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凰涅天下(GL)-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廷打通了永林寺的住持和重要僧人,以东林寺的钟声做掩护,将寺庙下面的地道继续往永清城挖。东林寺的僧人又频频往城中讲经做法会,绘制城内方位图给样军,以确定合适的地道出口,同时用钟声打扰金军有可能的侦听。其实女真人还没有“听墙根”的习惯,因为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更相信地面上的探马。但宋军这种谨慎很有必要,若被金人发现宋人在地下的动作,便很可能暴露整个地下战道。

北廷宋军在奇招迭出的掩护措施下,利用四年的时候,扩建了杨延昭的地下战道——雷动代称为“鱼网”。

这个“鱼网”在北廷制订的北战攻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真切地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宋军之所以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地拿回霸州城,就是利用了文安通向霸州城的三十里地道,而霸州驻军又在一年前增修

了一个藏兵洞和四个地道口,遂里应外合尽歼金军。

不仅仅是霸州,当完颜宗磐和完颜宗英的大军正往莫州城撤退时,宋军已利用连通霸州城、雄州城、容城、安肃城、遂城、保州城的地下战道,实施里应外合的奇袭战术,相继夺回了金兵驻守的雄、容、安肃、保州、遂五城,将东路金军的撤退路线完全切断。

至于永清的金军,也同样陷在这个“鱼网”中。

当沙古质和阿忽鲁各率骑兵驰出后奕营寨和永清城后,他们的后方就生突变——宋军的奇袭兵员分别从后奕营寨内、永清城内窜出。

如果说永清城的地道是宋军的预谋,那沙古质只能说倒霉,偏偏选在杨延昭以前的后奕军兵营旧址扎寨。当然,这也不能怪沙古质,因为杨延昭选建兵营的地理位置很适宜扎营。

当是时,宋军五百锐士从永清城内地道杀出,很快拿下北城门,并据守而战。城外一千宋军和一千金军搏杀,但奋力作战的只是那五百阿里喜,五百汉军一听城内传出杀声,便慌了起来,再听宋军喊出“投降不杀”,又去两分斗志,当城门被城内宋军夺下打开时,不知是谁带着,城外汉军纷纷抛械投降。而步战搏杀,阿里喜不是宋军对手,多数战死,少数也投了降。

从后奕营寨内潜出的也是五百宋兵,人人口鼻上蒙着湿巾,分队窜进金营里,投掷掺有砒霜巴豆的毒毬烟弹,这些宋兵都在出洞前用了解药,不惧毒烟。

这上千枚毒毬烟弹发出的浓烟很快弥漫了半个营寨,五百宋军又鼓声大作,四面吆喝,让金军在浓烟和恐慌下以为上万宋军攻营。

三千金军汉兵当即炸营,很多人往营外逃跑。宋军又借着浓烟放火烧营帐,使浓烟和骚乱更加严重。没过多久,还在营内的金兵就觉腹内绞痛,严重的口鼻溢血而死,这让契丹兵和阿里喜也慌乱了,纷纷往外逃营。慌乱中,很多人死在宋军锐士的偷袭下。

沙古质的营寨就这样破了。

此时与宋军交战的沙古质与阿忽鲁也无暇分。身,他们正和宋军酣战之际,突然从自己的后方杀出宋军伏兵。

这些伏兵是从淤口关通往辛庄营、癸庄营旧址的地下战道杀出。而明面上攻打永清城和后奕营金军的宋军则“正好”停在这两个地道口的南面。

这支伏兵突袭过来,沙古质、阿忽鲁立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最终各领着一半残兵往新城、固安逃去。

而完颜宗懿也永远等不到永清的援兵了。

就在永清城激战之时,那只求援的海东青落在了城内鹰哨台上,但永清已经自顾不暇,这时就算向固安、范阳求援都已为时晚矣。

这个鹰哨兵

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它放飞。

愿长生天保佑你。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永清:隶属今河北廊坊。

2、杨延昭:北汉大将杨业的长子,原名杨延朗,随父亲降宋后,改名延昭。镇守河北边境16年,威名为辽军所畏,称为“杨六郎”——古人认为“六郎星”是将星,契丹人将杨延昭看作天上的星宿,遂有“杨六郎”之称,并不是说他是杨业第六子的意思。

3、宋辽地下古战道:“万里长城与战道,地平上下两奇观!”

