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化妆品好坏知多少-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吃维生素丸一样,谈不上绝对需要,又不得不认同这些成分对人体的价值。
抗老除皱面膜,算是提供给皮肤更充分的灌溉,使用后肤况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只是所费不赀,且无法一劳永逸罢了。
善于精打细算的读者,其实不需经常依赖高价位的面膜保养。只要选择清洁性敷脸,再搭配抗老保湿面霜来使用,同样可以达到改善肤质的效果。
年轻人只要做好保湿、去角质的工作,自然有极佳的肤况,不一定需要使用抗老除皱面膜来保养。
单元8 果酸敷脸制品剖析
果酸制品在第一篇洗脸制品的单元5中,已经提过部分的优缺点分析。
对于含果酸的敷面制品,推出的品牌较少,理由不外乎涂敷时的刺激性,难以被一般消费者所接受。
根据笔者非正式的调查显示:有七成的民众使用过果酸制品,而大部分人选用的果酸产品是洗面乳、化妆水、乳液、面霜类的制品,敷脸制品则不会可以地选择果酸成分。
先前的单元中曾提过:除了油敷之外,绝大多数的敷脸制品,都是以亲水性的成分作为基本组成。所以,含果酸的敷脸制品,也是水性组成,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为直接。
又为了有效发挥果酸的作用,维持敷面制品相当低的酸度是必需的。
但这在配方上,就会遭遇到极大的难度挑战。譬如说敷面泥的稳定性、添加的其他理疗成分的活性,甚至是防腐剂的使用等,都必须特别考虑是否有配方上的冲突。
假如商品具有市场性,事实上,配方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问题出在:果酸敷脸,主要应用于美容院,家庭自理敷脸较无法普及。
所以,一般消费者能选择的品牌就不多。有的话,都属于低浓度果酸。也就是使用上较温和低刺激者,但相对的可以看到的成效就少了许多。
果酸的浓度与效用的关系
依果酸的浓对来对照其使用成效,可以简单地说明为:低浓度果酸,可去除老化角质。中浓度果酸,改善干燥粗糙肤质、改善面疱肌肤、淡化色斑及浅层皱纹。高浓度果酸,可做角质层换肤,加速淡斑、除皱效果。
以一般消费者购买到的果酸制品,不论是敷脸制品或保养品,其果酸浓度都在10%以下,此为低浓度果酸的标准。
因此,在使用上,必须定位在“保养”,而非“换肤”。
使用高浓度果酸,必须有专业人员的护理指导。此专业人员可以指美容师或医师。
因为高浓度果酸,使用期间可能有诸多的皮肤刺激现象发生,必须有专业人员针对肤况做设计使用,或者在皮肤出现过敏刺激等现象时,对受伤部位做适当的护理。
所以,笔者不建议一般消费者自行选择高浓度果酸使用。
10%以下的果酸制品,通行于一般化妆品市场。读者针对此浓度范围的制品,最好有基本的认识。
设计上,乳液或面霜等保养品,会分不同浓度等级推出产品,教育未曾使用果酸制品的消费者,从低浓度制品开始使用,再渐进式地增加浓度,以达到果酸的最佳使用效果。
这种使用方式,基本上是对的。读者只要注意自己肤况的变化,就可以明白效果是否达到。
但要特别注意,就算皮肤没有任何过敏现象发生,使用果酸制品,仍须在一段时间之后停用,让皮肤休息一下。
笔者不认为,长期训练皮肤适应偏酸性的制品,是理智的行为。你不能因为皮肤有自行中和酸碱的能力,而长期地使用偏酸性的制品。
至于果酸敷脸制品,其果酸分子的酸度与皮肤的接触将更为直接。
所以,敷脸的同时,刺激的感觉就会立即感受到。当然,这种刺痛感会在数分钟后渐趋缓和消失。产生刺痛的原因,就是因为酸度的刺激。
果酸,具优良的去角质效果
敷脸后,皮肤的角质会有相当程度的剥落。其角质代谢的效果,强于其他成分的清洁敷脸制品。
对于因皮肤粗糙而显干燥、缺水现象的肤况者,使用果酸敷面制品,可以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对于面疱型肌肤,非发炎、化脓者,使用果酸类敷脸也可有改善之效。老化角质不堆积、皮脂代谢改善,毛孔中的痤疮杆菌不易增生。
