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笑语天上人间-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遥望当年,春秋时代的蓬莱仙山,一位琴师为了学习更高的琴意,而被师父独自留在这边。

伯牙四望无人,于是静下心来。

望着表面上的海水激荡奔涌,海鸟悲鸣呼号,山林杳杳冥冥。

似乎看见:

那潮起潮落都是神力在展现,那悲鸣的海鸟,似乎在诉说着前生的悲壮和此时的挣扎。

山林的杳杳冥冥,在衬托着它们那博纳万物的胸怀和与世无争的境界。

这正是:

天人合一来抚琴,神思游走越古今。

天地万物来相助,合力助牙奏清音。

本来他就是天上的乐师,只因未来,宇宙根本的大法将要在世间洪传。

他与最好的朋友子期才一起下到人间,为的就是在人间结缘得法,也给神州的历史文化展现出一幕幕纯净无比的千古画卷。

那时,伯牙长的是四方大脸,浓眉,外加薄嘴片;

子期是比较消瘦的长脸,圆眼、大耳垂肩。

俞伯牙达到了这般境界,那一瞬间也想起了那真正的天籁之音:

那是一段真正的“天音”,在一个空旷无际的境界,他身着七彩的仙衣手抚神琴,奏出那遥远的绝响!

奏出那无比清净,无比慈悲的乐章,多少伟大的天神都为此赞叹!

多少众生都为之感动的泪水涟涟,多少圣花为此竞绽,多少圣果为此展开笑颜。

他手抚神琴时而在高山之巅,时而在流水之畔,时而又在万里的云端,或是深山峡谷的小路边,

神的韵律就这样穿越在这茫茫的苍宇间,神的天音传递到那无数的众神的心间、耳畔,

从而将自己的责任完成于这美丽纯净的音符间……

俞伯牙此时似乎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将自己的身心彻底的打开,成为一位抚琴的妙手。

更成为一名得道的智者,从此天地的神韵渐渐的了然于心……

一次,伯牙有些寂寞和伤感,于是手渐渐的在琴弦上游走,拨动,诉说那种“吾心今生谁知”的寂寞和“沦落天涯”的伤感。

似乎他在冥冥中期待,期待一位真正的知己的出现,出现在这万丈红尘中,出现在这美丽的高山流水间。

也许是机缘未到,也许是对方还有别的尘缘未了。

这么弹奏着过了很多很多天,连天上的飞鸟都读懂了,在他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天”(心境),飞鸟感动的四处找寻。

正好遇上一位路过这里的道人,它叫了几下,说明了伯牙的困惑。

道人一笑,把拂尘向东一掸,砍柴的子期就从万里之遥的天边,来到了这高山的小路边。他依旧还是樵夫的模样,似乎对这里很是陌生,于是四处打量……

一次,一只小野兔可爱的从他身边掠过,他童心大起的前去追赶。

不料无意中,开启了从古至今无人能比,天上地下无人能胜的,流传千载而依然纯净无比的“心心相知”的篇章……

子期听琴音似乎是那么的熟悉,似乎真正的拨动了自己的心弦。

那一刻他,整个身心仿佛产生了共振和共鸣。

那琴音时而荡气回肠,时而低吟婉转,时而高亢,时而悲壮,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如百川归海的浩浩荡荡,时而如山间清泉的滴滴咚咚……

子期走上前,禁不住的说:“妙哉!汝琴音似海(就是广博的意思),为天下妙手!”伯牙看了看子期看了看天,双手继续波动琴弦。

那真是:

琴音流转天地现,万物复始见真颜。

一曲弹出吾心声,知己天涯今得见。

子期抚掌笑曰:“妙!妙!妙哉!”

