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京连续五十四次催逼,一次比一次严厉。
他已经不能不做最终抉择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若仅是自己的父母,他可以为效忠国家而牺牲他们,但父母是六千万福建人民,他就只能尽孝而不能尽忠了。
他擅自发布解冻令,已经成了国家罪人,因此,他辞去代理省长职务,赴北京请罪,无论国法怎样制裁他都毫无怨言。
为国死,为民死,死得其所。
银行系统已做好准备,通宵达旦兑付。
刚刚报上来的数字,截止到今晨六时,93%的储户已提出存款,其余的两小时之内也就可以兑付完毕。
上万亿人民币和十数亿外币流入了民间。
这个决定事先争论很激烈。
许多人认为自治后需大量资金建立货币储备,维持地方财政,调整和发展经济,如果发生战争,钱就用得更多。
地方现有的资金远远不够。
利用北京的冻结令正好把庞大的民间资金抓到手中,还无需自治政府担干系,主动放弃这笔钱太失算。
但黄士可坚持人心比钱更重要,不给人民好处,自治就成了政客的独角戏。
一个福建钱再多也没有中央钱多,最终只能失败。
而有了人民支持,现在散出去的钱将来会回来,甚至可能更多。
他说服了多数人。
他坚信这是一个正确战略,也知道这是一个使自己成为明星的时机。
需要利用人民的力量时,必须制造出一颗明星。
政治纲领对人民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明星却能使万众仰望和跟随。
由于七省市联盟原来的基础只是地方性舞台,难以产生有足够资历﹑高度名望和广泛社会基础的领袖人物,因此就得制造一个。
在当今这个工业社会,一切都可以制造出来,明星也不例外──从洗衣粉﹑泡泡糖﹑流行歌手,直到政治领袖。
历史的必然和偶然结合在一起,已经把他推在中心位置,新阵营的明星非他莫属,赞成自治的各方力量全看好了他,七省市联盟也自然而然以他为盟主。
工商界高薪雇来制造明星的一群广告专家和公关专家这些天紧随他左右,研究他,设计他,指导他,从风度,仪表﹑说话的音调到电视讲话的稿子。
他们是运用传播媒介操纵公众的魔术师。
从昨天他在电视里一露面,“推销”攻势就开始了。
现在,电视里正在第十五遍回放他的讲话。
街上的广告牌写着他的语录。
天上的气球挂着他的画像。
电的﹑光的﹑声的﹑印刷的,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围绕的核心都是他。
从昨天到今天,他的名字在公众面前被提到的次数比以前一生的总和还多。
他升起的速度使他想起倒着栽向天空的流星。
“黄省长,到时间了。”公共形像策划助理进来。
一群专家随后进来,最后一遍检查他的衣服﹑头发﹑钢笔插的位置﹑旅行皮包提在手里的姿态……是明星还是流星 生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专家为他的形像团团转,他却没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
宣布脱离北京实施自治的日子提前了,准备工作远远没有做好,但做好那乱麻一样千头万绪的准备永无止境,很大意义上只是迟迟不举事的借口。
如果北京始终没有反应的话,他倒宁愿这样一天一天拖下去。
新省长被群众痛殴成植物人后,北京异乎寻常地容忍了福建省人大推举他担任代省长。
他曾以为北京对七省市联盟尚未察觉,两天前得到的情报却发现北京对一切了如指掌,只是因为广州军区倒戈和南京军区中立才没采取断然行动。
北京故意用不断催交冻结存款做迷惑,好象对其他事都不关心,实际暗中调动成都﹑兰州和济南军区的部队,正在进行军事部署。
情报透露北京的方案是避免军队之间发生军事对抗,临时组建起七个高度机动的突袭队,正准备同时突袭七省市首府,猝不及防地将各省市领导人绑架到北京。
七省市群龙无首,就无法将自治变成实际行动,南京军区的中立就失去意义,广州军区也就会识时务地重新效忠北京。
到那时再接管政权,进行清洗整肃,军队换防,委任新领导人,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制服南方。
这两天七省市领导人像鬼魂一样到处躲藏,一夜换几个睡觉的地方。
