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 大揭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是你忙得脚打后脑勺了,你也不能抱怨,或者说,你千万不要让领导听见你的抱怨,领导只要结果,不要抱怨。
而且领导们固执又任性,他们会琢磨出来许多莫名其妙的工作强迫你加班,而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历来是由领导的亲信所包揽。对于那些能力特别强的群众来说,领导往往是把他们打发得远远的,远到天边。
故事说,如果你能力比较强的话,那最好自己走开,别让领导上火。
原本这段牢骚,就缺乏快速记忆的亮点,再加上隐晦的扭曲,这个故事想让后世人看懂,真的不是太容易。
13血腥大追杀
前面说祝融是颛顼的孙子,后来《山海经》中又不提这事了,接下来这本书再次搞怪,又说祝融是炎帝家的外孙子……总之,凡是跟逻辑扭着劲来的地方,多半都隐藏着历史上的神秘事件。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詨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山海经·海内经》
相比于颛顼家族的血统承传,炎帝家族显得更热闹一些。但是这里说的却是炎帝女儿一脉,被黄帝杀害的精卫没有再提起,但这就已经足够让人困惑的了。
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儿听詨生下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降临到江水居住,便生了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祖父祝融的土地,从而又住在江水。共工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生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这个看起来离奇古怪的炎帝家谱,分析起来却是一桩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只是因为这起案子遭到官方的隐匿,禁止传播,所以才会被人摆弄成这么一个怪样子。这个故事说的还是黄帝的死对头炎帝一家的遭遇。话说自打炎帝在与黄帝的竞选中失败以后,黄帝就不客气地对炎帝家族中的女性进行了报复,炎帝的女性亲属被捉入黄帝的后宫。
但是这一次,事情有了点麻烦。
后宫中出了乱子,被掳入宫中的炎帝女眷表面上已经顺从了黄帝,言听计从、逆来顺受、自荐枕席、辗转承欢,让黄帝着实地享受到了帝王的尊严。但是不承想,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忽然有一天,这些百依百顺的女孩子突然趁人不备,居然在宫中放起了火,那一把火烧得大家焦头烂额、哭爹喊娘。
总之很惨。
事后黄帝逃出火窟,抹着满脸的灰土,下令追杀那些个调皮淘气的女生,可是奇怪得很,追兵们上天入地,挖地三尺,硬是找不到那些纵火犯的影子。
那些女孩子逃到哪里去了呢?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人发现,在黄河中的一座沙洲上,处于孤岛的位置上,不知什么时候建起了几座平头的小木屋,屋子里住着几个年轻的女孩子,她们时常面对着汹涌的河水呜咽,谁也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来历。
又过了好久,孤岛上的女孩子撑舟上岸,说破了自己的身世,人们才知道她们就是从黄帝宫中逃出来的炎帝的女眷。照这些女孩子的说法,那黄帝岂不是个大坏蛋了?这种流言飞语实在是太可怕了,如果领导都是坏蛋,那群众还会再听领导的话吗?所以呢,对这件事一定要重新展开调查,弄清楚事情真相……
调查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人们愈发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了。
14千万不要惹领导
远古的时候,也是有“富二代”之说的,那时候的“富二代”,多不过是恃仗家族权势的权贵子弟罢了。中国人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所以古时候的权贵子弟,始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陛峤诶ヂ刂簦勰寺局由街会恃隆G狰'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山海经·西山经》
这里说的是一座山,叫钟山——现在的钟山就是因此而命名的,正是因为书中提到了这么一座山,后世人所以才照着书本上的命名给自己家门前的小山包起了钟山的名字。在这座山上,有一个山神。山神的儿子叫做鼓,鼓的形貌是人的脸面龙的身子,他曾和钦窳衷诶ヂ厣侥厦嫔彼捞焐褫峤斓垡虼私挠肭狰'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崾崖的地方。钦Щ恢淮箴剩庑蜗癯<牡裼ィ闯び泻谏陌呶坪桶咨哪源焐淖彀秃屠匣⒁谎淖ψ樱⒊龅纳羧缤筐烂校怀鱿志陀写蟮恼秸还囊不R鸟,外形像常见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却是白色的,发出的声音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旱灾。
这一段历史很有趣,神们明显素质太差,终日里打打杀杀,不干正经事。但是这段历史中国人知道的却不是很多,原因是这段历史太别扭、太原始,缺乏亮点、缺乏逻辑,不好记。
那么,钟山山神的儿子鼓,为什么要和另一个怪神谋杀天神葆江呢?
