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邱晓悠然-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声一片。

“下面,我来点下名,每位被点到名的同学,站起来请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老师,什么是自我介绍啊?怎么介绍啊?”下面有人问道。

“就是简单的说下你的名字、年龄、来自哪里,就可以了。好了,现在我就点名了。另外说一句,以后提问要先举手,等老师同意你发言之后,在站起来说话。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这好像是所有中小学生在回答老师时的通病,拖长音。

“好了,我们来点名。张有才。”

一个男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吭哧道:“我,我叫张有才,今年13了,我家是,是槐树岭的。”

“张有才同学,表现的不错。请坐下。不过之后的同学请注意,点到你的名字时,请先答“到”再站起来。”点名继续。

在全班同学都被点了名,做了自我介绍后。郭老师让大家重新做好。

“下面我们进行下一项,选举班干部。因为你们都是刚从各个小学升上来的新生,所以我决定先由我指派几个班干部帮助我管理班级事务,到一个月后,等大家都彼此有了了解之后,再重新选举班干部。下面我就先随便指派了。”

随后郭老师让一个长得一看就像好学生的男生,李四海先担任临时班长,一个叫陈小秀的女生担任学习委员。

“好了,我们有了班干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就好展开了。班长,你找几个人和我到办公室去取下你们的新课本。学习委员你上来,这是这个学期的《课程表》,你把它抄到黑板上,让大家记一下。”郭老师说着话,把一张纸递给陈小秀后出了教室下楼了。

班长李四海,从教室后面找了几个比较高壮的男生去拿新书了。邱晓虽然也在教室后面坐着,个子比较起来也不矮(三儿那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性),但整个人和周围黑黑壮壮的同学们比起来,实在是白净“文弱”了些,压根被班长大人第一时间给忽略过去了。

不一会,每个男生都抱着一摞书回来了,郭老师手里也拿着一摞跟进教室。郭老师让李四海和已经在黑板上抄完《课程表》的陈小秀负责发书。

邱晓拿到课本,手摸着新书书面,心里充满收到新书的喜悦。邱晓发现,一共是八本书,比在书店看到的多了一本《音乐》。

“大家注意一下,今天我们的基本安排就是这些了,下午不开课了,你们现在把新书收好,把黑板上的课程表记好。最后,班长,你安排大家把我们的教室打扫一下,然后就放学了。大家明天早上八点按时到校上课。”说完,郭老师把一切交给班长李四海就走了。就目前来看,他对自己选的这个班长还是比较满意的。

班长在郭老师走后,走到讲台上,给大家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具体工作,邱晓很愤怒,因为他被分到了女生组,拿着抹布擦桌子。可他的愤怒是没人理的,大家一致认为班长的这种分配很合理。邱晓最后只能屈服于强权,混在一群女生中擦桌子了。

一群初一新生,干劲很足,不到一个小时就打扫完了,大家做到位子上等班长去找老师来验收。不一会,郭老师跟着班长走进了教室,看到现在整个教室窗明几净、“千尘不染”,表示很满意。然后大手一挥,放学!

可是等邱晓他们收拾好书包正准备走时,郭老师又拐了回来,

“同学们,不好意思,还有一件事,忘了和大家说。在咱们教学楼一楼的西头是咱学校的食堂,以后你们中午可以到食堂买午饭,一份饭一块五,一般是米饭炒菜,一周有两回肉菜。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带饭,早上来的时候交到食堂给你热上。中午放学再去吃。好了,就这些,没事了,现在放学。”郭老师说着话再次转身出门了,出了门却发现,大家都没动静,转身又进来。

“你们怎么不动弹?放学了。哦——!这次真的没事了,放学!”

这时大家才又重新动了起来,纷纷背着书包冲出了教室。

邱晓也背着书包,跟着大家下楼出了学校。站在校门口,邱晓问小智几点了,小智报时——“北京时间上午11:47”。

之前邱晓并不清楚今天下午不上课,现在这个点钟邱晓也不知道现在自己是想办法自己回村呢,还是等到晚上和三儿他们一起回?

