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掌权美国的妩媚女人:希拉里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的他“惊慌失措、情绪低落”。自从1987年7月宣布不参加总统竞选之后,他这个州长就一直当得心不在焉,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疏漏,他的精力都放在别的事情上了,先是跟詹金斯卿卿我我,然后就是挽救自己婚姻的前途与命运。如果他想要当上总统,不管是在1992年还是再晚些时候,如果没有希拉里的帮助,希望都非常渺茫。再加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分居也是他所害怕的,他跟切尔西的关系也会因此而无可挽回地改变。
第一个决定,也是影响其他所有决定的那个决定是,他到底打算如何处理他跟希拉里的婚姻。吉姆?布莱尔听说了关于克林顿同詹金斯搞婚外恋的传言,但是他确信克林顿不会放弃婚姻,就算希拉里同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一来,克林顿无论如何也当不上总统了。克林顿从来都没有向布莱尔表示过要离婚,而布莱尔也从来没有问过他。“我根本不相信会发生这种事。”他说,“如果说克林顿想跟哪个女人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生活90天,这我信。”另外一些朋友说,希拉里曾经要求或者建议克林顿针对自己的“问题”去进行心理咨询。
《希拉里传》以阿肯色为家(48)
希拉里和克林顿最终决定共同挽救他们的婚姻,不管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克林顿也明白自己有义务对伴侣忠实。(到底他们是如何做出决定的,我们今天也只能猜测而已。贝齐?赖特的解释是,他们两个进行了“谈判”,在这之后,“克林顿必须像小狗一样,她说什么就干什么……我发现在莱温斯基事件爆发之后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她会承受这些侮辱,但是她必须要为此而得到一些什么才行。因此,她竞选了参议员”。)
事实上,直到克林顿和希拉里进入白宫之前,克林顿和玛丽莲?乔?詹金斯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经常见面。克林顿在1989年到1991年之间给她的办公室和家里打过59个电话,这个数字来自之后克林顿被迫接受的数次调查中使用的电话记录。
在和解之后,首先克林顿初步决定不争取州长连任,以便能够专注于家庭关系。如果他决定参加1992年的总统大选,不为州长职务所累也是个很有好处的选择。如果他竞选州长又失败了,那么当选总统的希望就化为泡影了。
他和希拉里探讨了由她来参加州长竞选的可能性。莫里斯做了两次民意调查来评价她当选的机会。“我从这些民意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她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形象,还是被看做是克林顿夫人,没有被看做是希拉里。这令人难以置信,却是不争的事实。人们感觉,如果她要竞选州长的话,肯定是他想要在竞选总统期间让她帮忙占着位置。而且,事实上,很不幸,在我向她做的简报中,选择了一个让她大为恼火的字眼—雷利恩?华莱士现象①。人们是这样看的,而她对此很气愤,很恼火。比尔比她还要恼火,替她争辩道,‘你告诉他们她是法律服务公司的领导人了吗?你告诉他们她在教育改革中所做的工作了吗?’以及诸如此类的诘问。但是,很显然,她并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形象。”莫里斯和其他人都注意到了,在决定继续一起生活之后,克林顿对希拉里极其殷勤周到,同时也更爱她、更欣赏她,而且压力小多了。