对于油性肌肤,果酸敷脸较不会发生立即过敏的现象。
但并无理论证实果酸敷脸可以调理油性肌肤的说法。
至于过敏性肌肤者,建议不要使用。如果仍想一试,则需先做好准备。在肤况健康时才敷脸。使用前先在皮肤上擦些抗敏性的化妆水或薄薄的乳液,使用后再擦上镇定、消炎化妆水。
最后,对果酸敷脸应有正确的期许。果酸敷脸的绝对效果,展现在去角质上。但也不是敷一次,就能完全解决角质过厚的困扰。
对于果酸具有美白、淡斑、治疗面疱性肌肤的效果,其实不该从果酸敷脸上去期待,应该是从每天使用的保养品上去选择才是。
无须拘泥于果酸的种类
而至今果酸的种类对效果有无影响?这一点,消费者是无法以经验法则判断的。
若以分子大小来比较,小分子的果酸渗透的速度最快,去角质的效果也最佳。
但配方不能只看其一成分来论断效果。譬如说,使用小分子果酸,但酸度不够,其效果仍会不佳。
至于复合果酸,厂商一直强调多重果酸的搭配,其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效果也较好。
事实上,实验数据的差异并不大。也就是说,消费者不需花力气在了解不同果酸分子的作用上。
因为果酸的效用不全在于本身的分子大小和种类,而主要是配方制作时的浓度和酸碱度。
单元9 酶敷脸制品剖析
谈到酶(Enzyme),针对食品、消化、吸收,一般人觉得很熟悉。但放到化妆品的领域,一般人对酶的印象是很特别的,对它的作用有点陌生,但又莫名的推崇。这种感觉无非是受到酶在人体营养吸收上所扮演正面角色的影响。酶在化妆品上,对皮肤的作用是否真的很神奇呢?
酶敷脸的优点
酶应用在化妆品上,最被称许的应该是副作用少。因为酶的行为,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譬如说:脂肪分解酶,只执行协助脂肪分解的工作,不会有其他附属的功能或反应。所以在化妆品应用上,十分的安全方便。
化妆品常应用的酶,主要范围在保养品上。像是清洁类制品、敷脸制品及营养霜。
清洁类,主要是以酶协助去角质的作用。常用的有木瓜、凤梨酶等的角质分解酶。当然,这一类去角质酶,也会应用到清洁敷脸制品中。
酶在表皮的温和条件下,能有效发挥催化作用,达到清洁脸部的效果。所以,清洁目的的酶,还常应用到蛋白分解酶(Protease)、脂肪分解酶(Lipase)。一般视厂家的配方要求,增减使用种类。
酶在保养上的功效
敷脸类,则除了清洁敷脸会利用上述角质分解酶之外,在保养性敷脸配方上,则会使用胎盘酶(Placentaenzyme)、过氧化歧化酶(SOD)、麦拉宁分解酶(Melanindegradingenzyme)等。
前已提过,酶的行为是具专一性的。所以,保养用酶,其所发挥的功效各自不同。
以胎盘酶而言,可以活化皮肤促进胶原蛋白及弹力蛋白的合成。
麦拉宁分解酶,则直接利用酶,阻止黑色素之形成。
过氧化歧化酶则可抗自由基生成,防止皮肤老化。
酶在化妆品的利用会越来越普遍,一则温和安全、效果快,二来酶的取得已可靠生化技术大量的培养微生物生产。
目前市面上声称含酶的产品,消费者要注意的是厂商的制作技术。因为酶入配方中,所处的环境若不稳定,容易让酶的活性退化,降低了原有的效果。
再者,酶的浓度直接影响其效果,浓度太低效果自然不佳。此外,酶的作用条件对酸碱度特别敏感,在不当的酸碱条件下,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不要与其他产品混用。
单元10 冻胶类敷脸制品剖析
冻胶类敷脸制品,在单元3、4清洁保养面膜中已经概略提过。
冻胶面膜的基质,是利用高分子胶作为增稠剂,使制品拥有如拌三明治的果酱般的质感及触感。
冻胶的组成
可以形成冻胶的高分子胶种类有很多种,大致上可分为合成与天然的。在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上,并非天然的就绝对安全或占优势。这一点是值得读者先认识的。
因为一般的认知:相信天然必然较好、较安全。实际上,天然胶质必须先克服易滋生微生物、容易氧化变质的障碍。对添加物的酸碱度、物理性质等,都有相当的配方禁忌要遵守。