“咕噜咕噜……”一阵响声从自己的肚子里传来。算了,不想了,先吃饭去,走到镇小学门口,邱晓想到了三儿,就抬脚走进了镇小学的校门,开门的老头看他背着书包,也就没拦着。

邱晓发现镇小学的教学楼样式和他们学校一样,只是有四层高,一楼办公室,二三四楼是教室,他不知道三儿的班是哪个教室于是就站在一楼中间的楼梯口等着。

不一会,下课铃响了。邱晓看到从各个教室冲出来的小学生们就像开闸泄洪一样从楼梯上汹涌而下,一股奔向了校门口,一股则中途拐了个弯,向一楼西头涌去。哦,原来这小学和中学一样,在那个位置是食堂啊。邱晓心里感叹道。

很快,三儿就出现在了人流中,他个子高一眼就见到了站在楼梯口的邱晓。扯开了大嗓门叫道:

“哥!”——之所以没叫“晓晓哥”是因为三儿觉得,在外人面前叫不好。邱晓也觉得这个弟弟不错,很上道。

三儿得知邱晓他们下午不上课后,表示了浓浓的羡慕,然后知道邱晓没带午饭准备买着吃后,一把拽起邱晓的胳膊,就往楼上拉,他把邱晓拽进他们班,按倒自己的位子上,表示李婶今天给他带的饭多,让邱晓等着,他去拿饭,哥俩一起吃。邱晓无法只能坐着等了,毕竟已经坐到这里了,再出去也麻烦。

片刻,三儿就拿着一个大大的铝制方饭盒回来了,手里还拿了一双从食堂借的筷子。刚好三儿的同桌家就在镇子上,中午回家吃饭去了。于是哥俩就一起坐下来,三儿打开饭盒,里面装了满满的米饭和一些炒豆角,三儿把饭盒盖翻过来,拨了米饭和菜给邱晓,直到邱晓再三阻拦才停下拨饭的动作,然后又从书包拿出一个煮鸡蛋,去了壳,用筷子夹断,哥俩一人一半分了吃。吃罢午饭,三儿就跑到操场上玩去了。邱晓刚吃饱不想动,就拒绝了三儿的邀请。

坐在三儿的座位上,邱晓看到三儿班留在教室里其他中午不回家的同学吃过饭都趴在课桌上午休,没有午休的都和三儿一样跑出去玩了,他自己不想睡,觉得趴着睡难受,于是就从自己书包中拿出了崭崭新的英语课本,说实话英语课可是邱晓对未来学习兴趣最大的一门课,毕竟这个以前从未接触过,而周围人都说学好很重要,特别是小智也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所以现在准备拿出来看一看,作为升上初一以来的第一次预习。呵呵,其实邱晓之前从不知“预习”为何物的,小学纯粹都是混下来的。

小智一发现邱晓的意图,激动了——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到了,分外精神地准备随时向自己的主人提供帮助。

邱晓打开书,首先就看到了那著名的26个字母,同时小智也在一旁依次读出各个字母的读音。

邱晓奇怪了,这些看着不都是汉语拼音字母吗,怎么一直念了6年的“啊(a)、拨(b)、次(c)”怎么现在就变成了“诶、必、谁(用东北话读)”了呢?

小智赶紧解释到,这些字母本就是英语他们家的,咱中国人的拼音是借他们用一下的。哦,原来是这样,可咱中国人干嘛要借洋鬼子的东西呢?干嘛不自己造拼音呢?邱晓的心里还是有存疑的。不过算了,这些他也管不了,先学好英语要紧。

17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奋斗了一中午,在“能力卓绝”的辅导老师“小智”的帮助下,邱晓终于勉强记住了各个字母的新读音。当然记混了目前也是很正常的。在三儿的同桌下午到校后,邱晓发现快到下午三儿他们上课的时间了,忙把书收进书包,然后把自己的书包放到三儿的座位里,出了教室下了楼在操场上找到正疯着的三儿,告诉他,书包先存在三儿这里,自己下午去镇子上转转,以前都没转过的,等三儿放学后再来找他。交代完,邱晓就出了小学校,向镇子里走去。

镇子上的这条主街,早上邱晓已经跟着李叔走过一遍了,但那时为了赶着报名,再加上对新学校的忐忑心理,一路上并未怎么仔细注意周围。现在,邱晓决定要好好观察一下这个未来三年都会生活学习在这里的龙角镇。

