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巧判遗银
                  
    有个卖油郎叫洛孝,一天,在卖完油回家途中拾得钱袋一只,内装银子
30 两。回到家中,他母亲叫他立即把钱还给失主。
    洛孝赶到了原来拾到钱袋的地方,正好失主在呼天喊地地找银子,洛孝
就把钱袋还给了他。但想不到的是,可恶的失主不但不表示感谢,而且反咬
一口,诬陷洛孝藏了一半银子,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可气的是失主竟行凶
打人。
    两人告到衙门,县官贾铭升堂,点清银子是 30 两后,开始审问。
    县官问失主:“你丢失了多少银子?”回答道:“50 两。”“看见他拾
到的,还是他自家承认的?”‘堤他亲口承认的。”
    县官对失主说:“他若是赖你的银子,何不全部都拿走,却只藏了一半,
又自家招认了出来?可见他没有赖银之情。你丢的银子是 50 两,而他拾的是
30 两,这银子不是你的,必然是另外一个人失落的。”
    结果贾铭把银子判给了洛孝,失主只得含羞而去,众人无不连连称赞判
得好。

           罗竹林断布
                  
    某村有个叫石榴的农民,一向忠厚老实。有一天,石榴因老婆患病无钱
医治,从邻家借了一匹白布,赶着毛驴进城变卖。走到半路,遇见一个算卦
的瞎子,求搭牲口进城。石榴可怜他眼瞎行路难,就把他扶上驴背,自己在
前边牵着毛驴走。
    到了城里,瞎子搂抱着那匹白布下了驴,然后扭头就要走。石榴不解地
问:“怎么?难道你想赖我的布?”瞎子不甘示弱地说:“骑了你一会儿驴,
我的布怎么就变成你的了?”两个人争执不下,吵吵嚷嚷招来了一群围观的
人。这时人群中有人问瞎子:“你说布是你的,有何凭证?”瞎子说:“我
这布三丈七尺长,一尺八的幅宽,不信你量量。”“那人一量,果然不差。
原来瞎子骑在驴背上时,暗暗地用手摸索着把布量了遍。这一下可炸了锅,
在场的人纷纷指责石榴不该讹瞎子的布。石榴素来能干不能说,是茶壶里装
饺子——肚子里有倒不出来的人,此刻更是觉得心里窝满了冤枉气。
    说来也巧,这一天正赶上罗竹林进城串亲戚,他把这情景看得清清楚楚。
罗竹林深知石榴的为人,等人们的议论声稍微平息后,就故意地高声说道:
“哟,算命先生,你这块蓝布染得可鲜亮呀!”瞎子忙说:“孩子他妈娘家
开着染房,还能染不好?俺这块蓝布值钱着呢!”罗竹林见他露了馅,赶忙
趁机说:“大伙儿看看,这块布到底是他的吗?”人们立刻省悟过来了:这
布不是瞎子的。于是转而斥责瞎子不该坏良心,讹石榴的布。说得瞎子伸出
手来直扇自己的脸。

       别具匠心的遗嘱
                
    清朝时,有个姓张的富翁,早年以经商为业,后来定居乡下。张老膝下
无子,只有一个独女。因家中无男儿,便招婿上门。多年之后,张老的小妾
却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张一飞。哪曾想,儿子刚满 4 岁,张老就离开了
人世。
    临终前,张老想到未成年的儿子必遭冷遇,有心让他继承财产可儿子年
纪尚幼,自己怎能放心而去呢?于是,张老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条妙计,然后
不动声色地对女婿说:“妾生的儿子不能继承我的财产,我要把家业托付给
你们夫妇。只要养活他们母子,别让他们饿死冻死就算是你们积德了。”说
完把写好的遗嘱交给了女婿。只见遗嘱上写道:“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女
婿外人不得争夺。”在女婿看来,就是“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女婿,
外人不得争夺。”因此他心安理得地占有了张老的家财。
    很多年以后,妾生的那个儿子渐渐长大了,便到官府投诉,要求返还部
分应得的财产。张老的女婿把遗书呈给官府,对张老的妾及其儿子的要求置
之不理。有一天,上方派一名使者下来复审此案,张老的妾和儿子又趁机再
次上告。张家的女婿仍然以遗嘱为证。使者见遗嘱内容不符合人情事故,心
中有些疑惑。他反复观看那份遗嘱,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隐秘。于是,开堂公
审。在大堂上,使者双手拿起那份遗嘱,重新断句,对张家女婿念道:“张
一非,吾子也,财产尽与,女婿外人,不得争夺。”然后又说:“你岳父明
明说女婿是外人,你还敢继续占据他的产业吗?把‘飞’故意写成‘非’,
是想到儿子幼小,怕你谋害罢了。”于是把家产判给了张老的妾和儿子。人
们都称赞使者,说他办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更佩服张老的机智,对他那份
别具匠心的遗嘱玩味再三。

