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国时,孙膑经墨翟推荐,来到魏国与其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
    一次,庞涓设酒宴与孙膑谈论兵法,孙膑对答如流,还提出了一些问题,
使庞涓“不知所出”。后来在魏王面前试兵布阵,孙膑又将庞涓的阵法一一
识破,而且还摆出精巧阵法,使庞涓“茫然不识”。
    庞涓本来就嫉妒孙膑的才智,而如今孙膑来到魏国,对他的地位已构成
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庞涓便施用诡计,诬陷孙膑私通与魏国不和的齐国,
并以省亲扫墓为由,准备叛魏赴齐。魏王不辨真伪,就将孙膑革职,由庞涓
去问罪。庞涓本想杀掉孙膑,但想起《孙子兵法》尚未骗到手,又假惺惺地
装起慈悲来。他对孙膑说:“魏王本要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恳求才改为刖足
黥面。”心诚意善的孙膑信以为真,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还恭顺地为庞涓默
写《孙子兵法》。幸好庞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怜悯之心,将真相告知孙膑。
    孙膑虽然知道了庞涓的蛇蝎之心,但如今自己肢体残疾,如何逃脱庞涓
的魔掌呢?想来想去,最后才找到一条妙计,既然庞涓加害于我是因为我的
才能,何不采取“能而示之不能”的办法来脱身呢?于是,孙膑装起疯来。
只见他披头散发,痰涎满面,时而大哭,时而又大笑。庞涓闻讯,亲自赶来
察看,孙膑更是“疯性”大发,表演得惟妙惟肖。庞涓仍有疑心,于是又叫

人把孙膑拖到猪圈,送酒食试他。孙膑将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递给他的
粪便,庞涓这才信以为真。眼看着孙膑如今已变成了行尸走肉,庞涓渐渐地
放松了警戒,任孙膑在猪圈里爬来爬去。
    后来,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然后任命孙膑为军师,在马陵道与魏军
开战,孙膑终于设计杀了庞涓,报了深仇大恨。
                     
            计献美人图
                     
    公元前 200 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 40 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
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
胜追击入侵之敌。
    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
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
白登山被困。白登山地势险要,匈奴兵把守住各道口,汉兵余部无法实施救
援,刘邦这支部队成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孤军。
    一日,刘邦、陈平登山观察敌情,见敌营有女人骑马奔跑,一打听,知
是冒顿单于将王后阏氏也带来了,陈平顿时心生一计。次日,刘邦派一位使
者前往匈奴军营,求见阏氏。献上一大堆光彩照人的黄金和珍宝,阏氏爱不
释手,这时,使者又拿出一幅美女图,对阏氏说:“汉皇刘邦恐怕大王不退
兵,想把中原第一美女献给大王,这是她的画像,请王后过目,看看怎样。”
阏氏只见那画中美女,花容月貌,眼溢秋波,令人销魂,阏氏惊呆了。转念
一想:要是单于迷上了这中原美女,我岂不是失宠了吗?忙对汉使者说:“珠
宝等物我收下,这美女就不用了,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当天晚上,阏氏说通冒顿单于,下令匈奴军让开一条路,刘邦仓皇逃出
重围,一路狂奔与大军会合。
                     
            巧猜吕后心
                     
    吕后和刘邦只生一子,刘邦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汉惠帝。汉惠帝
继位时年仅 17 岁,并且一直体弱多病,所以朝中大事,多是吕后做主。
    没想到公元前 188 年 8 月,汉惠帝在位仅 7 年,24 岁的皇帝就去世了。
这对于仅有一子的吕后来说,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
    祭奠汉惠帝的时候,众大臣及吕后都聚在惠帝的灵柩前,众大臣无不为
惠帝的英年早逝而痛哭失声,但是,吕后的哭声却与其他人不一样,声音特
别高,简直就是在嚎。
    令人奇怪的是,吕后哭尽管是哭,但却没有眼泪。祭奠结束时,众大臣
都很纳闷,连老谋深算的丞相陈平也猜不透吕后的心思。
    按理说,吕后已是 60 多岁的人了,汉惠帝又没有一个可以继位的儿子,
老年丧子该是大不幸的事情啊,她没有理由不哭。
    当时,在祭奠的人群中,有一个 15 岁的少年官员,他是张良的儿子,叫
张辟强,在朝中任侍中。他似乎看出陈平等老臣们的疑惑心情,就问陈平说:
“太后只有孝惠皇帝一子,今天驾崩,但哭而不悲,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陈平一听,心里一愣,知道张良的后代出语不凡,肯定有新的见解。于
是,在散朝时私下里向张辟强请教。