这个故事看起来非常有趣,这里说的是管理钟山的领导人,他有一个坏脾气,走路做事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他心里装的只有他自己,只要他自己玩痛快了,就是天塌下来他也懒得管。
话说有一天,这位领导人带着随从到江边视察,看到了阻拦洪水的堤坝,领导顿时感觉到很好玩,就让管理堤坝的官员把堤坝掘开,想瞧瞧大水汹涌的样子。
可是不承想,管理堤坝的小官素质太差,不服从领导,领导大怒,当即将其撤职查办。最要命的是,这件事居然被人张扬开来,严重地破坏了领导的威信,领导很郁闷,只好收了手,不再提掘开堤坝的事情。
可是领导心里特别地不痛快,于是他就另琢磨了一个招儿——化为大鹗,也就是号召老百姓们积极行动起来,丢了板锹,拿起武器,出门去打仗,发动战争……
战争期间,领导人的声望不断高涨,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热爱,只不过,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结果导致了千里赤地、颗粒无收这种情况,所以《山海经》写在这里,希望警示广大人民群众,可是领导不喜欢这种实话实说,所以折腾到最后,就以一个奇怪的神话体裁流传,双方达成了妥协。
15采石场上的谋杀
后羿射日,挑战权威,也是中国古代中有名的神话。可是奇怪的是,《山海经》一书中却没有这段记载,相反,这本书上记载的后羿,很是稀奇古怪,让人如堕五里雾中。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山海经·海外南经》
这段记载是来自于古壁画,壁画上画的是羿与凿齿在寿华的荒野厮杀,羿射死了凿齿。地点就在昆仑山的东面。在那次交战中羿手拿弓箭,凿齿手拿盾牌。另一种说法认为凿齿拿着戈。这段记载是很让人困惑的,凿齿是何许神也?后羿为什么要和他打架?战争的情况又是如何?诸多问题,殊不可解,所以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同样也不多,我们只能再从关键词开始,弄清楚事情的究竟。
这么一分析,我们就有点明白了。这奇怪的记载,实际是史前工地上役夫与工头的一场激烈冲突,只是因为这种消息是负面的,不和谐,如果传扬开来,许多人就会效法,所以官方严密地封锁了消息,而民间却将事情变形处理,继续传播开来。
这个故事说,在史前的一个采石场上,一个役夫正在吭哧憋肚地凿石头,这时候工头带着他的一个徒弟来了,徒弟发现役夫凿石头的时候,头低着屁股翘着,这种姿势非常的有意思,于是徒弟就抄起弓箭,瞄准了役夫的屁股,嗖地就是一箭……这下子役夫可不乐意了,就和工头吵闹了起来。
看这役夫如此闹腾,工头的徒弟很生气,就搭弓引箭,嗖嗖嗖一顿狂射,射得役夫哭喊连天,躲藏在石头后面喊救命,在这种地方哪有人会来救他?最终,凿石头的役夫惨死于箭下,而工头的徒弟则琢磨着,这件事得给别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要不我干脆就说这个役夫是一只怪兽好了,这只怪兽的名字就叫凿齿……嗯,就这么办……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后羿大战凿齿的这个故事。
16破坏环保疑案
九头蛇怪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知名度的怪兽,尽管这种怪兽从未曾有人见到过,但神话传说之中,这种怪兽却时常跳出来,吸引我们的眼球。而关于这种怪物的最早记载,是来自于《山海经》一书。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山海经·海外北经》
这里说的是天神共工的臣子叫相柳氏,有九个头,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吃食物。相柳氏所触动之处,便掘成沼泽和溪流。大禹杀死了相柳氏,血流过的地方发出腥臭味,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这地方,多次填满而多次塌陷下去,于是大禹便用挖掘出来的泥土为众帝修造了帝台。这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蛇的身子面孔是青色。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似,头向着南方。
这段故事比较完整,有头有尾,而且叙述的情绪也比较强烈,看看我们的帝王大禹,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杀了九头怪,可是怪物的血污还在污染环境,多次填埋,可是地面上却总是塌陷,让我们的帝王真是吃苦受累啊……可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段故事记述的是大禹时代的疑案。
故事中说,大禹统治时期,还有一拨人,这些人主张退耕还林,主张环境保护,主张发展林业,在群众中影响极大,追随者众多。但是大禹觉得这些人明摆着是在跟他抢风头,这可是大禹最讨厌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些环保者夺取了他的权力,大禹指控这些人都是怪兽,以证明大禹行为的正确性。
