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压力大不说,还分散了精力。
  有一次,我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高考经验交流会上表示:没有特殊情况。这时,台下一位学员要求发言。
  他是来自安徽省的一位中学校长,也是一个女大学生的父亲,自称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一个特大的“反面教材”,让我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把他的故事讲给以后的考生家长,引以为戒。
  这位父亲说,当年女儿参加高考,自己每天送她上考场。女儿在二楼考试,他就眼巴巴地站在楼下盯着那间考场的窗户,连续盯了三天。结果是什么呢?女儿的高考数学成绩只有58分,而平时模拟考试都在100分左右。
  后来,女儿对他说:“爸爸,那天考数学,有一道题一时不会做,我一下子就想起你在外面口干舌燥、望眼欲穿的样子,觉得特别对不起你,心里一酸眼泪就流出来了。随后脑袋里一片空白,后面的题一道也不会了。”
  本来,这个女孩完全有实力考上安徽省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数学意外地丢了这40分,只考上一个湖北省的普通大学。
  所以,不送孩子上考场,就是为了让他一心一意地去考试,正常发挥,无怨无悔。护送他、等待他、迎接他,就是干扰孩子的心态,就会影响孩子的发挥。我们的主观愿望是爱孩子,实际却害了孩子,哪个父母愿意害自己的孩子?!


  “准大学生”家长做什么

  大学就像进入了保险箱

  有一位家长兴奋地向我报喜:“王老师,我这下可彻底解放了!我的女儿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全国重点,很有名气!我这些年总算没白辛苦,该退下来休息了。”这是一位家长在获知女儿被重点大学录取时的真实心声。对她来讲,孩子进入,万事大吉。
  其实,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中国有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对于父母而言,这句话就要改成:“活到老,教到老。”只不过,不同时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不同罢了。
  案例
  一个孩子刚刚考上一所重点大学,爸爸妈妈特别高兴,给他买了一台配置很高的计算机。从此,这个孩子每天沉迷在网络之中,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几乎没干过别的事情。
  不久,大学开学了,这个孩子却完全没有了念书的心思。只有上网才能令他精神十足、生龙活虎,一旦离开计算机、上不了网就浑身难受、无精打采。其实,这就是“网络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当父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自拔。由于这个原因,他在大学里的第一个学期成绩很差。
  这个案例对所有“准大学生”的家长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能麻痹,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督促和帮助。

  总结中学的学习生活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最富于朝气、最值得留恋的六年,特别是高三,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所以,中学、特别是高三这一年的生活,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家长要引导孩子对这段历程作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既包括学习,也包括思想、感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也认清自己的不足,以后进入新的环境可以少走弯路。
  这个总结最好是以书面形式,书写能够促使他深度思考、精心总结,最后落笔成文才会印象深刻,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帮助孩子调整身心

  高中三年,孩子在体力和精力上都付出很多,尤其是高考前两个月,处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孩子的身体透支很大。放暑假了,家长应该提示孩子正常作息、健康作息,阅读一些令精神愉悦的书籍,尽快恢复身心平衡,迎接大学里新的生活。
  有的孩子放下了学习的重压,无所顾忌地疯玩、熬夜,不知不觉破坏了人体生物钟。有的孩子为了释放压力,想去参加一些比较冒险的户外活动,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父母要特别留心地帮这些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明白,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略安全和健康,否则将乐极生悲。
  还有些孩子,这一年来深受睡眠不足之苦,就想痛痛快快睡一个暑假,什么也不干。补充睡眠当然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要有“度”,睡得没完没了不行。从生理上讲,睡眠过多会使人越睡越懒,起床后感到疲倦、昏头胀脑,而且由于活动少,会导致体力下降、情绪低落。
  人的一生中,会不断遇到挑战,所以任何时期的“彻底放松”都会对身心产生负作用。过于疲沓松懈,没有一定的紧张度,身体和心理的潜力都得不到发挥,而且会挫伤人的斗志。

