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师又出现在排练室,高兴得像春天里的小鸟,他们细心领会老师讲的动作
要领,个个都非常用心地排练,他们要跳出最好的水平,让张老师满意,不
让张老师着急受累。张老师本来打算排练完了再回家休息,可是到了排练场,
看到孩子们那欢快的舞蹈,穿上自己的舞蹈鞋,她就忘记了休息。
    真是太痴迷了!张老师迷恋着舞蹈,但已不仅仅是孩童时期那种对美的
向往和追求;她迷恋着的,是自己为之献身的事业,这事业能够把美丽带给
人间。我们祝愿张老师早日康复,我们期待着张老师编创出更多更美的舞蹈。


━━━━━━━━━━━━━━━━━━━━━━━━━━━━━━━━━
海洋奥秘

          “海”和“洋”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从太空遥望自己的家园时,人们惊讶地发现,
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水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地球上的 5.11 亿平方公
里的总面积中,海洋占了 70.8%,面积达 3.62 亿平方公里,大约有 38 个中
国这么大。所以,从太空远远望去,地球就成为一颗蔚蓝色的水球了。
    地球上的陆地不仅比海洋小,而且显得比较零碎,这里一片,那里一块,
好像突出在海洋上的一些大的“岛屿”。海洋却是连成一片的,各大洋都彼
此相通,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所以,地球表面不是陆地分隔海洋,而
是海洋包围陆地,地球上的居民全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只不过,
有些“岛屿”相当大而已。
    地球上水地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星罗棋布,而在其中唱主角的,
对地球的方方面面形成显著影响的,自然首推海洋,因为海洋水总体积约有
133899 万立方公里,约占地球上水储量的 96.5%。假如地球是一个平滑的球
体,把海洋水平铺在地球表面,世界将出现一个深达 2440 米的环球大洋。
    海洋是地球表面除陆地水以外的水体的总称,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海洋。
其实,“海”和“洋”就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来说,它们是海洋大家庭中的
不同成员。可以这么说,“洋”犹如地球水域的躯干,而“海”连同另外两
个成员——“海湾”和“海峡”则是它的肢体。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面积广大,约占海洋总面积
的 89%。它深度大,其中 4000~6000 米之间的大洋面积约占全部大洋面积
的近 3/5。大洋的水温和盐度比较稳定,受大陆的影响较小,又有独立的潮
汐系统和完整的洋流系统,色较高多呈蓝色,且水体的透明度较大。
    世界的大洋是广阔连续的水域,通常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有的海洋学者,还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最南部的连通的水体,
单独划分出来,称为南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11%。它的面积小,深度
浅,水色低,透明度小,受大陆的影响较大,水文要素的季度变化比较明显,
没有独立的海洋系统,潮汐常受大陆支配,但潮差一般比大洋显著。
    海按其所处的位置和其他地理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陆缘海、内
陆海和陆间海。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为界与大洋相邻的海,称为陆缘海,
也叫边缘海,如亚洲东部的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等;伸入大陆内部,
有狭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称为内陆海,有时也直接叫作内海,
如渤海、濑户内海、波罗的海、黑海等;介于两个或三个大陆之间,深度较
大,有海峡与邻近海区或大洋相通的海,称为陆间海,或叫地中海,如地中
海、加勒比海、红海等。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海还可以分成许多类型。例如,按海水温
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冷水海和暖水海;按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陆架海、残迹
海,等等。
    四大洋的附属海很多,据统计共有 54 个海。太平洋西南部的珊瑚海,面
积广达 479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介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马尔马
拉海,面积仅 11000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海湾,是海或洋伸入陆地的一部分,通常三面被陆地包围,且深度逐渐
变浅和宽度逐渐变窄的水域。例如,闻名世界的“石油宝库”波斯湾,仅以

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相通,不过,海与湾有时也没有严格的区别,
比斯开湾、孟加拉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大澳大利亚湾等,实际都是陆
缘海或内陆海。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它们有的分布在大陆或大陆之间,
有的则分布在大陆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全世界共有海峡 1000 多个,其
中适于航行的约有 130 个,而经常用于国际航行的主要海峡有 40 多个。例如,
介于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沟通太平洋与
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波斯湾油库“阀门”的霍尔木兹海峡,我国东
部的“海上走廊”台湾海峡,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麦哲伦海峡,
以及作为地中海“门槛”的直布罗陀海峡等等。
                     