克林顿宣布竞选连任。很快他就恢复状态,重新精神奕奕地上路了,在全州各地进行巡回演讲,谈论这个州的未来,还有他和希拉里为这个州的人们所做的一切。选举之前4周,阿肯色发展和财政局被解雇的前雇员拉里?尼科尔斯对媒体宣布他打算起诉克林顿,罪名是克林顿在当州长期间使用“贿赂资金”同5位以上的女性偷情。他提到的女人中包括珍妮佛?弗劳尔斯。
这场官司很明显不但是要破坏克林顿在阿肯色的声誉,更是要毁掉他参选总统的政治前景。(尼科尔斯是克林顿州长竞选中的对手、政敌谢菲尔德?纳尔逊的帐下走卒。)正因为如此,希拉里意识到,这对于克林顿和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利益都是个威胁。
在贝齐?赖特和希拉里的授意之下,韦布?哈贝尔和文斯?福斯特被雇用充当那些妇女代表律师,而雇用行为是由竞选机构直接操作或者牵线搭桥的。他们取得了那些妇女签字的声明书,宣称她们从未与比尔?克林顿发生过性关系。其中一些女性被带到询问室里直接接受福斯特、哈贝尔的提问,有时候希拉里也会参与。这5个女人中的两个都是众所周知的克林顿和希拉里的朋友,都是黑人,而所有熟悉此案的人都深信,她们仅仅是朋友。但是,从表面上看,至少有一条界线被逾越了:希拉里或者说她的律师事务所(又或者二者)充当了那些被指控同她丈夫发生非正常性关系的女性的代理人。通过另外一位律师的斡旋,贝齐?赖特拿到了珍妮佛?弗劳尔斯签署的声明,宣布她从未与克林顿发生过性关系。
毫无疑问,在防止他的其他女人制造麻烦这个问题上,希拉里是克林顿最勇猛的捍卫者。一直如此,就好像她比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它威胁到他和她以及克林顿的前程和他们的梦想。她从来都不怀疑,这些女人还有利用她们的那些敌人一旦成功,或者看起来太可信,那么整座大厦将会坍塌,其中也包括他们的婚姻。
《希拉里传》以阿肯色为家(49)
11月,比尔?克林顿以57%对43%赢得了州长连任。他赢得了锡巴斯琴郡,跟他1974年因为6000票之差输掉议员竞选时一样,这还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共和党领土。在最后一次州长竞选史密斯堡站的竞选活动中,克林顿许诺说,如果他能够赢得锡巴斯琴郡,他就会沿着该城的主街加里森大街跳舞。选举之后两天,他和希拉里还有其他数百人一起来到这里,在寒冷的雨中翩翩起舞,以示庆祝。
幸福的日子又回来了。
《希拉里传》下坡路(1)
我们……必须对攻击置之不理,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上。
—《亲历历史》
克林顿夫妇宣誓后第一天就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玻璃罩子里。过去10年中他们一直住在简朴的州长官邸,家中的生活完全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家庭助手很少,几位保卫人员(都通过了希拉里和克林顿的审查)住在隔壁的房子里,只有州长召唤时才会出现。早晨,希拉里开着自己的奥兹莫比尔汽车去上班,而克林顿则先开车送切尔西上学。他们的生活基本不受安全措施或者保卫人员的打扰(至少他们这样认为)。
进入白宫之后,克林顿夫妇从老布什夫妇那里“继承”了许多服务人员—女佣、男管家、女管家、电话接线员、厨师、招待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被老布什夫妇WASP(祖先是英国新教徒的美国人)式风度所倾倒。
克林顿与老布什的风格截然不同。乔治和芭芭拉?布什更加遵守礼仪,他们的活动日程相当规律:他们几乎每天都严格遵守同一个时间表,为特勤局和白宫服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克林顿夫妇没有想到,见识过里根夫妇的好莱坞皇家风范和老布什夫妇的贵族气息的白宫会不欢迎自己的阿肯色风格。他们已经习惯了轻松自在的环境,习惯了在约会的时候让保卫人员留在车里或回家,自己和朋友聚会到深夜。而白宫特勤局人员必须贴身保护他们,而且按照规定他们只能回答总统或第一夫人的问题或者引路,不能和他们随意交谈。而且,和州长的保卫人员相比,这些白宫特勤局特工似乎不够友善。