邱晓走在主街上,这回是和早上反方向,从东往西走,一家店一家店的挨个转了一遍,什么做衣服的裁缝铺,什么修电器的修理铺,副食店,五金杂货店……邱晓发现除了没有书店外,这个镇子上各种小店也都有,只是规模都不大,里面卖的东西也不全,档次都有些低,没有什么好牌子的,看来像邱爸说过的,这里的确是很穷啊。不过邱晓一路走来,见到的每一个人都神色平和,好像大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没什么可抱怨似的。

一直走到镇子西头,早上李二喜放下他们的地方,发现这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集市,一大片空地上,很多人摆了地摊在卖东西。卖的东西种类真不少,吃穿用都有,边上还有一些卖吃食的摊子。

邱晓发现,在这里摆摊的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村民,都在卖自家种的菜和养的鸡鸭和鸡蛋什么的。邱晓还发现有人在卖野菜,不过价钱很低,五分一毛就是一大堆。应该是大家都知道这野菜不论平地上还是山里长得到处都是,没本钱,就是花点时间摘而已。所以卖得这么便宜。自家种的蔬菜相对要贵一些,但也就两三毛,甚至一毛一斤,也就黄瓜西红柿卖得贵点,差不多五毛一斤。邱晓在问了几家菜价后,知道了,这些蔬菜在县城要比这儿贵一些,不过去县上要坐几个钟头的车子,划不来。就在这便宜卖,卖完回家也方便。不过,好像不时有县里或者市里的人来镇上收菜的,那样能卖多点钱。邱晓迅速掌握了这一重要信息。想着,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能用到了。

在场子上转了一圈,邱晓发现已经四点了,三儿他们快放学了(三儿小学下午就上两节课,四点十分就放学了)。就转身往小学校方向走去,等走到校门口时,刚好放学没多久。邱晓很容易的就在操场上找到了三儿,这货永远都是“玩”是生活第一要务。

“你作业做完了?”

“还,还没。想着回,回家再做。”三儿原本见到邱晓到来而满脸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不行,你现在跟我去把作业做了,晚上回去,慢慢玩。”邱晓充分扮演了一位严厉的好哥哥角色。看着三儿一副想说不敢说的小媳妇儿受气样,自我感觉非常之良好。拉着一脸不情愿的三儿回了他们班,好在三儿的同桌已经回家了。两人坐下,三儿在邱晓的眼神监督下慢慢腾腾地拿出本子和课本开始吭哧吭哧做作业,而邱晓则继续拿出英语课本和26个磨人的字母进行新一轮的交锋。

邱晓学得很入神,突然觉得自己的胳膊好像被人碰了碰。一回头,发现三儿同学正可怜兮兮的望着自己。忙问怎么了。

“那个,哥,这道题你会不?”——小鹿眼猛眨巴,咳咳,就是这头小鹿个头大了点,身板壮了点。

“!——!——”

邱晓一听,紧张了,怎么办,他的小学可是基本混出来的,万一自己不会的话,之前塑造的高大家长形象不就……邱晓不敢往下想了。

这时,我们时刻为主人着想的小智出场了。表示“您勇敢的上,小智给你兜着。”

邱晓一下子有了底气,忙坐正身子,严肃地问是什么题。在小智的场外强力支持下,邱晓十分轻松地解答了三儿同学的难题。三儿觉得自己的晓晓哥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其形象在他心目中已经可以和自家大哥和老爹同一高度了。

之后两人,一个继续做作业,不懂就赶紧问;一个继续努力学英语,时不时解答下小学五年级的“小问题”。不过说实话,邱晓觉得自己以前学的不怎么样的知识,就在这种有作弊前提下的一问一答间,自己对其的掌握加深了。嗯,原来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可以获得不小的好处的啊。嗯,以后要多多帮助别人,特别是三儿,因为实在很享受那头“壮实熊版”的小鹿眼了。

今天三儿因为有邱晓的督促和不时的指导,作业做得很快,不多时就做完了,发现离回家坐车的时间还早,就向邱晓请示再去玩会儿。邱晓见其作业做完了,也就不摆“大哥”样了。很开明地同意放行了。三儿欢呼着出门玩去了。而邱晓则继续在英语字母的浩瀚海洋中搏斗求生。

