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被拨动,但是,当把它再放在自然昼夜中的时候,原来的节律又很快地
恢复,钟又调正校对过来了。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物钟,植物体内的光敏
素就是控制植物昼夜节律或者开花时间的生物钟。生物钟的机制远比当代最
精巧的钟表复杂,但是其中的奥秘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被揭开。对生物钟的研
究,对工业、农业和医疗甚至国防,都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例如植物在一天
中吸收不同的无机离子的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掌握了这个“进食时间表”,
就可以用最少的肥料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心脏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在凌
晨 4 点钟的时候,大于平时的 40 倍,这对掌握用药的时间,大有益处;癌细
胞的分裂有其分裂周期,如果对分裂的规律了如指掌,那么对癌细胞的恶性
生长就制之有术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生物钟的研究,必将在人类生活中
产生深远的影响。
植物的细胞王国
细胞在英文中是 CELL,是小房间的意思,为什么称之为小房间呢?这要
追溯到 3 个世纪以前,当时一个叫罗伯特·虎克的英国人透过自制的显微镜
观察软木的切片,在薄薄的木片上,虎克发现了许多像蜂巢一样的孔洞,孔
洞壁很薄,就如同蜂巢中的腊膜,虎克把这些小孔称作 CELL,这也是当今细
胞的由来。不过虎克当初看到的是已经死亡变干燥的细胞。后来人们越来越
多地对细胞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了复杂的细胞王国里的许多有趣现象。
首先说一说细胞的个子,细胞的大小可不一样,有的细胞直径在 20~50
微米之间,几十个细胞才不过 1 毫米。可有的细胞则是巨人,沙瓤西红柿的
果肉细胞直径可达 1 毫米,这中间的差别真是悬殊得很。
还有的细胞是典型的瘦高个儿,棉花纤维的细胞长达 60~70 毫米,苎麻
的细胞长度可达 620 毫米。有的植物被折断后可流出乳白色的乳汁,而那条
流淌乳汁的乳汁管,就是一个含有无数细胞核的大个细胞。
细胞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扁平状、柱状、小方块状、蚕豆状、长筒状,
不同形状的细胞功能也不同。
细胞的构造虽大同,但也有小异。细胞最基本的是细胞壁、细胞质和细
胞核。最外层即是细胞壁,它是细胞的框架,如果在细胞壁的纤维素中添加
不同的物质,细胞就会具有不同的奇妙特性。加入木质素的木质化细胞,使
茎变得坚实,这就是草、木的不同之处;表皮细胞能减少水分蒸发,是增加
了角质素;小麦、稻谷、玉米茎叶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质,所以也就变得坚利
起来,能划伤人的皮肤。这还仅是细胞壁的一小部分,那么整个细胞世界该
是多么奇妙而充满乐趣啊。
奇妙的植物激素
动物的体内有多种激素,调节着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植物体内有没有激素呢?回答是肯定的。
天然的植物激素并不多,据统计,700 万株玉米幼苗所分泌的植物激素,
也只有针尖大的地方。但就是这极微小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
屋子里的花草,会自动转向有光的地方,向日葵紧紧跟随着太阳,这些
都是生长激素的作用。树的树冠,上尖下粗,这也是生长素的作用。顶端芽
的生长素能抑制侧枝的生长,越靠下,顶端芽的抑制作用则越小,所以树冠
就成了上小下大。知道了这一点,农民把棉株的尖端剪掉,侧枝增多,就有
可能收获更多的棉花。绿化篱的顶芽被剪掉,于是它就不再长高,侧向发展,
变得很厚,绿化效果就更好了。
生长素还能促进果实的生长。人们把没有授粉的苹果、桃、西瓜等注入
生长素,就可以吃上无籽的果实了。
大量的水果如果被装在一个容器里,就很容易变熟,甚至变坏,这是一
种叫乙烯的植物激素在“作怪”,一个成熟果实,常常会促使整袋整箱水果
变熟。如果你无意中买来生水果,也不必着急,放入其中一个熟果实,几天
后不就全熟了吗?
