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7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市。”
见苏从山也赞同他的意见,两人便再次商量了一下,最后胡向东立即道:“立即给习帅、梅帅、李帅和韦将军发电报,我们要稍微调整一下计划。”
“另外通知其他两支部队,让他们尽量加快速度,尽快在瓜德尔完成登陆集结”
1943年3月14日,集结在东中海已久的阿拉斯加第一特混舰队与地中海舰队向苏伊士运河的盟军发动了强袭,数十上百枚导弹连续打向苏伊士运河两岸的英军工事,同时喷气式舰载机和阿拉斯加空军也突然加强了对苏伊士运河东岸的西奈半岛、巴勒斯坦等地城市的空袭。夺取苏伊士运河和巴勒斯坦的意图非常明显。
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怀疑,毕竟第一特混舰队是一支攻击舰队,而且航母本是适用于远洋作战的,现在因为英国地中海舰队撤入红海和阿拉伯海,封死苏伊士运河,第一特混舰队呆在地中海却是浪费了大半武功,打通苏伊士运河进入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才能让他们发挥出十成的作用。第一特混舰队能忍几个月之久才展开大规模攻势已经很出乎盟军意料了。
说实话,这支拥有强大远程攻坚能力的舰队展开大规模攻击还让盟军松了一口气,好歹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了啊
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时不时的骚扰攻击一下,让人搞不清楚意图反而更让盟军担心。
第一特混舰队拥有强大的导弹舰部队以及强大的喷气式舰载机,加上阿拉斯加空军的先进战机,一旦展开大规模工事,声势极为惊人,原本还算牢固的苏伊士运河和巴勒斯坦防线顿时变得极为吃力,最后盟军不得不紧急从波斯湾附近抽调了两万多人的部队进入西奈半岛,伊拉克也再次动员了十余万兵力,在英美武装下填入了摇摇欲坠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西部边境的防线。
但第二天,原本平静的伊朗东北部突然间遭到阿拉斯加军队强力打击。
本来印度河一带,阿军兵力现在处于劣势,在这里的百万盟军当中又有数十万英美主力军,阿军在形势上也不太有利,所以盟军并没有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阿军还会从西岸抽出军队攻打伊朗东北部边境。
3月15日,韦哲元大将亲自指挥原本准备经阿富汗前往印度河西岸的第26、27集团突袭伊朗东北部交通重镇马什哈德。
马什哈德是伊朗东北部最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极为重要的商业交通中心,战争开始后,这里又成为防备阿军从中亚攻入伊朗的主要据点,盟军在这里驻有三万多军队,加上邻近地区的兵力,盟军在这里的总兵力也有六万余人。
六万余人凭借边境坚固工事倒是足以支撑阿拉斯加十几万大军的攻击至少数天时间。所以这里遭到攻击后,盟军倒是没有太过着急,只是下令扎黑丹等邻近地区的军队派兵增援马什哈德地区。
不过这样一来,扎黑丹的盟军数量就大大减少了,由三万余人一下子锐减到一万余人。不过盟军此时并不太担心扎黑丹再受到攻击,阿军抽调走了原本要去西岸增援的第26、27集团军后,阿军在西岸只有不到六十万人了,而盟军在东岸现在却有近百万人,要是阿军还敢抽调军队远离西岸分兵去攻打扎黑丹,盟军也不介意趁机突破西岸,打一次大胜仗。
其实在马什哈德遭到阿军两个集团军攻击后,盟军就意识到了机会,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时,在印度河给阿军来一下狠的,可能会收获重大成果。
所以从3月16日起,盟军就立即在印度河的中游的苏库尔流域展开了强大攻势,意图在这里突破阿军防线,将阿军拦腰斩成两段,分割围歼。
阿军兵力较少,虽然装备上仍有一定的优势,但面对盟军集结的优势兵力仍有些难以抵挡,好在有印度河这样的天然屏障,暂时倒是坚持的住。不过盟军却是受了鼓励,这才是第一天而己。
但是到了第二天,当印度河盟军司令约翰。韦里克元帅调集更多军队意图在苏库尔强攻实现突破时,遭到当头棒喝。
