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 1958 年 8 月 24 日,我从
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钟起
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
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
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
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
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
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
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
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
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
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
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
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
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
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
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
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
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
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
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
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
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
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
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
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
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欣赏]
    刘白羽(1916~),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创作非常出色,散文
集有《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等。
    日出的景色是瑰丽无比的。自古,文人们都喜爱赞美日出。常言道,看
日出,得登到高山,或是亲临海边。然而,刘白羽的这篇散文,作者却选择
了自己在飞机上,飞临万仞高空时所见到的日出加以描写,因而就别有一番
情趣。
    这篇散文,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文章后半部,作者是这样表现

于高空中所见到的日出的:“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
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
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
那。”接着,作者写霞,写云,写太阳,“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
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
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
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这里,因是俯视,作者自然没有写日出腾跃地平线瞬间的奇妙、壮观;但作
者通过对色彩的再现,显现出了日出耀眼,鲜红,光芒四射,照亮一切的宏
伟。这篇作品描写细腻,作者非常善用比喻,比如写云,作品时而说它“像
灰色急流”,时而又喻它“像小孩子的笑脸”。这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日
出时云的变化多端。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
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
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
佛看见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
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
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
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
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
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
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
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
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
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
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狐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欣赏]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
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
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优秀散
文名篇之一。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中心内容的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表现出了江南的雪景与北国的飞雪所不同的景致;同时,作者借景抒情,表
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同时也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秀作品。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简省,又饱含感情,
同学们在阅读时应多加体味。

                  野草般的坚强——答叶星小姐
                  
             罗兰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全身没有一点特殊的气息。好比是花园中的野
草,默默的,与美丽的花儿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我曾怀疑我是否应该活
下去,可是,园中的野草却提醒了我,它们还不是自己从泥土中拼命钻出来,
然后自己独立生活的吗?没有人来替它们除虫、灌溉,但是它们却更坚强的
生存着,它们经得起考验,它们在种种艰苦中,没有倒下,反而像一位顶天
立地的巨人,站立在天地之间,于是我问我自己:“难道我比草更糟吗?竟
然没有一点勇气来面对现实吗?我难道要做一个逃避的弱者吗?……”
    我真正喜欢你的想法,因为那也正是我的想法。我一向喜欢野草的生活
态度而不欣赏那些娇贵的花。因为野草尽管人们对它欺凌,环境对它不利,
而它却仍然是在风吹雨打营养不够的条件之下,活得又有精神,又起劲。它
的微贱正衬出它的骄傲,它的不受宠爱正显出它的坚强。尽管它被人随便拔
去,锄去,被人随意践踏,可是,它仍然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壮大起来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没有人爱护,没有人培植的情形之下,做点事情出来给人
们看看呢?
    环境的恶劣正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娇贵的花朵一旦失去人们的爱护,
就消失了,而只有有野草一般坚强的性格,有着一种内在镇定与高傲的人们,
才不理会恶劣的环境。
    叶星小姐,不要因为自己不像一朵美丽的花而灰心。以你现在所表现的
勇敢和力量,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所要走的路的。
      
    [欣赏]
    罗兰(1919~),本名勒佩芳。台湾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成就较高,
代表作有《罗兰小语(一)》、《罗兰小语(二)》、《罗兰散文(一)》、
《罗兰散文(二)》、《独游小记》、《早起看人间》等。
    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太平凡的女孩,也许她就像百花园中的野草。既没有
百花的芬芳,又没有花朵的美貌;既没有别人替它除虫,也没有谁来替它灌
溉。它总是“默默的”;但是,野草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它们比百花“更坚
强的生存着,它们经得起考验,它们在种种艰苦中,没有倒下,反而像一位
顶天立地的巨人,站立在天地之间”。正因为这样,作者说:“环境的恶劣
正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娇贵的花朵一旦失去人们的爱护,就消失了,而只
有野草一般坚强的性格,有着一种内在镇定与高傲的人们,才不理会恶劣的
环境。”
    读了这篇短短的散文,希望那些常常抱怨自己天生条件不如别人的同
学,一定不要再以自己像野草而自卑。而应性格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
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
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峰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
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
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
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
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
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
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
直压在我心上焦虚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繁密的花
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采,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笼
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
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是
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
花架也都拆掉,改种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
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
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美酒佳酿,它张满了帆,在这
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
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欣赏]
    宗璞(1928~ ),女,河南唐河县人。小说,散文创作成就均较高,著
有《宗璞小说散文选》。

             一捆柴
                  
             张晓风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极僻远的小城去行医,
他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地人,没有向他收一文钱。
    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路,回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
医生脚下,可笑他不知道现代的生活里,几乎已经没有“烧柴”这个项目了,
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但事实却不然,在爱里没有什么是徒劳的。那医生后来向人复述这故事
时总是说:
    “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过这样贵重、昂价的礼物。”
    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
忆中不朽的财富。
      
    [欣赏]
    张晓风(1941~ ),生于浙江,台湾著名女作家,散文创作成就很高。
    这是一篇极为精巧别致的杰作。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小的,看似平
常,却又包蕴着很多内含的故事。一捆柴草价值不足几文钱,更何况那医生
拿它毫无用处,在医生看来,“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
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忆中不朽的财富”。同学们,读了这篇小小的文
章后,希望你们真正懂得:赤诚、友谊,永远比金钱贵重。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
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
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
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
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
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
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
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
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
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
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
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
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
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
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
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就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
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
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
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
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欣赏]
    冯骥才(1942~ ),当代著名作家。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散文。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人与鸟的生
活。当它们飞出笼后,发现四周并没有人伤害它们时,于是它们便逐渐胆大,
很快“就在屋里飞来飞去”,并“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
在书架上”。时间久了,它们胆子渐渐更大了,有时竟然敢落到主人的书桌
上。它们先是远远地,“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杯子
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最后,当它们确认主人丝
毫不会伤害它们,并常常抚爱它们时,它们便更无拘无束起来。一日,一只
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在这篇文章最后,作者由写人与鸟的
趣事,挖掘出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作者告诫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
好的境界。”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
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的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
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
掮一块回来,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看上它。有一年,
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
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
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
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
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
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
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喝饮。
每每到了十五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它上面,翘望天边;奶奶总
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
拉直了。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
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
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祖先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
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几百年了!
    奶奶说:“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
成呢?”
    “它是太丑了。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五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
台阶,去雕刻,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遭到一般世俗
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
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