福州是北京突袭的重点,黄士可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仅仅靠躲藏过日子是出路吗 摆脱困境的办法只有立刻揭竿而起,宣告七省市脱离北京,自治才能形成事实,才能把所有力量动员起来,使军队分裂公开化,或许那样还能保全自己,否则,无论如何也逃不脱死路一条。
May 5; 1998
起事定在今天。
解冻存款和昨天的电视告别都是序幕。
专家们从小门退出去了,办公室又剩下他自己。
他窗口的灯光通宵未熄,吸引了许多百姓自发地聚集在政府大楼之下。
他们的好省长彻夜不眠,太阳升起便将悄然离去。
机票在臂上的风衣口袋里,是用他自己的工资买的。
他将向北京交出自己,做为全省百姓拿回存款的代价。
“黄省长要走了! ”正像那位导演交代的,他一走出办公室,就有一个声音悲戚地高喊。
省政府大楼顿时沸腾起来。
没到上班时间,可几乎所有人都来了,都是为了等他。
人们拥挤在走廊里,默默地,自动为他闪开一条道。
女人们含着眼泪,男人们的目光敬仰而悲伤。
这些被机关的毒汁泡透了的男女平日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终日口里流言蜚语,心里幸灾乐祸,能流露如此真挚的感情,不能不使他有点感动。
他的眼睛湿润了,挨个与人们握手。
他看见了百灵,站在众人身后,崇拜地看他。
她知道这是演戏。
昨天他给她看了瑞士银行的存款证明和洛杉叽一处房产的文件,上面都是他的名字。
她淡淡地把那两份价值五百万美元的纸片放在一边,只说一句即使他上断头台她也跟着他。
此刻他和她的眼光就像诀别一样悲壮和深情。
进入角色了,他想起那位导演的术语。
等在一层门厅里的几十名外国记者包围了他。
自从“排北”暴乱和打伤省长的事件发生后,福州成了外国通讯社关注的重点。
昨天解冻存款又成了特大新闻。
黄士可不懂外语,连那些洋腔洋调的汉语也装成听不明白,不回答任何问题。
但他心里赞叹外国记者的敏感,多数问题都一针见血,连他们的政府也缺乏这么准确的认识。
这一段七省市联盟与西方各国政府进行了秘密联系,结果大失所望。
西方虽然对北京的路线变化深为担忧,却无意把宝押给企图自治的一方。
任何政府都是既现实又势利的,口头同情人权﹑自由﹑民主,实际却总是和强大的一方握手言欢,没有一家打算支持一个看不出成功希望的自治联盟而跟北京闹翻,连跟广东唇齿相依的香港也拒绝有所表示。
虽然广东可以断香港的水电,比起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弥漫的散伙气氛,港府还是更怕卷入与北京的对抗将使香港更加动荡与不可收拾。
台湾自民进党上台后实行与大陆井水不犯河水的政策,别说参与什么,连理睬的表示都没有。
七省市联盟起事只有靠自己,成功了自然就有“朋友”。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西方的公众舆论,用舆论压迫各国政府。
黄士可按照专家嘱咐保持着事先反复演习的表情姿态。
对西方公众,一个好的电视或照片上的形像是争得同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黄士可给了外国记者充分的时间拍摄自己,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节奏摆脱他们的包围,走出政府大楼。
他不禁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憾。
他知道会来百姓,会来许多。
策划部门的人做了不少组织工作。
这一夜不断报告外面的百姓人数在增加,但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无论哪个方向,全挤满黑压压的人群。
除了他现在站的台阶,没有一块空地,连周围的建筑物,每个阳台﹑每个窗口﹑甚至许多房顶,全都挤满了人。
人群沉寂无声,没双眼睛都在仰望他。
这么多人不可能全是组织的。
他们有的已经在外面站了一夜。
无数只手拿着他的照片。
挽留他的标语被人们举成一片海洋。
随着提出存款的人数增加,拥戴他的口号在福州城里越来越响。
此刻他的出现使人们安静下来。
从千万双汇集到他身上的眼中,他看到了人民真心的感激,当了这么多年官还第一次看到。
“黄省长,你不能走啊! ”一个看上去像有一百岁了的农村老人在两个孙子搀扶下走上台阶。
黄士可猜不出策划部门从哪找出这样一个形像。
瘦脱了相的脸上皱纹又深又密,稀疏的胡须垂到胸前,没有一颗牙的嘴像个黑洞,说起话来倒还声音洪亮。