所以,强调以天然高分子胶为冻胶的制品虽不少,事实上配方上是动过手脚的。
目前稳定性较佳的是海藻胶,当然海藻还含有其他活性理疗成分。
合成的高分子胶普遍被使用,使因为可以自由的调整种类。调整种类的原因是:1。可以创造透明度,2。改变触感,3。使用的活性成分广度较大,4。安全性高
以如此教条式的说明,不容易被读者接受。
冻胶基质学问多
换个比方说,Carbopol(或Carbomer)系列高分子胶,可以调成酸性配方、碱性配方、中性配方,可以创造高透明感的果冻般外观,可以调出鱼翅羹般具流动性的冻胶。
但无法应用在高油度及高盐类的配方中。
所以,如果你的敷面冻成分栏上介绍的高分子胶,用的是Carbopol(或Carbomer)的话,那表示其所含的亲水性保湿剂是很少的。
像是生化透明质酸、甘草酸、PCA、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等,都是以盐类的方式利用,就无法有效地加入。
可以利用的是多元醇类,像甘油、丙二醇、丁二醇、PEG等。植物萃取液也多含盐类成分,所以无法加入太多。
常见的合成高分子胶还有:纤维素胶'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cellulose)、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但碍于胶质本身的性质,调出的冻胶具流动性,只能搭配使用。
属于天然胶质者有:阿拉伯胶、果胶(Pectin)、海藻胶(Sodiumalginate)、黄原胶(Xanthangum)等,常用的为果胶与海藻胶。
冻胶的透明度与品质无关
选择冻胶类保养面膜,其实不需拘泥于制品的透明度。
因为高透明度的代价是低活性成分。理由是活性成分添加过量时,往往会浊化透明的外观,甚至会使透明胶水解了。
也因为如此,一般透明冻胶,其活性成分不高,仅能做角质层的保湿,无法畅销保湿。使用理想上,可能定为在安抚、镇定、消炎上较为恰当。
若不执着于透明,其实冻胶的制作,就不见得受制于高分子胶,反而可以像制作面霜般的自由挥洒。
换言之,成份上可以照顾到亲水性的保湿成分,也能兼顾亲油性的护肤成分。可谓两全其美。
单元11 海藻敷脸制品剖析
海藻萃取(Seaweedextract、Algaeextract)应用于化妆品,主要的制品就是面膜。
海藻成分的充分利用
海藻的萃取物,大多数是经由热水浸泡的方式取得。又因为富含天然胶质,所以可作为增稠剂使用。
海藻敷脸制品,正好可以搭配海藻胶及海藻本身的粉碎物为基质,制作出特殊的海藻泥。
海藻萃取入保养品成分,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但是被认同的程度不因时日久远而衰减。依产品的市场寿命来看,历久不衰的商品,应该具有相当的美肤效果。
事实也是如此。研发者不断地提取各种海藻中的成分,做有效性分析,企图寻找最佳的护肤成分。
但并非各种海藻,都具有如商品广告般的宏大效果。海藻受欢迎,也与其温和无刺激有关。所以,适用肤质广泛。
海藻具多重效用
至于作用呢?海藻萃取是过去极为广用的通称,对海藻的说明普遍是:“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其实这种说法已经落伍了。
以今日的技术,已可将海藻萃取所得的成分加以区分了。也就是说,不同的海藻萃取成分,其活性是不相同的。
所以,消费者不能以含有“海藻萃取物”这么笼统的字句想象它应有的功能。
举例来说,海藻区分为绿藻(Chlorophya、Chlorella)、褐藻(Phaeophyta)及红藻(Rhodophyta)三类。
其中褐藻的萃取物Algelex,有类似脂肪分解酶的活性,普遍运用在减肥塑身产品。
另外,绿藻萃取物称之为“绿藻生长因子”(CGF,ChlorellaGrowthFactor),为含有硫原子之核苷酸生肽多糖体,可以提高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有效改善肌肤质感。
