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
能、地热等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因为树木可以吸收大
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由于人们烧煤或石油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
低“温室效应”。
                     
            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破坏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
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近些年来,工业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
等制冷装置,排放出大量的氯氟烃(氟里昂)等气体进入大气。这些化学物
质在低空极易分解,可以上升到高空的平流层(又叫臭氧层),在那里受到
阳光照射,氯氟烃分解出自由氯离子,参与一系列破坏臭氧层中臭氧的反应。
反应的结果使臭氧(O3)变成了氧分子(O2),使臭氧遭到破坏。臭氧层中
的臭氧,具有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性能,从而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
外线的伤害。为此,人们称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由于人类活动使臭
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就会增多,将会严重损害
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
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
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 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
增加 2%。80 年代,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 9~10 月急剧减
少。1985 年公布的测量结果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
“空洞”已扩大。1987 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为了保护臭氧层免受破坏,全世界共同采取“补天”行动。1985 年 3 月 22
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签订;1987 年 9 月 16 日,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订。1990
年 6 月 29 日,又对上述议定书进行修订。中国于 1991 年 6 月 14 日在修订后
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上签字。1992 年 11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丹麦首都哥
本哈根召开《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四次会议,进一步修正和调整消耗
臭氧层物质的使用时间。
                     
                酸雨
        
     酸雨,顾名思义,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 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称
为酸雨。分析表明,酸雨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
的 90%以上。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
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进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这
些气体在局部地区富集,在水的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再经氧化作用等复杂
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形成硫酸或硝酸,这两类强酸随雨、雪、雹、
雾等降落地面,便形成酸雨、酸雪、酸雹、酸雾等,统称酸雨。由此可见,
酸雨也是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降落河湖,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

殖乃至大量死亡;酸雨降落土壤,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
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多少
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酸
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防治酸雨最
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
要是由于燃烧高硫煤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水污染
       
    水污染指人类活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作用而引起水质
恶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用途的过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
城市污水造成的。主要的水污染物有以下几种:①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
冶金、金属加工、人造纤维等工业废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造纸、制碱、
制革、炼油等工业废水是造成水体碱污染的来源。电镀、采矿中的氰化物也
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②重金属污染。汞、镉、铬、钒、钴、铜等会造成
水体的重金属污染。③耗氧有机物污染。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和造纸工业废
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它们进入水体后,在水中被分解时消耗水中溶解的氧,
所以人们称这些有机物为耗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
低,有机物又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发生腐败,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等恶臭
物质,使水变质。④植物营养物质污染。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水
进入水体,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从而使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
恶化,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富营养化)。⑤难降解有机
物污染。含有机氯农药(DDT)、多氯联苯(PCB)和有机磷农药等的污水进
入水体,它们都难被微生物分解,通过食物链逐步浓缩造成危害。⑥热污染。
火力发电厂、某些工厂的冷却水,是水体热污染的主要来源。热污染使水温
升高,不仅可直接导致某些水生物死亡,而且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严重
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据《199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据中国七大水
系和内陆河流的 110 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
类的占 32%,三类的占 29%,四、五类的占 39%。淮河、松花江、辽河流
域水污染严重。
    控制和进一步防治水污染,要从控制废水的排放入手,将防、治、管三
者结合起来。“防”是指采取改革工艺、重复利用废水、回收有用产品等方
法,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工业废水量,并尽可能降低水浓度,将进入水体的污
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治”是指在考虑水体自净能力的前提下,对进入水
体的废水采取无害化处理,使其不致影响水体的卫生性状及经济价值。“管”
是指要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水污染
的防治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对生存环境
的污染。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采矿业的废石、煤矸石;工业生产中的高炉渣、
钢渣等;农业生产中的秸杆、人畜粪便;核工业及某些医疗单位的放射性废

