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夏侯懋年少,怯而无谋,请让我带兵五千,从褒中出,沿秦岭而东,
当子午而北,不出十日,可达长安,夏侯懋闻说我军到,必会弃城而逃,当
地军粮尚足,等他们再派兵来,得二十日,那时你带着大军,也可以由斜谷
到达,一举而咸阳之西可定。”——这一建议,对敌情、路线、后勤乃至于
战役演变都做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实属上策。可惜的是,诸葛亮以“轻躁冒
进”为由,予以拒绝。自己却谨守着“安从坦道,万全无虞”的教条,自汉
中向西,绕道平阳关、武都、天水,而出祁山,让十万大军在崇山峻岭中,
笨重而迟缓地“武装大游行”。
有选派将领问题。大家都推举魏廷、吴壹等人担任先锋,诸葛亮再一次
地违弃忠言,选派了马谡。而马谡,正是刘备临终之时反复叮咛“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的,这就又一次地违弃了忠言。
专断拒谏,墨守陈规,导致了街亭失守、一出祁山的失败。
可惜的是,街得失败后,诸葛亮只检讨了“用人不当”的错误,而末能
检讨专断拒谏乃至于战略战术上的错误,结果在二出祁山、三出祁山的时候,
仍然是老一套,打阵地战,打攻坚战,屯兵于坚城之下,暴师于山野之中,
慢性消耗,不战自败。
所以,陈寿在奉命考定诸葛亮“故事”后评价说:“他治戎为长,奇谋
为短,理民之一干,优于将略。”是很切中实情的。
后继无人,用人拘泥偏颇
诸葛亮和刘备都是英雄,但在使用人才上,刘备却远远高出诸葛亮。
刘备在时,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为爪
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其他李严、吴壹、魏延,人才辈出,大都可
以独当一面,发挥自己的专长,而在诸葛亮时期,就众星寥落、孤月独明了。
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不善于选贤任能。偏爱谨小慎微之辈,而对确有特长的雄才隽士,
往往求全责备,个能宽容。如李严,与诸葛亮同受刘备托孤,同为两大辅政
大臣,才能与资历可与诸葛亮相匹,相偶有过失,即贬为平民,流放终生;
如廖光,自诩为诸葛亮第二,长沙一失,便置之“闲散”,最后放逐汶山:
对刘封,说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借上庸之败而除之。事实上,这些人才,
只要使用得当,都是可以建功于后世的。
(二)用人不善于扬长避短,发挥部下特长。如马谡,曾提出“攻心为
上,攻城为下”的著名策略,是一个谋略人才,不该用为战将;如魏延,为
刘备亲拔,曾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并累建战功,而诸葛亮却常排斥于门墙
之外。
(三)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刘备在时,诸葛亮主要是坐阵成都。方法施
废,整理戎旅,正是他的特长,刘备死后,诸葛亮事必躬亲,出将入相,独
力支撑,辛辛苦苦,压抑了人才的成长。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都
是用他们的长处来补救自己的短处,诸葛亮有萧何、管仲国之才,却没有萧
何、管仲用人之智,终于劳碌奔波,未能成就大业。已至于他所培养的主要
接班人,缺乏实际工作的全面培养和锻 炼,所以他一旦撒手西归,就后继无
人, 蜀汉就从此一蹶不振了。
以上意见,只是就“神化”了的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提出一些看法,没有
全面否诸葛亮的意思。相反的,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干,光明磊落的政治品
质,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一代女皇的千秋功过
从古城西安往西北方向行 80 公里,即到乾县梁山,唐乾陵就在这座山
上。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墓道沿梁山逐级下降,两旁有真人大小的石雕群像。唐高宗墓碑与
武则天墓碑并排而立,高 6 米。唐高宗墓碑由武则天撰文,洋洋洒洒八千余
字,歌颂高宗文治武功,称“述圣碑”,而武则天墓碑则不著一字,冷漠而
又伟岸,称“无字碑”。
乾陵由武则天亲自过问修建,她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用意究竟何
在呢?一千多年来,文人墨客到此,无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她的一生
武则天 623 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14 岁入宫。
也许是缘份吧,在她孤寂与世隔绝的宫廷生活中,偶然相识了皇太子李
治,也就是以后的高宗皇帝,并且和他有了一段至今不为人知的暖昧关系。