他用一双骨头般的老手颤巍巍地捧着一迭钞票。
“黄省长,我一家九口靠着种地养猪,省吃俭用,十一年才攒出这点钱。
北京一下令冻结,我那老太婆连急带气吐血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黄省长,现在你把钱还给我们全家,自己去北京受刑,我说什么不能让! 我把钱退回银行,你可不能去北京呀! ”
说完,他哆哆嗦嗦地把钱举过头顶递给黄士可。
May 6; 1998
黄士可伸出双手挡住他。
老头的台词稍嫌生硬,但表演到这种程度已属难能可贵。
“老阿公,我一个人不算什么,只要父老乡亲们不受苦受难,我黄士可千刀万剐也心甘情愿! ”他抬头看着无际的沉默人群。
“乡亲们,好自为之吧。”
他的声音不大,没有扩音设备,再喊也不会有多少人听见。
不过事先把位置设计在这块楼前平台上,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能让所有人看清。
不用听,人们的眼睛理解每一个动作。
他转身欲离。
“黄省长,你不能走! ”老头一把拉住他。
“朝里出了秦桧,他们要害你啊! ”
黄士可好似有千言万语不知怎么说,只是感慨万千地搀住老头踉跄的身体。
“老阿公,让我走吧。”
“黄省长! ”老头令人心碎地喊了一声,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
身后两个孙子跟着跪下。
像一片波浪,沉默的人群一个接一个跪下,台阶周围,至少跪倒几百人。
黄士可原本觉得下跪太古老了,和今天的时代过份不和谐。
专家们追求摄像机前的戏剧效果,非要在他周围安插几十个人跟着跪下,谁也没想到一下带动这么一大片。
黄士可被深深地震憾和感动。
自发跪下的比导演的多得多。
这是当年人民挽留林则徐的场面啊! 外国记者们从来没见过这种东方式的场面,像一个古老神话突然呈现在眼前,一个个激动得难以自制,摄像机﹑摄影机﹑照相机转成一片。
一个记者因为中间没了胶卷气得把照相机砸在地上。
黄士可事前曾担心不能按导演要求流出眼泪,此刻却根本不需要事先学的那些技巧,眼泪便夺眶而出,想止都止不住。
按设计他本应在镜头前面去搀扶那老头,可他怕控制不住自己,哭得太厉害影响效果,只能哽咽地说出: “宁可国家负我,我不能负国家! ”转身跨上在一旁等待的汽车。
“去机场! ”他吩咐司机。
妻子已在车里。
虽然事先向她交过底,她也是哭得满面泪流。
汽车发动了,只开了几米就不得不停下。
跪在地上的群众不让路也不起来。
有一个妇女干脆横着身体躺在车轮下。
还有一些人用双膝跪行围住汽车,抓住汽车所有凸出的部位。
黄士可根本辩不出哪些人是在表演。
群众场合中传染性很强,往往只需几个人领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场面。
司机打开车门跳了出去,也跪到人群中。
“黄省长,我也是福建人,不能开车送你去死! ”
人们欢呼起来,举起司机拋向天空。
原来跪着抓住汽车左侧后视镜的那个汉子非常熟练地打开汽车的折迭顶蓬,把黄士可和妻子从车里暴露出来。
狂热的人群拥上前,在那汉子的喊号指挥下,竟把汽车也高高举起。
这就是策划部门为什么坚持用活动蓬汽车的原因。
讨论时有人提出从没有省长坐这种车,会不会显得刻意安排。
策划部门认为对此可以解释: 省长已经辞职了,有意坐这种符合平民身分的车。
重要的是车顶必须能被打开,人民将举着这辆车进行盛大游行。
车中站立的是从此被福建人民拥戴的领袖。
领袖不该从呆板小气的汽车窗口向人民招手,尤其是汽车已经被人民举在头顶的时候! 黄士可像是迫不得已站到了这个位置,向欢呼的人民举起双臂。
经过精心塑造的形像肯定起了作用。
他从未觉得自己像现在这样富有魅力。
百灵把他对胖的顾虑也打消了,胖能显出魁梧﹑沉稳﹑有份量﹑让人信赖。
她根本不让他减肥。
身边的妻子尽量坐得低,不引人注目,可她的白发和慈祥面孔谁都能看到,更博得人民的好感。
看上去他们是同生共死那么忠贞的一对。
伟大的政治家都少不了这样一位善良夫人伴随左右。
举在人们头顶的敞蓬汽车成了前导,游行队伍沿着中心大道浩浩荡荡前进。
无法估计参加游行的人数有多少,看上去超过事先估计的二十万。
两侧的窗口阳台打出无数旗帜和标语。
传单像雪花一样从高层建筑上飘落。
到处都开着扩音喇叭,种种呼吁宣言此起彼伏。
鞭炮声也从四面八方响起。
游行很快就变成政治化的,口号越来越富有纲领性。
“福建是福建人的福建! ”
“福建人不做奴隶! ”
“倒退就是灭亡! ”