             大洋观光
                    
    认识了“海”与“洋”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再来看一看四个大洋的基本
情况。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太平洋的形状近似圆形,面积广达 17868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
面积的 49.5%,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水域最广阔的第一大洋。
    太平洋是世界水体最深的大洋,平均深度为 4028 米,全球超过万米深的
6 个海沟全在太平洋中,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
    太平洋岛屿星罗棋布,中西太平洋是世界岛屿最多的水域,素有“万岛
世界”之称。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以及美拉
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玻利尼西亚三大岛群等,是太平洋中的重要岛屿。
西太平洋岛屿众多,有闻名的花采列岛,包括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
群岛、硫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巽他群岛等。东太平洋岛屿稀少,
主要有温哥华岛等。
    太平洋的名字很美,其实并不“太平”。在南纬 40°,终年刮着强大的
西风,洋面辽阔,风力很大,被称为“狂吼咆哮的四十度带”,是有名的风
浪险恶的海区,对南来北往的船只造成很大威胁。夏秋两季,在菲律宾以东
海面,常产生热带风暴和台风,并向东亚地区运行。强烈的热带风暴和台风,
可以掀起惊涛骇浪,连万吨海轮也会被卷进海底。
    太平洋沿岸和太平洋中,有 30 多个国家和一些尚未独立的岛屿,居住着
世界总人口的近 1/2。近年来,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已引起世
界的普遍关注。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通过深入内陆的属
海地中海、黑海与亚洲濒临。
    大西洋面积约 9430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洋。
    大西洋较大的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有地中海、黑海、比斯开湾、北海、
波罗的海、挪威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几内亚湾;著名的海峡有英吉利
海峡(拉芒什海峡)、多佛尔海峡(加来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
峡以及进出波罗的海的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和大、小贝尔特海峡等;较
大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大安的列斯群
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
佛得角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以及地中海中的一些岛屿。

    大西洋沿岸和大西洋中有近 70 个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
东部,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濒临辽阔的大西洋,是各大洲经济比较发达的
地区。
    印度洋,东、西、北三面是陆地,分别是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和亚
洲大陆,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太平洋、大西洋“携手”相连,南靠冰雪皑
皑的南极洲。
    印度洋的面积为 7492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1/5 左右,是
世界第三大洋。
    印度洋中的岛屿较少,大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
斯里兰卡岛,以及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科摩罗群岛、塞舌耳群岛、查
戈斯群岛、马尔代夫群岛、留泥汪岛等。
    印度洋的周围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除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外,其余都属
于发展中国家。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它通过格
陵兰海及一系列海峡与大西洋相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
    北冰洋的面积为 1230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水体最浅的大
洋。因此,有人认为北冰洋不能同其他三个大洋相提并论,它不过是亚、欧、
美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附属于大西洋,被称为北极地中海。
    北冰洋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有半年时间绝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
为…20℃~…40℃,且没有真正的夏季,边缘海域有频繁的风暴,是世界上最
寒冷的大洋。同时,这里还有奇特的极昼极夜现象。夏天,连续白昼,淡淡
的“夕阳”一连好几个月在洋面附近徘徊;冬季,绵延黑夜,星星始终在黑
黝黝的天穹闪烁。最奇妙的是在北极的天空中,还可以看到色彩缤纷、游动
变幻的北极光。
    北冰洋表层广覆着冰层,冬季冰面达 1000 多万平方公里,夏季仍有 2/3
的洋面为冰雪所覆盖,是一片白茫茫的银色世界。这里的冰不仅多,而且厚,
一般为 2~4 米,连重型飞机都可以在冰上起落。越接近极地,冰层越厚,极
点附近竟厚达 30 多米!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且多边缘海。亚欧大陆北面自西向东有
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等;北美大陆北
面有波弗特海和各岛之间的众多海峡;格陵兰岛以东有格陵兰海。北冰洋的
主要岛屿有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和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新地岛、新西伯利
亚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北美洲北部的北极群岛等。
    北冰洋通过拉布拉多寒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使海水流进大西洋时,往往随
身携带许多“土特产”——冰山,浩浩荡荡向南漂去。这些冰山,形状奇特,
千姿百态,峥嵘突兀,洁白耀眼,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座碧海玉山。然而,
冰山虽美,却为祸不浅。冰山小的面积不足 1 平方公里,大的可达几平方公
里,这些“庞然大物”在海上漂移,常常会造成沉船事故,所以有人说冰山
是沉船的祸首。
    过去,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曾把海洋划分成七个部分,即北冰洋、北
大西洋、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冰洋。而现在,他们
通常只使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名称,把北冰洋看作大西洋的
附属海。有时,海洋学家们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也根据海洋本身的自然特征,
把南极大陆周围直到南纬 40°附近的一片片汪洋大海,称为南大洋。可见,

