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士最初到达非洲时,他们拥有的只是《圣经》,我们拥有的是土地。他们
对我们说:‘让我们来祈祷吧。’于是我们便天真地把眼睛闭上了。等我们
睁开眼睛时,情况却倒过来了。结果我们拥有的是《圣经》,而他们拥有的
却是土地了。”
勇敢机智的故事
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
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
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于他能说善辩,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到
楚国去,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
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春秋时期尺子小,一尺合现在的
7 市寸左右)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
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
“好,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
来时,他们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
晏子到楚国那天,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
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谁都说不
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
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
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
楚国来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
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
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
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再
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准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
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
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
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
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
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轻轻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桔子生在江南
一带的叫做桔,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
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可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因为两个
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
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没想
到,反叫他给耍笑了。”
弦高智退秦师
公元前 627 年,春秋诸侯国中的郑国国君文公去世了,举国哀丧,穆公
刚刚继位。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二月里北风刺骨,寒气袭人。郑国商人弦高赶着 12
头肥牛缓缓走在通往洛阳的大路上,一边走一边算计着:快春耕了,牲口一
定特别抢手,再说天这样冷,大家也会吃点牛肉御寒,所以这 12 头牛肯定能
卖个好价钱。等拿到了钱,我就……
还没等他盘算好,迎面就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等跑近一看,原
来是相熟的一个贩布同乡。那同乡一见弦高,一边抹着额上的汗水,一边气
喘嘘嘘地说:
“弦高,大事不好啦!秦国派兵攻打咱们来啦!我亲眼看见秦国大将孟
明视率 300 辆兵车浩浩荡荡向这里急行军,真吓死人啦!我连布都不要了,
回去带上老婆儿子到别国躲躲。你也别卖牛了,快回去准备一下吧!”说完,
转眼跑得无影无踪了。
弦高也大吃一惊,心想:“文公刚刚去世,丧事才办完,新国君也才继
位,哪有心情准备防御敌人偷袭呢?该死的秦国,太狡猾了,竟趁人家国难
时派兵进攻,不行,我不能让他们阴谋得逞。”可转念一想,“兵贵神速,
秦军为了这次偷袭一定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我现在赶回去送信,恐怕话还
没说完敌人就到跟前了,想准备抵抗也来不及了!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忽听“哞”的一声牛叫,弦高扭头一看,不由计上心来,“有
了!就这么办……”
再说秦国大将孟明视指挥着 300 辆战车日夜兼程,企图突然发动攻击,
攻下郑国。只见他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下达命令:“全军听令,
飞速前进,不得停顿。攻下郑国,人人论功行赏;贻误战机,杀无赦!”
雄雄铁骑卷起滚滚尘烟迅速向前奔腾,转眼就到了郑国边邻的滑国地
界,却见到前队先锋派人来报;郑国使者路旁相迎,前来奉旨犒军。
孟明视闻报一愣,心中琢磨:郑国怎么会这么快知道消息,难道其中有
诈?于是他下令全军不得扎营,就在队列中接见郑国使者。
原来郑国使者就是弦高,他急匆匆改道来到这里,赶着牛,买了酒,假
称是奉郑国国君命令前来犒劳秦军。一见孟明视,他镇定自若地先施一礼,
然后清清嗓音说明奉旨犒军来意,同时假装十分热切地说:“这只是国君的
一点小心意,算不得什么!等将军到了敝国,我们国君亲自要为您接风敬酒,
还要大宴三军将士。”
孟明视仔细地观察着弦高,见他彬彬有礼,气度轩昂,没有一丝惊慌之
色,不由泄了气,心想:看样子郑国早就有了准备,居然跑这么远来警告我
一声;而我军连日急行军,又累又困,以劳待逸,非战败不可。于是他假意
说:“哪有此事?我们根本不打算去贵国。”
“那怎么行!”弦高装出一脸急切的样子,“我们郑国大将军率全军正
在前面国界上等着欢迎您呢!您可不能不去啊!”