            赛酒断案
                  
    清朝末年,外国传教士巴登,偷了北京报国寺的一尊瓷观音,那是明代
雕匠的绝作。当家和尚连急带愁,一病不起。
    景德镇著名雕瓷艺人周小泉恰在那时来京传艺。他曾仿制过报国寺的瓷
观音。为了追回国宝,他带着一件仿制品,到巴登的住处去卖瓷观音,巴登
一见周小泉手上这件与自己偷得的一件,放在一起,别无二致,想要买下配
对收藏。周小泉要他出千两黄金,巴登嫌贵。周小泉趁他不注意,麻利地使
了个掉包计,拿起真瓷观音便走。后来巴登用放大镜一照,才发现这件瓷观
音的眼里印着“大清周小泉仿制”七个肉眼看不见的字。巴登怎肯善罢甘休,
向衙门告状,说他花 100 两黄金买的瓷器被周小泉以假乱真,骗走了。周小
泉请来报国寺的小和尚作证,揭露巴登盗窃文物。审案的官吏和巴登有私交,
他深知巴登是个酒量过人的大酒鬼。就荒唐地宣布:查无实据,私下了结。
并让他们采取以酒断物的方法去解决。他厚颜无耻地对巴登说,中国人最讲
义气,输了任你要回。
    比赛那天,粗壮如猪的巴登和周小泉,各喝了十几碗,相持不下。后来
又提了三大壶,喝完后,巴登醉倒,不省人事,而周小泉却面不改色。贪官
只得让报国寺拿回真观音。
    周小泉本无酒量,赛前他设计制作了一个夹层的大酒壶,内层装酒,外
层装水。壶把上有两个小孔,分别连接着内外层,壶嘴也连着内外层。如果
用手按住上面的小孔,只能倒出酒来;按住下面的小孔,只能倒出水来。周
小泉喝的都是水。

           装聋斗骗
                  
    某公安厅刑警队员小余奉命跟踪一走私集团的主犯。他换上便衣后与走
私犯一起登上了开往重庆的客轮,与走私犯同住一个船舱。当船行到三峡时,
旅客们纷纷走出船舱,观看两岸的秀丽景色。走私犯也走了出去。为了监视
住罪犯的旅行箱,小余装成看书看入了迷的样子独自一人留在舱内。过了一
会,一个妖艳的女郎走进船舱,见舱内只有小余一人,便笑眯眯地走到他床
前。还没等到他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女子突然脸色一沉,一把扯开自己的衬
衣钮扣,露出雪白的胸脯,压低嗓门对小余说:“你快把钱包给我,否则我
就要喊人了,说你耍流氓调戏我。”
    小余一惊,他没有想到半路上会杀出来这么一个“程咬金”来,钱给了
她以后怎么跟踪走私犯,如果她喊又要坏事,他什么也说不清。如果到了乘
警那儿倒能说清,但暴露了身分将前功尽弃。现在暴露身分抓住这个骗子又
会打草惊蛇,走私犯会逃走。小余头脑飞速地运转着。突然他灵机一动,随
即打着手势,哇哇直叫,并用笔在一张纸上写道:“我是聋哑人,不知道你
在讲些什么。”
    那女子一愣,不知是计,看看屋里没人,急忙用笔在纸上将刚才说的话
写上,递给小余看。小余眼疾手快,见对方要撕纸条,一把抢了过来,往自
己口袋里一塞。突然站起来说:“你给我出去,否则我就将纸条交给乘警。”
那女子见哑巴突然说了话,还抓住了自己的把柄,只好悻悻而去。