    张辟强说:“惠帝早逝,身后无成年儿子接续大统,因此吕太后对元勋
大臣有疑惧情绪,她心里面惦记的是江山是否稳固,怎么会哭得安心呢?”
    陈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问:“那么,依你看怎么办呢?”
    张辟强说:“吕太后担心的是兵权。丞相不妨向太后推荐,让太后的侄
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大将,掌握皇宫的军队。”
    第二天,陈平按照张辟强的意见向吕后上了一道奏疏。果然,吕后高兴
地任命了她的几个侄子掌管了兵权。
    再一次哭祭惠帝时,吕后果然悲痛欲绝,泪如泉涌。这时,60 多岁的陈
平心里暗服张辟强的精明与智慧。
                    
            侥幸得官
                    
    汉武帝闲来无事,喜欢乔装打扮出去私游。在皇宫外面,结识了一些善
于骑射的少年。每次出游的时候,汉武帝都事先嘱咐这些少年,在皇宫外的
固定的一个宫门等候。以漏(古时的计时用具)下十刻为期。到时,他便带
着几个内侍,换了服装,偷偷溜出皇宫与少年们相会。所以,那个相会的宫
门又叫“期门”。
    有一天,汉武帝又去私游,上南山打猎,一直玩到日暮的时候才回来。
路上,走的急了点,把农人的庄稼践踏了,农民大哗,报告了县令。县令大
怒,带着捕役截住了汉武帝一伙人。骑士们好说歹说也没有用,最后打开乘
舆(皇上坐的车),告诉县令,说皇上在车里,县令才放他们回去。
    还有一次,汉武帝出游,没有及时赶回长安,便到一个叫柏谷的地方投
宿旅店。店主人怀疑这是一伙强盗,打算偷偷地召集一些壮士,准备把“强
盗”们抓住。店主人的妻子独具慧眼,看到汉武帝气宇非凡,料非常人,就
把丈夫灌醉,用绳子绑了起来,不让他去找人。然后,她准备好了美味佳肴,
供这伙人进食,汉武帝吃得十分高兴。
    汉武帝回宫后几天还在回忆着那个旅店。于是他心血来潮,派出使者去
那家旅店,宣召店主人夫妇进见。
    店主接到圣旨十分惊恐,他带着妻子进了皇宫。在拜见皇上时,才知道
那天晚上是皇上光临了他的家,于是吓得汗流浃背,伏地请罪。不想汉武帝
传旨,赐店主的妻子千金,并任命店主人为羽林郎。
                    
         蒙骗不了的皇帝
                    
    汉昭帝继位的时候只有 8 岁,他遵从父亲的遗诏,由老成持重的大将军
霍光辅政。
    时间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对霍光忌恨起来。以左将军上官桀和长公主为
首一伙人便想方设法陷害霍光。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保护皇帝的禁卫军),又把一个校尉调
到自己府里工作。上官桀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个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
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进皇宫。信上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
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样的马车里,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
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哪像个臣下?我担心他准有阴谋,对皇上不
利,我要求到皇宫去保卫皇上。”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在了一边。
    第二天早朝,大将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状,吓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
待汉昭帝发落。旁边站着的上官桀等人却很得意,心想,这回看你霍光怎么
解释。
    这一年汉昭帝年仅 14 岁,他见霍光跪下不肯起来,便操着还未成年的童
音说:“大将军请起,你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众大臣听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来,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只见小皇
帝把那封书信拿过来对众人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
尉又是最近的事情,两件事情一共不到 10 天的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
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马上写信,马上派人来送,也不会赶到长安
呀。再说大将军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将军,
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语即出,众大臣暗服汉昭帝的英明。汉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来源,上
官桀怕露馅,就劝说道:“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打这起,汉昭帝开始怀疑上官桀了。
                    
       抓阄抓出来的皇帝
                    
    王莽末年,各地农民及地主官僚纷纷起义,全国处在四分五裂状态之中。
    各部起义军的首领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不约而同地想出了拉大旗作虎
皮的主意。他们四处寻找西汉刘氏皇室子弟当皇帝,以便以兴复汉室为借口
来统领其他起义军。
    不长时间,就找到了西汉景王的后人刘盆子、刘茂和刘孝三人。只是这
三人由谁来当皇帝,众起义军首领都争执不下。最后终于想了一法:抓阄。
    起义军在河南郑县城北修了一个高坛,坛上设立景王神位。众首领向神
位“祷告”了一番,然后抬上一个竹筐来。只见筐里有三个竹片,这就是让
刘氏三子弟抓的“阄”。
    刘孝年长先抓,是一个空白竹片。第二个由刘茂来抓,又是一个空白竹
片。最后当然是刘盆子抓到,只见上面写着“上将军”三个字。
    主持仪式的樊崇一看,忙把刘盆子扶到高坛中央,然后率领众起义军下
拜,一时间坛下高呼万岁,黑压压跪了一大片人。
    刘盆子年方 15 岁,是一个放牛娃,身上穿着破衣服,光着脚。他从来也
没见过这阵势,顿时吓得跑下高坛,把抓来的“神符”扔了就要溜走。樊崇
一见着了急,忙叫人把新皇帝抓了来,命人严加看守。就这样,刘盆子当了
起义军的傀儡皇帝,一直当了 3 年。
                    
