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看到 10 亿颗,而这仍是宇宙太空中星球的一个极小部分。为了观测方
便,尤其是为了准确识别新星,人们把天空的星星按区域予以划分,分成了
若干个星座。
据说,古巴比伦人曾把天空中较亮的星星组合成 48 个星座,希腊天文学
家用希腊文给星座命名,有的星座像某种动物,就把动物作为星座的名字,
有的则是出于某种信仰,用神话中人物的名字来命名。我国自周代即开始划
分星座,称为星宿,后来归纳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为:紫微垣、太微垣、
天市垣;二十八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
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斗、牛、女、虚、危、室、壁。三
垣都在北极星周围,其中的恒星不少是上古的官名,如上宰、少尉等。二十
八宿是月亮和太阳所经过的天空部分,里面的恒星的名字,有很多是根据宿
名加上一个编号,如角宿一、心宿三等。在我国苏州博物馆中有一个宋代天
文学家制作的石刻星图,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星图之一。
由于世界上较早发达的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在公元 2 世纪的时候北天星
座的划分已经与今天一样了,而南天的星座基本上是 17 世纪以后,伴随着西
方殖民主义者到达南方各地才逐渐制定出来的。截止目前,天空中的星座共
划分为 88 个,其中 29 个在赤道以北,46 个在赤道以南,跨在赤道南北的 13
个。这是 1928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调查,重新划分归纳的。
在 88 个星座中有 15 个在南天极附近,住在北京一带的人永远看不到;
在上海则可以看到这 15 个星座中的 6 个,因为上海比北京纬度低一些;我国
海南岛南端榆林港的纬度最低,那里的居民可以看到 84 个星座。
恒星
恒星是与行星相对而言的,指那些自身都会发光,并且位置相对固定的
星体。太阳是恒星,我们夜晚看到的星星大多数都是看上去不动的恒星。说
是“看上去不动”,是说恒星实际上也是动的,不但自转,而且都以各自不
同的速度在宇宙中飞奔,速度一般比宇宙飞船还要快,只是因为距离我们太
遥远了,人们不易察觉到。
看上去小小的恒星,其实都是极为庞大的球状星体,我们知道太阳这颗
恒星比地球的体积大 130 万倍,但在茫无边际的宇宙中,太阳只是一个普通
大小的恒星,比太阳大几十倍、几百倍的恒星有很多,例如红超巨星就比太
阳的直径大几百倍。只是太阳离我们近,其他恒星离我们远,就显得很小了;
同样的道理,除太阳之外的恒星也在发光,但最近的比邻星也距离我们 4 光
年,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光和热,只是远远望去一点星光而已。有人说,如
果能把所有恒星都拉得像太阳那样近,我们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无数个太阳
了。
行星
我们所说的行星是沿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地球的天体。它
本身不发光。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由于行星有一定的视圆面,所以不像恒
星那样星光有闪烁的现象。行星环绕太阳公园时,天空中相对位置在短期内
有明显的变化,它们在群星中时现、时隐、时进、时退,所以“行星”在希
腊语中为“流浪者”的意思。
卫星
卫星是行星的一种,也是按固定轨道不停地运行,只是与一般行星不同,
始终围绕某个大行星旋转,即是某个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围绕地球旋转,
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太阳系中不少行星有自己的卫星,并且不只是一个卫
星,例如土星的卫星仅观测到的就有 23 颗之多。据天文学家统计,太阳系中
较大的卫星约有 50 颗,其中有些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有些卫星与行星相似,其运行轨道有共面性、同向性,称之为规则卫星;
不具有这些性质的卫星,称为不规则卫星。有的卫星与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方
向一致,称为顺行;有的相反,称为逆行。对于卫星的起源,迄今仍无定论。
近年来有了人造地球卫星,为了区别,习惯上把原来的卫星称为天然卫
星。
彗星
夜间天空的星星,不论行星还是恒星,看上去都是亮晶晶的光点,但有
时候会突然出现一种异样的星:头上尖尖,尾巴散开,像一把扫帚,一扫而
过,掠向天际。这便是彗星,我国民间形象地称为扫帚星。
星的含义是一个坚硬的天体,而所谓彗星只是一大团冷气,间杂着冰粒
和宇宙尘物,严格地说并不是一颗“星”,只是一种类似星的特殊天体。彗
星的密度很小,只是一团稀薄的气体,含有氧、碳、钠、氰、甲烷、氨基等
原子或原子团。彗星的体积非常庞大,大于太阳系里任何一个星体,头尾加
起来有 5000 万~2 亿公里,最长可达 3.5 亿公里。不过由于它密度小,如果
压缩成与地球同样密度的实体,可能只有地球上一座小山丘大小。
典型的完整的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三个部分。彗核由比较密集的
固体物质组成,彗核周围云雾状的光辉就是彗发,彗核与彗发又合称为彗头,
后面长长的尾巴叫彗尾。彗星的尾巴并不是一直有的,只是在靠近太阳时在
