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凰涅天下(GL)-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略使是宋朝设置于边境的军政长官,最初只在西北设置;仁宗朝时广西侬智高叛乱平定后;诏令广西安抚使带经略使;遂成定制。建炎朝兵改后;朝廷以武安军帅司取代了诸路安抚司的地方兵事职能,唯广南西路因毗邻交趾和大理保留了经略使这一职官,拥有节制地方驻军的兵事之权和治理民政之权;也拥有对漕司财赋、宪司刑名的参议之权;相当于一路的行政军事长官;职权很重,正副使的除职都必得经由政事堂和枢密院共拟通过。
是以;时任广西经略副使的郭孝友对卫希颜来说绝不陌生。
早在靖康初年,卫希颜在东京时就听说过郭孝友此人。当时蔡京、童贯倒台;赵桓欲提拔、起复那些因得罪蔡京和童贯而被贬黜的官员,卫希颜看过这份名单,其中就有言事得罪蔡京被贬为瑞金县丞的前国子司业郭孝友。
卫希颜知道靖康之变,对于东京城是否守得住她当时并无把握,便想着身在南方的官员没必要再召到东京来趟这浑水,多这几个文臣对抵御金军也起不了用处,倒不如留给以后的南渡朝廷,便建议赵桓提拔这些官员整饬南方官场,而且朝廷抵御金军也需要南方的粮秣、财赋支持。赵桓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了部分官员提拔在地方任用。当时郭孝友任的县丞掌文书及仓狱,赵桓便拔擢他为瑞金县所隶的江南西路的提点刑狱司判官。
到建炎朝立,卫希颜入朝执掌枢密,却早已忘了郭孝友这个人物。
郭孝友再次进入她眼中是在建炎三年中。
在建炎二年时江南西路和两淮路相继发生旱灾,继而徽州暴发出赈灾贪墨案,吏部会同御史台、刑部在三路清查官员廉政,郭孝友在江西路这个十官八贪的污泥浊水中清濯而出——上任期间微服清查了整个江西路的州县,手中一本廉能录上记载了八十一位州军县守令的治绩声誉,给吏部清查江西官场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被李纲赞为“清严干判”,在罢免并问罪贪腐不法的江西提刑司正副使后,便举荐郭孝友擢任提刑使,朝廷允准了。
就在建炎三年正月到四年十二月那场肃贪清治的廉政风暴中,江西和两淮的监司、州县官员纷纷落马,但也涌现了一批突出人物被朝廷表彰拔擢。卫希颜这才想起了其中有几位正是她当年指名南任的——其中就有郭孝友。
而在建炎四年这一年,首任广西经略使傅墨卿在任上病逝,临行前上表朝廷,推举辛炳接任。
辛炳是与傅墨卿一同除授上任的经略司副使。
当初在任命广西新的路司长官时,两府就充分考虑了广西的特殊情况,必须派驻有胆有为、能廉洁任事,又有刚柔处事手段的文武官员担当。当时主要是名可秀的意见,起用了提举宫观赋闲的前礼部尚书傅墨卿为广西经略使,以侍御史知杂事辛炳为经略副使,以两浙路提刑判官刘彦适为广西提刑使;同年十二月,又以户部郎官吕本中权发遣广东广西两路转运使,加上兵改时卫希颜任命的武安军广西都帅王胜,广西一路的军事、民政、刑名、财赋四大路司长官就全都齐换了。
其中:经略使傅墨卿持礼怀柔,经略副使辛炳刚正能决,提刑使刘彦适为人公正,武安军帅使王胜勇毅有谋,转运使吕本中擅于接受事物又擅长文教——这五人任事恰是“刚柔共济、文武并行、德教推进”,而这十二字正是名可秀与卫希颜定下的经略广南之策。
大宋的广西路远远大过卫希颜记忆中的广西省,还包括贵州、海南,以及湖南南部的三州。可想而知,这一路的少数民族会有多少,仅卫希颜记得的就有四族:广西壮族,贵州苗族,海南黎族,湖南苗瑶二族,至于没有记忆的少数民族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宋朝按照地域种群划分,将广西一路的诸蛮夷分别称为西南夷、桂南溪峒、桂北猺峒、海南黎峒,前后共设置了八十五个羁縻州、八十个羁縻县,是宋朝地域最大的一路,也是羁縻州县最多、民族问题最复杂的一路。
