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作品相关+番外-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缔造了中国人精神基础的哲学家眼光来看,科技进步会让人变的狡猾,进而妨碍到他在道德方面的成就。”诸葛孔明显然对祖先的这些条框不屑一顾,他不仅在刘备面前表现的不可一世,完全不考虑孔夫子“对君王要恭敬”的训诫;而且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科技发明上。
他发明过一种连弩,这种弩箭一次可以连续发射十枚弩箭,而西方在一百年后还在心怀恐惧地把弩称为被诅咒的武器;他还曾经发明过两种——也许是一种——自动机械,可以用来大幅度改善运输粮食的效率。诸葛孔明还发明过对付南方蛮族的地雷,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件热兵器。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他的妻子黄月英。
蜀国成员对女性的态度都很奇怪:刘备对自己的三个老婆基本冷感,关羽毫不怜惜地杀掉了貂禅,张飞从未与女性有过任何接触,而赵云则很干脆地拒绝了一位贵族未亡人的爱情。诸葛孔明大概是这批英雄里唯一的特例,他娶了一个女人,而且很爱她。他的妻子黄月英在三国无双里是一位美丽的精灵族巫女,但实际上却是个丑陋不堪的贵族女子。诸葛孔明之所以爱上她,是因为两个人在工程学上有着共同兴趣,这种精神上的恋爱在三国时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诸葛孔明的发明中有黄月英做出的贡献。
诸葛亮的死亡极富戏剧性。在刘备死后他一直致力于击败北方的魏帝国,为此发动了六次战争,每一次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失败。最后一次战争发生在五丈原,诸葛孔明的健康极度恶化,为此他使用了一种神秘的占星术,向上天乞求延长寿命。这时候一位急忙汇报军情的蜀国将领不小心踏坏了祈祷仪式的结构,诸葛孔明认为这是神拒绝了他的请求,遂放弃了祈祷。几天以后,这位有着无数传说的名人病死。
作品相关 转载:蔡邕:一声叹息,人头落地
昨天没有更新,不是我懒,实在是没有时间。另外,这两章不太好写,那么多的亮粉在,写不好要挨砖地…………(抱头),所以,写好的万把字,我又删了重写,痛苦中…………(偶像白痴)。今天只好先上一点其它的文章。嗯,安慰安慰我噢,我很努力地说…………
青梅煮酒论英雄蔡邕:一声叹息,人头落地
作者:panadax
《三国演义》中,王允吕布合谋杀死董卓,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马日磾亦密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允曰:“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
考诸历史记载,王允杀蔡邕确是事实,但是,具体细节与《三国演义》颇为不同。《后汉书》的记载是: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乡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着,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可见,蔡邕被杀,并不是他头脑发昏,在那兵荒马乱、军阀厮杀的岁月不知轻重,在董卓被杀处决后还“伏其尸而大哭”(即使如此,也不是什么严重罪行),而仅仅是听到消息后,轻轻叹息一声。他叹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替董卓惋惜,也许他对王允们的行动持保留意见,也许是因为他平时深受董卓器重,虽然他对于董卓的做法并不满意而且数次准备逃离董卓,归隐深山,但是,他内心还是忘不了董卓给他的种种厚待。总之是,他的叹息仅仅表明他的一种感受和情绪,连异见也谈不上。
一声叹息,送了性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道!
当然,王允杀蔡邕,有两个理由。一个是,蔡邕是后汉时代中国在经学、文学、历史、音乐、书法诸多方面具有集大成水平的一代宗师,而他此时正在着手撰述有关后汉的历史。王允担心的是:这位杰出学者,会像司马迁那样,在历史著述中记录下他们争权夺利的种种丑行,使他们遗丑万年,难垂不朽。第二,是对持异见者的绝对不宽容,即使这种异见仅以叹息的方式表现。
文天祥在其著名的《正气歌》中说:“在晋董狐笔,在其大史简”,对于春秋时期两位史官给予崇高的评价,而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的真正的好史官也就这么不多几位。统治者总是惧怕历史会记录下他们并不光采的行径。一心要匡正汉室,不惜牺牲生命的王允,在这个问题上,与别的权势者没有区别:他本身也是一个浑蛋!
