亿元,真正的中山“半壁江山”了!而且这仅仅是东部开发起步阶段的工业产值效应。
东部开发前景无限好!
于是“再造一个中山”的概念,似乎不再是中山的一个梦想了,新中山将是一个美好的滨海城市,就在不久的明天……
东风浩荡,战鼓正急。
2006年东部开发大事日志:
1月9日,东部开发工作在南朗召开年度总结会。一个通向外界的东部组团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包括了东部概览、东部规划、聚焦东部、东部产业、投资东部、东部生活、一区三镇等丰富内容。
2月5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崔国潮书记、市委副书记余荣伟和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委书记冯梳胜,常务副市长邓小兵,便来到临海工业园区现场调研。可见东部开发在市领导心目中的分量。
2月21日,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李奕贤带领新加坡10家国际企业代表莅临中山,这些新加坡企业家对中山东部投资兴趣浓厚。
3月1日,继去年同一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开发区召开后,今年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又在开发区召开。崔国潮书记在会上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如果说去年的常委会是统一思想认识的话,那么今年的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快推进东部开发的问题。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东部开发的决策是正确的。现在东部开发战场已全部拉开战幕,必须树立大东部的意识,将东部组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施联动开发、全力开发、整体开发。必须坚持理性发展,提高东部开发的效益。要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开发原则,使整个东部开发沿着正确方向加快发展。
3月28日,已坚持多年的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办得热火朝天,新引资6。54亿美元。此次招商引资与以往不同的是呈现出优势产业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新项目多等特点。
6月5日至9日,市委再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主题仍是围绕东部开发为中心的组团式发展方向。5天会期,前3天代表们集体到河源、惠州、广州、珠海等周边城市和中山东部考察,之后是两天的分析讨论。崔国潮书记在会上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关于东部开发,市委常委已经开了3次主题会,为什么?因为正确地判断和分析形势是决策的基础,是发展成功的关键。崔国潮联系到5月中旬带领市有关部门领导5天一口气跑了6个城市,他动情地说,山东沿海及长江三角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上的大手笔、大气魄,令我备受震动。如日照,一个比中山无论从面积还是经济实力上小而弱得多的城市,他们敢投资几十亿搞个总面积920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威海也是个小城市,可他们利用海岸线,正在打造与澳大利亚媲美的“幸福海岸”,48亿元的扩建港口投资和80亿的城建改造工程也在进行;杭州、上海更不用说,其发展的势头,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山再不奋起直追,真的要落后了。崔国潮说到这儿,十分激动地说:“我说这话已经是客气的了!”市委书记话锋一转,声音倍增,“再看看我们的周边市,发展的势头同样强劲……我曾经说过,如果说过去的落后是暂时的落后,那么未来的落后将是永远的落后!”
当政者的清醒,便是人民的庆幸!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前中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还未形成一个能够支撑未来竞争、应对经济社会两大转型、承载‘两个适宜’城市建设的发展平台……”
“中山能不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能不能和别人竞争,关键就是能否打造一个足以支撑长远发展的新平台!”
“有条件打造这样一个发展平台的,只有东部!”
“能够与周边城市竞争的,也只有东部!”
东部,让市委书记魂牵梦萦。
东部,让市长呕心沥血。
东部,让中山人翘首期待。
6月21日,市委书记崔国潮主持召开原四套班子领导“市情通报”会。让有经验的老干部、老领导们了解和参与东部开发,一直是崔国潮、陈根楷等市领导的传统做法。会上,老干部们对东部畅所欲言谈看法,提建议,气氛热烈真诚,收获颇丰。之后又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暑假座谈会,通报东部开发进展。
6月30日,崔国潮书记、李启红副书记和常委冯梳胜以普通党员身份,来到南朗镇与火炬区和南朗镇的村民党员代表一起参加“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村民党员代表和市委领导,共商东部开发和建设新农村大计,场面感人。
7月6日,中山市东部组团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崔国潮书记的口气变得颇为振奋:“东部完全可以成为中山未来发展的新平台。我们设想,经过5至8年的努力,东部这一块就完全可以再造一个现在的中山!”
