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主要景点有景色如画的王母池、富丽堂皇的红门宫,以及万仙楼、斗母
官、三宫庙等;过了三宫庙,向东北拾阶而行,可达经石峪,这里有刻在大
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齐石刻佛教《金刚经》,全文隶书,字大约 50 厘米,字体

遒劲,被誉为“榜书之宗”、“大字鼻祖”,虽经 1400 多年的风雨侵蚀,现
在仍存留着 1000 多字。从经石峪折回正路,过柏洞后,山势渐陡,在群峰对
峙、峭壁矗立之处有悬崖欲坠的壶天阁,经“回马岭”、“峰回路转”石坊,
迈过步天桥,越十二连盘就是中天门。中天门也叫二天门,海拔 847 米,正
好为旅程的一半,它处在山腰间,仰观泰山陡立,云梯高悬,南天门遥遥在
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苍翠,汶河流水似一条玉带;东西中溪山群峰对峙,
西面凤凰岭蜿蜒起伏,令人心旷神怡。从中天门起山势越来越陡,过造型古
朴的云步桥,经古树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阳洞,这里既能看到“斩
云剑”、“飞来石”等奇异山石,观赏“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致,
又能品味历代题字刻石。据《史记》记载,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乃遂上泰
山,……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人们就称它为“五
大夫松”。据说原树已在明乙历年间毁于山洪,现在的松树是清雍正八年(公
元 1730 年)补植的。后人因将五大夫松误认为五棵松树,就补栽了五棵,还
修一个亭子,名“五松亭”。现在这五棵松树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
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传说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见证,它有“俯
望”、“迎人”之态,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
阳洞,因其朝阳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对松山,也叫“万松山”,这里双峰对
峙,万松叠翠,下临千仞深渊,上蔽千年古松,乱云飞渡,观松听涛,景味
异常,乾隆曾称之为:“岱岳最佳处。”从对松山到南天门,行程不过 1000
米,却要攀登石阶 1954 级,相对高度达 400 米,几乎垂直上下,这就是登泰
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三个“十八盘”称之为“慢十八,紧十八,不
紧不慢又十八”,十八盘始悬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当地有一名俗语:“到
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
屹立在十八盘之首的就是南天门,是岱顶第一名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
诗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回首俯视,“天梯”高悬,云涛汹涌,
凉风徐徐,游人似觉悠悠欲飘,进入“仙界”。岱顶景色雄奇壮丽,有碧霞
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庙、日观峰、瞻鲁台、探海石和月观峰名胜古迹。登
泰山极顶,可尽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
盘”四大奇观。当年孔子游泰山时,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我国
唐代大诗人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岱顶以北的岱阴,有幽径清溪,怪石突立的后石坞,挺拔奇秀的天烛峰,
尤以“石坞松涛”最佳。这里幽深雅静,人迹罕至,素有泰山“奥区”之称。
黑龙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胜,三道瀑布飞泻直下,瀑以潭名,叫龙潭
瀑布。潭上的长寿桥宛若长虹横跨西溪,桥下悬岩百丈,溪水奔腾,像倾倒
万斛珍珠,水花四溅,如雨似雾,水声如击鼓撞钟,山鸣谷应。清光绪年间,
泰安知县毛蜀云书一幅楹联云:“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位于环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宁静幽雅的青山怀抱之中,是泰山现
存最好的佛教寺庙。位于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灵岩寺,始建于晋,兴于北魏,
盛于唐宋。现在的灵岩寺是唐贞观中至大宝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
内的主体建筑,殿内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罗汉泥塑,它无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
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态不同,性格各异,肤色、表情、动作、衣着均不雷同,
神态逼真,气质刻画入微,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线天”、
“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雪”等
胜景,难怪明代学者王世桢称“灵岩为泰山背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

