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起来。
“钻冰”取火,就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人们取大小适度的一
块冰,首先将冰磨制成一面凸透镜。然后,利用太阳光找到冰凸透镜的焦点,
便可利用此冰凸透镜引燃火种。这就是所谓“钻冰”取火的奥妙!
中学生们,如果手边有一个放大镜(凸透镜),可以利用,你会采用平
行光聚焦法,试一试把白纸烧黑点燃吗?你能用冰磨制一块凸透镜吗?你能
“钻”冰取火吗?我建议你亲自试一试。

高原速写

听说高原气候会带来许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在高原生长的一些人,两颊
绯红,十分好看,又比如,在高原烧水怎么烧水也开不了。
你是怎么理解“水烧不开”的呢?
答:首先对“水开”的定义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然,谁说都有理。
“水开”应指在 1 个大气压的平地上,水加热到 100℃沸腾这种状态。
在高原,由于气压低,因此沸点就降低,不到 100℃水就沸腾了。你说:
“没有开”也不合适,因为照样有气泡产生,水在沸滚,只不过是这时的水
不到 100℃,沏茶沏不开,水中的微生物也没有杀死。
为了使高原的水能真正烧开,即让它在 100℃时才沸腾,就必须使用高
压壶或高压锅,这样水的沸点就只决定于高压壶中的水蒸气的压强了,而与
外界大气压无关。

冰展

这不是“冰灯展”,也不是“冰雕展”,更不是“冰的艺术节”。而实
实在在是一个“冰的物理展”。
展台上标着各种温度下的冰,有等于摄氏零度的冰,也有低于摄氏零度
的冰,还有高于摄氏零度的冰。
还展出了“冰、水一体”,“冰上浮冰”,“干冰升华”等节目。
请你想想,上述一些现象你都能清楚吗?
答:正常一个大气压下水在摄氏零度冻成冰;盐溶液的熔点较低,饱和
的盐溶液可以到…18℃才冻成冰;在高压下,水在高于摄氏零度的情况下才结
冰。
“冰、水一体”是 0℃时冰和水的混合物;“冰上浮冰”显然是两种不
同密度的冰,实际上指在…78.5℃时冰上浮着一块“干冰”,因为CO2在…78.5
℃时可成为固体;“干冰升华”是指固体 CO2不经液化而直接汽化。

棉花糖

一小勺白糖加工以后能变成一大团“棉花”,虽然味道并没有太大改变,
但是小孩都喜欢边吃边玩。你知道棉花糖是怎么加工成的吗?假如用一小勺
盐,你能不能加工出“棉花盐”?
答:一小勺白糖一边加热融化,一边放在一个转动的离心机上,于是成
为粘液的糖液被甩了出去,然而甩出去的糖液又在空气中冷却,形成了细细
的糖丝。因此,一小勺糖可以加工成一大团棉花糖。
由于糖随温度变化时,它的形状变化很复杂,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才
能形成粘性最大的状态,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糖就会焦化。也就是说,糖是
一种非晶体物质,它没固定的熔点。但是盐与糖不同,盐是晶体物质,它有
固定的熔点,低于这个温度是固态,高于这个温度是液态,所以不可能甩出
细丝来,至多只能甩出细细的盐花来。

阿凡提新传

阿凡提准备买一大块冰,回去给农研小组的同志做实验。他来到人工制
冷场,开票的人问他:“你带口袋了吗?”阿凡提答:“没有。”又问:“你
带网兜了吗?”“也没有。”“你准备用两手抱回去吗?”“不。”开票的
人又问:“那你准备怎么拿呢?”阿凡提笑嘻嘻地从衣服口袋里取出一根半
米长的绳子说:“瞧,就用它。”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可是阿凡提真的用绳
子把冰提了回去。
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答:他把绳子放在冰上,一端留在外面。然后沿绳子的部位撒上盐。这
样,由于盐水的融点较低,所以沿绳子部位的冰融化,绳子慢慢勒进冰中。
但是由于盐的成分逐渐向四周扩散,周围的低温也向绳子部位传导,绳子周
围便重新结上了坚硬的冰。于是绳子就与冰块冻在一起,而它的另一端留在
冰的外边,这样阿凡提就可以提着冰回去了。

