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贝尔福不能犹豫太久,是战是和,他必须做出决定,英国强大数百年,国内民众何曾受过这样的打击,阿拉斯加人等于直接在英国人的脸上扇了一巴掌,那些英国民众可不像贝尔福一样考虑这么多,国内请战情绪高涨,贝尔福也不容易压下去。
10月25日,犹豫了几天的贝尔福终于作出了决定,首先是发表了一份谴责阿拉斯加的公告,认为阿拉斯加人是在推卸战争责任,同时认为让英国海军士兵作证是非常可笑,包括那幅图片,都是阿拉斯加人的阴谋,阿拉斯加人既然要挑战大英帝国的底线,就应该有勇气承担起战争责任。他对阿拉斯加几日来的军事行动表示遗憾,阿拉斯加的行动,是拒绝和平的表示,那么英国人也同样不会畏惧战争。
贝尔福的讲话让人大失所望,很多人还以为贝尔福会直接宣战的,没想到通篇讲话都是模棱两可,没说要和谈,也没有宣战,反之看阿拉斯加人的表现多么干脆,多么果断,当贝尔福的讲话传回阿拉斯加后,那个被称为屠夫、刽子手的阿拉斯加第四集团军司令,东部前线总指挥的总指挥官叶枫淡然一笑。然后气势逼人的说了一句:“要战便战,他们要战,我们便战。”
时间一直捱到10月27日,贝尔福才在国内沸腾的请战压力下,下令驻扎在印度洋上的英国舰队抽调近二十艘舰艇向北太洋移动,同时命令调集四个印度师装船远征阿拉斯加,又要求澳大利亚自治领派出两个师,在英国驻澳海军的帮助下也向北太平洋移动。
10月28日,眼看局势越来越脱离既定轨道的罗斯福在贝尔福的请求下,也不得不从南洋抽调了近二十艘舰艇向北太平洋移动。驻扎在边境的十万军队也开始作战争准备。一时之间,消散不久的战争阴云再次笼罩在北美大陆。
“果然是我硬他就软,四个印度师,两个澳大利亚师,虽然超过六万陆军,但这六万人的战力实在不够瞧。”夏洛特群岛北岛的马塞洛港,叶枫神态轻松的靠在椅背上说道。
蔡锷却是摇了摇头道:“印度师的战力是不怎么样,但是可别忘了他们海军,加上美国佬的二十艘舰艇,足足也有五十艘了,比我们的舰队强了不少,要知道英国海军可是世界第一,而且多为巨舰。”
叶枫站了起来笑道:“不怕,等他们到了这里,都什么时候了,印度阿三也好,澳洲鼠也好,他们都不会适应这样的天气的,至于海军,他们连立足之地都没有,能够坚持多久。”
蔡锷不知道叶枫为何会有这样的信心,其实按照蔡锷的预计,夏洛特岛想要守住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加上已经渡海的第8师、第9师,夏洛特群岛有四万军队,想要抵御英国的六个雇佣师足够了,但是对于海军,他却不认为阿隆索会有胜利的希望,这调来的英国军舰可有不少巨型舰,吨位达到万吨左右的战列舰都有四舰,加上驻澳海军和从南洋北调的美国海军,远比当初多为落后战舰的北太平洋舰队强大的多。
叶枫看着墙上挂的海域图,还不时的用手在上面指指划划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好半天,他才问蔡锷道:“阿隆索应该快到了吧。”
蔡锷点了点头:“在阿留申留了二十艘战舰,科里亚克岛二十艘战舰,剩下的四十艘战舰都由阿隆索率领向东南移动,下午应该就能够到达凯奇坎了。”
又是四十艘,那就是一百二十艘了,叶枫点了点头笑道:“海战我们都不熟悉,反正都交给阿隆索了,其实用不着和英国海军硬拼,只要坚守海岸线就行,夏洛特群岛,就让他们来攻吧,保持能够给印度阿三留下恶梦般的经历。”
叶枫的神情确实是很轻松的,从印度洋和澳洲到北太平洋有多远,等他们来到这里,阿拉斯加军队什么都准备好了。叶枫之所以敢这样撩拨英国人,其实就是看中了英国人远在万里之遥,布尔战争之后陆军又元气未复,不可能再与阿拉斯加进行持久战争了,这种战争可不是国内内战或是两个相邻的国家作战,劳师远征,不说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就是兵员的调整休息也不太好办,等他们到了北太平洋,早成了疲惫之师,叶枫有什么好怕的。
只要一次打疼了英国佬,下一次都不知道还打不打得起,大规模的远征持久战争可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就说后世著名的世界大战,为了一战,各国准备了多少年?二战又准备了多少年?就是阿拉斯加为了独立战争,也准备了五六年,这才能够支持下来,否则也轮不到英国人也手了,早就被美国人、加拿大人打垮了。
