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干子弟-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杨元朝为解决了一个哥们儿的难题而高兴,心情格外舒畅,不禁仰起头望着皎洁的月色,憧憬般地说:“在月下聊天儿,真是一份难得的享受,不知啥时候,咱哥们儿也能见天享受这份快意和轻松。最好还是在绿草青青的草坪地上,或烧烤美食,或喝酒品茗,整个煮酒论英雄,那该是多美的事儿啊!”

一帮人正心情愉快地闹欢着,英子突然出现在平台门口,大声招呼杨元朝:“当家的,下面有人找你——”

“没空儿。没见着我们哥儿几个正聊得欢吗?”杨元朝不耐烦地说。

“是一个叫小超的人,瞧架势,好像跟你是一起长征的老战友,挺横儿的!”英子的口气明显带有不屑。

“他来干什么?”杨元朝感到挺意外,不觉看了李小岚一眼。

李小岚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小超的来意。

“奇怪。”杨元朝仍没动窝,嘴里纳闷地嘟哝,搜寻着这个老纨绔子弟的来意。

李小岚说:“他是不是为了感谢你上次伸手搭救他的事儿?记得不,前些日子,在‘大富豪夜总会’,如果不是你亲自出马,恐怕,他早被一帮黑社会给收拾了!”

杨元朝记起来了,可口气仍流露出不屑和看不起:“我用得着他来感谢吗?要不是你出马,陈童和小弟也在那儿,非把我拽过去,我才不会搭理这种窝囊废呢,整个干部子弟的败类,废物点心一个。”

“那怎么办?不然,我把他打发走?”英子征求丈夫的意见。

“还是见见,人家已经走到家门口了,不见反倒让人觉着小气。”李小岚赶紧说。

“那就见见,听听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一帮人下楼。

小超倚老卖老,不拿自己当外人,玩笑道:“哥们儿,行啊,老头子一调走,把这么大的房子留给你一个人享用,够意思。要是在家里开酒会,多招点儿人来及时行乐,就更牛了。”

杨元朝应酬地笑笑:“我哪有那闲功夫呀。找我有事儿?”

“有事儿,想找你聊聊。一来是登门感谢你上回帮老哥的忙,够意思。再者想跟你合计合计有关事宜,挺重要的。”

杨元朝应付地点点头,静待下文。

小超显见有备而来,套近乎地说:“元朝,咱们的父母是老战友和老乡,你爸和我爸早在红军时代就在一起闹革命,你妈和我妈是‘通、南、巴’老区大山里一起跑出来当兵的老乡,因此,咱们下一代应该不是外人,属于世交子弟,两代人的情份。”

杨元朝没言声,等着人家把真正的来意说明白。不过,在心里,却已提高了警惕。

小超继续意气飞扬地白话儿:“我琢磨着,根据咱们老一辈儿的情况看,他们是恐怕不行了,老的老朽,死的撒手归天,或是离休在家颐养天年,和先前他们年富力强、手握重权、威风八面时不可同日而语。我这也算是未雨绸缪,看到了这种自然规律的结局和下场,一旦老一代们不行了,就该轮着咱下一代人穷折腾了,万不能落个吃糠咽菜、饥寒交迫的下场,和平民子弟似的,那可是每一个干部子弟都不情愿接受的。所以我想,咱们应该联合起来,组织一个圈子,越大越好,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还不能被那帮下三滥的黑社会和小流氓欺负。总之,干部子弟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劲儿朝一处使,形成合力。鉴于你老弟来此地以后干得不赖,现在有职有权,呼风唤雨,特别是管着几百号警察,实力绝对了得。我想,就由咱俩牵头,你负责保驾护航,我自然凭我老子当年的威势召集人马。不是吹牛,在这一方土地,不知有多少干部都是我老子的部下。怎么样,你干不干?”

杨元朝明白了小超的来意,不禁笑了笑:“你的想法不错,看到了老一辈们不行了,小字辈儿应该努力奋斗,这都是好的。可说到组织圈子,恐怕有点儿难,因为即便都是干部子弟,其中也免不了鱼龙混杂,有败家子和文人小说下载害群之马,会闹得一锅腥,连累无辜。”

小超听出了影射之词,不禁有些尴尬:“可毕竟,大家伙都是干部子弟呀,俗话说,亲不亲、阶级分嘛,咱可都是打江山的功勋后代,应该相互帮衬才是。”

杨元朝不同意这种说法:“你那是血统论,早过时了,太落伍了。”

“哎,小岚,”见杨元朝油盐不进,小超又转向李小岚试图说服,“血统论怎么啦?难道咱们的上一代不都是冒着枪林弹雨,打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功臣?怎么不应该相互照应呀?”

