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你其实不懂管理学-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5。比伦定律:失败也是机会
谚语有云:“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会讨厌失败,渴望每一件事情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你有没有想到过,其实失败也是一种机会呢?
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比伦就曾经告诫企业管理者:“失败也是一种机会。如果{“文、}你在过去{“人、}的一年中{“书、}都不曾有{“屋、}过失败的记录,这就意味着你就没有勇于去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这就是说失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因为它意味着你把握了一些机会去追求成功。
宝洁公司就在公司内部制定了这样一条看似荒唐的规定:如果一个员工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犯过任何工作上的错误,那么他将被视为不合格,公司会予以一定的惩罚。这是为什么呢?在宝洁公司的管理层看来,这就意味着这名员工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什么都没有做。当你尝试去把握一些机会时,你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而通过对这些错误的修正,企业才能够接近成功。因此,想要避免犯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能的,企业不是要鼓励员工去犯错,而是要让员工懂得,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多次尝试。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
企业和人一样,都需要不断地成长,而成长就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永远不要去害怕付出代价。
IBM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几次遭遇到危机,有的甚至让他们差点彻底破产。然而每一次应对危机,IBM都通过自我纠错获得了成长的经验,这不但让他们一次次摆脱了困难,同时也为IBM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有一次,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失误,造成了公司损失一千万美元。这个结果让这位负责人感到异常紧张,他为此提心吊胆,生怕受到公司的开除处分。果然,过了没有多久,董事长就叫他到自己的办公室去。这位负责人原以为自己要被开除了,谁知道他到了董事长办公室,却被告知公司将让他调任升职。他对此感到十分不解,就疑惑地问董事长:“为什么我做错了事情,让公司遭受了一千万美元那么大的损失,公司非但没把我开除,还要让我升职呢?”董事长回答他说:“要是我想开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一千万美元的学费呢?”
可见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员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为了避免犯错误而不愿意去做出尝试。一个成功的企业永远不会纠结于一次失败所带来的打击,相反,他们会利用这样的失败来换取更大的成功。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任何行业的任何从业人员,都是在尝试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你所经历的错误越多,获得的进步也就越大。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总裁本田先生也声称:很多人都在梦想获得成功。可是在我看来,只有不断地失败和由此而产生的反思,才是走向成功的必要路径。
一组数据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参考: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有五千四百多种,而其中真正能够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仅占总量的20%。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企业投入市场的产品都会遭到失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失败并非是难以接受的,在失败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你才会慢慢赢得成功。
66。破窗效应:及时消除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看似很微小的错误,可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企业对那些正在发生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如果放任不管,就可能造成更多的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辆汽车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刚开始的一个星期里,汽车始终完好无损。接着,辛巴杜将这辆车的车窗打破,依旧将它停留在原处。结果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这辆汽车就不见了。根据这个实验,辛巴杜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玻璃窗,而你又没有对这扇窗户进行及时的维修,那么就相当于给予别人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让他们去打破更多的窗户。长此以往,问题就会逐渐扩大,变得难以收拾。
