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国百姓痛心疾首,引为国耻。
    西欧四国,特别是法国的惨败有其深刻的历史教训。最突出的一点是西
欧四国的和平麻痹思想。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一触即发,四国仍然视而不见,
简直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1940 年 1 月 9 日,一德军少校乘机飞越比利时边
境时被迫着陆,他随身携带的德军进攻荷、比、卢、法的作战计划被法军截
获。对此法国的军政要人竟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恫吓”而不屑一顾,法军的
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坦克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装备,新式飞机就更
少,甚至军官们的手枪也很缺乏。直到战争已爆发一个月之后,法国才到意
大利去订购手枪!军队严重缺额,前线的 60 多个步兵师中只有 31 个师满员,
且部队缺乏训练,作风松弛。德国大军已经陈兵边界,法军军官考虑的却是
“如何公平合理地安排休假”,频频地组织文艺演出,组织音乐会、舞会和
各种球类比赛!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岂有不败之理?西欧的战败,把
残余英法联军推向了死亡之角——敦刻尔克。

              发电机计划
                     
    英法联军残部在比利时西临海峡的敦刻尔克地域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中最著名的大撤退。英国人实施该项军事行动的代号是“发电机计划”。
    1940 年 5 月 10 日爆发的德军闪击西欧四国的作战,使当时部署在西欧
的英国远征军及法、比、荷联军陷入极度被动局面,在德军疯狂的立体进攻
面前,联军的抵抗显得软弱无力,几百万军队丢盔弃甲,一路溃败。当德军
的坦克集团军像一把锋利的魔剑直插到英吉利海峡时,不过用了短短的 11
天。5 月 21 日,德军快速部队分割了英法联军的战略正面,并把已夺占的荷
兰、比利时两国的空军、海军基地作为前进基地,封锁了英吉利海峡北部的
加来海峡水域,阻止了英军的增援。英、法、比、荷联军的约 40 个师在比、
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陷入重围,孤守无援,似乎已无力继续抵抗了。
    敦刻尔克地区是濒临英吉利海峡的一块开阔的海滩,既无有利的地势可
凭守,又不可能在海滩上修筑坚固工事。况且,联军一路败退,早已溃不成
军,斗志消沉,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敦刻尔克地区的面积充其量也就
是百十平方公里,40 个师的 38 万多人拥塞在内,一发炮弹或炸弹落下就会
有一群人倒下。退守在敦刻尔克的联军,在东面、北面、南面都是德军装甲
铁骑,西南是滔滔的大海,空中有德军的飞机,脚下是松软的海滩,没有弹
药,没有给养补给,更不可能有增援的作战部队,真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
无门,处境极为危险。如果说还有一线生机,那么就是由敦刻尔克,渡过英
吉利海峡,从海上撤退到英国本土。
    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主持下,英军统帅部迅速拟定了“发电机计划”,
积极进行各项准备,等待并努力创造实现这一计划的机遇。“置于死地而后
生”的英法联军也似乎突然警醒了过来。就在德军只要再挺进 16 公里即可完
成包围的紧急时刻,英军两个不满员的师和 65 辆坦克,突然向拥有 400 辆坦
克的两个德军装甲师发起猛烈的反突击,并取得成功,重创敌军,俘敌 500,
希特勒和德军的高级将领大为惊恐,担心装甲部队孤军深入会遭不测。希特
勒于 5 月 24 日下午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希特勒为什么会失算呢?这
一问题曾经使战史专家们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有人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希
特勒想保存坦克部队的实力,以便迅速南下击败法国,进而迫使英国言和。
德国空军头目戈林也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完全能够消灭拥挤在敦刻尔克
滩头的联军。所以,希特勒就把消灭敦刻尔克联军的任务交给了德国空军。
希特勒这一停止进行坦克追击的命令,为联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喘息机
会。丘吉尔立即公开发表演讲,号召全体英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去营救反法
西斯的战士和亲人。英国平民群情激昂,他们积极地行动起来了。5 月 26 日
18 时 57 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海军抽调了 1000 余艘舰船
冲过德国空军的封锁,分几路奔赴敦刻尔克地区。与此同时,还从英国本土
各沿岸港口、码头驶出了近 8500 余艘各型各类的民间船只,有各种各样的渔
船,有五颜六色的游艇,也有各种吨位的油轮、驳船,甚至连体育运动学校
的舢板船也加入这浩浩荡荡的船队之列。这些由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的船队
中有富人,有穷人,有老人,有妇女,也有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从四面八方
前赴后继地往来于英吉利海峡。英国空军和法国空军残部也参加空中掩护作
战。自 5 日 26 日至 6 月 4 日,一共从敦刻尔克地域撤退了 34 万多人,其中
英军 22 万人,法军 8 万多人,还有少数比利时军队。联军撤退时,武器装备