鉴于是一个院子住的邻居,老子又是接别人班的,李小岚一时不好给小超难堪,只好以模棱两可的微笑作答。

“元朝,血统论究竟怎么啦?有啥不好呢?你可别不承认现实,干部子弟就是干部子弟,应该抱团儿!”小超急赤白咧地嚷起来。

他的几个小兄弟也跟着一块起哄,均胡说八道地嚷嚷起来,意思无非是你杨元朝眼下虽然混好了,但毕竟是干部子弟,因此不能忘了自己的出身和血统。

“你们闭嘴!瞎嚷嚷什么呀!”杨元朝不由火了。

慑于杨元朝的威严,更在于害怕他身为刑警头的身份,小超的那几个小兄弟都不敢吱声了。

“呦,元朝,别发火呀,大家伙都是好意,没别的意思。你要是不同意就算了,没人勉强你。”小超颇为不满地说。

杨元朝也意识到自己不冷静,不该发火,因为,一是在自己家里,人家毕竟是登门拜访,理应尽量客气点儿;二者,人家是来游说的,而不是强买强卖,犯不着发脾气,你不同意就算了,权当人家白来一趟,白说一回。于是,便缓和了神色,讲起大道理:“你们的想法我无权拦着,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谁也不能强求。不过,我还是告诫诸位,眼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旧社会,穷人非得组织起来,或是上山打游击,或是组织暴动起义。现在是和平时期,要的是稳定。再有,我也希望你们都明白,即使咱们的父母都是跟着共产党打江山的功臣,可也仅此而已。别忘喽,他们老一代先前也都是平民百姓,贫苦人出身,并不是啥世袭了多少代的贵族。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干部子弟,应该跟上时代,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一份功名,而不是仗着老子的功劳和余威享受,那可不现实,是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和抛弃的!”

见他这样说,小超情知白来了,立马起身:“那就算我白说。以后,咱们各行其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说完,气哼哼地带着小兄弟们走了。

吴小弟首先幸灾乐祸地笑起来,拍着手说:“元朝,真解气,让你这一拦就给拦住了,整个拒之门外,不给面子。以往,小超那份牛,仿佛天老大他老二似的,四处招摇过市、张扬跋扈,其实狗屁不如。别理他们。”

“说得对。”陈童随声附和,“这些人,只能坏事,好事一点儿也轮不着他们。”

李小岚只是笑,没言语。

3

一晃,1984年秋季姗姗来临了。

这一天,英子轮班在家休息。现如今,中将大小姐变得多了,不再像先前当千金小姐那样只管自行其事地乐得舒坦和轻闲了,万事不用操心,而是正经履行起一个合格家庭主妇的职责,只要得空,就忙活学点儿传统手艺的绝活,比如煲汤,就很下了一番工夫,终于练得得心应手。

已经快中午了,她正在厨房灶前挥汗如雨地忙活着烧煮清心利肺的贝母鸡,听到会客室里的电话铃响了,连忙匆匆走过去,抄起电话:“喂,找谁?”

听筒里,一个男人操着夹生的普通话道:“我找刑侦处的杨处长,请问,您是杨处长的什么人?是保姆吗?”

英子觉着,对方的口音怪怪的,够嗲声嗲气,类似于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流行的所谓国语,而且还是一副瞧不起人的口吻,哪受得了这份侮辱呀,不免生硬地回答:“你才是保姆呢!怎么说话呢?”

“呦,小姐,对不起啦。那你是杨处长的什么人呀?”

