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石:道路与梦想-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人感觉是个问题呢?是因为人们往往认为“人过半百万事休”,而我的做法不符合这种传统。
为什么对于登山者来说年龄不是问题呢?
第一,从国际上看,此前登顶珠峰者的最大年龄是64岁,是个日本人。而我才52岁,正好比他小一轮。2003年是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纪念,先我两个小时登顶珠峰的一位日本人的年龄是70岁,这是人类登顶珠峰的最大年龄。
这位日本登山者是和他的儿子一起登顶的,登顶后打卫星电话给他的父亲。他父亲99岁,此时正在长野滑雪场滑雪!听说儿孙成功登顶,老人就问是从哪儿打来的电话,一听对方是在珠峰顶上,便说:“在顶上还不能算成功,因为你们还没顺利下来呢!”99岁的老人,头脑多清醒!所以说年龄不是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
第二,年长不仅不是劣势,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是优势。这次登顶之所以成功,与我的年纪有很大关系。这是我在登山之后总结出来的,因为登山绝不只靠体力,还要看年龄和生活的长期积累。
我是从1998年开始对登山活动发生兴趣并开始训练的。登山,特别是登雪山要经过一整套的训练:攀冰、攀岩以及使用绳索等系列训练内容。1999年我登上第一座雪山,2001年达到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标准。到2003年登珠峰之前,我已登过11座雪山,在中国民间登山爱好者中算是阅历比较丰富的。
很多报道说我从小梦寐登上珠峰,登上了也就满足了儿时梦想,其实不然。
2003年登珠峰多少有一点戏剧性和偶然性。一般来说,登一座8 000米以上的雪山要准备两到三年,而我2001年才把登珠峰纳入登山计划,因为我的原计划是2002年登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 300米的卓尔峰,到2006年才打算登珠峰。而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准备在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时搞一个纪念节目—10集长的专题片,希望我把登卓尔峰改成登珠峰。作为中国登山运动协会的副主席,我非常愿意推动这项运动,就表示了同意。同时,我也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登到8 300米时我就下来,因为我认为自己从心理到体力都不具备登8 800米高度的能力;二是要求摄像镜头不能对着我。电视台编导答应了我的条件,所以,整个攀登过程中我的镜头很少。
2003年春节后,我们去尼泊尔采购设备、聘请高山向导。当时,登山队的王勇峰队长说:“今年队员们的实力特别强,有曾经八次登顶珠峰的队员,也有四次和一次登顶的队员,氧气设备非常足,又是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纪念,机会特别好。”综合上述原因,我才觉得应该试一试登顶。
这次登珠峰的7个队员都是业余队员,其中有一位比我小10岁,身体非常好,在2001年和我一起被授予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登山过程中他的负重比我重,平日训练时他也总能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到营地。按照状态判断,7个人中他应该是第一个登顶的,但这次他却没能成功。事后总结,原因有两条:
第一,对每个人来讲,能登顶世界最高峰肯定是一件很激动的事。但他从2003年3月份起就已经进入兴奋状态。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训练时,一般人登山负重最多是20公斤,他却负重40公斤;我们走两趟,他走三趟。进入大本营时,他本人的状态仍很兴奋。我专门找他谈了两次,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过早出现兴奋状态。待到真正攀登真正需要兴奋状态时,他的兴奋期却过了,当然会力不从心。
第二,突然在电视观众面前当名人,他显然不大适应。我事先要求电视台不拍我,就是怕镜头使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消耗增大。这位队友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后,突然有了名气,登山过程中要接受记者采访,每天要回答互联网上的帖子。中国移动为此次登珠峰做了一个网站,海拔6 500米以上还可以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上网。这个队友每天要看许多帖子,回复大家对他的关心,还要跟踪拍摄登山过程并将一些图片传回家乡城市的电视台。显然这都消耗了他不少精力。到达8 300米第二天准备真正登顶时,他的精力已完全消耗殆尽。那天晚上大家各自选择是否登顶时,他明智地决定放弃。
最后,我们7个队员中有4个登顶了,全队中只有我一点伤都没有,完好无损地返回。是因为我有绝妙的登山技巧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我的生活阅历。登顶全过程中,我的心态坦然,并努力保持了自己的体力。
举个简单例子,在海拔将近8 000米营地宿营时,夕阳血红,非常漂亮。同伴们都出去看,说:“风景这么好,王总快出来。”
我没吭气。
过了20分钟,他们又说:“你再不出来会后悔的,这是我们登了这么多山所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我说:“老王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为什么呢?我是在保持体力。我知道我的目标只是登顶珠峰,任何与登顶无关的消耗体力的事都一概不做。整个登顶过程中,我一直保持这个态度。
直指生命的源头
这次登山过程中,我体会到,52岁的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而恰好是因为生活阅历,我才达到这种状态。事后,我也感到很奇怪。下山之后,再回头远眺珠峰,她太高了!连我都不相信自己曾上去过。后来才慢慢体会到,面对这个巨大挑战的过程中,我人生积累的经验都在无形中发挥了出来。
此前,我登了5年山,自始至终伴随着强烈的高山反应。1997年第一次在西藏待了一个月,进山时就发高烧,上吐下泻,几乎处于昏迷状态。2002年登珠峰之前的热身练习中,我只要到5 000米的高度就会恶心,进不了食。5年的登山历程我都过得非常痛苦,一进山就盼望着赶快登完,赶快下山。但这次登珠峰的过程中就很奇怪,到5 200米时我不但没感到头晕,而且晚上睡觉很好,饮食状况也很好。整个登山过程中都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进山的第二周,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用四个字形容—心静如水。为什么在面临这么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我的心态反而能保持平静,而且身体状态良好,高山反应的很多症状都没有出现?