“同胞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
“自己过,过得更好! ”
“北佬的穷包袱属于他们自己! ”
……May 7; 1998
黄士可双手把着汽车前座,在脚步的韵律中站稳身子。
看着沸腾的人海,几个星期以来的惶惑焦虑一扫而光。
他感到自己强大有力。
他感到从人民肩头传上来的是历史步伐的波动。
马尾湾的海风迎面吹来。
他终于有了巨人的感觉,站在人群之上,带领他们走向一个新世界! 一队警车和摩托车为一辆大型广播车开道,停在游行队伍前面。
高音喇叭传出一个激昂兴奋的声音。
“同胞们,福建人民代表大会刚刚召开会议,经过投票表决,郑重宣布: 从今天起,福建实行自治! 黄士可前代省长当选为福建自治政府总理! ”
欢呼从四面惊天动地地爆发,扑进耳膜,扑进全身每个细胞。
黄士可屹立不动,凝视大海方向蓝蓝的天空。
福建人民代表大会致全国人民电全国人民﹑全国各省区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向何处去 这个问题长久地困扰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
当前,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尖锐地重新提出。
多少年来,中国为什么始终找不到方向,为什么一直反反复复 从蒋介石到毛泽东,从文化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市场经济到计划模式,中国像烙饼一样来回折腾,一左一右,一退一进──这是中国运行的典型轨迹──最终仍然留在困境重重的原地。
问题在哪里 在于中国的大一统! 永远要求全国一个模式,听从一个号令,服从一个中心。
中国幅员如此之大,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传统﹑观念﹑生活方式都不一样,要求他们一模一样地按一种方式行事,怎么能行得通 适应这头适应不了那头,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总是要出问题。
而一旦问题大了,就否定前一种方式,全国一致地改成相反方式。
那头的问题可缓解,这头的问题却会以更尖锐的方式突出。
来回摇摆震荡使得中国进退两难。
每一次路线改变都造成危机和灾难,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以及人心的丧失。
出路在哪里 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初英明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给我们指出了根本方向。
香港和台湾不能同大陆共享一种社会模式,但却可以统一在一个国家内,这种构想为什么不能推而广之,成为一国三制,一国四制,甚至每个省都可以有最适合于自己的制呢 这种多元化将打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每个省区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线﹑模式﹑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实现最好的发展,促进中国的繁荣富强,从而避免无所适从的反复和倒退。
我们不反对有些省区自愿回到计划模式,重新实行集权控制。
但是我们反对把这种控制强加到福建头上。
对于福建,倒退没有出路,倒退只有灭亡。
福建的道路应当由福建人民自己选择。
人民自决是文明社会的标准,也应当成为中国建国的根本原则。
因此,我们倡议: 立即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将现行的中央集权制国体改为联邦制国体。
在地方自决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和平和互助的中国联邦。
福建做为联邦大家庭的一员,将绝对尊重并捍卫联邦主权,遵守联邦宪法,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兴旺﹑自立于世界之林做出最大贡献!
