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货币超发之后,就是如何吸纳的问题……这种思路贯穿了货币趋势的完整过程。当朝韩之间磨刀霍霍的时候,我再三发文强调,真正的目标点不是朝韩而在中东,依据之一,便是在〃石油美元〃体系下,油价交易对美元的吸纳问题。

当然,等货币超发到一定程度,市场无力吸纳时,就会引爆危机,使得大量货币在危机中伴随着财富的缩水而蒸发。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次贷危机的爆发,也不难理解2005年到2007年10月的中国股市大涨和此后从6100多点跌到1600多点的走势的根源。

             第6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6)

说得详细点,如果没有次贷危机对金融衍生品放大的泡沫的蒸发,美国如何化解危机?虚拟经济中盘踞的这些巨大资金一旦涌入实体经济,任何实体经济都会被通货膨胀给烧毁!因此,次贷危机对美国并非没有益处,更何况还帮助美国累积了大量住房。这些住房同样是巨大的财富,它们是用全世界的钱建造起来的,但与购买次级债券的出资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次级债券对应的不是房产。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的投机家们何以鲜有人锒铛入狱的原因了。

再进一步,如果没有次贷危机对寄生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大量资金的蒸发,就不会有美联储连续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果没有始于2007年年底的中国股市的惨烈下跌和房地产的调整,也就不会有中国庞大的救市计划出台。

理解了这个秘密,很多东西,就都懂了。

货币超发的恐怖路线:从吸纳到蒸发

从货币的超发,到吸纳再到蒸发,这个被忽略的路线,主导着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趋势和经济大趋势。

中国亦不例外。2009年12月起,中国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而几乎在同时,食品类价格开始快速上涨,个别品种如绿豆、大蒜等,在很短的时间内,涨幅就超过了一倍。

这轮农产品涨价除了供求关系的变化,更是货币流向〃作怪〃使然。因为货币终归要找到一个去处,当房地产调控时,货币出于避险考虑不再大量涌入房地产,就必须流向其他领域……流到哪里,哪里就价格飞涨。

事实上,除了农产品,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领域,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华社在2011年1月4日,总结出了〃2010年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其中位居第二的是《中国书画拍卖连创天价》:2010年,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空前繁荣,中国书画拍卖连创天价。2010年6月3日,中国艺术品拍卖价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68亿元总价格在保利春拍会上成交。近现代的书画杰作拍卖也连创纪录,其中张大千的《爱痕湖》、李可染的《长征》、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成交价分别达到1。008亿元、1。075亿元和1。71亿元。舆论指出,中国书画艺术品投资已经进入〃亿元时代〃。

从书画的趋势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来看,每当货币发行过快之时也是书画拍卖屡创新高之时,书画的〃亿元时代〃是对通货膨胀的另一个注解。

但这些领域对货币流动性的吸纳实在太有限。2010年5月,新华社记者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进行了专访。彭森的回答对货币的吸纳和流向问题做了解释。

彭森说:〃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投放了大量货币,我国2009年银行贷款投放了9万多亿元。资金流动性充裕后要寻找出路,为什么2009年没出现类似问题,而在今年(指2010年,下同)出现了呢?当时房价节节攀升,股市表现也很好,大量资金被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吸收。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股市也在下行。楼市降温,股市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退出股市和楼市后,就开始选新的目标。分析一下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虽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农副产品品种。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供应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别大,便于储存,游资更容易炒作……〃

房地产和股市……中国的两大〃海绵〃

大量投放的货币,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和股市两大领域吸纳,这两大领域的吸纳能力一旦受到限制,就必然促使货币流向农产品等领域。因此,国家为了避免民众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反应过于强烈,会小心翼翼地寻求某种平衡。比如,当农产品价格上涨,CPI涨速较快时,对房地产的调控就会放松。而当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趋缓时,调控政策就容易变得比较严厉。同时,房地产的调控与股市的打压,在货币超发的今天,一般也很难再同步进行……政府必须小心地为货币流向找寻出口。

             第7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7)