这正应了:

吾在天涯正砍材,不知怎会这里来。

今闻兄弟谱天音,如同灌顶心大开。

“好!好!好!”伯牙笑道:“兄,请上座”

从此,二人一起在这高山流水的美景中,心与心的完全沟通,脉与脉的完全相连。

那种来源于天上的默契,今朝又持续的重演,表现在眼间耳畔……

一日,山雨蒙蒙,天开始下起了小雨。

望着身边的高山似乎更加巍峨,伯牙伸出手来,在琴弦上拨动。

那清音真是雄伟壮观,巍峨无限,承载着万物,支撑着青天……

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又一日,天气很好,夕阳无限。

伯牙似乎看到(其实是通过天目看到的),一条大河浩浩荡荡的奔涌而去,后浪推着前浪,从那万里高山中走出,一直走到广阔的大海。

道路虽长,虽然曲折,但最广阔的海就在前头……

那是回归,那是生命自然的流淌,不由感叹:人生亦是如此!

于是在琴上奏响一曲以山河明己志的乐章!

一曲完毕,天上正好有双鹤在飞翔,水中来了一位当地的龙王。

子期似乎沉浸其中,心不愿回来,神思游到仙境,感受那如此的空灵。

许久,一只鸟儿落在桌边,欢叫着,他才回过神来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笑道:“汝明吾意,亦明吾志?”(就是说你明白我要表达的表面,难道也明白我要表达的境界吗?)

子期答道:“知汝若己,方为知己!”(就是你心里想什么,我都彻底完全的知道,那才是真正的“知己”!)

后来伯牙他们到泰山,遇雨。

伯牙心悲崖下抚琴,久而不停的雨声从弦中飞出,子期的心亦潮亦悲;山崩般的巨响冲出那弦,子期的心亦撞亦散。

那是一种默契,那是一种心与心一起跳动的快感。

在天人合一的清曲中,二人完成了那世的修炼!

子期后来以病故的形式走了,伯牙心痛的破琴折弦,他发出“吾心今生无人能知,吾琴弹奏与孰闻!”的感叹……

从此静坐在这高山流水之间,不再抚起琴弦……

意犹未尽,再写几句“附言”,经过几千年的轮回辗转,生命彼此都已换了容颜。

但,那份心与心的相知,脉与脉的相连,虽经千古却不曾改变。

今朝大家彼此都成了大法中的一员,是师尊让大家分别想起了远古、那彼岸,那份来自高山流水间的“缘”。

写出这些,就是说明了,大家真的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开创出,那么多的文化。

在一起做过那么多的事情,大家曾经在一起辉煌,在一起沉沦,在一起……

明白了这些,大家就要擦亮眼睛,用自己手中的神笔,来把余下的所有邪恶灭尽。

同修们,大家一起来努力精進吧,不负师恩!

这正是:

天国一愿下凡间,迷中还业苦锤炼。

轮回转世历万苦,今朝网上续法缘!

本故事中的俞伯牙就是玉儿,钟子期嘛就是李青莲自己,那位道人就是云兄,两只仙鹤还有龙王野兔飞鸟都是余下的各位,就不一一对应了,这一段的历史就是大家这样演绎出来。

这里重现神州大地神传音乐文化中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更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尽在下一章。

第四章 黄州赤壁

黄州,就象阳关一样,就象寒山寺一般,虽然称不上风景绝佳,但是因为曾经留下了文人巨匠的足迹,而使其载入中华文化史!

很多的时候,李青莲常想,如果苏东坡不是被贬到黄州,当一点实权也没有的团练副史,那他能否写出那精彩绝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从这一点上来说,黄州成全了苏东坡,成全了中华文化史,也成全了宋词。

其实文人与地点的相互沟通,相互交融,这确实是一种非常绝妙的配合。地点因为有能读懂他的文人出现,它的文化底蕴才会借着文人的思维而传扬四方,名满天下。

那么文人因为在某个地方,获得了灵感而升腾了自己的境界,那么他就会更好的完成神所赋予的承传和开创人类文化的历史使命。

黄州,在当时是一个极其荒凉的小镇,苏东坡被贬到这里,那罪是没有少受,虽然朝廷命令他不准离开这里,但是他在这里来去还算自由的。

黄州边上是长江的一段,当年三国的时候,这里曾经发生过赤壁之战。后来有人说,苏东坡怀古是怀错了地方,李青莲认为,即使他怀错了地方,那作为诗文来说,也是对的,为何?

