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7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隔离,成为了两个世界,直到五十年后两俄统一……”
——2010大国崛起丛书第五版《新世纪——联邦俄国》
当然这个第五版的大国崛起丛书系列出版时,绝大部分当事人都已经垂垂老矣或者身埋黄土之下。
而在事发的那一年,许多事情的发生没有人能预料的到。
包括叶枫,包括希特勒,包括已经身隐囹圄的莫洛托夫。
1940年10月25日,自由宫显得比任何一天都要忙碌,即便是对苏战争进行的最激烈的时候,似乎也没有这忙碌过。军方的,政府的,外交部门的,各国外交使馆的官员在叶枫的办公室进进出出,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急躁。
此时坐在叶枫面前的是刚刚从莫斯科紧急召回的阿拉斯加苏联驻军总司令蔡锷,当然还有国防部长蒋百里和国务卿林国民,外交部长杨国平三人同坐一起。
每个人脸色都很严肃,一点也没有了苏联刚投降时的欣喜与放松。
“松坡,你说说具体情况。”叶枫坐在上首单座沙发上,用力的按了按额头看着紧绷着一张脸的蔡锷抬手示意一下道。
蔡锷微欠了欠身道:“事情其实在10月9日莫洛托夫宣布将投降后就开始了,只是当时规模很小,且多发生在分界线边境,而当时我们大部分军队都还比较集中,在分界线上是没有多少兵力的,所以当时许多从德控区逃到我们控制区的人,我们没有怎么在意,德军也没有怎么在意,只以为是正常的难民流动。加上规模小,所以双方都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
“其实那个时候发生这种情况的确很正确,怪不得谁,战争嘛,难民总是最多的,也难以完全控制,加上可能有些是亲友方面的关系,毕竟分界线不是按地域民族划分的,而是以河流甚至直接划直线决定的,可能会出现大部分亲友被人为分隔两区的情况,所以最后有人担心未来被迫与亲友分离,所以提前迁移到一起,这也很正常。”坐在右侧沙发第一位的林国民说道。
蔡锷马上道:“是的,开始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但到后来我们才发觉这种情况只是极少数,从10月14日起,阿、德双方的军队开始大量展开,开始沿分界线设立岗哨,才发现到情况很不正常,难民潮的疯狂程度似乎比战时还要猛烈,不只是沿分界线附近,就是隔着分界是线数十公里上百公里的民众也都拖家带口的迁移,而且几乎绝大部分都是从德控区逃往我们的控制区。”
“到底是你们先开枪,还是德军先开枪,希特勒一天数封电报指责我们有意引导德控区民众迁往我们的控制区,导致德控区边境的数个城市几乎数日之内成为一空城,离谱的是斯摩棱斯克这样的大城居然也在几天内跑了十几万人,全部往北跑到了莫斯科河以北(以东)诺夫哥罗德湖一线,希特勒对这件事非常愤怒,听说从这里逃走的十几万人大部分都是工厂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许多大学师生。”叶枫这时拿起茶几上的几封电报摇到蔡锷面前道。
蔡锷拿起几封电报看了一眼,脸色很不好看的道:“不可能,我记得最开始得到报告的时候,就是刚刚调到诺夫哥罗德驻守第24集团军传回来的,报告显示是当时发现有大量难民从斯摩棱斯克丘陵一带越过莫斯科河上游进入诺夫哥罗德地区,最后还发现有大量德军开枪追击,其中有一部分德军越过了分界线,最终胡向东才命令开枪的。这一点当时从斯摩棱斯克逃过河的十数万市民都可以作证。我还听说一路上这些难民光是被德军追杀身亡的就达到了数万人。”
这时蒋百里也点头道:“我们收到的电报也是如此说的,当时驻军司令部还没有成立,仍以战区划分,第24集团军仍直接归属西北战区管辖,胡向东是曾向朗。帕多请示后才下令开枪驱逐的。并且事先曾鸣枪警告,但有部分党卫军士兵不顾警告冲过了分界线还拒不返回,最终胡向东才下令开枪杀人。若说责任,首先应该是德国人。我甚至怀疑这未尝不是德国人的一个试探行动。毕竟斯摩棱斯克当时虽算是后方了,但做为大城市,德军在这里仍有数千人驻守,那么多市民为何能逃,而且为何要逃都很成问题。”
叶枫深吸了一口气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开枪杀了德国人数十个士兵。而且不只一个地方,在沃罗涅日也是如此,也有好几个士兵被我们杀了,希特勒可能会试探,但不应该这样大规模试探的,而且这个动作如此明确,有些故意挑衅的意图了,希特勒会这么蠢?多半还是那些狂热的党卫军的自发行动,只是他们越过边境线是事实,我们开枪杀了他们的人也是事实,所以这个责任有些纠缠不清了。