料;城市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占用土地,
损伤地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占了大
量土地,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埋掉了绿色植物,
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
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有毒的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
物和动物,降低土壤肥力。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一方面减小了水体面积,容
易引起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污染了水体,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
利用。③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了以大气、
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如
传播鼠疫等。
     实际上,人们通常所说的固体废物,并不全是一点用途也没有的废物,
只是相对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某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
往往又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为此人们又称废物是“放在错误地点
的原料”。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目前,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的主要措施是:改革生产工
艺,减少废物产生量;发展物质利用工艺,使前一种产品的废物成为下一种
产品的原料;把固体废物纳入资源管理的范畴,制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等。
利用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矿物废料作建筑材料、填垫材料;做冶金、
化工、轻工等工业原料;利用含碳、油或其他有机物的废物回收能源;利用
含有土壤、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废物制作土壤改良剂和肥料等。相信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多地将固体废物变为有用的资源。
                      
             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之一。一方面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数
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
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粮食仍然不能自给。85%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缺
粮国的地位,目前世界上约有 5 亿多人口处于因缺粮而造成的营养不良状
态。从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分布结构的变化趋势看,饥饿正从南亚转移到非
洲大陆。另一方面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过剩,资本家将垄断的商品粮
积压起来。这说明目前世界的粮食问题,主要的不是世界粮食总产量不够,
而是地区生产不平衡。世界粮食问题一直未能缓解的主要原因是:①殖民主
义长期侵略留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单一经济的恶果还没有消除;②发展中国家
农业生产落后,粮食单产低,人口又增长过快等。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
是发展中国家要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提高科学技术,二是要控制人口的过快
增长。
                      
           水资源紧张
        
     目前,全世界有 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许多国家正在闹水荒。特别
是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用水量大大超过当地水源的供应能力,
缺水问题更为突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据统计,每人每天喝水、
煮饭、洗衣等,平均约用水 40~50 千克。生产 1 公顷水稻需水 18000 吨,生
产 1 吨钢需水 100 吨。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发展,人们对水的需要量日益增

加。据统计,现在世界每年的用水量比 1900 年增加将近 10 倍。而地球上可
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2.5%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又是
目前还难以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江河水、
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0.3%,是极为宝贵的资
源。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人们活动对江湖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
危急的警钟已经敲响。
                    
           能源问题
       
    能源问题,通常是指能源短缺问题。从目前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总量
来看,能源的供需大体上是平衡的。但是,由于能源生产与消费在地区上存
在着不平衡,使得世界上某些国家出现了某种能源短缺问题。对某些国家来
说,由于能源资源贫乏,或者能源需求增长过快,以及战争破坏等因素影响,
会在某一时期出现能源紧缺的问题。但从人类社会整个历史时期及其进程来
看,可以说并不存在能源短缺问题。据一些能源学者估计,地球上现有石油
和煤炭的探明储量分别够用几十年到几百年。而这探明储量仅是反映了现有
科技水平下的勘探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煤炭的探明储量
还会增加,而且人类还在不断开发出新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等的利用。
如果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技术获得成功,人类就可以利用氢气做能源,
将会进一步解决能源问题。因此可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人类完全可以解决现阶段的能源问题。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指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
模扩大和发展的过程。据 1987 年统计,世界城市人口已近 23 亿,约占世界
总人口的 43%。近年来,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更快。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城市化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农
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就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主要问题有:①环境质量下
降。随着城市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废物大量产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②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而失业队伍的
扩大又会影响社会治安,使犯罪率升高。③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如在有
些国家的城市里,一些人住在卫生条件很差的贫民窟和棚户区里。

      祖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优越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从半球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的北部。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台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四个省、自治区。全国绝大部分领土处于春夏秋冬四季分
明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领土处于长夏无冬、终年常青的热带。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面面临着世界上
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我国西北已经深入到亚欧大陆的腹地,是一个海陆
兼备的国家。
    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纬度位置决定了全国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气
候类型,使我国具有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为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的
资源条件。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东临广袤万里的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深受海洋的影响,带来了湿润空气,降水充沛,利于农业生产;濒临大洋便
于发展捕捞和养殖事业,开发海洋资源;濒临海洋便于我国同海外各国往来,
发展航海事业;我国西部深入内陆,便于我国同俄罗斯、中亚、西亚以及欧
洲陆上国家的直接来往。
       
