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了凡四训-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比喻因劝谏而惹怒帝王。“逆鳞”语出《韩非子·说难》,据传龙喉下有逆向生长的鳞片,如果有人触动逆鳞,则必定会激怒龙而惹来杀身之祸。夏桀时,大夫关龙逄辅政,直言敢谏。桀作酒池,淫逸放荡,荒于政事,关龙逄竭力劝阻,桀拒不纳谏,并且将其杀掉。所以历史上敢于直言进谏的贤臣,也会考虑进谏的艺术,曲折委婉地将意思表达出来。如《战国策·齐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赵策》中“触龙说赵太后”,都是很好的例证。
了凡先生见冯开之虚己待人,就告诉他:“福有福的根源,祸有祸的先兆。心中果然谦虚,上天一定会相助的。老兄今年一定会考中及第的。”在事物萌生的前期,必有征兆显露。了凡先生将谦逊的品质作为考中及第的征兆来看待。而后来冯开之也果然考中了。
※※※
※※※
赵裕峰光远①,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②,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注释】
①赵裕峰光远:即赵光远,字裕峰,山东冠县今人,中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
②三尹:明朝编制,知县称大尹,县丞称二尹,主簿称三尹,又称少尹。
【译文】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冠县人,不满二十岁就考中举人,此后却多年未考中进士。他父亲任职嘉善三尹,他跟随父亲到任。他仰慕当地饱学之士钱明吾,就带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钱明吾把他的文章全部否定了,赵裕峰不但不生气,而且心悦诚服地迅速改正自己的文章。第二年,赵裕峰考中了进士。
【点评】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冠县人,还不满二十岁就考中举人,以后参加会试,却多年都没考中进士。科举进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越到后来竞争也就越激烈。他的父亲任职为嘉善县的主簿,他跟随父亲到任。他很仰慕当地饱学之士钱明吾的才学,便带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钱明吾把他的文章全部否定,他不但不生气,而且心悦诚服,虚心接受,并迅速改正自己的文章。诗人白居易作诗后,常常先念与老妇听,并听取她们的意见,然后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谦虚使人进步,此言不虚。
赵裕峰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后,果然在第二年就进士及第了。
※※※
※※※
壬辰岁①,予入觐②,晤夏建所③,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④,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注释】
①壬辰:指1592年。
②入觐(jìn):指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
③夏建所:即夏九鼎,字玉铉,又字建所,号璞斋,嘉善人。受业顾宪成,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浮梁知县,改衢州府学教授,卒于途。
④温良:温和善良。儒家所倡导的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壬辰年,我入京觐见皇帝,遇到了夏建所,见此人虚己待人,谦虚之光逼人。我回去后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将要使某个人发达的时候,在降福给他之前,先开启他的智慧。这个智慧一经启发,则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会有所收敛。夏建所这样的温和善良,一定是上天启发了他。”等到发榜,他果然中了进士。
【点评】
壬辰年,了凡先生到京城觐见皇帝。先秦时代诸侯朝天子称“觐”,后世之王公百官、外国使节等进谒皇帝,称“觐见”。了凡先生在京城遇见了夏建所,见他神情谦逊,谦光逼人。了凡先生回去后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将要使某个人发达的时候,在降福给他之前,先开启他的智慧。这个智慧一经启发,则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会有所收敛。夏建所这样的温和善良,一定是上天启发了他。”等到发榜,夏建所果然中了进士。了凡先生认为,只要是有才智之人,一定会谦虚沉稳。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恃才放旷、锋芒毕露之人常会惹来灾祸,如三国时的杨修,聪敏过人,最能揣度曹操心思,恃才自傲,结果到最后被曹操伺机寻找借口杀掉了。
※※※
※※※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①,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②。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③。”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注释】
①甲午:指1594年。
②遽(jù):立刻,马上。
③相公:旧时称读书人为相公。明、清科举考试进学成秀才的人,也被称为相公。
【译文】
江苏江阴的张畏岩,积累学识工于文章,在读书人中小有名气。甲午年,参加南京的乡试,他借住在一个寺院中,等到揭榜,他却榜上无名,于是破口大骂考官有眼无珠。当时有一位道人在旁边微笑,张畏岩马上又迁怒于这位道人。道人说:“相公的文章一定写得不好。”
张畏岩更加生气地说:“你又没有见过我写的文章,怎么知道不好?”