因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出现,就如历史的必然一样!将错就错也好,还是怎么样也好,都是有渊源的原因在的。如果不是苏东坡,李青莲想别人想写出这些词很难,很难!

很多事情都是有历史安排的,而不是人所能说了算的。

苏东坡在监狱中被关押了四个月零二十天,后被发配到黄州,任团练副史,而且完全是一个虚衔,没有一点权利,他也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但是苏东坡的那份天赋却不曾磨灭,比如他给友人孔平仲的诗中,他说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黑。”

苏东坡经常在反省自己,他写道:“……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李青莲心想,正因为苏东坡有了如此的反躬自省,才渐渐的具备了完成他历史使命的心性基础。此时他身边的朋友有诗僧参廖,还有一位一百二十多岁的道人,当然范缜,佛印是少不了的,还有陈慥、巢谷等等。

在七月的仲夏之夜,苏东坡与同乡道人杨世昌,在享受夜景。清风在江面上细细吹来,水面平静无波,不一会儿,一轮明月浮出水面,白雾照江,水光与雾气衔接。

二人乘坐一小舟,任凭江水的漂流,苏东坡的家人也坐在江边欣赏这般美景。

舟儿快飘至江心,杨世昌掏出他的玉箫,慢慢的吹将起来,那声如泣如诉,无限的悲凉,似乎看破了红尘中的一切,又似乎在这种苦中,有一种绝望的呼唤!

旁边船上的农妇都被感动哭了,当时天上出现了很多的各色神仙,他们也很感动!原本晴朗的月空,不知怎地,下了一会儿小雨!天上人间都在静静的等待着这一幕的开启:

苏东坡问道:“杨兄,请问箫声,因何事如此的悲呢?”

杨世昌说道:“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周瑜在此处与曹操大战,那旌旗飘飘,战鼓声声的景象,现在到哪里去找,现在只剩下这浩荡的江水,肆意奔流,人生如梦,我等如茫茫沧海中的一粒砂子而已。

人生真是存在于短暂的瞬息之间,还不如这浩荡的江水奔涌不息。我多么想遨游在九天之上,可惜那只是一个愿望罢了,想到如此,箫声才不自觉的悲凉起来。”

其实此时很多的神,都出现在这浩茫的夜空中,慈悲的望着他们,为了让他们配合留下千古名篇,神得用多大的慈悲呀!

东坡先生笑道:“杨兄,你看水无论怎么变,水还是水,万物就是不断的变化的,这是自然的规律。另外把不属于我们的属于我们,那有何用?只有这山间的清风和天上的明月是我们永远要享受的!”

其实他们二位的心境,早已超然于物外,红尘俗事已不在其心,内心的真实就在这一边喝酒,一边吟唱中表白,然而在他们的不经意的表白中,却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

这正是:

江中泛舟凭月色,感怀古今解寂寞。

谈笑之间赋成就,千古流芳积善业!

就是说,人类的文化历史,其实都是在神的安排下,由降临到人间界中的神所造就出来的。在这个故事中,李青莲只是一个小角色,就是一个跟随家人的角色,见证了宋词代表作的诞生。

当时苏东坡的那些朋友,现在已经都是走进了大法修炼之门,成为了正法弟子,具体的就不一一对应了,请原谅!