辽阔的国土
                    
    领土面积
    我国领土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两国,居第三位。
    疆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约为北纬 53°34
′)。
    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海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为北纬 3°51′)。
    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约
为东经 135°05′)。
    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约为东经 37°附近)。
    我国南北跨越近 50 个纬度,南北相距约 5500 千米。它造成了我国南北
在同一时间季节的不同和冷暖的差异,也使我国南北产生了昼夜长短的不
一;我国东西跨 60 多个经度,东西相距 5200 多千米。当我国东部金色阳光
洒满大地的时刻,我国西部帕米尔高原上还在满天星斗的深夜之中。
    疆界长度和陆上邻国
    陆疆长度:我国陆上国界线长 2 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我国陆上共有 15 个邻国,包括是俄罗斯、朝鲜、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尼泊尔、锡
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岸线长度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国同朝鲜之间的鸭绿江口,南至中国同越南之间

的北仑河口,全长 1.8 万多千米。
    濒临的海洋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
濒临太平洋。
    隔海相望的国家
    东有日本、韩国,东南有菲律宾,南有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
国。
    领海和内海
    内海:从自然地理角度讲,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岛屿、群岛所包围,
有狭窄水道或海峡与大洋相通的海,叫内海,又称“内陆海”“封闭海”“地
中海”。如渤海、地中海、波斯湾等。因之,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领海:沿海国家行使主权的海域,包括领海下的海床和底土。领海宽度
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规定,由沿海国家自行宣布,从本国海岸线向海上延伸
3~200 海里不等。我国政府宣布我国的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
    海峡
    我国有许多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个。
    台湾海峡:位于我国福建和台湾两省之间,南北长约 380 千米,东西平
均宽约 190 千米,最狭处仅 135 千米。它是东海与南海之间的交通要冲,鱼
产丰富。福建一侧海岸曲折,多良港和岛屿;台湾岛一侧多平直的沙岸,沙
滩广布。台湾海峡海水不深,有 3/4 的水域深度在 60 米以内。海峡水域有澎
湖列岛。
    琼州海峡:位于广东雷州半岛与海南省的海南岛之间。最狭处仅 18 千
米。该海峡是我国内海的一部分。
    半岛和岛屿
    半岛:我国较大的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沿海有大小岛屿 5000 多个,多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之中。台湾
岛、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是我国著名的岛屿。
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
    我国政府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发展经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将我国领土划分为以下三级行政区: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国家在必要时,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
    香港:1984 年 9 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中国政府将
在 1997 年 7 月 1 日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1987 年 4 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将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祖国的地形
地形的概况
    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通常,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

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趋势。
    地形的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表形态壮丽多姿,有面积广阔的
高原和平原,有众多连绵起伏的山脉,有大大小小的盆地,也有岗峦起伏的
丘陵。在多种多样的地形中,以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在内的山
区面积比较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 2/3。这是我国地形在形态构成上的一个
重要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高
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在我国西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达 4000 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在第一级阶梯以东,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 1000~
2000 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 500 米以
下。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
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势的优越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海上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我国
河流因地势之故,多西源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因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
梯过渡地带河水湍急,产生了巨大的水能资源。
地形的分布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界
上。由数条平行山脉组成,东西长达 2500 多千米,呈略向南凸的弧形。平均
海拔在 6000 米以上,7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 50 多座,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达
8848.13 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该山脉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大山脉,它是由
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
川省的西部。面积约 230 万平方千米,是以一系列东西横亘的高大山脉为骨
干的山地性高原,平均海拔达 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
界屋脊”之称。高原面起伏平缓。四周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
雅山等环绕。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甘肃和新疆边境,以
及祁连山麓,北接蒙古,南抵长城。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