海与洋的区分,洋的划分,并无严格的一定之规,在遵循为大多数人承认的
规定的前提下,有时也可以灵活对待,这种态度其实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海水来自何处
                     
    有人认为,海水是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从江河中流进去的。那么,大
气和江河中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归根结底还是从海洋里来的。据测算,
每年从海洋上蒸发到空中的水量达到 447980 立方公里,这些水的大部分(约
411600 立方公里)在海洋上空凝结成雨,重新回落到海里;另一部分降到陆
地上,以后又从地面或地下流回海洋。如此循环不已,所以海里的水总是那
么多,永远不会干涸,更不见少。
    那么,这么多的海水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普遍的看法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在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
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地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地表上
水集中的地方就是江河湖海。这种看法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就可以得到证实。
从地下分离出来的水量现在也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喷出的水蒸气就可以达
到几百万公斤。不难想象,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
难以数计的。而地球的引力之大,足以把地表上的水,包括海洋里的水吸引
住,不让它逃逸到太空中去。
    另外,地球表面温度的适宜,也是保持海水的重要条件。人类已经发现,
在金星表面由于温度太高,水都化成了蒸气;在水星上,由于温度太低,水
都被冻结起来了,那儿的凹地里都没有水。唯有在地球上,气候虽也有冷暖
变化,并且也影响到海水的多少,但基本上能保持海水储量长时期无大变化。
                      
          海水的家族成员
                     
    海洋水是含有一定数量的无机质和有机质的溶液,主要溶解有氮、氧和
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以氯化物为主的各种盐类,以及其他许多种化学元素。
    在为数众多的溶解于海洋水的元素中,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约占盐类总
含量的 99%,其中氯化钠、氯化镁等氯化物则占 4/5 以上。氯化钠(食盐)
味道发咸,氯化镁和硫酸镁味道发苦,所以海洋水不仅有咸味,也有苦味。
    全世界的海洋水里到底含有多少盐类呢?如果把它们全部提取出来,那
是非常惊人的。
    据科学家计算,全球海洋水中盐类总含量约 5 亿亿吨,体积有 2200 万立
方。这个数字有多大呢?打个比方,如果把海水全部蒸发掉,整个大洋底部
将平均有 60 米厚的盐层,如果把这么多盐类均匀地铺在地球表面,则有 45
米厚;如果把它们全部倒入北冰洋,不仅可以将北冰洋填平,而且会在洋面
上堆起 500 米高的盐层;如果把它们堆积到印度半岛上,盐层的高度甚至可
以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完全埋没。
    微量元素的单位体积和海水内含量微乎其微,但由于海洋水总储量非常
庞大,所以这些元素也十分可观。例如,1000 吨海洋水中含铀仅有 3 克,但
在整个海洋中铀的总储量高达40多亿吨,比陆地上已知铀的总储量大2000~
3000 倍,大约相当于燃烧 8000 万亿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1000 吨海洋水
中含金 0.0004 克,整个海洋就有 500 多万吨;在 1000 吨海洋水中含碘 60

克,整个海洋就多达 930 亿吨。
         盐的“发祥地”
    也许你会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雨水是淡的,河水是淡的,千条江河滔
滔奔流,日夜不停地汇入大海,可是,亿万年下来,海水却仍然是咸的。那
么,海水里的盐分究竟是从哪儿来呢?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得出完全一致的解释。但通常有两种说
法。
    一种认为,海洋水中的盐类来自海底。地壳运动引起岩浆由地幔侵入地
壳,海底火山的多次喷发,排放出大量的元素和其他化合物,这是海洋水中
盐类的主要来源。同时,长期浸泡在海洋水中的底基岩,也可以向海洋水提
供各种盐类。
    另一种认为,海洋水中的盐类来自河流。大陆地壳的岩石,在外营力的
风化和剥蚀作用下,水流溶解了岩石中的盐类,然后通过河水和地下水输送
到海洋,使海水逐渐咸起来。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很可能把这两种说法合在一起,就
是海洋水中盐类的真正来源。
    河水不断把陆地上的盐分带入大海,海水会不会越来越咸呢?不会。因
为从总量上看,河流入海的盐分所占比例较小,加上海洋生物消耗和人类不
断从海水中提取盐类,因而大海的盐分基本上趋于稳定,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也就是说,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海洋水,依然会带着它那特有的苦咸
味,伴随人类的一生。
                    