一听这话,孟明视越发相信郑国军队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决定马上收兵
撤退。可他又十分好面子,只好装模作样凑近弦高耳边故作机密地说:“不
瞒您,我们此行是要攻打滑国的。”
弦高离开秦军队伍后,急忙火速赶回郑国,把情况报告给国君,集合军
队作好一切战斗准备。而孟明视根本没料到这个郑国使者是冒牌的,只好灭
了滑国后垂头丧气地领兵回国了。
郑国百姓躲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无不奔走相告,称赞弦高是一个机智
爱国、见义勇为的大英雄。
孙叔敖锄打两头蛇
春秋时候,楚国斯思(今河南淮滨东南)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个
叫孙叔敖的少年。他敦厚质朴、聪明能干,又很乐于帮助他人。
有一年盛夏,天热得叫人透不过气,毒辣辣的太阳烤得人头晕眼花。许
多村里人干了一天农活回家后都中暑躺倒了。听着大家痛苦的呻吟声,孙叔
敖心里难过极了,怎样才能帮帮大伙儿呢?对了!他突然记起一本药书上讲
到,有一种草药煮了可以解暑,村边山上正好就有这种草药,自己何不去采
一点回来试试。
想到这儿,孙叔敖马上戴上斗笠,扛起长柄药锄,急匆匆向村外的高山
跑去。
山势崎岖,孙叔敖顺着山脊的背阳处,踏着高低不平的山路搜寻着。突
然,他双眼一亮,前面大石旁正长着一些要找的草药。孙叔敖心中一喜,急
忙往前迈步。突然,“嗖”地一声,身边灌木丛里窜出一条蛇,昂着两只三
角脑袋,嘶嘶地吐着舌信。
“啊?两头蛇!”一股凉意一下子浸透了孙叔敖全身,耳边响起村里老
人的话:双头蛇是阎王爷的坐骑,见了它的人准活不到第二天。
孙叔敖顿时乱了方寸,扭头就往回跑,可是跑着跑着,他慢慢停下了脚
步。想“自己反正是要死了,跑有什么用?如果别人再看到这条蛇,不也活
不成了吗?不行,一定得打死它!”想到这儿,他定了定神,用力攥了攥手
中的锄把,坚定地走了回来。
那蛇还在原处盘着,晃着两只脑袋逞威风。孙叔敖一个箭步冲上前,抡
起药锄狠狠地打下去,一连几锄,两头蛇便送了命。他又马上刨了一个深深
的土坑,把死蛇埋了起来,然后飞快地采下一大捧草药,向山下跑去……
喝了草药汤,大伙儿都感觉好多了。可孙叔敖想到自己已活不到明天,
不由得闷闷不乐。细心的母亲马上注意到了,经过询问,孙叔敖把白天发生
的事一口气讲了出来。
孙夫人听完慈爱地笑着说:“傻孩子,你做得对!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
替别人着想。你的担心是多余的,谁听说过看一眼什么恶物就会死人的?你
细想想就明白了。”
听了妈妈的话,孙叔敖这才恍然大悟,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
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外黄小儿,是秦朝末年外黄且(今河南省杞县南)的一个 13 岁的少年,
由于他机智勇敢地说服了项羽,从项羽的屠刀下救出了全城的百姓,一直被
世人传颂,可惜的是,他没有留下姓名,后人只称他是外黄小儿。
秦朝末年,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互相争夺天下。
一天,汉王刘邦派大将彭越等人袭击了楚军的运粮队。并乘机接连攻下
了外黄等 17 座城池,还住进了外黄城,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吩咐一位楚军大将守住成皋,自己领兵去攻打彭越。
项羽带兵攻打了好些日子,才把外黄城攻下来。城攻破了,彭越逃走了,
可城里的老百姓却面临着一场灾难。
原来项羽对外黄城里的老百姓帮助彭越守城十分恼怒,进城后下了一道
命令,要把全城 15 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抓起来活埋,以发泄自己的愤怒。
消息传开后,外黄的百姓非常惊恐,城内一片哭声,谁都想不出解救亲
人的办法。就在这时,一个 13 岁的少年,挺身而出,走进楚军军营,要求拜
见楚霸王。
项羽听说有个少年要见他,觉得很奇怪,就吩咐卫兵领他进来。
项羽见他眉清目秀,举止大方,便很喜爱地摸了摸少年的脸,柔和地问
道:“你小小年纪,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
那少年对项羽说:“外黄城的百姓,受了彭越的欺压,敢怒而不敢言,
天天盼望着大王来救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都向着你啊。哪儿知道,大王进
城没有几天,城里纷纷传说,大王要把 15 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活埋。我以为大
王是个非常仁慈宽厚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而且,如果活埋了全城的壮
丁,对大王你只会有坏名声,不会带来好处。所以请大王撤回这道命令,以
安定民心。”
项羽一听,不由得发起火来,说:“彭越压迫外黄老百姓,那完全是真
的。可我领兵攻打外黄,老百姓为什么还帮助彭越打我?我就不信杀了城内
的壮丁,会有什么坏处!”
少年又机智沉着地说:“大王,外黄城的老百姓要是真的帮助彭越守城,
那么你至少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城。哪能彭越一走,就立即进城呢?可见,
老百姓并不是要和大王作对。但大王要是活埋全城的壮丁,老百姓还有什么
好讲的,只好等死了。不过,外黄城以外,还有许多城池,那里的老百姓听
说大王活埋投降的百姓,都会引起惊恐,今后谁还敢开城门迎接你。即使你
本领再大,攻占这些地方,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代价。这难道不是对你没
有好处,只有坏处吗?”