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中山视察,在现场视察开发区和听取市委及火炬开发区的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张德江同志的讲话,让中山人感到振奋。他说,中山市已“基本建成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市”。这个评价,含金量太大了!让中山人深感自豪。张德江同志对中山东部开发和所取得的进展,更是频频称道。
7月下旬,笔者在中山采访东部开发。抵达中山当晚,一身休闲装的崔国潮书记在饭桌上与我长谈数小时。他的“城市的主体是居住在这儿的人,人是这个城市的动力,所以建设城市,必须首先考虑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感到舒服。而舒服是有几个层面的:文化的、生活的、商业的、自然环境的”、“中山的发展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我们不断地学习”、“作为一个城市的决策者,一定要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把握好‘度’”、“一个地方的工作要有长远思考,短期行为一定做不好。衡量一个干部的工作,要看他对长远发展是否作了贡献”、“执政为民,利益向下,才能真正富甲一方”等等高见,令人折服敬佩。谈到东部开发,崔书记更是一发而不可止:“东部开发,是中山的希望所在。”“我的工作方法是,先要把好脉,再开处方。”“我当了11年书记,但还是个新兵。因为今天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新东西层出不穷。同一问题,也在不断变化着。因此我鼓励干部、也激励自己要手勤脚勤头脑勤,否则就会落伍。”“中山东部开发,就是为了中山10年不落后,百年不落后……”
8月28日,这是东部开发以来最隆重热烈的一天。在临海工业园区现场,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东部“一区三镇”及全市各镇代表和中外投资者数千人,在这里举行“中山市东部组团八大工业园区招商推介会暨临海工业园动工庆典”。庆典仪式上,有总投资100个亿的100个项目一起奠基开工!那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在珠江汹涌的浪涛声裹挟下,如惊天动地的战斗乐章,震撼着珠江两岸,回荡在南海之滨……
啊,中山,你再度风流,再度辉煌,再度崛起。你在自我比照和追赶别人中奋进,你在发展与创造中追求和谐,你在前进与思考中追求理性以及完美。这正是孙中山的性格,也是中山人的本质。
东部崛起,南国蔚然,中华生光!
第七篇 三亚:红树林精神漫天涯
第01章 迷失的太阳
太阳因为炽烈,常常让我们迷失。
三亚就是太阳,三亚因此常常让我们迷失。古人告诉我:三亚在路的尽头。路的尽头,应是在天上。天上最亮的地方是太阳。三亚因此让我们曾经迷失了很久……
在路的尽头迷失后,我们才可能把疲倦的双足老实地安顿下来。当双足停下的时候,你的目光才可能忠实和清醒地不再左顾右盼。可是在三亚,你会发现,当你的双足停下的那一刻,你的目光则开始了最不安宁的躁动。这是因为,这里的阳光太炽烈,炽烈得你立马想卸下身上所有的衣衫,然后一丝不挂地去融入属于大自然的那片绿与光、沙与海的世界里,那种感觉与惬意会使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于是你重新变成了你。这时的你,成为自由的你和幸福的你。那一刻,你的心里会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句诗:啊,活着是多么美好!
