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鲁迅-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然,
清朝是已经废去腰斩的了,但我们还能在戏文上看见包爷爷的铡包勉⑩,一刀两段,
何等可怕,则即使是国粹乎,而亦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诚然也以不照为宜。
所以他
们所照的多是全身,旁边一张大茶几,上有帽架,茶碗,水烟袋,花盆,几下一个
痰盂,以表明这人的气管枝中有许多痰,总须陆续吐出。
人呢,或立或坐,或者手
执书卷,或者大襟上挂一个很大的时表,我们倘用放大镜一照,至今还可以知道他
当时拍照的时辰,而且那时还不会用镁光,所以不必疑心是夜里。
然而名士风流,又何代蔑有呢?雅人早不满于这样千篇一律的呆鸟了,于是也
有赤身露体装作晋人⑾的,也有斜领丝绦装作X人的,但不多。
较为通行的是先将自
己照下两张,服饰态度各不同,然后合照为一张,两个自己即或如宾主,或如主仆,
名曰“二我图”。
但设若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
那一个自己跪着的时候,名色便又两样了:“求己图”。
这类“图”晒出之后,总
须题些诗,或者词如“调寄满庭芳”“摸鱼儿”之类,然后在书房里挂起。
至于贵
人富户,则因为属于呆鸟一类,所以决计想不出如此雅致的花样来,即有特别举动,
至多也不过自己坐在中间,膝下排列着他的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和一万个曾孙
(下略)照一张“全家福”。
Th.Lipps⑿在他那《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中,说过这样意思的话。
就是凡是人
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
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
那书可惜我不在手头,只记
得一个大意,好在中国已经有了译本,虽然是节译,这些话应该存在的罢。
用事实
来证明这理论的最显著的例是孙皓⒀,治吴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一降晋,
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
中国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
的话。
但表现得最透澈的却莫如“求己图”,将来中国如要印《绘图伦理学的根本
问题》,这实在是一张极好的插画,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画家也万万想不到,
画不出的。
但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已没有卑劣可怜地跪着的照相了,不是什么会纪念的一
群,即是什么人放大的半个,都很凛凛地。
我愿意我之常常将这些当作半张“求己
图”看,乃是我的杞忧。
三 无题之类
照相馆选定一个或数个阔人的照相,放大了挂在门口,似乎是北京特有,或近
来流行的。
我在S城所见的曾大人之流,都不过六寸或八寸,而且挂着的永远是曾大
人之流,也不像北京的时时掉换,年年不同。
但革命以后,也许撤去了罢,我知道
得不真确。
至于近十年北京的事,可是略有所知了,无非其人阔,则其像放大,其人“下
野”,则其像不见,比电光自然永久得多。
倘若白昼明烛,要在北京城内寻求一张
不像那些阔人似的缩小放大挂起挂倒的照相,则据鄙陋所知,实在只有一位梅兰芳
⒁君。
而该君的麻姑⒂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确乎比那些缩小放
大挂起挂倒的东西标致,即此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实有审美的眼睛,其一面又放大挺
胸凸肚的照相者,盖出于不得已。
我在先只读过《红楼梦》⒃,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
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
我以为她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现在
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
然而只要一看那些继起的模仿者们的拟天女照
相,都像小孩子穿了新衣服,拘束得怪可怜的苦相,也就会立刻悟出梅兰芳君之所
以永久之故了,其眼睛和嘴唇,盖出于不得已,即此也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实有审美
的眼睛。
印度的诗圣泰戈尔⒄先生光临中国之际,像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熏上了几位先
生们以文气和玄气,然而够到陪坐祝寿的程度的却只有一位梅兰芳君:两国的艺术
家的握手。
待到这位老诗人改姓换名,化为“竺震旦”,离开了近于他的理想境的
这震旦之后,震旦诗贤头上的印度帽也不大看见了,报章上也很少记他的消息,而
装饰这近于理想境的震旦者,也仍旧只有那巍然地挂在照相馆玻璃窗里的一张“天
女散花图”或“黛玉葬花图”。
惟有这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在中国是永久的。
我所见的外国名伶美人的照相并不多,男扮女的照相没有见过,别的名人的照
相见过几十张。
托尔斯泰,伊孛生,罗丹⒅都老了,尼采一脸凶相,勖本华尔一脸
苦相,淮尔特⒆,穿上他那审美的衣装的时候,已经有点呆相了,而罗曼罗兰⒇似
乎带点怪气,戈尔基又简直像一个流氓。
虽说都可以看出悲哀和苦斗的痕迹来罢,
但总不如天女的“好”得明明白白。
假使吴昌硕(22)翁的刻印章也算雕刻家,加以
作画的润格如是之贵,则在中国确是一位艺术家了,但他的照相我们看不见。
林琴
南(23)翁负了那么大的文名,而天下也似乎不甚有热心于“识荆”(24)的人,我虽
然曾在一个药房的仿单(25)上见过他的玉照,但那是代表了他的“如夫人”(26)函
谢丸药的功效,所以印上的,并不因为他的文章。
更就用了“引车卖浆者流”(27)
的文字来做文章的诸君而言,南亭亭长我佛山人(28)往矣,且从略;近来则虽是奋
战忿斗,做了这许多作品的如创造社(29)诸君子,也不过印过很小的一张三人的合
照,而且是铜板而已。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异性大抵相爱。
太监只能使别人放心,决没有人爱他,因为他是无性了,——
假使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什么语病。
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贵
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
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
外国没有
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采色,弄墨水的人们跋扈。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九期。
② S城 指作者的出生地绍兴。
③ 黄帝岐伯 这里指《黄帝内经》。
这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古籍,大约为战国
秦汉时医家汇集古代及当时医学资料纂述而成,托名黄帝、岐伯所作。
全书分《素
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讨论生理、病理治疗的情
况,后者主要讲述循环系及一般解剖学、针灸疗法等。
④ 王莽诛翟义党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王朝政权时,东郡太守翟义和他的外
甥陈丰起兵讨王莽,兵败后被“磔尸陈市”;随翟义起兵的人,也被屠杀。
据《汉
书·王莽传》,翟义党王孙庆被捕后,“莽使太医、尚方与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
以竹龟导其脉,知所始终,云可以治病。
”
⑤ 《析骨分经》 明代(文中说是宋代,疑误)宁一玉著,收入清代陶'王廷'
编纂的《续说郛》第三十卷中。
⑥ “万物皆备于我” 语见《孟子·尽心》。