蔡锷马上道:“不错,我可以肯定这是边境德军的自发行动,而不是出自德国高层的命令,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原因我已经查清楚了。”
“什么原因?为何那些德国人会开枪追杀难民,会大批冲过分界线?”叶枫马上问道。
蔡锷有些无奈的道:“原因很出乎人意料,我也是在驻军司令部组建后,收集分析了由各战区司令部递上来的报告后才发现的,原来这么多德控区居民要涌入我们的控制区最主要的责任其实还在于德国人本身,因为他们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的统治偏向高压,加上德国人本身的政治、社会制度很让人担忧,那些苏联军民在苏联统治时期本已经对高压统治很恐惧了,现在看到在德国人治下人民的生活可能更不好,所以才会担心,而我们这边却很明显的有中亚,有乌拉尔地区为例,加上我们此前在控制区内一系列安民举动,还有我们阿拉斯加本身所倡导的民主制度和自由生活,更让他们放心一些。”
“是这样?这些人反应倒是很快,目前大概有多少分界线以西的难民逃到我们控制区?”叶枫愣了一下马上问道。
蔡锷却一脸苦笑:“根本无法统计,长达数千公里的分界上到处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回来前,每天几乎要接到数十封关于分界线以西难民逃往我们控制区的电报,保守估计每天都有不见十数万人,光是到现在,我估计至少有超过两百万西线居民已经逃入了我们的控制区,尤其以乌克兰地区最为疯狂,毕竟在那里直接有陆地交通线,不用通过河流障碍,所以成功率也高,就算我们阻止也难以完全阻止得了。毕竟我们暂时还没有可能沿着乌克兰那里的陆地分界线布满岗哨。而且这些难民许多都是成群的,除非我们开枪,否则普通的警戒岗哨开枪也无法完全阻止得了,一旦通过分界线,如鱼入大海,我们就很难再把他们全部找到并驱逐出去了。”
两百万?听了这个数字,叶枫、林国民和蒋百里等人都很意外。这才多少天?如果再这样下去,那德控区的人岂非要跑光了?
“难怪希特勒如此震怒,原因只怕他也知道了,只是不好说不口,不好说是因为他们的高压统治逼得那些民众自发逃亡,所以才这样追究我们的责任做掩饰吧。想让我们动手,来阻止西线居民逃亡,最后杀人的责任我们也不得不担起来。”林国民摇了摇头道。
叶枫眉头皱得越发紧了,沉吟片刻道:“这样下去也不行,真要发生那样的情况,对我们,对德国人都没有好处。那么你采取过什么办法没有?”
蔡锷摇了摇头:“就是这样我才不好办,德国人要求我们对难民进行开枪阻拦,否则他们就有可能再次发生大规模越境行动追捕难民,而且据我们所知,德国人早已经多次开枪镇压追捕难民,死伤者起数超过二十万人以上了,但也正因为这样,导致更多的德控区居民开始逃亡,大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如果我们开枪,随着我们的军队沿分界线展开部署好,当然是能遏制这股难民潮的,但这样一来,后果也会很严重,一是会让我们控制区内的大部分居民也对未来产生恐慌,二来这样做可以说我们每天可能要击毙至少数万人,这样大规模屠杀民众,对我们的声誉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一直没有出声的杨国平马上点头道:“蔡帅说的不错,其实两个后果可以合在一起看,那样做,就是我们的控制区会发展成第二个德控区,而我们的控制区在苏联人民看来已经是净土了,如果这块净土也没有了,他们还能逃往哪里?大规模枪杀西线难民,到时我们的控制区民众会恐惧,也想要寻找另一块净土,但连我们这里都乱了,还有哪里能保障他们的安全?最终的结果,就是官逼民反,他们怕是会不惜一切代价自己起而反抗,自己创立一块净土了。毕竟那里是占领区,我们没有多少根基,哪怕我们此前表现的再好,一旦发生那样的事情,他们也很难再相信我们。一旦全民反抗,我们也将陷入真正的人民战争汪洋当中,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叶枫双手用力揉了揉脸颊,有些恨恨的道:“早跟希特勒说过,控制区的统治不能过严,他就是不信,刚一站住脚就搞什么民族政策,这不是自掘坟墓嘛?他当占领区是已经统治数百年的正式领土吗?”