“活着是多么美好!”这样的话,只有在三亚你才能真正喊出来,才能真正地体味其意。因为三亚没有人类工业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带来的污染,天与地之间依然不曾夹杂着一丝有毒和有味的烟雾与弥漫,空气清新得仿佛在天外,甚至站在那些海岸边连海水的咸腥味都极少闻得……
这就是三亚。
阳光是那样的充足和炽烈,如太阳就在头顶,伸手可触,于是顺手摘一张椰叶掩在头顶,成为了当地几千年不变的一种民风习惯。潮汐会使这里的雨常年丰沛。有大雨,必夹着台风,那时的雨大得惊心动魄,瓢泼倾盆,连海面都会像一只沸腾的巨锅泛着滚动的气泡;小雨蒙蒙时,沙滩被洗涤得晶莹剔透,山林陆地则被滋润得流绿滴翠。于是各种各样的花儿与草木争艳泛青,尤其是热带果林呈现的椰子、芒果、菠萝、香蕉等,像一串串金铃银果,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展尽南国风情。
四季是春夏,而没有冬天的境域,定是更多的丰收。
在三亚,收获最多的不是椰子和芒果,也不是香蕉和菠萝,而是梦——人的所有可能遐想到的梦。
三亚是何处?三亚在梦的开端。
那梦,有期待来临的青春诗意;那梦,有希冀黄昏的暮年宁静;那梦,带着几番冲动的追求豪情。那梦,藏着母性的美满与幸福。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在这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梦。
躺在沙滩,枕着的是海涛叠出的梦境。这样的梦,连着天,连着地,如入琼瑶仙境……
跃入大海,仰望在海面上所闪出的页页梦画。这样的梦,深邃而飘摇,荡然而幽情,如坠渊谷,如入云端……
步进绿林花丛,抚摸与亲吻飘香的梦境。这样的梦,半醉半醒,赛过活神仙……
三亚可以带给你许多别处无法感受的浪漫与诗意,是因为她有得天独厚的在中国乃至全球独一无二的美景与自然,以及美景与自然所带来的独善其身、独占鳌头、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的魅力。
这魅力,可以征服天下所有人,使善良的更加善良,使邪恶的脱胎换骨,一切不可想象的事最终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
刘兰、袁隆平、莫白,这是三个完全不同背景的三亚人,他们其实原本都不是土著三亚人,然而他们又是三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新三亚人。
刘兰是山东烟台人,长得标致而小巧玲珑,是我见到的有数的几位三亚官方机构的年轻公务员中比较漂亮的一位姑娘。
第一天采访,接触的就是刘兰,她不是我的采访对象,可是无意间的问题却让我有了对新三亚的最初的认识。
“小刘,听你的口音不太像是三亚本地人。”我问。
见人总会莞尔一笑的刘兰,朝我甜甜地一笑,说:“我是烟台人。不过现在已经是真正的三亚人了。”
“她是我们三亚人的媳妇。”开车的陈师傅补充说,这个三亚土著男人脸上显得颇有些骄傲。
刘兰笑了,依然甜甜的。“我是北方人,可我特别喜欢四季如春的南方,那细雨蒙蒙、花木飘香的诗情画意,是我格外向往的,所以上大学我到了云南。在云南大学的几年里,我爱上了‘云之南’。我以为这辈子就因为爱南方而一生停泊在那里。可后来放假来了一次三亚,我立刻被这里的美景所迷住了……觉得这儿的海特别宽阔,阳光格外透明,树叶草木的绿色像要流翠似的,我不知不觉中对三亚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以至后来有人向我介绍在成都读大学的三亚籍男友时,没见面就有一种好感,见了面就再也没有分开过,现在他是我的丈夫……”
漂亮的烟台姑娘,远嫁天涯海角的三亚,同学们戏言刘兰的爱情有着“三亚式”的浪漫。刘兰的父母对女儿的行为感到很不可思议。后来他们来了一次三亚,这里的景色和他们的女婿都让他们称道女儿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爸爸妈妈说,等年岁大了,不再工作后,他们也想搬到三亚来住。”刘兰幸福地说。
于是我明白了这位来自远方的三亚小媳妇为什么脸上总挂着幸福的微笑——是美丽的三亚和善良的三亚人,让她的心永远宁静和幸福地停泊在这椰林之岛。
这个袁隆平不是别人,正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杂交水稻专家、靠本事养活了全世界几亿几十亿人的大科学家袁隆平先生。
“我与三亚有缘分。可以说,没有三亚,就没有我袁隆平的今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绩也不会有这么大。”貌似农民一样的袁隆平,有着与农民一样的诚实和憨厚。