成其游”。

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约 120 公里的华阴县城南,是秦岭的一个小
支脉,因其西临少华山,古称太华。华山北濒黄河、渭水,南连秦岭,共有
五峰,即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其海拔都
在 2000 米以上。古书《山海经》道“太华之山,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望
若华然”;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华山“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华山,因为古时候,“华”与“花”两字是相通的。也有人说,华山起名于
山顶的莲花池。
华山在五岳之中以雄险著称,向有“华山天下雄”的盛誉。华山属断层
山,由抗风化能力特别强的花岗岩组成。大约在距今 7000 万年前的白垩纪
时,秦岭一带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花岗岩体的侵入“岩株”,
其东西长 15 公里,南北宽 10 公里,面积约 150 平方公里。至新生代,由于
华山北麓渭河地堑不断陷落,秦岭山地几经抬升,使形成华山主体的花岗岩
侵人体出露地表,并在第三纪新构造运动中大幅上升,加上大自然的风雨雕
琢,形成险拔峻秀的山势。
“自古华山一条路”。登华山只有一条长约 15 公里的峪道可行,山路逶
迤曲折,艰险崎岖。玉泉院是游人登山的必经之地,相传在宋朝,道士贾得
升为其师陈传(号稀夷)建的祠。因院中泉水与华山上的玉井潜通而命名,
亦名希夷祠。院内长廊回合,殿宇、亭台、秀石别致,溪流环绕,茂林修竹,
环境幽雅,泉水清冽甘美。康有为曾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合树
无忧,泉声岳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
从玉泉院进山,南行 2500 米,有石门挡路,这就是五里关,人称“第一
关”。不远处希夷峡谷,又有一道石门,仅容只身通过,号称“华铁门”,
俗称“第二关”。经沙萝坪、毛女洞、过云门,就到了青柯坪,路程恰为一
半。前面西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北跳秦川,渭河如带,黄河隐约可见。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坪东有块“回心石”,石前万
丈陡崖直耸云端,令人望而生畏。游人至此,上则畏险,退则不舍,有徘徊
犹豫之感。
从回心石挽索拾阶而行就是华山第一天险——“千尺 ”。危崖峭壁、
突兀凌空,高约 20 米,凿有 370 多个石阶,左右垂有铁索,宽仅容身。仰望
直岩崭立,一线天开,俯视如临深井,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与“千尺 ”紧邻的“百尺峡”,其陡险之状更甚于“千尺 ”,现在几经
修整,已化险为夷。“老君犁沟”也是登山必经险路,依山傍壑,陡坡直上,
铺有 570 多个石阶。相传是当年太上老君在华山修炼,看到人们开山凿道,
十分艰辛,便以自己的青牛挽铁犁,辟出这条山路,故名“老君犁沟”。当
地有民谣曰:“千尺 、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在“老君犁沟”的尽
头是“猢狲愁”,顾名思义,崖壁太陡峭了,连猴子都发愁。
从猢狲愁下聚仙台,过横翠崖北上就到了北峰,也叫云台峰。其山势峥
嵘,三面悬绝无路,只有一道山岭与其他山峰相通,苍松翠柏,掩映上下,
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故名“云台峰”。1949 年 6 月,我人民解放军八勇士
越过悬崖峭壁,奇袭北峰伪军,创造了“神兵飞越天险,英雄智取华山”的
奇迹,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从北峰南上,要经擦耳崖、上天梯和苍龙峰等险道。在岩陡路窄的擦耳