           海色和水色
                   
    海色和水色,听起来是一致的,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海色,是人们看到的大面积的海面颜色。经常接触大海的人,会有这样
的感受,海色会因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当阳光普照、晴空万里的时候,海面
颜色会蓝得光亮耀眼;当旭日东升、朝霞映辉之下,或者夕阳西下、光辉反
照之际,可以把大海染得金光闪闪;而当阴云密布、风暴逞凶的时候,海面
又显得阴沉晦涩,一片暗蓝。当然,这种受天气状况影响而造成的视觉印象
只是一种表象,它并不能反映海洋水颜色的真正面貌。
    水色,是指海洋水体本身所显示的颜色。它是海洋水对太阳辐射能的选
择、吸收和散射现象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天气状况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平
时,我们看到的灿烂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的
光合成的。这些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是不相同的。而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
线,无论是吸收还是散射,都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吸收方面,进入海水中的
红、黄、橙等长波光线,在 30~40 米的深处,几乎全部被海水吸收,而波长
较短的绿、蓝、青等光线,尤其是蓝色光线,则不容易被吸收,且大部分反
射出海面;在散射方面,整个入射光的光谱中,蓝色光是被水分子散射得最
多的一种颜色。所以,看起来,大洋的海水就是一片蓝色了。
    海洋水的透明度与水色,取决于海水本身的光学性质,它们与太阳光线
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太阳光线越强,海水透明度越大,水色就越高(科学
家按海水颜色的不同,将水色划分为不同等级,以确定水色的高低),光线
透入海水中的深度也就越深。反过来,太阳光线越弱,海水透明度就越小,

水色就越低,透入光线也就越浅。所以,随着透明度的逐渐降低,海洋的颜
色一般由绿色、青绿色转为青蓝、蓝、深蓝色。
    此外,海洋水中悬浮物的性质和状况,对海水的透明度和水色也有很大
的影响。大洋部分,水域辽阔,悬浮物较少,且颗粒比较细小,透明度较大,
水色也多呈蓝色。比如,位于大西洋中央的马尾藻海域,受大陆江河影响小,
海水盐度高,加上海水运动不强烈,悬浮物质下沉快,生物繁殖较慢,透明
度高达 66.5 米,是世界海洋中透明度最高的海域。大洋边缘的浅海海域,由
于大陆泥沙混浊,悬浮物较多,且颗粒又较大,透明度较低,水色则呈绿色、
黄绿色或黄色。例如,我国沿海的胶州湾海水透明度为 3 米,而渤海黄河口
附近海域仅有 1~2 米。
    从地理分布上看,大洋中的水色和透明度随纬度的不同也有不同。热带、
亚热带海区,水层稳定,水色较高,多为蓝色;温带和寒带海区,水色较低,
海水并不显得那样蓝。当然,海水所含盐分或其他因素,也能影响水色的高
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少,水色多为淡青;盐分多,就会显得碧蓝了。
                     
      红、黄、黑、白四大海
                    
    前面讲到了影响海洋水颜色的两个主要因素,透明度与水色。除此之外,
别的因素也能决定某一海区的海水颜色,著名的红、黄、黑、白四大海就是
如此。
    红海是印度洋的一个内陆海。它像印度洋的一条巨大的臂膀深深地插入
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成为亚洲和非洲的天然分界线。
    红海的海水颜色很怪,通常是蓝绿色的,但有时候会变为红褐色。这是
为什么呢?
    原来,在红海表层海水中繁殖着一种海藻,叫做蓝绿藻。这种浮游生物
死亡以后,尸体就由蓝绿色变成红褐色。大量的死亡藻漂浮在海面上,久而
久之,海面就像披上了一件红色外衣,把海面打扮得红艳艳的。同时,红海
东西两侧狭窄的浅海中,有不少红色的珊瑚礁,两岸的山岩也是赭红色的,
它们的衬托和辉映,使海水越发呈现出红褐的颜色,加上附近沙漠广布,热
风习习,红色的砂粒经常弥漫天空,掉入海水中,把红海“染”得更红了。
红褐色的海水,使它赢得了“红海”的美称。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北起鸭绿江口,南到长江口北岸
的启东角至朝鲜济州岛西南角。
    黄海的海水透明度较低,水色呈浅黄色。由于黄海海水很浅,海水不能
完全吸收红光、橙光和黄光,一部分被反射和散射出来。它们混合后,原本
应使海水呈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