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夫影帝李小龙 txt+jar-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发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李小龙在此文中谈到叶问师父如何启发他悟道,这极似佛教禅学中的公案。
叶问对李小龙练功中保持的“紧张”状态不满意,要求他“超然”和“放松”。叶问说:“小龙,让自己顺其自然而不要横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违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你不要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
李小龙在家呆了一星期,百思而不得明悟。他划了小船出海,因不得开悟而赌气以拳击水,刹那间李小龙幡然醒悟:“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就也是功夫的要义吧?水正好为我证明了功夫的原理……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这就是了,我一定要象水的本性一样。”
这是李小龙多年后对往事的回忆,自然带有自己对武道的理解。功夫顺其自然,人犹如水性,这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李小龙在他的另一篇大学论文《功夫的艺术》中,着重强调了功夫的哲学旨义:
“因为功夫大多是和尚道士所练习使用的,所以也被看作和被教为思想与动作的结合。对他们和很多认真学习的人来说,功夫不仅是一种打斗方法,其主要目的也不在杀死或伤害对方,功夫是—种哲学,也是道家和佛家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1967年,李小龙在—本武术杂志上,以语录的形式阐述对功夫的见解。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单靠功夫在技艺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个中高手;他必须要能深入研究其内在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只有在他思想能和生命的本质达到完全融和的程度时才能求得,这也就是要达到道家所谓的‘无为’。所谓‘无为’包括了明心见性,要能让自己的思想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的外在的干扰。”
人们通常只认为李小龙是一位功夫大师,而忽略他作为学者的一面。他的武道著作,不及他的功夫电影那么流行,而看过其著作的人,都会惊叹他是个将武术与哲学融为一体,并且研究精深的大学问家。
我们很难断定李小龙是否如佛家所说,修得正果。这是因为每个人对正果的释义皆不同,并且功夫与学问皆是无止境的。
李小龙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他在美国的大学学哲学,必然又会受西方哲学的影响。
他所崇拜的西方哲学家是法国的萨特、德国的尼采。
他之所以执迷于这两位哲学家,很大的原因是他的性格特征与思想倾向与他们的学说产生共鸣。
李小龙曾回忆道:“我从小就有要发展自己、要成长的本能。”
他又说:“不知是什么哲学和什么力量的推动,从童年到少年,我对任何看不顺眼的人,立刻就涌现一个跟他见高低的念头。”
李小龙自小就有的特性,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颇多相似。
萨特提出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要认识自我的存在,而不湮没在社会的群体之中;要追求自由,而不被理念的、道德的东西所束缚;要发展个性,自由选择,以实现人所存在的价值……
李小龙正是这样做的,他我行我素,无拘无束;他好表现自己,张扬自己;他从不满足自己,总是不断地选择更高的目标,无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李小龙从小好斗好强好胜,他看了尼采的著作,恍然觉得,尼采的书就是为他所写的!
尼采张扬“权力意志”,呼唤“超人”。他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人应该追求权力,要有主宰自己、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欲望。能最大限度实现权力意志的人才能称为超人,超人创造了历史,主宰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历史上,只有少数天才和艺术家才达到超人境界。
李小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权力意志和超人境界。他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喜欢以我自为中心;他能够以他的行动和魅力,使一些年长他许多,并且功夫高深的人成为他的追随者;他渴望并且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武术界的最强者。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尼采曾石破天惊地宣布:“上帝死了!”