按照羁縻程度的不同,又将广西各羁縻州县分为四类:第一是最轻微的羁縻,朝廷既不驻军也不管民政,仅仅名义上属于大宋;第二是稍强一点的羁縻,朝廷象征性在羁縻地区某个地点建堡设寨,派驻少量协调官员,以及跟随这些官员的少量护军;较强的羁縻是在羁縻州县各个主要关卡进行驻军,在必要时还可以征调当地部族土兵征战,但是朝廷既不具体管理也不收税;第四是最强的羁縻,朝廷不仅驻军,而且派驻文官进行直接管理并收赋税,但是这种羁縻在宋朝属于极少数——这样强势的羁縻只能追溯到盛唐时代,即使遥远的安西都护府辖下的西域军镇都是要收税的。但在宋朝广西,最多的是羁縻是第一类。
卫希颜以阿宝身份生活的汉人小山村就是隶属羁縻第一类的矩州(贵州省)——北宋曾设置夔州黔南所,后又独设黔南路,之后又归入广西路,流放刑犯的“黔南所”之称却一直存在。州内汉人只占少数,除了朝廷建的矩州城省内民和黔南所军管驻地的军民外,其他地域居住的汉民与夷民一样属于不上户、不纳税的非编户齐民。这里的百姓无论夷汉都十分彪悍,夷人无论男女均背刀带弩,汉人男子都背弓佩箭带猎叉,还时不时出现有带刀或带剑的江湖客,夷人之间、夷汉之间,说不拢就会大打出手。卫希颜当年在出矩州的路上就遇到了四起械斗,两起夷人内讧,一起夷汉厮斗,一起江湖客寻仇,无论是参加械斗的还是路人,被打死了都算你倒霉。而接壤大理的边境更加混乱,往往还有大理国的白蛮(白族)、摆夷(傣族)等部族牵扯在内。
但矩州西南夷的情况还算是好的了,相比之下,广西与交趾接壤的桂南羁縻州县更为复杂。矩州西南夷虽然内斗,但有五姓蕃部统合,内讧也有个限度。而桂南溪峒有七八十峒,每峒都互不统属,溪峒与溪峒之间为了争地争资源内斗频繁,又有溪峒与省民的矛盾,溪峒与交趾的矛盾,有时前两种矛盾还有交趾人在后面挑事,纠葛甚深。
在广西最南的是海岛,宋人俗称为海南,又称琼岛,岛上的夷人最初都居于山岭,他们称山岭为“黎”,遂被朝廷称为黎人。宋朝在海南上设置了三个行政州一个军事州:北为琼州,置琼管安抚司统管整个海南,西为儋州——后来儋州降为昌化军,南为崖州——后来降为朱崖军,东为军事州——万安军。到北宋后期,就已经变为一个行政州三个军事州了。而岛上的黎峒主要聚居在一州三军“包围”中的岛屿中部,依傍黎母山,朝廷称之为黎峒羁縻地,但并未正式设置羁縻州或羁縻县。这些黎峒有一部分已经归属州县,朝廷称为熟黎,那些居住山岭没有徵赋徭役的就称为生黎。而在省外之地共有生黎四十余峒,侵境劫掠省民的事件虽然不像桂南溪峒那么恶劣,但也未尝绝止。不过与桂南、桂北相比,海南还算是安定的。
而桂北是猺峒聚居地,从地理上看与荆湖南部溪峒所居地相连,两地山岭间有多条道路可通,所以每有荆湖南路南部的溪峒聚反时,往往勾连窜动广西桂北猺峒——也是很不安分的一群。
综观广西一路,地域广、部族多,又是临交趾、大理的边地,可谓矛盾复杂,隐患重重,加之广西又是宋朝最偏远的治地,许多地方守令从未一至亲民,反而大行征敛、鱼肉百姓之事,往往埋下更深的积怨,引发更大的矛盾,朝廷却因远僻和交通不便而不得闻,更不提惩治了。而且,广西的地方官在处置峒人侵掠的手段也多简单,要么出兵镇压,要么调动另一峒的部族兵征讨,要么给钱粮招抚,但无论哪种手段,都未触及矛盾的根源,只是平息一时。而且省地发生侵掠时,官府的兵马往往到得不及时,被侵掠的省民白白死伤,积怨丛生,而主事的官员又多贪佞,无论用哪种手段平服峒部都要在省民身上刮油。据说,那些从广西离任或迁任的地方官,往往都行箧丰盛,多有上十万缗者,僻地为官竟能为富至此,可见广西贪弊之甚。而广西治地的宋民对官府的不满、不信任也越来越深。
如此种种都与卫希颜想要一个安定的广西——经略交趾、大理的战略很不符合。
于是在建炎二年末,当广西桂、邕、钦、廉数州的兵改完成之后,她便奏准朝廷,升广西路治地桂州为桂林府(广西桂林),仍将经略司置于此地。但桂州离接壤交趾的边境太远,以前旦有边事经略安抚司往往反应不及。卫希颜便将广西武安军帅司置于邕州——与交趾相邻,而且距离矩州西南夷和大理国也比桂林府要近得多。至建炎三年,兵改推进到海南驻军,朝廷将昌化、朱崖、万安三军的驻军整编为武安军,归属琼州武安军帅司统辖。同时,朝廷又将三军州复置为行政州,重设儋州、崖州,新设万安州,均以文官为守臣,又以琼州守臣带布政使,统管四州民政、财赋,归属广西经略司,作为安定广西的一环。