3月17日凌晨,一支让韦里克元帅和盟军中东战区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都没有想到的部队突袭了他们认为现在极度安全的扎黑丹,攻陷了伊朗的东部门户,也就此彻底切断了中东与缅印战区盟军的联系。
不久后他们终于弄清楚了这支部队从何而来,第24集团军,在莫克兰海岸的瓜德尔登陆,沿瓜德尔北上,趁机攻陷了已经只有一万余盟军驻守的扎黑丹,控制了铁路交通要站。
扎黑丹属于中东战区司令亚历山大的地盘,韦里克的印度河盟军看上去并不需要理会这相事情。
但问题是盟军登陆的地方是属于印度战区,属于韦里克的地盘,阿军突然在这里登陆,就意味着俾路支已经落到了阿拉斯加手里,阿拉斯加打通了阿拉伯海的海岸线,而第24集团军可以从这里登陆,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阿军从这里登陆。
当然更重要的是,瓜德尔东部就是卡拉奇,原本盟军在苏库尔以下的印度河下游是没有重点布兵的,因为阿拉斯加当时还无法控制印度河下游的西岸,但现在不一样了。
韦里克接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马上将集结在苏库尔东岸的盟军抽调了二十余万增援下游防线,好在第24集团军的目标是扎黑丹,没有把卡拉奇做为第一目标,否则现在韦里克怕是更要头疼。
卡拉奇可是位于西岸的,距离印度河口可还有上百公里呢,现在是盟军最不能丢,但也最容易丢的重镇。盟军在这里布置了六万余军队保护这个重要港口,但如果阿军集结两个以上集团军突袭这里的话,卡拉奇必定不保。
要保卡拉奇,就要有足够的大军,韦里克只能放弃攻击苏库尔西岸的阿军,放过了一次他认为最好的机会。当然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何阿军敢于抽调西岸部队去打马什哈德,因为他们根本不怕盟军在印度河东岸发动强攻,你攻苏库尔,我可以从瓜德尔港登陆大军强攻对盟军来说无比重要,偏又位于西岸没有太好的天然防御屏障的卡拉奇
韦里克是头痛,亚历山大却是惊得面无血色,整整一个集团军从东部杀入伊朗,而现在盟军在整个伊朗东部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人,在扎黑丹已经没有了一万,还有两万余却却在前两天奉命调去了马什哈德,马什哈德地区加起来现在倒是有十万大军,可是却正在面临阿军第26、27集团军的攻击。而且距离过远,根本来不及南下阻止第24集团军了。
而且马什哈德南部的扎黑丹被占领,就意味着马什哈德不安全了。
不过正当亚历山大以为第24集团军将要北上围攻马什哈德时,第24集团军却没有这么做。
在第24集团军占领扎黑丹当天中午,第27集团军突然撤出对马什哈德的攻击,而是向西南迂回切入马什哈德南部的加恩山脉,并于次日彻底占领加恩山脉,然后又向西面迂回,等于与26集团军对马什哈德盟军实现了一个不严实的包围圈。
不严实没有关系,阿军不担心马什哈德盟军向西撤退,只要他们无法越过加恩山脉南下威胁第24集团军就行。
而第24集团军则在次日全军沿铁路线西进,克尔曼,亚兹德,一路上第24集团军都是在急行军,因为这一路上,莫说盟军,就是伊朗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在这些位于中部看上去很安全的内陆城市布置多少兵力。
即便克尔曼和亚兹德这样的主要城市,其武装力量也不过是数千警察加上一些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面对第24集团军这样的机械化部队,这样的武装力量完全是一触即溃。
第24集团军的目标也不是要占领多少伊朗的城市和土地,他们要的就是前进,再前进。至于后勤,有翁景源的第28汽车保障旅负责。破坏铁路?没有关系,有一个工程兵团跟着呢。何况第24集团军现在也基本实现了全摩托化,铁路不行,汽车同样可以运载他们快速推进。
3月20日,狂飙急进的第24集团军前锋第93师就推进到了伊斯法罕以东五十余公里外,可见推进速度之快,一路上盟军甚至连临时的防御工事都来不及布置,阿军已经呼啸而过,甚至于碰到小股部队,第24集团军连理会都懒得理会,他们也不用担心后方的路会被盟军又给堵上。
对于胡向东来说,他只需考虑前进,根本没有想过还要退回扎黑丹或瓜德尔港去。