蒋百里等人也直摇头,杨国平则深为忧虑的道:“希特勒的想法暂时我们只怕无法改变,现在最要紧的是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开枪不行,不开枪只怕也不行。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股难民潮呢?”
林国民道:“在我看来,民众更认同我们的统治,对我们是一个鼓舞,这意味着相对来说我们所执行的政策要远好于德国人,更容易让占领区的人民接受。德控区民众之所以要大规模逃亡是在追寻我们宣扬的自由,德国人给不了他们,我们能给,所以他们要逃到我们的控制区。如果我们真要开枪阻止,那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会灰飞烟灭。所以开枪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如果不能开枪,而我们又无法以人力在不让人受伤的情况下阻止这种蜂拥而入的难民潮继续逃入我们的控制区,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把隔离墙和铁丝网等硬件建立起来。不过在此期间,我们还得与德国人达成谅解,要求德国人自行控制难民逃亡,一旦他们进入我们的控制区,我们是不会开枪阻止的,只会鸣枪警告和人力阻拦,这样还阻止不了的话,我们会接收难民,如果希特勒再坚持,那大家只有一拍两散了。我想德国人最终还是不会真的与我们硬碰硬的。”
叶枫考虑了一下,点了点头道:“这么长的分界线,隔离墙和铁丝网是很难在一朝一夕内建成的,我们还得多想几个办法。而且我们要做的事不只这一件,这次的事件,我们还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是接受德国人的教训,务必在军、政、经、治安各方面尽一切努力稳住我们自己控制区内的局势,对那些从德控区逃入的难民也要进行妥善的安置,不能让这些人跑入而打烂了一锅好汤。”
蔡锷考虑了一下道:“其实隔离墙和钱丝网的修建并不需要一下子全部完成,比如有河流分界的地方,我们可以多放一点兵力布置更多的沿河岗哨,然后炸毁一些渡口和桥梁,这样有大河阻碍,差不多可以将绝大部分难民阻住,只要他们过不了河,他们就算被德国打死,也不关我们的事了,就影响不到我们在自己控制区民众中的形象。虽然见死不救有些残酷,但总比我们自己开枪杀人要好上一些。”
蒋百里马上道:“不错,这一点我赞成,这样一来,基本上从莫斯科河到顿河上游这一区占将近一半的分界线暂时不用建隔离墙和铁丝网了,而破坏比建造就要简单许多,这一段河流上的渡口和桥梁也就那么多,安上炸药一爆了事,快得很。我看首先就要炸掉莫斯科河上的几座桥梁,听说到现在,莫斯科西城的数百万民众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挤入了我们控制的东城,再不炸掉桥梁,莫斯科西城就要成为空城了,如果是那样,那个小胡子希特勒怕是更要生气了。”
蔡锷也点了点头:“是啊,莫斯科这样的跨分界河的城市现在最让人头疼,也是逃亡人群最容易过境,我们最难阻止的,最近在莫斯科,德、阿军两军的冲突其实也是最多的,只是因为双方高层坐镇,制止更及时,没有发生斯摩棱斯克和沃罗涅日那样双方军队交手出现伤亡那么严重,所以反而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莫斯科数十万军队就可能真要发生严重交火事件了,那时候影响将会更大。”
叶枫沉吟片刻却道:“我不反对炸桥和炸渡口、港口,但你们要记住一点,未来阿德双方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个控制区的民众也不是真要完全隔绝成两个世界,只是这种交往只怕会相对较少,所以炸桥,炸港口可以,但要有一个度,比如在莫斯科一带,大小铁路,公路,城区河道桥梁加起来十几座,你们肯定不能完全炸掉,那些重要的交通线桥梁还是要保存,另外莫斯科城内也要保住最少一座桥梁,但暂时可以在隔离墙没有建好前,由德阿双方同时在桥两端建好一段较短的隔离墙,这个工程量就不大了,又可以把桥梁通道给封住,未来沿河的隔离铁丝网和隔离墙建好,桥两头的隔离墙有需要的话可以再炸开,设成双方口岸式的通道。派重兵驻守就没有问题了,也不会损害桥梁的沟通作用。”