这样明刀明枪的战争,对于双方来说,准备是最重要的,反正双方的兵力配置,武器装备都没有太多秘密可言了,而英军劳师远征,准备战争的时间又太短了,实际上在先天上就有很大的缺陷。
“给图根,胡胜龙,马功成发报,让他们密切关注南线美军,东线加拿大军队的动静,不管怎么样,都要守住防线,不需要发起进攻,只要稳守防线即可。”叶枫虽然到了西线,但仍然是东线前指的总指挥,而且此次战争很可能牵涉到与三国作战,叶枫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整个个东西线所有大军的总指军,图根为东线副总指挥,负责具体指挥东线防御事宜,蔡锷作为西线副总指挥,负责具体指挥西线战场的作战事宜,叶枫居中协调。
自然有作战参谋将叶枫的命令发出去,蔡锷等参谋走后,笑着问道:“美国佬也是骑虎难下了,他们不想打,让英国人出面调停,结果给法国人坏事了,如今夏洛特一战,英国人直接给扯进来,罗斯福估计也是焦头烂额了,加拿大的劳雷尔已经下台,这个罗斯福去年正好在西南战线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时竞选连任,总算涉险过关,但要是再打下去,也不知道他还能挺住多久。”
叶枫呵呵一笑,心里也在感叹,不管劳雷尔也好,罗斯福也好,这两个人在后世来说,都是颇有建树的政坛强人,可是随着叶枫的到来,随着阿拉斯加战争的爆发,这两个强人一个已经下台了,另一个虽然还坐在位置上,但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估计在这一世的历史当中,这两个人都会被国内批的体无完肤吧,也许被形容成各自国内有史以来最失败的领导人也有可能。
“这一次他们肯定会再次失败的,罗斯福如果想呆到任期结束,估计只能指望他们的上帝帮忙,让英国人到不了北太平洋了,不过这有可能吗。”
蔡锷听了叶枫的话,也是一笑,想让英国人不战而退,要不就是英国国内政策变更,要不就是远征军在海上遇到大灾难,损失过大,不过这的确没有多少可能,英国在短期内政策变化是不可能的,而海上的大灾难吗,这就更难了,现在可不是帆船时代了,在海上遇到大风浪,就有可能船毁人亡,这些钢铁巨舰抗风浪能力强了不知道多少,再说常年呆在海上的那些海军指挥官经验丰富,就看天气变化也能避过很多的大风浪。再说英军远征军也不可能这么巧,就让他们碰到那大灾难吧。
可是让叶枫和蔡锷目瞪口呆的是,不知道是叶枫的嘴太灵了,还是罗斯福运太好,当他们安安稳稳的做了几个月准备,就等着英国人上门时,英国远征军也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后,于1906年4月接近了北太平洋,最后于4月17日下午获准进入美国西岸的旧金山为战舰补充燃料,士兵们也可以作最后的休息调整。
本来他们在香港和夏威夷都已经补充过燃料了,他们可以直接向夏洛特群岛进发,就算因为士兵非常疲惫,想要休息调整,他们也应该去更靠近战场的西雅图一带补充燃料,让士兵休息,不过因为英军指挥官考虑到西雅图太过靠近阿拉斯加控制的温哥华岛了,温哥华岛上布置有军舰,飞机、飞艇、大炮,如果他们进入西雅图,难保那些阿拉斯加人不会趁着他们疲惫之时率先发起进攻,所以最后他们选择了最靠近西雅图的大港——旧金山,而正是这个决定,将这支好不容易快要接近战场的远征军送到了地狱的门口。
****************************
我擦,今天周一,跑去要帐了,为了一点尾款,害我浪费了大半天的时间,还是一毛钱都没结回来。还耽误了码字的时间。这章来得太迟了,向各位老大道歉。另外,下一章一定会在十二点之前传上来的。
第二卷 一个国家的诞生 第159章 上帝的咆哮
第159章 上帝的咆哮
4月18日凌晨5时15分。就在这支英国远征军补充过燃料,士兵们休息了一晚,准备天亮后即再次启航的时候,大地一阵咆哮,整个旧金山方圆数百公里内发生了剧烈的震动,这场里氏8。3级的大地震仅仅只有75秒钟,原本繁华的旧金山便几乎被夷为了平地,成了一地瓦砾,而停驻在旧金山一带几个港口内的军舰本来还能够避免不少损失的,可是伴随着这场大地震之后的就是一场莫名烧起的扑天大火,原本就受创严重的旧金山几乎成为废墟。