不过连续数天高强度行军,部队也不得不开始放慢了速度,不只是将士们吃不消,便是那些装甲车,坦克,汽车什么的这样连续赶路也受不了,已经出现了不少中途抛锚甚至损毁的情况。
“报告司令,侦察部队报告,从北面德黑兰有两个伊朗师正在急速南下,预计最多四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伊斯法罕。”
“从德黑兰来的?确定?不是从高加索防线抽出来的吗?”胡向东皱了皱眉。
那个通讯参谋马上道:“是北高加索空军部队侦察后传来的电报,证实是从德黑兰派出来的部队,敌军现在还没有从高加索防线抽调兵力的意图。”
“都快打到伊斯法罕城外了,我相信伊朗人不可能不急,只是可能被英国人压制,不允许他们从高加索撤军。最后只能从德黑兰抽调了,现在他们也只有德黑兰才能抽出两个师的部队了。当然也有可能是高加索防线还是太远,即便抽调也赶不及救援伊斯法罕了。”
胡向东点了点头,然后却道:“不过不管是他们不敢调,还是来不及调,都证明了一点,就是我们给的压力显然还不够。否则早两天他们就应该从高加索调兵了。那样,说不定援军早进了伊斯法罕城了,哪会还在路上。”
苏从山略一沉吟,也点了点头,然后笑道:“两个师,加上伊斯法罕的万余军队,还有数十万居民可以武装不少民兵,看来伊斯法罕是不能打了,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又不是要攻城掠地,他们从北面来,我们现在就可以向西南折向里兹伦麦,从公路直杀向阿瓦士和阿巴丹。这反而比走铁路线还要近得多,毕竟铁路线过了伊斯法罕就得向北走一段再绕个大圈去阿瓦士,且过了这里基本上就到了伊朗人口较密集的地区,阻力也会大得多,走南线公路就不同了,仍然大部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多是小城小镇,也没有太多的防守力量。只到打向阿瓦士和阿巴丹,英国人自己也会要马上抽调兵力来救援了。”
胡向东考虑了一下却摇了摇头:“但在阿瓦士和阿巴丹我们肯定会遭到阻力,我们不可能快速攻下肯定已经有所准备的阿瓦士和阿巴丹,从现在英国人的态度来看,只要阿瓦士和阿巴丹不丢,他们都不会急。现在很明显伊朗这个半殖民地还是不敢轻易反抗英国人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加重对伊朗的打击力度,让伊朗人连英国人的命令也顾不上才行。”
看到苏从山有些迷惑的目光,胡向东没有马上解释,而是反问道:“抽调两个师南下伊斯法罕,那么德黑兰现在还有多少兵力?”
苏从山愣了一下,然后有些吃惊的道:“司令准备打德黑兰,那可是伊朗人的首都。”
胡向司咧嘴一笑道:“不是首都我还看不上呢,就是因为是首都我才要打,只有那样才能让伊朗人真正震动,才能让他们连英国人的命令都不顾自行抽调唯一有能力夺回德黑兰的高加索军队。”
苏从山张了张嘴,总觉得胡向东这个计划太过冒险。
“虽然德黑兰抽调两个师之后,留在德黑兰的最多也只有一个师部队了,但是司令,德黑兰可是伊朗大城,城内和周边居民比伊斯法罕还要多得多,够他们武装起十几万民兵了。光凭我们想要打下德黑兰很有难度,就算成功损失也会相当大。如果我们损失太大,伊朗人也不会抽调太多兵力来重夺德黑兰,他们不大批抽调高加索防线军队,那我们这一战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胡向东哈哈一笑道:“我说要打德黑兰,可没说一定要打进去,你说当一个国家的首都要遭到攻击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报告,韦将军急电,我军于今日凌晨发起呼罗珊战役,在马什哈德西部的内沙布尔全歼盟军欲撤往德黑兰的三万大军,并于一个小时前趁机攻破马什哈德。我部侧背威胁已经完全解除。”苏从山正要说话时,又一个参谋跑了进来报告。
“好,好,这个胜利来得太及时了。”胡向东听完电报,哈哈大笑两声。
“给韦将军电报,请求韦将军留下一个集团军暂缓两天回印度河西岸,然后沿马什哈德的北部铁路线做出进攻德黑兰的态势。”
“是”
参谋离开之后,苏从山似乎有些明白胡向东要干什么了,神情古怪的看了胡向东一眼,然后笑道:“既然现在韦将军已经替我们彻底解决了侧背威胁,我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司令,我支持你的建议。就打德黑兰”
第七卷 二战之谁主沉浮 第762章 德黑兰!巴格达!