让我们看看文天祥所称颂的那几位史臣。
春秋时期,晋国灵公昏庸无道,残暴荒淫。晋灵公几次要杀死赵盾,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的祖父和父亲)被迫逃往国外。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返回赵国。“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这位敢于直书当权者赵盾弑君的史官,没有被赵盾割去脑袋,实在是因为赵盾这个人非常贤明,有深厚的道德休养。
至于齐国的太史,其命运就没有董狐那么好。齐臣崔杼杀了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就是说,为了让历史留下崔杼弑君的真实记录,大史死了,他的两个弟弟继续如实记录,死了。当接着的一个弟弟仍然如实记录,而且后面还有更多的冒死前来如实记录历史的史记官时,崔杼只好放下了屠刀。
当然,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自由岁月,那时统治者还有尊重史官如实记录历史的风尚。即使是残酷的崔杼,并没有将屠杀进行到底。但是,历史越是向前,统治者越是发现真实的历史记录对于自己的不利,篡改历史、歪曲历史,隐瞒历史真相,钳制记录真相的历史学家,就成为统治者的法宝。秦始皇统一中国,焚烧了所有的历史资料。此后的统治者,对于历史著述的控制就不断加强,唐宋以后的历史都是官修的历史,到了清朝,围绕着民间人士著述明史而掀起过数次株连广大杀人众多的文字狱。统治者对于真相的惧怕使得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过敏。
蔡邕一声叹息,王允因为不能容忍持异见者生存,就要了他的命。而此后长期的中国历史之中,蔡邕一直身背与董卓同流合污的恶名,受到诋毁和谴责。这个《后汉书》中十足的大孝子,大学者,在后来的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却变成了上京赶考,一去不回,不顾父母,遗弃妻子,最后被暴雷震死。元杂剧《琵琶记》中所写的那个中了状元娶了相府千金抛弃了原配妻子的,正是这个蔡伯喈(蔡邕字伯喈)。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颜氏家训》说:“蔡伯喈同恶受诛”。无论民间社会还是上流社会,对于蔡邕一声叹息招致的杀身之祸不但毫不同情,而且不惜厚诬古人,幸灾乐祸,拿他作方面的历史教员,教导自己的儿孙。中国人之不能容忍异见,刻毒狭隘如此。
鲁迅说:“中国少有敢于扶哭叛徒的吊客”,信哉,斯言。
………………………………………………………………………………………………………
特转一篇此文,也是为了回复一些朋友对三国霸主的偏见。经过历史的磨合和沉淀,蔡邕先生的名声已经在被恢复之中,而我们对三国霸主的偏见呢?不说曹操、刘备、孙权甚至孙策,就提董卓,未曾进京的董卓何尝没有侠义之名?史无全真,人无完人,历史名人在今天更无一点他们自身原本的真实。而历史往往被历代文人所歪曲,你我也不例外。只是,呜呼中,我还是渴望“中国有敢于扶哭叛徒的吊客”,并且能越来越多。
附:蔡邕简介:
蔡邕(公元132一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年轻时就以善弹琴而知名。朝中权贵向桓帝推荐他出来做官,并通过陈留太守把他调赴京都洛阳。但蔡邕不满宦官专权,从家乡出发,走到半路就称病返回故乡。回来时,写了一首《述行赋》,通过沿途所见,讽刺当局的荒淫奢侈。通过对于‘人徒冻俄,不得其命者甚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他‘心愤此事‘的感情。以后,他虽做了郎中、议郎一类官,也因为弹劾宦官权贵,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归来时,又对当地宦官势力五原太守很不客气,因而再度受到迫害。从此他‘亡命江海,远迹昊会‘,流亡避祸达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琴曲《蔡氏五弄》。
《蔡氏五弄》包括五首作品,即:《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据说这五首琴曲是他去山中访问鬼谷先生后,用了三年时间写成的。这五首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历经各代,一直到唐代都享有盛名。嵇康在《琴赋》中,把它列为当时流行的‘谣俗‘作品一类。隋代的《琴历》,唐代的文字谱《幽兰》卷子中,都列有这五首曲目。诗人李白、李贺、王维等都曾借这些题目作诗。宋人朱长文说:‘伯喈所以寓其哀思者,盖在此五曲,特假物以名之耳。‘认为是借写景来寄托他的哀思,这是很有道理的。