相对于里根夫妇和老布什夫妇,克林顿夫妇比他们年轻得多,因此也随意得多。12岁的切尔西是12年来第一位生活在白宫的小孩子。但是,真正让克林顿夫妇显得与众不同的是他们以及他们相当毛糙的助手(与刚刚离任的共和党比较而言)所带来的混乱氛围。
克林顿班子里的年轻人把白宫称为“校园”,在里面肆意奔跑。而且一些小伙子经常不打领带,女士就穿着家常休闲裤。白宫西翼和行政办公楼的这些年轻官员和他们的总统有着相同不分昼夜工作的习惯和活力。公关主管乔治?斯蒂芬诺普洛斯32岁,媒体秘书迪伊?迪伊?迈尔斯只有31岁,而白宫办公厅副主任马克?格兰也只有36岁。
相对于克林顿,白宫的长期工作人员还是更喜欢希拉里,他们认为总统粗鲁、不够体贴,一些行为与总统的身份很不相符。比如说他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钟(边打牌、抽雪茄、玩填字游戏边讨论国事)。他还允许高级官员不经召唤就进入总统办公室。在楼上的生活区,服务员和特勤局特工只有等他休息了才能下班;只有等他睡下他们才能关灯,减少值班人员。此前老布什夫妇和里根夫妇,或者他们的秘书,总是会告诉特勤人员和服务员什么时候休息,这样他们就可以事先做好安排。但是克林顿夫妇,特别是考虑到克林顿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不怎么通知他们。早晨也是如此,克林顿经常进行慢跑来锻炼身体,但是是否在早饭前锻炼要看他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情况。因此每天早晨特勤局都要准备两组特工,一组穿运动装,另一组西装革履。
克林顿认为烦琐的程序,特别是特勤局的要求,简直让他感到窒息。他有一次半开玩笑说白宫就是一个高级“教养所”。虽然母亲过去很溺爱他,但他还是不习惯受到过多关注。每天早晨当他准备更衣的时候,两个侍从中的一个就会帮他拿出衣服,并且整理平整。当他准备前往楼下的总统办公室的时候,在外面走廊上守护了一夜的特勤局特工会陪同他乘坐小电梯。在经过玫瑰园前往总统办公室不到150英尺的路途中,一个贴身男仆帮他拿着文件,还有四个特工陪伴在他前后。一天晚上,他和一些助手在总统办公室商讨问题时决定叫外卖比萨。就在总统拿起一块比萨往嘴里放的时候,一位特工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把比萨放下,因为它没有经过检查。作为补偿,一位随从为克林顿拿来了饼干—当然是已经经过检查的。还有一次他突然决定要去参加朋友在市中心举行的读书会,遭到特勤局反对后他勃然大怒吼道:“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希拉里传》下坡路(2)
克林顿夫妇和一些白宫工作人员以及特工的紧张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位服务员汽车上一直贴着“布什连任”的标语。希拉里和克林顿至少对一部分员工的忠诚持怀疑态度,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希拉里曾经向文斯?福斯特抱怨说一些特工态度生硬,不怎么友善。希拉里特别注意那些走廊里的工作人员,以及二楼生活区的特工,他们都站在可以听到希拉里谈话内容的距离之内。楼下的总统办公室有4位特工,当然总统在办公室的时候他们就得出来。他们无意中听到的谈话内容可能带来的危害是无法忽视的。1993年初,哈里?托马森和他的妻子琳达有时候会住在白宫。一次与记者共同晚餐回来后,他告诉克林顿夫妇“第一家庭”的私人生活被一些特工泄露给了媒体,他催促克林顿彻底换掉白宫特勤局人员。希拉里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严重因此交给福斯特来解决,并且要求新特工能够友善一些,也许可以启用那些在竞选中同他们一起工作的人。
希拉里最看重福斯特的就是他的冷静、谨慎、全局观和远见。他担心突然换掉整个特勤局,甚至几个特工,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如果托马斯说的是事实的话尤其如此—从而引起特勤人员和公众的激烈反对。于是福斯特去找另外一位霍普老乡、总统的管理和政府助手戴维?沃特金斯(沃特金斯、福斯特和麦克拉蒂都曾担任过霍普高中的学生会主席)以及马克?格兰商议。最终他们同意密切关注这一形势,但目前先暂时按兵不动。