无独有偶

东村有个阿凡提,西村有个阿小提。话说那个阿小提并不是阿凡提的亲
戚,但十分钦佩阿凡提的聪明,于是自己改名为阿小提。每次阿凡提有什么
“新节目”时,阿小提也总会跃跃欲试。这天,阿凡提提着一大块冰路过西
村,阿小提回屋里,冥思苦想,终于也用一根细线提着一大块冰糖走了出来。
大家都夸阿小提聪明。阿小提是怎么做的呢?
答:阿小提用细线提冰糖的办法是很简单的:用一个烧杯烧水,加热到
70~80℃,在水中不断地加进糖。由于水的温度越高,糖溶解得越多、加糖
加到刚刚不能再溶解为止,也就是制成糖的饱和溶液。这时再略为升高一点
温度,并用细线系上一粒小的冰糖粒,挂在糖溶液的中间。撤走电炉,使糖
溶液逐渐降温。由于温度降低,饱和溶液中的糖就会析出,而且由于细线上
的冰糖成为一个晶核,析出的糖都会沉积在那上面,最后糖水降至室温,细
线上就成了一大块结晶的冰糖。

气功的魔力

多思看过一次气功师的表演,气功师把一个未开封的药瓶拿在左手,右
手发功。随着他右手上下移动,只见瓶内的药片纷纷落下。表演完毕,打开
封盖,瓶内少的药片数量正好等于掉出来的药片的数量。
后来又有一次机会,气功师要把封闭在玻璃管里的一根铁丝变出来。气
功师又在运气,这时多思看得出神。正遐想之际,只见气功师已表演完毕,
铁丝已从玻璃管中拔出,玻璃管仍然完好无损,可是还有一截铁丝断在玻璃
管内,好像拉断的一样。
回到家里,多思左思右想:气功师凭什么本事能把东西从瓶子里取出来,
可是瓶子还完好无损呢?他忽然联想到杨老师在课堂上的表演,把一块冰切
开了又合上了。对!准是气功师发出了一种能量,传给了玻璃瓶内的药片;
当药片经过玻璃瓶时,这个能量足以使玻璃融化;而等到药片一出玻璃瓶,
玻璃又凝固成原来形状。那根铁丝断在玻璃管内不也正是证明了这个道理
吗!
多思的想象力太好了,可谁又能说他的想法没有科学根据呢?或许他的
猜想会被进一步证实的。

车辆驾驶中的物理学问

老司机王师傅在给徒弟小刘传授山路驾驶经验时说:“在走盘山公路时,
上坡要用低速档,将车速减慢,下坡时要半踩刹车,控制车速不能太快,拐
弯处车速不能太快。精力要集中,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王师傅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车辆驾驶中,有很多物理知识,这里仅谈几点。
大家知道,一部汽车的额定功率是不变的。
根据物理学公式:
P=F·V(1)
其中 P 是汽车的额定功率,F 是汽车的牵引力,V 是汽车行驶的速度。
汽车上坡时,速度减慢,即 V 变小。由(1)式可知,P 不变,汽车的牵
引力 F 必然增大。这样汽车的牵引力 F,可以克服汽车本身的下滑力、摩擦
阻力,安全沿坡向前行驶。因此,上坡时一定要比平坦公路上的车速小。
下坡时,尽管有时关闭油门,不再有发动机提供牵引力,但是,依靠汽
车自身重力的分力即下滑力,仍然使汽车有一定的加速度,速度有可能会越
来越大,甚至无法控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经常利用
手闸或脚闸半刹车行驶,把车速控制在安全速度范围内。
汽车拐弯时,汽车需要提供一个向心力。向心力可由汽车自重和路面的
倾斜来提供,也可由汽车轮胎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来提供。如果汽车车速很
大,提供的向心力太小,就会导致汽车甩出路面,甚至出现翻车事故。因此
汽车拐弯时,也一定要把车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共振的控制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凡是用扁担挑过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
感觉:用扁担挑水,不能迈太大的步子,而要走小碎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
走路的频率正好等于扁担的固有频率,发生共振现象,致使桶内的水洒出来。
军队里有明确的规定:凡行军过桥的部队,不准在桥上齐步走或正步走,
而要便步走,这是为了防止大桥发生共振,而使桥梁倒坍。这决不是危言耸
听。1906 年,俄国军队在通过彼得堡附近一座大桥时,由于齐步走,致使大
桥发生共振而断裂,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1992 年 5 月,法国科西嘉岛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由于球迷们在看台上欢
呼跳跃,使看台发生共振,结果看台倒坍,几十人死亡,800 多人受伤。这
些悲剧的教训是沉重的,不应当再继续发生。
至于用吊桶在水井中打水,就和挑水不大一样了。吊桶快要到达水面时,
一定要上下、左右晃动牵绳,使策动力的频率等于吊桶的固有频率,使吊柄
发生共振,翻转到水里,等灌满后再提起,就能打满一桶水。
工业上装油或装其他液体的槽车,设计了许多隔板,目的是防止行车时
发生共振,引起液体大幅度晃动,被洒出来。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策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发生共振,
有利有害。人类知道共振的原理,可以在有利时促使共振发生,有害时防止
共振发生。