李小龙继承了中国传统武学的精华,可他对中国传统武学的反叛,同样石破天惊,令人骇异。
李小龙在文章中指责中国武学“不切实际的理论与流于形式的花招太多了。”他继而说道:“太人工化、太机械化,没法真正教学生实际动手所需的功夫。搞那套中规中矩的招式的时候,恐怕已经给对手打垮了。传统的这类招式,在我看来完全不够实用,把以往活动的一切都僵化了。代代相传下来的只不过是闭着眼睛去演练那一套套固定的东西,而丝毫得不到任何结果。”他得出结论:这些教学方式“令人绝望”。
李小龙在成文的言论中还算节制。他在教诫弟子或宣扬自己的武道的场合,有时会狂言不绝,放肆无度,把除他以外的历史和现在的武学流派贬得一无是处。
李小龙的言论,常常引起众多东方武师的不满,他们纷纷指责李小龙“数典忘祖”、“离经叛道”、“掐死了老祖宗”、“砸了同仁的饭碗”。他们试图以武力让李小龙闭嘴。结果,没有一个不败在李小龙的手下。
李小龙是“功夫超人”,他喜欢,也能够我行我素。
人们在研读李小龙的言论著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再把他的“言”与“行”作比较,会发现更多的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和引人兴趣的问题。
也许是他英年早逝,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他的学说,去履行他在言论中所构筑的风范及意境。
他说过:“美国是一个竞争十分剧烈的社会。”严酷的现实迫使他不能以人格化的面目出现。
人们纵观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尼采的思想是火花式的,是反逻辑、非理性的,不少哲学家认为,尼采的著作充满矛盾,漏洞百出,简直是疯子的癔语狂言;佛洛依德的学说偏执,难圆其说,连他的学生都难以诚服。他宣扬泛性论,主张性的释放,这使不少读其著作的人产生误解,认为他是个色情狂,而事实上,他的性生活很检点,步入中年,他便早早禁欲。
不求完美,但求创新,人类历史的灿烂文化往往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李小龙不是完人,但他绝对是中国武术史上的闪光人物。
谈起李小龙功夫的光彩,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行遍天下无对手。李小龙的功夫朋友,及对李小龙有研究的人则认为,李小龙功夫的闪光点是他创立了截拳道。正是因为截拳道,才使他的功夫电影异彩纷呈,才使得古老的中国功夫风靡西方世界。
截拳道的英文名称是Jeet Kune Do。李小龙一惯反对对武术流派或招数起名称的,他认为这样容易使习练者受束缚,被误导,并且囿于门派的狭窄天地里。譬如鹰爪拳,容易使初学者的行为、思维受“鹰爪”二字的局限,从而不敢放开手脚,随机应变对敌。
但这样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无名”最后会导致“无实”,因为新事情如果“无名”,很容易与旧事物混淆,末能成长为撑天大树便给旧事物同化掉。因此,矛盾中的李小茏还是为他悟识和创立的武术起了个名——截拳道。
接照字面上解释,“截”就是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拳”是指拳法或拳的风格;“道”则是基本的招术及方法。
事实上,截拳道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不是具体的物相,而是抽象的哲学。
截拳道是功夫的哲学,或哲学的功夫。
截拳道没有规范性的动作,也没有明显的动作特征。这一飞脚和神拳是截拳道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其是,是因为天下一切实用招式皆可为截拳道所用;说其不是,是因为截拳道并没有把这些招式嵌定在动作规范与行动步骤里。
“是”与“不是”的原则只有一条——克敌致胜。
李小龙十分反感拳派的动作特征,他认为不必给人一眼识别,好的拳法应是出神入化的。李小龙看过一位中国拳师表演猴拳,模仿猴子维妙维肖,甚至还出现猴子眨眼、搔痒的动作。李小龙认为,看之有趣,用之无奈,其中花架子必多,只合上台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善用兵者隐其形”,是为至理。
在比武和电影中,李小龙常使出绝妙绝伦的高跃踢脚。有一位求教者问:“这是不是截拳道?”李小龙说:“是因为我比较擅长,如果我掌功好,我就会见机掌劈。”
李小龙在传授截拳道时,设计了一套规范动作,其中包括:脚法、手法、步法、擒摔法、消截法、闪避、反击、回刺,等等几十项。这是为初学者设计的,有如伤者手中之拐棍,一旦痊愈便行走自如,必将拐棍弃之为薪。这也有如中国的禅宗,禅宗主张“不立文学”、“教外别传”,而实际上,禅宗的语录、公案、典籍汗牛充栋。这一切,是作为初习禅者启蒙之用,并非禅义所在。真正的禅,只能悟识。
李小龙在他的武学著作里说:“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无别的,亦可适于任何派别。”
李小龙的功夫门徒,剧作家史达灵·施里芬做过一个梦,梦见他驾驶的汽车突然在一个不见人影的街道上爆胎了。突然,一辆汽车急速驶来,停在他面前。车上跳下四个人,气势汹汹朝他逼来。施里芬慌忙跑到附近的一面墙下,以免自己四面受敌,然后摆开了搏斗的架势。
施里芬就这个梦请教李小龙,问:面临着多个敌人而又逃不掉,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进攻呢?