2月19日发表在《芝加哥太阳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似乎更加验证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脾气似乎和她丈夫不相上下。”文章还提到,希拉里曾经在生活区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而且还摔了一盏灯。“也许你们感兴趣,”文章还补充说,“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克林顿和希拉里不在同一间卧室睡觉。”其实这并非事实。其他主流媒体也刊登了类似的故事,一些还加以润色:希拉里朝丈夫扔了一个花瓶,有些版本说是一本《圣经》。在其中的一个版本中,人们还推测特勤人员不得不上去干涉,对希拉里说,“我们必须要保护总统,包括不受到你的伤害。”
其实对于克林顿夫妇在阿肯色的好朋友来说,希拉里的火暴脾气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她经常冲克林顿发脾气,克林顿也经常冲她发脾气,自从谈恋爱开始他们之间就争吵不断。但似乎没有一位朋友或助手把这件事情泄露给《芝加哥太阳时报》,而它却在华盛顿迅速传开,受到的关注远远超过有关他们的任何其他传闻。
希拉里对这篇报道和特勤局都火冒三丈,而且特勤局没有发表正式声明,否认自己泄密,这让希拉里更加愤怒。(后来,这篇文章的作者说文章有两个消息来源,其中一个和“白宫安全”有关。)之后当《新闻周刊》也出现了类似报道时,希拉里宣布该杂志“不受欢迎”,并且永远不接受该杂志记者的采访。
而且因为这件事情她对福斯特的态度也非常粗暴。即使过去她曾经对福斯特说过难听的话,也从来没有人听到过,包括他们的密友韦布?哈贝尔。希拉里和福斯特之间过去一直都是相互关心,而且非常了解对方外表之下的脆弱。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她对待福斯特和沃特金斯的态度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把他们两个一起申斥了一通。对她来说,他们都是没有对自己的紧急命令及时采取行动的下属。希拉里说他们两个都“太天真、太善良,都是从阿肯色来”,她的这一逻辑推理似乎有些奇怪。
沃特金斯似乎没有怎么把她的指责放在心上,而福斯特明显受到了伤害。从此以后,他开始把希拉里当做“客户”,不再是亲密朋友。
福斯特似乎因为《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事情深深自责,好像感觉自己没有保护好希拉里和总统。她是对的,他对努斯鲍姆说,自己一直不够强硬。努斯鲍姆也感觉福斯特的最初想法—换掉总统的特勤局特工会引起媒体注意,并且引发公众的激烈反应—也许是对的,但是现在福斯特和沃特金斯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这样最起码可以安慰第一夫人。
《希拉里传》下坡路(3)
于是,福斯特和沃特金斯会见了负责总统保卫工作的特勤局官员约翰?麦高,传达了希拉里和总统对于《芝加哥太阳时报》报道以及特工态度的不满。
麦高为下属辩护说,特工沉默寡言并不意味着他们敌视总统和第一夫人,他们只是按照规定办事。而且,他非常确定地说,泄密绝对不是他的下属造成的。
不久之后,麦高的总统安全保卫负责人的职位就被撤销了。经过福斯特和沃特金斯的斡旋,他被“提升”为联邦烟酒及武器局局长。按照希拉里的指示,许多特勤局特工都被调离白宫,取而代之的是没有直接为老布什夫妇或者里根夫妇服务过的人员。总统办公室周围的特工人员人数也被减少。而在楼上,特工们已经不再进入生活区,也不再妨碍希拉里。
《希拉里传》既非骗子,亦非恶棍(1)
这太过分了。比尔雄心勃勃地要为这个国家做一些事情,难道他就应该为此而受尽痛苦和屈辱的折磨吗?