道人说:“听说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现在听你这样怒骂,心情不平和得厉害,文章怎么能写得好呢?”
张畏岩不由得心服了,于是便向这位道人请教。
【点评】
江苏江阴的张畏岩,下功夫做学问,文章也写得很好,在读书人中小有名气。甲午年,参加南京的乡试,他借住在一个寺院中,等到揭榜,他却榜上无名,于是怒火中烧,破口大骂考官有眼无珠,以发泄心中憋闷。当时有一位道人在旁边微笑,却无端招惹了他,于是他马上又迁怒于这位道人。道人说:“你的文章一定写得不好。”
张畏岩更加生气地说:“你又没有见过我写的文章,怎么知道不好?”
道人说:“听说做文章,贵在心平气和,现在听你这样怒骂,心情十分不平和,文章怎么能写得好呢?”做文如做人,观人言谈举止、品质性格,也能判断一个人的学问做得究竟如何。
张畏岩不由得心服了,于是便向这位道人请教。
※※※
※※※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①。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②。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注释】
①立命: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终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②心造:佛教语,谓为心所生。
【译文】
道人说:“考中与否全在于命运;命里不该中的,就算是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做个转变。”
张畏岩问:“既然是命中注定的,又怎么能够改变呢?”
道人说:“造命的是上天,但立命却在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广积阴德,什么福报求不到呢?”
张畏岩说:“我只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道人说:“善事和阴德,都是由人的内心所决定的。只要常存此善心,就会有无量的功德。况且就像谦虚的品质,并不需要花费钱财。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却大骂考官呢?”
【点评】
道人说:“考中与否全在于命运,命里不该中的,就算是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做个转变。”古人多信奉“命由天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于功名等身外之物强取不得,宜采取豁达的态度。而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可以扭转乾坤。所以这里道人就劝张畏岩要自己做个转变。
张畏岩不解地问道:“既然是命中注定的,又怎么能够改变呢。”
道人说:“造命的是天,而立命在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广积阴德,什么福泽求不到呢?”
张畏岩问:“我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又能做些什么呢?”言下之意是,行善积德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殊不知,万事都是从基础做起,只要心存善念,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在积功累德。
道人又说道:“善事和阴德,都是由人的内心所决定的。只要常存此善心,就会功德无量。况且谦虚这一方面,并不需要花费钱财,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却大骂考官呢?”
※※※
※※※
张由此折节自持①,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②,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
问:“何多缺名?”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③。”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注释】
①折节:改变从前的志向或行为。
②丁酉:指1597年。
③薄行:品行轻薄。
【译文】
张畏岩从此改变自己的态度而自我修持,每天都行善事,功德也每天在加厚。丁酉年,他梦见自己来到一座高大的房子内,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不少行是空缺的。就问旁边的人,旁边的人答道:“这是今年考取者的名录。”
张畏岩问:“为什么缺了许多名字?”
那人回答说:“阴间对于读书人每三年考察一次,必须是积功累德、没有过错的人才能在这个册子上列名。像册子前面所缺少的,都是原先预定应该考中的,因为新近有不端的行为,所以被除名了。”后来又指着一行说:“你这三年以来,行事谨慎,或许应当补到这里,希望你自重自爱。”这一科,他果然以第一百零五名中举。
【点评】
听到道人的指点,张畏岩从此一改往日的作风,每日行善,功德日增。丁酉年,梦见自己来到一座高大的房子内,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不少行是空缺的。于是他就问旁边的人,旁边的人答道:“这是今年考取者的名册。”
张畏岩又问道:“为什么中间缺少许多名字?”
