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酒营销的第一本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消费者的心智和嗜好有时是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引导的。如何引领潮流、引爆流行就是我们这些做酒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消费者的潜意识里有些东西是需要激活后才能够爆发出来的,消费者是有消费习惯的,而消费习惯又是可以培养的。消费者受五粮液的霸气文化熏陶久了也就习惯性的认为五粮液就是中国的酒业大王,是最能够体现身份的白酒;茅台因为是国酒,用茅台送礼就显得很体面,是一种面子文化。

案例:不糊涂的“小糊涂仙”

有的酒虽然也打上了文化的旗号,但骨子里这种文化并不是其卖酒的根源。如小糊涂仙的糊涂文化,到底是因为其糊涂文化令小糊涂仙卖遍大江南北,还是别的原因呢?分析小糊涂仙的文章汗牛充栋,笔者不想凑这个热闹,这里说三点自己的观点:

(1)小糊涂仙抓住了当时全国性的消费上移趋势,独家主打推出了终端价格定位在100元/瓶左右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既要面子又讲究实惠的心理;

(2)非常巧妙地借用了茅台的概念,打出了“茅台镇传世佳酿”的旗号,“忽悠”了消费者;

(3)大家熟知的大面积终端促销人员的导入,占得了历史性的先机。

至于其所谓的文化,又有几个消费者是冲它的糊涂文化去消费呢?也因此小糊涂仙的案例在行业里面并不是做为文化酒的教材供大家学习,更多的白酒后来者借鉴的是其终端操作。而那些效仿小糊涂仙推出文化酒的品牌则没有一个学习成功,全部在“糊涂”中消亡,因为他们没有找出小糊涂仙成功的真谛,却去学皮毛,焉有不败之理?

到今天,名酒的复苏现象愈演愈烈,消费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这说明了一个根本性问题: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厚实历史底蕴的名酒发自内心地认可并相信。名酒复苏卖的是一种历史沉淀文化,是多年以后消费者的理性回归选择。名酒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是经过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它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瓶酒那么简单,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名酒带给他的不仅有感官上的享受,更涵盖了内心深处的私密,是一种满足和虚荣。

现如今的消费者追求什么呢?文化入酒的消费者又在追寻什么呢?剥掉文化的伪外衣后,那瓶酒还有几个人认识和认可?不少的新酒在推向市场时都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没有品名的酒摆在一起,消费者的选择立即变得无所适从。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酒的内在品质是常人分辨不出来的,白酒的同质化是很严重的,五粮液之所以是五粮液不是因为酒质就真的比泸州老窖好很多,更不能说明比水井坊差很多,而是五粮液这三个字已经让人认为就值那个价钱,即不会高也不会低,除非其本身的形象得到提升。

做酒要做到消费者的心里去,做文化酒就更应该要做到唯消费者马首是瞻。文化能够统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何况是一瓶小小的白酒呢?我们那么多的白酒没能好好运用上文化的外衣是因为对文化的一知半解,总觉得文化是可以“忽悠”的、消费者是可以“忽悠”的。消费者可以不懂你提出来的文化但不意味着不懂文化,雅文化、俗文化、高深的文化,只是对应的人不同而已。每个群体都有自己认同的文化,就像宗教的信仰一样,个人有选择的自由。

能够标榜自己是文化酒的白酒已经越来越少,像前两年刘虹接手酒鬼时大打酒鬼的文化复兴牌不同,目前的白酒就是做文化也是潜移默化,讲究对消费者的渗透而不是狂轰滥炸。看看水井坊和国窖1573的较劲就知道了,文化只是附着在其表面的外衣而已。地方的白酒就更不用说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就是对酒文化的最好诠释,也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地方。

做文化酒还是做酒文化?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四、高档酒才是未来之星

全球经济萧条对各个行业的冲击逐渐显现出来,白酒业也不例外,但冲击威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白酒的发展仍然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前进。

经济萧条对白酒行业的两端发展影响可谓不大,我们没看到或者听到哪些老酒民减少自己的饮酒量,也没有看到民企老板因为工厂破产而减少自己对高端白酒的消费或者应酬,倒是那些曾经的白领、中产阶层为了储备粮食“过冬”而压缩了自己的对外应酬,消费能力有所减弱。

(一)危机下的“完卵”

股市大跌的时候,茅台仍然站在高位,就算现在的股市已经惨不忍睹,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的白酒品牌仍然是股民们的希望所在。国内各个酒企的发展也是这样,泸州、郎酒、西凤、洋河等白酒企业继续在高歌猛进。增长速度以国民经济发展几倍的速度往上窜。仔细观察,这些酒企的快速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高端产品销售在市场上非常红火。高端产品的火爆使他们面对经济萧条毫无惧色。