到了下午五点四十了,小智提醒了邱晓,邱晓忙收拾好自己和三儿的书包,拎着下了楼,叫上还在疯玩的三儿和另两个同村的小孩。一起向镇西的坐车点走去。快六点众人等到李二喜,坐上三轮回村了。

邱晓回到家,放下书包,倒水喝了后,先去“昆明池”里收了水,然后准备做饭了。经过近半个月的学习与实践,邱晓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用厨房里的灶台生火做饭了。做晚饭的时候,邱晓多做了一些,准备待会找个饭盒装上,明天带到学校当午饭。

吃过饭以后,邱晓看到池里的水又蓄了起来,在院子里走了一圈,让小智观察菜地里的小芽们长势如何,是否需要浇水。这些种子种下去已经有4天了,昨天起邱晓就发现已经有好些种子发芽了,那些还没有发芽的据小智观察也都有发芽的迹象了。看着刚刚冒出来颤巍巍、绿油油的小嫩芽们。邱晓表示心情很好。

巡视完菜地,邱晓学习兴趣高涨地决定继续英语学习,现在他通过一中午和下午一个多小时的学习,在小智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全部字母的发音,还学了几个简单的单词。当然记忆是否深刻这需要今后长时间的复习和考验了。

到了晚上十点,小智提醒该休息了。邱晓这才收拾书包根据早上抄的课程表提示准备好明天所需要的课本后,上床休息了。

18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9月11日,早上6点,邱晓就起床了。忙完早上的“功课”,不等三儿来找,就背着书包拿着饭盒袋子出门上学了。

从今天起,对邱晓来说,崭新的生活开始了。

正式开学后,邱晓基本上每天都过着规律的生活,平时上学,按时做“早晚课”,而周末则继续进山,准备趁着现在是秋天,山里出货多,多收一些,帮小智也多完成一些任务。

在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邱晓对他们的学校和老师也都有些了解。整个镇中学加上校长一共只有八个老师,再加上负责食堂的老钟夫妻俩和看门的老吴头,统共就11个人。绝对算得上是所“袖珍版”的中学校了。其中八个老师之中教初二和初三的各有三个老师,而他们初一年级一共就俩,小郭老师和老程老师(也是校长)。

因为学习老师太少了,根据这所学校的惯例,一般每组接初一的老师都会把这一届的学生一直带到初三毕业,因此邱晓他们这届初中三年就会只有两个老师授课了。其中,老程老师教语文、历史、地理和生物并且担任初一一班的班主任,而小郭老师则教英语、数学、和之后的学期要学的物理和化学,对了,因为小郭老师年纪轻又是男老师,还是从省城大学里毕业的高材生,因此他还兼任了整所学校六个班的所有体育课和音乐课。

邱晓看不出来,郭老师的体育到底好不好,因为他上体育课的时候基本自己不怎么动的,最多只是在做准备活动和某项运动的时候给大家做过一两次的示范,剩下时间都是让学生们自己来,他只负责在旁边看着,有时候甚至直接给几个篮球让大家自由活动了。但是在音乐课上,郭老师却是表现出了很好的音乐素养。他不但会弹手风琴(这是学校唯一的一件乐器,年龄已经不可考了,但目前还算能正常发挥功效),还会吹口琴、笛子,甚至有次郭老师还向大家吹嘘自己会的乐器多了,不提钢琴小提琴,甚至还会拉二胡、弹三弦呢。为此邱晓班上有个同学家里有亲戚在县文化馆,一次特意借来了这几样乐器(钢琴体积太过庞大就算了),大家就是想试试郭老师是不是真的有他说的那么“神”?但是没有想到,郭老师还真的就有他自己说得那样“神”!什么乐器到他手里都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为此大家都私下谈论,不知道为什么郭老师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就跑到他们这个贫困县来了?甚至现在又到了他们这个更贫困的乡镇中学来教书呢?对于答案直到很久以后,邱晓才从其他人那里得知一点因由,原来小郭老师这是“一切为了爱情啊”。郭老师在大学时谈的女朋友老家就是清澜县的,毕业后女方家长给她在自己县里安排了一个公务员的位子,那时正处在热恋期的郭老师为了能和女朋友长相厮守,依然放弃了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来到了清澜县,当时被女方家长给安排到了县中工作,这样看起来好像在清澜县这里也很是不错的工作了。可是,郭老师的千里追随的爱情,最终没有抵过现实社会里的利益纠葛,他的那位女朋友一年后换了一个县委书记的公子做男朋友。而郭老师的存在就在其他两人眼里有些“多余”了,这不,龙角镇一向县里申请要人,原本开学就应该带自己第一个高三毕业班的郭老师就被“以组织需要”的名义“借”调到了这个全县最穷的乡中学教书了。而能否再回县上这就取决于那位县委书记会干多久了。