──《亲历历史》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希拉里在律师、朋友和一些实力派私人侦探的帮助下,一直在全力避免克林顿的性丑闻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克林顿夫妇刚一入主白宫,便自信这件糗事算是过去了。可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当年花20万美元投资一处房地产的失误,会导致克林顿总统因隐瞒其性行为而遭到弹劾。
克林顿夫妇从马莎葡萄园度假回来之后,他们将面对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危机,独立检察官正虎视眈眈。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将关系到克林顿的执政地位,也关系到希拉里是否会因此名声扫地,今后她将何去何从。有时候,他们好像已经走投无路,甚至有人声称他们的政治生命将就此结束,或者断言他们即便侥幸逃过此劫也不会东山再起。但是,他们从未想到过就此认输。
“白水案”成了克林顿两届总统任期内许多事件的代名词。首先,它主要是指克林顿夫妇结婚三年后经营的一起错综复杂的房地产交易。克林顿当选总统后还不到一年,便由一名独立检察官对他们实施了调查。调查可谓无孔不入,深入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无疑吊起了政敌的胃口,甚至使美国三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也相信,希拉里和克林顿确已深陷腐败丑闻。
“白水案”几乎从《纽约时报》首度披露之后便闹得沸沸扬扬。在大选期间,一系列的文章和评论就此事大肆含沙射影地对克林顿夫妇进行了有失公平的报道。对此,他们夫妇却没有进行正面回击,这更加引起了人们的猜疑。开始,《纽约时报》关于“白水案”的第一篇报道还算收敛,可是在后来的8年里,各类五花八门的报道丝毫无所顾忌。
马克?法比亚尼是由希拉里委托的1995年到1996年期间的总统法律顾问,处事干练果断。他与克林顿政府内部人员一样,了解“白水案”的全部真相。他说,首次报道“白水案”的《纽约时报》记者杰夫?葛斯告诉过他,这是一个很好的“竞选故事”,但是却“不值得进行这么多年的独立调查”。
克林顿在担任州长时,希拉里作为麦迪逊投资担保公司(这是一家由吉姆?麦克道格负责的借贷公司的一名代理律师,从一开始便被牵涉进了利益冲突中。她本应该避嫌才是明智之举,尽管当时在小石城类似的关系交易已是司空见惯。但是仔细回想起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失误引出了如此多的麻烦。最终,克林顿夫妇和吉姆?麦克道格在这块地产(购买价格远低于其实际价值)上的合作关系上升为一起联邦案件。直到克林顿总统任期结束,该案件已耗时6年之久、耗资5200万美元之巨。在经过参议院对总统的审讯,独立检查官被迫承认希拉里和克林顿在这起房地产交易中(或在“旅行门”及其他事件中)均没有违法事实之后,这起案件才终告结束。之后,人们对克林顿的指控又换成了他是否在其风流韵事上撒了谎。
历史掀开了空前的一页:现任总统─确切地说是现任第一夫人─深陷危机。人们全然不顾克林顿的总统地位,大肆调查他在担任州长期间的所作所为,直到进一步的调查爆出了莱温斯基的绯闻。设想一下,如果换成是林登?约翰逊或是布什父子在总统任期接受对其总统任期之前的调查,结果会怎样,值得深思。
与其他总统(甚至是尼克松总统)不同的是,克林顿总统没能制定出一套国家发展的路子。但是,每当他力图掌握主动权时,几乎每次都是成功的,例如推出经济计划、《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福利制度改革,以及在其任期行将结束时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使几乎每个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美国人都能实现其夙愿。他所以能在总统任期内取得这样的成绩,都要归功于他那令人赞叹的职业素养和韧性。
《希拉里传》既非骗子,亦非恶棍(2)
但是,从文斯?福斯特自杀之后,一直到克林顿被参议院宣布无罪,他始终无力掌控局势,公众舆论大都由媒体、克林顿的死敌、共和党以及独立检察官左右。克林顿夫妇、他们的高级助理以及众多的律师使尽了浑身解数,才将那些没完没了的调查应付了过去,并保守了那些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外人讲的秘密。一旦这些秘密泄露,事情将会变得更糟。
希拉里显示出了一些她特有的过人素质,比如绝对忠诚、抢占先机等,这也是她所遵循的一贯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给丈夫铺起一条路,使他能做他最擅长的事情:按照原则进行思维和行动,尽毕生精力实现他们的理想。
希拉里认为,“白水案”又一次被揪出来完全是媒体的责任。福斯特死后,10月31日,《华盛顿邮报》记者苏珊?施密特以叙事的形式再一次报道了“白水案”。头版报道说,财政部直属的负责清算储贷资产的重组信托公司要求联邦检察官就麦迪逊投资担保公司的资金是否被非法挪用,以赞助20世纪80年代阿肯色州的政治选举(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克林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两个特殊问题:从麦迪逊投资担保公司账户上开出的支票是否被用于克林顿的州长竞选;这部分钱是从透支账户上支取的,还是挪自用于其他目的的贷款。
克林顿夫妇的“白水案”以及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