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凰涅天下(GL)-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赴南廷应了制举,再回想父亲当时反应,前后贯连在一起,他隐约有些明了父亲的顾忌和筹谋,心里不由一震,应喏道:“爹爹,孩儿这就去拟信。”说完大步走开。

王沂负手不动,老而弥坚的深沉目光望向天际,似是想透过这晦暗天空看穿未来的路。一只雪团突然“扑”一声在脚边砸开,雪溅上金线暖靴。惹祸的孩子“啊”一声尖叫,跑近前惶恐嚅嚅:“阿翁……”

王沂弯腰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去玩吧!”那孩子欢呼一声跑开,几个孩子又尖笑着追跑开来。

凝望着雪地里朝气蓬勃的孙辈,王沂面庞越发慈和,心头的那份念想更加坚定:为了他王家后代子孙百年的富贵,这一局他必得好生筹谋!

***

临安京城。

进入腊月,过了腊八腊九天气已经很冷,大街上却并不冷清,到处都是采办年货的人家走铺串席,喧声杂嚷不逊闹市。

城南山林却一片幽静,一只浅灰的鸽子越过七宝山,飞过南城阴灰的天空,仅是一道不起眼的黑点,很快飞入南巷某座阔宅里,消失踪影。

灰鸽子落在绿荫院内一只骨节均匀的手掌中,“羽十七,辛苦了!”那男子有把柔和好听的嗓音。

灰鸽“咕咕”两声,冻得冰凉的嘴尖亲昵地蹭着他掌心。男子手指灵巧地取下鸽筒放入怀中,托着鸽子放入鸽屋中暖箱内,一边喂水喂食,一边轻轻搓揉冻凉的翅膀和细脚,让经过特殊耐寒训练的羽十七舒活下筋骨。

安顿好了小不点,鸽卫走出鸽苑,穿过一道长长的曲折游廊,递牌通过一道月洞门,进入枫林。又走过曲径林道,盏茶工夫后,方近得东西南北各五百步距的枫阁。他在枫阁的西门验了牌子,熟门熟路上了西二楼,又过两道关卡,行了约摸二百步,方进入千机阁的千四机。

“西川来的讯报。”他将漆印完整的竹筒递给负责巴蜀信报的千四机讯长,按鸽卫的规定“不多看一眼、不多问一句”行礼后即转身离去——如果要回讯,讯长自会遣人送去封印的竹筒,不需要他多问。

讯长将漆印在烛火上融化了,用巾拭干,抽出塞子倒出麻纸条,只看了一眼便面色凝重,脚步匆匆出了机房,走入西三楼千机阁阁主莫秋情的公事阁子。

过了阵,莫秋情从阁中走出,由楼廊迂转行向东枫阁,沿途经过三道牌符人的验查,方进入宗主处事的正心阁。

“名首?”

名可秀看过巴蜀分堂传来的讯报,挑唇笑了笑,她玩味嚼着这两字,良久,笑说:“这西川王十五可是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名首”,既可是“名宗首”,也可是“名盟首”,或是“名会首”,这三个不同的“首”代表了名可秀四种身份:一是南方江湖宗派之首,二是南廷京都商盟之首,三是东南海商联会之首;四是共济会之首——王沂想邀请的是哪位“首”?

这老狐狸是模棱两可了,玩的就是个模糊!

莫秋情冷哼嗤笑,“这老狐狸再狡猾,还不是要向宗主折腰?想当年,咱们巴蜀分堂刚进成都府那阵,柳分堂投拜帖去他可是傲慢得很哪!”

名可秀微笑,“王家从孟氏的后蜀国起就已在蜀地零散行商,累家到太宗朝时成为益州豪商,到真宗朝更是西川豪家之首,‘交子’便是最先在西川出现,由王家为首的益州十六豪商共同发行,十六年后方收归官府,可见王家在西川的实力和影响力;再经这百年积累,在蜀地的势力已是盘根错节,称之为‘西川商王’也不为过——王十五有傲的资本!”

她说到这声音顿了顿,略略抿了抿唇,铁丑适时进入换上盏新泡的热茶,不烫不温,正合入口。

名可秀端起盏抿了两口,继续说道:“我名花流的势力虽说威震大江之南,但在峻途遥远的蜀道西川仍是影响不及,初入西蜀得王家冷遇也是意料之中。其后商业上有竞争有合作,但都不热络——想必王家对我们和惊雷堂都是抱着敬且远之的态度,不轻易示好。但南北分立后,形势就变了……”

雷动以太师之位持国,便不再是普通的江湖入商,王家势必要重新估量……但这王沂心太大,盯着北,也盯着南——此番向她示好,必是缘了“制举种因”“监赈得果”而致。名可秀冷冷笑了笑。

“宗主……”

莫秋情迟疑,“您是否去?”