关于为什么苏东坡在黄州,才能写出来他生平最好的文章,也就是黄州究竟与苏东坡先生有何缘分,这就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生命是轮回不息的,就是说这个苏东坡也有他的前世,那么他和黄州这里,也许在前世,在天上,就有非常深厚的缘分,这都是存在的。

其实不但生命是轮回不息的,连人类的历史也跟着是循环的,下面李青莲就以自己的生命轮回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当初,李青莲在一个境界产生的时候,在同一境界,同一时间也产生了一个生命。那么大家在那个境界中是同一个来源的,那么就有很多相似的生命特点和状态。

与主佛父签约之后,主佛分别给他们一支笔,一把宝剑。不同的是再给她一把拂尘,再给李青莲一朵莲花,就这样大家就分别了。

在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时代,他们因为在宇宙根本的大法开始洪传时期,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情,所以在那一世先后成为第一批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她当时是女身,名字叫莲花色。需要说明一点就是,那个莲花色当时有一个副元神经历了很多次的轮回转生,现在也成为李青莲现在身边一位同修。

当莲花色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因修佛的机缘成熟了,被另一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连引见到了佛祖的面前。

自此莲花色开始了那一次的修行,后来那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莲(李青莲的某一世)与莲花色,分别被称为男女弟子中神通第一。

在中土的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地步,他们分别转生成代宗和其母后。在宋朝,“莲花色”与李青莲身边那位同修,曾经一同转生为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今生,当历史大戏的主旨开始了,历史上无论任何人,任何生命,无论目地是为何而来,那么在这个宇宙根本大法洪传的历史时期,那些准备了无数时光的正与负的方面的因素,都会表现出来了。

那么在这其中,怎样能够摆正好自己的位置,那事关自己的未来和自己那个宇宙体系的未来,甚至那些个与自己有各种缘分生命的未来,所以要三思,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为历史上的安排,李青莲与“莲华色”——现在的同修,现世在家乡认识了,而且,她带李青莲到了她的老家。后来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就在刚到那座城市的不长时间,李青莲见到了那三千年开一次的优昙婆罗花!

而且还与外地同修结下一段缘分,后来“莲花色”也来到这里,见到了此花,使其明了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很多很多事情。

再后来因为修炼的原因,李青莲去过“莲华色”同修那里与她切磋了几次,“莲华色”也给了李青莲在修炼和生活上很大的帮助。那么更多的记忆慢慢的翻涌了出来,整理出来,就是一个个的轮回故事。

说了这么多故事的目地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循环的!举个不是十分恰当的例子,就是象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一样:

竖向看,无论元素的序数有多么大的差别,但最外层的电子数是一样的;横向看,无论元素的序数有多么大的差别,那原子的层数是一样的,都同属于一个周期。

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拿李青莲以上的经历来说,因为他与“莲花色”曾经在一个层次产生过,那么在很多方面才有相近的地方。

因为他们都当过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而且当时都很有神通,今生才能够在各自的方面显现出一些神通来,或者换一种运用神通的方式。

因为在唐朝时,“莲华色”还当过李青莲的母亲,今生当她见到李青莲的时候,就会觉的李青莲曾经是她的孩子,所以在修炼上、在生活上尽量的照顾他。

其实,说到这些,决不是为了说明自己曾经是谁,在历史上大家曾经是谁,也并不重要了!!那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大家能够修炼而奠定文化,还有就是铺就路而已。

而且细观历史,都会发现历史与现实,都有某种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相似,或相近之处,其实这就是因果循环的奥妙所在!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什么不同的事情,那也是有一定的安排的,根本就不是人所能认为的偶然。比如今天正法弟子被邪恶势力苦苦迫害,那么当大家看一看,在历史上暴君和邪恶势力对那些正教徒的迫害,也就明了啦。

那么这场迫害的结果,也就是是不言而喻的,正信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扬,邪恶势力将不再掌握权柄,行恶者将受到天理的严惩!

那么难道历史与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就是惊人的“巧合”吗?难道历史上的一切就是仅仅是为了给人类留下文化?还是当初大家都曾经或多或少的,曾经是那些历史戏中的角色呢?

要明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和因缘故事,敬请期待下一章。

第五章 虎丘诗会

看了这个题目,了解中华文化史的读者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明朝时期的轮回故事,一个发生在文人墨客,风流才子之间的故事。

在明朝的江南苏州一带,出现了以唐伯虎,祝枝山和文征明等人为代表的才子文人,他们的诗歌,书法和绘画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当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当时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衰败,在他们的言行中会出现很多变异的因素。

在这方面尤以唐伯虎最甚!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大才子”,这本身就是张狂,就是不谦虚,目中无人,这样怎么还能進步呢?