根据1988年的挖掘调查认定:仅是永清县的古地道就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分布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

这些地下战道与抗战时冀中平原的地道有不同之处:一、抗战时的地道,除了厕所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永清古地道中有通气孔、灯台、蓄水缸、土炕等生活设施;二、抗战时期所筑的地道,没有一个是用砖铺就的,而永清古地道全部是用砖石铺砌而成。——这说明,抗战时的地道是临时性的隐蔽所,或临时性的战斗设施。而古地道则可以供人在里面长期栖息。

后来,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也发现了同样的地下战道: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往古镇的四门城楼。

☆、此乃骄傲

宋军拿下永清的当日;涿州新城也插上了宋旗。

距离永清最近的固安县就在西北四十里外,但固安只有三千名汉军守城,可以说,随时都有可能被永清的五六千宋军吃掉。

固安的县令邹常是辽国南京道土生土长的汉人——宋人将这些辽属汉人称为番汉儿;事实上从朝廷文官到军中将士;很少有人将这些“番汉儿”看作真正的汉人;一个“番”字就表明了宋人的态度。因此尽管大宋朝廷叫着“恢复”幽燕失地;但事实上幽燕汉人对宋朝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宋人朝廷叫着恢复幽燕;难道是出于仁心地让幽燕之地的汉人过上好日子吗?只怕没有一个幽燕的汉人会相信。

正因为如此;无论辽国契丹还是金国女真;他们对此都看得很清楚,所以敢于任用汉官治理州县,也敢于用汉军屯驻州县边地,而不怕他们生有异心——甚至女真人对于汉官汉军的信任更在契丹人之上,毕竟他们灭了辽国也才十几年而已,谁知道这些投降的契丹人中会不会出现一个“耶律大石”?

或许唯一让女真人不满意的,是汉军的战斗力不像汉官处政能力一样强大,而后者更让女真倚重。因此邹常做着金人的官儿,很诚心地效力金国,没有向永清宋军投城之意,但固安的兵力实在太少,连自保都不足,更别提攻打永清。

而这与金国的用兵制度有关,金军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崇尚集结大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关注一城一地之得失。事实上这种用兵方式是所有游牧民族都崇尚的方式,因为他们本部族的人口、兵力有限,不能和庞大的中原军队相比,因此也无法像中原军队那样四处设防。

所以金国对各州县的防守,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一方面,他们依靠池地的女真部族猛安谋克为核心,并联合本地的其他部族和豪强共同防卫州县;另一方面,金军也不会到处都驻扎重军浪费兵力和国力,而是一旦发现敌人大举进攻,就迅速地从五京(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燕京府五京)调兵增援,因此五京府和重要边境州县都筑有鹰哨台,用训练有素的海东青飞速通报敌情。

如果是和平年代,像固安这种次一级的边界县甚至不会有驻军,通常只有县尉下面带了十几号巡捕。但金国的法令是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子,都有参战的义务。所以在金国发起对宋朝的战争后,邹常就立即征召了三千汉军守备本县——固安县拥有三千户人家、上万丁口,从法令上来讲,他能够召集起上万的五京乡丁(汉兵),但那仅仅只是法令,让汉人“全民皆兵”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沙古质和阿

忽鲁的败兵也逃到了固安城内,这使固安多了近千的骑兵和八百多步军,但邹常对守住城池仍然不持乐观,直盼着燕京快点调兵增援。

但宋军的动作很快,几乎是拿下永清的同时,就派出一千骑兵和一千步兵攻打固安,又有伏兵从城内地道跃出,不出一个时辰,就拿下了固安,沙古质和阿忽鲁均战死,只有二百来骑逃向燕京。宋军受降汉军和契丹军,但对女真兵无论降不降,都杀无赦——事实上,女真骑兵要么战要么逃,没有弃械说投降的,包括他们的仆从兵阿里喜。

宋军没有驻守固安,而是将城内的粮草、战马、牲口等全部掠取运回永清。对投降的那三千汉军,宋军留下了愿意跟随作战的,对不愿意从军的,由其家人缴纳一定的“赎军费”后,允许其归家还乡。同时,宋军按照县衙的田地丁户籍册,指派固安县衙的官吏向城中的中上户人家强纳钱粮,宋军美其名曰为“犒赏之资”,实际就是“过路劫财”。让这些人家聊以安慰的是:宋军没有像金军攻入宋境那样劫个干净,至少还给他们留了一半家资。