May 8; 1998
Ⅴ北京中南海如此一个小把戏,王锋就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而且如此巧妙,哪边都得到平衡。
天黑得越来越早了,客厅里已经亮起灯。
看见灯光下仍然只有女演员一个人,陆浩然心里微微沉了一下。
他把公文包扔在沙发上。
“周驰还没来?”他不愿意问,但还是第一句就问出来。
“哪都找不到。”女演员恭敬地站起身。
“我在每个地方都留了话,一见他就让他马上来。”
陆浩然疲惫地坐下。
坐下感觉更累。
一天到晚坐着,可又不愿意站起来。
他把眼镜摘下,用拇指和食指掐鼻梁的两侧,深深叹气。
女演员沏了杯龙井茶放在他手边。
“做做功吗?”她柔声问,体贴地看着他。
“先看你带来的录像带吧。”他很希望女演员给他捏捏肩,又没好意思说出口。
按他的吩咐,女演员中午就把录像带送来了。
本想开会前看,会议又提前了。
女演员在他的客厅里等了将近四小时。
女演员把录像带送进录象机。
电视屏幕上闪了一小段磁迹。
一个套着鹅黄色纱罩的脑袋跳出来。
这实在应当算一个很普通的录像带。
七省市电视台早已反复向公众播放,与七省市接壤的大片地区也能收到。
但在北方,实际上处在一种未公开宣布的被禁状态。
不知道是谁禁,也不知道为什么禁,甚至连到底禁不禁都没人确切知道,反正是在所有公开场合中,连点影子也不见,就连刚刚和陆浩然一块开会的政治局常委和军委常委们都没看过,至少谁也不提,就像世上从未出来过这么一条沸沸扬扬的新闻似的。
如果不是女演员和电视系统关系多,私下拿到这盘从南方传过来的录像带,身为总书记的陆浩然也无处去看。
录像是全国通辑的特号要犯李克明和福建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谈话。
李克明坚决否认自己是暗杀前总书记的凶手,并且指控负责前总书记保卫工作的沈迪是凶手同谋,而指挥这次暗杀活动的根子就在北京的最高当局之内。
录像拍得富有煽动力。
李克明把前总书记的被害过程﹑疑点﹑沉迪的表现﹑他被诬陷,他的朋友和校长的死亡等讲得清清楚楚,叙述每个细节,使观众似置身现场。
节目主持人随时提问。
录像中穿插大量资料镜头和照片。
还当场验证李克明的牙印。
虽然看不见李克明的脸,但一个被陷害者的悲愤和痛苦却始终穿透面罩强烈地打动人心,让观众相信他的话是真的。
看来南方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除了掌握一个李克明,对指控拿不出法律上站得住脚的证据。
这使他们在宣告脱离北京自治时无法利用这点,在正式宣言中只好只字不提。
然而宣告自治的当晚便在电视上播放这段号称“个人性质”的采访,却是恰到好处地为脱离北京铺垫了道义基础,既能摆脱没有证据进行指控带来的法律纠葛,又能获得同样的心理效果。
有时引起老百姓共鸣是不需要证据的,仅仅几声嘶哑﹑几声哽咽就足够了。
证据无所谓,关键是他们愿意信什么。
他们几乎永远站在被陷害的小人物一边,不管由谁制造出这么一个角色。
李克明过去的照片既英俊又平易,容易博得一般人好感。
现在蒙在纱罩里,让观众自己想象面目被毁后的形像,既对比强烈,又不会被真相吓着,产生厌恶感。
尤其知道他妻子在北方刚生下一个见不到父亲的儿子,更是让人加倍同情。
节目主持人最后告诉李克明,电视台专门派人去黑河给他的妻儿拍了一段录像。
当场播放。
录像拍的短而仓促。
主持人解释他家被严密监视。
李克明的妻子在画面里只是哭。
孩子的哭声更令人揪心。
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
窗外飘着大雪。
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