在保湿的功效上,海藻萃取物Codiumalgea,据称可以长效保湿。保湿原因是:所含的硫化藻胶(Sulfated phycocolloids)可与皮肤中的角质蛋白形成保护壁,可有效避免自身保湿的因子流失
在抗老防面的贡献,海藻也有正面价值。
海藻萃取物AOSA,被证实具有类似抑制弹力蛋白分解酶的活性,可以抑制皮肤老化,并有促进纤维芽细胞增殖的作用。
平心而论,海藻今日的身价是贵在含有天然酶上,而非传统印象中的稀有微量元素。
当然真正效果如何,必须使用者才能评断。笔者从来都很肯定任何活性成分的作用,因为这些活性成分都是运用科技手段,科学家辛苦研究发现的。
但扮演一个说真话者的角色,有责任提醒读者:再好的活性成分,都必须搭配适当的方法,才能以涂抹的方式让皮肤吸收,达到改善肤况的效用。
这道理跟敷鸡蛋相同,不是打颗蛋敷在脸上,就表示蛋白质能被皮肤吸收。
而有关于促进经皮吸收的方式,其实跟医药界所使用的外涂敷药膏,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
差别只在于:药膏的目的是在治疗,所以《“文》较为强《“人》调促进《“书》吸收的《“屋》效率。保养品的主要目的为保护皮肤,所以还要考虑促进吸收手段本身,是否违反护肤原则。关于这些问题,笔者保留到第四篇保养品中再详细说明。
第四篇 保养品
单元1 什么状况该保养?
保养不是随心所欲为之
最随兴的保养观是:想保养就保养。但是,除非天生丽质,否则随兴绝对没有保障。
有一种人,喜欢随心情及经济能力购买各式保养品,使用的种类有来路不明的、有名牌高价位的、有亲朋好友送的、有自己选择的、有美容师推荐的等等。使用方式则依情绪而定,有时来顿丰盛的、有时饿肚子也在度日。
也许你还年轻,可以恣意而为;但可千万要祈求老天爷疼惜,让你不要老,因为老了会很难看。
保养与否,如何决定?
所谓“保养”,最诚实的说法是“皮肤缺什么就补什么”。
换句话说,皮肤不缺的,给了也是多余。有时候还会招致其他新的皮肤问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不当的使用高营养成分来保养,反而增加皮肤的负担。”
当然“什么时候该保养?”的问题,就定义在你的皮肤缺不缺养分?不缺,可以什么都不做。
常听到朋友间互问:“你是怎么保养的?”
一般人均会认为保养方法不同,可以创造肌肤美的奇迹。因此,大伙儿喜爱探究漂亮明星的保养秘招,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保养方法,大同小异。
专业美容师可以指导你保养方法,美容专书也会告诉你,甚至姐妹们会互相教授。而你真的在效法他人秘诀之后,变漂亮了吗?
保养方法可以相同,保养成分则因肤况而异。
不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可不能把保养的方法与保养的成分混为一谈。
因为保养成分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而对同样的你,不同的季节、年龄及肤况,都还有调整保养成分的空间。
所以,保养方法可以仿效他人见解,保养品的选择,则只能自己多费心了。
这么说来,你又兴趣缺缺了。因为大多数的人胆怯面对选择、不想花时间自我了解。习惯把自己的问题抛给别人,而别人就是你所谓的专家吧。
化妆品好坏,皮肤最了解
或许换个说法,可以让你有信心面对自己,成为自己的专家。其实,“皮肤会自动告诉你,什么是她要的保养品,什么是她拒绝、多余的成分。”
此话怎讲?简单举例
油性皮肤,用了过油的保养品,会有不舒服的直觉,且容易引起面疱的发生。这表示皮肤不缺油,毛孔油脂代谢受阻塞,才会长面疱。所以,你应降低保养品油度,或使用皮脂调理成分。
又例如干燥皮肤,使用的保养品保湿度不够,擦了之后,表皮性皱纹仍然爬满脸,粗糙肤质依旧。这表示保养成分要油、水一点来,也就是亲水性保湿剂的使用等级要提升,亲油性的保水油脂,则要选择具角质修复作用者。
又如粗糙肤况,使用果酸或A酸仍无法改善。那表示不只是角质肥厚的问题,应该改为维生素、氨基酸或抗氧化的护肤成分,来修复角化肌肤。
当然还有特殊问题皮肤、敏感性皮肤等等,产生的症状各不相同。