还有一种激素叫脱落酸,它能促进植物的衰老。在冬天里,脱落酸使植
物叶子落光,进入休眠状态,看来,脱落酸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呢。
植物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可是不容忽视啊。
植物的“特异感觉”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发现证明植物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机
体”。它们也可能得“感冒”、“消化不良”、“皮肤病”、“传染病”甚
至“癌症”。
植物还具有模仿能力。为了在传粉期间吸引昆虫前来传粉,有的植物会
散发出一种尸臭味,诱使苍蝇、甲虫等前来产卵,借机传粉,可在平时,植
物则根本没有这种气味。植物的模仿也证明了植物存在“嗅觉”。
植物具有感觉。尽管工作原理不同,但是植物的感觉还是敏锐的,有的
植物为了避免长时间光照造成的伤害,能使自己“休克”,或者疲倦地睡着
了。
同动物一样,植物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尽管存在的形式不同,它们毕
竟来自同一祖先——活细胞,因此植物具有疼痛感。当折断植物的枝、叶时,
测定的电位差出现电压跃变,就好像受难哑巴的哀哭。如果能用镇静剂处理
伤口,植物居然神奇地安静下来。
植物运动也千姿百态,像合欢树叶的开合、含羞草叶的闭合、还有会跳
舞的“舞草”,都给人美妙的感觉。
另外,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对磁场的微妙变化做出反应,有一种植物的
叶子可指向四个标准方向。
同是生物,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虐待美好的植物啊。
植物的喜怒哀乐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植物有类似“喜、怒、哀、乐”的现象。
“喜”美国有两名大学生,给生长在两间屋里的西葫芦旁各摆了一台录
音机,分别给他们播放激烈的摇滚乐和优雅的古曲音乐。8 个星期后,“听”
古典音乐的西葫芦的藤蔓朝着录音机方向爬去,其中一株甚至把枝条缠绕在
录音机上:而“听”摇滚乐的西葫芦的藤蔓却背向录音机的方向爬去,似乎
在竭力躲避嘈杂的声音。你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明显看出,植物对轻柔的古典
音乐有良好的反应。
“怒”美国测谎器专家巴克斯特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先将两棵植
物并排放在同一间屋内,然后找来六名戴着面罩,服装一样的人,他让其中
一人当着一棵植物的面将另一棵植物毁坏。由于“罪犯”被面罩遮挡,所以,
无论其他人还是巴克斯特本人,都无法分清谁是“罪犯”。然后,这 6 人在
那株幸存的植物跟前一一走过。当真正的“罪犯”走到跟前时,这棵植物通
过连接在它上面的仪器,在记录纸上留下了极为强烈的信号指示,似乎在高
喊“他就是凶手!”可以说植物的这种反应,与人类的愤怒有些类似吧。
“哀”巴克斯特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他把测谎器的电极接在一棵龙血
树的一片叶子上,将另外一片叶子浸入一杯烫咖啡中,仪器记录反映不强烈。
接着,他决定用火烧这片叶子。他刚一点燃火苗,记录纸上立刻出现强烈的
信号反应,似乎在哭诉:“请你放过这片叶子吧,它已经被烫得很难受了,
你怎么忍心再烧它呢?”