26 岁时,唐太宗去世,按照规矩,她到感业寺中当了尼姑。高宗怀恋旧
情,将她接了出来,从此,她便卷入了漫长的宫廷政治斗争。这是一场生死
存亡的斗争。
高宗有正妻王皇后,也有宠爱的萧淑妃,武则天为了战胜这两个对手,
使出了浑身解数。她利用王、萧之间的矛盾,先对王皇后恭顺有加,很顺利
地被册封为“昭仪”,排挤了萧淑妃,接着便把主攻目标转向了王皇后。
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皇后前来探望,皇后一走,她便亲手扼死了女儿。
待皇帝来看婴儿的时候,她装着大惊小怪的样子,悲痛万分。皇帝追查有谁
来过,自然怀疑是王皇后所为。公元 655 年,高宗废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不久,武则天派人把皇后和萧妃手脚砍掉,丢在酒里浸泡,让她们痛苦而死。
尽管她曾是先皇的才人,尽管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联名反对,她仍然
以她的才干、机敏和阴毒,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之位,她绝不
宽恕自己的对手。褚遂良被贬爱州(今越南清化),老死于此;长孙无忌被
诬企图谋反,先贬黜州,继而又赐死。
高宗多病,不大管事。660 年开始,武后就帮着批阅奏章,674 年,正式
参预政事。683 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684 年,武后废李显为庐陵王,
立李旦为睿宗。690 年 9 月,她宣布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自此,她达
到了权力的巅峰,她正式在位 13 年,主持朝政则达 40 年之久。
武则天是极富心计而又有几分霸气的女人,她在总结她一生功过的墓碑
上为什么不着一字呢?
或者是她傲气十足,认为她统治的几十年里,功德大得无法用文字来表
达?或者于垂暮之年,深感自己罪孽太深,无法下笔,也无颜为自己树碑立
传?或者她聪明绝顶,深知她的一生功过相杂,会引起后人议论,干脆留下
一无字墓碑,功过由人评说?
章怀太子与永泰公主
从乾陵再往东南行 3 公里,就可看见几座陪葬墓,其中两座便是章怀太
子李贤和永泰公主主李仙蕙的。
李贤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在他哥哥李弘死后,被武则天立为太子,
称章怀太子。武则天有个宠臣称明崇俨,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说:“太子不能
承担国家大任。”而且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宫闱之中义有小道消息传得沸沸
扬扬,说太子贤不是武后的儿子。而是武后之姊韩国夫人所生。武则天疑心
甚重,而且做事不择手段,因此李贤心里也惴惴不安,他还写过一首寓意深
微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
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
三摘尤尚可,
四稿抱蔓归。
他是在暗示武后,不要把自己的儿子都杀光。因为他哥哥李弘传说是武
则天毒死的。
时隔不久,明崇俨被暗杀,武则天就怀疑是李贤派人干的,就借机把李
贤废为庶人,流放巴州。681 年,武则天又派丘神勣去巴州将李贤杀害。
可是,大史学家郭沫若却反对武后杀子,还赋诗说:“乾陵陪葬思殊渥,
母爱深浅莫漫猜。”他认为李贤死后陪葬乾陵是莫大恩典,而不可能是武则
天下令杀害李贤,他还认为,武则天派丘神勣去巴州,实则是请李贤回京,
而李贤之死,则是死于中书令裴炎的篡位阴谋。
李贤到底被谁杀死?如果是武则天,她为什么杀害李贤?至今没有准确
的答案。这也许是武则天立“无字碑”的一个原因吧。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武则天的孙女。她虽出身皇族,但红颜薄命,命运多
蹇,17 岁就死于非命。
据正史《唐书》记载,大足年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得宠于武则天。
他们独断专行,横行霸道。对此永泰公主的哥哥懿德太子李重润愤愤不平,
他常与永泰公主和妹夫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凭什么在宫中横行?”因
而触犯了武则天,九月壬申逼令儿子李显将李重润、武延基、永泰公主杀害。
可是,1960 年,《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却推翻了这铁定的历史事实。
“……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诛胎毁月,……”
意思是说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被杀后,她孤苦伶仃地活着,怀有身孕,最后
患病而死。
事实证明,李显从来都不想伤害他的母亲,这可不可能是一篇“为尊者
讳,为长者讳”的文过饰非的虚词呢?