这对于企业来说相当重要。在现实的工作中,他们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有一家食品公司以生产方便快捷的快餐食品为主要的经营项目。为了方便产品的长期保存,每个食品包装中都会添加防腐剂,而这种防腐剂对于人体有着极大的害处,因此不能食用。但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忽略了这一点,产品的包装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将其当做调料食用,结果销售不久之后就出现了消费者因为食用防腐剂而中毒的事件。企业为此赔偿了高额的医药费用,收回了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同类产品,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因为这一事件,企业的形象遭受了极大的损害,消费者们对于企业的信任感也因此而降低。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只是一个小小的防腐剂,就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可见对于企业而言,及时解决那些可能存在的隐患,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这就是“破窗效应”带来的启示。“破窗效应”要求企业随时提高警惕,不要忽略任何细节性的问题,因为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有一家生产羽绒服的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鸭绒,所以车间内的空气环境并不好,同时由于很多鸭绒得不到及时地清扫,造成整个车间内经常会有绒毛飘浮在空中,久而久之就滋生了很多的细菌。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工人们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结果工人们集体生病住院,企业不但要赔偿订货方的损失,还要为工人的医药费负责,工商部门也在对企业进行了环境调查之后做出了处罚。企业因为这样一个小问题,造成了客户、员工和企业形象三方面的巨大损失。
由此可见,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大麻烦。科学家告诉我们,当你的身体出现痒的情况时,就代表你的那个部位出现了一些问题,等待你去解决。如果你对此不以为然,就会造成问题越来越大。企业管理也是如此,管理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意识,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才是保证企业有效经营的王者之道。
67。韦特莱法则:找到工作的“盲点”
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在选择职业时会存在这样一种想法:越是热门的行业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一个行业能够变得热门,就说明该行业正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跟随着潮流的步伐去选择那些热门的行业,已经成为很多求职者和创业者的共识。
然而有趣的是,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对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韦特莱认为,投身到那些已经成为市场热点,引起了人们疯狂关注的事业当中的确会让你很容易成为职业市场中抢手的人才,但真正能够在大的事业当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从事的都是那些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例如乔布斯置电子产品市场一片追求高性能、高科技的呼声于不顾,以简单方便的创意理念开发出了一系列广受人们好评的电子产品;香港九龙的造纸公司从人们都不愿意做的废纸业出发,成为今天的国内著名公司。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说明了韦特莱法则的独到之处。
永远不要认为那些没有人关注、或者是别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事业就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事业。恰恰相反的是,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业中往往蕴藏着极大的成功可能。它像是一个等待开采的宝库,慧眼识珠的人,就会从中挖掘出巨大的价值。
某个大学的几个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一直忙于找工作。但是由于整个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很多大公司的人事部都拒绝了他们。就在他们灰心丧气的时候,其中一个大学生在一次逛街时无意间发现很多小区内的楼层玻璃都是非常脏。这让他萌生一个念头:把自己的同学们集结起来,开一家清洁公司,专门为那些小区里的住户清洁家庭环境。然而当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同学们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以自己的能力,不应该去做一些清洁类的简单工作,因而都对他婉言拒绝。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想法。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越来越觉得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于是他就租了一个写字楼的房间,招揽了一些员工,开办了清洁公司。让他自己也吓了一跳的是,他的公司开业没有多久,生意就源源不断。很多因为忙于上班而没有时间打扫房子的上班族都请他们为自己清洁房屋。短短的几个月之后,他的公司就因为业务过于繁忙不得不扩招人手,公司也越做越大。几年之后,他已经成为拥有好几家清洁公司的小老板,而当初和他一同毕业的那些同学,还有很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
我们常说:“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同样,工作也没有热门或冷门之分。任何一个行业的存在,都是因为人们对其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不要只将自己的目光放在那些看上去很风光的热门职业上,从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开始做起,这也是成功的方法。
68。安慰剂效应:善用心理力量
美国一位著名的医生曾经发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来到医院中寻求治疗的患者,往往在刚刚看到医生的一刹那,就会觉得自己的症状有缓解的迹象。而之后的身体检查表明,这完全是一种心理因素的作用。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最初就是指在人们在外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我相信的机能,这种机能让他们心情舒缓,摆脱困境。例如,在抗生素药物发明之前,医生们对待猩红热这样的症状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但是为了能够让病人们相信自己的病症是能够治好的,医生们常常会给病人们开一些对治疗无用的药物,帮助他们建立恢复病症的信心。而一些病人服用了这些药物之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医学界的一大谜团。