太阳光的压力下形成的,所以常背着太阳延伸过去。大的彗星,仅一个彗头
就比地球的直径大 145 倍。
彗星大都有自己的轨道,不停地环绕着太阳沿着很扁长的椭圆轨道运
行,每隔一定时期就会运行到离太阳和地球比较接近的地方,地球上就可以
看到。不过,彗星绕太阳旋转的周期很不相同,最短的恩克彗星每 3.3 年接
近地球一次,自 1786 年发现以来已经出现过 50 多次;有的彗星周期很长,
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年才接近地球一次;有的彗星的椭圆形轨道非常扁,周期
极长,可能几万年才接近地球一次。
彗星密度低,在宇宙间的存在期不如其他星体那样久远,它每接近太阳
一次就有一次损耗,日子一长,就会逐渐崩裂,成为流星群和宇宙尘埃,散
布在广漠的宇宙空间。现在人们看到的彗星都是大彗星,为数众多的小彗星
很难被观测到。1965 年我国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现过两颗彗星,分别定名为紫
金山 1、紫金山 2。在观测研究彗星方面,最著名的是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这
个彗星是 17 世纪时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哈雷计
算出这个彗星每隔 76 年左右接近太阳一次,并准确地推算出 1758 年 12 月
25 日在太阳附近的位置,这是被人类计算出周期的第一颗彗星。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彗星的来龙去脉,见它形状奇特,运行诡秘,多把彗
星的出现视做人间灾祸的预兆。其实,彗星与其他星体一样,只是一种自然
现象,与人间的祸福没有什么因果对应关系。并且,由于彗星密度极小,与
其他星球碰撞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比如,本世纪初天文学家计算出哈雷彗星
将于 1919 年接近太阳,并且将与地球碰撞。当时很多人惊恐万分,认为世界
的末日即将来临。5 月 19 日,哈雷彗星确实出现了,它那几千万公里长的尾
巴与地球碰撞了,但并没有给地球带来危害,因为彗星的尾巴其实是一种气
体。
流星和陨石
在晴朗的夜空中,在闪烁的繁星中间常常划过一道白光,稍现即逝,我
国民间称为“贼星”,天文学上叫流星。流星一般闪过就解体了,有的却有
大块物体落在地球上,这种坠落 物就叫陨石或陨星。按化学组织的不同,陨
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含镍 90%以上的叫陨铁或铁陨星;含镍和硅酸盐矿物
各半的叫石铁陨星;90%为硅酸盐矿物的叫石陨星,也叫陨石。从收集到的
样品来看,92%为陨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陨石是 1976 年 3 月 8 日在我
国吉林省陨落的,重达 1770 公斤。最大的陨铁在非洲的纳米比亚,重达 60
多吨。
天文学界极为重视对陨星的研究,因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宇宙天体的自然
标本,尤其是陨石的年龄和地球大致相当,老是 46 亿年左右。但在这漫长的
时间里地球内部和外部变化很多很大,地球形成初期的很多物质已经沉埋在
地球核心而无法取得,有的则早已不存在了。陨星却不是这样,由于它体积
小,没有发生地球那样巨大的变化,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面目,这便为研究
地球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且对研究太阳系其他星体的形成也是很有价
值的。
陨星坠落会对地球表面产生一些影响,如气候的异常、个别生物火绝等,
但与人们的祸福、与人间社会的治乱兴衰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流星雨与火流星
宇宙空间除了大的星体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小物体和尘埃,即天文学上
说的流星体和微流星体。地球在空间运动不会越出自己的轨道,但这些流星
体却毫无规律,乱跑乱撞,地球每时每刻都会同大量的流星物体相遇,有的
小流星体一进入大气层就摩擦发光,在 80~120 公里的高空划出一道白光,
便是流星;有的流星物接连进入大气层,又接连变作白光,叫做流星雨;还
有的流星光亮大,并带着声音,叫做火流星。不过,更多的是不见光亮的小
流星体。
太阳系
观测茫茫无际的宇宙苍穹,首先要了解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太阳系
是个以太阳为中心的极其庞大的天体系统,它由太阳及 9 颗大行星、50 余颗
卫星、2000 多颗已被观测到的小行星以及无数的彗星、流星体等组成。这个
庞大的天体系统就像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家庭,所有的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
沿着自己的轨道有条不紊地旋转着,并且旋转的方向基本相同,基本上在一
个平面上旋转。在太阳系众多天体的运行中,太阳如同一根万能的绳子,拉
着所有的天体围绕自己旋转运动,偶尔有个别星星脱离轨道,最终也会被太
阳的引力控制住。
在太阳系中,太阳不仅是中心,而且在重量上也绝对压倒其他天体。科
学家进行过大致推算,就整个太阳系的重量而言,太阳占总重量的 99.8%~
99.9%;更重要的一点,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能发光的星体,其他都是从太