“去、当然去!”

名可秀放下茶盏,勾起唇,“雷动怎么会放过西川这块肥肉?如我所料不差,雷雨荼必是已亲自去成都府见过王沂了!这老狐狸,想脚踩两只船。咱们,也要如他愿不是?”她绽起笑容。

莫秋情蹙眉似不赞成,“成都府离凤翔近了,过了剑门关就是,只怕……”琉璃色眸底溢出浓浓担忧,昔年少主幽州遇刺那一幕让她至今想起仍惊悚寒颤。

名可秀知她在怕什么,悠然一笑,“阿莫,别担心。”她神情从容而自信。

莫秋情心想“放心才怪”,暗忖这事得告诉卫师,不能让宗主一意孤行,她心里有了主意,便又稳下来,拿出另一份信报道:“淮西路左七传来消息,李尚书在舒州遇到了麻烦。”

“嗯?”

名可秀挑了挑黛眉,淮西路“常平司”的衙门便在舒州(安徽安庆)——常平司掌管一路的常平粮,李伯纪这是查到淮西赈粮的线头上去了。

莫秋情递上千机阁补充整理的报本,除了淮西路分堂的消息外,又附了淮西常平司各官员的背景资料。

在名可秀翻阅时,她择要禀道:“李尚书一行先在和州查出赈粮有污,揪出和州官员贪污官粮的帐本,罪证确凿面前那知州倒也狡猾,承认是挪支而非贪污……”

名可秀点头,这事她从先前的信报中已知。这挪支的罪名自然比贪污轻,这起子贪官倒是贪出了狡智!

莫秋情道:“李尚书自是不信和州官员的‘挪支’之词,于是向上查到驻衙舒州的常平司,这一查就查出了常平仓的钱粮都有亏空,其中亏粮十五万石、亏钱二十万贯,但历年的赈灾记录和常平钱购粮的簿册里却没有这些钱粮的出支。常平司说:‘靖康元年两淮安抚司借支常平粮十五万石解运了东京,又挪常平钱二十万贯购了军粮’,并有安抚司支粮支钱的印鉴借据。”

名可秀眉角抽了抽,冷道:“两淮安抚司?这背黑锅的人倒是找得好——两淮安抚使已死在东京守城战中,要从阎罗殿找来对质么?哼……想来当年安抚司确是借支了部分常平钱粮押援东京,但绝无这么多……印鉴借据什么的又不是不能伪造——这帮人做贪的手段可是精巧得很呐!”

“正是如此。”莫秋情道,“李尚书抓了个知情的仓纳——当年安抚司借了多少粮,帐上虽能作假,但实际出粮多少却瞒不过经手的仓纳。

只是这仓纳咬死不开口,常平司逼着要人,说李尚书无罪拿人要上本弹劾,又煽动仓纳的老母妻儿日日到驿馆哭天嚎地,说钦差胡乱抓人,嚷得四围皆知。李尚书一出门就被堵着又哭又闹,护卫刚上前还没挨着人那妇人便泼天叫‘杀人啦’‘受伤啦’,左七说护卫也不好出手,担心有个闪失就栽到李尚书头上了。”

名可秀笑哼:“好嘛,这泼皮招数也使出来了!李伯纪是方正君子,对付这般耍泼胡缠的妇人确是有些为难。”她转目,“淮东又如何?上次说赵元镇已揪到淮东常平司的马脚,后续可有信报?”

莫秋情道:“正要禀报宗主。赵台主非从州府查起,而是直接查入了楚州常平司。因赵台主一去就端出赵立一起查仓,查出亏空粮十万石、钱十五万贯。常平司因赵立在,不敢以东京纳粮为借口,被赵台主打了个措手不及,早先备好的伪借据也成了废纸,一时逼急推说是下属州县挪借……”

名可秀听着便笑了。赵立原掌楚州(江苏淮安)地方厢军,常平司若有大批粮进出按例要由厢军押运,若真大批援粮东京赵立岂有不知的?正因赵立驻在楚州有厢军运粮的帐册,所以赵鼎才敢采取不同于李纲查贪的办法——直捣常平司。

可惜,其他州府的厢军经希颜兵制改革后,庸碌无为的统兵官都被撤换了下去,他们手头的运粮帐册也自是暗中毁掉了,新上任的统制多半对常平司的运粮没怎么关注,即使有印象也无凭据证明,做不得数。是以如赵鼎这般直捣常平司奏效的怕也只在楚州一地了。

名可秀一边想着,一边听莫秋情禀报:“赵台主来信询问如何处置?”

