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海豚的孕期约 9 个月左右,一胎只产一个幼仔,但幼仔体格惊人,其体
长约相当于成年海豚的一半,但体重只相当于成年海豚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
一。幼仔生下后,由母亲陪伴着它。在喂奶时母亲侧身卧在水中,幼仔紧靠
着母亲吮啄乳汁。刚生下的幼仔不到一小时就要吃一次奶,但是过不了多久
就要每天只吃几次奶了,哺乳期大约一年。由于海豚是群居性动物,当了妈
妈的海豚,常常采取“值班制”来保护幼仔,即每次由一只当了妈妈的海豚
来照看一群幼仔,其余的妈妈们到远处去采食。
海豚的大脑很发达,它的脑重古体重的 1.2%,是一种高智能海洋动物。
它的大脑表面积大,沟回复杂。有的专家认为它的智能超过猿类,其重要依
据之一就在于海豚的脑容量大于猿类。经过训练的海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
学会敲钟、扔球、吹喇叭、钻火圈的本领。据记载,海豚不仅会模仿猫狗的
叫声,还会说出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海豚的这些本领,都源于它有发达的
大脑。
海豚是一种性情温良、敏感、爱嬉戏、好奇、喜欢交际的动物。我们前
面谈到海豚是群居动物。在一个群落中,如果有一只海豚有了伤病,它的伙
伴们就会悉心照料它。它们的伙伴遇难时,立刻就有同伙游上去,把受伤的
伙伴托起来,使同伴获得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据说曾有一条病海豚,被同
伴们连续轮流“托游”了四天,直到它恢复了呼吸能力,在此后的近半个月
时间内,伴随着它的同类,还不时轮流值班,把它托出水面呼吸,直到它完
全恢复,能自由游上水面呼吸为止。
海豚的善良不只表现在救助同类,它们还多次救助过人类。在近代航海
史上,多次记载过它们救助遇难人类的事件。1972 年曾有过海豚游出 100 多
海里,把一名落水妇女托救至岸边的事。甚至还有一次海船沉没,乘客落入
海中,适逢有鲨鱼在落海者附近,而一群海豚恰好游经乘客落水处,海豚就
一分为二,一部分勇斗鲨鱼,一部分把落水者保护起来。据动物学家研究证
实,海豚的救助行为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同伴有难,群体救助;遭遇天敌,
如鲨鱼、逆戟鲸,则群起而奋力攻击。而推物出水更属本能,在海中遇到木
块、汽垫等物,也会将其推出水面。
海豚有时也爱找海龟游戏。它们常常成群游到海龟的身子底下,用又尖
又硬的鼻子一顶就把海龟推上了水面,然后把海龟翻转过去,让它仰面朝天。
有时候一群海豚同时跃出水面,一起压向海龟,把它压到水下好几米,不等
海龟恢复平静,又有几个海豚来逗着海龟玩。海龟没有办法,只好把头和四
肢都缩进了龟壳。海豚开了这样的玩笑,自己却飞快地游走了。
海豚有一种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能力。它们凭着这种能力,能够准确判
别障碍物或猎物的位置;能够与自己的同类互相联系;在求爱时,雄海豚也
能凭此与失去联系的女伴接上关系。海豚发出的超声波,具专家测定,在 250
赫至 200 千赫之间,频率范围极为宽广。在发射声波时头部的气囊发出频率
高低不同的声音,前颚的两个角度气囊随着头部的摆动,向不同方向定向发
射。而接受超声波时则有所分工,耳朵接收低频率声波,颚部接受高频率声
波。正是由于它有这种高超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本领,因而它在海洋中高
速游动时,也不会碰上障碍物。它的这种避碰的本领,又使得它常能为海轮
导航,使海轮避免触礁。据记载在新西兰近海海域,有一片海礁密集区,在
这片海域,曾有过一条白色海豚,从 1871 年开始,连续 40 年为海轮领航,
直到老死为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我们称海豚为“人类的朋友”,不只因为它曾救助过海上遇难的人们,
曾为海轮忠实地执行过导航任务,还因为它能友好地与人类相交。根据资料
记载,海豚喜欢音乐,尤其喜欢七弦琴的琴声,当海船上有人用七弦琴弹奏