现存明代琴谱中的《蔡氏五弄》,并非当时的原作,其歌词都是出自《乐府诗集》,曲调也平庸,是后人的拟作,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蔡邕在琴界的影响是很大的,汉魏之际,在他的故乡陈留,就先后出现了阮瑀、阮籍、阮咸等以琴见称的名士。做过吴国丞相的顾雍,也是蔡邕旅居吴地时的得意门生。蔡邕的女儿蔡琰,深受其父的教诲,以诗词、音律驰名琴坛。民间流传有不少关于蔡邕的故事。《蔡邕别传》中说:吴人烧饭时,木材爆裂的声音被蔡邕听到后,立即辨认出是做琴的良材。用它来造成琴以后,果然音响极好。由于尾部已被炊火烧焦,于是有‘焦尾‘琴之称。至今琴的尾部仍称作‘焦尾‘,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又如:蔡邕弹琴,偶而断了一根弦,他的女儿根据声音,指出是断了第几根弦,父亲又故意试断其它弦,她也能辨别出来,等等。这些故事,不仅说明了蔡邕父女具有锐敏的听音能力,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他们高超的音乐修养的敬佩。
有一部重要的琴学文献,名为《琴操》据传也是蔡邕所撰。它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著。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包括有:诗歌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二十多首。书中对每首作品的有关故事内容都作了介绍,这些故事带有浓厚的民间传奇的色彩,往往和史书有很大的出入,所以《乐府解题》说:‘《琴操》纪事好与本传相违。‘其实,不拘泥于史实,根据人们的愿望加工创造,正是民间创作的特点之一。看来,本书是汇集了民间传说而成。全书汇集的五十多首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先秦的题材,只有两、三首是西汉题材,因而成书的时间应不迟于汉代。同时,书中作品大多附有歌辞,或释之为‘歌‘,这也是早期作品的特点。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是有分歧意见的。主要是因为《汉志》中未曾将《琴操》列入,而隋、唐的《艺文志》中记载是晋代孔衍所撰。史书记载,并不是绝对可信而没有谬误之处。六朝人刘昆注《后汉书》,唐人李善注《文选》时,都曾明确肯定《琴操》为蔡邕所撰。清代人马瑞辰认为它是蔡邕的《叙乐》中的一部分,而孔衍只不过是传述者。从该书主要采用大量汉代以前的题材看来,说是和当时琴界具有广泛联系的蔡邕所撰,比较可信。
作品相关 转朋友…冷笑卿的大作《谁是谁》
谁是谁
冷笑卿(作)
(11月11日那天晚上做梦:小如儿问赵云,你还记得赵羽吗?赵云愣了一下问,赵羽是谁?
一下子就醒了。
由于时空的混乱,那个赵羽所生活过的三国已经不见了。那个认了赵羽做义弟的赵云也不见了,都被赵如的时代掩盖。除了赵如,没有人知道那个“哀民生之多艰”的赵羽。
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念及此,黯然神伤。
第二天开始试着将梦中所思写出,可是三易其稿,仍难以明白的写出我的感受。文字有些不知所云,其实所有“她”指赵如,所有“他”指赵羽。
《谁是谁》上承凤翔,下接忠义,算是《三国忠义路》的序吧。仅以此文,祭赵羽。)
谁使她的双眼重见光明;谁将她引入乱世风云;谁让她的手握住冰冷的枪柄;谁令她的舞衣翻飞若云?
赵羽死了,错位的时空抹杀他的痕迹。魂归何处?唯有赵如的内心。
世人知有商人赵如,曹操知有谋士赵如,孙策知有少女赵如,但谁知有另一个灵魂在赵如体内栖息?被歆羡的是她,被器重的是她,被爱慕的是她。无人知晓,她秉承了谁的记忆,她深藏了谁的内心。
多少次她想问:兄长们可还记得赵羽?
多少次她欲语还休,怕听见这样的回答:谁是赵羽?
谁是你们的兄弟,赵如还是赵羽?谁在一个消失的世界演绎着忠义传奇,道具是生命?
谁跟随她的脚步无声无息,谁躲在她的身后不慕虚名?谁选择他的放弃,谁延续他的生命,庄生晓梦迷蝴蝶,谁告诉我,是赵羽成了赵如,还是赵如成了赵羽?
赵如自会有青史留名,百世传颂。但百年之后,谁知道那个舍生取义的赵羽?
在故事的开头,我们已知道结局。
星陨的那一刻,说好了,不哭泣。
完
作品相关 飘飘小妹(云聚云开)作的结局
飘飘的三国《絮飘三国》写的特殊有味道,虽然是冲我来的,但独道之处比我强上百倍,在此先表示钦佩之情!再说一下,本人绝对不用这个结局,哼。
~~~~~~~~~~~~~~~~~~~~~~~~~~~~~~~~~~~~~~~~~~~~~~~~~~~~~~~~~~~~~~~~~~~~~~~~~
给凤翔来一个大结局——先说话,如果有人气死了我概不负责
前两日看见小冷的文章,心一直痒痒的;今日终于决定了,我要给凤翔来一个大结局!
作者千万别进来;进来也不要看;看了也不要气死;气死了我也不负责;挑动我写作欲望的是小冷,你要找人算帐你找小冷去;还有,其中最典型的细节来自琼瑶与席绢,要算帐你也可以找她们——就一句话,别找我!
好了,前言说完,我开始正文了!看不明白的,可以先看《预览》与《戏作凤翔三国完结篇》!