物价上涨是纸币超发的结果,是货币贬值的信号,也因此,当CPI持续上涨且涨速加快时,很多人出于对财富缩水的恐惧心理,会积极买房,把纸币换成资产。在这种情况下的购房行为,实际上相当于被动的投机,这时候的房屋其实已经变成了存款的一种存在形式,确切地说,就是一种金融产品。

当越来越多的人出于避险、增值的需求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时,住宅的金融属性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醒目、越来越突出。当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取代商品属性,其功能由相应的居住为主导变成以财富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为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房价的根本性力量,就不再是实际的供求关系,严格地说,不仅仅局限于实际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货币政策越宽松,流动性越充足,简而言之,货币供应量越大,房价的上涨速度越快、幅度越大。

我在研读相关专著时,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凡是房屋交易频繁(包括换房)、投机盛行的国家,房屋的金融属性都会体现得更为分明。但是,这一点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交易频繁与房屋质量差(不得不多次升级)、投机盛行有关,而国外则因为房屋质量都更有保障,能多次交易,也才具有金融属性。

大前研一在《心理经济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人一生平均要换四次房子。与一生只有一套房子,房屋贷款要35年才能还清的日本人相比,美国人的住宅更像是金融产品。我曾在杂志一类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把美国住宅的这种现象称为〃不动产的动产化〃。美国住宅寿命高达100年,只要位置恰当,住宅就能类似金融产品那样升值,而且,获利空间很大。只要利用住宅上涨赚取的利润,美国人就能一间一间地换房子,而且,越换越快,最后就能在高档住宅区买下一栋大房子。

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我发现,凡是房屋的金融属性突出的国家,很容易引发系统性的问题,而且,最终都会拖累金融业,引爆危机。次贷危机后的美国,即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然,当住房的金融属性体现得比较充分时,它对货币的吸纳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2010年8月,CPI同比上涨3。5%,涨幅创下年内新高,与此同时,房屋销售量也突然快速上升。民众出于对货币贬值的恐惧,再次蜂拥入市,推动原本已经畸高的房价继续上行。其实,中国的房价一直都是在这种恐惧心理下推动的,它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供需理论。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控制货币发行量,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仅仅靠货币政策〃回收〃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死老鼠成为货币,您爱它吗?

货币泛滥必然引发人们对资源的信任。

货币是财富的符号。在实物货币时代,货币本身就是资源。当然,一些另类货币除外,比如,托马斯·梅耶等人合写的《货币、银行与经济》中说,死老鼠在某些地方也曾被作为货币。我对此颇感兴趣,但没有找到进一步的相关解释,猜想这可能是利于灭鼠的需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死老鼠)的增多,意味着活老鼠的减少,意味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而且,死老鼠也会越来越难获取……只当这是一个玩笑吧。

问题是,如果死老鼠突然被政府宣布成为货币,您会爱它吗?这个结果暂且不论,老鼠这个物种一定会遭囤积居奇,并最终被有关部门以保护濒危动物为名,珍藏起来……多产的老鼠可是最天然的印钞机啊!抓获的腐败分子,也一定都与死老鼠相关,成为名副其实的〃硕鼠〃。

在纸币时代,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一种符号,纸币的价值必须通过它所代表的资源表现出来。因此,笔者多次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及的加元和澳元,在资源为王的周期内,走势强劲。它们背后所依托的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都是制度优越、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国家。资源的走势与其货币的走势相关性很高。

当货币所对应的资源大幅削减或消失的时候,货币必然快速贬值。

             第8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8)

近年来,人类累积发行的纸币及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使得存量货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这些货币所对应的财富却在变小……这是我反复强调的核心观点。