像军队这样的强征掠财行为在战争中很普遍,甚至纪律差的军队对自己的百姓也照掠不误,像“岳家军”这种秋毫不犯的军队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

北廷宋军在金国境内这种强征“过路财”的行为无疑得到了上面的默许。宋军在河北河东两线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这些人马每日的粮草消耗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军队越是向前推进,运送粮草的后勤负担就越重,包括押粮的军队、运粮的牲口、民夫等等的消耗,可以说,每运送十万石的粮食,其中有六七成是给运粮队伍吃了,只有不到四成是供给前面作战的大军。

于是宋军采取了辽人金人作战的方式——就地掠夺补充军粮,以此减轻国内的供粮压力,更重要的是,大大缩短了己方的后勤粮道,让金军很难用截取粮道的战术打击宋军。

就在宋军带着满满收获退出固安城不久,从燕京增援而来的三千前锋军便驰抵城下。随后抵达的,是一万大军。但援兵的到来不仅没让邹常喜悦,反而心里发苦,因为县衙的存粮已经被宋军搬空了,如果金军不能迅速打退宋军,而在固安、永清相持下去,按金军行军惯例,当地就得征集粮草供应——若再来一次征缴,他这县令也就当不下去了。

***

二月二十日,完颜宗磐的二万五千金军受阻雄州城下。一条宽达三丈三、深达两丈、长达二十里的巨大壕沟横亘东西,阻断了他们的去路,至少那八千多辆大车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通过。

完颜宗磐不得不下令投粮填沟,足足投了一

千车的粮食才填平了一段壕沟。

对面的宋军好整以暇地移动着四百架双弓床弩车,每七人操作一床,可同时发射十支粗簇箭,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力道可以将铁浮屠连甲带身体都贯穿。

第一轮箭雨就带走了踏着粮袋冲杀过来的五六百骑金兵的性命。

又有宋军骑兵在车阵的左右翼护阵,用弓箭射杀或近战搏杀冒着箭雨冲过来的部分金骑。

而完颜宗磐的后面,张所率领的二万宋军已经带着辎重战车追杀上来,金军顿时陷入宋军的前后夹击中。

双方战得昏天黑地,从上午一直杀到下午。

最终,完颜宗磐在七八千人马的左右掩护下,带着四五百辆粮车向东杀出十五里,出了壕沟区才突围向北。

避过容城,跨过拒马河,大队人马逃往新城。探马却报城头飘着宋旗,完颜宗磐又惊又怒下率领金军继续往北,逃到涿州治府范阳。

完颜宗英的运道或许是最糟糕的,同样是两万大军,但他的正兵只有七千骑和三千步,仅仅是完颜宗懿一万八千正兵的一半多一千,而他面对的宋军统帅却是岳飞。

在北廷的统兵大将中,论起军事谋略,现在的岳飞还比不了总领两河大军的宣抚大使宗泽;而论用兵之狠辣,他比不上何灌、曲端;若论用兵之稳重,他不及河间府帅张所……但有一点,却是宋军其他大将比不上的——岳飞擅长以少胜多,即使是对战金军精锐中的精锐铁浮屠,他也创下了令人瞠目的以少胜多的战绩。

此次保州之战,岳飞阻截完颜宗英的兵力是五千人,仅仅是完颜宗英的正兵一半之数,但加上郭浩追击上来一万兵马后,岳飞全盘指挥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五千——比完颜宗英的正兵还多出五千。

虽然完颜宗英麾下的队伍在岳飞手下吃了不少亏,但这还是他头回亲自对阵岳飞。

和曲端、张所以优势兵力消磨对方兵力的战术不同,岳飞采取了以锐击锐的战术。

他领着两千骁骑军出阵,扬枪长笑,声音朗朗地挑战,“大宋岳飞,亲领两千骁骑,会战金国重锐,女真,敢战否?”

两千骁骑军在岳飞身后齐声高吼:“女真,敢战否?”

所有的宋军将领和士兵眼眶里都一阵冲热:两千轻骑挑战两千铁浮屠,这是何等的气势!我们大宋,也有这样的锐军,也有如此的骄傲!

宋军战场上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女真,敢战否?”