丢弃殆尽,英军共损失 2400 门火炮、700 辆坦克,各型舰船 226 艘,各型飞
机 302 架。醒悟过来的德军于 6 月 4 日占领敦刻尔克时,只截住了未能及时
撤走的 4 万法军。“发电机计划”的胜利实施,为联军保存了大批的有生力
量,其中绝大部分后来成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骨干。英国人民在这次军事行动
中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民心士气,特别是民间船只的
快速行动能力都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被称为是“战争史上
的一大奇迹”的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在敦刻尔克作战中吃了个哑巴亏,到嘴的肥肉丢了,煮熟的鸭于
飞了。他恼羞成怒,发誓非要灭亡英国不可。英国又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

             海狮计划
                   
    德国法西斯进攻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代号为“海狮计划”。
    1940 年 6 月,德军占领了整个西欧大陆,从此,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
的全部西欧海岸已被德军控制。英伦三岛陷入了困境。此前,英军在敦刻尔
克大撤退中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只剩下 500 门火炮和 200 辆坦克。空军
也受到很大削弱,仅余下 1300 多架作战飞机。至于海军也因德国海、空军的
封锁,失去了与法国舰队合作的条件。大英帝国从封锁者的地位,一变成为
被封锁者,形势岌岌可危,希特勒为了对付苏联和避免两线作战,需要拉拢
英国,诱其妥协投降,当德向英国提出的“和平建议”,再三再四地遭到英
国的拒绝后,希特勒终于做出了对英实施“海狮计划”的作战决定。原先企
图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强渡英吉利海峡,后因船只准备、后勤供应和天候等方
面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最后决定单纯以空中进攻迫使英国投降。整
个不列颠之战其实就是战争史中大规模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希特勒曾扬
言:以空军这把钥匙就足以打开英国防御之大门。
    为了实施空中进攻作战,德国空军集中了3个空军集团军,作战飞机2400
余架。而当时的英国只有防空歼击机 700 架,高炮 200 门,还有轰炸机 500
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不列颠之战就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上空,在大
英帝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了。
    德国空军为迅速夺取制空权,袭击的重点为英国空军的机场,其特点是
空袭活动极其频繁,空战十分激烈,从 8 月中、下旬开始,德国空军每天出
动 1000 多架次,10 天内对英国 12 个空军基地进行了不间断和摧毁性打击,
英军损失飞机 286 架。飞行员亦伤亡甚重,幸存的飞行员经过连续空战已筋
疲力尽。英国空军虽然击落德机 380 架,但自身元气大伤,如果德国空军继
续袭击,英国空军将无法支持。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希特勒却突然鬼使神差
地改变主意,将空袭的重点转为轰炸伦敦。这就使英国空军得到了喘息的机
会,化险为夷。从敦刻尔克作战开始这是希特勒第二次犯“战场突然叫停”
的错误了。这是为什么呢?战后的历史学家们分析,似乎是一些戏剧性的偶
然条件影响了战争的进程。1940 年 8 月 25 日,英国空军派出 81 架轰炸机准
备空袭德国本土,主要目标是德军机场和工业基地。但那天天气不好,空中
云厚雾浓,有几架轰炸机迷失了航向,胡里胡涂地飞到柏林上空投下了炸弹。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一直沉浸在所向披靡的胜利气氛中的德国首都遭到空
袭,受了损失,丢了面子,希特勒恼羞成怒,决心报复,也把矛头指向了伦
敦。英军这几个轰炸机组返航后,由于炸错了目标,受到严厉的训斥,甚至
准备军法处置。这时发现,后继而来的德机轰炸目标已转向伦敦等主要城市。
结果前线机场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满身创伤、疲惫不堪的英国空军得到了宝
贵的喘息机会,进行休整和补充。战后曾有人风趣的说,正是由于这几个机
组迷航中的轰炸,拯救了英国空军,为粉碎德国的“海狮计划”立下了大功。
这些野史路评,正确与否,我们不必深究。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希特勒
认为轰炸伦敦,可以使英国首都陷入混乱,使英军统帅部瘫痪,这样德军的
登陆任务就可能简化,甚至不登陆也可以迫使英国投降。希特勒的决定也曾
遭到德军中许多人反对,但空军元帅戈林则坚决拥护,他企图在空袭伦敦的
过程中,诱敌空战,把英机消灭在空中,但是法西斯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那
一时期,虽然伦敦、考文垂、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普利茅斯等几个

