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鍪郑写蓟箍梢裕乙膊皇敲坏胤匠苑谷瞿蛄恕1г怪啵琒君又和我谈了他一些新的启发,说他运作现在的牌子,不能再去找原来就是做这块儿的大经销商,这些人现在都做得还不错,利益的驱动使得他们没有必要再去冒险。更应当找那些不太熟悉这个行业的客户,或者是找处于分销商和零售商地位的80后。这些人无知者无畏,并且现在发展得不是太好,为了实现商业理想,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敢于冒险。
听了他的讲述,我笑了笑说,老兄你真的悟性还可以。做得越大的商人,求稳心态也越强,对利益的敏感度也越大。规模尚小,而且比较年轻的群体,大多创业没有几年¨wén rén shū wū¨,想稳定也稳定不了,他们有强烈上升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机会。你能给他们提供机遇,他们自然会迎难而上,接受挑战。当然,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也不傻,只是这样做对他们来讲更有利,机会和风险比较均衡。
我还开玩笑地跟他讲,你没有错,你原来的经销商也没有错,但这都是你自找的。你不但把他们扶上马,还送他们走一程,你太实在、太能干了,把他们培养到了不敢冒风险、不愿冒风险也不必冒风险的地步。他们做商人做得太成功了,不但每年收入颇丰,而且深谙利益原则,感情和关系服从利益,感性服从理性,能够进化到今天这个样子,老兄你功不可没。我这样点化了一番,未免有些尖刻,但也激起了他心中的共鸣。他沉思良久,说确实是这样。
见商先谈利,这是一条铁的法则。如果你的生意非但不能带去利益,反而会使其蒙受损失,即使这种损失只是可能意义上的,恐怕连你的大爷、娘舅和胞兄也都不会帮助你的。对很多涉世未深的创业者而言,在选择具体商业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太迷信感情和关系。你能有效动用关系的前提是能给人家带来利益,底线是不给人家带来损害。当然,这种利与害更多地来自当事人内心的评估和判断。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方法和技巧能够说服对方,你的利益诉求组合足以打动对方,则另当别论。不过,这样的难度似乎大了些,毕竟大多数人的防范心理都很强,不会那么轻易相信你的。
铁律25 在众多细节和边角料上挖掘潜力
创业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非常忙碌,但往往是忙的时候太忙,闲的时候太闲,而且在很多时候,是忙是闲并不是自己能掌控得了的,这就导致了大量时间碎片的出现。不让这些碎片白白流走,并使他们转化为生产力,是创业者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对很多创业者而言,更多的事情需要亲历亲为,计划外的临时性事件也比较多。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日程安排、时间管理等方式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并提高时间利用率,但处于碎片状态的时间,还是要比上班族和职业经理人多得多。当今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财富”的理念早就被人们广泛接受,时间的财富价值,在工商界人士那里表现得更加突出。如何妥善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单位产出,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成长速度。
上帝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给他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给你的同样也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会因为你的种种客观理由而偏袒你,也不会因为你不去敬仰他而克扣你。基础条件差不多、起步时间差不多、悟性差不多、方法和手段差不多的两个创业者,为什么后来越发展差异越大,直至天差地别呢?这与时间管理和碎片时间的利用有很大关系。
创业者在前期一般都想得比较多,但实际上能够落实的都会打很大折扣。当被问及为什么一些事情没有做时,他们多半会回答没有时间,时间不够,忙不过来。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借口,可以认真地想一想,你的时间安排真的合理吗?你的时间真的饱和了吗?你的碎片时间真的利用上了吗?在经过认真反思之后,往往连你自己都会觉得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有位朋友开了家广告设计公司,经常需要出去谈客户,跑印厂,设计的活儿也需要自己亲手去干。白驹过隙,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做了五年,但无论是在设计水平和客户数量上,都没有太大突破,自己的心态也由最初的豪情万丈变成了满足于小打小闹。他在推广方面更多地采用了发放传单和电话营销的方式。有一次,我找他闲聊,谈起了经营这档子烂事儿。他说小老板真不是人做的,自己一个人忙来忙去,事事都得操心,很多时候忙了东顾不了西,忙了西顾不了东,自己也觉得很多事情应当去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的业务现在本应该做得很大,没办法呀,起点低,缺资金,也雇不到合适的人。说到此处,这位朋友不免黯然神伤,长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婚姻、家庭与事业上碰到的不如意之事增多,内心深处的无力感一天一天强了起来,感觉很多东西都超出了自己能力所限,非一己之力所能把握。于是人们越来越相信命运,做事情听天由命的心态也越来越厉害。很多事情确实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问题在于,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做的事情,是不是已经竭尽全力去做了,我们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了吗?不少事情也许只是举手之劳。