资源快速减少

美国人斯蒂芬·李柏在《即将来临的能源崩溃》一书中写道:到2040年,全球地底石油将全部耗竭;25年内,将有16种金属矿物从地球上消失;哪怕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淡水,每年全世界在其设备上的投入都高达5000亿元;目前太阳能仅占全球总能耗的1%,其发展的高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在查明的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中,可供经济利用的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比例不到30%。截止到1999年年底,铜矿储量为1941。9万吨、铝土矿3。7亿吨,铅771。4万吨、锌2249。1万吨、钨143。3万吨、锡97。2万吨、锑58。1万吨、钼132。9万吨,稀土矿2213。6万吨、镍275万吨。按照1999年我国有色金属矿石产量和资源利用水平预测,有色金属的静态保证年限,铜16。9年、铅6。7年、锌9。4年、锡6。7年、锑4。8年、钼16。5年。铝土矿如按实际利用水平,保证年限只有5。7年。如果考虑经济高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矿产品需求的增长因素,并扣除因乱采滥挖对资源的破坏,其保证年限更低。矿山的产能和资源状态,是直接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多数有色金属矿山的处境十分困难,可采储量不足,产能下降,效益低下,关闭加速,矿产原料自给率下滑,进口依赖程度加剧。

一方面是乱采滥挖,一方面是粗加工,未对资源价值进行提升……在这些能源逐渐耗竭的过程中,纸币仍在源源不断地从造币厂释放出来,纸币的过剩已是大势所趋。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清醒认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关键问题。

创新也是货币

我们都知道,美元作为世界第一大货币,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涌向全球。但是,近年来,美国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除了大约70%的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流通外(比如,中国购买的金额巨大的美国债券,也是间接对美国超发货币的吸纳),与美国的高科技领域对货币的吸纳作用也密切相关。新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加大了对货币的需求和吸纳。世界级创新领域的专家约翰·高干脆直接认为〃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货币〃。

美国是一个拥有巨量资源和优良制度的国家。

美国汇聚了世界上最多、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截至2009年,全球4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

美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占全球总量的40%,工业化国家所有专利发明的38%。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美国保持着国际竞争力的领导者地位,是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在全球科技进步中的主导地位,还体现在论文及专利的高产出上……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美国作者论文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的专利产出数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日本和排名第三的德国。

美国是世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它在技术方面一直孜孜追求并不断取得突破。它拥有像微软、Google等许多伟大的公司,也拥有像Facebook这样新兴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公司。

2007年,当Google高调宣布其准备进入手机市场的计划,将推出手机操作平台Android时,其针对的不仅仅是刚刚推出iPhone的苹果公司,更是瞄准了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诺基亚、微软等巨头。很多人都在怀疑,Google能行吗?结果,短短的三年时间,Android在业内的强势地位已经确立。2010年第二季度,美国新增的智能手机用户中,Google Android首度击败了苹果手机操作系统。从整个上半年的销售来看,Android手机也已经超过了iPhone。

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军作用,几乎是无可取代的。但是,如果把创新也作为美元赖以存在的一个基础,那么,这一基础也不再坚如磐石。

             第9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9)

2010年9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2010)》指出,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91万件,比2007年增加了2。6%,这是自本世纪初互联网公司泡沫破灭以来专利申请增长速度最缓慢的一年。

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就与技术创新速度放缓有关。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美国技术创新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全球金融资本增长的速度,而华尔街仍然被当做是财富增值的最佳处所。因而,大量资金在缺乏有效投资目标的情况下,购买了人为制造的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了过高的泡沫,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美国公司依靠的创新优势受到削弱,而以资源优势(俄罗斯、巴西)和人力优势(中国、印度)等传统生产要素参与国际竞争的〃金砖四国〃的竞争力却有所增强。

无论是就美国还是就全球而言,创新的步伐都在放缓,对货币的吸纳能力都在下降。从这一点上来看,纸币的明天是暗淡的,或者说,纸币的大趋势是贬值。

泡沫源于货币滥发

各种不同的资产一般归于两大类别: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的大部分都是对实物资产所有权的间接要求权。两者是互相连通的。

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什么在实际需求并没有真正上来的情况下,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反而持续上涨?道理很简单,被虚拟经济吸纳的部分货币因为泡沫的破灭被释放到了实体经济中来,加入到了实物资产当中,参与对大宗商品的角逐。