  自我服务的锻炼

  高考期间,很多家长把孩子原应自理的自我生活服务都包办了,洗衣服、叠被子、铺床……迫于考试的压力,过去的这些我们就不去论其对错了。可是孩子马上就要进入大学独立生活,进入成人的行列,一些必要的自我服务都要学会,这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家长要在假期里,把孩子失去的锻炼机会还给他。可能孩子一时难以适应,父母可以在一旁指导、帮助,但是不能再代替孩子去做。否则,孩子在独立生活的日子里会感到信心不足,自理能力差可能扰乱整个大学生活的规律和步伐。
  每当新学年开始时,我都要到北京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看到很多新生由父母陪伴而来,背包、拖箱子、挂蚊帐,都成了大人的任务。也有一些孩子,尽管家乡离北京很远,还是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上学。
  1999年的新疆高考文科状元唐伯贤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一个人从新疆到北京,路上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学会应付它们对自己也是一次新的考验。还有一位来自西藏的高考状元,尽管过去很少独自出门,这次却学会了买票、找车站、换车。起初,他也不会挂蚊帐,就站在一旁看室友们的父母怎么做,然后学着他们的样子就挂好了。他认为这些都是生活经验的一部分,需要一点点地去积累。
  我觉得,这两个孩子就非常好,主动地挑战自我生存能力、检验自我生存能力。尽管在阅历丰富的成年人看来,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学会每一件小事对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而假如不去学,小事就永远是大的障碍。一件小事的成功,往往能够激发他多方面的信心。
  当然,我不反对家长送孩子上大学。路途比较远、又很少独自出行的孩子,有家长陪伴会更安全。但是在这一路上,孩子能做的事就要让他自己去做,背行李、拿箱子、整理床铺等。
  记得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从家乡独自乘火车来北京,到达北京站,找到学校接待站,坐上接新生的校车来到北大校园,已是半夜12点。当天晚上,我就住在哲学楼一楼的教室里,非但没感到“不顺”,还高兴得很。
  还有一些外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自己也在附近找个地方小住几日。如果这几日是为了在北京参观游览,我认为是好事情。可是我却发现不少租住在大学附近的家长、特别是母亲,每天到孩子的宿舍里给他整理用品、洗衣服。
  我想提醒这样的家长,惦念孩子、担心孩子都是人之常情,但你不可能长期住在这里照顾孩子,永远给他料理这料理那。与其天天来给他洗衣服,不如天天来看着他洗衣服,告诉他哪里还做得不对。舐犊情深的父母们越是不放心,越是舍不得孩子,就越要这样想:孩子连高考这一关都闯过来了,难道还会被平常的日子难倒吗?

  英语学习不能丢

  2002年,某省一位考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开学伊始,学校统一进行了新生英语摸底考试,他的成绩非常不好。
  原来,这个孩子一个暑假没碰过学业,以为大学里不会考试了,没想到还跟高三一样,开课前先考试。这一考,自己已经把英语放了那么久,看不懂,听不清,依据成绩被编入最低级别的班里。“没想到,欢欢喜喜进了北大,三天不到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这样的事情,孩子自己固然有责任,家长、老师也有责任。很多家长对大学的学习制度不了解,以为“没人管了”,还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暑假好好玩,养精蓄锐上北大。”孩子当然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我在清华大学采访过几个来自西北的同学。他们说,自己家在偏远地区,本来就缺乏英语学习的条件,暑假里也没想到一开学就要考试,没有抓紧学习。后来,硬着头皮参加考试,凭成绩只能上初级班,在心理上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们想对后来的学弟学妹说:“暑假里不要傻玩了,一定要适当学习,特别是英语不能放松。”
  不仅在北大、清华,新生开学考英语是很多学校历来就有的传统。而且,其他各种门类、科目的考试也仍然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只不过不像高三那样频繁罢了。
  还有一点,需要家长了解并提醒孩子:大学的授课方式和中学存在极大差别。中学老师按照统一的书本,逐章、逐节、逐页来讲,学生随时可以找老师答疑。大学里一堂课讲的内容却很多,也不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每门课每周有固定的一到两个答疑时间。用一个人民大学学生的话说:“大学里一堂数学课讲得比高中半学期的内容还多,一转眼就30页过去了,真不知道怎么学才好。”
  其实,这就是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学、靠独立思考,中学时代“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已经过去了。所以,家长要协助孩子充分做好准备,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对恋爱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18岁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应该说可以谈恋爱了。要不要谈恋爱,什么时候谈,怎么谈,都要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对于阅历不深的孩子们,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家长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
  不少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几个月内就有了异性朋友。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有背景的。经过高三的辛苦奋斗,孩子们希望枯燥单一的生活能够得到调节,而恋爱就是一道闪亮的改变;也可能,有的孩子本来没想谈恋爱,可是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有了异性朋友,就也想模仿他们;另外,大学里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同班同学并不在一起,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参加各自的活动,结识新朋友的机会非常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已经具备恋爱的权利和能力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孩子对恋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切勿稀里糊涂地随大流。
  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谈恋爱不能冲击学习,毕竟学习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据我所知,有的学生刚进大学时成绩很好,谈恋爱后名次就靠后了,甚至有几科考试成绩不及格。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是恋爱本身的问题,但一定是恋爱使学生心态不稳而衍生出的问题。
  有一个从北京市重点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大学第一年是班长,各方面表现都好,但是交了异性朋友一年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他说:“原来没想到处理感情问题还需要时间和精力,以为交朋友就是玩,就是开心,就是得到关爱,就是得到温暖,就是得到幸福。哪知道还有痛苦,还有很多内心深处的苦闷。”
  还有一个从普通中学考入北大的男生,大二时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大一女生。这个女孩很喜欢他,经常在公开的场合里拉他的手。男孩却对她说:“我不拉你的手,现在没有精力交朋友。”同学们说他,大傻瓜一个,人家争她都争不到,她找到你,你却拒绝了。男孩子自己说:“我才不傻呢,我的任务是学习,不能被感情问题套住。”
  这都是些个别的例子。我认为,家长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可以跟孩子聊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交流各自看法。让孩子认识到,恋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落榜生家长怎么办

