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英国人说是星期日的时候,俄国人又说是星期一。
    为了不把日子搞糊涂,地球上需要规定一个一天开始的地点。在 1884
年,国际上规定了把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又叫日界线。
紧靠这条线两侧的地方,时刻是一样的,但日期却相差 1 天:当西侧进入到
2 日零时的时候,东侧还是 1 日零时。
    实际上的日界线在白令海峡和南太平洋地区,不完全在 180°经线上,
而有段曲折,这是为了躲过这里的陆地,以使这些地方不致出现两个日期。
    日界线,对于还不熟悉它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个会变时间戏法的魔术
师。
    大洋洲岛国斐济的塔佛乌尼岛上有一商人开了一个铺子,门脸朝东。180
°经线刚好通过这里。这个铺子有一个习惯,每逢星期六在前门营业,第二
天便又挪到后门营业。原来这里的基督教有一条不许礼拜天经商的禁令,这
个商人便根据日界线两侧的一天日差,用上述办法躲过礼拜天。在前门是星
期六的时候,后门是星期日;过去一天以后,前门是星期日了,后门就是星

期一了。
    轮船从东往西越过日界线的时候,要在一天里撕掉两页日历;而从西往
东越过日界线,就要两天才能撕一张日历。
    从我国开往美国的轮船,如果正好在过新年这天通过日界线,那么第二
天就要再过一次新年;而从智利开往日本的轮船,如果在 12 月 31 日这天越
过日界线的话,第二天,就是新一年的 1 月 2 日,结果就会把新年给过“丢”
了。
    如果前面的船上有一个船员刚好在 1 月 1 日过生日,第二天他便可以获
得又一次的生日祝贺;而后面船上如果有人也赶上新年这天过生日,那就对
不起了,他只好认倒霉,他的生日纪念日过“丢”了。要想得到大家祝贺,
那只好明年再说了。
    日界线不仅可以把一天“变”没有了,还可以把过去了的一天“追回来”。
比如:一个到中国的旅客,要赶到美国过新年,却不巧耽搁到元旦的黎明才
起程。不要紧,当超音速飞机把他送到美国的时候,才是除夕的夜晚。他还
来得及在美国再获得一次新年晚会的欢乐。
    日界线有时还会把两侧的时间差上“一年”呢!每年终了的时候,在世
界上,汤加、斐济、吉尔伯特、新西兰这些在日界线西侧又靠近日界线的国
家,总是首先进入新的一年,而在日界线东侧靠近日界线的西萨摩亚,却是
最后一个结束世界年度的国家。当前面这些国家进入到 1996 年的时候,后面
的国家还被落在 1995 年里呢!
    大洋洲的基里巴斯是个地跨日界线的岛国,它的独立日是 7 月 12 日,这
是按首都塔拉瓦在日界线以西而定的;这个国家在日界线以东的人,却总是
每年的 7 月 11 日庆祝独立日。在这个国家,遇有宴会或约会,必须说明是西
区的日期,还是东区的日期,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
                     
          看得见的赤道
                    
    航海上有一个传统习俗,在船只驶过赤道的时候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
式,有的称之为赤道祭。下面就是这样的一个活动场面:
    “海龙王”和“王后”率领着成群的海员,在锣鼓的喧闹声中绕甲板一
周,然后这些人被迎面的高压水龙喷嘴喷成一只只落汤鸡。这时,“海龙王”
赐给每个人一杯“酒”——一种由红酒、醋、酱油、胡椒粉兑成的混合物,
表示祝贺,然后,再把他们扔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游泳池里“洗礼”。当这
些人从水里爬上来之后,“海龙王”便发给他们每人一张印有美人鱼的“证
书”,证明他们曾经过了赤道。
    在大海上,赤道线是无从捉摸的,它究竟在哪里,要靠仪器测定,然而,
在陆地上却不然……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北边,有一座叫做“西里维尔别克”的旅馆正处
在赤道线上,旅客在这里能喝到“一个半球”的酒,又能吃到“另一个半球”
的菜。
    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一条公路正好与赤道相交,在交叉处的公路
两侧各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环做标志,成为“看得见的赤道”。
    不过,要“看赤道”最好还是到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去。基多城北 24
公里的加拉加利镇处在赤道上,1744 年在这里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