我在听完他的感叹之后,开始问他,你去跑客户和印刷厂的路上在干什么,你在餐厅等朋友的时候做什么,你在办公室等电话的时候忙什么,你乘地铁外出的时候在干什么。他非常不解地回答到,我就走路、等待和待着呗,还能去做什么。我笑了笑,跟他说,你的很多宝贵时间实际上已经浪费掉了。这些时间浪费看上去是不可避免的,其实都可以尽可能利用起来。比如,你在跑客户和印刷厂的路上,可以留意一下各个品牌门头的设计风格,还有同行为客户设计的材料,琢磨一下他们的内在规律和隐藏的理念,这样就把市场调研顺便也做了。你在餐厅等朋友或者路上等车的时候,可以给一些老客户打打电话、发发短信,联络一下感情,这样就省得再专门安排时间做类似的事情了。你在办公室等电话的时候,可以浏览一下最近的订单情况,看看最近一段时间的业务数据。你在坐地铁的时候,可以梳理一下自己近来的业务状况,考虑一下未来的工作思路。
同时,我还建议这位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笔,将自己看到、想到和听到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对一些好的设计造型和图样,要用手机摄像头拍下来,做成一个非常独特的素材库。每隔一两个月拿出来再整理一次,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一来,你不但有效地将一些边角料的时间利用起来,还可以将素材积累和数据获得这些平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顺带做好。最终不但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还有利于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管理和设计水平。
接着,我又同他讲,一旦你这么做了,即使自己的项目有一天实在进行不下去了,即使与别人组成团队去干其他项目,或者是去给别人打工,你靠自己良好的习惯、高效的时间利用率和更加专业化的设计水平,也能混得一碗较好的饭吃。不要轻易将很多事情都归结到命运上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偷懒式思维,自己有可能和有能力把握好的事情,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在众多细节和边角料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应当是自己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和生产力非常有效的办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很有可能比别人成长得更快,走得更远,也就对得起老天爷赋予你的非常公平而且异常宝贵的时间,更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和理想。
铁律26 长远的东西想得太细致,只能造成脑力和资源的浪费
企业的战略、长远目标和落实框架固然重要,但一旦形成且分解成阶段性任务之后,就不要再天天去想,而应当更加注重现阶段事情的落实。如果眼下的事情都做不好,其他想得再长远也是白搭,路总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
受思维完成的影响,很多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工作背景,并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创业,往往会想得非常长远,天天琢磨着新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构架。每个人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投入太多,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很多事情。个人创业与大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大不相同。事业初创期,人员、资金和物力都非常有限,分工上也不会太明确,大多数事情还得需要老板和合伙人亲自办理,从战略规划到执行落实更多地依赖创业者自己。而大的组织,人员众多,分工细致,有人专门负责战略规划,有人专门负责管理决策,有人专门负责细节落实,有人专门负责跟踪监督。这种情况下,在大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关人员天天想着长远的事情,并不会对执行层面带来多少负面效应,甚至还会使组织的竞争力更强。但对个人创业者而言,如果你天天琢磨长远的事情,势必会对眼前的事情造成影响,造成执行力下降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长远的战略,再美好的设想,再富有创造力的构思,如果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最终只能将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仿佛就是天生的战略家,天天陶醉于自己伟大的构想中,或者被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吓得抬不起头来。事实上,你预见的无论是风险还是机遇,都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不一定会转化为现实。如果你今天的事情办不好,报应会来得很快,眼下关口都过不了,将来是好是坏,都与你无关。
某位朋友待过的一家公司,老板原是南方某省级别不算高的一个官员,口才很好,非常儒雅,下海之后做过化妆品、保健品和礼品酒等多个项目,但一直没有真正运作起来。后来通过朋友融到笔钱,要在上海创办一家面向旅游行业的网站,说是这个领域前途很好,可以整合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民航、图书以及土特产等众多资源,大有可为。我们暂且不论这个项目本身定位如何,在实践中能不能行得通。单说这位老板,确实非常好学,大脑中沉淀了很多知识和概念,在网站项目开始运作的一年多时间内,今天要制定企业五年发展规划,明天要搞企业文化建设,后天又要搞定量化管理和KPI考核,过两天又开始搞学习型组织,过几天再组织公司员工讨论品牌建设,还时不时地说,我们以后可以向这个方向拓展,可以将那个方向拓展成赢利点,我们的赢利组合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反正他永远都有新的想法冒出来,而且确实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无奈短期内紧迫需要落实的事情并没有向前推进多少,一直在徘徊打转、飘忽不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两年,该网站并没有多大起色,连一些基本功都不扎实,首批资金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投资人看到这种情况,感觉有眼无珠,自认倒霉,不愿意追加资本。这个项目就此谢幕。那些曾被老板忽悠得热血沸腾的员工,最终也只能离开。