这些话真的讲到了项羽的心里,他担心外黄城以外的老百姓要是都把他
当敌人,和刘邦一起来反对他,那样,他也就很难取胜了。
想到这里,项羽打消了活埋百姓的念头,笑着说:“好孩子,你放心吧。
我就算有一肚子的气,见了你这样伶俐的孩子,气也没了。我这就派你去传
达我的命令:楚军赦免老百姓,不再伤害他们。”
外黄城的老百姓听了这个消息,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这个机智的少年。
赞扬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替老百姓讲话,说通了项羽,救了全城的百姓。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 2500 军士驻守在
西城县。
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 15 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
诸葛亮当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
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 20
个军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
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
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二
十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
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
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
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
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 15 万精兵来到这里,见
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
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我们只有 2500 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
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曹冲妙计护库吏
曹冲是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儿子,他聪颖过人,有许多像“称象”等表
现他聪明才智的动人故事。
他 7 岁那年春天,曹操心爱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破了。库吏(管
仓库的官吏)十分害怕。他知道,这事要是让曹操知道了,准会被杀头的。
怎么办呢?他想了好久,还是没想出法子来。最后,他只得冒冒险,打算把
自己绑起来,主动到曹操那里,当面请罪,恳求他宽恕。但这样做能不能保
住性命,还很难说。
当库吏绑着自己,带着悲观绝望的情绪,向曹操住处走去时,被曹冲发
现了。他像个小大人似的问:“你这是怎么了,这么愁眉不展的,还绑了自
己,有什么事和我说说好吗?”库吏便把老鼠咬破曹操马鞍的事告诉了他。
曹冲听了,便安慰他说:“放心吧,等到后天中午,这件事就会自然了结,
保你平安无事。”
曹冲又给库吏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下,就回去了。库吏半信半疑,因为
这办法能否成功,只有到后天才会知道。
曹冲从库吏那里出来,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找出小刀,在自己穿的单
衣上,一连割了几个小窟窿,像老鼠咬的一样。
第三天中午,曹冲穿上这件破单衣,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并带着忧
愁悲伤的表情,来到曹操面前,曹操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儿。曹
操指着身上的破单衣,不高兴地说:“听人们讲,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
就不吉利。现在,我的衣眼被老鼠咬破了,我怕有不吉利的事降临到我的身
上,这可如何是好呢?”
曹操一听,哈哈大笑,对他说:“这都是瞎说,没有一点道理。你不要
再为这点事苦恼了。”
曹操的话音还没落,库吏便走了进来,急忙跪下,把老鼠咬坏马鞍的事
报告了,请求曹操给他处分。
曹操听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对库吏说:“算了吧!冲儿的衣服在身
边放着,还被老鼠咬破了,何况马鞍在仓库里挂着呢。”
库吏的心里像去掉一块千斤重石,对曹冲有说不尽的感激。从心里佩服
这个 7 岁的孩子,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少年吴王断冤案
少年吴王,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亮,他 15 岁就继承了父亲孙权的王
位,所以称他为少年吴王。
一天,孙亮理完朝政,感到口干舌燥,吩咐太监到宫中仓库去取蜜浸梅
(蜜糖泡浸的梅子)。
那太监去了一会儿,便捧着银碗急急忙忙走来,跪着献了上去。孙亮接
过银碗打开一看却发现蜜糖里有好几个老鼠屎。他强忍心中怒火,命人把库
吏叫来。
库吏见了孙亮,急忙跪下,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心中十分害怕。
孙亮问:“刚才太监从你那里取来的蜜浸梅里,发现有老鼠屎。你说,
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库吏开口,那个取蜜浸梅的太监便抢着大声质问:“你是怎么管
库的?御库里为什么跑进了老鼠?还不如实招来!”
库吏一听是蜜浸梅中有鼠屎,吃了一惊。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急忙
说:“圣上息怒,容小人禀告。仓库里放的蜜浸梅,全都放在大瓶子里,封
装十分严密,老鼠根本进不去,怎么会有鼠屎呢?圣上如不信,可另派他人
去取几瓶来,当面打开,如有鼠屎,小人愿以脑袋向圣上谢罪。”
听库吏这么一说,孙亮心里有了疑惑:莫非是有人暗中捣鬼?他看了看
站在身旁的太监,太监正神色不安地瞪着库吏。于是,孙亮又问库吏:“以
前太监到你那里要过蜜浸梅没有?”
库吏偷偷看了那个太监一眼,只见他那恶狠狠的目光,正向自己射来。
库吏连忙低下了头,战战兢兢地说:“这……这……”
孙亮看到库吏心里有顾虑,便鼓励地说:“有话只管大胆讲来,有朕给
你做主就是。”
库吏听了,便壮了胆子,才说:“刚才圣上派去取蜜浸梅的这位太监,
以前曾多次去要过。小人认为这是专供圣上食用的,因此一直没有给他。别
人谁也没去向小人要过。”
孙亮一听,立即问那个太监说:“有没有这事?”
那个太监慌忙跪下辩解道:“报告圣上,从无此事,分明是他严重渎职,
而使老鼠跑进了御库。现在还想狡辩,按律条应立即斩首!”
孙亮此时心里已经明白了八分,他冷冷地说:“情况还没搞清楚,怎么
就能随便杀人!”
在场的大臣刁玄说:“这事交给法官审理去好了,圣上何必费心。”
孙亮摇摇头说:“这件事现在就可以搞清楚,没有必要交法官去处理。”
于是,他命人把蜜糖里的鼠屎,取出一个,剖开一看,鼠屎外湿里干。
孙亮大笑着对人们说:“你们想,鼠屎如果早就浸在蜜糖里,那它里外必定
都是潮湿的。如今这蜜糖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