苏联一些生物学家也作过类似的实验:把植物的根部放入热水后,仪器
里立即传出植物绝望的“呼叫声”。
“乐”日本一些生物学家用仪器与植物“通话”获得成功,当他们向植
物“倾诉”“爱慕”之情时,植物会通过仪器发出节奏明快、调子和谐的信
号,像唱歌一样动听。印度有一个生物学家,让人在花园里每天对凤仙花弹
奏 25 分钟优美的“拉加”乐曲,连续 15 周不间断。他发现“听”过乐曲的
凤仙花的叶子平均比一般花的叶子多长了 70%,花的平均高度也增长了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一些新的课题,比如上面讲到的
有关植物的类似“感情”的现象应当如何来解释呢?按我们已有的知识仅仅
能将这类现象归结于植物的应激性,但要说明各种现象的机理,恐怕还需要
后人不断地探索。
植物的酸甜苦辣
甜甜的蜜桔、酸酸的葡萄、苦苦的黄连、辣辣的尖椒,我们之所以能感
受到这么多的味道,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舌面上有味蕾感受器,另一个原因是
由于植物本身就有酸甜苦辣的独特味道。为什么蔬菜、水果能有各自的味道
呢?这是由于它们本身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首先说说酸,就说能酸掉牙的酸葡萄吧,它含有一种叫酒石酸的物质,
还有酸苹果所含的是苹果酸,酸桔中所含的是柠檬酸等等。与之相对应的人
的酸觉味蕾是分布于舌前面两侧,所以那酸溜溜的感觉总是从舌边上发出
来。
有甜味的植物是因为体内含有糖分。比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丰乳
糖和蔗糖等。这里边甜味最大的则非果糖莫属,而且果糖更利于被人体消化
吸收;其次是蔗糖,难怪以蔗糖为主的甘蔗、甜菜吃起来甜得要命。感受甜
味的甜觉味蕾分布在人的舌尖上,如果想知道某种水果甜不甜,用舌尖舔舔
就清楚了。
许多苦涩的植物是因为它们含有生物碱的缘故,像以苦闻名的黄连,它
就含有很多的黄连碱;黄瓜、苦瓜是它们含有酸糖体的缘故。而苦觉味蕾多
分布于人的舌根处,当吃过苦的食物后,那苦涩的滋味就在人的喉咙里经久
不散了。
下面说一说令人满头冒汗的辣。植物的辣味,原因复杂。辣椒的辣是因
其含有辣椒素;烟草的辣,是因其含有烟碱;生萝卜的辣,是其中含有一种
芥子油;生姜的辣是姜辣素作用的结果;而大蒜则含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大蒜
辣素。人们对辣的感觉是各味蕾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吃辣的食物就能满口
生辣。
植物的酸甜苦辣,真的让人的舌头回味无穷。
勇敢的植物
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和地球南、北极,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但在一片
白色的世界里,却不乏植物的绿色身影。
这些植物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体矮小,甚至一些垫伏植物像垫子一样伏
于地上,它们的茎极短,密生着许多分枝,这些分枝和上面的叶子紧贴地面,
就凭这副惊人的模样,它们与狂风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较量。虽然茎短,但
它们的根却很深,一方面固定了自己,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吸收养料。
在南、北极,地衣像给荒原披上了一层薄毯,甚至还有一些开花植物,
如极地罂粟、虎耳草、早熟禾等。植物的抗寒能力竟这么强!
还有一些植物,却能在“烈火中永生”。我国海南有一种海松,特别耐
高温、不怕火烧。这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散热能力,木质又十分坚硬,所以人
们取海松木做成烟斗,长年烟熏火燎也不能伤它根毫毛。还有常春藤和迷迭
香这类植物遇火不燃,顶多只是表面发焦,能阻止火灾蔓延。
落叶松有一层很厚的但几乎不含树脂的树皮,大火很难将其烧透,就算
被烧伤,树干还会分泌树胶,盖好“伤口”,防止细菌侵入。因此,一场大
火后常常是落叶松的天下了。
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真可谓不畏严寒、不惧烈火的勇士了。
沙漠里的“绿色勇士”
一望无际的广阔沙漠,令人望而生畏。的确,干旱似乎带走了一切生机,
但是有些植物,却凭借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荒漠里顽强生存,给沙漠带
来了点点绿色。
有一些植物充分利用沙漠中每一滴难得的水,迅速地生根发芽。在撒哈