蔡锷愣了一下,才有些惭愧的道:“总统说的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全了,不错,其实桥梁并不需要炸毁,沿河分界线加起来就算有百座桥梁,建桥头隔离墙加起来也只有那么长,并没有多少工程量,而桥炸了之后,到时想再建起来,工程量却是要大上不知道多少了。”
林国民等人也纷纷点头,如果只要堵住桥头,一座隔离墙顶天了建个百米宽就够了,莫说百座桥梁,就是千座,那加起来也只要建个十公里就够了。这个工程量的确不大。何况这样一来,到时双方控制区局势稳定下来,要展开正常贸易等方面的交往,桥梁还可以正常开通,只需把桥头隔离墙再炸开,设成口岸,双方联系就沟通了。而如果把桥炸掉,然后要再建起,那工程量不用说,大上百倍都不止,毕竟一座桥可比建一段百米宽的隔离墙复杂得多,工程量也要大得多,耗费就更不需要说了。
“这样一来,至少一半的分界线安可以稳定下来,如此还有三段重要的地方,一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边境,一段是白俄罗斯边境,一段是乌克兰边境,其中又以乌克兰边境最长,也最缺天然障碍物。如果要把这三段隔离墙都建好,怕是一年左右才能完成,但一年下来,如果我们不阻止,搞不好还会有上千万德控区民众能逃到我们的控制区,德国人怕也难以接受吧。”杨国平计算了一下摇头道。
蔡锷马上笑道:“怎么会要那么久?最多三个月足矣,因为并不是全部都要建隔离墙的,隔离墙这种厚实的防线主要建在地势平坦的分界线处以及重要的公铁路交通线处,一些让人难以通行的地区只要拉起铁丝网,再布置一定的网哨就不存在问题了。而无疑这样的地方要多得多,所以隔离带主要以铁丝网组成,隔离墙多会建在一些处于被分割的城市里以及重要公铁路线上。何况这只是应急之策,未来局势稳定下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把隔离带的漏洞全部补上,该建墙的地方可以继续建墙。”
蒋百里也道:“不错,其实只要控制了主要交通线,难民就能减少一大半,那些从野外逃亡的我估计也很难跑得过德国军队,成功的希望不大,就算最终逃入了我们的控制区,人数少我们处理起来也方便,遣返驱逐影响都不会太大,就算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收,数量少的话德国人也不会真的追究的。”
“嗯,这个问题就这样处理,会后我会亲自与希特勒沟通这个问题,争取尽快把这个隔离带建好。我想希特勒比我更急,只要我们有办法解决这个战争后遗症,希特勒会尽量配合的。松坡,你也不要等,你人虽在费城,但会后你也要立即发电报回驻军司令部,让梅森和帕多,严石他们尽快在莫斯科、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边境组建建立隔离带。”
看到蔡锷点头,叶枫沉吟片刻又道:“我们要做的事不只这一件,尽快稳定我们自己的控制区的局势也很重要,这又分几个方面,首先是军队部署的调整,现在我们的大部分军队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附近以及分界线处,对广大的中小城镇控制力很弱,这样不行。”
蒋百里也马上道:“这个问题我和尼尔、松坡刚刚商议过,驻军司令部虽然组建起来了,但很仓促,各项工作都还没有落实,而且现在我们的军队也还没有从战争状态中转变过来,所以问题很多。”
“那你们商量出了什么办法没有?”叶枫马上问道。
蔡锷马上道:“其实苏联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是民族多人口多,二是地域比较大各支部队相距较远,而现在几乎每个地方都很乱、突发事件多。光靠一个驻军司令部很难兼顾太多地方,所以我的建议是划分成几个区域,分别设立驻军司令部,这样分解之后,每个驻军司令部都专注于自己的区域。也能更为及时快速的处理突发事件。”
“这个提议很合适,我也考虑过这一点,而且我认为现在战争结束,行政方面的工作还要更重要一些了,必须把各级行政组织梳理整顿,起到应有的行理管理作用,所以我打算接下来,把这些民事,行政工作都从驻军司令部抽出来成立控制区管理委员会。,反正你们也不太擅长这些工事,应急可以,肯定做得太好。控制区管理委员会主管政务,而驻军司令部在治安,边境安全方面给控管委提供协助。这样有了协同,处理任何事件,相信都要及时快速的多。说说看,你们打算如何分区?”叶枫点了点头道。