直到人们发现“安慰剂效应”时,才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由此可见,心理作用对于人类有着极为神奇的作用,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病症的困扰。“安慰剂效应”一经心理学发现研究之后,就被扩展到了各个领域,被人们广泛地研究。但直到今天,这种效应究竟能够给予人体多大的能量,对人们有多大的益处,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在管理学领域,“安慰剂效应”也被视为是一个重要的法则。有人曾进行过一个专项的研究实验,对这种效应的心理作用进行了检测:实验的对象是从一家企业当中挑出来的三十名员工。这些员工每天的工作和其他的员工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研究者每天向这些员工灌输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本身的卓越成就。在这种长时间的心理暗示下,这些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比其他那些没有接受过这种心理暗示的员工要高得多。由此可见,“安慰剂效应”的心理能量在用于企业管理时,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当人们在接收到一种心理上的强烈暗示之后,就会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他们接受的这个影响是正面的,那么他们所反映出来的表现也将是正面的;如果他们接受的影响是负面的,那么他们所反映出来的表现就会比较消极。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善用心理力量来鼓舞员工努力工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但问题在于,管理者必须要保证他们所提供的这种心理暗示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那么企业究竟如何使用“安慰剂”呢?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平时多和员工进行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建立一个良好而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员工才能够对企业产生信赖感,产生亲切感。这个时候,企业就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和引导的方式来扩大这种正面的心理,让员工切实感觉到企业宣传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在这种正面力量的影响下不断地去寻求自我的良好表现,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
当然,企业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安慰剂效应”虽然被科学证明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这种效应毕竟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如果企业仅仅依靠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想要做好管理,无疑是痴人说梦。心理作用毕竟还是次要的方法,要想让企业真正腾飞,管理者需要做更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69。飞轮效应:工作不会白费
要让一个静止的飞轮快速地运转起来,你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你或许会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力量的消耗而选择放弃,但如果你能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所用的每一分力量都不会白费,飞轮的运转会越来越迅速,你所施加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你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让飞轮高速地运转起来!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渴望获得成功的时候,你就需要像推动飞轮一样,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你或许会为此而承担巨大的压力,一切都会很艰辛,但当你的努力付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面的路就会越走越轻松。
这就是“飞轮效应”给予人们的启示。当一个管理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后,你的付出会感染其他人跟随你一起努力前进。
经常会有管理者抱怨自己的员工不够努力,使自己的计划和愿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然而根据“飞轮效应”的提示,我们或许可以学着将责任归结到管理者自己的身上。你应当仔细想想究竟有没有将计划完美地诠释给你的员工,他们到底有没有真正了解你的想法。当你没有伸手去推动飞轮时,你的员工就没有理由去相信你的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克罗格公司的总裁、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成功实施改革计划的方法,无疑是符合“飞轮效应”的。从改革计划制定完成的时候起,柯林斯就清楚地知道,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这个计划发布给员工,然后让他们遵照自己的指示去行动,那么他将遭受到巨大的阻力,这对计划的实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柯林斯没有强行去发布自己的计划,也没有选择用告知的方式来打动员工,他选择了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推动改革的飞轮,让员工从实际的效果中去寻找答案。随着柯林斯改革之后企业成绩的上升,员工开始充满了信心,他们完完全全地相信了柯林斯的改革计划,开始积极地投入柯林斯的改革当中。克罗格公司的飞轮,从此开始有效地转动起来。