崖,人面壁挽索贴身而进,有时候岩石会擦着耳朵;至其尽头壁立 60°,登
30 级“石鏁”,手足并用,称之“天上梯”。过此不远,就到了苍龙岭下,
一道黑色的山脊,似苍龙横在空中,首尾各搭一山,上下长达 1500 米,登山
道就开凿在岭脊上,径宽不过 1 米,中突旁杀,两侧深壑千仞不辨水石,游
人出没于浮云游丝之中,令人无不惊叹。
“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金锁关形势险要,是华山东峰、西峰和
南峰的咽喉。在三峰之间是一片洼地,西面有镇岳宫,它依山岩而建,松林
笼罩,有名的“玉井”就在院中。每当雨季,玉井的水溢流出来,经过“二
十八宿潭”奔注东西两峰之间,变成瀑布飞流直下,成为华山名胜。
西峰也叫莲花峰,笔立千仞,悬绝异常,峰顶一巨石,上覆石叶,形如
莲花瓣,故称莲花峰。峰顶另有一大石,中部大凹,状似刀削,名“斧劈石”,
为“沉香劈山处”。神话“宝莲灯”中,华山女神三圣母的儿子沉香劈山救
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东峰朝阳峰,山势壮丽,古松参天,峰顶朝阳台是观日出的绝妙之处。
每当破晓,火团冉冉升起,水光相映,霞光万道,身临其境颇有“江山如此
多娇”之感。峰东北有巨崖直垂,黄白相间,远望五指分明,形如巨掌,因
名“仙掌崖”。传说是古代河神巨灵劈山开河之处。过去华山和中条山是连
在一起的,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河神巨灵手托华山,足踏中条,劈山开河,
使黄河东流大海。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道:“巨灵咆哮辟两山,洪波奔流射
东海。”峰东侧有险径“鹞子翻身”通往博台,为汉武帝时卫叔卿下棋遗址,
相传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与陈抟在山上下过棋,宋王输了华山,亦名下棋亭。
南峰是华山主峰,峰有二顶,分称“落雁”与“松桧”,其中落雁峰海
拔 2200 米,是华山最高峰。在绝顶之处“仰天池”旁的石壁上,镶刻着“太
华绝顶”、“登峰造极”、“儿视诸峰”、“洗手摩天”等明清和近代诗人
题词。
近年来,华山游客与日俱增,为缓解上山道路拥挤阻塞,建了华山黄甫
峪旅游公路暨“智取华山”登山路,结束了自唐代以来“自古华山一条路”
的历史。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的衡阳盆地北缘,俯瞰湘江,素称“五岳独
秀”。衡山又称“寿岳”,“寿比南山”源出于此。
泛指的衡山面积非常大,绵亘于湖南省湘江中游的西南岸,“南以回雁
为首,北以岳麓为足,逶迤盘绕八百里”,共有 72 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
因其地处江南,群峰云雾缭绕,给人以奇妙莫测之感,唐代文学家韩愈曾有
“欲见不见轻烟里”的赞誉。衡山主峰为祝融峰,海拔 1290 米,祝融氏是中
华民族祖先黄帝身边的一位很有才干的大臣,曾被委以“司徒”重任,主管
南方事务,以衡山为“栖息之所”,并祭过南岳。祝融死后,人们把他葬于
衡山最高峰,峰以其命名。衡山的高峰还有紫盖峰、芙蓉峰、石禀峰和天柱
峰等,八桥、九潭、十涧、十五崖,二十五溪、三十八泉等藏于众山之中。
在五岳中,衡山的山势独具特色,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望岳》开篇里写道: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它形象地点明了
南岳的山态,宛如“朱鸟展翅”。清代学者魏源则这样描绘南岳的磅礴气势
和山态奇观:“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
飞。”登临祝融绝顶,环顾若隐若现的群峰,飘飘欲动,“山矗天上,云起
峰流”,势如独“飞”的绝妙,颇耐人寻味。
人们通常所说的旅游胜地南岳衡山是指祝融峰所在地区,这里无山不
树,无水不秀,流泉飞瀑,奇花异木,银杏古松,庙宇亭台,令人目不暇接。
“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被人们称为“南岳
四绝”,每绝每奇,美不胜收,明人邱麟赞叹:“一观于衡,而天下观止矣。”
南岳庙位于南岳镇,是南岳最大的宫殿式古典建筑群,最早建于唐朝开
元十三年,现主要建筑是清华光绪八年(公元 1882 年)重新修建的。正殿规
模很大,很像北京的故宫,殿高 20 余米,内外共有 72 根石柱,象征南岳 72
峰。
从南岳庙顺着蜿蜒的公路登山,经过水流如丝的络丝潭,绕过明亮如镜
的南岳水庙,跨过玉版桥,就来到了忠烈祠。这座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陵
园,是 1942 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修建的。该祠仿效了南京中山陵开阔式建
筑群模式,依山势布局,前低后高,左右对称,错落有致,排列有序,陵园
里矗立着“七·七”抗战纪念碑。从忠烈祠往上,有半山亭,这里正好是南
岳镇到祝融峰的一半路程,古木参天,环境幽雅,是南岳的中心枢纽。立亭
眺望天柱峰,似“南天一柱”耸立云际;俯瞰湘江,波光如练;仰视南天门,
有白云深入隐约可见。
过半山亭,路分两支,左往磨镜台,右上南天门。磨镜台距南岳镇 7000
米,与南岳镇相对高差 520 米,和半山亭隔壑相望,是佛教禅宗南宗祖源,
相传是唐代名僧怀让磨镜斗法的地方。这里峰回路转,壑谷深邃,幽径曲桥,
流水清清,松涛阵阵,充满诗情画意,向西北可通天柱峰和方广寺。方广寺
在莲花峰下,以莲花峰为主轴,有八峰环绕,昔人有“寺在莲花里,群峰附
花叶”的诗韵。方广寺处于南岳腹地,使人有深邃幽雅之感,正如前人所云:
“不到祝融,不足以知其高,不入方广,不足以知其邃。”所以,“方广寺
之深”为南岳“四绝”之一。
经半山亭北上,过邺侯书院不远,就是云缠雾绕的南天门。在一块高大
的石牌坊上,中门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大字,左、右门横楣刻有“行云”、