***********************************************
从昏迷中醒过来已经三日了。
从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后,我才发觉,我头脑中空落落的,似乎失去了什么。
可是,我失去了什么?
似乎什么都没有失去,我还是我。我还是那个完整的我。
可是,我内心明确地知道,我是失去了什么了。我到底失去了什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似乎我的人生不再完整!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我的人生里,到底失去了什么?
终于,我想了起来!
羽哥哥!
羽哥哥!!
应该休息在我的头脑里的羽哥哥!
心怀忐忑,我试着叫唤,叫唤那个曾经与我共同拥有一个躯体的灵魂!我是如此的患得患失,因为在叫唤之前,我就明确的感觉到,我的叫唤,很可能得不到回应!
我叫唤,声嘶力竭。
没有任何回应。什么也没有。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赤着双脚,孤独地站在雪野里,泪已成冰。
我的叫唤在空旷的雪野里回荡,没有任何响应。
我听到了自己孤独的叫唤声,一遍又一遍。
我看到了我自己,赤着双脚,孤独地站在雪野里,泪已成冰。
我知道,赵羽,已经不在。
他不在我头脑里。
我熬过了那一场酷刑,可是,他没有。
为什么?
为什么?他长期住在我的头脑里,依照他对头脑的熟悉程度,他绝对不应该无声无息的消失。
可是,他消失了,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为什么?
为什么要抛弃我?
是你塑造了我。你将一个懵懂无知、体弱多病的小女孩塑造成为如今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我成为这个时代里的先知,我成为这个时代里的神话;而这一切,全都是你的赐予。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感觉到了孤独;但是每次想起了你,我的心就充满了温暖。是的,你,是我在这个时代里,最坚强的后盾与最温暖的怀抱。我从你身上得到知识,从你身上得到依靠,从你身上汲取力量。
我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无所顾忌的飞翔驰骋,那是因为,我背后有你,一个无所不能的你,一个能够驾御天下的你。
可是,你却消失了。
为什么,无所不能的你,竟然会如此无声无息的消失?
两个思维力同时使用一个大脑,迟早要出问题的。你曾如是说。
那么,前几日那一场昏迷,就是出问题的时候了。可是,依照你对大脑的熟悉程度,你为什么不乘机驾御我的大脑?
也许,是为了我,你才选择了放弃。
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赤着双脚,孤独地站在雪野里,泪已成冰。
********************************************
烛光摇曳着喜气,今夜,我将成为吴侯最美的新娘。
是的,最美的新娘。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我的故事早已成为传奇,我的经历早已被编成歌词到处传唱。
而且,这场婚礼,将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
只是,为什么,我的心,竟然会感觉到空落落呢?
郭嘉很认真的对我说:“你如果不愿意,后悔还来得及。”
后悔?还来得及?
我微笑着告诉他:“你难道不知道,伯符,与我,是生死之交?”
是的,我与伯符,是生死之交。我们之间,是极要好的朋友。
我们之间的婚姻,除了我们自己之外,对于这个时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还能够后悔吗?
再说,我有必要后悔吗?
伯符,会是我最好的丈夫;我们的婚姻,将稳定一个时代。
只是,为什么,我的心始终空落落呢?
红盖头蒙住了我的眼睛,我与伯符站在一起。三拜之后,将定终身。
就在这时候,红纱后面,我看见有人走进了厅堂。
他的步履是如此的从容镇定,他的风度是如此优雅迷人。在他从容的脚步背后,我感觉到,他的宁静,他的淡泊,他的生活,应该就是云静风轻。
我看不清楚他的面容,我也没有必要看清楚他的面容。他身上的气质已经使我感觉到,他,与我极其熟悉。
他,会是谁?
不是普通的熟悉,而是深刻到了骨髓里。我甚至感觉到,我与眼前的这个人,有着血脉相连一般的情感。
他,究竟是谁?
一个名字在我的唇间跳动,我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
他从容走进,站立说话:“请不要拜堂。”
请不要拜堂。
这样石破天惊的言语,在他口中说来,却似乎再正常不过。
很正常。非常正常。
似乎叫孩子不要吃饭不要穿衣服一样正常。
他会是谁?
我扯下了头纱。
那是一个陌生的脸庞,但是我知道,他的眼睛,我是如此的熟悉。这双眼睛,在我的头脑里,曾经隐匿了二十年。
我站立在他的对面,我听到了他的呼吸。温热的呼吸。
我的心跳地非常厉害,但是我还是在说话,很镇定的说话:“是你吗,羽哥哥?”
他站在我面前,声音温和:“是我,羽。我来找你来了。因为我的生命与你的生命,早已胶结在一起。”
因为我们的生命,早已胶结在一起。
不可分割。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