从目前的现状可以断言,未来高端白酒消费会继续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可能没有明显上涨,但绝对不会下降;而中档白酒的销售因为白领阶层的谨慎消费会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中、低档产品的销售会继续稳定上升,因为一部分消费中档白酒的酒民会退而求其次,消费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二)历史的“天空”

行业的泰斗五粮液能够成为今天的酒业大王不是产值决定的,而是这个代表高端消费的品牌决定的。每一个国人想到五粮液时,浮想出来的首先是一瓶很贵的酒、是一种能够代表身份的白酒品牌;茅台的发展也是这样,如果定位在中、低档,茅台也就不成其为国酒了。五粮液提价成功,茅台一定要死盯住不放,也因为这样。茅台抓住了九十年代没有与五粮液拉开差距的黄金十年,始终保住了国酒的地位,站在了行业的最高端。

同为新中国四大名酒、八大名酒的泸州老窖、汾酒、西凤、古井贡等品牌,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老百姓的名酒,不到十年时间,就与行业巨头茅台、五粮液拉开了差距,有些曾经一度为生计发愁,可见差距之大。当然,泸州老窖发现了这个规律后,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狠推国窖1573,通过国窖1573的成功终于回归到了一线名酒行列。

我们再来比较两个品牌:酒鬼酒和水井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酒鬼酒横空出世,号称当时最贵的白酒,因为这个定位,最高峰时单品牌销售额超过了9亿,一度风靡大江南北,连当时的五粮液、茅台也要惧其三分。后来的操作令其销售几度受挫,但就因为这个高档酒的定位,酒鬼酒一直是僵而不死,如果换做其它定位低档的白酒品牌恐怕早已退出市场,可以讲是高端品牌定位让它仍有机会东山再起。

水井坊的崛起是酒鬼之后又一款号称价格定位超过五粮液、茅台的白酒品牌,并且取得了成功。水井坊的崛起和成功不但树立了高端白酒的榜样和黑马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让全兴这个白酒企业在四川和全国站稳了脚跟,继续了其四川6朵白酒金花的传奇。试想一下,没有水井坊的成功,现在的全兴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什么地位可言?

全国性品牌因为其中高档白酒的成功才站稳脚跟;有点影响、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的地方白酒企业同样如此。现在势头迅猛的两个地方品牌洋河、衡水老白干是典型的代表。洋河酒厂定位中、高档的蓝色经典系列目前的销售占据其7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是洋河得以翻身的根本所在;衡水老白干推出定位中、高档的“十八酒坊”成功助其成为目前真正的“河北王”;西凤的“咸鱼翻身”更是这样,西凤十五年的成功帮助西凤酒厂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现实的选择

案例:五神酒的“凤凰涅槃”

五神酒厂是一个有着六十年历史的国营老酒厂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经营不善在勉强维持了几年后于2002年宣告正式停产。2006年8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五神酒厂进行了改制,由当地的一家民营制药企业接管,实际上是政府在剥离了原有的历史债务后卖给了这家制药企业。

该制药企业接管后首先推出了卖价为198元/瓶、388元/瓶的中、高档产品,借助政府的支持以及自身在当地构建的人脉关系,主攻团购、酒店销售,配合一系列的广告、公关宣传。经过2007年一年的强势运做,曾经破产的五神酒厂,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实现了较大幅度的盈利。目前该厂正在推一款纪念该厂建厂六十周年的超高档产品“五神1949”,出厂价定在538元/瓶。

五神酒厂的复活是顺应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助了政府这个有利平台,从高端产品入手,快速砸开了“利基”市场,让自己获得了发展的滚动资金。有了资金和平台接下来的市场挤占和扩张步伐才会更稳健。

同样,我们今年的一款卖价在200元/瓶左右的酒上半年的销售同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而曾经非常畅销的那款卖价在100元/瓶左右的中档白酒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另一款卖价在50元/瓶的中低档白酒今年上半年同样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这些事实说明两极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有能力的消费者开始提升消费档次,价格带又往上移了。

国人喝白酒一直以来的趋势都是往高端、优质发展:真正那种把喝酒当做饭吃的酒民已经大幅度锐减;另外一点,中国的国情也决定国人的白酒消费是面子消费,喝得起高端白酒的人不会天天喝,天天喝高端白酒的人又不需要自己买单,喝不起的人为了某种需要往往在某个时刻又不得不喝。面子消费的另外一种结局就是高端酒成为送礼酒、商务应酬酒。

五、中低档酒的生存之道

随着全球经济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生产厂家受到原材料上涨及市场销售形式并未上涨的双重挤压。越来越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对白酒企业来说,有几种趋势在促使各个企业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强势名酒企业主销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档,生产上的成本上涨所构成的影响微乎其微,就算不通过涨价的方式予以消化,只要在营销、政策上稍做调整,上涨的成本就会被消解掉,更何况传统的强势名酒企业往往是涨价的发起者。在一轮轮的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市场斗争中,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加快自身发展。