“元镇的意思如何?”

“赵台主道:若此时论罪,仅能以挪支罪处州县官,且常平司最多落个管束不严的渎职罪,如此不足以肃贪。台主之意是继续追查下去,一定要以贪入罪,如徽州惩贪般以死罪相慑,方能澄清吏治、海晏河清!”

名可秀敛目忖思了阵,点头,“元镇说得对,对贪官不能轻纵!”

她冷笑两声,“常平司不是说州县挪借么,如此便来个顺水推舟——限令挪借的州县十天内归还亏空,否则从重论处!”

莫秋情有些迟疑,“若这些州县真填上了亏空,岂不是无法再追罪?”

名可秀轻轻摇头,“这十万石粮十五万贯钱却不是一时半刻能填上的。常平司和地方州县必是平日便有勾连,方会在被逼时推到州县,但如何分摊这‘挪借’的钱粮便是个关窍了——分得不匀就会内部先打起来。若这些州县都认了,你当这么短时间他们从何处筹集来?”

她又是一声冷笑,“仅仅十日,就算搜刮百姓也来不及了,必是向当地豪户支借,允诺付给高利息——等御史一走,这粮和钱自然又还给豪户。豪户有高利可拿,又不愿得罪地方官,自然是半推半就地借了。这些地方官府支付高利的钱又从何来?定是他日从官府的税收里克扣出来,或加收杂税从老百姓的身上盘剥而得!——这次倒要借机好好惩治下这‘官豪勾结’!”

她提笔援墨写了条便笺,边道:“一,让淮东常平司列支各州县挪借钱粮的数额,元镇以御史的名义发给各州县官员周知,同时在淮东路报纸上登出,晓谕公众;

二,赵元镇以淮东路巡察御史的名义,下道公谕给淮东各州县,告诫当地的豪户富家:御史正查官府亏空,谁也不能借钱粮给官府抵帐;要借也可以,这些钱粮既然被说成是官府的,那么凡入官府库就是朝廷所有,凡是借钱借粮给官府的人,再也别想把它们收回。”

莫秋情听到这不禁抿唇一笑,“宗主这可是断了他们的后路了,看谁还敢借钱借粮给官府填帐?”

名可秀又抬头叫铁丑:“十二!”

铁丑如一缕寒烟飘入。

“派人去总堂叫萧无过来。”

“是!”铁丑闪出。

名可秀对莫秋情道:“你传讯给左七,让他务必想法子拖延几天——仓纳坚决不能交出去。一交出去,人就完了,常平司定会栽个‘畏罪自杀’的罪名让他一人顶缸了事。只要拖个三四天,萧无就赶过去了。这仓纳应是被司使拿家人性命相挟,方挺死了不招,连左七的逼刑手法都能承住,倒是个骨头硬的……”她眉锋陡然凝锐,“萧无一去,就算他是生铁铸的,也要撬出条缝来!”

莫秋情一凛,道:“是!”刑堂堂主萧无有什么手段,她再清楚不过,连一代狂傲魔头成绝涯都挺不住,何况一个小小仓纳?宗主竟然出动了萧无,看来是要用雷霆手段肃贪了!

“徽州一案已让各地贪官惊震——虽说朝廷并未发出邸报,京城外的各路报纸也没有报道,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这么大的案子,在京城又引起那般轰动热议,其他州府不可能没有听闻——徽州一案在整个肃贪局势未铺展好前就动作可说是打草惊蛇了……原不必这般急着揪出,若顺着这条藤摸上去还能倒出整个江南路……只可惜……”

名可秀微叹一声,为了给共济会铺路,也只能有所得必有所弃。

莫秋情点头了悟,正因已经打草惊蛇,所以必须使用雷霆手段、速战速决,不能给贪官太多时间去毁证,或是做出更天衣无缝的伪证……如此,越到后面就越难查!

“为尽快清贪,我不吝于采取一些‘特别’手段!”名可秀语气坚定有力。

吏治腐败这颗毒瘤是她和雷动同时面对的难题,然而雷动可以借“汉奸”“抗虏不力”等罪名杀去、罢去、抄去河北大批贪官,以铁血手段扯破遍及官场上下的贪官污吏链,让吏治在铁血高压下为之一清;但她不能,也没有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可使用。是以,雷动若花三分力气去肃贪,她便得花十分!

她没有时间耗,也耗不起!地方官场必须尽快整肃,各路财赋必须尽快正常收上来,否则,庞大的变革规划没有钱财支持就是一纸空文!