“施雨”,其楹联为:“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是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
峦屿低。”过南天门,可直趋衡山绝顶祝融峰。祝融峰雄居湘中盆地,独拔
群峰之上,气势不凡。
藏经殿坐落在赤帝峰下,北靠祥光峰,因存放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大藏经
而更名。掩映在密林深处的藏经殿素有“藏经殿之秀”而誉为南岳“四绝”
之一。
坐落在南岳镇东街的祝圣寺是南岳六大佛教丛林之一,以古老、宽敞、
秀丽著称。祝圣寺侧有山路直通奇趣幽深的水帘洞。“南岳七十二峰无弗泉
者,惟水帘瀑布,为南中绝胜处。庐山之瀑奇可肆,天台之瀑高而寒,雁岩
之瀑逋而峭,而水帘之瀑兼而有之。”水帘洞的水由紫盖峰分支而来,经山
涧汇入深不可测的洞内,洞居高临下,水满溢出,飞瀑跌潭,似水晶帘挂,
喷珠跳玉,若银花万朵,寒光耀目。潭中琼浪翻涌,雪溅雷鸣。清代李元度
所题的“夏雪晴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帘洞的特色与气韵。

北岳恒山

山西省北部浑源县境内的恒山,西衔雁门关,东连太行山,南接五台山
脉,北临大同盆地,横亘于塞上,绵延 150 多公里。秦始皇时称恒山为“天
下第二山”。汉代确定五岳制度时,河北曲阳县的大茂山为北岳,直到明代
才改恒山为北岳并延用至今。
恒山重峦叠嶂,气势雄伟,主峰玄武峰海拔 2017 米,比泰山绝顶高出近
500 米,由东西两峰组成,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双峰对峙,浑水中流,
控关带河,山势险要,素有“绝塞名山”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金龙
峡青天一线,石壁如削,最窄处不足 10 米,远在 1500 多年前,北魏就把它
看成战略要地,并开凿金龙口为通道。北宋名将杨业镇守三关,曾置兵于恒
山,现在还能看到当时构筑堡楼营垒,架吊桥栈道留下的斑斑遗迹。明代地
理学家徐霞客赞誉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之。”
恒山古有十八胜景,其中以悬空寺为最,它始建于北魏后期,至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天峰岭,背倚翠屏山,坐落在金龙口西崖峭壁
上。它的建筑构思非常奇特,以崖凿眼,悬梁铺石为基,上托千年古刹,殿
宇楼阁与崖体浑然结合。内部结构曲折迷离,或栈桥飞渡,或暗道相通,或
攀石而上,或穿窗入室,红楼灰瓦,犹如天宫。当地有民谣说:“悬空寺,
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从谷底仰视,似仙阁临空,上接云端;登楼俯
瞰,如临绝壁深渊,浑水中流。古诗道:“谁凿高山石,凌空构梵宫,蜃楼
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生动描绘了悬空寺惊险神奇、动人心魄的景象。明
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赞扬它是“天下巨观”,人称“恒山一绝”。悬空
寺是怎样“悬挂”在陡崖峭壁上的呢?原来它的荷载分别由插入崖石的木梁
承担,而木梁与层间立柱,以及嵌固在峭壁上的斜撑相互连接成一体,使其
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历经多年风雨侵袭和多次的强烈地震,悬空寺始终
完好无缺。据寺内石碑记载,一次重修悬空寺时,很多工匠望而却步,后来
一位姓张的工匠毅然率众承揽了这一工程。他们在山下加工好了所有的构
件,然后绕行几十里运至寺顶山头,再连人带料吊下半崖,一锤一斧,历经
几载才完工。悬空寺的修建,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才能
和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它是我国罕有的古代高空建筑,堪称建筑史上的奇
迹。
悬空寺山门依山势朝南,大小殿宇台阁紧贴崖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
龙,东西窄如衣带。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宫殿、三圣殿和三教殿 3 组,其中三