我只能这样总结:面临这么巨大的挑战,我不得不集中调动全部精力、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并将它们浓缩到一起来面对珠峰,这正是恰到好处的战术。尽管我自认为52岁的年龄不是问题,但我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毕竟不如30岁、40岁的人,必须采取一种合适的战术。这种战术要求我心态必须平和,且始终以一种状态坚持下去。
一位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日本运动员给我非常大的启发,我曾读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对他来说,跑完42公里的马拉松很困难,他就把巨大的困难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小困难,把42公里分解为10个阶段,平均一个阶段就是4。2公里。这次登珠峰我采取了同样的策略。8 844。43米是我从未接触的高度,5年登山过程中我登了11座山峰,但8 000米以上的山我从没登过。于是,我把高度分解,将从6 500米到8 844米的距离划分成几段:6 500到7 028米就像登过的青海玉珠峰;7 028到7 790米就像登过的新疆穆世塔德峰;7 790米以上地形比较复杂,就像2002年登过的北美麦金利峰。这些都不过是我过去登的几座山,如今像当时那样再登一遍就行了。这样一想,心理压力就减轻了许多。
登山随时可能遇到危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1999年我攀登博格达峰,我刚愎自用的态度险些让我失去生命。当时,我和台湾登山队一起攀登,天气不好,他们不准备再登了,而我却要一个人登上去。进山第三天,天气依旧相当恶劣,前面是雾蒙蒙的雪崩区,小雪崩经常发生,在视野模糊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危险的山段。那时已是下午5点钟,我进退两难,要么就撤下去,第二天再上来,要么就在冰地上露宿。
我所处的位置距离小雪崩区差不多只有30分钟的路程了。如果第二天天气变好,我就可以成功穿过这一路程。于是,我决定当晚在冰地上过夜,没带帐篷,我就在冰地上打了两个冰锥,挂了两个绳子,套上睡袋,把自己吊在绳子上,过了一夜。但是,第二天天气仍然相当恶劣,只好下山。当我走到一段40多米长的65度坡时,保护绳被上面的飞石砸断了,顿时,恐惧袭击全身,暗想:“这下子完了,我再也回不去了。”下面就是大裂缝,掉下去不用说生存无望,连尸体可能都找不到。我浑身哆嗦,开始诅咒自己:“真是吃饱了撑的,没有这个能力,干吗跑来登这个山?!”