“你管得着吗!你是什么人?找他干吗?”英子生气,有人居然敢把自己说成小保姆,简直太没眼力见儿了。

“我是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商人,曾有缘认识杨处长,找他有事情,请你务必帮忙叫一下。”依然还是那种够拽的嗲声嗲气的动静。

“他不在,有事去单位找他。”英子才不管你是宝岛,还是哪儿的人呢,恼怒地撂下电话。

可一撂下电话,又有点儿后悔,怎么没问清来电人叫什么?想干什么?整个懵头懵脑,意气用事,不禁怪自己脾气大,没耐心,害怕误了丈夫的事,那可就不合适了。于是,她赶紧给班上的丈夫打电话,说有一台湾商人找他。

杨元朝挺吃惊:“台湾商人?哪跟哪啊?英子,你学的地理知识没全忘吧?大陆和台湾之间隔着300多海里海峡呢,离得那么老远,我怎么可能有熟人呀?那儿我可没认识人,不认识。”

“可他说认识你,还说的钉是钉铆是铆的。”

“绝对不可能。”杨元朝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啥时候跟来自祖国宝岛的人有过交往,就是一般应酬吃饭,也从没有过,“别搭理他,赶紧推了。实在推不了,就让他到单位来,明确告诉他,咱从不在家里办公。”

杨元朝担心,别是打着台湾同胞的旗号,来找自己私下里说案子的,平时来找他走门路说情的人很多,一些上级领导也经常给他打电话或是写条子,目的均是受人之托,替形形色色的亲朋好友消灾解难。

果不料,没一会儿功夫,传达室的值班人员便打来电话:“杨处,门口有个台湾人找你,接不接待?”

“问他有什么事?要是说情走门路的,就赶紧打发了,哪有闲功夫陪他们扯淡呀。”

电话里,传来值班人员询问的声音。

一会儿,值班人员又报告:“他说,不是为谁来说情的,是要感谢你,而且必须当面。”

“谢我?笑话!咱就是干这个的,哪天不得破几个案子,谢得过来吗?再说这是咱的本职工作,拿的就是这份工资,所以,没啥谢不谢的。你跟他说,让他把心放踏实喽,情咱领,就不必当面锣对面鼓地谢了,谁都耽搁不起功夫。”

值班人员又在向来访者做解释工作,但显然没奏效:“不行啊,说出大天来,他也非要进来见你不可,并且还威胁说,如果见不着你,人家就要请政协和统战部门出面正式联系,怎么着也非要跟你见一面不可,你看?”

“麻烦。”杨元朝嘀咕了一句,“那就叫他进来吧。”

让他料不到的是,幸亏人家台湾商人够执拗真诚,否则若是稍微搀杂一星半点儿的杂质,一个天大的机会就会跟他杨元朝悄默声的擦肩而过。

这个台商就是那次杨元朝端着“微冲”,冒着生命危险,在市文化宫练功房所营救下的人质。本来,事过境迁,见天办案,杨元朝早忘了这码事,及待彼此照面,方才依稀认出来。

“哈哈,你就是那个差一点儿没命的人质吧?”杨元朝乐呵呵地说道,“一向还好吧?在我们这一亩三分地儿做生意,够顺利吧?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洪福嘛。”

台商的年纪比杨元朝大几岁,但还不到40,属同龄人,长得倒也仪表堂堂,一副西装革履的绅士打扮。

“上回多谢啦,不然,兄弟我的追悼会都已开过多时啦,让我怎能不感谢你呢。不见你这救命恩人一面,连起码的人情世故都说不过去。”台商客客气气地说着,随之恭敬地递上一张名片。

杨元朝扫了一眼当时还刚刚在大陆流行开来的长方形小纸片,见上面醒目地印着“郭家驹”三个黑体字,至于台湾某某贸易公司及一应联系方式和公司位址等,也均罗列的够详细,但他却没仔细看,随手丢在桌上。

对于这类交往,他向来不以为然,起码地点和场合不对,再者人家是来感激你救命之恩的,彼此的位置也不对等,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啥真情谊儿可言,做不得数,当不得真。

“哎呀,杨处长,没想到,你居然这么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上回可真够险,要不是你杨处长身先士卒,冒死救人,我都不知道会怎样了。”看来,对于上次的历险和救命恩人,台商至今记忆犹新,没忘了。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杨元朝应付着,“这都是我们平常干的事儿,一点儿不奇怪,用不着表扬。希望你在大陆的生意和投资能够圆满,多多赚钱,大大发财,总之一切顺利。”

这话,让任何人听起来都不免有一种干巴巴的应付事儿的感觉,可人家台商却并没因此觉着有多尴尬,依然热情洋溢地表示感谢。

“你的意思我明白,大约是想交朋友,至少,要请我出去搓一顿,表示表示你的一片感激之情,是不是?我看还是算了,我已经说了,这是我们警察的本职工作,正当该做的事,没啥值得感谢的。”