宫殿为道教天地;三圣殿是佛教世家;三教殿集中国建筑文化之大成,中为
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教老子,他们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
宗教的雍容大度。
恒山是一条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主峰的天峰岭海拔最高,半山以
上松木参天,地势陡峭,在山道旁一座叫大字岭的突兀峰峦上镌刻着“恒宗”
两个字,北岳雄伟磅礴的气势,从这里明显地展现出来。过笔陡的“步云路”,
就是虎风口。这是一个峰回路转的路口,右边石壁,高入云端,左边山涧直
落深谷,大风骤起时,声如虎啸。从虎风口再往上的果老岭有一片光滑的石
坡,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印迹,相传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从北岳登天,
因坡陡路滑,只好牵着毛驴爬过这个山岭,而留下的蹄印和脚印。爬过果老
岭,可见恒山最大的庙宇朝殿北岳庙。在高大的正殿神龛里塑有北岳真君坐

像,殿前石碑林立。徐霞客曾这样描写他所见到的朝殿:“上负绝壁,下临
宫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朝殿到绝顶天峰岭有东、
西两路可行,东路较近,但绝壁陡险,西部较缓,可路程要远,人们大多东
上西下,以领略两路风光。

中岳嵩山

嵩山挺拔峻秀,素有“天下峻”之誉。它位于河南省封登县境内,地居
中原,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群山峰组成,东西绵亘 60 公里。在 200 万年前的
地壳抬升时期,嵩山拔地而起,天长日久,经风雨雕琢,峰峰竞秀,被明代
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景”。
嵩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位于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的中岳庙,始
建于秦,名“太室祠”,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刘
砌寻道访仙,前来礼祭太室祠。当汉武帝来到山顶时,忽听山呼万岁之声,
武帝大喜,下令扩建太室祠,并封了万岁峰、万岁亭和万岁宫,根据《诗经》
中“嵩高为岳,峻极于天”的说法,封太室山为嵩高山,简称嵩山。因嵩山
地处中州,故称中岳,相传是中岳神居住的地方,为巩固社稷,我国历代帝
王也纷纷来此祭祀。
中岳庙也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传说周朝王子晋就是在这里得道
成仙的。历史上庙址屡有变迁,现在的庙址迄于唐玄宗初年(公元 713 年)。
在宋乾德二年(公元 964 年)和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1013 年)两次增修殿宇,
是为全盛时期。金、元、明、清屡有废兴,直到清乾隆年间,又经几次大规
模的修葺、扩建,才奠定了今日中岳庙的基础。这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占地
约 10 万平方米,南北全长 600 多米,现存建筑 400 余间。它以中华门起至黄
盖亭,由一条南北轴线贯穿。在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是中岳大殿,面宽
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坐落在 2 米多高的台基上,气势雄伟。
殿内的画梁雕栋,天花板上的飞龙翔凤,工艺精巧,惟妙惟肖。殿藏金属铸
器和石刻碑碣百余座,其中魏太安二年(公元 456 年)的“中岳嵩高灵庙之
碑”字体遒劲,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北宋治平元年(公元 1064 年)
铸造的四躯铁人,高约 3 米,振臂握拳,怒目挺胸,姿势雄伟。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