第762章 德黑兰!巴格达!
1973年3月15日,从自由宫开出的总统专列从费城出发,沿途经T2铁路线,穿白令海峡遂道上鄂霍茨克海铁路,再经西伯利亚铁路线到叶卡捷琳堡转入叶卡捷琳堡至新罗西斯克铁路,于3月25日抵达新兴的黑海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
不过叶枫不只没有在沿途铁路线上经过的任何省市停留视察,到了新罗西斯克后也没有停留,而是乘从飞机去了斯塔夫罗波尔。
斯塔夫罗波尔以前是苏联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首府,不过自并入阿拉斯加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基本上全境并入了黑海省,黑海省首府定在了克拉斯诺达尔,斯塔夫罗波尔这个位于阿拉斯加北高加索地区中南部的城市也就成了一个相对普通的省管市。
之所以说相对普通,是因为这座城市毕竟在整个北高加索算是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又是沟连高加索,北高加索和伏加尔等东欧大陆的交通要站,所以即便并入阿拉斯加成为一个普通省管市,其仍然是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城市。
仅仅两年时间斯塔夫罗波尔市不但恢复了以前的繁华,甚至犹有过之,而且随着几条连通高加索各国的新铁路修通,其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连带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更加的快。如今的斯塔夫罗波尔是黑海省第二大城市,在整个北高加索地区则是第四大城市,仅次于顿河,克拉斯诺达尔和阿斯特拉罕,人口已有四十余万,成为阿拉斯加面向高加索国家的重要边贸口岸和经济窗口城市。
当然现在的斯塔夫罗波尔已经有六成以上的人口都是华人了。
另外一个让斯塔夫罗波尔地位有些不一样的原因就是斯塔夫罗波尔在行政上是一个普通省管市,但在军事上,他却是阿拉斯加在北高加索的军事中心。
北高加索军区自成立时起,为了方便兼顾对高加索国家的驻军管理,就将军区司令部设在了斯塔夫罗波尔。连带着在北加索投资的许多军工类企业也大半落户在此,同时因为北高加索军区还兼管着高加索几个新国家的驻军司令部,这些驻军司令部又都担负着一定的政治职能,与驻军所在国政府有一个军政协调委员会,所以斯塔夫罗波尔在各高加索新国家眼里,地位更是非同一般。
高加索各国甚至土耳其、保加利亚,北也门,沙特阿拉伯等不少高加索和西亚、环黑海国家在斯塔夫罗波尔设立了总领事馆。
要知道一般与阿拉斯加建交的国家除了在阿拉斯加首都费城设大使馆外,在阿拉斯加其他地方往往一个大地区最多只会有一个总领事馆或领事馆、签证中心之类的外交机构,但这些外交机构所在地必定是该大区最重要的城市。
如各国在中央区地有安克雷奇总领事馆,在加拿大则为蒙特利尔或哈城总领事馆,在中南是温哥华或埃德蒙顿,在北方地方则不是道森就是朱诺,在太平洋则多半是密克罗尼西亚或夏威夷,在远东则是海参崴或伯力,现在也有在汉城设立总领事馆的。
在西伯利亚有些特殊,因为现在的西伯利亚是原来的西伯利亚和贝加尔两个大区合并的,新的西伯利亚地区比较大,且境内有好几个非常重要的大城市。所以许多国家在这一地区倒是还拥有两个总领事馆,仍跟以前一样分管西伯利亚和贝加尔的相关外交事务。
不过随着新西伯利亚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两个大城渐渐超越其他城市,所以各总领事馆主要设在这两城。当然也有少数设在伊尔库茨克或鄂木斯克的。
至于并入阿拉斯加不久的乌拉尔地区,总领事馆不是设在叶卡捷琳堡,就是设在卡拉干达,如中国,中亚数国和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总领事馆一般都是设在卡拉干达,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总领事馆则设在叶卡捷琳堡。
而这些大地区当中,唯一一个有些不同的就是北加索地区。