旁边的人答道:“对于那些读书人,阴间每三年考察一次,必须是积功累德,没有过咎的人才能在这个册子上列名。像册子前面所缺少的,都是原定应该考中的,因为新近有不端行为,所以被除名了。”后来又指着一行说:“你这三年以来,行事谨慎,或许应当补到这里,希望你自重自爱。”这一科,他果然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举人。
※※※
※※※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①,纵发亦无受用②。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注释】
①远器:远大的气度。
②受用:得益,享受。
【译文】
由此看来,抬头三尺就一定有神明存在;而修福避灾,却可以由我自己决定。我们必须有意识地管束好自己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要谦虚自抑,使天地鬼神都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气势逼人的人,必定没有远大的气度,纵然是发达了也没有什么可享受的。稍微有见识的人,必定不会忍心使自己心胸狭窄,从而拒绝自己可以得到的福报。况且,谦虚的人才有接受到教诲的机会,从而受益无穷,这尤其是修习学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点评】
由此看来,抬头三尺就有神明。中国民众的信仰是多神崇拜,神灵众多,体系庞杂,其中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对历史上的圣贤人物的崇拜。即使是在人身之中也有三尸神存在,传说是上帝派到人间,并寄居人身,负有监察人罪恶的司命之神。在道教中,司命也指星名,为三台星的上台虚精开德星君。
趋向吉祥或避开凶险,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人在鬼神面前是极其卑微的,我们必须自己管束好身心,不得罪天地鬼神;谦逊卑下,使天地鬼神都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气势逼人的人,必定没有远大的气度,纵然是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稍微有见识的人,必定不会使自己心胸狭窄,从而拒绝自己可以得到的福泽。况且,谦虚的人才有接受到好的教诲的机会,从而受益无穷。这尤其是修习学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
※※※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①。
【注释】
①兴阑:兴残,兴尽。
【译文】
古语说:“有志向求取功名的人,就必然能得到功名;有志向求取富贵的人,就必然能得到富贵。”人有志向,就像树木有根基。立定志向之后,还必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所以说造福全在我们自己。当今那些求取科举功名的人,起初未必有什么真的志向,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取;兴致散了,也就作罢。
【点评】
古语说:“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如果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基。汉高祖刘邦到咸阳服徭役时,正逢秦始皇御驾出巡,当他见到盛大的出行场面时,便不胜感慨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由此也激发了他对于王权的向往。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来又适逢秦末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借此时机,刘邦率众起义,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帝王梦。与汉高祖刘邦楚汉争霸的西楚霸王项羽年少时也是壮志满怀。有一次,项羽随叔父项梁去看秦始皇出巡的队伍,项羽指着秦始皇脱口就说:“彼可取而代也。”项梁见侄儿有如此大志,也惊诧不已。了凡先生认为立定了志向后,还必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所以说造福全在我们自己。
了凡先生又说到当今那些求取科举功名的人,起初未必有什么真心,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兴致来了,就去求取,兴致散了,也就作罢了。
※※※
※※※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①?”予于科名亦然。
【注释】
①庶几:相近,差不多。
【译文】
孟子说:“大王如果真正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就差不多了。”我对于科举功名也是这样看的。
【点评】
孟子说:“大王如果真正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就差不多了。”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当时齐国的臣子庄暴见到孟子,将齐宣王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孟子,并询问孟子对于齐宣王喜好音乐的看法,于是孟子就说了这句话。改日,孟子见到齐宣王,又向齐宣王说了这句话,并进而使齐宣王省悟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的道理。孟子讲到,如果大王能够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做到与民同乐,那么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听到自己的大王欣赏音乐就会非常高兴,为大王能够有健康的身体和如此的闲情雅致而兴高采烈。否则,如果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大王仍在欣赏音乐,那么这样一定会使民怨沸腾,使百姓以为大王骄奢淫逸,不顾他们的死活。所以孟子说道,如果大王是真正的喜欢音乐,那就要与民同乐,这样就能够称王于天下了。
了凡先生借助孟子的言论,以表明自己对于科举功名的态度。以此来说明真正有志于功名的人,只要志向坚定,矢志不渝,努力进取,有朝一日,一定能够金榜题名。“愚公”面山而居,大山阻塞交通,出入需要迂回辗转。“愚公”有“移山”之志,于是和家人树立移山的坚定决心,不辞劳苦,毅力顽强,寒暑易节,勤勉不辍。最终感动上帝,派两神分别背走挡路的太行、王屋二山。“愚公”家门前终于畅通无阻。所以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全书完)
【由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