大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火海中,受到严重损失。但是,作为战争有生力量的英
国空军却保存了下来,并很快恢复了战斗力,重创了德军,捍卫了英国,一
直坚持到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整个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军共出动飞机 4.6 万多架次,向英国投下
了 7 万多吨炸弹,损失飞机约 1500 余架。英国空军损失飞机 915 架,被炸死
炸伤居民约 8.6 万余人,100 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摧毁。英
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没有让一个德国士兵登上不列颠的土地。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赞扬英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高昂士气和大无畏精神时,曾
动情地说:“他们是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妄图迫使英
国退出战争的狂妄企图。德国空军这把钥匙始终也没有打开英国防御的大
门。”
     其实在不列颠之战的后期,希特勒也看到德国空军轰炸效果越来越小,
而损失越来越大,征服英国的希望渺茫了,于是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加紧准
备对苏联发动进攻。“海狮计划”已经流产,实际上变成了掩饰德军侵苏的
战略伪装。希特勒又犯一个更加致命的错误:在未攻下英国之前就调头向东!
两线作战,是兵家之大忌。希特勒逆天而行,还有不彻底失败的吗?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法西斯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
    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的方式,从数个方向
实施迅猛突击,消灭西部前苏军主力,尔后向前苏联腹地长驱直入,攻占莫
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前出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
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以迅速击败前苏联,于 1941 年入冬前结
束战争。为此,德军调集了陆军 190 个师、坦克 4300 辆、火炮 5 万门、飞机
5000 架、舰船近 200 艘、总兵力 550 万人。前苏联在西部边境地区,兵力共
268 万人,计陆军 170 个师、火炮 4 万门、坦克 2000 辆、飞机 2500 余架、
舰船 396 艘。德苏兵力对比约为 2∶1。苏军虽不占优势,但 268 万人也非同
小可,运用得当,也还是可以抵挡一阵,迟滞德军进攻的。可是,由于前苏
联最高当局对形势判断错误,缺乏应对突然袭击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损
失极其惨重。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德国空军突然袭击了前苏联西部边境内的 66 个
机场,并以停在机场上的飞机为主要攻击目标,开战仅 9 小时,即消灭苏军
飞机 1200 架。德国空军还对前苏联西部城市、交通枢纽、桥梁、渡口及重兵
集结地域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并在苏纵深内空投伞兵和利用当地反动分子,
对道路、桥梁、仓库、通信设施进行破坏。与此同时,大批德国坦克装甲部
队,在宽大的正面上向前苏联发起快速突袭。在空中与地面的快速立体攻击
之下,苏军失去了制空权,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中断,部队失去指挥,溃不
成军,损失惨重,被迫节节败退。战争第一天,前苏联空军就损失飞机 1811
架。战争第二天,西部军区空军司令科佩茨少将战败自杀,西部大军区司令
帕夫洛夫大将也受到军法审判,被处极刑,前苏联空军总局局长雷恰科夫中
将也被撤职并判以重刑。据德军宣布,至 6 月底消灭苏军飞机 3000 余架,至
8 月底已达5000余架,至12月 5日前,在5个半月中共消灭飞机8000~10000
余架!由于空中作战失利,苏军地面军队失去了空中支援掩护,任凭德军俯
冲轰炸机肆虐。战争初期,德军在前苏联西部地区进行了十余次重大的合围
战役,其中在明斯克,基辅、斯莫棱斯克、维亚兹马等 4 次重大的合围战役
中,每次合围苏军都在 30 万人以上,有两次甚至达到 60 万人。在短短 5 个
半月的时间内,德军歼灭苏军主力 380 余万人,并占领了西部边境 800~1200
公里纵深的前苏联国土。北部围困了列宁格勒,南部占领了基辅沿顿巴斯直
逼斯大林格勒,中部沿明斯克、斯莫棱斯克一直打到莫斯科,德军先头部队
小分队指挥员已经能够看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的那颗红星了。德军兵临城
下,悬剑莫斯科。
    但是,前苏联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前苏联
人民忍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进行了 4 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付出了 2000
余万人的流血牺牲,终于夺回了战略主动权并跨出国境,打到法西斯德国的
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战后,各国军事家对苏德战争初期前苏联所遭受的沉重打击,进行了种
种分析。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包括斯大林本人在内,被德国
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采取的战略隐蔽措施所迷惑,对整个战略形势
和战争爆发的时间、规模、方式等估计错误,以至战场准备迟缓,战备训练
不足,战略部署不当,缺乏应付希特勒闪电式突然袭击的足够准备所致。这