千秋功过
武则天在位 13 年,以参政算起,前后近 50 年。她作为一代女帝,其功
过是非,自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她自立为帝后,是勇担重任,还是利欲熏心?
武则天废唐改周,自尊女帝,有些人认为是因为她的魄力与才能。
当时的情况是:高宗无能,中宗昏庸,睿宗病弱,武则天以她杰出的才
能,掌管着兵马大权,治国安邦,没有她,唐王朝是难以为继的。武则天称
帝,是顺应历史潮流,武则天一直心向唐室。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多
次想当太子,都被她严词拒绝,她始终坚持立唐李宗室为太子,因而也就谈
不上野心。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称帝,只是她个人野心与权欲的暴露。实际上,她
从来没有交实权给她的儿子,怎知他们昏庸、无能?她从进入朝廷起,就使
用极残忍的手段开展夺权斗争,怎说她没有政治野心?她杀皇后,杀淑妃,
杀儿子,杀女儿,杀孙儿、孙女,杀宫室,杀旧臣,杀得天昏地暗、万马齐
喑。李唐的宗室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然后,她踏上他们尸骨垒起的宝座,
怎说她是心向唐室?事实上,武氏集团只是她权力天平上的一颗砝码,她既
不为“武”,也不为“李”,她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她为的只是自己。宫
闱斗争,乃至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历朝都有,只不过武后以
她特有的机敏和阴毒,开展得更为残忍罢了,这种斗争,并不包括改革与反
改革的内容,因而也没丝毫的进步意义。
(二)用人的优劣。有人认为:武则天的确在“唯才是举”上做过贡献。
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自举”“武举”“试官”,等举措,使揽才之
门大开,只要有真才能,能实干,即可委以重任,如姚元崇、狄仁杰、裴行
俭、徐有功、李昭德等。正是有这一批文臣武将,唐王朝才得以继承和发展。
有人也认为,武则天任人唯亲,如武氏一族,并无真有才干之人,皆因
血缘关系被封爵升官。而且,武则天为铲除异已,任用了许多酷吏,如来俊
臣、万国政、索元礼、周兴,并屡获升迁。相反的,先朝名臣名将,偶有猜
忌,即驱杀殆尽,这不是什么“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为我所用,
顺之则存,逆之则亡”的路线。即如姚文崇、狄仁杰等人之所以能够保全,
也只是因为在主要方面能顺其所欲、为其所用罢了。
社会是否发展?有人认为,武则天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使
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执政前的贞观末年,全国人口只有 380 万户,而她死
时,已达到 615 万户,没有安定的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的。
有人则认为,尽管武则天颂布过重视农业的诏令,而实际上没有付诸实
施。高宗在世时,一方面是贞观之治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是她的行
为还受着宫室元老、社会舆论的制约,社会经济尚能向前发展;而一旦即位
之后,她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诛杀异己及迷信活动,浪费奢侈,实则是激化了
社会矛盾,延缓了经济发展,在她当政时期,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
了国家统一。唐初经济发展呈马鞍形,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
武则天执政时期,正处于最低点,哪里说得上社会发展?
孰是孰非,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下定决心,立
下那块不著一词而又耐人寻味的“无字碑”吧!