对地方传统强势名酒来说存在两种走向:一是主销产品定位于中、高档的,譬如湖北的白云边、湖南的开口笑等,这种成本上涨所带来的生产和市场压力都不是很大,而且就算提价10至20元/瓶,也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二是主销产品定位于中、低档的白酒企业,譬如东北的很多酒厂,主销价位集中在30元/瓶以下。这些厂家面对的就是双重压力,开源节流不能消化成本上涨的空间,为了生存就只有向市场要效益,而市场基础的不牢靠又令消费者不接受或者减少消费,市场的销售减少反过来又增加生产成本,恶性循环之下,许多企业的生存就受到了严重威胁。还有一种趋势,就是那些制造中、低档假酒的分子在这轮通胀大潮下会失去市场,因为成本上涨所获得的利润也变得非常有限,而风险却随着消费者的觉醒和社会法制的完善越来越大;制假分子的黑手会更多地伸向传统名酒及地方高端名酒。

对中低档白酒的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应对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呢?

(一)开源节流,减少生产浪费

效益好的时候,许多企业的习惯就是大手大脚,许多可开支可不开支的项目都列为了开支项目,员工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节约这个概念。看到过暴发户花钱就知道什么叫浪费了。

生产环节上的开源节流要先唤醒员工自身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了,体现在行动上就会自觉,这种开源节流才能落到实处。

(二)加强库管,减少资金占压

效益好时,为了体现政绩或者对市场的盲目乐观,生产企业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加班加点生产,直到所有的仓库都不能搁置产品时还是不会停止生产。接下来就是给出政策把经销商的仓库也占得满满的。他们的理由很质朴,市场形式好,不抓住机会多卖点,一旦缺货,就让竞品钻了空子了。实际上,这是愚蠢的做法,讲一个事实大家就会明白了,五粮液、茅台好不好销,什么时候听说茅台、五粮液可以大量地拿货?如果说茅台因为工艺原因在生产的总产量上确实有上限的话,那么五粮液的生产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为什么不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市场所需呢?

生活中有一个基本的小常识,就是“饭吃七分饱”,凡事不能太过。生产企业同样如此,效益好的时候不能过于挤占自身和经销商的仓库,以免价格下滑,人为多投入一些不必要的政策。效益不好的时候,更应该严格控制仓库库存,最好实行定单式管理,做到零库存。个别非常畅销的产品确实需要有适量的库存以备市场急需,也要像国家战备储备一样不轻易抛向市场,而是掌控在企业的最高指挥官手上的。

(三)净化品类,突出主销产品

现在的白酒企业都有数十个、上百个品种,而真正能够带来销售和利益的就是几个,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一上市就意味着退市,甚至有些产品一开发出来连上市的机会都没有。还有更多的鸡肋产品,丢掉觉得可惜,不丢确实没什么贡献。

对企业业绩有贡献的主销产品要培育、保护起来,延长其生命周期,能够做到长盛不衰当然更好。对于一上市就退市的产品拿出政策给经销商和市场,消化完库存后坚决予以淘汰。连上市机会都没有的产品通过研发部重新研发,配合市场需求重新调整转为主销产品的储备产品;对鸡肋产品要分析其分摊成本的作用和大小,保留一些确实能够分摊企业生产成本的产品,其它的一律淘汰。

品种净化后,一般的企业只需要保留十个左右的品种即可。没有主销产品或者主销产品不突出的企业,其生存发展的速度及抗风险能力都不会很强。而主销产品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想尽办法保护好,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稳妥的办法就是每年或每两、三年要确保一款新产品成为主销市场的主流产品或畅销产品,形成不同价格阶梯的畅销产品集群。这样,企业的生存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后续发展才没有阴影。

(四)专注主业,减少盲目开发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就像《围城》里说得那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经是一种流行病,尤其是“涉外”尝到一些甜头的企业更是乐此不疲。通胀下的白酒企业就要小心了,主业的不力依靠非主业输血到目前还没看到过成功的案例。把主业的血液输送到非主业导致企业倒闭的案例倒是见过不少,最典型的就是巨人集团了。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凸显主业的张力,强化对主业的投入。因此,白酒企业就要果断砍掉一些拖累自己发展的非主业项目,净化企业血液,降低风险。

(五)合理把控,增加经销商投入

效益好的时候让经销商出钱都被拒绝,现在行业的通胀时代到来了,经销商自身也会受到许多影响,这个时候增加市场投入费用,势必会引起经销商的反感,导致合作失利?企业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你们想过没有,经销商发展是伴随企业的发展的,如果企业没有了,他赚取的这些利润又到哪里去要呢?在这种问题的取舍下,任何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想得明明白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效益好的时候他不出市场费用是因为你不坚决,再加上企业能够承受这点费用,让经销商多赚一点也是好事。但需要共同渡难关的时候,经销商如果不能好好配合,则要坚决予以取缔,引进新的血液。企业要清楚,减少对他的投入不代表他就没有钱赚,只不过从以前的赚10个点变成赚5个点了,他不做还有很多到处寻找优势新产品代理的经销商等着做呢。