戎马生涯

杜老师每当回忆起他的戎马生涯,总要讲“过沼泽”和“爬峭壁”这两
个故事。杜老师是部队的宣传队长,有一次在去前线慰问演出的途中,遇到
了沼泽地带。如果战士们站着走,就有陷进沼泽的危险。于是,杜老师命令
战士们匍匐前进,小心翼翼地爬过沼泽地,安全到达前线,胜利地完成了慰
问演出任务。
另有一次,他们宣传队为了避开敌人的尾随追击,绕路走上了一峭壁,
战土们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滚到山崖下,发生意外伤亡事故。于是,他又命
令战士们匍匐在峭壁上,小心翼翼地爬过去,并找到了一条通往安全地带的
小路,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初看起来,这两次行动,杜
老师都让战士们采用了匍匐前进的办法。细想起来,这里却有着不同的物理
原理。
过沼泽地时,每位战士立着和趴着重量一样,对地面的压力也一样。但
是,立着时,只有战士的双脚跟地面接触;趴在地面上时,战士几乎全身跟
地面接触。由于接触沼泽地面的面积增大,相同的压力下压强大为减小。因
此,保证了战士不陷进沼泽,从而安全地穿过沼泽地。
过峭壁时,每位战士立着和趴着重量也一样,对地面的压力也一样。但
是,趴在峭壁时,战士的重心大大地降低,提高了战士的稳定程度(物体的
重心越低,稳度越大)。因此,保证了战士顺利地通过峭壁,避免了掉到山
崖下边的危险。

热力学温标

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温标,叫做热力学温
标(或绝对温标)。用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热力学温度用符号 T 表示。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为开,国
际符号是 K,它是国际单位制中 7 个基本单位之一。现在国际上公认的热力
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叫做绝对零度。就每一度的大小来说,热力学温
度和摄氏温度是相同的,所以热力学温度跟摄氏温度间的关系为
T=t+273.15
为了简化,可以取…273℃为绝对零度,则
T=t+273

“物理”饺子

北方人都爱吃水饺,常言道:“好吃不如饺子。”但是,饺子有羊肉饺
子、猪肉饺子、三鲜饺子……这里怎么还有“物理”饺子?其实所谓“物理”
饺子,意思是说煮饺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火轻煮不熟,火重饺子都破了,
这里边还真有一些学问,实际上都是一些物理原理的运用。
煮饺子时,有经验的“美食家”都是等水沸腾后才把一定数量的饺子下
到锅里,并且边让饺子下锅,边用勺子轻轻在锅底推动沉下的饺子(重力大
于浮力,饺子下沉),水不再沸腾;等到水重新沸腾后,看到饺子个个饱满,
而且浮到水面(浮力大于重力,饺子上浮),部分饺子悬浮在水中(浮力等
于重力,饺子悬浮),再加点儿凉水,稍煮一会儿就捞出来,且断定已经煮
熟可以享用了。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包饺子的面从生到熟,密度会由大变小,熟饺子的
体积要比生饺子的体积大,原因是包饺子的时候,将空气和馅一起包到饺子
里;这些空气封闭在饺子里出不来;生饺子放到锅里受热后使饺子里的空气
体积膨胀。因此,生饺子下锅后,饺子的重力大于浮力,饺子沉在锅的底部;
煮熟的饺子,浮力大于饺子的重力,会上浮到水面。所以说,煮饺子也有“很
深”的物理学问。
捞到盘里或碗里的饺子,马上又变小了。这也是由于出锅后,室内温度
比较低,饺子遇冷后,里边的空气收缩,使饺子又变小了。