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叫齿子草的植物,只要地面稍稍湿润,它就能快速地生
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虽然只有 1 个月的生命,但它毕竟完成了自己的使
命,并且一代代地繁殖下去。梭梭树的种子只能活几个小时,但是只要滴水
浇灌,只需 2~3 个钟头,它就能生根发芽了。
还有一些沙漠植物是凭借庞大的根系生存,像非洲沙漠有一种只有一人
高的灌木,可是它的根却深入地下 15 米之多,广泛地吸收深层的地下水分。
更有一些植物是以“貌”取胜,它们的茎干矮小又墩实,里面积蓄了不
少水,仙人掌的叶子退化为刺;木麻黄的叶子像鳞片般细小;更有趣的是光
棍树,小小的叶子长出后很快就脱落了。就这样,它们把蒸腾减少到最低限
度,在沙漠里顽强地生长,成为黄色沙漠的“绿色勇士”。
植物的“自卫”本领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意识,如果受到其他外来物的侵扰,怎么能
进行“自卫”呢?可是,科学家们却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
1981 年美国东北部的 1000 万亩橡树受到午毒蛾的大肆“掠夺”,叶子
被咬食一空。可是奇怪的是,第二年,橡树又恢复了勃勃生机,长满了浓密
的叶子,而午毒蛾也不见了踪影。森林科学家十分惊奇:没有对橡树施用灭
虫剂和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而作为极难防治的午毒蛾又是如何消失的呢?科
学家们采摘了橡树叶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叶中的鞣酸成分已明显增多,而这
种鞣酸物质如被午毒蛾咬食之后,能与其体内的蛋白质相结合,使得害虫很
难进行消化,于是午毒蛾变得行动迟缓,渐渐死去或被鸟类啄吃。这个事件
说明橡树看来也有“自卫”能力。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原始森林中,野兔曾泛滥成灾,它们过多地食用植物
根系,啃吃草木,大大破坏了森林植被。正当人们费尽心思而效果甚微,感
到束手无策之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许多野兔生病、拉肚而大量死亡。这又
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森林中曾被野兔咬得不成样子的
草木,在长出的新芽、叶子中竟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一萜烯,
使野免在咬食之后生病、死亡,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保护了森林。这是不是
也在证明植物的“自卫”能力呢?
英国植物学家对白桦树进行观察,竟发现,白桦树在被害虫咬食后,树
叶中的酚含量会大增,而昆虫是不爱吃这种含酚大而营养低的叶子的。不仅
白桦树如此,枫树、柳树也有如此本领。不过在害虫离去之后,树叶中的酚
含量又会减少而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是否又证明了植物的“自卫”能力呢?
美国科学家还发现,柳树、槭树在受到害虫的危害后,还能产生一种挥
发性物质“通报敌情”,使其他树木也产生抵抗物质。植物的“自卫”还有
“绝招”,那就是产生类似于激素的物质,使害虫在吞吃后能丧失繁殖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植物似乎确有一种“自卫”能力,看来人类的确要保护
植物,没准哪一天惹怒了它们也要遭受报复的。
善于“武装”的植物
形形色色的植物,裹一身绿装,挂丰硕的果实,时时刻刻吸引了大批动
物前来“观光”“品尝”。似乎植物就要束手待毙了,慢着,植物也有自己
坚实的“武装”,跟你拼个鱼死网破,请看:
南美洲秘鲁南部山区生长着一种形似棕榈的树,在它宽大的叶面上布有
尖硬的刺,当飞鸟前来“侵犯”,意欲啄食大叶子时,树的“武装”发挥效
力了,密布的尖刺使鸟儿轻者受伤,重者死亡。当地人把这种称树为“捕鸟
树”,因为他们常常可在树下捡到自投罗网的飞鸟,而吃上鲜美的鸟肉,岂
不美哉?
我国南方有种树,别称“鹊不踏”,它的树干、枝条乃至叶柄都布满皮
刺,令鸟兽都退而避之。而一种叫“鸟不宿”的树,则是每片叶上都长有三
四个硬刺,同样使鸟儿不敢停留。
非洲生有一种马尔台尼草,它的果实两端像羊角一样尖锐地伸出来,且
长有硬刺,人们给它起了个令人恐怖的名字“恶魔角”。它就像其名字一样
可怕,成熟后“恶魔角”掉在草的附近,如果鹿儿前来吃草,往往会不慎踏
上“恶魔角”,痛不欲生。