按说这事已经说清楚了,但是还没完,《山海经》中还有类似的矛盾性记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欺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山海经·大荒北经》
我们已经说过,无论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上的记载,还是《山海经·海外南经》上的记载,都是先有图画,后人照图成文,而且这幅画分明是一幅中国古壁画,上面有山有水,有鸟有兽,有人民有国家,这里共工台冒出来两座,分明是壁画的两端呈对称的形式,壁画两端各画有一座高台,但两座台子,上面的文字分明有差异,所以才会有这种似是而非的记载。
大荒北经里的这段记载说: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头而是蛇的身子,盘旋自绕成一团,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他所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而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百兽中没有能居住这里的。大禹堵塞洪水,杀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
这个相繇,分明就是相柳。可如果是相柳,为什么不说明白了相繇就是相柳呢?想《山海经》这本书总共不过是万把来字,西汉时又是最尖端的知识分子来研究这个问题,研究来研究去,却研究成这么一个样子,这分明是因为相柳跟相繇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分析起来,这个相繇与鲧应该有着某种关系。在中国古神话史中,鲧是第一任治水者,因为偷盗息壤,所以被杀,结果大禹从鲧的肚子里钻了出来,这种事神话中尽多所见,实际上的历史意义却不过是鲧的失败,成就了大禹的帝王基业而已。
正如鲧生禹,不过是鲧成就了大禹一样,在这里,大禹杀相繇,也同样是有着历史的象征意义的。
这个故事,说的是鲧如何与人禹发生冲突的,从故事中可看出来,鲧大概相当于现代政治制度下的在野党领袖,对于大禹的执政行使着法律上赋予的监督权力。前面曾有鲧平定了大禹的儿子夏启叛乱的记载,但是鲧和大禹的交恶,还是因为双方的理念不同。大禹是想要加强他手中的权力的,这从他设置鼎刑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而鲧显然是持相反的观点,鲧认为应该自己吃苦受累,所以鲧的观点对于大禹来说,直正是“不辛乃苦”,特别刺耳,让大禹特别讨厌。
故事中说,这个鲧,实际上是九个反对派领袖,实际上应该是九个部落的酋长,这九个酋长相互配合、彼此支持、相互呼应,让大禹好生郁闷,没办法跟这九个人相处。但大禹既然能够琢磨出那么多的祸害老百姓的法子来,还在意你们九个原始部落的酋长吗?于是大禹一边暗中撺掇儿子夏启起兵造反,一边在朝中大吵大闹,要求进入军事战备状态,实行军管,消息全部封锁了之后,大禹开始采取行动,将这些反对他的人一一杀掉。故事中说,当时整个中国陷入了战乱之中,庄稼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实在是悲惨之极。但是大禹并不关心这个问题,让他郁闷的是,他暗中杀害九大反对派领袖的事情,许多老百姓都知道根底。
那么就堵塞言论,彻底抹除这段历史,如上面所说,在这种环境之下,整整过了三代人,人们对于诸多反对派领袖的被害事件,这才渐渐淡忘。
这些史实导致了大禹的名声直线下跌,无论如何,一个嗜杀的首脑人物,肯定难以留下好名声的。正当大禹郁闷的时候,周边小国家的首领纷纷来朝,向大禹取经学习,请教他如何做领导。原来,大禹在这个过程中,名声不胫而走,变成了很多痴迷权力之人的偶像。
这个故事的隐喻是:民众与统治者的权力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统治者的声望越高,越需要老百姓的拥护。
17黄帝的牢骚
夔兽是中国神话中充满了迷幻色彩的异兽。春秋年间,孔子曾经专门举办过一个理论研讨会,讨论夔兽这种动物的习性。史书上记载,当时人都认为夔兽这种动物只长了一只脚,因为古书上记载说“夔一足”,可是孔子却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听孔子的解释,“夔一足”这句话分明是一句牢骚,一句怨言,是一句带有强烈情绪化的话,明显不符合历史性客观文本的风格。
那么,历史上最原始的文本,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大荒东经》
看看,《山海经》原书中,认为夔确实是一只兽类。
东海当中有座流波山,这座山在进入东海七千里的地方。山上有一种野兽,外形像常见的牛,长着青苍色的身子却没有犄角,仅有一只蹄子,出入海水时就一定有大风大雨相伴随,它发出的亮光如同太阳和月亮,它吼叫的声音如同雷响,名叫夔。黄帝得到它,便用它的皮蒙鼓,再拿雷兽的骨头敲打这鼓,响声传到五百里以外,用来威震天下。
如果说,《山海经》中明明记载的夔是一只异兽,可是孔子为何会认为他是一个人呢?