最糟的是这种发生在海岸边的地震,最后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那就是海啸,虽然不是海中心的地震,海啸的威力不算太强,可是在地震、大火和海啸的三重冲击下,号称能抵抗巨风巨*的数十艘英国军舰当即有十余艘沉入了海底,还有十余艘受损严重,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仅仅一个小时的冲击,四十余艘英国军舰就损失了近三分之二,如果加上运兵船。损失就更为惊人了。
随着运兵船的倾覆和战舰的损伤,以及部分上岸的士兵葬身在地震之中,数万远征陆军就在这样的冲击下,让人瞠目结舌的损失了一多半,凭借仅剩的不到三万劫后余生,胆气已丧的军队,想要远征夏洛特皇后群岛,简直就是去送死了。
最后剩下的这些英国远征海陆军士兵在赶来救援的美国军舰帮助下,总算逃出了地狱般的旧金山,然后回头,向南边的洛杉矶港驶去,反正继续向北进攻夏洛特群岛是没有任何可能了。
天意,这就是天意,当这个消息传遍世界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知道是该感叹阿拉斯加人好运,还是应该为英国人默哀,他们还没有抵达战场,就被上帝带走了,包括那些一直请战的英国民众几乎都是双手掩面,不敢相信,难道这一次的对阿远征真的是个错误。难道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虽然旧金山方面公布的市民死亡只有478人,但谁都知道不可能,起码都有数千人,但不管怎么样,最让英国人悲痛的是,他们的远征军遭受无妄灾。损失远比旧金山的市民多的多,而原因,就是因为当时他们正准备启航,大量的士兵困在船内随着船只沉没,淹没在本来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的低等级的海啸风暴当中。
英国人举国悲痛,而阿拉斯加人当然是拍手称庆,英国佬、美国佬、加拿大人都想欺负阿拉斯加人,结果呢,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直接将他们打入了地狱。有了这一次教训,想想看吧,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是否还有信心对阿拉斯加发动进攻,起码可以肯定的是,英国人暂时是没有这个能力了。
1906年4月20日,惊魂未定的英国远征军接到国内命令,暂时返航驻扎到马来亚半岛修整,实际上宣告了对阿军事行动的失败。而之所以英国去意如此坚决,却是因为贝尔福早已在去年底,也就是1905年12月份因为竞选失败,保守党败给了自由党,失去了议会控制权。贝尔福作为政党领袖自然也失去了首相职位,新任首相亨利。班内南刚刚上台几个月,就碰到这种天灾一般的祸事,最后只能将原因归咎到作出战争决定的贝尔福身上。
可怜贝尔福的本意同样是不想进行这场战争的,没看他派出的都是什么军队么,除了海军,陆军都是印度师、澳洲师,可是远征军确实在他组织的,虽然出事的时候,他已经不在台上了,班内南把责任归咎到他身上,他也无话可说,反正是天灾,说起来比在战场上直接一败涂地要好的多,所以贝尔福也没有出来反对,而班内南当然也很乐意。
因为天灾的缘故,英国人现在对阿战争的决心可没有去年那么强烈了,反正夏洛特就是两个小岛,如今又于东部的加拿大相隔数千里,丢了就丢了吧。这是上帝的旨意,他们也没有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班内南顺势重启了和谈程序,当然,这时候,英国已经不可能作为调停国出面了,所以,班内南首先要做就是与罗斯福和博登展开会谈,到少他们作为同属一方的参战国,必须取得一致的立场。并且形成一种紧密的同盟,这样,面对只有一个国家,势单力孤的阿拉斯加,他们才能取得更多的利益,甚至取回在战场上无法夺回的一部失地。
随着英军退走,美军也再次偃旗息鼓,加拿大人则无法突破纳尔逊河和温尼伯湖防线,也无法跨过哈德逊湾,最终也只能与阿拉斯加形成僵持的局面。
这时候同样已经越来越没有收复失地信心的加拿大人也开始有一些主张与英美一起联合在谈判桌上向阿拉斯加施压的论调了。
博登自然抓住这个机会,与罗斯福和班内南相约在美国的纽约会面,不明内情的人以为这三个元首聚在一起,应该是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向阿拉斯加出兵,但早在美国和加拿大埋下不少钉子的阿拉斯加中央情报局却得到了真实的情况。虽然不可能弄清楚三国的底线在哪里,但至少可以肯定,除了失地丢的太多的加拿大,英、美两国是不太可能再次与阿拉斯加发生战争了。