欧洲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落叶松幼苗如果被动物啃食,便会很快生长出一
丛尖刺,一直到幼苗长到动物吃不着的高度,才生出普通的枝条,就这样落
叶松“武装”保卫了自己。
仙人掌也是凭着一身尖刺保卫了自己。要不,沙漠里的动物早把它富含
水分的茎吃光了。
还有一些植物更为“阴险”,它们没长尖刺,靠着可怕的毒素“武装”
了自己,这类植物可真不少,像荨麻有蜇人毒人的刺毛。巴豆的毒素可使吃
下它的人腹泻、呕吐,甚至休克、死亡。桃、苦杏、枇杷和银杏的种子含毒,
夹竹桃的叶子有毒,皂荚的果实也有毒。
植物正是靠着自己的“武装”保卫了自己绿色的生命,看来,柔弱的植
物也不可轻易欺侮啊。
没有硝烟的生死大战
植物界姹紫嫣红,似乎总是那么和平、宁静。其实,在它们内部,也有
着激烈的生死大战。
有人种植了铃兰和丁香,不久花儿盛开了,可是他很快发现,丁香早早
地夭折枯萎了,而铃兰却依旧美丽芬芳。他又在铃兰旁放置了一盆水仙花,
可是没过几天,铃兰和水仙也都萎缩,慢慢地死去了。
难道它们中有着深仇大恨不成?其实,这就是植物之间的竞争。
在农田里,如果高大的玉米和高梁遇上又矮又丑的苦苣菜,也只有甘拜
下风,因为苦苣菜根部分的分泌物能抑制它们的生长,弄不好还会把它们慢
慢毒死。小小的芥菜也能把高大的蓖麻打得狼狈不堪,不过如果遇上卷心菜,
双方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芹菜是个挑剔的家伙,跟菜豆、甘蓝,它都不愿
打交道。番茄、黄瓜、南瓜、茴香这类蔬菜,则是马铃薯的大敌。而豌豆、
冬油菜和莴苣则不愿与洋葱、韭菜为伍,否则它们会互相排挤,谁也过不好。
在果园里,同样进行着看不见“硝烟”,但是却激烈异常的生死大战。
杨树能控制葡萄的生长;而榆树更为“狠毒”,能杀死自己周围几米内的所
有葡萄;甘蓝和胡萝卜也是葡萄的天敌;苹果树和胡桃树也是誓不两立的仇
人,胡桃叶的分泌物随雨水进入土壤,让苹果的根吸收到,就会使苹果生长
缓慢。
森林里也在进行着明争暗斗。接骨木是林中一“霸”,能排挤松树和白
叶钻天杨,扩大地盘。高大的栎树是个“小心眼儿”,和比自己矮的榆树不
仅说不上话,还赌气地背过身,其实也难怪,和榆树在一起,栎树就会发育
不良了。
植物界的这种争斗,其实也不过是为了争夺水分、养料、空间和阳光,
在竞争中,植物纷纷巧妙地利用了化学物质。为了生存,植物界的斗争也是
很“残忍”的,可人类效仿植物研制化学武器,又是为了什么?这是否违背
了植物的初衷呢?
看似平静的植物界,真的不平静!
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血型?一个日本科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他研究
了 500 多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发现其中 60 种有 O 型血型,
24 种有 B 型血型,另一些植物有 AB 型血型,但他就是没有找到能够断定是 A
型的植物。
后来,人们研究证实,植物体内确实存在一类带糖基的蛋白质或多糖链,
或称凝集素。有的植物的糖基恰好同人体内的血型糖基相似。如果以人体抗
血清进行鉴定血型的反应,植物体内的糖基也会跟人体抗血清发生反应,从
而显示出植物体糖基相似于人的血型。比如,辛夷和山茶是 O 型,珊瑚树是
B 型,单叶枫是 AB 型,但是 A 型的植物仍然没有找到。
为了搞清楚血型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基本作用,科学家对植物界作了深入
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植物糖基合成达到一定的长度,在它的尖端就
会形成血型物质,然后,合成就停止了。血型物质的粘性大,似乎还担负着
保护植物体的任务。
但是,植物界为什么会存在血型物质?为什么又找不到 A 型的植物?这
至今还是一个谜。
植物“选择”自己的“媒人”
昆虫对植物花朵的颜色是有“选择”的。比如,蜜蜂就“不太喜欢”黄
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朵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朵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欢”的一种小蜂飞来时,
花儿立即开放了。别的昆虫来“扣门”,它理也不理。还有待宵草,它的花
儿到夜间才张开笑脸,这时候,有一种白天躲在阴暗地方的小蛾,就会飞来
“帮”它传授花粉。夜间开放的花朵,大多是白色或黄色的,否则,在黑夜
中就不容易被昆虫发现。
在植物中,有许多花是由特定的虫类作“媒人”的。它们在长期的生活
中,与某一种昆虫形成特定的关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