“我打算直接将战区转为驻军司令部,这样就划分西北、北方、中央、伏加尔和高加索五大驻军司令部,也不需要再调整部队了,各驻军司令部把下属的军队分解到各个大小城市,就如同撒网一样,那样速度快,也不需要作过多的人员方面的调整。”
“这对军事是有利的,对稳定整个政治局势相信也会有利,但是我要说一句,对我们而言,这却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太多的好处,因为我们未来对控制区的处理方式肯定不会是重新把所有控制区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傀儡政权,也不可能就简单的划分成五个新政权。”叶枫马上道。
蒋百里和蔡锷都愣了一下,这样做是最快速最便捷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了,人员方面几乎不用作任何调整,只需把原来比较集中的部队撒网一样撒下去,但叶枫的说法显然是完全否决了这个最好的办法。
不过林国民和杨国平倒是一点都没有对叶枫的话感到意外,他们毕竟是政务那条线的,对于未来控制区的处理方式他们知道的比蒋百里和蔡锷要多。
叶枫这时起身,直接把墙上一幅地图取了下来,铺在茶几上,因为地图太大,几个人不得不一人牵住一只角,把他拉平。
蒋百里,蔡锷、林国民和杨国平正好一人拉住一只角。然后看着叶枫在地图上指点了起来。
“未来我们的控制区不会只简单的成立一个国家,这个你们都知道了,毕竟那样的话,一个国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还有近亿的傀儡仍然是很危险的,这种傀儡强大起来之后是可能重新具备对我们发出挑战的能力。我不希望这种不受控区的局面发生。所以肢解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这段时间我考虑过很多次了,结合民族、历史、地域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首先可以肯定一点,原属苏联的加盟国,无论大小,都是可以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当然还有我们控制的东乌克兰。这些地方本是有很高自治权的加盟国,其民族构成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都有一定的国家历史,让他们完全独立一点问题都不会有,可能还会很受欢迎。”
蒋百里闻言笑道:“这个我举双手赞成,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据我们所知,像乌克兰人当时曾夹道欢迎德军的入侵,为何,就因为德国人当时宣扬会让乌克兰人脱离苏联成为主权国家。而现在根据我们从这些加盟国搜集的情报来看,这些民族当中希望成为主权独立国家的也有不少。所以我们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一定会很欢迎,而且大有可能对我们进一步产生好感,这对我们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只是那些俄罗斯族只怕就有意见了,从沙俄时代起,俄罗斯族就不断在这些地区侵略地盘,如今这几个加盟国的俄罗斯族的比例都很高,许多超过半数了。到时我怕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民族冲突。”蔡锷却皱了皱眉道。
林国民呵呵一笑道:“有冲突肯定是正常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真敢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搞什么动作吗?有我们的大军在这个问题很好处理,不要忘了,在许多俄罗斯族侵入其他民族地盘时,也有许多其他民族被强行迁到了俄罗斯人的地盘,只要交换一下就没有问题了,就像我们在中亚所做的一样,让乌克兰人回乌克兰的地盘。让拉脱维亚人回拉脱维亚人的地盘,不需要全部,只要有大部分就行,而生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