朝廷既定经略广西之策,就必得整饬广西官场,枢密院和政事堂聚议后定下“不贪不暴、不衅不忍、清明公正”十二字,即是对广西为政为军的要求,并基于此而任命广西路司官员。
如今首要的军政长官——经略使傅墨卿因病逝去,由副使辛炳升任几无争议,两府聚议后允准傅墨卿之奏,经略副使之缺则由广西提刑使刘彦适升任,又议提刑使之缺,最终在四位人选中定下被御史台、吏部考绩评为“清严廉明”的江西提刑使郭孝友迁任。
建炎五年三月,郭孝友到任广西后,便轻车简从巡视各州县,包括僻远之地。时任广西路监察御史的刘大中在给御史台的呈报中写道:“闾阎疾苦,家至而户到。州县官吏或闻而接,已单车微服入其治矣。”之前,刘彦适为任提刑时,着重于揪贪敛、查暴虐用事的官员;郭孝友上任后则是体察细访,将那些不用心任事或疲软弱病不胜职的州守县令,尽数呈报经略司并上章朝廷劾罢之。
广西官场经过前后几年的整饬,呈现出一片精干吏治的景象,虽然任守令者并非人人干才,但却无有再敢胡混日子熬资历者,没有取得经略司和提刑司的中上考绩,这里的官员休想得到升迁,也别想调任离开这苦地方——除非辞官,或罢职。
而在建炎七年中,任经略使三年的辛炳因操劳疾重,上表请辞经略使职位,并荐副使刘彦适升任。朝廷允奏,以刘彦适升经略使,郭孝友升经略副使。郭孝友入经略司后,仍然持续他的轻车简从,巡视州县之行,包括矩州西南夷地和琼岛偏县都有他的车马所至,一路体察民情吏治,惩治不法和渎事者,在广西官民之中都极具声望。
而在郭孝友上任经略副使不久后,建炎七年十月,卫希颜灭金归国,并于建炎八年三月启动她早就筹谋于心的“广西战略”,其中一大计划就是在广西修路。
但这个计划遭到了郭孝友的抵制。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现在的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这些省名,其名便是始自宋朝的广南西路、广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的简称。还有河北东西路、福建路。陕西的名称也是已经有了的。浙江省大概是得名于两浙路和钱塘江。甘肃省应该是得名于甘州(甘肃张掖市)和肃州(甘肃酒泉)。
2、桂林:秦始皇统一岭南后,“置桂林、南海、象郡岁”,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三国时期吴国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在今之桂林),隋唐时置岭南桂州总管府,北宋时为桂州,历史上南宋将之升为静江府。
☆、南疆经略
广西的交通在建炎朝诸路中是最差的。
整个广西路,只有三条对外交通的主道:其一是北路;从桂林的桂水(漓江)北上入湖南湘水;再北上可达长江;而至东京;溯长江往西而行,可至西川,顺长江东流而下;可达杭州——北宋时广西与东京朝廷来往就是走此道;水陆兼有;其二是东路;从桂林出发,经湖南至江西;再至杭州——朝廷南渡后,成为广西与临安朝廷来往的主道;其三是南路;从桂水南下至梧州,再顺西江至广州,是一条全程水道,与广东来往相对便利。
从对内交通来看,广西各州县也有道路相连接,但因广西人口较少,土地开拓较小,有很多地方都是原始地貌,山林茂密,沟壑纵横,瘴气缭绕,还有一些地方是曲径羊肠,单人驿马通行都要放缓速度,更别说大部队行军了。
当然,即使这样差的道路真正行军起来也是可以克服的,当初打金国时那么艰难的山地雪路都能推拉着炮车通过,还要躲避金军的海东青侦察和金人的巡逻骑兵队,如今换成是在自家地盘上行军,还能难得过那时?