岳飞口中的“金国重锐”指的就是“铁浮屠”,不过这是宋军对女真重甲骑兵的叫法,女真人自己并不这么称呼,他们叫作“合扎猛安”,即侍卫亲军。

“合扎猛安

”是从女真正兵中挑选出的最勇猛强壮的精兵组建而成,是完颜阿骨打骄傲而称的“满万不可敌”——天下最锐之军。

当岳飞又以字正腔圆的女真话重复出这句挑战后,金军阵营中所有的女真士兵都沸腾了,也都愤怒了。

完颜宗英大掌挥下,一字落音:“战!”

他必须亲自出战,而且是坚定地、高傲地出战,若有半分犹豫都立即会被所有的女真将士轻蔑不屑。

这场战斗让观战所有宋军将士都无法用言语描述,他们只知道眼泪流了出来,甚至完全不想去阻止它哗哗而肆意的流淌。

大宋的两千轻骑打败了女真人的两千铁浮屠!

战斗雄壮,惨烈,威武。

那两千铁浮屠战到了最后,没有一人退却,包括冲锋在前的完颜宗英在内,全都勇悍地战死。岳飞的骁骑军也打到只剩下四五百骑。

若是让曲端来计算得失:一千五百名骁骑军精锐的损亡,是比损亡十倍之数步兵还要更沉重的损失——在己方已经占据了优势的形势下,这种损失完全不必要。

但一场战斗的得失,有时候不能从单方面去衡量,岳飞此战的代价无疑是值得的。

因为它打垮了女真人的骄傲!

摧毁了女真人最为核心的“勇锐”!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在当时的战场上直接导致了金军士气尽溃,所有骑兵,包括女真在骑兵在内,在惊震惊呆之后都哗然狂奔逃去,而只有两条腿的步卒没有逃跑的本钱,纷纷抛械投降,包括女真阿里喜在内,都满脸灰败地放弃了抵抗。

——没有人再有战斗的意志。

***

卫希颜在陆奥接到这份战报时,叹了口气,“岳飞果然是岳飞啊。”

此乃骄傲。

她道:“拥有这种骄傲的军队,纵然面对强敌,纵然敌众我寡,纵然身陷重围,也敢策马迎战。这就是战斗意志,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意志!这是一支军队不败的灵魂。

“女真铁骑为什么强大?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敢宣称‘女真满万不可敌’?因为他们来自灵魂的勇敢,这种敢于战斗、并且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意志,所以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所以出河店之战以三千七百人打败辽国五万,护步岗之战以两万人打败了辽国二十万!——此乃女真人的骄傲。这种骄傲,是他们的立国之本。”

她语声感喟道:“岳飞以同等的兵员、却更为强大的战斗意志打垮了女真人的骄傲!——无论是对金军还是宋军,都是敲打灵魂的震撼。”

陆奥湾的一众水师军官都听得沉思起来。

“重要的是,打破敌人的神话,创造己方的神话。”卫希颜做了

结言,“经此一役,‘女真满万不可敌’,便是落花流水去也。”

作者有话要说:岳元帅威武~~~~~~~~~~~

☆、兵指二京

就在河北路宋军逼得完颜宗磐下令东路军往莫州撤退时;集结在河东路的几万宋军已经完全收复代州,然后兵分两路:一路西出雁门关,攻打朔州治城鄯阳;一路北出大石谷,攻打应州治所金城。

朔、应二州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山后”九州;即太行山西北九州;这九州除了代州归入宋境外;其余八州均为金境——与宋境交界之处多为险峻荒凉的山岭;除了三处陉道外;大军人马很难翻山越岭跨过;但这三处陉道都有险要的关口隘口;金军设立堡寨据守,宋军很难攻打下来。

因此,金国在山后九州诸地,除了西京大同府置有重兵外,在应、朔、武、蔚等州的常备兵员都不是很多,多数还是依靠当地部族豪强和五京乡丁守戍境土。

但鄯阳、金城的守军但见城外旗帜连天,遮天蔽日,不知宋军有多少人马,都被这势头嚇住了,有鹰的放鹰,没鹰的放马,都急报大同府,请求增兵支援。

但是,这个时候的大同府已经没了那六万屯兵——完颜宗翰的西路金军位回来后,几乎是马不停歇地又拉出去了:完颜宗翰率领两万正兵北上阴山,和前辽皇族耶律大石的复辽军会战阴山北麓;完颜宗弼率领另外两万五千正兵往西进发,与侵入金国的西夏大军会战丰州。