          真少尉智斗假上校
                    
    1990 年 12 月 11 日下午 4 时许,地处“火洲”吐鲁番盆地的阿吉格尔德
村沸腾了。一位“两杠三星”上校口若悬河地宣传征兵政策,吸引了几十双
眼睛,不少年轻人在他的鼓动下当场报了名。
    这时,一位年轻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走上前来,甜甜地问:“首长,我
能报名吗?我有特长,会跳麦西来甫。”
    “好极了!我们军区歌舞团正缺舞蹈演员。你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
了?”
    “阿达兰蒂,正义的意思。”
    “好,你先交 20 元报名费。”
    “行,别说 20 元,就是 200 无我也愿意。”姑娘胸脯一挺,两脚并拢就
是一个标准的立正。她问上校:“您看我像个军人吗?”
    “像,像极了。”
    “首长,有人和我打赌,他非说军官证是蓝色的,我说是红色的。”
    “你说得对!”
    “那士兵证我说也是红色的。”
    “对,对。”上校边说边拍着姑娘的肩膀。
    阿达兰蒂猛地甩开了上校的手,厉声说:“你的戏该收场了,好一个假
上校!”
    原来,阿达兰蒂是新疆军区某部少尉分队长,正休假走亲戚,路过村口,
见“上校”举动异常,经几番试探,她确认这是个冒牌货。经审讯,假上校
是一个农工,上校军装是他从某部浴室偷来的。


文物古迹

       精美庞大的司母戊方鼎
                    
    鼎,在古代原是一种炊具。它多用青铜制成,也有陶制的。既有三足圆
形的,也有四足方形的。鼎有高足支撑,下面放木柴燃烧,鼎内便可烹煮食
物。这种炊具盛行于殷周时代。同时,鼎又是一种礼器,带有纪念性。
    司母戊方鼎,是距今 3000 年前的商代文丁时期的遗物,高 133 厘米,重
达 875 公斤,口长 110 厘米,宽 78 厘米,足高 46 厘米,厚 6 厘米。大方鼎
腹壁内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司有解释为祠的,就是祭祀的意思,戊应
是商王文丁母亲的庙号。原来这只大方鼎是文丁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
的一个专用鼎,难怪它的体形如此庞大了。
    司母戊方鼎不仅体形雄伟,重量盖世,而且它上面的花纹图案线条清晰、
工艺精巧。鼎身以雷纹为地,上有龙纹盘绕,四周为饕餮纹。饕餮是一种美
味的野兽,因此表示有吉祥、丰足的意义。耳廓有虎纹,式样很奇特,在耳
的左右呈老虎的形状,可是虎头却绕到耳的上部张着口互相对着,虎的中间
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铸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是蝉纹。
由于这些图案的衬托,使整个鼎的造型显得更加威武、雄厚。如此一件精美
庞大的青铜器竟是出自于 3000 多年前的劳动人民之手,这不禁使我们对当时
高超的冶炼技术感到惊叹。铸造这样大的铜器,先要塑造泥模,翻制陶范,
合范灌注铜液,这些工序技术异常复杂,绝非一般中小型铸器可比。这必须
精心组织多人,分工合作才能成功。经有关专家分析,这鼎竟是一个合金体。
这充分说明,早在商代我国就已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了。
    司母戊方鼎的出土,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这是 1939 年 3 月在河南安阳
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大鼎出土后,因太重,搬运困难,
有人便想锯断它再运出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听到这么一个宝
贝,曾多次企图霸占它。乡民们怕这一民族珍宝被日寇掠走,便只得重新把
它埋到地下。到 1945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方鼎才运到北京,供
人们参观、鉴赏、研究。