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也是依据物理原理进行生产的。我们知道,气体的压强是由于
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产生的。因此,单位体积的分子数越多,温度越
高,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冲击力越大,压强越大。所谓真空,就
是把容器里边的气体抽出来,抽出来的气体越多,容器里单位体积的分子数
越少,压强越小。所以经常用容器里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异大小,来表示容
器里真空度的大小。

哪种方法节省煤气

妈妈让丢丢用脸盆温点水洗脸,可是丢丢偷懒,只用暖水瓶里的水对上
凉水就洗脸了。妈妈很不高兴,说这样费煤气。你说丢丢的妈妈说得有道理
吗?
答: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计算一下:
假如丢丢最后配好的水是 5 千克、50℃,他用的暖瓶中 100℃的开水为 m
千克,用 20℃的凉水必然是(5…m)千克。由 Q =Q 有
吸 放

c×m×(100…50)= c×(5…m)×(50…20)
得:m=1.875 千克
要把 1.875 千克的水从凉水情况(20℃)加热到 100℃的开水,所需的
热量为:
Q=c×m×(t2…t1)
Q=4.18×1.875×(100…20)
∴Q=627 焦耳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直接使 20℃的 5 千克的凉水升高到 50℃,所需热量
为:
Q’=4.18×5×(50…20)=627 焦耳
由此说明,这两种情况所需热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热量损
失的话,要制备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温水,不管哪一种办法,所需供给的
热量是相等的,这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但是从实际生活出发,情况有些不同,一般把水煮沸,往往并不是刚刚
加温到 100℃,而且存在物态的变化,因此实际上还要多供给一部分汽化热。
等 100℃的开水灌进暖瓶里以后,由于暖瓶的保温多少都有些损失,实际用
的时侯温度到不了 100℃,而只有 80℃左右。由于这两个原因,所以采用两
种不同温度的水相混的办法,需要的热水会超过 1.875 千克,这就表明必须
多费煤气提供更多的热量才行。看来,丢丢的妈妈还是有实践经验的。

爆米花

有一种职业快要消失了,这就是爆米花。倒不是爆米花不好吃,而是因
为那种土制的工具不卫生,它含有铅,而铅是人身健康的大敌。
现在,我们先不去议论铅有毒之类问题,而要从爆米花本身去考虑:为
什么放进去的是米粒,出来的是松脆的米花了呢?请你说说这个道理。
答:爆米花的过程是这样的:把米粒和糖精放到一个可以转动的容器里,
盖紧盖子以后,把容器放在火上烧,同时不停地转动,使内部米粒受热均匀。
等到容器内的压强达到几个大气压的时候,卸下容器,把容器盖猛然打开,
只听“嘭”的一声,喷香的米花就爆好了。
在加热的过程中,虽然容器气体体积不变,但是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在
增高。这时,容器内的气体符合气体状态方程,也就是说 PV=RT 或者改写成
P1V1   P2V2
为     =
T1       T2

设加热前为状态1,加热时为状态2,于是V1 = V2 ; P1 =  P2  ; 也就是说
T1   T2
加热期间,温度和压强是在同时增加的。
当容器打开的一瞬间,容器中气体来不及和外界产生热交换,因此是绝
热膨胀的过程。在绝热膨胀过程中,符合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的方程,由于
体积一下子变大,容器内的压强急剧变小,使得每个米花内部贮留的空气失
去了外部压强的限制,于是米花都爆开了。

打气筒的学问(一)