此时,我的对讲机和大本营保持着联系,但我将它关掉了。我一边在恐惧中诅咒自己,一边在计算:如果我把目前的处境告诉大本营,他们上来援助我,最快也需要两天,我就是不摔下去,人也成冰棍了。不指望救援,我该怎么办?我当时做了个决定:一定要先把哆嗦制止住!头脑里突然想起,在运动员上阵之前,有的教练会给他一个巴掌,他会“啊”地叫喊一下,借此集中精力,保持信心。我开始打自己耳光并叫一声,再打一下再叫一声,果然,我的身体不抖了!这个坡面,我去的时候只花了20多分钟,回来时我却用了两个多小时!下行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甚至连风雪都感觉不到。待自己过去之后,我的腿又开始哆嗦起来,后脊梁全湿了……
登山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况是免不了的,但恰恰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之下,人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东方人对死亡有忌讳,甚至死了都不说“死”,墓地也只有在清明节扫墓才去,其他时间一般不去。但西方人去墓地就像去公园一样,对死保持通达的态度。日本这个民族对死亡的态度跟中国也不太一样,在日本,墓地和高档公园往往相接。而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死也保持着回避的态度,一想到人死不能生还,心中就感到紧张。
但是,死亡恰恰是在登山运动中无法回避的事实。如何面对死亡?面对大自然时,人是非常渺小的。人们往往认为登山是征服了高山。其实人不可能征服高山,只是登山会使人们获得良多,会引发你从哲学角度去面对生死。毫无疑问,人要追求比生命更久远的东西。选择登山就像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欲罢不能。在登山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直面死亡,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在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现代文明带给我们很多方便、舒适的条件,但只要进山一星期,身处物质供应短缺、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之上,你会想什么呢?我第一次在雪山上待了一星期后,只想两件事:一是洗个热水澡,二是坐在马桶上。以往住酒店一般都住在商务层,果盘或鲜花随处可见,我们却连看都不看。但在深山中,当队友掏出一个苹果给你时,你会觉得这个苹果无比甜脆……远离文明,回到原始的自然中,我才感到现代文明的好处。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不但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好处,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也忽略了……再回到大城市,再洗热水澡,再坐马桶时,我会清楚对生活感到珍惜。
登山既是人生的浓缩,也是人生的延长。登山是艰难的,登山者可能随时都有放弃的念头,我并不是很勇敢,意志也不很坚强,也曾想到放弃,但终究坚持到最后登顶成功,有时,自己也奇怪:“我竟然能上来了?”然而,正是因为一步步的攀登,人们才能顺利登顶。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放弃才没有成功。在生活中总结出一些道理往往需要10年、20年,等你懂得之时,很多东西可能已来不及改正。但在登山过程中,一个星期就可以让人们懂得很多,这是人生的浓缩。所谓人生的延长,是因为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经验,很多你想做的事就可以去体验实施。回到现实生活中,遇到坚持不下想放弃的事情,我就会想到登山的体会:世界上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坚持、再坚持一下。
登山之前,我认为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已很不容易,人生简短几十年,能把万科做好已很不简单。但在登山之后,我感觉到人无限的潜力,仅把万科做好是不够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让自己在将要离开世界时,才遗憾本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体验人生更多的乐趣。
美国著名记者乔恩·科莱考尔是一名业余登山者,他曾经经历过惨重的1996年珠峰南坡山难。在其专著《INTO THE THIN AIR》中,他引用这样一段话:“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忍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登山,特别是攀登雪山,面对紫外线的直射、恶劣多变的天气……需要的是以耐心、毅力对抗单调和枯燥,坚韧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对于有的人而言,或许,登山这一行为确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当巍巍的珠穆朗玛要求人们用整个生命面对她的时候,登山就变得纯净无比。这复杂而简单的攀登开始关乎人性、自我、勇气和尊严,并直指生命的源头和内涵。
从9。7亿看“121文件”
登山返回深圳不久,在2003年7月4日,万科以9。7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位于深圳龙岗的坂雪岗地块。万科看重的是该地块特有的商业价值—规模开发优势、区域发展潜力等。深圳四季花城5年的成功运作经验,也使万科对该区域市场的区分、客户特征的把握和大规模郊区楼盘的操作能力充满了信心。显然,万科有能力保证该项目的成功运作,而且该项目的成功可以进一步巩固深圳万科在深圳市房地产行业综合排名第一的地位,为集团提供稳定的利润回报,因此,万科认为9。7亿物有所值。
该地块的竞拍也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重视。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参加此次拍卖的21家公司全部是品牌地产商,最激烈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万科、招商华侨城联盟和中海之间展开,这几家公司全部是深圳市综合排名居于前列的开发企业。而且此次拍卖也是“121文件”出台后深圳地产商之间的第一场真正较量,因此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就顺理成章。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6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文件”)。这是继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6月19日颁布实施的“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国土资源部2002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之后,再一个以规范房地产土地市场和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两个方面出发,来保证行业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文件。