  落榜生家长的心态

  高考是一场选拔赛,有人金榜题名,就会有人名落孙山。
  尽管,高校扩招使高考录取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毕竟满足不了所有人都上大学的需要。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淘汰问题,即“榜上无名”问题。
  考生榜上无名,家长所持心态对孩子的心态调整以及他今后的出路,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那么落榜考生家长的心态有哪些呢?
  1.平和型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心中有数,考不上在情理之中,便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落榜。
  案例
  考生父亲齐某提起孩子的落榜,并没有太多苛责。他说:“我的孩子不笨,但是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够,我和他妈妈因为经常出差在外没怎么管他,到了高三才发现他的基础太差,这时抓已经晚了。尽管他的成绩比高一高二提高了不少,但是,考大学是一场竞争,他的实力在那儿摆着,考不上也是我事先想到的。”
  在这位父亲看来,“落榜”实际上也是一个分数,甚至比真正的分数还重要。孩子从“落榜”这件事中如果能够看到自己失利原因,找出症结,再加上信心和决心,一定能改变过去的状态。“无论复读还是工作,这些教训对他都是终生有益的,是他从自己身上悟出来的人生道理。”
  “孩子说要报考大学,我支持他。现在他没被录取,自己也会面对现实。我对他的落榜没有半点怨言,我看,他的心态也比较平和,没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我和孩子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像这位家长一样,能从实际出发、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落榜问题,并积极地和孩子讨论将来的出路,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心态又能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落榜问题,并且从个人方面、从自身因素看到问题的所在。
  每年高考,全国范围内约有40%的考生落榜,换句话说就是有40%考生的家长要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只有心态平和,才能冷静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现实,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宜的前途和出路。
  2.粗暴型
  有的考生落榜后,父母马上“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对孩子的态度极其蛮横,一味指责,责骂孩子“不争气”、“给我丢脸”、“白养你多少年”。高考失利对孩子就是一个心理打击,父母的态度无异于给孩子雪上加霜。
  有的孩子受不了父母的责骂,和他们对抗起来,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冲突不断。这不仅不能很好总结高考失利的教训,对出路问题也没有任何益处。还有些孩子面对父母的粗暴态度,选择默默无声地忍耐,相比前者与父母正面争辩,后者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案例
  邱某在2004年高考中的总分是490分。原本他和父母都坚信不疑,自己一定能上重点线,没想到今年高考提档线比去年升高了36分。
  孩子面对这个结局,起初没什么不良的情绪,认为不管怎么说,自己考出了平时的水平。他的父母则不这样想。“凭你的实力至少应该过重点线,重点大学都上不了你是干什么的!我们辛辛苦苦多少年就是为了你能考上重点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将来才会有出息。你倒好,来了个490分。我们以后不侍候你了,好吃好喝你却考出这样的分数,你还有良心吗?”
  结果,这孩子也不示弱,趁妈妈在厨房做饭时写了一个条子放在桌上:“你们拿刀杀了我吧!如果拿刀杀不过瘾就拿菜刀剁了我吧!我走了。”
  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父母惊恐万分,到处打听寻找。万一孩子出了什么意外,这个家庭可就是倒霉加倒霉了。
  每年高考后,都有个别考生因成绩不好落榜而离家出走,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这种压力的表现为多种多样,埋怨孩子、斥责孩子是常见的一种。
  我认为,孩子高考落榜需要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所谓支持就是给他温暖的情感、理智的分析,使他以冷静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失败,这至关重要。可是有的父母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能理智地对待孩子落榜的现实,反而把所有的埋怨、所有的苦水都倒在孩子的身上,逼孩子做出极端的事来,过后又追悔莫及。
  3.冷淡型
  有的考生家长对孩子的高考寄托了很大希望,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给家庭经济带来新的转机。一旦孩子落榜了,他们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
  案例
  有一位河南的落榜生对我说:“王老师,我的家庭很贫寒,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家庭的命运。今年高考我落榜了,父母十分失望,也非常怨恨我。他们不打我也不骂我,就是不给我好脸看,不跟我多说话,我心里非常难过。这样的煎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我痛苦极了。”
  与上述情形一样的考生家长不在少数,这种冷淡态度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长期的冷淡使孩子失去温暖、失去支持、失去亲情的关心,导致他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负面转变,造成心理问题,继而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