阳上借光或反光。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 1500 万度,表面温度达 6000℃,每
秒钟辐射到太空(包括我们所在地球)的热量相当于 1 亿亿吨煤燃烧后产生
的热量的总和。
太阳系的疆域极为辽阔。如果按照通常说法把冥王星作为太阳系边界的
话,约为 60 亿公里的半径范围;形象地说,如果我们乘坐目前世界上最快的
时速为 1500 公里的飞机,从冥王星飞到太阳,也要连续飞行 457 年的时间。
然而,庞大的太阳系又不庞大。在整个宇宙中,在我们所基本了解的银
河系中,太阳系又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太阳系的天体围绕太阳旋转,整个太
阳系又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并且,太阳系在宇宙中不只一个,据近年
美国科学家观察研究,至少还有一个以织女星为中心的类似太阳系的天体系
统;科学家们还推测说,在现在科学仪器的视野之外,肯定还有着许多类似
太阳系的“太阳系”在按自己的轨道运转着。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恒星,直径大约有 139 万公里,体积大约
是我们所在的地球的 130 万倍。
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又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恒星。我们已
经知道,太阳本身是一个炽热的星球,仅表面温度就有 6000℃,内部温度更
高。太阳的光和热的能源是氢聚变为氦的热反应。因为太阳的主要成分就是
氢(占 71%)和氦(占 27%),热核反应在太阳内部进行,能量通过辐射和
对流传到表层,然后由表层发出光和热,习惯上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带有光和热的表层称为“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为三个部分:光
球、色球和日冕。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太阳表面很薄的一层为“光球”,厚
度只有 500 公里,平均温度约为 6000℃,我们看到的太阳的光辉,就是这层
光球。也正是由于这层光球,遮住了人们肉眼的视线,使人们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看不到太阳的真正面目,更无法了解太阳内部的奥秘。第二层(也叫中
间层)是“色球”,厚度大约为 2000 公里,为光球厚度的 4 倍,密度却比光
球更稀薄,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色球的温度高达几万度,但它的光却被光球
遮挡住,平时很少能看到。只有在日食的时候,太阳的光球被月亮完全挡住,
在黑暗的月轮边缘可以看到一丝纤细的红光,这便是色球的光亮。第三层即
最外一层为“日冕”,厚度约为数百万公里,日冕的光更微弱,用肉眼完全
看不到,但日冕的温度却很高,达 100 万度,在这样的高温下,太阳上的氢、
氦等原子不断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并且挣脱太阳的
引力,奔向广袤的宇宙空间。这便是天文学上称为“太阳风”的现象。在太
阳表面的三层结构中,只有外层的日冕有不规则变化,有时呈圆形,有时则
呈扁圆形。
此外,在太阳的边缘外面还常有像火焰样的红色发光的气团,称做日珥。
有时日珥向数十万公里高处放射,然后又向色球层落下来,实际上这也是日
冕不规则变化的一种形式。日珥大约 11 年出现一次,不过,我们用肉眼看不
到,只有天文工作者用特制仪器,并且只有在日全食时才看得比较清楚。
月亮
月亮学名月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星球,只是不像其他行星那样以太阳为
中心旋转,而是围绕地球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亮的光是由于太阳的照
射而产生的,它本身不会发光或发热。
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1/48,密度为地球的 3/5,远不如地球坚实。月
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比如在地球上重 100 公斤的物体拿到月
球上还不到 17 公斤。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又自转,旋转的两个周期相同,都是 27.3 天,而
且方向相同,结果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看不到另一面。
面朝月球,即我们看到的一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有些像地球
上的火山口;另一面山地较多,中部是一条绵延 2000 公里的大山系。人们比
较重视月球上的环形山,据分析直径 1 公里以上的环形山有 30 万座,有一座
最大的直径为 295 公里,可以把我国的海南岛放在里面。天文学家认为,环
形山是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另一种解释是月球上发生过猛烈的火山爆
发,环形山即是火山口。还有,在明亮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暗纹
暗斑,那是月球上的平原或盆地,天文学家称之为“月海”,并不是传说中
的嫦娥、玉兔……
月亮被太阳照射的时候,表面温度高达 127℃,不被照射的时候或阴面