乐曲时,它能应声而来,靠近船身游来游去。有一次一群小朋友在浅海岸边
嬉戏,一只海豚闻声而来,和小朋友一起相嬉,高兴时还把小朋友们玩的水
球顶起来,表演托球的技巧。就这样一次成友,以后每天这只海豚都来和孩
子游戏,甚至一名叫贝克的小女孩骑到它背上,它还友善地驮着贝克在海上
游一圈。有的海滨浴场,还有经过训练的海豚专门执行陪同游客游玩的任务,
甚至它们还能潜入水底为游客们找回丢落到海底的物品。至于表演一些节
目,那当然不在话下了。有些人亲眼目睹过这种表演,更多的人通过电视机
的屏幕欣赏过许多精彩的表演。
海豚的肉可以食用,它的皮可以用来制革,它的脂肪可以炼油。它更被
当做观赏动物饲养在动物园里供人们供赏。而专家们则倾心于对它的生活习
性、生理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前联邦德国有一位叫克莱默的科学家,在一
次航行中观察到海豚有异乎寻常的追随海轮高速游泳的本领,后来经过研究
发现海豚的真皮层里的毛细血管,对船体造成的湍流有消振功能,而它的皮
肤在海水的压力下又能分泌油状的润滑粘液,减小摩擦力。克莱默从这一发
现中大受启发,进而运用仿生学原理,制造了人造海豚皮,将人造皮套在鱼
雷和潜艇的表面,大大提高了鱼雷和潜艇的航速。后来又将这种仿生技术用
在飞机上,飞机也因而提高了飞行速度。
海豚可以分成许多类,如白海豚、侏河海豚、短吻海豚等等,分布在我
国东南部、南部沿海一带以及东南亚海域的中国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白
海豚的一个亚种。我国已将它划定为一类重点保护动物。
水中国宝白暨豚
作为陆上的动物大熊猫为我国所独有,而作为水中动物的白暨豚,也是
我国所独有的动物,并且,在数量上白暨豚比大熊猫还要少,估计目前仅存
200 只左右,至多不超过 300 只,也有人估计不超过 200 只,还不到熊猫现
存数的 1/5。从人工饲养量来看,只有我国有两只,足见其珍稀程度。说它
是“水中国宝”,称它为“江中大熊猫”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同样,它也
是当之无愧的“国宝”。说它是“活化石”,那是由于它本属于古老、原始
的鲸类,研究鲸类的演化,它是极为珍贵的活体材料。
白暨豚又名叫白鳍、白鳍豚、淡水海豚。它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
通常在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如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这些地方水生物繁多,食物充足,适宜白暨豚生活。
白暨豚体型呈纺锤状,体长约 1.5~2 米,少数也有达 2.5 米长的,它那
尖细的长吻就可长达 30 厘米以上。它那与身体浑然一体的脑袋上,长着豆粒
大小的一对小眼睛,耳朵退化得更厉害,只有针孔大小的两个耳眼。它的前
肢呈鳍状,后脚完全退化。尾鳍扁平状,分为左右两叶。它的上下颌骨上密
密地排列着 130 多颗圆锥状的牙齿,但是它吃东西从不咀嚼,都是整吞,捕
猎到小鱼都是整条整条地吞到肚子里,由此可见它那极强的消化能力。成年
白暨豚体重可达 130~230 公斤。通体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浅灰蓝色,腹面白
色,那三角形的背鳍与两片胸鳍呈白色,“白暨豚”的大名就是由此而得来
的。它的鼻孔长圆形,长在头顶的偏左部上方,约 30 秒钟左右将头部伸出水
面,换一次气。
白暨豚眼睛、耳朵都已经退化得几乎完全失去功能,但这一点儿也不影
响它们在浑浊的江水中生活、觅食。原因在于它们体内有一套独特的发声和
接受回声的定位组织,其频率都在超声波范围内,其精密程度远远超过现代
化的声纳设备。它们识别物体、捕捉猎物、联络同伴、躲避敌害都仰仗这套
声纳系统,因此,它们又获得了“活雷达”的雅号。仿生学研究者对它们的
这套本领很感兴趣,正在下大力气研究。
白暨豚喜欢群居,大多双双对对地活动、觅食,三五成群的也有。冬末
春初是它们的交配期,怀孕期长达一年,每胎仅产一仔,幼仔靠吸食母乳长
大。刚问世的幼仔体长达 70 厘米,体重可达 5~7 公斤。它的寿命可达 30
年。
白暨豚有着相当发达的大脑,大脑的表面积大,沟回复杂,因而很聪明,
专家认为它比长臂猿、黑猩猩还聪明。尤其有意思的是它的大脑两半球轮流