读者可先分析一下,自己过去所使用的各种保养品,以及皮肤所发生过的问题,归结自己的肤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养品。
而与其上街区毫无目标地寻找品牌,倒不如先做点功课,洞悉一下,不断推陈出新的护肤成分,究竟价值如何?功效好不好?才不会一上街就又被新产品给击溃信念,任由摆布。
而至于成分的资料,直接从化妆品的广告单获得,其实并不恰当。请记住:广告是要挑起你购买的欲望,不是在做教育训练。
单元2 使用保养品应用的科学概念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便宜没好货。所以,爱面族买保养品,通常不会吝啬。
这种行为也足以证明,每个人都希望做“有效保养”,不想徒劳无功。至于“贵既是好”的逻辑,在读者看完本书之后,自会有新一层的认识。
有效率的保养,应有的配套措施
其实保养观,除了保养品的选择,应该下功夫之外,其他保养程序的配套也很重要。
所谓配套,针对化妆品的使用来说,是指卸妆、洗脸制品的选择以及避免刺激物的使用。
卸妆、洗脸产品的选择,在第一、二篇已经有详尽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的护肤,不能等待皮肤出现问题,再去探讨原因收拾烂摊子,而是要相信科学提出的证据。
意即,任何有效、安全的成分,都应有科学的评估才能相信。
一些具隐性伤害的成分,因为对皮肤的负面作用不是那么的立即,所以要注意相关的研究报道。
只要有研究结论证实对皮肤不好,即应谨慎选择,不去碰那些危险的成分。
例如前面提过的碱性界面皂,你不能贪图好洗,认为先个舒服的脸,再来好好保养应该无伤大雅。
研究数据显示:碱皂是所有清洁成分中,最易与皮肤角质蛋白结合的清洁成分。角质蛋白常常因而变性,造成皮肤免疫功能减退、皮肤自体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人间注:人间一直强调远离皂化和碱性配方,因为这两者并不是我们看上去只是呈碱性那么简单,健康皮肤虽然有自身调节酸碱的能力,但是酸碱值可以调整过来,对皮肤细胞造成的即成刺激却无法中和掉,例如我们的皮肤如果划伤,伤口会自行愈合,这是皮肤与生俱来的能力的确不假,但是愈合的伤口我们再去割伤它,这样反反复复,后果可想而知,一次的刺激对健康皮肤来讲也许没什么大碍,但是长期的刺激积累,造成的皮肤伤害是可预见的。皂碱,碱性是表面的现象,对皮肤最构成伤害的却是与角质蛋白结合这样的原理,大家也都知道蛋白质在我们的皮肤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皂碱与角质蛋白结合而造成蛋白变性,这才是最实质的伤害,让健康的细胞变性失去活力)
你若能预先了解到这些可能的伤害,相信下次要使用之前,会三思而行了。
至于避免使用刺激物的意思是:不要过度使用具特殊疗效的产品。若必须使用,也要经过选择。
像是防晒成分、美白成分、抗痘成分、去角质成分等,都潜藏着危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保养品,充斥在市面上。
所以,心态上不能认为能美白就好;可以治疗痘痘,多贵我都愿意。后续的保养品剖析单元,会陆续提到这些不为人知的刺激成分。
有好成分,为什么没有好效果?
在这,你一定碰过这样的现象:两种成分标示几乎相同的保养品,使用评价就是不一样。
笔者所说的成分相同,指的当然是化妆品DM上所标榜的营养成分。
譬如说:大家都认同珍贵的胎盘素、神经酰胺(Ceramide)、维生素A酸,但有的品牌使用后,肤质并无明显改善。
这种现象,除了与添加的浓度比例有关之外,还与是否加入协助吸收的促进剂有关。
保养品若能速效,品质口碑自然不胫而走。
各厂家所使用的速效手段并不相同。最低层次,也是最常见于一般保养品中的手段是:加入合成酯类。
绝大多数的合成酯,对细胞都不具正面的保护价值,甚至可以说,对皮肤健康有害者不少。
使用高级保养品,最好先筛选、滤除十四酸异丙酯(Isopropylmyri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