则为零下 183℃,温差达 310℃,不适宜生物存活。月球上面没有空气,“月
海”实际是干枯的盆地或平原,根本没有水,从来没有过生命的踪迹。
不过,月球并非没有认识价值。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
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第一次成功地登上了
月球,对月球的起源、结构和演化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科学的了解。天文学家
发现,月球的物质组成与地球很相近,月岩中含有铝、铁等 66 种有用元素。
后来,宇航员们又多次登上月球,收集各种标本,进行勘测实验。可以确信,
随着对月球认识的全面和深化,对月球的开发和利用会成为并不遥远的事
实。
日食和月食
太阳系的星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太阳、地球
和月球的运动,昼夜变化、四季交替、月亮圆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除了这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外,不常见的运动现象也在对
我们的生活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日食和月食。
我们知道只有太阳发光,地球和月球都是不发光的天体,但月球靠太阳
的照耀而反光,地球需要太阳的照射来维持生物的存活。由于地球和月球都
是球体,同一时间内只能被太阳照射一面,另一面不被照到并且拖着一条长
长的黑影子,太阳光很强烈,黑影子也便很长很明显,延伸在茫茫太空中。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在一
条直线上或接近于一条直线时,月球的影子就一直延伸到地球的表面,处在
月影之中的地球区域,便看到月球遮住太阳的景象,这便是日食。按照被月
亮遮住的太阳的面积大小,日食可分为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这主要是
由太阳、月亮和地球成一条线的直曲程度决定的。由于月球只在农历的每月
初一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日食必定发生在农历初一;不过,并不是
说每逢初一必定发生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背着太阳的阴影区域(天文学上称本影)内时,月球
被地球的阴影所遮掩,人们会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地球遮挡的景象,这便是
月食。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全食时月球全部落入地球的阴影中,
处在地球背着太阳那一面的人便可以都看到月全食;月偏食时,月球只是一
部分进入地球的阴影中,并且始终没能全部进入,地球的阴影只是挡住了月
球的一部分。由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农历
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每逢十五或十六就一定会发生月
食。
一般说来,月食的时间长,月全食可达 1 至 3 个小时;日食时间短,日
全食不过 7 分半钟,但整个日食过程有时延续两个小时。据天文资料显示,
一年内最多发生 7 次日食和月食,即 5 次日食和 2 次月食,或 4 次日食和 3
次月食。
哈雷彗星
哈雷给“妖星”正名
17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一直受着彗星的困惑而惶惶不
安。丹麦有个名叫布拉乌的天文学家,把彗星当做“妖星”,并给它涂上了
神秘的色彩,说什么彗星是由于人类的罪恶造成的:“罪恶上升,形成气体、
上帝一怒之下,把它燃烧起来,变成丑陋的星体。这个星体的毒气,散布到
大地,又形成瘟疫、风雹等灾害,惩罚人类的罪行。”因此,1682 年的一个
晴朗的夜晚,当一颗奇异的星星,拖着一条闪闪发光的长尾巴,披头散发地
出现在天空中时,人们吓呆了。天主教的神父们将这颗星视作灾难降临的预
兆,疾呼:“妖星出现,世界的末日到了,大家快向上帝忏悔吧!”尽管人
们纷纷忏悔,这颗星仍一连几十个夜晚缓缓地在浩渺的星空运行。王公贵族
们利用这一自然现象,咒骂自己的政敌不得好死;星相家与巫师们更是乘机
兴风作浪,一时间,人们惊恐万分。
然而,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却不听邪,他对这颗彗星毫无惧色,
决心要揭天所谓“妖星”的真面目。
哈雷对英国和世界各地历史上有关彗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对其
中 24 颗彗星的轨道进行了计算,发现 1513 年、1607 年和 1692 年出现的 3
颗彗星的轨道十分接近,时间间隔又恰恰都 76 年左右,于是断定,这是同一
颗彗星,并预测这颗彗星下一次回归的时间:1758 年 12 月 25 日。这天,壮
观的大彗星果然如期莅临。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英明预言,人们将这颗曾蒙
受“妖星”之冤的彗星,定名为“哈雷彗星”。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彗星内部的主要成分是冻成冰的气体、尘埃以及大
石块。那扫帚般的长尾巴主要由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