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经解说 六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心里仍然责怪太子弃苦行、退道心、接受牧女的供养。于是相约,如佛陀到来,不须起立欢迎,亦不敬礼,坐立随他自便,决不理会,只把他视作陌路人。

可是,当佛陀来到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便为佛陀的威严灵力所摄,不由自主地从座中起,肃立欢迎,恭敬礼拜,亲切地呼唤太子的名字。

佛陀便对五比丘道:‘为什么对天人的导师、证果的佛陀,直呼姓名,毫无敬意呢?’

‘我今心如空虚,对毁誉已无所分别介怀了。但是你们的骄慢,是会自招恶果的。做子女的,若直呼父母的名字,在世仪当中,犹尚不可,何况我现在已成道果,已登佛位,堪作一切之父母哩!’

五比丘听了佛陀的话,便羞惭地对佛说:‘昔日见世尊苦行六年,又复受饮食之乐,误以为道心已失。今又不知世尊已成正觉,心生不敬,真是愧悔万分,望世尊恕不知之罪。’

佛陀答道,‘你们实不应随便量度我不能成道的。你们须知,身在苦中,心则恼乱;如身在乐中,又被欲乐所缠,不得自在。所以苦、乐二者,都不是成道之因。若能舍弃苦乐二边,行于中道,内心才能安静下来修行正道,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佛陀观五人根器堪受佛法,便向侨陈如等说:‘世间所有的人,都不能免除生老病死之苦;与亲爱的人,必要分离,互相怨恨的人,却时常相遇;梦寐以求的东西,又难到手;现有的尊荣欲乐难得永享,终有失去之日。’

‘为什么这些苦恼会出现呢?’

‘这都是因为众生有了“我”想,而所有贪欲、嗔恚、愚痴,皆从“我”生。若灭“我”想及贪、嗔、痴,苦根便从此断了。’

‘因此,你们必须知道苦的起源,断绝不良的习气,发心灭尽一切苦恼和勤奋地修行能导致解脱之法。

‘这就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道理,是解脱的根本、成道的真谛。’

佛陀广说四圣谛意义毕,五比丘便觉得未曾有,于是顶礼佛足道:‘我等深服世尊所教,愿随世尊,更学无上之法,愿世尊慈悲,允收作弟子。

世尊欣然答应,于是世间始有佛、法、僧三宝,而弘法于人间的事业,也从这时开始了。

(九)第一位在家佛弟子

有一长者的儿子,名叫耶舍,聪慧多能,家财千万,生活无忧,各种欲乐,皆无匮乏。

一天晚上,他与众妓女玩乐完毕,便各自就寝。但在是夜中却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于是起床,欲到四处闲逛,以解闷意。

当他走出大厅时,见到诸妓女,有仰眠、有伏卧,头发蓬乱,口流唾液,袒胸露体,颠倒纵横,丑态毕露,深觉荒唐不经。回想自己同是生活于如是境况之中,同是一般荒唐不经,心中便生起羞愧厌离之心,期望能入于清净高尚之道。

当他内心作这样思量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道慈光。他心里觉得奇怪,竟被吸引著,不由自主地向光明出现的地方,信步走去。

他感到心里似觉有人呼唤:‘善哉耶舍,我有无上清净解脱之法,你可速来领受。’

耶舍以光引路,不久,竟来到鹿野苑佛陀的住所。

到达鹿野苑,他见到威德具足、慈悲满脸的佛陀,便喜不自胜,躬身下拜,伏愿佛陀收为弟子,授以清净解脱之法。

佛陀即遂他的心愿,收为弟子,为他广说离苦清净之法。

耶舍的父亲在天明时,发觉儿子不在,便四出找寻。但是遍访不获,心中苦痛莫名。行至河边,见爱子的鞋掉在一旁,心想儿子必定涉水而过,若渡河至彼岸,或可找到他的下落。于是便雇艇渡河,沿著足迹而行,直至鹿野苑处。

这时,佛陀知道长者前来,为寻儿子,若见耶舍已出家学道,成一沙门,不能与他日夕相见,心中必生大苦恼,甚至痛绝亡身,逐使耶舍回避,不令相见。

长者到时,便善言劝慰,然后向他广说无常、无我及解脱之法,令长者爱欲执著之心稍减,才告以耶舍出家之事,令父子相见。

见面后,父对子说:‘儿啊!我很高兴你能拜佛陀为师,学无上道。就是我自己,对佛陀的法,也同是心悦诚服。今天因你而来到佛陀之处,也是我的福气。我不但不会反对你出家修行,就是我自己,也同欲出家于佛陀的座下。’

说罢,便跪于佛前,请收为弟子。

佛陀对他说:‘住于俗世之中,行俗世之事,若能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厌离官能的欲乐,便与出家无异了。若处于山林之中,身虽披袈裟,食住简陋,但却念念不忘俗世的欲乐,那么,便徒有出家之名,而无出家之实。’

‘一切的善恶,皆从心生。因此,真正的出家,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就是处于俗世,也同能修行证果。’

‘我看你的根器因缘,在家修行较出家学道尤为合适。这样,我便答允收你为在家弟子,此后以居士身在家修道弘法吧!’