但是,路还是要修的:夫战之庙算,就是要尽量减少自己的不利,增加自己的有利。
而且,也不仅仅是为了行军打仗、运输军械粮袜的便利,更是为了广西路的开发——一个地方要富,没有便利的交通是不可能的。
就以广西目前对外交通的三条水陆主道来讲,并不都是方便快捷的。其中北路水道迂回、行船时间长、速度慢,以前商人从桂林出发到成都需要半年时间,后来因为南廷造船业的发达,新型快船能使航程时间缩减到三个多月,但是快船造价高,而且车轮浆船还要使用更多的人工,并非所有的江河船商都有财力置得起,而广西的船商实力更要降一降。再说东路的陆道,比水道近捷,但一些地方路况差,多有山路崎岖,包括经由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官道在内,车马行进艰难,驿卒尚能快去,商货队伍就要折腾了。相对而言,也就桂林到广州的南路水道比较便捷,但是也有险难的水段。而且,广西这么大的路,不能只靠广东。就算是与广东物贸便利,也只限南桂水流域的桂东三州,远远带动不了整个广西。
而在卫希颜的战略构想中,建炎朝的版图还会再往南、往西扩展,如果通往广西的道路都不便利,那么以后通往更南、更西的地域又怎么方便去统治?到时很可能就像北宋朝廷对广西的统治一样,鞭长莫及,连一个小小的侬智高叛乱都能搅得大宋朝手忙脚乱。
但广西对外交通的官道不需要卫希颜多作考虑,因为工部已经在整治——从建炎六年工部先后完成对两浙路和江南东路的官道整治后,又开始了对江南西路的整治,七年初又开始了对荆湖南路的官道整治,现今仍在持续中。
故而,卫希颜的修路提案针对的是广西内部的交通。
在她的提案中,是整治三条已有的官道:一条是从邕州城至矩州特磨道(云南广南县)的买马道;二是从邕州城至太平寨、永平寨的官道;三是从钦州湾至邕州城的官道。
第一条道是朝廷与大理往来的官道,第二条道是从邕州通往交趾的官道,第三条道的北段——从钦州城到邕州城的官道——是以前就有的,而南段则是建炎六年修建的,当时在钦州湾建了钦州港,驻入一个小分舰队,便有广西的商人出海贸易,又有南洋商人经由钦州港进入钦州贸易,于是钦州守臣便请准经略司修筑了从钦州港到钦州城的官道。
卫希颜的这个修路案一提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三条官道的整治是针对大理和交趾。
朝堂上的宰执们能看出来,广西的郭孝友没和卫希颜打过交道,却也看出了她的企图。
——打了南洋,灭了金国,这是是要兵指交趾和大理了吗?
毋庸置疑,郭孝友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但他与大宋许多士大夫一样,不喜欢妄启边衅,更不赞成攻打他国。当然攻打金国是雪仇、迎回皇帝,那不一样。但像宋军在南洋攻打三佛齐和天竺的蕃邦国,郭孝友就不等同,认为那不是正义的战争。
而从卫希颜主导的灭金战争中,郭孝友能够揣摩出她的几分行事风格,若真是攻打交趾或大理,只怕是要打到灭国才会罢兵!
郭孝友很担心,在卫希颜的这种铁血政策下,会将大宋带入到另一个泥潭,一个军事扩张的泥潭,而这是郭孝友不愿意看到的。
但他只是一个边地经略使,无法影响朝廷的决策。
何况卫希颜提出修路的理由光明正大——方便平定广西内部峒乱。
靖康以前,广西驻军的确有平乱不及时、令人诟病的前科,而道路不好也的确是驻军未能及时赶至的原因之一。
当然,心思明白的人都知道卫希颜的真正目的为何,却是无法扯明来说的,扯明了那就是你说的,一个诬蔑枢密宰臣的罪名能掼得你头晕脑大!