着 18 世纪以来对测量赤道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的名字。200 多年来,这里成
了旅游胜地。旅游者在这里可以看到这座 10 米高的棕红色方柱形石碑,碑身
四面刻有斗大的西班牙文字母 E、S、O、N,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碑顶上安放着一个石刻大地球仪。地球仪中间有一条显眼的白线;这条线在
6 级台阶组成的碑座上又重新出现的时候,画成了红白相连的两色。这就是
“看得见的赤道线”。到这里来的旅客,总爱双脚跨在赤道线两侧——两个
半球,拍一张有趣的照片。凡来这里参观纪念碑的人,还能得到一张“证书”,
证明他曾于某个时间到达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近年来发现,这个赤道纪念碑的位置,由于当初测量的误差,比准确的
赤道线偏北了大约 2 公里,于是,又在精确的赤道线上建立了一座规模更大
的新碑。新碑高 30 米,旅客可以从碑中的电梯登临碑顶的瞭望台,饱览远处
的雪山和近处的庄园。碑顶部有一个铝质的地球仪,直径达 4.5 米,碑的底
座是直径 100 米的大圆盘,上面有刻度,可以利用碑影显示出南、北半球的
月、日、时。
     其实早在七八百年以前,居住在当地的人就已经观察到这里是太阳一年
两次跨越南、北半球经过的“太阳之路”。每年 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两天,
人们都在赤道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这已成为当地的传
统。
                      
          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就是北纬 23°27′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在地球上的最北纬
线,每年夏至,阳光直射到这里,它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在地球表面上的总长度大约 37000 公里,大部分穿过海洋地
带,其中通过陆地的长度大约 11655 公里,共经过 16 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
北回归线经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4 个省区,陆地长度约 2020 公里。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世界上南北回归线经过的陆地,大多是沙漠或
干旱地带,然而北回线经过我国的地区,情况却截然不同,这里自然地理条
件很好,雨量充沛,四季长青,生物资源丰富。
     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座北回线标志塔在台湾省嘉义县,建于 1909 年。
最初建成的是一座宝塔形的大理石标志塔,高约 20 米;碑的四周均刻有“北
回归线标”字样,并注明经纬度是 23°27′4″51,东经 120°24,46″5;
塔的顶部为一个石质实体地球仪。该塔后经两次重修,新塔于 1968 年 8 月
21 日竣工。塔高约 5 米,塔顶有一个直径 50 厘米的地球仪。塔的周围已辟
为公园,为台湾省的一个旅游地。
     我国大陆上已在广东的广州、汕头、封开三地建成北回归线标志塔。
     广州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为混凝土与花岗岩混合结构,塔身形似火箭,高
23.5 米,这个数值与北纬 23.5°相对应,塔顶为不绣钢筒托着一个直径 1.2
米的空心铜球,全塔总高 30.4 米。
     从拱门进入塔身,站在中心位置上,抬头可望见铜球的空心;夏至日阳
光直射,穿过铜球空心照到塔底。
     标志塔旁的道路模拟地球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5 条纬线和子
午线来布置,并在模拟温度带上种上相应的代表性植物。
     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标志中塔身最高、规模最

大、较有特色的一座。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江口镇工滨公园内。塔基以花岗岩砌成八卦
状,基座上以虚实相间的线条标明北回归线的走向。塔高 15 米,四面镶着“北
回归线标志”字样;上部为不锈钢结构,其造型从各个角度看去都呈“北”
字形。塔顶是一个铜球,球中心有一个圆洞也垂直于地面,供太阳直射时校
验。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于 1984 年 6 月 21 日(夏至日)建成,是我国大陆
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极昼与极夜
                    