“哎呀,”台商不依不饶,“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丢了点儿东西,破了财,消了灾,这可是救命之恩呐!你让我们台湾同胞怎么想?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吧?上次发生那件事情以后,我因为在上海有生意,就赶着过去忙活,直到最近才返回。既然回来了,总得让我表示表示吧?不然,我这一辈子都会觉着欠你的债,活得不舒服。”

“真的不行,我们有纪律,不允许接受当事人请,这是原则问题,绝不能含糊。”杨元朝坚持。

商人到底是商人,心思花哨,鬼点子多,见杨元朝油盐不进,马上另辟蹊径,转换话题:“哎,杨处长,我觉得,你跟一般人不大一样,说话办事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想必,你的家世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吧?”

杨元朝一怔:“根据呢?我脸上又没写着?”

台商得意地嘿嘿笑道:“这就难怪了,除了你说话办事跟别人不一样,我还有另外一个佐证。”

“什么?”

“你家的电话是军线,对吧?”

杨元朝又是一怔,不知这主是打哪知道这些的?看来,还真不能小看商人,搞情报正经有一套。

“那你说说,这一般跟不一般有什么不同?”

“还是我猜对了。”郭家驹满意地笑了,“你杨处长是军人的后代,就是你们大陆人所俗称的‘干部子弟’,对不对?”

“干部子弟怎么啦?我们伟大领袖说过,大家伙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和社会公仆,不分贵贱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台商见他如此冠冕堂皇,便一反常态,不屑地挥挥手:“杨处长,你就不用给我上政治课啦,我知道你们大陆人,经过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练得人人都能说会道,理论水平高。其实,我来大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先在广东、福建,后来在北京、上海,现在到了贵地,大陆的事,我都懂。你们干部子弟条件优越,属于社会各个阶层中的贵族,就像欧洲那些因战功被国王授予贵族称号的家庭子弟一样,哪能跟一般普通平民百姓的孩子相提并论呢?开国际玩笑!”

杨元朝没承想,眼前的台商居然懂得不少,不免重视和感兴趣起来,也便多少放下执法者的架子,显得平和多了,不禁刻意地瞟了一眼名片上的“郭家驹”三个字,然后道:“那你说说看,都还懂得我们大陆多少?我倒想领教。”

台商乐了,诚心诚意地说:“虽然,大陆和台湾岛远隔千山万水,可中间不过就是有那么一个台湾海峡挡着,其实二者都属于一个版图,同一个祖先,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这话我爱听。”杨元朝绝对赞成这种说法,“看来,你还是个民族主义者,起码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那是当然啦。”台商自觉不自觉地牛起来,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实话跟你说,我还是‘国军子弟’呢!当年,我老子也正经指挥过几万人马,跟你们真刀真枪地较量过,虽然最后失败了,躲到弹丸之地的小岛上,可毕竟那都是由于政治信仰不同罢了。如今事过境迁,老一辈儿的恩怨情仇已经成为历史和过眼烟云,咱做小字辈儿的不应该再延续仇恨而应该携手,共同繁荣昌盛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这一番直抒胸臆的见解,还真把杨元朝的兴致给勾起来了:“行,既然你‘国军子弟’如此坦诚相见,我作为‘共军’的后代,总不能欺负你。我答应你,接受你的感谢,今儿下班以后,咱们聚聚。不过,得由我掏银子,谁让我是胜利者的后代呢。”

台商听他这样讲,不禁高兴地乐了,已经看出面前的这个“共军”后代当真是个人物,尤讲义气。

当晚,杨元朝为慎重起见,在城郊结合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馆子做东请台商。不仅如此,就只带了杨守信一个人赴宴,而且还没让他进门上桌,而是等候在外面的车里。

“共军”子弟和“国军”后代两人单独共进晚餐,彼此聊了很久,无论是谈兴还是气氛均和谐友好,直到午夜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相互握别,并相约以后一定要经常见面,聊聊天儿。

这就算是一份机缘,挺难得。不承想,当年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的对手的后人,竟然在多少年后,因一次涉及性命攸关的际遇,居然走到了一起,不能不说是缘分使然。