工作、休息,因此白暨豚在睡觉时也照样游动不误。
1980 年 1 月 12 日在洞庭湖口的城陵矶附近,我国首次捕捉到一只活的
白暨豚,这一重大新闻迅速传遍全国、传遍全世界,动物学家们以极大的热
情关注着这一重大新闻。我国的动物学家给其命名为“淇淇”。1982 年 12
月初,江苏省镇江市的渔民在该市谏壁镇附近的江面上又捕捉到一头白暨
豚,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将其放入该所的养殖试验场的养殖池内饲养,取
名“江江”,可惜由于这只白暨豚是被滚钩捕获的,终因伤重难治,不久就
死了。1986 年 3 月 31 日又捕到一只活白暨豚,取名“珍珍”。现在“淇淇”、
“珍珍”被放养在武汉市美丽的东湖附近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
如今这两只白暨豚吸引着国内外大批的生物学家前来考察、研究。国内各地
前往的参观者更是相当踊跃,人们争相目睹世界上仅有的两只人工饲养的白
暨豚。而所内的科学工作者则从生态学、生理学、仿生学、行为学等等诸方
面对这两只白暨豚进行研究。
白暨豚数量极少,属于濒危动物,而且濒危度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应
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术界曾不止一次发出呼吁,但捕杀白暨豚
的事仍未禁绝。就在捕获到“淇淇”在全国引起轰动的热潮尚未平息时,洪
湖县竟发生扎死活捉到的白暨豚事件。那只被扎死的白暨豚长两米有余,重
122.5 公斤。“淇淇”被捕获时身长才 1.47 米,体重仅 36.5 公斤。80 年代
中期在安徽省的安庆、铜陵之间的江段内,竟发生过一个月内捕杀 4 只白暨
豚的惨痛事件,这样的惨剧再也不能让它发生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
白暨豚,保护所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做出努力。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蓝鲸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生物之后,最大的要算是恐龙了,可是后来就消失了,
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那十几层楼高的骨化石了。那么现在地球上
最大的动物是谁呢?也许你会说是大象。不过,无论是个头还是体重,冠军
应该是蓝鲸。
在海洋里生活的鲸类有 90 多种。鲸不是鱼,是水里的哺乳动物。原来,
它们的祖先大约在 6000 万年前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有四条腿。随着自然条件
的变迁,陆地沉入海洋,它们被迫在水中生活,长期的进化,身体便慢慢地
适应水中生活而起了变化,前肢退化成鳍,后肢只留下一点点痕迹了。整个
身体变成了像鱼似的适于游水的形状,简直可称得上游泳和潜水好手了。抹
香鲸、小鳁鲸可下潜几百米至 1000 多米,经受一二百个大气压,停留两个多
小时。人类带了水下呼吸设备的潜水服,也只能下潜百米左右,停留不过几
十分钟,还要不断供应与水压相等气压的空气呢!要知道水深每 10 米,空气
压力就增加 1 个大气压。鲸的家族也不少,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可
爱的海豚就是齿鲸,嘴里有牙齿没有须,身体也小得多。
蓝鲸是须鲸里最大的,体长三四十米,重 190 吨,如果把它解剖开分类
称一下,那么肉有七八十吨;脂肪四五十吨;骨头二三十吨;内脏五六吨;
舌头三四吨;血也有近 10 吨。蓝鲸寿命也长,可以活到 100 多岁。蓝鲸的身
体像一把长长的剃刀,所以也叫它剃刀鲸。它的背鳍很小,在体背的后部稍
稍隆起一片;尾巴扁平而宽大,是游泳前进的动力,也是在水中起伏的升降
舵。它的嘴巴很大,能吞下一艘不小的船。它嘴里长着 800 多条角质的须板,
像大木梳样,当吞下了一大口海水和鱼虾后,把大嘴闭上,海水排走了,无
数鱼虾就被须板挡在嘴里吞下肚子。这一口非同小可,足有一两吨可口的鱼
虾呢!