            仁义之家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陷害忠良。大臣张俭得罪了中常侍郎侯览,侯览
等人便找到一个机会,将张俭判为死罪。
    张俭预先知道了消息,趁机逃跑。于是朝中下了一旨,有藏匿留宿张俭
者,罪当连坐,即也要获死罪。
    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十分要好,便跑到孔褒家去躲藏。可是刚好孔褒
外出没有归来,他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刚刚 16 岁,知道张俭是逃难而来,

便说道:“兄虽外出,难道我就不能为君做主吗?”于是留张俭住了几宿。
    不想张俭留宿孔家的消息被官府闻知,官吏到孔府追捕,这时张俭已经
走了。官吏无法报命,就把孔融及刚刚回家的孔褒抓了去。
    在公堂上,孔融首先站出来说:“张俭留宿我家确有其事,今已他去,
不知何往。只是吾兄没在家,是我留的张俭,要判死罪,我去承当好了,与
兄长无关。”
    此话刚落,孔褒也站了出来说:“张俭本与我交厚,他是来投我的。而
我的弟弟年少不懂事,与弟弟无关,有罪我去承当,把弟弟放了吧。”
    不一会儿,大门口又进来一个老妇人,原来是孔母。孔母对官吏说:“妾
夫已死,吾是一家之主,家事都由我承担。所以留宿张俭的罪过,应该只是
我一个人,而与他们兄弟无关。”
    这一下把官员弄懵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得把供辞申报朝廷。最后,
朝中下了批文,把孔褒连坐问斩,孔母及孔融释放回家。
                    
           真假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北方,当了宰相,真是远近闻名。
    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厉害,于是派使者到许昌拜见,
以示通好。
    听说匈奴来使求见,曹操多了一个心眼。原来曹操个头中等,长得也不
魁梧。为了震慑远人,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叫自己的一个高大卫士扮作自
己,而自己持刀充作卫士。
    在接见仪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见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仪表堂
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叹服。但是,不管怎么威严,假曹操始终看着扮
着卫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见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驿馆。曹操打发人去问他:“你认为曹
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说:“丞相固然高大魁伟,堪为人表。但他身旁
的矮个卫士眼光如电,却也是个不平凡的人呢。”
                    
           自知必死
                    
    袁绍欲起兵讨伐曹操,别驾田丰百般劝阻,他不但不听,反而把田丰关
在狱中。
    果然不出田丰所料,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败,狼狈逃回。
    关押田丰的狱吏对田丰说:“田别驾,果然你是对的,主公的人马被曹
操打败了。如果主公早听你的话就好了。”
    田丰听罢,长叹道:“完了,我要死了!”
    狱吏不解地说:“主公败回,必然后悔没听你的话。因此,他必然把你
释放出来,还要大加重用呢。”
    田丰摇手说道:“我军要是胜利,主公高兴,或许能把我放了。现在他
大败而回,心情不好,又没脸再见我,看来我是死定了。”
    正在狱吏将信将疑的时候,袁绍派的使者到了,传袁绍之命,令田丰自
尽。田丰一声长叹,拔剑自杀了。
                    

             汗不敢出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个大臣叫钟繇,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
叫钟会。兄弟俩都很小,但都很聪明,又都会写诗、写文章,一时名噪魏都。
    魏文帝曹丕也能写诗作文,并且是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他听说钟繇的
两个小儿子很有才气,就下令召见他们。
    兄弟俩都是头一次进皇宫,头一次见到皇帝。只见哥哥钟毓紧张得满头
大汗,而弟弟钟会却泰然自若,头上一颗汗也没有。曹丕很奇怪,就问钟毓:
“你头上怎么出了这多么的汗呢?”钟毓恭敬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惶
惶,汗就像水一样出来了。”曹丕又问钟会说:“那你怎么一点汗也不出呢?”
钟会镇定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来。”曹曹丕对钟会的
回答很是欣赏。
    三国归晋时,钟会成了一名著名将领。
                    