相比其他地区的总领事馆全是设在各大直辖市级别的大城市,在北加索,将总领事馆设在该地区唯一一个直辖市顿河市的相当少,包括与顿河市接壤的东乌和东俄都只是在顿河设了签证中心,而将总领事馆设在了斯塔夫罗波尔。
连东俄,东乌都是这样,这就更不要说其他国家了,基本上所有在北高加索设立了领事馆的国家,都会把领事馆设在斯塔夫罗波尔这个省管市,一些没有设领事馆的国家,也会将在北加索唯一的签证中心或外交代办处什么的设在斯塔夫罗波尔,而不是顿河市这个直辖市或阿斯特拉罕或克拉斯诺达尔这两个首府城市。
可以说无形中斯塔夫罗波夫倒成了整个北高加索事实上的中心城市。至少在外交上和军事上是这样的。
而究其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北加索是新并入的地区,地方情况又远较同样新并入的乌拉尔地区要复杂,所以很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军管影子,特别是在北高加索军区负有协调高加索国家军政事务的职能影响下,导致了北加索军区在地位上与其他各大军区有一定区别。这个军区管辖范围比不上其他军区,但管辖的军队却很多。战略地位也极其重要。
而斯塔夫罗波尔这个直面高加索的交通重镇自然也拥有了非同一般的地位。
特别是随着新的世界大战展开,高加索南下就是中东战区,在高加索山东南就有数十万同盟军在阿拉河布置了北高加索防线,而北高加索数十万大军就屯集在高加索山脉一线与盟军交战,高加索各国的事务也越发多了起来,让斯塔夫罗波尔这个北高加索的外交和军事中心也越发醒目。
叶枫此来,直奔斯塔夫罗波尔,视察军队还是其次,他这次来主要是为了见一个人。
不过叶枫刚刚抵达斯塔夫罗波尔的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还没有见到想见的人,就听到了几个好消息。
“打德黑兰向东这个小子胆子挺大的。”
“但是他成功了,很成功。我们刚刚得到情报,伊朗人终于坐不住了,不顾高加索盟军司令科尔的命令,擅自搞走了七个师的兵力南下救援德黑兰,现在横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不过二十万盟军,而且我估计第24集团军这一打掉两个德黑兰师,占领伊斯法罕和库姆,威逼阿瓦士和阿巴丹后,怕是科尔这个英国佬自己也坐不住了,我预计最多到明天,只要第24集团军可以再占领阿拉克和霍拉马巴德两城,科尔怕也会犹豫是否要主动撤退了,盟军防御高加索的决心将大大下降,更有助于我们实现突破了。”
吉姆。梅森显然对胡向东佯攻德黑兰,实攻伊斯法罕和库姆的战术非常欣赏,当然这次战术也的确运用的非常成功。
3月19日,当伊朗在伊斯法罕面临威胁时,在英军坚决不允许抽调高加索防线军队南下的情况下,伊朗政府不得不从伊斯法罕北部的首都德黑兰抽调了两个主力师沿铁路南下救援伊斯法罕。然后打算暂时放弃陷入半包围状态的马什哈德,抽调三万大军回德黑兰补充防御。
但这时第24集团军得到消息后却突然改变战术,在伊斯法罕东部百余公里处的纳因转向北部公路线,奇袭伊朗首都德黑兰。
而与此同时,韦哲元率领第27集团则趁马什哈德盟军西撤时,在马什哈德西部的内沙布尔小镇伏击了三万正要西撤至德黑兰的盟军。随后又合第26集团军一起,十六万大军强攻防御削弱,面临撤退无心抵抗的马什哈德盟军,全歼盟军四万余人,俘敌三万余人,彻底占领了马什哈德,也一举控制了整个伊朗东北部和东部,胡向东第24集团的侧背威胁完全解除。
随后为配合第24集团军奇袭德黑兰,韦哲元又亲集第26集团军从马什哈德出发,大张旗鼓登上火车,摆出要沿北部铁路线进攻德黑兰东部地区的态势。
这一举动果然让伊朗上下急得跳脚,伊朗军队这次再也顾不得科尔的命令了,强行从高加索防线抽调了四个师的伊朗军队从大不里士回德黑兰增加防守力量,同时已经抵达伊斯法罕的两个伊朗师刚刚下火车又不得不再次登上火车返回德黑兰。
3月21日,胡向东以93、94两个师三万余人的兵力大打火把,伪装成一个集团军的兵力抵达德黑兰城郊,从伊斯法罕返回的两个伊朗师不得不加快速度返回,最后在库姆一带下车,迂回93、94师部队后背准备偷袭。
不料他们刚刚到达纳马克湖一线时,便遭早已埋伏好的第24集团军主力近五万人攻击。伊朗师虽然有英美武装,穆斯林士兵也的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