鲸是靠肺呼吸的,蓝鲸的肺更大,足有 10.5 吨重,肺活量真惊人,吸一
口气肺里可以装上 15000 公升空气。这样便于它在水下耽的时间长一些,但
是过了十来分钟之后,还是要赶紧出水透一下气的。鲸的头顶上有两个外鼻
孔,呼气时从鼻孔里喷出 10 来米高的雾珠状水柱,像喷泉一样,很是壮观。
它的胸腹部有好几百条褶沟,这是因为这些皱褶可以像手风琴那样伸大缩
小,使它在水里吃起食物来很方便,食物和海水一起吞进肚子往往有几十吨,
便可以立即把肚子撑大;当它闭上嘴巴把水从板须间压出后肚子又可以马上
缩小了。蓝鲸全身蓝灰色,背上还有许多斑点状花纹。它生活在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和南冰洋等深海区。南极地区的蓝鲸最爱吃那里的磷虾,一天能吃
五六吨这种虾。
蓝鲸谈恋爱和交配一般选在春暖花开、气候回暖的季节,雄雌蓝鲸成双
成对地游到浅海区,互相追逐、嬉戏、求爱、交配。雌鲸怀孕后经过长达 12~
24 个月的怀胎期,它生小鲸是很有趣的。人们爱到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半岛
的浅海区来观看这生动的场面。由于水浅,墨西哥炽热的太阳能把海水晒得
暖洋洋的。每年生殖期间,大群蓝鲸由雄鲸带队,母鲸紧跟其后游到这里。
这是因为即将出生的小鲸脂肪少,怕冷的缘故。母鲸分娩时,肚子朝上仰浮
在海面上,雄鲸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用自己的鳍轻轻地、不停地拍打雌鲸
的大肚子。经过一番阵痛,一头白白胖胖的幼鲸生了下来。嘿!这婴儿可真
大啊!身长六七米、体重 7 吨。幼鲸一出生,它爸爸妈妈立即亲切地游过来,
紧紧地把它夹在中间,将幼鲸轻轻地托出水面二三次。这是训练初生鲸学习
呼吸哩!小家伙在父母指导下很快学会了游泳和换气,又活泼又调皮地嬉水
玩耍起来。当它看见附近人们划动的橡皮艇,就会欢快地游过来嬉闹一番,
可能是它把小艇当成小伙伴了。这时候鲸妈妈就会发疯似地冲过来,摇动尾
鳍,阻止自己的孩子惹是生非。如果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过于大胆地靠近刚
出生的幼鲸,很容易被发怒的鲸爸爸、鲸妈妈兴风作浪,直到把小艇掀翻。
小蓝鲸吃奶要七八个月呢!乳头长在母鲸身后下方生殖孔旁,共有一对,
便于幼鲸在游动中或左或右地吮吸乳汁。断奶后小鲸仍亲密地跟随在鲸妈妈
身边,大约 60 个月后,也就是 5 年时间,它才长大“成人”过起独立生活来。
这时候,小蓝鲸便告别鲸妈妈,游到更加广阔的大洋中去“成家立业”了。
蓝鲸虽然庞大无比,但性情很温顺,加上它全身是宝,占体重 27%的脂
肪是提炼工业生产用的高规格润滑油的原料;肝脏含有大量维生素 A、D,用
来制造营养丰富的鱼肝油;鲸肉鲜美,可以制作食品罐头和动物用高级饲料;
皮可制革;骨可做高效有机肥料;鲸须又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贵重原料。因
此,它就成为人类捕猎的重要对象,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地球上最大的珍贵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动员各国
人民反对滥捕滥杀可爱的鲸。
陆上动物巨人——亚洲象
现存的陆上动物中,个体最大的莫过于象了,无怪乎人们在看到象时,
总要在“象”字前面加个“大”字,称之为“大象”。象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是亚洲象,一类是非洲象。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栖息着的象
就是亚洲象。
说起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的亚洲象,其中还有一段小小的曲折。在解放
前,国内外的动物学著作,在谈到产象的国家时,从来不提中国。这倒不是
因为他们有偏见,而是因为动物学的作者没有深入实地进行过考察。后来经