             君子之约
                    
    东汉时期的孙策,在神亭的地方与一敌将太史慈相斗。二人都摔下马来
肉搏,最后还是双方兵马上来把二人分别救了回去。
    后来,在芜湖山中,孙策用埋伏的计策把太史慈抓获。他十分赞赏太史
慈的武艺,就主动为其松绑。太史慈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投降。孙策笑问道:
“在神亭那次战斗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杀害我吗?”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说:“那可不一定。”
    孙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说的是实在话,心里很高兴。
    太史慈向孙策说:“我们那边已是士卒离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
收复。我想回去把他们都招拢来,投到你的帐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
我。”
    孙策一听,站起来谢道:“这正是我的心愿呢!我怎么会不相信。咱们
以明天午时为期,到时我在辕门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话没说,单枪匹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众人都担心起来。
有人对孙策说:“太史慈一去,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孙策摇头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贯重义气,绝不会欺骗我的。”
    第二天,孙策带领众将来到辕门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来,对众人说:
“我与太史慈约定是中午相会,你们看着竹竿的日影吧!”
    刚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时刻,太史慈领着对方的兵马匆匆赶了来。
众人一见,都很吃惊,暗服孙策知人。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
                    
    提到“草船借箭”人们就会想到诸葛亮。其实,那是小说家的张冠李戴。
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借箭的地方也不在赤壁,而是在
濡须口。
    公元 213 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攻克巢湖的濡须口,进逼长江,与孙权
隔江对峙。孙权求胜心切,带着一些军将坐上大船到濡须口去偷看曹操大营。
赶上江上有雾,曹操疑心大,不敢轻易出兵,只命人放箭。此时,正赶上孙

权营中缺箭,孙权灵机一动,便把船停下来,专门承受敌方的箭只。不长时
间,半边船上的箭就满了,船有些偏。孙权下令,把船身调了过来,用船的
另一边接箭。直到接满才扬帆而去。
    孙权草船借箭,只是侦察敌情时遇到的偶然巧合。而罗贯中为了更好地
刻画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竟把这个“借箭”的故事安在了他的身上。
                    
            添字得驴
                    
    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既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又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
人。处理完朝政,闲来无事,也喜欢和臣下们开个玩笑。
    有一次朝事办完了,孙权叫人牵入一头驴来。这头驴的脸上挂了一张纸,
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一见,都瞅着诸葛瑾哈哈大笑起来,
有的人笑弯了腰,有的人笑出了眼泪。
    原来,诸葛瑾字子瑜,他天生脸长,孙权是以驴脸来比诸葛瑾的长脸。
因此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诸葛瑾一时显得很难堪。
    当时十五六岁的诸葛恪也在朝中为官,他见父亲被人嘲笑,也显得很不
自然。但他掩饰住自己的不快,跪下来对孙权说:“请陛下赐笔,臣准备再
添二字。”孙权当即命人将笔赐给诸葛恪。诸葛恪拿起笔来,旁若无人地在
纸上添了“之驴”两个字。大家一看,满座称奇。孙权下令,驴归诸葛瑾所
有。
                    
        亡国皇帝讥讽奸臣
                    
    晋初的贾充原先在魏主曹髦的手下当官。他依附司马昭,充当司马氏篡
魏的爪牙。公元 265 年,他亲自带领军士,闯入魏宫,杀死了曹髦,并拥立
司马炎当了晋朝的第一个皇帝。为此,贾充得到司马炎的重用,被封为高官。
    偏是这位贾充干了坏事后不知回避,常常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去,终
于惹出了一场不快。
    晋武帝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帝孙皓,心里十分高兴,便在宫中摆
了酒席,令孙皓侍宴。几杯酒下肚,司马炎不禁十分得意,指着孙皓的座位
说:“朕设此座待卿,已经好几年了。”意思是说,我早就想抓获你了。不
想孙皓笑了笑,指了指司马炎的座位说:“臣在南方,亦设此座待陛下。”
司马马炎一听,也哈哈笑了笑,觉得孙皓答得很合体,一时又找不出回敬的
话来。
    不知什么时候,贾充钻了进来。他为了捧司马炎的臭脚,故意给孙皓出
难题,就问:“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皮,不知此刑施于何人?”实际
上是在揭孙皓滥用酷刑的短处。
    孙皓抬头看是贾充,就不紧不慢地说:“人臣敢为弑逆(指杀死皇帝),
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
    贾充听了此言,顿时羞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退下了。
                    
          皇帝养“猪”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昏庸无道,他担心他的叔叔们在外地反对他,便把他

们全都召到京城,拘禁在皇宫里。
    闲来无事,刘子业以戏弄叔父们为乐。湘东王刘或、建安王刘休仁、山
阳王刘休佑三人体格肥胖,又都年长,刘子业十分怕他们三人篡权,总想找
机会杀了他们。他给刘或起名叫“猪王”,并把刘或的衣服扒光,用木槽子
盛饭,让“猪王”去舔食,自己拿着棍子“牧猪”。
    刘或当“猪”,心里害怕,说不定哪天要被刘子业杀掉。亏得刘休仁多
智,替他打圆场,才免去一死。
    一天,刘子业让人把刘或手脚绑了起来,中间穿上木杠,叫人抬向厨房,
说:“今天要杀猪了。”
    刘或一听大惊失色。刘休仁在一边却笑着对刘子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