  高考失利的学生家长“五要五不要”(1)

  1.不要发脾气
  有些家长,特别是父亲,平时不大关心孩子成绩,看到孩子高考落榜或考试成绩不好时
  又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人。
  案例
  考生张某的父亲平时经常在外地经商,很少回家。孩子在高考中落榜了,他知道以后拍桌子瞪眼,大骂儿子是笨蛋,给他丢脸。晚上吃饭时,他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养家,孩子却不争气。想着想着又破口大骂,连爱人也捎了进去。最后,一把掀翻了桌子,饭菜撒了一地,顿时家庭里充满了火药味,这对孩子心理的打击是可想而知了。
  2.不要指责
  有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没考好或是高考落榜,就大肆指责孩子,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罗列罪名,只要是平时做得不对的、不好的,跟高考有关无关都扯进来。
  本来孩子心情就很沉重,这时父母非但没帮他们解脱,反而火上浇油,使孩子更加委屈,更加烦闷,甚至感到绝望。
  案例
  考生张某高考落榜,父亲知道后列举了他的六条罪状:
  第一,好吃懒做不认真学习,体重长到160斤,什么好吃吃什么,嘴里老不闲着,一边做作业一边吃零食,肚子里全是废物。
  第二,学习不专心,做作业时开电视,或是边做作业边用手机发短信。
  第三,经常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和杂志。
  第四,自己不好好做作业,不动脑筋,经常抄同学的作业。
  第五,没有上进心,讲吃讲穿,电视里的明星穿什么自己就想穿什么。
  第六,睡得早起得晚,高三的学生,晚上不到10点就躺下了,早上6点半还不起床。
  六条罪状一列,考不上大学是“罪有应得”,自己去想吧。
  3.不要埋怨
  考场失利的原因很多。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埋怨,致使孩子的心情越来越坏,焦虑不安,严重的会产生抑郁表现。还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嘴上痛快,怎么有理怎么说,甚至让话语偏离事实,对孩子很不公正。
  案例
  有一位考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练小提琴,已经十多年了。一方面出于自己的爱好,另一方面一直寄希望于文艺特长能对高考录取有利。
  有一所重点大学承诺,只要他的高考成绩超过该省的重点线,就录取他。可是他的成绩没能达到这个分数标准,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
  由此家长埋怨不断。他妈妈说:“当初我让你一心一意地学习,咱考大学不图文艺特长,而是凭实力、凭本事,你偏偏想走捷径。结果怎么样?你又不比别人笨,要是把那些练琴的功夫腾出来学习,达到省重点线根本没问题。”
  “高三开学分班时我就让你学文科,一来轻松些,二来跟理科相比算你的强项。你偏要选理科,说你们学校理科教学水平高,文科不如理科。不听我的话,怎么样?今年要是考文科,通过省重点线根本不成问题,考理科,一差差几十分!”
  孩子觉得委屈,也争辩说:“我没考好,你把所有的道理都占了。当初你也说我们学校的理科老师强,不是还找班主任交换意见吗?班主任也这么看,你就回来告诉我理科好。现在怎么全都成了我一个人的主意?!”
  事情已经过去了,埋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增加心理负担。
  4.不要唠叨
  每当我问起中国的学生:“你最烦什么?”最普遍的回答就是“烦我妈唠叨”。从进幼儿园时就说,“听阿姨的话”,每天如此。上小学也是,“听老师的话”、“上课注意听讲”。上中学还是这些,翻来覆去,每天几遍。
  一个落榜生说,高考失败了,妈妈还是那样不断地唠叨:要不你复读吧。复读时一定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
  “妈妈唠叨了十几年,这些话有什么用啊?要是有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