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1906年4月30日,早在去年9月5日就被迫与日本达成了协议,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的沙俄发布公告,承认阿拉斯加的独立地位。并表示将与阿拉斯加互派大使,但是紧接着,沙俄方面却又表示希望阿拉斯加方面能够保持冷静,不应再与英、美等国发生战争,并表示对邻近该国远东地区的阿拉斯加陷入连年战争表示了担忧,沙俄方面表示只要阿、美、加、英四国同意,沙俄愿意出面调停四国之间的矛盾,以平息北太平洋的混乱局面。
“居然是沙俄,也亏得罗斯福等人找啊,我还以为他们会找德国人呢。”蔡锷看着情报局的情报有点错愕的道。
叶枫笑了笑道:“这也正常,我们有四个国家。调停国不会只有一个,德国人肯定也有份,不过沙俄确实是最合适的,刚刚英、美等国才调停了他们与日本方面的战争,我估计有可能日本在英、美两国迫使下向沙俄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否则,与日本一战吃了大亏又极其自大的尼古拉二世应该不会率先出这个头。”
蔡锷点了点头,突然又道:“德国人和俄国人在欧洲可不太友好,再说德国人暂时跟我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英国人也不一定可以请得动他这个英国表兄弟出面呢。”
叶枫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道:“那就是他们该头痛的事情了,当然还有雅克也需要头痛,总不可能全是他们请来的调停国,要我们答应德、俄调停,那我们请来的他们也必须答应,他们有两个,那我们至少也要有两个。”
蔡锷也呵呵一笑道:“看来战争即将结束了,想一想,还真有点不得劲呢,我就是一个军人,没仗可打,这日子可就难过了。”
叶枫哈哈一笑道,似是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松坡,这可不一定,说一定以后仗有得你打,不过嘛,独立战争确实是快要结束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建设这个新生婴儿般的国家,努力积蓄实力,不管以后有仗打还是没仗打,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了,大家的生活才有幸福感,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让那些列强真正的不敢小视我们。”
蔡锷听了叶枫的话,自然也是点头,接着笑道:“不过,和谈还没开始,东线还不时会有摩擦。你这东线总指挥暂时可轻松不得。我嘛,夏洛特战事已定,西线基本上没什么事,倒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叶枫看了看蔡锷,刚想说话,蔡锷连忙摇手:“不要打我的主意,我可不是你,你那位置可不是我能做的,硬要我坐上去,那真有可能出事。”
叶枫一句话憋下去,好半天没有作声,不过蔡锷说的也是事实,蔡锷跟自己还是不一样的,不说蔡锷的战功和东线那些将官相比,是不是更强,但至少在地位上,不管是军内,还是党内,图根和胡胜龙这两个联盟党中常委就不是蔡锷能够驾驭得了的。
叶枫最后点了点头,然后对着蔡锷笑道:“不过,你也不用开心,西线的高级将官就你和蒋百里两个人了,现在战事已定,中央肯定会做很多的调整,不光是政治、经济上的,军事上肯定也会有,你们两个估计还有得忙。”
蔡锷愣愣的看了叶枫一眼,叶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说蔡锷有得忙,那就肯定是叶枫知道一些东西了,说不定就有他的参与。不过他刚想问问具体情况,叶枫却哈哈一笑,一闪身就出了指挥部。
叶枫没有说谎,随着沙俄发表愿为四方调停的消息后,北美局势开始逐渐平缓下来,除了东线还不时会有点摩擦外,包括美国边境线都已经风平浪静,沸腾了三四年的北美大陆终于出现了和平的曙光。而吞并了大量土地人口的阿拉斯加国内也能够静下心来进行一系列调整了。