⑦ 关于月经精液毛发爪甲等入药的说法,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
二《人部》中曾有记载。
⑧ 曾大人即曾国藩,李大人即李鸿章,左中堂即左宗棠,鲍军门即鲍超。
他
们都是清朝的大官僚,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⑨ 新党 清末一般人对维新派人物的称呼。
⑩ 铡包勉 我国过去流行的剧目之一。
内容系根据民间传说,演宋朝包拯奉
公执法,不徇私情,铡杀犯罪的侄儿包勉的故事。
⑾ 指晋代文人刘伶等。
《世说新语·任诞》中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
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言衣,诸君何为入我
言中?’”又《德行》中说:“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
者。
”
⑿ Th.Lipps 李普斯(1851—1941),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伦理
学的根本问题》第二章《道德上之根本动机与恶》中说:“凡欲使他人为奴隶者,
其人即有奴隶根性。
好为暴君之专制者,乃缺道德上之自负者也。
凡好傲慢之人,
遇较己强者恒变为卑屈。
”(据杨昌济译文,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
⒀ 孙皓(243—283) 三国时吴国最后的皇帝。
在位时淫侈残酷,常随意杀
戮臣下和宫人,或剥人面,或凿人眼,无所不用其极。
降晋后封归命侯。
据《世说
新语·排调》载:晋武帝有一次问他:“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乎?”他
正在饮酒,立刻举杯对武帝唱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
寿万春。
”
⒁ 梅兰芳(1894—1961) 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京剧艺术家。
他是
扮演旦角的男演员,在京剧表演艺术方面有重要成就。
⒂ 麻姑 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据晋代葛洪《神仙传》:东汉时仙人“王方平
降蔡经家,召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手似鸟爪,顶中有髻,衣有文章
而非锦绣。
”
⒃ 《红楼梦》 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著。
通行本为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
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
⒄ 泰戈尔(R.Tagore,1861—1941) 印度诗人。
著有《新月集》、《飞鸟
集》等。
一九二四年四月曾到中国。
下文的“竺震旦”是泰戈尔在中国度六十四岁
生日时,梁启超给他起的中国名字。
⒅ 罗丹(A.Rodin,1840—1917) 法国雕塑家。
作品有《加莱义民》、
《巴尔扎克》等。
⒆ 淮尔特(O.Wilde,1856—1900) 通译王尔德,英国唯美派作家。
著有
《莎乐美》、《温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⒇ 罗曼罗兰 (Romain Rolland,1866—1944) 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剧本《爱与死的搏斗》等。
戈尔基(1868—1936) 通译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
《福玛·高尔杰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
大学》等。
(22) 吴昌硕(1844—1927) 名俊卿,浙江安吉人,书画家、篆刻家。
(23) 林琴南(1852—1924) 名纾,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
家。
他曾由别人口述,用古文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多种,其中不少是外国文学名著,
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
到了“五四”时期,他是最激烈反对新文化运动
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给蔡元培的信及小说《荆生》、《妖梦》中,诋毁新
文化运动者;其中《荆生》一篇大意说:有田必美(影射陈独秀)、金心异(影射
钱玄同)、狄莫(影射胡适)三人聚于陶然亭,田生大骂孔丘,狄生主张白话,忽
然隔壁走出一个伟丈夫荆生来,把三人打骂一顿。
荆生是林琴南自况,鲁迅在文中
用“识荆”二字含有双关意思。
(24) “识荆” 语出唐代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
一识韩荆州。
”后来就用“识荆”作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25) 仿单 介绍商品的性质、用途和用法的说明书。
(26) “如夫人” 即小老婆,语出《左传》僖公十七年。
(27) “引车卖浆者流”的文字 林琴南在一九一九年三月给蔡元培的信中攻
击白话文说:“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
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
(28) 南亭亭长 即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江苏武进人,小说家。
著有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
我佛山人,即吴沃尧(1866—19
10),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人,小说家。
著有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恨海》等。
(29) 创造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著名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
一年间成立。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和成仿吾等。
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创造
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周年纪念号上,曾刊印他们三人合摄的照片。
论睁了眼看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
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
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
作,敢当。
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
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
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
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
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
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
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至于说对外却
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