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刻骨铭心,全世界人民都是不应忘记的。

             肉馅行动
                   
    1943 年 7 月 10 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实施了大规模的登陆
战役。为隐蔽战役企图,确保登陆成功,在此役之前,盟军导演出一部成功
的欺骗伪装“剧目”。它的行动代号是“肉馅行动”。
    1943 年 4 月 30 日,在西班牙南部沿海城市韦尔发,海浪将一具尸体冲
上沙滩。死者身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战地服装,附近还有一只被撞坏了
的橡皮救生艇。西班牙当局发现这具尸体后,很快把他偷偷地运走了。从死
者身上找到的文件表明,他是英国联合行动司令部的参谋马丁少校,在乘飞
机前往盟军地中海联合舰队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落海身亡。当时,西班牙
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西班牙总参谋部便将马丁少校携带的文件拍成照片,
送给了德国人。德军仔细地研究了这些文件之后,认为都是“极有价值”的
重要情报。其中有蒙巴顿写给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的信,信中谈到两国
联合作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副总参谋长的一封信上说,为了迷惑敌人,
打算利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来掩护对希腊的登陆作战。德国人看到这些信
件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其实,这恰是英国情报机关布下的圈套,目的是将德军的注意力从西西
里岛引向希腊,使德军错误地布置抗登陆的兵力。英军情报机关从医院搞来
一具无人认领的死尸,给他穿上军服,随身携带的文件和物品,包括信件的
签名、图章和密封,完全同真的一模一样,足以证明死者是一位“年轻而重
要”的参谋军官。将尸体丢弃在西班牙的韦尔发,也是精心策划的。因为西
班牙与纳粹德国勾结很紧,韦尔发又处在从英国飞往北非的航线上,而且当
地当时的潮汐情况也适合这次行动。英国情报机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当时德
国驻韦尔发的领事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职业特务,将肥肉送上口去,他岂有不
吃的道理。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马丁少校”被装进一只里面放着干冰的大
木箱,然后送上潜艇,运往“飞机失事”地点。潜艇于 4 月 19 日启航,而“马
丁少校”的口袋里却装着两张 4 月 22 日的戏票存根,以表示那天晚上他还在
伦敦看戏哩。4 月 30 日,英国潜艇将“马丁少校”的尸体和橡皮艇秘密地扔
在距离韦尔发一英里的海岸上。
    接着,英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人员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要求西班
牙政府帮助寻找“飞机残骸”。驻使馆的海军武官还特地直接赶到西班牙海
军部进行交涉……。这一番形象逼真的表演,打消了德国人的疑虑。
    潜入英国本土的德国谍报人员传递回的也都是英国人故意提供的假情
报,证实了“马丁少校确有其人”。
    德国大本营很快报告给希特勒,这个纳粹头目对此深信不疑,并下令将
西西里岛驻守的兵力、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器材调往希腊,在西西里岛仅留
下两个师的守军。“肉馅行动”后 3 个月,西方盟军即在西西里岛的东南方
突入,攻占了这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全歼敌军 16.7 万人,盟军方面仅伤亡
21000 人。直至这时,希特勒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
    “肉馅行动”计划实施的始末,一点一滴都透着英国情报机关的精明,
他们在欺骗伪装计划中滴水不漏,连最细微的技术情节都处理得十分周全。
整个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令世人拍手叫绝,战争是火与剑的对抗,也是智谋的
较量。