李小龙说他发现敌情后采取的第一步骤就大错特错,跑到墙下,就等于走投无路。他说:“如你确认他们是要与你动武,就不要跑,你的车坏了,也无路可逃。你应该奋力一博,并且是主动发起进攻。你指着其中一人的眼睛,而突然飞腿踢另一人的膝盖,把他踢倒。动作要神速,声东击西,把他们一一重创。”
截拳道没有防御的概念,它是进攻者的哲学。
李小龙常强调“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截拳道没有后发制人,也没有通常含义的先发制人。
李小龙反对弱者在强暴面前的逃避行为,他在《黑带》杂志上发表对女性遇流氓歹徒时的忠告:“我告诉来学功夫的每一个女性,如果遇到袭击,那就向对方的下部猛击,或狠狠地踢对方脆骨或者膝盖,然后尽快跑掉。”因为即使学过功夫的女性,受体力所限,很难与残暴强壮的歹徒肉搏。
截拳道有三大要素:
其一是效率。速战速决,最好一出手就击倒对方,不必鏖战,更忌拖泥带水。
其二是直觉。一个人在实战中,不是依师傅传授之法攻闪避,而应是求生的本能在作用他的行动。有一次李小龙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直觉。他突然抽出一把雪亮的匕首刺向侧边一学生,该生赶忙闪避。李小龙拿匕首给该生看,原是锡箔纸做的。李小龙说:“这就是直觉,过去、现在谁也没这样教过他。我不用真匕首,是伯他闪避不及。”
其三是简朴。李小龙最忌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招数应简化了再简化,最好就是一拳,或一脚。
返朴归真,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李小龙说,截拳道是“没有圆周的圆”,“所有的技巧必须忘却,以无意识(直觉)来应付情况。如此技巧可同时运用自如。以无法为有法。”
李小龙在他的《截拳道》一书的结尾写道:“一旦有人妄说截拳道是什么或什么,或是与什么与什么又有不同。那么,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字永远消灭吧!消除掉这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吧!截拳道只是个名称罢了!”
截拳道,无形无法、无名无典是为道。
功夫影帝李小龙……第十章叱咤风云行遍天下无敌手
第十章叱咤风云行遍天下无敌手
见义勇为,侠气凛然,演出一幕幕英雄救美的故事。拯救台湾少女,飞脚踢倒四名飞仔;保护香港女星,徒手勇斗大名恶棍。威名远播,又树敌多多。保守的武师不满他的狂,黑社会歹徒视他为刺。屡遭暗算,每次都化险为夷,大难不死。被誉为吓不倒、打不垮的人!