近年来,毫无节制的金融创新,导致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急剧膨胀。2008年以前,全球包括次级债券在内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就已高达531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市场客观上吸纳了相当一部分超发的货币。次贷危机后,部分资金出于避险考虑,开始退出,涌入实体经济,推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美国热衷于发展金融衍生品,某种程度上来讲,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对美元的吸纳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大多以美元进行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可以加大对美元的需求,为美元的持续投放提供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场对美元的吸纳,减少了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量,确保了在美元滥发的情况下,美国的物价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因此,无论何时,美国都不可能抑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这一切,说到底,还是货币超发问题。全球〃过高的泡沫〃从根源上讲,源于货币的滥发,金融衍生品只不过是进一步放大了货币超发的后果并加速问题的爆发而已。

现在及以后,人类都不得不为持续超发的货币付出代价。当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风险的真正含义时,财富快速缩水的风险正在以比气候变暖更快的速度到来。相关知识的欠缺使人们忽略了这些风险,当然,全球所有政府及相关机构,都在遮掩货币超发的事实,在浑然不觉中,攫取着民众辛苦创造的财富。

有关货币消亡问题,曾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引起巨大关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了明确而系统的货币消亡理论,我们对这一理论的价值暂且不予评论,但至少,在局部地区,当纸币泛滥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重新通过物物交换来实现商品的流通。事实上,每次大的恶性通货膨胀到来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只是不那么普遍而已。

也许,谈论这一点有些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纸币的泛滥,人们的财富将越来越快地被扼杀,淹没在汹涌而出的货币洪流中。在新周期中,即使您守候着财富寸步不离,也无济于事,因为,财富的缩水与您个人的行为无关。超发的货币如泥石流般从天而降,摧毁一切,席卷一切,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它。有危机感、有智慧的人,唯有提前规划,采取应对措施规避纸币洪流吞没财富的风险,而浑然不觉,或漠然置之、无动于衷的人,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财富莫名其妙地流逝而无可奈何。

             第10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0)

第三节

超发货币流向之房地产

货币超发很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对于这种因果关系,人们都有直观的认识。

货币与通货膨胀

我们可能会多次看到这组数据:中国的广义货币量M2余额在1990年的时候为1。53万亿元人民币,而到2010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在2009年,同比增长是27。7%)。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92年(31。30%)、1993年(37。30%)和1994年(34。50%),那个时候发生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原因有二:

一是货币供应增速过快,世界无出其右者。

二是中国缺少可以吸纳这些超发货币的领域,房地产和股市都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有限。这意味着,货币只要一超发,没有任何缓冲,立即就会在市场中显现出来,推动物价的上涨。

为了规避这个缺陷,政府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行货币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纳超发货币。

于是,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开始展开。通过改革,原本应该由公共财政承担的职责,相当一部分转嫁给了公众。实际上,货币化与公共财政的去责任化是密切相关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原来应由财政提供的部分公共产品,现在需要钱购买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自然就增大了。在货币化的大背景下,住房、医疗、教育领域的货币化及股市的扩容,成为吸纳超发货币的重要领域。

中国现在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2010年11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韦森指出: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中国现在M2存量大约是70万亿,GDP大约是35万亿,这意味着我们1元GDP就有2元货币了,这说明中国经济的〃通货〃已经膨胀得不得了了,发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当然,〃通货〃是膨胀了,大大地膨胀了,至于CPI是不是也必定上涨,这另当别论。美国最近增发了6000亿美元的钞票,全世界一片哗然,但美国的1美元GDP目前才只有0。6美元多M2,比我们低很多呀!现在,我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已经比美国高很多了。我把这种变化叫做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

中国的货币化过程令人扼腕叹息。

货币化的深入,意味着民众承担的责任加大。

以教育为例。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也就是说,按此纲要,到2000年,4%应该已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8年前的目标,迄今也远没有达到。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2000~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财政欠账留下的缺口,自然是由公众承担的。

不同的货币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货币化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同的。货币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贸易的发展、资源的配置、人口的流动,都需要依托货币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而且,西方国家的资源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货币化使得私人的财富增长,消费动能得到充分释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基本上掌控在政府手中。货币化的深化对政府有双重好处。

其一,货币化意味着掌控丰富资源的各级政府变得更有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