因此,留守西京大同府的只有六千女真正兵、六千契丹正兵、三千奚军正兵,以及两万汉军,总兵力并不多。

西京留守韩企先不同意调兵,说大同兵力据城而守自保尚可,若往外调兵,恐会中了宋人调虎离山之计,一旦大同府有失,则西京路不保,并危及北线、西线作战的两路大军。

暂代西京路兵马都统的完颜鹘沙虎道:“朔州不救尚可,但应州为西京东南门户,若宋军攻下应州,则从东南通往大同便为一马平川,无险可阻。”

韩企先道:“西京城高坚固,备粮充足,完全可以坚守三五月到半年,待都统(完颜宗翰)打败耶律大石回师,宋人即会自去,而应、朔诸地亦复收回。再者,宋人若打下应、朔乃至武州,必得派兵驻守,如此便分薄民宋军兵力,削弱宋人攻打西京的实力。”

完颜鹘沙虎不由动摇。

便听韩企先又道:“应州以前是前辽彰国军节度治所,至少可征集起三四千兵卒,且城寨建在高地,易守难攻,只要坚守不出,宋人短时内也未必奈何。我等只需派出两三千汉军,在西北高岭上遍挥旗帜,金鼓齐作,大张声势,使城内坚信有援而安稳军心,如此便可振奋城内士气而坚守。——不过,若为妥当计,可以考虑从蔚州调些援兵过去。”

完颜鹘沙虎想了一会,猛然拍案,“这法子好。就让

萧特谋葛去援金城。”

萧特谋葛是蔚州节度使,兼蔚州守令,统领着驻屯蔚州的三千契丹军和一千汉军。

蔚州与宋朝的代州、真定府、中山府都接壤,但高耸的太行山脉从宋朝境内的王屋山为起点,向东北蜿蜒,屏障了整个蔚州,并纵贯易州、涿州、幽州,最终与燕山山脉相接,是横亘在宋金之间的天然屏障,只有八条陉道可跨越山岭,被称为“太行八陉”,其中五陉都属于宋境内的太行山脉,另外三条陉道连通宋境和蔚州,但两边都各有关口、隘门把守,十分险峻,易守难攻,宋军若要取山后九州,从太行陉道攻打蔚州显然比攻打应州难多了。

韩企先和鹘沙虎都断定宋军不会舍易求难。

况且,萧特谋葛若在蔚州发布征召令,按蔚州两三万的人户,至少能召集起五六千豪丁乡丁和弓射手,将这些兵员填到关隘上去,据险而守也能发挥出作用,比应州守城容易多了。

综上这些原因,韩企先和完颜鹘沙虎才敢说抽调蔚州的兵员去增援应州。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萧特谋葛反叛了!

韩企先、鹘沙虎未必没有防着萧特谋葛之心,但他们防的是萧特谋葛投向耶律大石,所以才让他带兵去和宋人打。

但萧特谋葛竟然投向了宋人!

由于萧特谋葛的反叛,宋军从契丹人打开的西城门长驱而入,城内守军因援军到来而振奋坚守的信心轰然倒塌,金城不战而破。

就在宋军拿下金城之时,另外一万宋军已经从代州瓶型寨(平型关)过太行狼牙岭,经灵丘陉道入蔚州。

驻守在灵丘南关口和北隘门两处的守军早前就得了萧特谋葛的放行军令,于是一万宋军轻松跨过太行险隘进入金军蔚州境内,反而是运送弩砲辎重时跌落险峻山道折了二三十人。

宋军拿下金城没什么损失,仅留下一千兵员屯城,然后大军继续北上,跟着攻破大同府东南的怀仁县,从东南平原进入大同府盆地,兵锋直指西京城,即宋人所称的云中。

跨入蔚州境内的一万宋军从广灵县西面的白羊峪通过,从大同府东南平原的东端跨入盆地,攻打云中。

三万宋军在云中城下会合,分围南城、东城。

再回头看攻打朔州的宋军,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只有三千人马,包括一营骑兵在内,当金城攻破后,这三千宋军便旗鼓一收,跑去屯驻金城了,接下来忙着收复应州境内其他县寨坞堡,而没有打下的朔武二州对宋军来说,已经不成威胁。

前辽西京道被辽国统治了一百六十多年,其内各族杂居,很多人都说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族,

这造成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很薄弱。而金国灭辽不过二十多年,辽国的余威未去,女真人的统治并不牢靠。一个统治二百年的大国,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彻底灭亡。在卫希颜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