耶舍父快慰莫名,连忙称谢,受佛陀所教在家修行之法后,便满心欢喜地离去,成为佛陀第一位在家的弟子。

(十)应世缘尽

佛陀到处弘法四十余年,广收出家、在家弟子无数,现在已经八十高龄,色身垂垂老矣。

他知道应世的因缘快要尽了,便要选择一个最适宜圆寂的地方。因为佛陀入灭是一件大事,不应仓卒忙乱,便于一天,告诉近侍弟子阿难:‘我今欲往俱尸那城弘法。’

阿难是佛陀的大弟子,侍奉于老师的左右,有多闻第一之称,听到吩咐,便恭敬地侍候世尊前往。

途中,佛陀接受了一名铁匠供养的蘑菇为食。因为磨菇有毒,便以此因缘,使老朽的色身生起病来。

佛陀腹背疼痛,遂命阿难把所携的袈裟铺地,然后卧于其上,稍作休息。又命阿难到河边取水,洗净足面,除去污垢。静休一会儿后,佛陀便起而作跏趺座,禅定思惟,观察入灭之事。

一名朝中大臣路过,见佛陀于座中仪容端正,令人乐见,心生敬重,便即上前供奉黄金色布帛一匹,在佛陀接受后,才欢喜地离去。

佛陀对阿难说:‘我欲穿用此大臣供奉的布帛,请把它剪裁成合身的袈裟给我吧!’

阿难便依佛陀之言,把布帛剪成合适袈裟侍奉老师穿上。

但是,耀眼的黄金色袈裟披于佛陀身上,却比不上佛身发出的灵光,因而顿失光泽。

阿难心里奇怪,便向佛陀道:‘我随世尊学道二十多年,从未见佛身发如是光明,亦未见世尊容颜如是光耀焕发。不知是何因缘,世尊现如此威光?’

佛陀回答说:‘有二因缘,如来现此光芒,异于常日。一是作为一位修行的菩萨,他将于即夜,得无上正觉,成就佛果。二是如来将弃色身,入无余大涅槃。’

佛陀继对阿难说:‘我将于是夜,在俱尸那城娑罗林中入灭,你应在两树之间为我安设卧具。我将北首而卧,中夜必入涅槃。’

阿难听到佛陀这番说话,知道跟随多年的导师,色身即夜便要相舍,而自己尚未证道,不能在佛入灭后,以禅定力相随,心中虽生大懊恼,却不得不强忍愁哀,为导师尽心办好这最后一件事。

是夜,阿难与诸弟子侍奉佛陀休息后,便悄悄地走到他背后,在他觉察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哭泣起来,心里想著:‘为什么待我们恩深如海、情如父子的人天导师,那么快便要入无余涅槃,令我们失去怙恃呢?况且还有那么多同门的师兄弟尚未赶到,世尊却不待他们来临便要圆寂,不让他们见最后一面,这不是会令他们觉得很遗憾吗?’

佛陀休息了一会,精神好了——点,有事要找阿难,在身边看不到他,便问其他的比丘:‘你们的阿难师兄在哪里呢?’

众比丘们说:‘阿难师兄知道世尊快要入灭,正在躲著悲恸哭泣哩!’

佛陀于是呼唤阿难到跟前,慈祥地对他说:‘阿难!我不是说过,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总有一天要败坏离散的吗?所有可爱称意的事,亦皆一样终归于无常的。实没有—法,能够例外。’

‘如来已断了所有惑业,不须再受色身的羁绊了。如来入灭后,虽无色身可见,但是法身遍于宇宙—切虚空,能时刻与你们感应相通。这样,你又何必如是哀伤呢?’