过调查发现,不仅西双版纳森林中有亚洲象生活,云南西部的中缅交界处附
近,也发现过亚洲象的足迹。
亚洲象虽然在形体上比非洲象小一点,但是除了亚洲象以外,陆地上没
有个头儿比它再大的了。它肩高 250~350 厘米,体长 550~650 厘米;尾长
120 至 150 厘米;体重约 5000 公斤。刚生出来的幼象肩高就达 100 厘米左右,
体重将近 100 公斤。说它是庞然大物那是再名副其实不过的了。其体色为灰
褐色,皮肤上有极稀疏的体毛,毛色与皮肤又很接近,以至于有人误以为象
身上没有毛。亚洲象身上最明显的就是那条又粗、又长而又灵活的鼻子。象
鼻子与象的上唇连成一体,找不出明显的分界。这条长鼻子的功能很多,用
以呼吸自然不用说了。亚洲象渴了,就用它的鼻子吸水,水流被鼻子灌进嘴
里,再被吞咽到身体内。当它淋浴时,它同样先把水吸进鼻子里,然后再把
水喷淋到身上。在觅食时,亚洲象也是用它那灵便的鼻子把食物卷住,再送
进口腔。母象在生下幼象时,它用鼻子帮助幼象站立起来。它的鼻端长着一
个指状的突起,借此亚洲象能从地下捡起一根细小的针。当它发怒时,还会
用鼻子抽打对方。经过训练的亚洲象,还会用鼻子运重物。至于动物园中经
过驯练的亚洲象,还能用鼻子表演摇铃、吹口琴等等许多节目。令人不可思
议的是这条看上去软嗒嗒的长鼻子,有时竟能向上直竖起来,这时,它能嗅
出两公里远处的各种气味。亚洲象长着一对蒲扇似的大耳朵,常常煽来煽去,
那是为了散热,或者是为了驱赶蚊蝇。雄象还长着一对长长的象牙,这对象
牙是由长在上颚上的门齿发展起来的。其长度可达两米左右,每只可重达五
六十公斤。但是雌象不长象牙。在这一点上,它与非洲象不一样。非洲雄性
的长象牙(长得比亚洲象长,已知的最高纪录长 350 厘米,重约 107 公斤),
雌性的也长象牙。亚洲象的前额上长着两大块隆起的肉瘤,其最高点正好位
于头的顶部,这两块肉瘤被称为“智慧瘤”。非洲象就没有这种智慧瘤。亚
洲象长着四条粗壮的大腿,每条腿的周长都有一米多,如果四条腿不是这么
粗壮,怎么能支撑起 5000 公斤左右的体重呢?这四条腿每天几乎 24 个小时
全都支撑着它那沉重的身体,因为它是站着睡觉的。亚洲象站着睡觉,是一
种自卫的本能。如果它躺下睡觉,一旦遇到敌害,那笨重的身躯无法做出即
时的反应,岂不是糟糕透了。
亚洲象的食物主要是青草、树叶、芭蕉、野果和树木的嫩枝。但是对于
坚硬的食物它也来者不拒,因为它长着四颗可以磨碎粗硬食物的臼齿。它的
食量很大,一天要吃掉 100 多公斤食物,而且它又有边吃边扔的习惯,这就
使得它不可能有固定的栖息地,它每天边吃边走,一天往往要走几十公里的
路程。据说一只象一年要走 16000 公里左右的路程。水也是亚洲象每天必不
可少的生活用品,仅仅喝一次水,就需要 60 多公斤,更何况它还喜欢洗澡,
通过洗澡达到解热消暑、恢复体力、驱赶蚊蝇的目的。说到洗澡,不能不提
到亚洲象的“泥浴”。亚洲象常常在泥水中“泥浴”,让泥水浸入皮肤的裂
纹中,上岸晒干后再抖掉泥块,这样皮肤裂缝中的寄生虫也就随之被抖掉了。
亚洲象离不开水,还在于它喜欢游泳,它几乎每天都要在水中游几个小时,
游泳既清洁了身体,又免去了粗腿的沉重负担,当然还能解除暑热,这真是
一举数得的美事。它的游速大约每小时 1600 米。
亚洲象每天活动的时间大多在早晨和傍晚,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会出来
活动,在中午,它就避开高温,站着午休。即使在休息时,它的耳朵仍在不
停地煽动,尾巴也不停地甩来甩去,为的是驱赶蚊蝇之类。
亚洲象喜欢结群活动,小群五六头,大群 20 头左右,一个象群就是一个
小的“母系社会”。这个“社会”由一头壮大的母象充当领袖,其他几只就
是成年母象,未成年的幼象以及唯一的一只已经成年的公象。幼象中有几只
公象那是无所谓的。在这个“社会”里女皇具有绝对的权威,象群的行动路
线、觅食地点、行止时间都由“女皇”决定,那头壮大的公象只是个警卫员
的角色。象群行动时,“女皇”在前面领着,其余的象在后面跟随,成年公
象在最后担任警卫。停下来吃食或睡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