唐伯虎写过一首《桃花庵歌》,前四句是这样的:

桃花屋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卖了桃花换酒钱。

这种风格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境界完全不一样了,这里有一点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因素在。

比如唐伯虎还写过: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副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当时非常喜欢喝酒交游,带着一些朋友四处游逛,青楼酒肆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在他的这些朋友中,文征明比较正统,有如君子一般,而祝枝山似乎更放荡一些,但是他的诗文的却写的很好。

一次他们结伴游西湖,登上西霞岭,伴着这般美景,他们彼此都吟出了各自的心曲: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直上到高山上。

海面初平云脚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唐伯虎

此时天上飞来两只大鸟,文征明借机吟道:

双鸟飞跃西霞岭,西湖美景碧万顷。

游子文人来做客,洗尽俗念方自醒。

只听祝枝山哈哈大笑说道:“文小弟,甩开你的‘洗尽俗念’,看为兄我的。”

西湖景美鱼更美,此时不醉何时醉。

世间万事酒中过,管他红尘是与非。

唉!文征明不由直摇头,叹气道:“祝兄就是这个样子,整日的脑袋当中,就是这些得过且过的思想。”

后来当地附近的文人,在苏州的虎丘开了一次诗会,在诗会上他们三位当着下面三千人,用尽他们的生平所学演绎了一段辉煌的诗会。下面的三千人里面,大部分是老百姓来看热闹的,只有一少部分是来自附近不同地区的有才学的人。

虽然他们没有了李白诗歌中豁达的心境,也没有了苏东坡的那种洒脱,但是却有着他们本身的意境。因为不同朝代都有不同宇宙天体来的生命,那么他们到这里来,不也是把他们天体里的文化带到这里来了吗?

目地是奠定人间界文化中,所包含有整个宇宙文化的基础和内涵!人间界此时道德衰微,那整个天体宇宙不也是一样吗?只是在天体中具体表现有所不同而已。

拿诗歌来说,即使遵从相同的韵律,但是内涵和风格,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同时也与作诗歌本人的思想品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说,神无论安排了什么命运轨迹,作为人今生怎样去选择,那还得是自己说的算,善恶在人的一念间。反正按照神的安排,完成好使命的那就是功劳,违反神的安排那就是过失了。

有功劳的话就会得到奖赏,名留千古,流芳百世;有过失的话那就得受苦偿还,甚至要下地狱去受罪偿还!这就是天理,天理恢恢,疏而不漏,确实是如此的!

唐伯虎此生的名声不是很好,贫病而死之后,也有很多人骂他,他也在地狱呆了几年,受一些苦,为何?因为他以一个“名人”的身份,带头变异了一些文化!

而文征明以君子的身份,保留了很多的正统的东西,死后到天上享了一段时间的福。因为还有不同的开创文化的使命,不久他们又回到人间轮回转生了。

祝枝山和唐伯虎的命运差不多,后来再转生的时候,他曾经欠唐伯虎的下一世二百两纹银,这正是:

文朋诗友行世间,开创文化莫等闲。

今朝得法破迷雾,回望前世泪涟涟。

现在回想起自己前世的种种因缘故事,李青莲也不由非常的感叹,前世因,后世果,非常可喜的就是现在大家都结下了这个大法缘,在今天走进宇宙根本大法的修炼之门。

非常可悲的,就是因为在前世中总有做得不好的时候,这样都会造业,生生世世地积累下来,变成现在修炼道路上的种种魔难。

最为可悲的,就是因为业力的阻隔,今生竟然认识不到大法的珍贵,甚至走到大法的对立面去,选择了被淘汰的未来。

这里再强调一句,不管你在历史上是谁,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甚至是最坏的事。主佛以大慈悲心,要救度每一个,可以给大家善解历史上的种种恩怨,只要你选择了大法,你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是宇宙中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