古代散文欣赏
荀 子
劝 学
(节选自《荀子》)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青②,取之于
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④,揉(róu)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⑥,不复挺者,輮使之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⑦,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⑧,则知明而行
无过⑨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q)⑩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ì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11)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12)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13),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14)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
生焉;积善成德(15),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kuǐ)步(16),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17)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18),功在不舍。锲(19)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lòu)(20)。螾(21)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
跪而二螯(22),非蛇螯(23)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无前 313~
前 23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
字卿,后世也称荀卿。赵国人。为战国后期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游学于齐国和
楚国。晚年教授弟子并从事著述,李斯(秦
代政治家,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
用)、韩非(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
表人物)都是他的学生。
作为先秦后期的儒者,他对于春秋以来
的儒学,既有继承,又有独创。荀子重视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的教育思想是系
统的,其著作自成体系,并涉及到哲学、政
治、军事、典章制度等方面。著有《荀子》
共 32 篇。
[简注] ①君子:古代是指知识分子中
受过教育、懂得经书、能遵守礼义的人。
②青:靛青,一种染料。
③蓝:作青色颜料用的一种植物。
④木直中绳:中:合于。下同。绳:指
绳墨,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⑤輮;同“糅”,用火烘烤,使木弯曲。
③槁暴:晒干。槁:干枯。暴:同“曝”,
晒。
③金就砺(音 lì历)则利:金:这里指
刀类。就:凑近、靠拢。砺:磨刀石。
③参省乎己:参:同“三”。省:反省。
乎:相当于“于”。
⑤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行:
行为。
⑩跂:提起脚跟。
(11)加疾:加大,加强,指声音更加
宏亮。疾:壮。
(12)“假舆马者”二句:假:借助。
下同。利:快,迅捷。
(13)“假舟糓者”三句:楫,桨。能
水:善游泳。绝:横渡。
(14)生:王念孙《读书杂志》以为当
读作“性”。资质、禀赋。
(15)“积善成德”三句:善:善事。
德:品德。神明:高度的智慧。圣心:圣人
的修养。
(16)跬步:半步。
(17)骐骥:骏马。
(18)“驽马十驾”二句:驽马:劣马。
十驾:十日之程。舍:停止。
(19)锲:刻。
(20)镂:雕刻。
(21)螾(音 yǐn 引):同“蚓”,蚯
蚓。
(22)蟹八跪而二螯:八:本作“六”。
跪:足。螯: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足,
状如钳子,能开合,用此取食或自卫。
(23)伋:同“鳝”。
[导读] 《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
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
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
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
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
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
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
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
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
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
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
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
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指出客
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
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
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
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
舆马、舟糓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
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
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
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
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
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
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
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
之以恒。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
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
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
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
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
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
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
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卷五)
晋太元①中,武陵②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③。渔人甚
异之。复前行,欲穷④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扩,屋舍俨
(yǎn)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tiáo)⑥,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⑦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⑧,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⑨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⑩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1),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y)(12)太守,说如此。
ì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南阳刘子骥(13),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14)。未果,寻(15)病始。后遂无问
津(16)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公元 365~
427),东晋大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做过参
军、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后隐退躬耕。
陶渊明后来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的
诗文以描述自然景色及田园之乐的居多,其
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
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桃花源记》,
是写一个事实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来讽喻
现实社会,实际上是包藏着对现实政治不满
的情绪。他现存诗 120 多首,散文 6 篇,辞
赋 3 篇。他的诗语言质朴自然,淳厚有味。
散文文笔简洁,语言精粹,多注入真情实
感,其艺术成就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简注] ①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
曜)的年号(公元 376~396 年)。
②武陵: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
③落英缤纷:英:花。缤纷;盛多的样
子。
④穷:尽。动词。
⑤俨然:整齐的样子。
③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髫:小
儿垂发。垂髫:指儿童。
⑦要:同“邀”,约请。
⑧绝境:和外界隔绝的地方。
⑨无论:不用说。
⑩延:延请。
(11)便扶向路:扶:循,沿。向路:
向来时(前时)走的路。
(12)诣:往见。
(13)南阳刘子骥:南阳:郡名,今河
南省南阳市。刘子骥,东晋末隐士,好游山
泽,曾到衡山采药,深入忘归。
(14)规往;计划前去。
(15)寻:不久。
(16)问津:津:渡口。问津:即问路,
这里指寻访。
[导读]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
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系陶渊
明晚年根据他家乡江州一带人民为生活所
迫而逃亡的事实,并结合前人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