‘况且,世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我数十年所传之教,是宇宙的原理和本质。就是佛陀有无限神通,也只能随顺,却不应违逆。否则,便令众生执著虚妄为真实,自毁自己所传之教了。’

‘若是如来于高龄仍不入灭,便是鼓励众生执著假合之色身,闭塞解脱之道,不能示涅槃的寂静解脱,反使有情迷失于世间的假像,永无出离之日。’

‘阿难,就是这缘故,一切佛陀,应世缘尽,便要入灭,住于离色身的无余大涅槃。待因缘和合时,再下生应化,或以化身,现于各处。因此,你是不应对如来有形相的色身,作任何执著,否则,便如无知的俗人—样,不能得到解脱。’

‘阿难,能生于佛生之世,为佛的弟子,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今你难遇能遇,已是极大的福气。虽是缘尽在即,亦应视此殊遇为快乐的事,不应再生悲恸啊!’

(十一)佛陀入无余涅槃

阿难向快要入灭的佛陀问道:‘世尊住世的时候,我们有导师耳提面命,替我们解答疑难。世尊入灭后,我们以何人为师呢?’

佛陀答道:‘阿难,不要说如来灭后,便失却了导师。我入大涅槃后,你们当以我所传的法,我所授的戒律为师,自增福慧,自求解脱。这样,便与我住世时一样,凡事皆有所依循,能踏上证果之道了。’

然后,再对各比丘说:‘我多年弘扬的道理,你们有没有疑问呢?若有的话,就请立即把握时机发问吧!不要等到如来入灭后才后悔,在如来住世时不晓发问,到有疑难时却没有人解答就好了。’

‘比丘们啊!你们要珍惜时光,把握机会。因为,佛住世时,能为佛的弟子,是极不容易的事。’

佛陀如是再三劝请他们发问,比丘们都默然无语,在老师面前恭敬地站著,谁都不愿意在这时刻,还要劳烦世尊重演教义。

佛陀无奈,只好说:‘若有人心里存有疑难,却又不好意思自己发问的话,那么,就请一位同修代问也是好的。’

可是,对佛陀充满敬意、正伤别离的弟子,没有一个愿意提出任何质询。

于是,阿难便对佛陀说:‘世尊所传稀有难得之法,大家都深信奉行,毫无疑惑,真的没有疑问啊!’

这样,佛陀便向德行最高的大弟子摩诃迦叶说:“我涅槃后,你当结集我所说的法,利益人天。不能因导师入灭,便使殊胜妙法,隐没于世。’

摩诃迦叶答道:‘善哉世尊,我当肩负此重责,善为结集圣教,使无上解脱之法,得永住于世。’

佛陀听罢,便对众比丘说:‘无底的生死海,我已经渡过。这色身就好比载我渡海的木筏,现在彼岸已达,正是舍弃的时候了。如来摆脱肉身的束缚,进入超越形相桎梏的无余大涅槃就在此刻。’

佛陀说完这番话,便即入初禅、次第入二禅、三禅、四禅,然后由四禅出入三禅,由三禅出入二禅,由二禅出入初禅,再由初禅入乃至四禅,便寂然不动。

佛陀如是顺逆进出四禅定后,神识便永远地离开色身,入无余大涅槃了。

圣者应化之身,虽是卧姿安祥,面容慈顺,嘴角仍挂著快乐的微笑,但是已经了无生机、毫无动静。天人的导师,终于溘然长逝,只留下佛法在人间了。

(十二)八王分舍利

佛陀入灭后,住世的觉者,便在人间消失,现在再不能如以往,有如来的色身可见了。

在场的弟子,除了已见道迹、证入圣位的尊者,因已亲证生死皆是虚幻不实,又能遨游于精神界的缘故,心境泰然不动外,其他未得道的比丘,个个皆凄然不悦,有些更悲恸哭泣,以致晕绝于地。

就是阿难,也是满腔悲恸,如丧考妣,饮泣难禁。

弟子当中有一位阿罗汉名阿尼卢陀尊者的对阿难说:‘阿难,你是如来的近侍,听法最久、最多,当知世间无常,有生必有死的道理。世尊入灭,入无忧国土,原是快乐的事,为什么连你也这样愁眉苦脸、悲痛激动,失去佛弟子所应有的安祥洒脱,与从未修习佛法的俗人一样执著无智呢?’

‘阿难,如来出世入灭,皆有很大的因缘。缘合即来,缘尽则去。绝不会因个人的爱著贪恋而有所改变的。’

‘现在满布虚空中的大威德天众,都在窃窃私语,慨叹如来的弟子,竟有如此执著不通、修养浅薄之辈。正深恐如来的名声,将败于这些不肖弟子之手,如来圣教,将不能久住于世。’

‘阿难,你侍奉如来最久,闻法最多,虽未证果,仍须在后学之前,作个好榜样,免令如来弟子给人非议啊!’