此后,吉姆·柯林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一改革成功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在改革进行之前,为了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道路,我伤透了脑筋。我对一千四百三十五家大企业进行了长期的调查、比较和研究,幸运的是,这给我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任何一个公司在从优秀到伟大的转变过程中,依靠的都是清晰的思路和坚定不移的执行力,而不是依靠所谓的灵感。要想成功,我们就需要排除一切干扰,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柯林斯的话告诉人们:一切成功的获得,都不会像你想象之中那样简单。你需要用努力和汗水,去换取那些飞轮的运转。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去推动飞轮,那么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也就不会获得机会。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所有的成功的获取,都来自于一样东西,那就是实践。”管理者要有效地实现管理,不是动动嘴皮子,或是拿出一个抽象的、让人难以琢磨的概念那样简单。管理者要记住,企业管理的成功,需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你的成果放在员工眼前,比任何煽情的演讲和鼓动都有效果。当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了,自然会看到成果,而初步的成果,就会换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你会从中得到更大的成果。只要努力,必然成功。
70。隧道视野效应:别只盯着眼前
我们都知道“坐井观天”的故事,青蛙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它的目光和视野无法脱离井口的大小。在管理学上有着一个与此极为类似的认识:当一个人身处隧道当中时,他能够看到的,就只有前后非常狭窄的范围而已。
在游戏市场上著名的“《冠军足球经理》分家事件”曾经轰动一时。最初的时候,这款游戏的开发小组SI和EIDOS公司合作,推出了这个游戏。由于游戏本身的数据库设定是以真实的足球世界为背景,因此一经发售,立刻引起了广大球迷玩家的强力追捧。然而随着这一游戏品牌的逐渐扩大,SI和EIDOS公司也走到了合作的尽头,双方决定分家。EIDOS公司认为,《冠军足球经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游戏,因此在所有权的选择上,他们拿下了《冠军足球经理》的品牌,希望借此继续引导市场。而SI公司则将这款游戏的真实数据库完全保存了下来。
自认为可以从这一品牌中得到良好收益的EIDOS公司,很快推出了他们的新游戏《冠军足球经理5》。与此同时,SI也开始和SEGA公司合作,以《足球经理》为名,开始新游戏的开发。两款游戏上市之后,EIDOS突然发现,自己握在手中的品牌效应,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引导作用的空壳。人们纷纷将热情转移到《足球经理》游戏当中,很快这款游戏成为市场的新宠儿。至于《冠军足球经理》,已经早被玩家们丢到一边了。
EIDOS公司的失败在于,他们的目光实在是过于短浅,过分高估了商业中品牌效应的作用。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让《冠军足球经理》游戏风靡全球,吸引玩家们投入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是游戏本身和现实的紧密联系。换句话说,真实的数据库设定和庞大的资料系统,才是这款游戏的精髓所在。他们只看到了品牌效应在短期内吸引玩家的作用,而忽略了用实际内涵做出新品牌的长远利益,这让他们最终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可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长远利益永远比眼前利益更加值得追求。如果只着眼于眼前的话,那么你的发展道路无疑会越走越窄。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罗克从报纸上知道了一家叫做麦当劳的汽车快餐店在当地很受欢迎。克罗克感到其中孕藏着无限的商机,于是他就找到了麦当劳兄弟,表示各出一部分资金,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城市开设分店,扩大经营。然而让克罗克失望的是,麦当劳兄弟对于餐厅目前的经营状况非常满意,他们不愿意承担开设分店的风险。在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只同意让克罗克参与餐厅的运营,但对于开分店的建议仍然不赞同。
克罗克加入到餐厅之后,很快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例如送货上门扩大业务范畴、增加服务和食品的种类来吸引顾客等等。在克罗克的管理之下,麦当劳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面对此情此景,麦当劳兄弟开始逐渐将管理的权力移交给了克罗克,自己则安心地只顾数钞票了。随着麦当劳的发展,克罗克越来越意识到:这两个兄弟并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他们只希望这家餐厅能够保证他们足够的生活开销就可以了。因此,克罗克决定出资买下麦当劳,独立发展快餐事业。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克罗克以接近三百万美元的价格,将麦当劳变成了自己的公司。麦当劳两兄弟兴奋地数着钞票之时,或许根本没有想到,日后麦当劳的品牌价值,远远是这个数字的百倍以上。
四十多年之后的今天,麦当劳在全球的一百多个国家拥有七万家以上的分店,克罗克当年的支出跟现在麦当劳的收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克罗克用自己的远见开辟了一个快餐业的帝国,而麦当劳兄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苦心打造的快餐店成为别人的商业工具。
这告诉我们,远见和洞察力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如果你没有想象过你未来的发展,那么很遗憾,在商业的道路上,你注定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第七章 怎样管理才获利
引言
管理者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企业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从而最终获得利益。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没有不变的管理办法,只有永恒的企业利益。能够通过管理让企业获利,就是最大的成功。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能够让企业获取最大利益的管理,就是最成功的管理。
71。青蛙法则:危机时刻存在
中国古代的先贤孟子曾经教导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无论处在怎样安乐的环境当中,你都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如果忘记了危险的存在,那么最后你很可能会被呼啸而来的浪潮所吞没。
生物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面,然后慢慢地给容器加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