案例:有难需要同当

笔者接手某新项目操作时,为了规范市场,改变以前对经销商大包大揽的市场支持手法,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投入,就降低了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并要求经销商拿出更多的费用来共同运做市场。

措施一出台就引来反对声一片,其中一个经销商自恃业绩好,销售规模大,更是以停止经销为要挟。我数次与他沟通都没有得到他的理解,当机立断给其发函一封,停止发货三个月,三个月后如果他觉得没有必要合作,就终止合作。依照笔者的性格,这样的经销商我会立即取消,考虑是企业多年合作的老伙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给他一次机会。结果,对方收到函不到一个星期就主动找到我,要求给他一次机会,并保证按照企业的要求积极配合。

后来他跟我讲,以为我会像其他负责人一样只是吓吓他,不会动真的。做为生意人,他想多争取点费用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后来他看到我真的是想取消他,特别是从别的渠道了解到我这个人的做事风格后,他觉得再不找我,真的丢掉了经销权,那一年几十万、上百万的利润就没看到了。生意人谁会跟自己的利润过不去呢?他希望我理解他。我当然理解他,也希望他能够理解企业。通过这件事,我们的政策推行得非常顺利,员工也觉得扬眉吐气。因为他在经销商面前更能够讲得起话了。

所以,让经销商在这个时候多投入一些费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六)主动出击,挤占竞品份额

大家都在紧缩银根的时候,你就要主动出击了。1998年的白酒行业因为秦池酒业的夭折而视广告为畏途的时候,有一个企业看到了机会,那就是金六福。在大家都不发声的情况下,金六福的突然发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成就了白酒行业新的神话。

成本上涨的压力固然要消化,但市场的推进更是不容阻挡。我们选准的目标市场如果仅仅是因为减少费用投入止步不前的话,就要立即纠正这种想法,把费用集中起来打几场更漂亮的攻坚战。其它企业不是不投了吗?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当然,目标市场的攻坚战需要前期有周密的市场调研,不能盲目。

(七)确定目标,坚决实行提价

高端产品涨价目标消费群的压力不会很大,也不敏感,因为都是公款买单,或者喝的人不买单,买单的不会喝;但低档产品的消费者对价格十分在意,上下5毛钱的差价就有可能改变购买意向,因此低档产品的提价可以遵循“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文人小说下载就是一点点逐步提高销售价格,不要一下子拔得太高,最好让消费者不知不觉就涨了价。

如果产品还没有得到主流消费者的认可,你的措施就要更慎重了,尤其是根基不牢的产品,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但不主动去应对涨价,害怕涨价就会被其它的企业远远抛在身后。因为消费趋势的上移是大势所趋,不能被社会抛弃和淘汰。

(八)做好预算,严格执行政策

许多企业的预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执行,做预算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许多企业做预算是闭门造车,完全不按照市场的正常规律来做。预算做得好,在接下来的经营中才不会有大的漏子出现,尤其是一些走上正规的企业。

有预算就会掐住财务上的费用黑洞,不会出现一支笔现象,随意开支、随意投入。无法刹车时再清醒过来,企业可能就玩不下去了。目前的成本上涨凸显了企业预算的重要性和科学性,生产有预算、市场投入有预算,养成凡事有预算的习惯,制订有预算才有投入的政策予以贯彻。

对营销人来说,不管什么阶段都没有“冬天”的说法,因为在营销人眼中和字典上,他就是解决这个“冬天”的一个族群。因此,成本上涨对白酒企业里的营销人来说只不过是又一次的演练而已。就算是“冬天”,这个“冬天”也不会很冷,更不会太长!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六、未来十年的营销之路

从每年800万吨的销售量跌落到近300万吨的低谷,再从300万吨逐渐起步,恢复到目前的年产量400万吨左右,白酒行业演义了一曲悲喜剧。

有一点值得我们欣慰:行业销售额及利税额的增长比率要大于销售量的增长!这说明了“喝少一点、喝好一点”成了大家的共识;说明了白酒回归了它的本质,是用来交流、沟通的媒介,而不是纯粹的生理上买醉,尽管这个功能仍然存在。

行业发展到今天,究竟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卖酒?

(一)白酒行业将进入“寡头竞争”

一个县一个酒厂,一个镇一个酒厂,中国白酒行业的800万吨销售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那个时候当县长如果不知道办酒厂,你的政绩多半是体现不出来的。这么多的白酒卖到哪里去?别的地方卖不动,只好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