阿尼卢陀尊者继为阿难等未断烦恼的弟子演说佛法,广解无常解脱之道,僧团才回复平日恬静和谐、坚忍自信的特性,准备如来色身的殓葬。

佛陀圆寂的资讯很快便传开了。

散布四方弘法的佛弟子,各国的大王信众,都从四面八方前往如来入灭之处,欲向圣者遗下的色身,作最后的敬礼,及为佛陀的葬礼,竭诚尽力。

各大王要给佛陀王者举行葬礼。因此,圣体洁净后,便被涂上各种香油,置于棺木之内,四周饰以各种香花,复以宝幢幡盖围绕。在会众礼拜念祷声中,佛陀的大弟子,便点燃稀有的香木,把圣者四大假合之身火化,使四大洁净地重归四大,终结了佛陀住世的因缘。

佛陀遗体火化已毕,参加葬礼的各国国王共议同分舍利。议毕,便派使臣至拘尸国国王处,说道:‘我等远道而来,参加世尊葬礼,今已礼成,即欲回国。恳请分舍利一份,让我等回国后,能建塔供养。若蒙应允,当备厚礼宝物酬谢;若不洽舆情,我等带重兵而来,当不惜生命,以兵夺舍利。’

拘尸国国王,听罢使臣之言,便对朝臣说:‘今世尊于我国境内入灭,是我国的祥瑞,舍利自当由本国留存,岂能舍弃,任令外流他国?若诸王以兵相挟,孤亦有强兵猛将,能保圣物不失。不知诸卿见解若何?’

朝中大臣,议论纷纭,许或不许,莫衷一是。

及后,一位年老大臣,对大王说:‘佛陀住世,常教众生多行布施、慈心不杀,现在怎可为舍利之事,令各国兵戎相见、生灵涂炭呢?若为争夺舍利而起兵事,实害天地之和,令世尊不悦,是对人天导师很大的不敬。因此,宜与诸王平分舍利。’

大王闻言,觉得有理,便息独占之心,把舍利共分八份,自取其一,余下者悉送各国王,让带回本国,立塔供奉。

以此因缘,佛陀的舍利,便分藏于各处。

(十三)结集圣典的号召

佛陀灭度后,很多已证阿罗汉果的弟子,迅即自弃色身,神识不复住世,随世尊入灭。

诸天的天王天众见佛陀舍世间入灭,心已惋惜悲痛,又见诸得道比丘自弃色身,于英年入灭,遂生讥议,叹惜地说:‘如来出世,万千劫难遇。成道之后,辛勤弘法,培育后学,使弟子证道无数,才于老迈之年、色身不堪用之际,始行入灭。诸大弟子,深受佛恩,不思弘法报佛恩,却贪图涅槃解脱,急舍世间,岂非令如来圣教,顿成灰烬,真枉如来应世一场了。’

这时,尊者摩诃迦叶知道诸天的意思,即对诸尊者说:‘各位同修,无量诸天,都在讥议我们,虽深受佛恩,证得道果,却不思弘法度众,如来一旦入灭,便纷纷涅槃,致令圣教频于绝灭。我们实不应如是急于入涅槃、享圣乐,宜结集世尊所说法,令圣教能流传于世,救度有缘。’

众尊者听罢都点头称善,遂发心结集三藏圣教。

这时,迦叶尊者问圆满比丘:‘有多少位已证阿罗汉果的同修正在前来此处,可以一齐结集呢?’

圆满闻言,即于静处入定,于定中观察,见有四百九十九阿罗汉,从四方而来,独欠牛主尊者。于是,从定中起,把观察所得报告迦叶。

迦叶听罢,便对圆满说:‘有劳同修到牛主尊者之处,告诉他僧团有要事,务请即时到来议事。’

圆满受托,便即入深定,以其定力隐没于僧团处,出于牛主尊者之所,告以僧团结集之事,请立即偕同前往.

牛主尊者对圆满说:‘有智慧的人,心不放逸,因此能修各种善法,不致一事无成便被无常吞噬了光阴和生命。我在世上应做的事,全都做完了;敬爱的导师亦已经入灭,我理应舍此俗世,追随大师,就好像小牛追随著大牛一样。’

‘同修,我向你敬礼道别了。’

说罢,便升上虚空,现种种光芒,然后化火焚身,自取灭度。

圆满无奈,只好持牛主舍利于钵中,复入深定,从牛主涅槃处没,出于僧团集合之所,报告一切。

这时,摩诃迦叶,即向众尊者说:‘世尊入灭后,众多阿罗汉,已随世尊入灭,圣者已所余无几,务请各位同修,结集圣典未完之前,切勿效牛主造次入灭,宜广为天人结集,作种种利益事。’

在场的阿罗汉无不表示赞同。于是,便齐心合力,共议结集圣教之事,再无一人,妄想入灭。

(十四)五百阿罗汉结集于王舍城

参加结集的比丘到齐后,摩河迦叶便对阿尼卢陀尊者说:‘同修,请看看如今在此聚集的比丘,有没有仍未断贪嗔痴、尚未证圣果的凡夫呢?’