还有一位朋友,经营某种对技术服务要求较高的化工辅料,给当地一家大企业配套。由于这种业务拓展难度非常大,五年下来只有这么一家客户。于是他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带些神经质,生怕某天客户方面出点问题,自己多年来用心血培育出来的事业被迫中断,为此经常夜不能寐。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去安慰他,你既然已经知道潜在的风险,竭尽全力去开发新的客户就是了,不要太看重结果,不要太为这件事情忧虑。你的担忧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也许还没到那一天,你已经开发出来新的客户了。如果你太在乎这件事情,势必会影响给现有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一旦他们不满意,很有可能还没等到新客户出现,你就已经被Pass掉了。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要把现有的客户维护好,而不是其他。
与此同时,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时间跨度大,即使你再聪明,想得再周全、细致,对未来把握的准确程度也不会太高。长远的东西想得太细致了,只能造成脑力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对解决未来问题的帮助非常有限。长远战略中的一些框架和细节,需要不断根据事态的发展进行调整。长远的东西,大致上有一个方向和框架即可。在这两件事情确定之后,更重要的是将眼前的事情做好。只有将当下事情办好,才能为自己长远战略的实现准备优良条件,规划转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和精确度才会更高。
眼前兼顾长远,将眼前的事情一点一滴做扎实,进而为更好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需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甚至是遭受过一定挫折的人,才能较好地对其中的尺度有所把握。很多似乎一看就明的道理,其实在实践前、实践中和实践后认识和感悟很不一样,大致需要经历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轮回。希望众多的创业朋友,把路一步一步走踏实,通过持续实践,使悟性和能力不断升华,对项目掌控更加娴熟。
铁律27 薄利多销的另一面是抗风险能力差
薄利多销,基本上就意味着低利润空间,这也成为许多经营者所奉承的一个理念。或许在特定阶段,这一方针对项目的生存发展有着莫大帮助。但其抗风险能力差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外环境一有些风吹草动,利润底线就非常容易被刺穿。
在英语和日语当中,“企业”一词的基本含义就是高风险事业。税收、原辅料价格、人员工资、房租、水电、运费、回款、售价、质检、研发等,只要有任何一项出现变动,你的利润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如果你的利润空间原本较高,受点打击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少赚一些钱。倘若利润空间本来就很低,任何一个变量上的成本升高,都会将你逼向利润底线,甚至是刺穿。
在国人的商业逻辑中,靠低价取胜几乎成了一大法宝。人们不太愿意在研发、创新和服务等方面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而是认为价格低的东西销路广,比较容易赚钱。而我国沿海地区数以万计的加工企业,也是看到了外单批量大、相对稳定的好处,试图通过更大的海外订货量来赚钱。于是拼命压低各种成本,人员、采购等方面自然是大头。很多企业员工月薪不到1000元,别的暂且不说,即使人均工资上涨20%,达到1200元,看上去并不算高,但可能已经击穿了成本线,企业就会出现亏损。
这种低成本、低价格策略,对创业者来说,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和背景下,的确非常有效。我接触过一家玩具厂的老板,他是一个转业军人,在部队里面级别较高,到地方后组织上也给安排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但他的性格根本就不属于那种安分守己类型的,最终还是选择下海经商。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干过五金、建材、家具、服务等行业,转战多个省份,面对的都是国内大众化市场。但做来做去,感觉还是没劲,虽然都在赢利,但规模都难以上去,只是赚点小钱而已,距离自己做大做强、风光无限的理想还非常遥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做玩具出口业务的经理。两人相见恨晚,聊得非常投机,从对方那里了解到外贸代工模式的好处,一旦找到个合适的委托方,利用老外强大的海外分销渠道,自己是很容易在量上做大的。于是,他俩又找了一个对技术非常在行的朋友一起创业。这位老板出资,做业务的联络海外关系,而那个懂技术的负责生产。项目于2002年开始正式运作,市场主要面向欧盟,一年后营业额达到6000多万,纯利润率为4%。应该说他们开局非常顺利,没走什么弯路,赢利就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他们当时想,如果再找这么几个客户,人民币虽然不能说大大的有,但日子肯定要比现在滋润得多。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模式不但利润低,而且依附性太强,没有多少战略回旋的余地。第二年,对方给了7000多万的订单,但在价格上给他们压低了一些,纯利润率也被压缩到了3%。