————

升做初中生的邱晓,现在对学习是十分用心的,为了不再让父母操心,邱晓每天都在小智的督促与辅导下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认真复习。因为是初一课程,其实大家也都是新生,课程与小学没有太多的延续性,所以学习上很快赶上了进度,并且有着赶超所有人的趋势。

但在初一二班,邱晓的人缘居然和城里小学时一样,都不太好,只是这次的原因和以前不同。而造成班里其他人不怎么理睬邱晓的原因居然是——

因为邱晓长得“太好”了,像个“城里人”。对邱晓班上的男生来说,白白净净、瘦瘦弱弱的邱晓就像个女孩子(当然这是要看和谁对比了,邱晓其实长得很标准的十三岁小男孩身材,而且现在的邱晓其实已经比在A市黑很多了,可是他的皮肤不怎么晒得黑,他也没办法啊),大家觉得带他一块玩,感觉像和女生玩,太怪异了。而女生则觉得邱晓居然比自己还白净好看,处于说不清楚的自卑和嫉妒心理,也都是离邱晓远远的。

对此,邱晓很苦恼,他不想自己的初中生活和小学一样,自己一个人度过。可是却一直打不破这种局面。但是,转机却在不经意间出现了。

开学没过几天,同时兼上英语课的班主任郭老师发现,班里的邱晓同学的英语发音非常标准,这在一所大家普遍口音较重的乡镇学校里来说是很少见的。更何况邱晓的发音居然比自己都要标准。这不太好理解啊。于是一天英语课后,郭老师把邱晓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向其询问“发音标准”的原因。

邱晓乍一听老师的问话,楞了一下,过一久才反应上来,忙答道,自己的发音是跟着磁带练习的。遂讲述自己到县城买了复读机和初一课本同步的英语磁带,这段时间一直在家自学的事情。

郭老师听了很高兴,充分表扬了邱晓这种热爱学习的行为。之后又委婉地提出请求,做为一所镇中学,虽然现在校舍已经被翻新了,但在其他配件上却是无法再做要求的,毕竟县教育局的工作也不好开展啊,不能有什么好处都叫你们九龙乡都站了去啊,县上还是要兼顾全局的嘛。因此镇中学除了拥有了全县最好的校舍外,其他就……大家都懂的。

而学校原来的一台可以播放磁带的收音机早就老旧的不能用了,据镇上电器修理铺的老板说,已经没有什么修理的必要了,直接扔了比较划算——不占地啊。而作为山村里的人家能出钱让自家孩子来上学已经不错了,是不可能有多余投入给孩子学其他的。即便是镇上的人家一次拿出几百元就买个小小的放磁带的小机器也是要深思熟虑的。因此,郭老师希望邱晓,看他能不能把自己的复读机和磁带共享出来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学习进步?

邱晓听了郭老师的请求,只是踌躇了一下就同意了,但提出要求,复读机耗用的电池自己是不会负担的。郭老师看到邱晓很轻易地就同意了。又夸赞了一番才让邱晓回班级教室了。

虽然我们的邱晓同学是有些“财迷”,有些“护食”的。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善良的13岁男孩,对自己的一些小的付出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同学,他还是愿意做的,另外,邱晓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善他和班里同学人际关系的好机会。想通这些,邱晓大方地把自己的复读机和磁带拿到了班里,又去镇上的电器店买了一对小音箱。便于把声音放出来,有助于大家一起听。

就这样,之后的日子里,在初一二班,每天中午一吃完饭,路过他们教室的人就会发现,这时总有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听着磁带里的标准发音跟着一起练习英语的场景。渐渐地这个现象把隔壁初一一班的同学吸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