这是因为孔子也曾将这段故事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并解读出了这个故事的原始含义。孔子所解读的关键词,应该是如下几个:
难怪孔子解读说,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现在看起来,这句话应该是黄帝亲口说出来的,因为夔是黄帝的对手,是反对派的领袖,对手这种东西,有一个都嫌多了,所以黄帝说出这句牢骚话,也不足为怪。
那么,夔又是如何跟黄帝调皮捣蛋的呢?
在这里,夔是一位思想家,此人善于发表争议性观点,群众对他的期望极高。但是夔的观点不具备伤害力,而夔本人性情温和,不具有暴力倾向,正是因为这一点,他的观点才受到了百姓的推崇,同样也让黄帝生气。
黄帝讨厌夔跟他抢风头,于是趁人不备之际,秘密绑架了夔,然后他找了一个外表与夔大致接近的人,让他冒充夔,以夔的名义继续发布支持黄帝的观点。由于夔的声望极高,所以这样的做法为黄帝带来了大量的拥护者,此后黄帝就以这个假夔作为武器,将他的对手一个个清理干净。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这件事情最终被人察觉,黄帝毫不留情地对消息进行了封杀……然而孔子证明说,泄露了这个消息的,正是黄帝本人。
因为黄帝说:夔一足。
这样一句满腹牢骚与怨言的话,非是黄帝本人,别人是没有理由说的。
对黄帝来说,夔一足。可对于百姓来说,夔却是越多越好。
18娲衙内的恶行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一段记载,同样是让人困惑而陌生的。
这是依据远古壁画,古人所描述的事件,事件中有十个神人——何以见得是神而不是正常人呢?应该是壁画上画的这十个人都和正常人有着明显区别吧?不管怎么说,这十个怪人可是有来头的,他们是女娲的肠子,就是女娲的肠子变化而成神的,在称作栗广的原野上,他们拦断道路而居住。
神话传说女娲是一位以神女的身份做帝王的女神,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一天内有七十次变化,她的肠子就化成这十个神。这么说起来,这十个神,模样长得肯定是像肠子,而且大同小异、细长细长的……这分明是蛇人!
最怪异的,这十个细长人,居然拦截住道路,在道路的当中居住,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没人说得清楚,所以这十个神人的名气也就不太高。现在我们寻找一下这段故事的关键词,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上古时代,某位大政治家生了一大堆私生子,这些孩子来历不明,也没什么社会地位,但是他们生活在权力的边缘,因而也就拥有了权力,成为了实权派人物。
这些实权派人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横行不法,掠夺百姓的财产,这些人位高权重,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不说又憋气窝火,只好用这种隐讳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权力的不满。
这大概算是远古之离骚,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地方,所以记载中也只不过是寥寥数语。
19被发现的偷情者
史书中大多缺少关于远古帝王事件及品行的记载,4000年前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半信史,只能是说来听听,却因为没有考古学的充足资料,难以取信于人。但是在《山海经》一书中,我们却可以发现有关远古统治者们的私情记录: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山海经·海内东经》
这里同样是一幅画,画的是天帝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从最东端走到最西端,是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大禹命令竖亥测量大地。还一种说法认为测量出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竖亥是传说中一个走得很快的神,他的右手计算,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方,这个POSE很酷很酷,是现在歌星在舞台上最喜欢摆出来的姿势。那么,难不成竖亥是远古时代的歌星吗?否则的话,他摆出这样酷的一个姿势,意欲何为呢?
这段故事,分明是一个叫亥的人正在匆忙逃亡之中,而竖这个字,暴露出了他逃亡的原因和理由。
这是一位敢于爱老板老婆的猛员工,是一位敢跟领导妻子私通的重情主义者,但是很不幸,这段美丽的爱情传奇被有权力的丈夫发现了,于是当事人连衣服也顾不上穿,撒腿拼了命地飞逃。故事中说,亥这个人跑得非常之快——不快不行啊,跑慢了,被情人的丈夫逮到,可是真打啊。
有意思的是,大禹的家族中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情说的是大禹的老祖宗,一个叫亥的人,这位亥先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驯服马的人,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商人。太古年间,亥就是赶着马车,满载着货物到处游荡,沿途遇到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亥就会不失时机地向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