1964年秋季,李小龙参加全美空手道大赛,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而荣登冠军宝座。冠军的桂冠给李小龙带来名誉,也给他带来了麻烦。
罗礼土心服口服,跟李小龙交上朋友。
可有的空手道选手却不服气,冠军的桂冠为何给这无声无臭、名不见经传的家伙摘去?大赛采取的是淘汰制,输赢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过去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怪事,初赛被淘汰的选手,在非赛事的场合,却能把进入复赛,甚至是进入决赛的选手打败。
武士皆好斗,非正式比武或私下较量是常有的事。因是淘汰赛,有许多选手并末跟李小龙交锋过。比赛只承认结果,就李小龙的体魄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一些选手,有着赌徒般的心理,把输的原因归咎于运气,而不是其他。他们想:这家伙功夫真这么了得?他们等不及下一届大赛就急于扳回证实自己。
打败了李小龙,就是世界第一。美国人好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们往往把全国性的,甚至地区性的赛事冠军,看成是世界冠军。
有三名曾经在其他赛事获得过冠军的空手道高手联名向李小龙挑战。这是在李小龙获得全美空手道冠军后不久,因此,这次比武吸引了不少空手道武师,被他们称为“空手道世纪大战”。
比武在加州大学的分校室内篮球场进行。这三名高手带了一大帮弟子,而李小龙只有莲达陪同。这帮弟子摇唇鼓舌,用不恭的言辞抨击李小龙的功夫,用颂扬的口气张扬他们师傅辉煌的历史。
李小龙缄默不语,不动声色看待这一切。
有几十个大学生涌来声援李小龙。李小龙功夫的影响最初是在美国的大学生中。他才来洛杉矾不久,不曾来这所大学表演功夫。这些大学生亲热地叫喊李小龙的名字,李小龙认出一张熟悉的面孔,但叫不出他的名字。事后那人跟李小龙说,他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州立大学曾跟李小龙学过20天的咏春拳,现在来加州大学读研究生。李小龙是个进入格斗状态就忘乎一切的人,不受外界情绪影响。他朝这些大学生感激地点点头,目光注视着对手。
这三名空手道高手事先商议,一个接一个轮着跟李小龙交手,不管是输是赢,要使李小龙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体力得不到恢复又要接上一场恶战。
这正中李小龙下怀,咏春拳的特点就是速战速决,视鏖战为大忌。李小龙只用了四秒钟就击败第一个对手,他格住对方凶狠的拳势,另一拳击向对方的面额,对方头冒金星、眼花目眩之际就给李小龙一脚踹倒了。
就在第一个对手倒地之时,第二个对手一言末发,如猛豹急蹿扑来,掠起一股疾风。因这是非正式比赛,可不受任何规则约束,只须徒手博击(此乃空手道的大义)就行。李小龙未采用其他拳师惯用的“避其锋芒,攻其不备”之法,他不曾闪避一下,而是迎其锋头而击。李小龙在挡格对方拳势之前,脚就踢中对方的膝盖。对手踉踉跄跄,李小龙不等他站稳,三记厉拳,外加一脚,对手倒在一丈开外,满脸鲜血。
第三个对手高声叱喝一声,朝李小龙扑来。此刻,李小龙虽连战二局,仍余勇可贾、斗志旺盛——全仗咏春拳速战速决招数之优势。大学生啦啦队情绪激昂,高呼李小龙的名字,叫喊“用拳击”、“出脚踢”。
李小龙却避其拳势,象泥鳅似地滑到一侧。
李小龙摒弃咏春拳的打法,他已不再顾忌与最后一名对手缠打酣战。他学过多种拳术,将其中的长处融进咏春拳,而从未在正式搏斗中采用过。他想试试整套招数的实战效果。
李小龙跟对手若即若离,似缠非缠,将柔拳之术悉数施展。柔拳以化解见长,在“消”之时,趁机击打对方的要穴。李小龙未学过“点穴术”,他更祟尚外功,他所处的环境及他的性格,使他难以静下心来修炼内功。
李小龙想测试一下自身的敏捷,他连连从对手的掌网下滑掉。但他不喜欢这种打法,他缺乏这种耐性。
李小龙又分别使出其他拳派的招数。他常常给对方逼死,危急之中不得不另换招式解救。
这次比武后,李小龙曾长久反思。他认为独精一门、死守一门的做法是极其荒谬的,即使是很实用的咏春拳也不值得固守。这对他日后完善截拳道大有益处。截拳道不是具体的招数,而是哲学化的战术。它集东方各派武学之大成,不属于任何一派,又可以是任何一派。
李小龙跟第三名对手对拆了十几分钟,险象环生,扣人心弦。两人的体力都消耗甚大,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众人皆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李小龙在耍何种把戏。