有的打气筒又省劲,又打得快;而有的打气筒,又费劲,进气又慢,而
且气筒还发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答:打气筒是通过一个活塞做功,使进到气筒里的空气被压缩后打进轮
胎中,所以好的气筒应该不发热,气体属于等温压缩,即满足玻意耳—马略
特定律 PlVl=P2V2。
有的气筒,活塞和气筒壁之间摩擦力太大,造成气筒发热,而气筒内的
空气又得不到充分压缩,压力不够大就压不进轮胎,或者接嘴处有漏气现象。
这样打气时做的功大部分都变成无用功损耗了,气筒的效率当然差。

打气筒的学问(二)

经过革新后的打气筒,在主筒体旁边还多了一个副气筒。这种打气筒有
什么优越性呢?
答:附加的副气筒实际上是一个贮气室。当开始打气时,活塞运动只是
给副气筒打气,打到一定程度,副气筒中的气体压强到了一定数值以后,气
体会被自动地压到轮胎中去。
由于副气筒的体积小,只要稍用几下力,就可以把它贮满一定压强的气
体,这比直接往轮胎中打气要省力得多。另外,一开始时副气筒中的压强比
轮胎中的低,所以往副气筒打气,压差大,容易进气。

灯泡的自白

一只 220V、40W 的灯泡诉苦说:“别看我的功率并不算大,却使尽了我
全身的本事。发光的时候,我感到周身发麻,我的电阻居然比 0℃时增大了
16 倍。我热得发昏,几乎快要熔化,体温竟高达 2830℃。说实在的,为了给
人间多一点光明,我到了无私忘我的地步。”
灯泡说的是实情,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这电阻的温度系数 a 是多少?已
知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为 R=R0(1+at),请求出 0℃时电阻为多少?
R
答:根据题意:      = 16,t = 2830℃
R0
∴16=1+2830a
a=5.3×10…3/℃
由此,电阻的温度系数 a 为 5.3×10…3/℃
又根据公式

P =  U2     ∴ R =  U2 =  2202   = 1210
R           P      40

今夜星光闪烁

每当夏夜乘凉的时候,天空的星星总是一闪一闪,像是眨着可爱的眼睛。
这是星星的原因还是眼睛的原因?能不能让星星不闪烁?
答:夏夜里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是银河系里的恒星,因为行星本身不发
光,只是反射恒星照在它上面的光。恒星作为光源,它的光的亮度是一定的,
而且是连续的,并不是间断的。所以星光闪烁不是由星星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同样,看到星星闪烁也不是人的眼睛的问题,而是由于星星发出的光线
经过地球稠密的大气层时会折射,但是高空的气流不稳定,这种变化引起光
线折射的变化,看起来就造成了闪烁的星星。
要让星星不闪烁的办法是有的,当宇航员坐着宇宙飞船在地球高空轨道
上或在宇宙中飞行时,星星的光线由于不经大气的折射,它就不闪烁了。但
同时我们又会看到,天空不再是蔚蓝色的,整个宇宙是黑洞洞的,地球却变
成了一个蓝色的星球了。为什么是蓝色的,请大家继续思考。

全息照像

最初,我们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得到照片,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连紫
禁城里的老佛爷都视为新奇的宝贝。
后来,采用多棱镜,在同一张照片上,可以同时摄出不同角度下的形象,
这样,对一个人的印象也就不会是片面的了。
在出现激光以后,照相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已发明出立体相片,从各
个角度看过去,事物都活生生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就是激光全息照相。
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由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分成两路,一路照射物体,
另一路照到一个反射镜上,两路光反射到同一个照相底片上,这两路光产生
干涉,于是在照相底片上形成干涉条纹。当我们再次用激光照射具有干涉条
纹的照片时,就可复现立体图像。
全息照相还有一个特点,即使相片损坏了,只要还残留一部分,依然可
以由干涉纹的信息复现图像。
既然全息照相可以从各个侧面来看立体图像,那么能不能发明激光全息
电影呢?让一个个连续的电影镜头也成为从各个侧面来看都是立体的,让屏
幕中的人物走到观众面前,既虚又实,那不更好吗?其实这正是专家们要进
一步研究的课题。

摄影珍品

随着宠物的出现,猫不断地被一些人所亲近,并视为宠物。于是在宠物
市场的广告栏中,便出现了“百猫图”。形态各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