    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称为极昼;太阳终日不出的现象,称为极夜。由于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 66°33′的夹角,造成除赤道上
和春分日、秋分日外,其它地区都有昼夜长短不等的变化,纬度愈高愈显著,
在南、北极圈内就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极昼出现
在北极地区,极夜出现在南极地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则反之。在南北极
圈以内,每年都有极昼和极夜出现,南北极点都有半年的极昼与极夜现象,
即半年白昼,半年黑夜。
                     
              潮汐
                    
    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的引力不同,会引起地球上的水位、地壳、
大气的周期性升降现象。海洋水位的升降为海潮,地壳相应的现象称为陆潮,
大气则称为气潮,而其中就以海潮的现象最为明显。人们把白天出现的海水
上涨现象称为“潮”,把夜晚海水的上涨现象称为“汐”,合称“潮汐”。
月球引起的潮汐,称为月潮或太阴潮,太阳引起的称为日潮或太阳潮。由于
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远,所以日潮作用没有月潮的作用大。潮汐涨落伴随着
海水的周期性流动称为潮流。
                     
              地方时
                    
    根据天体通过各地子午圈所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旋
转,经度不同的地方,同一瞬间的地方时便有差异,两地地方时的差值等于
它们的经度之差:经度相差 1°,地方时刻相差 4 分;经度相差 1′,地方时
相差 4 秒。以某一子午线的时间为邻近地区的共同时间,这样便有了标准时。
我国使用东八时区作为全国大部分地方通用的共同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
                    
    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在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
时,把这种按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称为“区时”或“标准时”。世界时区的
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 7.5°到东经 7.5°为零时区,又称为中
时区;从零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 15°划分一个时区,东西各
12 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重合,全球共 24 个时区。各时区都以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即本区的标准时,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
差 1 小时。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中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
一小时;向西则相反。时区的界线原则上是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
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政区界线和自然界线来确定。
                    
            四季划分
                   
     在地球上,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一年有春、夏、秋、冬之分,合称
四季。四季是一种天文现象,由于太阳的回归运动,地球上的白昼长短和太
阳高度有季节变化和纬度差异变化,每一季为三个月,夏季在一年中白昼最
长,太阳高度最大;冬季在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春秋二季是夏
冬二季的过渡季节。我国古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在
气象和气候学上,通常又把最冷和最热的三个月称为冬季和夏季。我国以平
均温度 10℃升至 22℃期间的季节为春季,22℃以上为夏季,22℃降至 10℃
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农历的一部分,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回
归年分为二十四个等分点,它分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立春、惊蛰、清
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
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前
面十二个为十二节气;后面十二个为十二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从春
分点算起,太阳沿着黄道穿越星座,每运行 15 度定为一个节气。如春分就是
太阳过春分点的时刻;清明就是太阳经过距离春分点 15 度的时刻,以此类
推。二十四节气约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在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上,对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
                   
     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之一。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
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组成岩石的基本元素是氧、硅、
铅、铁、钙、钾、镁等。岩石的种类繁多,按其含矿物的多少,可分为由一
种矿物质组成的单矿岩和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复矿岩。按其成因可分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其中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岩石,它是由
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地面冷却而成
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另一种是岩浆从地球深处沿地壳裂缝处缓慢侵入而猛烈
喷出地表,然后在周围岩石的冷却挤压下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侵入岩。大陆
常见的喷出岩就是玄武岩,地壳中最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我国的黄山、
华山都是由花岗岩组成的。沉积岩是地壳最上部的岩石,它是由亿万年前的
岩石和矿物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常见的砂岩、页岩、石灰岩都是
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受到高温、高压或外部各种化学溶液的作用时,
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矿物发生重新结晶而成的岩石就是变质石。
                    