对手倚仗体魄健壮,攻势不减。李小龙喝道:“你还要打多久?”话音末落,对手就砰声倒在李小龙的重拳之下。李小龙出招之快,如闪电惊雷。
每一次比武,结果都是给他蒙上一层耀眼且神秘的色彩。美国的武术界流传着不少他的传奇。“李小龙是不可战胜的”之传说,深深刺伤了一些武师的自尊,从而激起更多的武师向李小龙挑战——力图粉碎那句神话。
李小龙深深感悟到“树大招风”这句中国古老训条。但他乐意接受挑战,因为只有实战,方可证实他的截拳道是否适宜实战。结果总是李小龙稳操胜券。他大言不惭地认为,他的截掌道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武道。他自信自己是当今世界功夫第一人。
李小龙态度的彻底变化,是1970年他养伤期间。在此之前,他对比武已开始厌倦,不想周而复始地以拳脚再一次证实自己的功夫及武道。确然,他对能与一等一的高手交战,仍兴趣盎然。只是那时的美国武术界,跟他势均力敌的对手委实太少。
李小龙背部严重受伤。是在一次练功中用力过猛造成的。筋脉相连,使得他的手脚都不可伸展自如,他不得不按照医生的嘱咐躺在床上养伤。医生告诉他:你休想以后再去搬弄拳脚。
李小龙足足在床上躺了6个月,这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医生的话使他沮丧无比,躺着的滋味使他度日如年。李小龙后来回忆说:“我整天呆在房间里,凝视着四周的墙。武术是我唯一懂的东西,我不知将来如何是好!”
车小龙开始沉浸在哲学和武学的海洋里,他的思维进入新的境界,火花不断,有时睡梦中也会被突如其来的灵感弄醒。他不停地看书,不停地书写——把他的种种心得记录下来。他原想花1年时间写出一部武道著作,后因事务繁忙又不得不辍止。直到去逝后。他的朋友才将他这些语录体的笔记整理成书出版。
当时莲达是他强大的精神支柱,莲达总是入其心扉地关心他、激励他。他养伤6个月,便毅然将医嘱弃之一边,在莲达的陪同下,慢慢地练功,渐渐恢复往日的身手,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但李小龙的观念却有很大的嬗变。不是迫不得已,他绝不会接受对手的挑战。他和往昔一样赢得很轻松,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李小龙说:“很多朋友都关怀我的过去,其实,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譬如我曾在美国的国际性拳击赛中,击败了曾经取胜的选手。然而,这是我还未深入哲学领域时做下的傻事,那时候,确因此使我成为武术界的‘强手’,但这到底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匹夫之勇而已,也是侥幸的‘胜利’。因为,中国有一句老话:‘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这是每一位拳师授徒时,总会以这句话作为对弟子的赠言。”
那时不少武师曾以言语激李小龙向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挑战。阿里是李小龙最佩服的美国职业拳手,阿里叱咤世界拳坛,保持不败的纪录。阿里的每一次拳王卫冕战,李小龙必收看不可。
李小龙是这样回答武师的:“我为什么要向阿里挑战?这就象拿笔的人,不可跟操刀的人在一起比文才和武功的高低一样。”
李小龙的回答,自然遭到好滋事武师的嘘声。李小龙说:“按职业拳击的规则,我不是阿里的对手,若是民间性质的比武,我未必就会输给阿里!”
李小龙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明智和客观。大部分武师无言可对。不过,仍有几个武师缠住李小龙不放,他们想借此出出曾落败局的怨气。直到有一次,李小龙当着这些武师的面,将一名主动向李小龙挑战、号称中西部重量级拳王的黑人打倒,这些人才无话可说。
李小龙至生命的终结,都末跟阿里交手过。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全美武术界和职业拳坛的顶尖人物,他们只会接受他人的挑战,而不可能向他人主动挑战。
1964年冬的长堤空手道大赛,使李小龙成为美国武术界的新星。常会有各州的武术团体或武师邀李小龙去表演。这是李小龙张扬自己、宣传中国功夫的极好机会。他的名气传到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加拿大拳击协会邀请李小龙去作拳击表演。
表演的项目,有一项是李小龙以东方拳术与西洋拳手交手。西洋拳手是加拿大全国轻量级拳击冠军。赛前称过重量,都戴拳击手套,只是比赛中,各使各的拳法。李小龙在第一局结束前5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