       千年宝剑闪锋光
                  
    宝剑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1971 年在山西保德地区发现的铃首剑,经科
学鉴定认为是商代后期的青铜剑,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宝剑。
    最著名的古宝剑当然要数 1956 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举
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这柄剑剑长 55.7 厘米,宽 4.6 厘米,柄长 8.4
厘米。剑柄中呈圆形,剑基上缠裹的丝绳痕迹清晰可辨。剑的刃口呈两度弧
曲,说明当时已注意到剑的直刺功能,而不是以斫为主。在剑格的正面与反
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图案,剑身饰有菱形花纹,在靠
近剑格的地方,有“越王鸠浅(即勾践)自作用铨(即剑)”八个错金乌篆
铭文。此剑虽埋藏在地下长达 2300 多年,出土时仍然完好如新,锋光闪闪,
锋利非常。这一发现有助于推断楚墓的年代,对春秋时代青铜制造业及古代
兵器的研究都有很高的价值。

       调兵遣将的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授予将臣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物。历史上有“窃符救赵”
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秦国重兵包围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但魏王迟迟不肯
发兵救援。魏王的弟弟信陵君便请赵国女子魏王的宠姬——如姬设法偷出虎
符。信陵君得到虎符后,派人杀掉屯兵不前的魏将晋鄙,夺得兵权,击败秦
军,解了赵国之围。
    虎符大多用青铜制成,通常铸成老虎的形状,背部刻有铭文,分为左右
两半,右半部留在皇帝手中或朝廷里,左半部在统掌兵权的将帅或地方官吏
手里。遇有战事,需要调兵遣将时。皇帝便派使臣手执右半部虎符去军中,
带兵的将帅拿出左半部虎符相验证,如能合成一只完整的虎符,证明使臣确
系皇帝所派,将帅就按使臣传达的命令调遣军队。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唐代以后废除不用。

          举世称奇的永乐大钟
                     
    我国是钟的王国。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各种乐钟、朝
钟、佛钟、道钟等古钟。北京大钟寺里藏钟数百口,大者有两层楼高,小者
仅有酒蛊般大;远者有原始社会的陶钟,近者有民间的道钟。它们分别陈列
在大雄宝殿、观音殿、大钟殿等 6 个展厅,谓之“钟林”。而“钟林”之王,
则是悬挂在大钟殿里的大铜钟——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 570 余年,钟体完整无损,表面
光洁,毫无锈色。
    据记载,永乐大钟有五绝:第一绝是形大体重,历史悠久。钟高 6.94
米,外径 3.3 米,重 46.5 吨,堪称“世界钟王”。第二绝是钟身内外整齐地
铸满经文。有《华严经》《金刚经》等 17 种经咒,约 23 万字,有汉字和梵
文,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一口钟。经字凸出,字距相当,笔画整洁细腻,
相传是明代学士、大书法家沈度的手笔。第三绝是具有第一流的声学特性。
永乐大钟振动频率极为丰富,它是由最佳泛音系列组合而成。低音频率丰富,
衰减慢,因而在较好条件下,钟声可传百里,其声纯厚绵长、圆润洪亮。第
四绝是先进的力学结构。这么重的钟所以能悬挂在高梁上,只是靠一根长 1
米、高 14 厘米、宽 6.5 厘米的铜穿钉。这根穿钉承当了 40 多吨重的剪切力。
第五绝是高超的铸造工艺。永乐大钟采用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范法,钟
体一铸而成,遍身无一砂眼,也无铸造浇冒口。巨钟上薄下厚,钟形弧度多
变,周身毫无磨削加工的痕迹,显示了我国明朝铸造技术的独到之处。尤其
含锡比率曲线为铸钟的最佳比率曲线,故使它的强度增加而硬度适中,经得
起重击而又不破坏音质。
    永乐大钟驰名中外,有“古代钟王”之誉,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勤
劳智慧的象征。

         中国“古钟之王”
                    