袁隆平与三亚的缘分,是从1968年开始的,距今已整整40年了。三亚人几乎无人不知袁隆平,因为在袁隆平的这40年科学黄金生命里,有近一半时间是在三亚度过的。让我内心深感震撼的是,在40年的漫长沧桑岁月里,袁隆平这位农业科学家爱三亚之深长是那么的充满浪漫诗意——在三亚的近郊,有一个叫“师部农场”的地方,聚集着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南繁”基地人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站也在里边。我去的那天,袁隆平先生没有在,可他亲笔书写的“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那幅题词,格外醒目地映入了我的眼帘。试验站站长张其茂博士告诉我,袁隆平先生如今虽已是七十几岁的高龄,但每年仍要在此工作近半年时间。随后他带着我参观了试验站小院落——这是一个很简陋的地方,尤其是院子内那些参差不齐、新旧不一的房子格外令我注意。一问才知道,这些新旧不一的房子见证着袁隆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过去的40年里所经历的岁月。张站长指着最里头的那座破落的水泥平顶房,说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先生住的地方,之前袁隆平他们初来三亚工作时,住的是老乡的农舍。那十来年里,袁隆平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睡一个大铺、挤一间房子。80年代后,基地才有了二层小楼房,那时的袁隆平在这里还过着两人合住一个房间的生活。到了90年代,他这样的大院士和研究员以上的高级专家才住上了每人一间20来平米的房子。袁隆平住在二楼,我们进屋看了看,里面除了一个简易的卫生间外,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对沙发……
“现在好了。你看,这是我们去年新盖的专家公寓楼。专家们可以一人一套,三种格局,101、89、72平方米不等。有三室一厅、二室一厅的,厨房、客厅、卫生间,应有尽有。院子里还有小食堂,专家们来了可以不用为生活发愁了。”张站长热情地介绍。
“大院士袁隆平是怎么生活的呢?”我非常感兴趣地问道。
“他呀?唉,还是农民一个!”张站长哧哧一笑,说,“袁先生没有一点儿特殊,连炒菜还都是他自己动手的,食堂都很少吃。”
这就是在三亚的袁隆平,这就是三亚人袁隆平。
袁隆平把三亚励精图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圣经》。
莫白,是我在三亚最后见到的一位采访对象。他是个意大利小伙子,2004年剑桥大学毕业生。现在他是三亚“地中海”咖啡店的老板。
一位特殊的新三亚人。
“我的中文是在剑桥大学读书时跟中国同学学的。他们经常给我讲中国如何如何地好,于是我就渐渐对中国有了浓厚兴趣。2003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就是那一次旅游,让我对三亚无法忘怀。这里的自然风光太好了,虽然过去我也去过许多滨海城市,可没有看到一个地方可以同三亚比,因为三亚的自然景色是世界一流的,同时它基本上又没有被工业文明所污染,一切都是自然状态。海洋和沙滩都是原始的,内河里还有渔船,街上是摩托车,三亚人又非常淳朴,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到舒适和向往。2004年我从剑桥毕业后,便直奔三亚来。开始希望在这儿有个教书的工作,因为我学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工程,但后来跟一个大学谈得不怎么样,所以我就放弃了,干起了餐饮业……”
一个剑桥大学毕业生,到异国他乡开咖啡厅,这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会被视为不可思议的事,但莫白说:“这很正常。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前面的路是什么样,走着瞧。”
“你有很高的学历和很前卫的专业,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工作呢?”我们问了一个中国式的问题。
莫白笑笑,说:“我爸爸是做生意的,他送我上剑桥大学读书,但并没有对我的未来提什么要求。我想的跟他一样,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我们不可能知道,所以我就不去想它。我到三亚来,是因为我爱这个地方。我也去过上海、北京,可我不喜欢太大的城市,那里的车子太多、人太多,空气污染。我喜欢三亚,它虽然不大,但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居住地和生活地……”
“你在这儿开咖啡店,不感觉丢了自己的专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