              霸王计划
                   
    为开辟反法西斯的第二战场,盟军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其军事行动
的代号为“霸王计划”。
    1944 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逐渐有利。在太平洋战场,
日本陆军深陷中国大陆,海、空军也在与美军作战中连遭惨败,自顾不暇。
意大利政府已投降,美英已占领了罗马。苏德战场上,苏军发动了战略进攻,
德军一再溃退,大量的德军被调往苏德战场作战。根据这种态势,世界反法
西斯的同盟国决定在法国西海岸的诺曼底地区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开辟第
二战场,继而向欧洲腹地进攻,消灭法西斯德国。为确保登陆战役成功,盟
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调集盟军 36 个师,总兵力 288 万人,飞机 13700
余架,各型舰船 9000 余艘。艾森豪威尔上将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坐镇伦
敦。登陆战役中的第一梯队 8 个师组成第 21 集团军群,由英军蒙哥马利将军
指挥。登陆战役发起之前的 4 个月中,盟军已对法国西海岸全方位地进行了
大规模战略轰炸和欺骗伪装佯动行动,彻底摧毁了抗登陆设施和沿岸的近百
余个机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4 年 6 月 6 日凌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开始了,盟
军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开始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美军
王牌空降第 82 师、第 101 师和英国空降第 6 师在登陆地域两翼空降着陆,夺
占了两翼的交通枢续、渡口、桥梁和其他战场范围内的重要目标,配合登陆
兵登陆。紧接着,由蒙哥马利将军统率和第一梯队 8 个师如潮水般地涌向诺
曼底,英勇地扑向敌军并突击登陆。驻守在诺曼底的德军万万没有想到,倾
刻之间,天空中会出现几千架飞机和上万个五颜六色的降落伞。炸弹、炮弹
像雨点一样倾泄到他们的头上。此时,蓝黑色的海面上千帆竞发,无数的盟
军士兵呼喊着冲上海滩,刚刚还风平浪静的诺曼底转眼便成了血肉拼搏的疆
场。数量不及登陆部队零头的德国守军尽管做了一些抵抗,但犹如螳臂当车,
无济于事。经过 43 天的激烈战斗,诺曼底登陆战役以盟军的全胜而告终。登
陆的盟军开始向欧洲腹地进军。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