最终这个提案在卫希颜的强势下,在丁起、李纲、叶梦得的支持下,获得了通过,当时的门下都给事中朱敦儒也被卫希颜说服,于是诏行,令工部、广西经略司执行。
郭孝友接到诏令时已是木已成舟,他不能明着抗令,却有法子暗里抵制,广西山高水远的,修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京里又如何知道?于是,进度非常缓慢。加上工部参政朱震原就反对卫希颜的提案,便借口正紧着湖南路和江西路的官道修整,广西的进度要放到后面。于是,朝廷下达的广西修路诏令就等于是空有诏而不得行了。
卫希颜却也不紧着催促,似乎并不着急,这让那些有揣测的朝臣禁不住怀疑自己的判断:难不成真的只是为了广西的内部安定,不是为了出兵交趾或大理?
事实上,卫希颜的确不急。按照她和雷动在金国松蓬山的约定,北廷攻伐西夏的战争就要开始了,之后南北两廷的约战,再之后是名重生与雷动的决战。在这两人决战结果没有落定前,南征战争绝对不可能发动,甚或名重生若有个万一,南征时间还得推后。
现今,她所预估的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对交趾的战争计划至少得往后推三年。而这三年,便是重提广西修路的时候——确切地说,已经不足三年,必须要抓紧了。
如此,郭孝友就得动一动了。
章谊提举郭孝友为临安府可说正合了她心意,郭孝友不能贬,那就升。调走他,换一个合适的经略副使上去。没了郭孝友的坚决抵制,刘彦适就算不支持,至少不会反对。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至于章谊为什么推举郭孝友——难道两人有奸。情?咳,是有私交?
卫希颜问了出来,当然是问后一句。
“应该不是为了私谊,”名可秀沉吟着说道,“大概是为了工部的政绩考虑。”
卫希颜咦了一声,“湖南、江西的路政,京城的安居坊,这些都是已进行了一半的大工程,难道完成了不是政绩?章谊明年就该满六十了吧,还有心思折腾新的大工程?难道是在筹划留任?那也该选湖北……哦,朱震在那边,湖北就算了;那还有淮南东、西两路呢,任选一路也比广西这重山密林的地儿好捣腾吧?”
名可秀笑了一声,“就不许人家老当益壮,专拣硬骨头啃?”
卫希颜仰眉,“他若年轻二十岁,我信。”
名可秀道:“工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修桥铺路,章谊要想做出更大的政绩,就必须脱离前人的树荫,种自己的树。淮东、淮西的路况虽然比广西好得多,但要整治完成,非得五六年功夫不可——这还是只限州与州、州与大县之间的官道。就像你说的,章谊明年就满六十了,哪还有五六年给他?而在一年内淮东或淮西新开的路政都出不了多少成绩,后面盯着他参政位置的人却有好几位,谯定、曾开、向子諲、卢法原这几人,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章谊若不在执政位上,只要有才干,身体又允许,多半都能留任,像朱震、翟汝文、许景衡这些,都是过了六十还在任的。但章谊在执政位上,没有很大的功绩或重要的缘故,很难留任,政事堂其他几位执政恐怕都在筹划着人选了,包括皇帝在内。如今想来,章谊大约是将宝押在了广西……”
名可秀说着又一笑,“章谊对你倒是信心十足,不但信你丁忧后必会复职,还信你复职后必会发兵广西——只要工部将你以前提的那三条官道整治好了,将来南征战事胜利,他章谊就是功臣之一。只修这三条道,怎么看也比整治整个淮东或淮西的官道要简单啊。”
卫希颜恍然,“原来打的是这主意……咦,不对呀,广西出兵最快也是两三年后的事,到明年这个时候他就该离任了,再有功也是他致仕后的事——”还是没法留任呀!
名可秀却只笑不答了,让她自个去想。
***
阳光斜入,照得公厅敞亮。
章谊正埋头批一份公札,左手边已经整齐摞了两叠已经批完的公札。
他正在看的这一份是提举江西路政的工部道路司郎中洪兴祖的呈报,说的是当前江西路政的进度——章谊命令一月一报。
他看完后提笔在札后的留白处批道:“阅。甚慰。”想了想,又落了几句勉励的话。
洪兴祖是程颢弟子游酢的学生,朱震一力提拔上来的,很有能力,章谊照样重用他,并不因为他是前任信重的人就忌讳或疏远,这让章谊在工部新旧官员中都赢得了尊敬——做下属的谁不愿意有一位宽厚的长者为上司呢?
但章谊宽厚却不枉纵,约束下属的能力比朱震强,该拿的让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