阿尼卢陀尊者听罢,即入四禅,观察诸比丘的根器灵光,然后出定,对迦叶尊者说:‘同修,我于定中观察,知道聚集此处的比丘,皆是梵行清净,所作已办,此生完结、便不须再受生的阿罗汉,惟阿难—人,尚未离欲及诸世间烦恼,未证道果。’

摩诃迦叶心想,阿难亲近世尊至久,多闻第—,若是结集圣教缺少了他,是—件非常可惜的事,但是他凡心未尽,容他结集,则于圣教权威有损,必要鞭策于他,使他早日成道,才能一同结集。

于是,尊者呼唤阿难到跟前,说道;‘阿难师弟,你追随世尊的时候不少,听佛说法最多,鲜有同修能及。只可惜只能信解,不能行证,尚与凡夫无异。僧团只容许得道的同修参加结集圣教,以你凡夫—名,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僧团现在没有需要你的地方,你现在可以离去了。’

阿难听罢迦叶摈弃之言,即惶恐颤栗、羞愧无地,失意地独自离去。

这时,诸天王见迦叶尊者催迫阿难甚急,心中欢喜,彼此对曰:‘阿难今受如此淩逼,必定发奋图强,疾得圣果。这样看来,如来圣教,必能住世。’

痛失良师于前,复遭僧团摈弃于后,对阿难的心灵,起了很大的冲击,使他深觉诸行无常、时光飞逝。若不赶快修行,一辈子过去了,仍是—无所成,为人耻笑。

想到这里,他便步向离王舍城不远的幽静村落,依世尊所授之行法,日夜精修禅定,开拓自己的灵力。

信念坚定、求道心切的阿难,很快便能进入极深的定境,证得阿罗汉果,此时,他才知道师兄的苦心。于是,他便急到王舍城,与各同修共商结集之事。

迦叶等阿罗汉,从定中得知阿难已经证得圣果,欣慰非常,遂远迎阿难,邀请加入结集的行列。

这时,王舍城的城主,已经深信佛法,获悉尊者们要结集三藏,便于王舍城中,择—幽静之处,供应饮食卧具,及一切所需,令无匮乏,好让他们能安心结集。

这样,五百阿罗汉便为圣教在王舍城作佛教第—次的结集。

(十五)经、律、论三藏的结集

迦叶尊者于是召集五百阿罗汉,对他们说:‘阿难亲近世尊至久,多闻第一,今能持法证果,若要结集世尊说法,再没有比他更适合了。’

‘今请阿难把世尊说法,逐一背诵。请各同修详加谛听,逐一勘定。要与佛所说无忤,始得结集为经藏。’

在场的阿罗汉,各点头称善。遂于阿难诵法之后,详加研讨订正,补充核对。由大众认可之后,才列入经藏。

经藏结集完毕,迦叶便再请持戒第一的乌婆尼尊者,结集僧伽的戒律,以便各出家在家的弟子遵守。

所有戒律同是在各尊者核对无误之后,才由大众认可,列入律藏。

迦叶心想,众生钝根智小者甚多,若只依经文诵读,恐能解佛法深义的甚少,必要在艰深之处,详加论释,始能把真义传世。

于是,迦叶复召集各阿罗汉,把经中各艰深难懂之处阐述论释,使后学易于掌握。

所有论说,亦是在研讨核对、与佛说无悖后,才由大众认可,列入论藏。

三藏圣教,就是这样结集成功了。

这时,结集的领导人摩诃迦叶,便对僧团说:‘如今,我已结集圣教,亦于定中观察,知如来正法,必能久住于世,广利人天。’

‘我在世修行,应办之事,悉已办妥,留于尘世的因缘已尽,现在是追随导师、住于涅槃的时候了。’

‘我灭度后,你们应善护持佛法、教化人天,使如来所授解脱之法,能弘扬于各处,始不负如来所望,不枉结集之辛劳。’

迦叶说罢,便即入石室,右胁而卧,入无余涅槃。

经论节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经》)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