               海峡
                   
    海峡是指海洋中连接两个相邻海区的狭窄水道。如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
的白令海峡、连结东海与南海的台湾海峡等。海峡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
运动时,临近海洋的陆地断裂下沉,出现一片凹陷的深沟,涌进海水,把大
陆与邻近的海岛以及相邻的两块大陆分开,就形成了海峡。海峡的地理位置
一般比较重要,常被人们称为“海上走廊”。例如,马六甲海峡就是太平洋
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海湾
                   
    洋或海伸入陆地的部分。海湾一般三面靠陆,一面与海相连,其深度和
宽度在向陆地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减小。海湾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曲折蜿蜒,
有的则比较开阔,与大海融为一体。我国的海湾也很多,如山东半岛的胶州
湾,北部的渤海湾和东部的杭州湾等。
                    
             大陆架
                   
    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围绕陆地边缘,又称“水下平原”“陆
棚”“大陆浅滩”等。大陆架的范围一般从低潮算起,一直到深海中的大陆
沿为止,平均宽度 75 公里,深度一般在 200 米以下,坡度和缓。大陆架海区
水产资源丰富,富产鱼、虾、贝类。海底富藏石油、天然气、铁、铜、锡等
矿产。
                    
             三角洲
                   
    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
成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
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
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
状又可分为: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
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
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
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区不
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大陆
                   
    指地球上面积广大的陆地。地球上有六个巨大的陆地:欧亚大陆、非洲
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其中,欧亚大陆面
积最大,包括欧洲和亚洲两大洲;澳大利亚大陆最小;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
是连在一起的,中间仅隔一条巴拿马运河。全球陆地还包括六大板块四周分
布的许多岛屿,大陆和它四周的岛屿合起来称为“洲”。大陆的地貌结构比
较复杂,有高原、山脉、平原、河流、盆地以及丘陵等地形。现在一般认为,

在太古代时代地球上的陆地是一个整体,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经过漫长年
代的地质运动,才形成今天全球六大块陆地的样子,并且,这些大板块还在
不断地移动。
                     
               大洲
                    
    地球上,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洲。全球共有七大洲:亚洲(亚细
亚洲)、欧洲(欧罗巴洲)、非洲(阿非利加洲)、北美洲(北亚美利加洲)、
南美洲(南亚美利加洲)、南极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
面积最小。这七个洲的总面积为 14935 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面积的 29%其
余 71%的面积都是海洋。
                     
               岛屿
                    
    散布在海洋、湖泊、河流中的陆地称为岛屿。面积大小不一样,小的面
积不足 1 平方公里,陆地面积较大的称为岛,陆地较小的称为屿。聚集在一
起的岛屿称为群岛,如南沙群岛;按弧形排列的群岛称为岛屿,如日本群岛
就是一个岛屿。世界岛屿的总面积为 970 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十
五分之一,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冲积岛。大陆岛是一种由大
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较大的岛屿都是大陆岛,如格陵兰岛
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也是大陆岛。海洋岛又包括
火山岛和珊瑚岛。火山岛是因为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逐渐堆积,直至
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
岛。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它壳体动物残骸堆积
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热带浅海(南北纬 30°之间),
一般都有珊瑚的堆积。我国南海中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许多岛屿就是珊
瑚岛。冲积岛一般是由河口带或滨海沙岸地带流水携带的泥沙、砾石,冲击
而形成的岛屿。世界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亚马逊河河口的马拉若岛。
                     
               山脉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
而称之为山脉。构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
支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包括柴斯克山脉、
拉达克山脉、西瓦利克山脉和大、小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著名的山脉主要
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
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为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琅
玛峰海拔 8848 米,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科迪勒拉山脉,长 7000~8000 公
里,它的支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相连,全长 1.7 万公里,构成世界上最
长的山系。
                     
               平原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

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
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平原的类型较多,按其成因,
可分为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堆积平原是在地壳下降运动速度较
小的过程中,沉积物补偿性堆积形成的平原,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海积平
原都属于堆积平原;如长江中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