由于没有开发到新的客户,完全依赖外方生存,虽然心中一百个不乐意,但最后只得忍气吞声。2005年起,欧盟相继出台了WEEE、ROHS和REACH等指令,环保要求涉及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后期处理等各个环节,而机电、家电、服装、玩具和电器等行业都属于重灾区。受这些环保指令的影响,外方对他们的玩具产品提出了相应的环保要求,当然在结算价格上也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这么来回一折腾,订单额是升到了8000多万,但纯利润率却降到了2%。2006年和2007年两年,他们的订单额和利润率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他们从2002年开始正式运作玩具代工模式以来,一直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每年两次的广交会从来都不误,出口业【文】务在行的【人】那位合伙【书】人也在不断【屋】接触更多的海外客户,却像中了邪一般,最终一个也没有做成。
时间很快到了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后来证明这更大程度上是一场虚惊,但消费者和贸易商的预期和信心受到了很大冲击。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年中,这位老板的订单额下降了一半,纯利润率也被对方进一步强压到1。5%。没办法,现在有多少家企业都倒闭了,自己多少还能赚点,老板想到这里,也就再一次忍了。
好不容易熬到2009年下半年,订单状况稍微好了一些,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地方出现新一轮的“用工荒”,自己的员工天天逼着加薪,说现在房租在涨,猪肉在涨,蔬菜价格也在涨,老板你就行行好吧,我们也没有办法,你怎么都比我们有办法,老婆孩子还在指望我这点钱呢。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涨钱,我们就要走人,反正现在外面工作没有以前难找。事已至此,没有办法,那就涨吧,于是老板给每个人都加了300元的工资。也许大家会感觉每月涨300元并不算多,但别忘了,这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的效率还算可以,100多号工人,人均每月涨300元,一年下来就会增加36万元的成本。
这么多年下来,这位老板和他的合伙人很无奈,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设备和场地等都真金白银地投进去了,现在只能苦苦支撑。虽然累一些,但放弃将面临着更大的成本。目标只能寄希望于在代工客户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组建自有的营销团队和网络,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谈到这里,就又涉及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利润空间的高低往往是和特定的商业模式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选择的是超低利润空间的商业模式,尽管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发展得很快,而且容易成功,但企业会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随时都有可能猝死,自己的事业突然中断。
铁律28 再忙也别省下维护和拓展人脉资源的时间
创业者往往感觉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无论如何都不能使自己成为社会交际中的孤岛,应当每年都抽出一部分时间给原来的朋友打打电话,去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参加一些俱乐部活动,维护和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很多创业者一是由于生意忙,二是感觉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因此与同学、亲友、同事和原来的客户联系也越来越少,甚至好几年都未通音信,关系也越来越生疏。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小老板抱怨自己的人脉资源不够宽广,而他们一方面在努力寻找新的关系,另一方面老的资源却未能很好地维护,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中。而有些人虽然偶尔也会同亲朋好友联系,但也仅限于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简单问候一下。其实,关系维护主要应当通过见面来实现,各种通信工具虽然便捷,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当面沟通。
语音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E…mail、QQ、MSN等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使人们日常沟通与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但也出现了对这些工具过度依赖的问题,聚会和当面沟通比以前变得更少。创业者本来容易因异常忙碌而犯疲,潜意识里不愿再去为常规交际而耗时费力,现在又找到了有事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QQ留言的借口,就更不愿意为此而奔波了。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自己与很多好友来往越来越少,直至某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已经非常陌生,自己基本处于孤岛状态。
尽管采用各种通信工具提高了效率,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沟通直奔主题,内容趋于简单化和要点化,不利于把握其他方面更多的信息,而当面交流,人们往往会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