     将近 6 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北京大钟寺大钟为“中国古钟之王”。
北京钟鼓楼也有一口大钟。1989 年 4 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的专业工
作者,对该钟楼大钟进行了全面测定。9 月 8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
有关数据:大钟总高 5.55 米,壁厚 120~275 毫米,总重量约 63 吨。这口大
钟比大钟寺大钟钟口直径宽出 0.1 米,钟体壁厚出 60 毫米,钟体重量超出
16.5 吨。这样一来,从重量上说,北京钟鼓楼大钟应该取代大钟寺大钟,成
为“中国古钟之王”了。
     说起新钟王,必然要说到钟楼。北京钟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
年),其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后因火灾而焚毁。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在现址重建,但也遭火焚厄运。钟楼虽毁,钟王犹存。清乾隆十年( 1745
年)再次重建,保存至今。
     钟楼大钟和鼓楼大鼓,在古时起报时作用。晨钟一响,北京内城九门依
次开启,即: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
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当时一夜分为戌、亥、子、丑、寅 5
个时辰(俗称更次)。一更时先击鼓后撞钟,一时钟鼓齐鸣。二至四更只击
鼓不撞钟,至五更时才又一番钟鼓齐鸣。击鼓撞钟每次均为 108 声。钟鼓还
有“宵禁”的作用。《元曲》记载: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
钟声动,听人行。

            哑巴钟王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有一座高大的建筑——伊凡大帝钟
楼。它的右侧放置着世界上最重的科洛称尔钟,人称钟王。它是俄罗斯铸造
艺术的杰作,也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一件无价之宝。
    这座用铜锡合金浇铸而成的大钟高 6.14 米,钟口最大直径为 7 米,钟壁
最厚部分为 0.67 米,整个大钟重 220 多吨。大钟的顶端有一个十字架,外壁
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一面铸有当时俄国安娜·伊凡诺芙娜女皇的浮
雕像,旁边有几行赞颂圣母和女皇陛下的铭文,有的图案是虔诚的信徒和美
丽的天使簇拥着沙皇;有的图案是象征着俄国威严和勇猛的国旗………,这
些雕刻历经风雨沧桑,仍然清晰醒目,栩栩如生。
    钟王铸造于 18 世纪上半期,铸钟匠为伊·费·马托林和米·伊·马托林
父子,历时两年营造完工。当时准备把它放在伊凡大帝钟楼上,以使每天为
沙皇报时奏鸣。不料,大钟刚浇铸在模子里的时候,一场大火把造钟工场化
为灰烬,大钟在烈焰中破裂,被埋在废墟之中。直到 100 年以后,沙皇尼古
拉命令把它挖出来,运到克里姆林宫。因为大钟有一道裂缝,便成了哑巴,
人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声音,只能观赏它的精湛高超的造型。

           古代玉雕之王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玉
器,雕琢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情景。
其工艺之精美无与伦比,有“鬼斧神工”之妙,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
智慧和才能。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一块巨大的青白玉,高 224 厘米,宽 96 厘米,重约
5000 多公斤,底座为高 60 厘米,褐色铜铸成,上嵌金丝。玉料从新疆开采,
运输大玉石,需要制作特大专车,车上加铜制扶把,前用   100 多匹马拉车,
后面是上千名役夫推运,冬天更要泼水结成冰道,以利拽运。用了三年多的
时间,行程 8000 多里才运到北京。前后用了十余年时间,参加的人成千上万,
花费工作日当以数十万计。
    从乾隆五十二年根据乾隆旨意安放在乐寿堂,至今从未移动过半步,这
不能不承认与玉山的巨大和特重有关。

             巨尊佛像
                   
    世界上十尊特大佛像,其中我国占了八尊。它们是:四川乐山大佛,身
高 71 米,位居世界第一;四川荣县大佛,身高 36.7 米,位居世界第三;甘
肃敦煌莫高窟第 96 窟大佛,身高 33 米,位居第五;台湾高雄“接迎大佛”,
身高 32 米,位居第六;四川屏山大佛,身高近 30 米,位居第七;四川潼南
金佛,身高 27 米,位居第八;甘肃永靖柄灵寺坐佛,身高近 27 米,位居第
九;甘肃敦煌莫高窟第 130 窟倚坐佛,身高 26 米,位居第十。其余两尊世界
大佛均在阿富汗,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
    名列十佛之冠的乐山石刻弥勒佛坐像,背靠凌云山西壁,足抵岷江、青
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滔滔江水。佛像之头与山相齐,这尊石佛,一只
耳朵就有 7 米长,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若置一圆桌,可围坐百余人。
可以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从唐朝开元元年,即公元 713
年,由陵云寺名僧海通和尚发起修凿,贞观十九年,即公元 803 年完工,历
时 90 年。工程之浩大,费时之长也是首屈一指的。它真不愧为是世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