名可秀眉目冷冽,走到棋几前,随手拿出几颗黑白棋子在棋秤上布局。莫秋情见宗主陷入沉思,微微一躬身,无声退了出去。

不知不觉时光流逝,铁丑报萧无到时名可秀方醒觉竟已到了申正。

“宗主。”

萧无的嗓音很清很柔,仿佛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林间,他的一张脸也长得很秀很美,眉细细的,眼弯弯的,仿佛三月春风里最柔的那枝拂柳,但就是这么一个很清很柔很美的青年,却是名花流里人人提之惊惧的刑堂堂主“阎罗殿”。

“阿无,我要淮西路的肃贪!”名可秀只说了这么一句,回身将装了淮西路信报及背景资料的文札袋递给他。

萧无退了几步坐下,打开袋子静静翻着。名可秀没有打扰他,顾自沉思棋局。

萧无一份一份看得很仔细、很认真,几乎是将上面的每个字都抠出来在牙齿里捋了三遍。约摸半个时辰后,方封齐札袋递回案头,退了几步,垂手细声道:“宗主是要一司清,还是一路清?”

名可秀含笑抬首,“一司清如何,一路清又如何?”

萧无眨眼,“若一司清,属下自是办了仓纳便可;若要一路清,属下就要去趟寿州了!”

寿州(安徽凤台)即淮南西路转运司衙门所在地,掌管淮西路一路之财赋。

名可秀弯了弯唇,没有说话,只袖子一挥,棋枰上黑白相布的百余颗棋子瞬时分落回黑白棋盂,转眼间碧玉棋枰上已是一片干干净净。

萧无柔细一笑,欠身退出。

“卫师。”

萧无刚出阁,便看见了沿长廊悠然而来的卫希颜,他遥遥躬了个身,自另一边离去。

卫希颜目送那秀美青年的背影,走到正心阁时悠悠一笑,“果然,人不可貌相啊!”

铁丑眼色漠然故作不闻,名可秀的笑声却从阁里透出来,“希颜,背后莫论人哦!”

卫希颜边走入外间边笑,“我是想说,刑堂堂主长得‘鬼见愁’审起人来才更省力,虎着脸往那一站,不必动手就嚇得人双股战战,呜呼哀哉交待也!这话反过来说呢,其实我是在赞美萧堂主长得极好,美男子一只呀!”

铁丑唇角抽了抽,伸手扶了扶面具,谁知卫希颜忽然回眸一笑,“小十二呀,偶尔笑笑有助身心健康……放心,我当没看见。”

铁丑无言,回神时那人身影已如清风流云般洒脱飘入里间。

名可秀“噗哧”笑了声,近前去伸指一弹她脑门,“又作弄人了。”回头看了眼铜漏,早过了枢府落班时刻,因道:“怎的这会才回?”

卫希颜在她额头吻了吻,笑道:“有点事耽搁了……听阿莫说你要去成都府?”

名可秀唇一弯,“我道什么事耽搁了,原来是有人拖着你去告密了。”

“这个密告得好,应该大力褒奖!”卫希颜笑哈哈道。

笑完了,她眼眸一深,“那边不安全!”成都府路与北廷的利州路接壤,可秀此去川地难保雷动不派人刺杀、甚至亲自出手!

名可秀语声轻轻,“希颜,我必须去。”西川不能拱手让给雷动。

卫希颜叹一声,轻吻她唇一下,“我陪你去。”

“嗯。”

两人相视一笑,心意通融在眸光交织里。

作者有话要说:觑空补个备注:

1、关于四川的名称变更:

1)四川古称梁州。周代,四川东部有巴国,西部有蜀国,故合称为巴蜀【巴国以今重庆为中心,蜀国以成都市为中心】——所以说“巴蜀”其实是指四川的两块地方呀【现在属于“巴”的大多归入重庆直辖市了】

2)汉代时四川名益州。三国刘备建蜀汉政权,故四川又称为蜀或蜀汉。到了晋代,四川分为梁、益二州。唐太宗以益州置剑南道,梁州置山南道。

3)宋太祖灭后蜀以后,四川分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宋太宗时并为川峡路。宋真宗时分【西川路】为东、西两路——西川东路治梓州(梓州路);西川西路治成都(益州路,后称成都府路);又分【峡西路】为利州路、夔州路两路。这样四川就被分成益、梓、利、夔四路了,一般称为川峡四路,又总称为四川路,从此就有“四川”之名【不是省】。

“四川”被正式以省治命名是在元代,但最早作为行政区域却是在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的诏书中正式使用。——所以后文中若出现“四川”二字大家莫要讶异~嘻嘻~

2、关于排行的称呼:

唐宋时都习惯以排行作称呼。比如燕青,习惯叫燕小乙,乙通一,就是排行为大。排行为一的可称为乙或大,比如名可秀叫铁子为铁大,就是指铁一。所以她叫铁卫铁十一铁十二之类的不是叫冷冰冰的编号,而是按排行叫,是宋人的一个称呼习惯。再比如本章中的莫六、王十五也是排行。有的底层百姓只有姓+排行没有名,比如王七,李九等。

当然这个排行各家族的规则都不同,比较复杂,所以称十五的,不一定是他的亲兄弟间排名,也可能是族里同辈的排名。

3、关于“郎君”的称呼:

唐宋时都习惯称呼为郎君,如水浒里的武大郎,就是武大郎君——排行+郎的称呼,在百姓里十分常用。对读书人多称小官人,有功名的则叫官人或大官人,比如水浒里的西门庆。用钱捐了官,所以别的人叫他西门大官人。

至于老爷和少爷的称呼是没有的(应该是到了元代才有),关于公子的称呼也是没有的,公子是“公侯王爵之子”不能乱用。文中有武林四公子的说法是对江湖来讲,江湖人胆大包天管你啥公侯的(其实是叫“武林四郎君”实在太囧了~哈哈哈~)

说排名说到这,再顺便说一句,唐宋对女子的称呼一般都是“娘子”或“小娘子”,不叫“小姐”(一般指妓。女),又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排行+小姐,如大小姐、二小姐,是可能针对闺秀~~~~囧~某西前文中规避了娘子的叫法,实在是不习惯呐,泪目~~~~

唔,还有一条,对官员还没有“大人”的称呼出现,“大人”是指品德高尚的人,不是指身份地位,一般是叫官职,所以前文中出现“大人”的叫法是谬误~~~呜呼哉,光是个称呼就让人犯难,再度泪目~~~

关于爷爷:还没这个称呼,爷一般指父,如阿爷是指阿父,所以称爷爷叫祖翁,或简为阿翁。

西川之行(一)

名可秀的西川之行定在腊月十五,由于此去路途遥远且有招刺的风险,因此除十二铁卫外,又定下“流水无情”中的萧流金、水沁辰、莫秋情三人随行。

卫希颜原想带叶清鸿,一想还是让徒儿乖乖养伤,省得去西川遇上雷暗风又勾起对黎楚瑜的怀念;二来她在山庄叶向天就有了个切磋对手,免得起了回雪山派的心思——可秀对浅裳有对母亲和姊姊的双重眷恋,卫希颜顾念此点,自不愿叶向天夫妇离去。偶尔好笑的心想:或许正因可秀不愿姊姊离开,方拖延婚礼牵绊住浅裳。她对此倒是无谓,只要可秀欢喜怎样都好。

西川之行定后卫希颜又托了名清方一事。她估算着此去西川新年定是赶不及了,原计划过年回靠山村看看阿娘便也难行了,遂写了封信托妻兄兼妹夫跑一趟,顺便住上两三天,让阿娘宽心。

孰料希汶竟坚持去,说:“姊姊的娘就是我的娘!”卫希颜顾虑着希汶的身子不比练武之人,天寒路远的,哪舍得让她受那风霜颠程之苦,最终却在妹妹一双含泪盈盈的美目下叹气投降,只得再三叮嘱名清方小心照顾,不要急着赶路,又亲手布置二人的马车……后来被七叔、三叔知晓了,正色说:“早就应去拜望阿嫂,感谢她养育大希颜……”有这两位叔叔同行,卫希颜这才彻底放了心。

因距年关已近,名清方在头天置了年货礼物后,次日就带着希汶随两位叔辈启程了,竟是比西川之行的人还早走了一天。

名可秀选的水路,从临安由运河北上润州(镇江),再换船入大江,经江宁府(南京)向上,过鄂州(武汉),到峡州(宜昌)时又换了船——再往上就进入大江三峡的西陵峡了,滩多流急,礁石林立,楼船走得慢,不如小船快捷。

船入峡谷,果然滩险浪大,又逢西北风肆虐,逆风上行更添阻力,但在铁卫熟练的掌篙拨转下,两条船一前一后在礁石险流里穿梭如鱼,游刃有余。过西陵峡后又经巫峡、瞿塘峡,乌蓬船被一干高手内力震住,涛浪里稳如平地,众人更是有闲情游目三峡雄奇险峻的山峰和秀丽独特的风光。

水路昼夜兼程,到恭州(重庆)时是腊月二十一,将近三千里的水路用了不到七日,再由岷江航入成都府是腊月二十二的昏时。

巴蜀分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