英军退走,也没有再组织新的军事行动,夏洛特皇后群岛之战正式结束,随着北冰洋诸岛和夏洛特皇后群岛的攻陷,阿拉斯加已经形成了一个东到哈德逊海峡、温尼伯湖,北至北冰洋靠近北极中心,西达白令海,南至温哥华岛、阿留申群岛的的巨大版图,全部领土总面积达到了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华侨城,几成内海的白令海,阿拉斯加湾,北面北冰洋部分区域,东部哈德逊湾大部,实际上阿拉斯加版图超过了八百万平方公里。即使其他国家算上殖民地,阿拉斯加的领土总面积也可以排到第五位,仅次于沙俄、英国、唐山、美国。
虽然国土面积足可称为世界第五大国,但如果算人口的话,阿拉斯加足可以排到五十名开外了。至目前为止,阿拉斯加还没进行过全面的人口登记,但绝对不会超过三百万人,即使加上科雷马河以东至华侨城的过百万人口,也不会超过四百万人,典型的地广人稀。
阿拉斯加只有四百万人口,却拥有近三十万军队,阿拉斯加的军民比例之高同样让人咋舌,不过算一算阿拉斯加人的年龄结构,再算上其中有近十万军队是从华侨城移民中征召的,超过二百五十万年龄在18到40岁之间的青壮年,这样算军民比例勉强也算正常了。
而阿拉斯加军队的战力通过三年的独立战争也足以让世界震惊了,面对公认的强国——美国三战不落下风,甚至连战连胜,虽然有美国大量兵力被牵制在南洋和加勒比的关系,但不管怎么样,面对数量仍然处于优势的美国军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就足以让所有阿拉斯加人自豪了。要知道后两年他们面对的实际上是两个国家,而如果算上英国的海军,那就是三年国家了,一个新生三年,初始面积只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八十余万的国家,面对三个国家,其中还有两个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不单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还顺势将版图扩大到了原来的六倍有余,如何不让世界侧目。同样是由唐人占多数的国家,比起面积过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数亿的大清朝,阿拉斯加的表现简直就该让躲在紫禁城里那个老太后撞墙自杀了。
因为阿拉斯加人的表现,在海军大发神威,击败英美军海军,重新打通海上通道后,被封锁三年的阿拉斯加也终于与世界恢复了正常的联系,阿拉斯加共和国久抑之下的经济出现了蓬勃的发展,而最重要的是对于阿拉斯加来说,最缺少的人口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了。
同是唐人主导的国家,相比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朝,阿拉斯加国土小得多,人口更是少得可怜,却能够与世界列强正面相抗,生活在这里的唐人远比国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唐人要幸福的多,也许这里的气候,这里的环境,这里土地之肥沃远比不得天朝上国,但在这里活的有信心,活得有希望,活得有安全感,所以海上通道重新打通以后,阿拉斯加紧接着就迎来一波自主的移民潮,这些移民当中有来自天朝国内的,有来自南洋的的唐人,当然还有不少准备到阿拉斯加寻找发财机会的白人。
虽然阿拉期加的工商业发展重新恢复活力,但短期之内也不可能解决这么多移民,不过好在现在的移民有一个最好的去处。
1906年5月7日,阿拉斯加国会针对两个月来蜂拥而至的移民潮通过了一款移民法案,这款法案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四点:
其一是规定不论肤色,不论人种,不论民族,凡是自愿移民至阿拉斯加的人,只需要缴纳每人10美金的移民管理费用就将自动获得三年的居留权,三年居留权期内只要没有犯罪等不良记录,三年居留期满即可自动成为阿拉斯加的公民,享有阿拉斯加公民所应有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其二是规定获得居留权的移民将在就业方面享受与阿拉斯加公民基本相等的待遇,除了政府部门、军警部队,阿拉斯加境内各大工商企业、农场牧场等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