国土资源部的规定主要从土地出让的市场化原则及相应的具体细节进行明确的规定,可以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土地出让的一次最为完整的制度保障,对出让土地的性质、出让土地的方式、参与购买土地的行为主体的责任、具体的出让细节都做了明确的约定,是保证土地市场化的一项基本制度。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两项通知则是针对当时出现的部分商业银行放松信贷条件、违规发放住房贷款的情况,甚至出现“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等现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购置土地、哄抬地价、虚假按揭套取现金等经营行为,和部分地区大量高档住宅空置、普通居民住宅供不应求等住宅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从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施工企业的垫资行为、高档住房和第二套住房的个人贷款条件对目前出现的投资过热和结构性问题进行规范和调整。主要目的,自然是规范房地产金融秩序、避免金融风险、保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发展周期来看,已经持续了多年的繁荣,“121文件”将会使房地产市场提前或加速进入调整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水平出现回落。从短期来看,由于资金压力的增加,一些需要支付大量资金的房地产企业将低价抛售楼盘,力争迅速实现回款;一些储备了大量土地的房地产公司也会出现转让项目的情况,土地成本有可能下降;两者的共同作用将导致房价水平出现下降趋势。
2。 短期内购房者等待心态加重。面对新的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消费者会持币观望,而对于打算购买第二套住宅的消费者来说,“121文件”的实施将导致这部分消费者向开发商争取更多的回扣;而购买期房的行为也会由于“121文件”的实施而减少,消费者将更多地关注现楼。
3。 行业集中度提高。“121文件”提高了企业的自有资金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约定,并且延长了部分项目的回款周期,这样明显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销售压力,因此对于资金实力雄厚、资质等级高、融资渠道多样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而自有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弱、销售能力差、负债率高、空置房存量大的开发企业将被淘汰。因此房地产行业在新的一轮洗牌后集中度将有所提高。
4。 开发商融资成本加大。开发商一般都是根据银行还款计划安排销售周期及回款计划的,央行此举打乱了开发商原有资金链和现金流,开发商在目前可能采取的办法大概不会超过三种:一是大大提高从银行贷款的公关费用,二是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上市太远,基金靠不上,信托不是一般公司能做的,发债更没有希望,只有高息拆借,其资金成本必然上升,三是调整开发速度,减少时间成本。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肯定会上升。
而且,由于很多房地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土地储备,“121文件”的出台不仅堵死了这条路,而且使已经圈了大量土地的企业由于资金支付压力的增大而放弃土地,而未来需要大量土地储备的房地产公司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以避免大量的资金占用,对于未来房地产的土地供应市场,政府和开发商都会对大宗土地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2002年12月16日,中国(苏州)房地产精英论坛,其中对2003年房地产行业的趋势分析中已经明确提出:央行的预警及六部委的联手调整,都给业界带来同一个信号:政府将通过金融手段,抑制行业泡沫的再次形成。
由于各个城市新政策执行时间、力度及市场成熟程度的差异,行业市场自身调整呈现不同特征,例如上海、深圳等成熟市场投资、销售、土地出让均表现出稳步增长局面。
毫无疑问,新政策对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正确的是,万科从2001年开始,就严格执行央行的“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主要表现为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将其保持在60%以下,低于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同时,基于万科跨地区发展的战略以及对国内金融形势的把握,集团坚持与四大银行建立总行级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以万科2003年90亿的资产规模和53%左右的资产负债率计,万科保持资产负债率在55%~60%之间,负债率每增加一个点可以新增融资2亿;负债率保持在60%~65%之间,每增加一个点可以新增融资3亿。万科的资金压力,并不大。
从万科的产品特征来看,万科主要是开发面向大众的中档住宅产品,高档住宅比例很小,因此对高档住宅贷款限制对万科的影响也很小;在万科正开发的项目中,高层住宅面积不足20%,因此对销售回款的影响不大。
而全国的房地产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负债率过高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融资渠道比较单一,2万多家房地产企业中,仅仅有79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职能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开发。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为60%,而非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到80%以上,可以说,我国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并且可能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但是即使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虽然资产负债率为60%,可是如果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开发过程中建筑商垫资,许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实际高达75%。自然,行业内对于“121文件”从资金链上来规范房地产发展存在很大不满,也是自身苦衷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局势,显然房地产企业一方面要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加大库存的消化、实现回款的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应该从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下手解决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过高的现象。从国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情况来看:通过银行融资是很小的部分,主要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信托进行融资,而中国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上市困难,基金、信托、债券都无法操作的现象,这一点,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重视了。
从具体条款也可以看出,“121文件”对于防范房地产局部泡沫倾向、抑制投资过热现象和限制超前消费行为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房地产泡沫没有真正出现之前就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规范,是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