4

冬季又已快走到尽头。

正如盆地气候与别处不同,本来四季就不甚分明,即使是在数九隆冬时节,气温也不会低于零度。

这一年春节,杨元朝和英子仍不能回北京与家人团聚,主要是当丈夫的太忙,白天黑夜连轴转,连家都很少回。即使回,也只能跟老婆久别重逢地短暂小聚。之后,便得赶紧回单位忙案子。

这天,杨元朝坐在办公室里审批案卷,可总觉着一向表现中规中矩、恪尽职守的杨守信有些异常,老是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瞎溜达,一会儿又停在窗前驻足向外面凝视沉思,显得心不在焉,似有心事。

“你别老在我跟前晃悠行不行?晃得人眼晕。”杨元朝终于忍不住了,抬起头,不满意地说。

杨守信心神不宁地“哦”了一声,连忙坐回沙发里。

“咦?”杨元朝突然发现手下神色不对,一脸晦气,透着隐隐地哀伤,而且眼圈还微微发红,却不像是睡眠少熬的,不禁感到很诧异,“杨子出啥事儿啦?你好像哭过?”

杨守信低下头,没言语。

“果然情绪不对!”杨元朝连忙扔下笔,从办公桌后面绕出来,走到杨守信面前,“把头抬起来。”

杨守信慢慢抬起头,眼里已经噙满泪水。

“家里出事儿啦?”

杨守信流下了伤感的泪水,从衣兜里慢慢掏出一条黑纱,惊得杨元朝愣了。

“你奶奶过世啦?”杨元朝大惊。

杨守信点点头,一时泪流更急。

“赶紧走——”杨元朝果断地拉起杨守信,匆匆往外走。

杨守信奶奶的灵棚已经搭好了,棚内中央处供奉着老人家的遗照,遗照下的供桌上,摆放了一些水果和糕点,算是供果;棚的两边,雁翅陈列着大大小小的花圈,花圈上方,悬挂着不少花里胡哨的蜀绣锦缎,算是权充祭幛;由于大杂院儿里地界儿有限,只好把灵棚搭在院门外一侧,几乎堵住了狭窄的街道。

最让杨元朝受不了的是,本来是一件够悲哀伤心的事,气氛应该沉重肃穆,却不料整个情景竟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开着录音机,不停歇地播放着一曲又一曲的流行歌曲,而且音量之大,响彻整个街道;不仅如此,更令他大跌眼镜的是,前来帮忙打理丧事的一干亲朋好友们居然都像是过节似的,摆起几张四方桌子,东一拨西一伍地搓麻玩!

“这是咋回事儿?丧事咋办成了喜事?”杨元朝不解地问。

杨守信这会儿已经缓过劲儿来,抽动了一下湿漉漉的鼻子,沙哑着嗓子解释:“你不知道,我们这儿有个老规矩,要是家里的老人过世,年纪超过70岁以上,就算喜丧,亲朋好友们帮着守灵的同时,可以大张旗鼓地玩,算是送寿终正寝的老辈子上天堂。”

杨元朝听了,有点儿哭笑不得,连连摇头:“不可理解。”

说着话,进入到窄小的灵棚里。

杨元朝首先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仰脸冲着悬挂于正前方老照片里的老奶奶作揖叩拜,然后准备下跪磕头。

这份举动,完全出乎杨守信意外,不禁受宠若惊地连忙去拉杨元朝。

杨元朝甩开他:“怎么着,你还拦我送老人家呀?兄弟,弄明白了,你我都一样,咱都是小字辈儿,理应让老人家走得放心。”说完,硬是正经磕满三个响头,才算完事。

杨守信感动坏了,也赶紧跪下,陪着磕头。

杨元朝站起来,走出低矮的灵棚,耳边交响着流行歌曲和麻将声,一边用手拍打着膝盖头上的尘土,一边说:“咋没见你妹妹小兰呢?”

杨守信连忙道:“她一向和奶奶感情深,这会儿,恐怕正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呢。”

“那得赶紧去看看。”杨元朝拔脚便往大杂院儿里走,边走边埋怨,“你这个当大哥的也是,眼下你们已经相依为命了,还真舍得把她一个人单独留在屋里,也不怕出事?”

杨守信知道领导教训得对,不吭声,跟着。

“再说,你也真够戗,怎么这几天就没听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