再回到“正视”问题去: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
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
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
文人究竟是
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
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
这闭着的
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苦痛不过是“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为。
”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
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
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
茶,睡觉大吉。
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
呸!
我并未实验过,但有时候想:倘将一位久蛰洞房的老太爷抛在夏天正午的烈日
底下,或将不出闺门的千金小姐拖到旷野的黑夜里,大概只好闭了眼睛,暂续他们
残存的旧梦,总算并没有遇到暗或光,虽然已经是绝不相同的现实。
中国的文人也
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他于是使一个才子在壁
上题诗,一个佳人便来和,由倾慕——现在就得称恋爱——而至于有“终身之约”。
但约定之后,也就有了难关。
我们都知道,“私订终身”在诗和戏曲或小说上尚不
失为美谈(自然只以与终于中状元的男人私订为限),实际却不容于天下的,仍然
免不了要离异。
明未的作家便闭上眼睛,并这一层也加以补救了,说是:才子及第,
奉旨成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这大帽子来一压,便成了半个铅钱也不值,问
题也一点没有了。
假使有之,也只在才子的能否中状元,而决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
(近来有人以为新诗人的做诗发表,是在出风头,引异性;且迁怒于报章杂志
之滥登。
殊不知即使无报,墙壁实“古已有之”,早做过发表机关了;据《封神演
义》,纣王已曾在女娲庙壁上题诗,那起源实在非常之早。
报章可以不取白话,或
排斥小诗,墙壁却拆不完,管不及的;倘一律刷成黑色,也还有破磁可划,粉笔可
书,真是穷于应付。
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
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
《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
那结果也并不坏。
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
猩毡斗篷的和尚。
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
疑了。
至于别的人们,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
束,不是问题的开头。
读者即小有不安,也终于奈何不得。
然而后或续或改,非借
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
所以看了小小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
赫克尔(E.Haeckel)
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
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
原作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作善降祥”的古训,六朝人本已有些怀疑了,他们作墓志,竟会说“积善不
报,终自欺人”的话。
但后来的昏人,却又瞒起来。
元刘信将三岁痴儿抛入蘸纸火
盆,妄希福佑,是见于《元典章》的;剧本《小张屠焚儿救母》却道是为母延命,
命得延,儿亦不死了。
一女愿侍痼疾之夫,《醒世恒言》中还说终于一同自杀的;
后来改作的却道是有蛇坠入药罐里,丈夫服后便全愈了。
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
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
自受。
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
一是
前世已造夙因,如岳飞;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关羽。
定命不可逃,成神的善报更
满人意,所以杀人者不足责,被杀者也不足悲,冥冥中自有安排,使他们各得其所,
正不必别人来费力了。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
在
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
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
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
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彷佛亡国遭劫
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
其至,不足忧悲似的。
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死人获得最上的光荣
了。
沪汉烈士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也
就是和我们的先辈走着同一的路。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这是互为
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
倘以油为上,就不必说;
否则,当参入别的东西,或水或碱去。
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
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
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
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
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现在,气象似乎一变,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
赞颂。
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
只可以吓哑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谓批评家的嘴,满足地以为中国就要中兴。
可怜他
在“爱国”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了——或者本来就闭著。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摩罗诗力说
求古源尽者将求方来之泉,将求新源。
嗟我昆弟,新生之作,新泉之涌于渊深,
其非远矣。
②——尼耙
一
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
秋肃,勾萌绝朕③,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
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
最有力莫如心声④。
古民神思,接天然之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